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細胞膜的生物學功能1.物質通過質膜進出細胞 物質進出細胞必須通過質膜,質膜對物質的通透有高度選擇性。 通透過程可分5種類型:自由擴散、促進擴散、伴隨運送、主動運輸和內吞外排作用 主動運輸: 物質由低濃度向高濃度(逆濃度梯度)進行的物質運輸。主動運輸過程中,需要細胞提供能量。 一般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細胞內K的濃度遠遠超過細胞外的濃度,相反,Na的含量一般遠遠低于周圍環境。為了細胞逆濃度梯度排出Na,吸收K的機制,發展了一種離子泵的概念,即靠這種泵的作用在排出Na的同時抽進K。現在已經知道離子泵的能量來源是ATP。凡是具有離子泵的組織細胞,其質膜中都有ATP酶系。有實驗證明,當注射ATP給槍
2、烏賊(由于中了毒不能合成自己的ATP)巨大神經細胞時,細胞膜立即開始抽排鈉和鉀離子,并且一直繼續到ATP全部用完為止。 2.細胞膜與細胞連接 封閉連接 緊密連接是封閉連接的主要形式,一般存在于上皮細胞之間,緊密連接可阻止可溶性物質從上皮細胞層一側擴散到另一側,因此起到重要的封閉作用。錨定連接 錨定連接在機體組織內分布很廣泛。通過錨定連接可將相鄰細胞的骨架系統或將細胞與基質相連,形成一個堅挺、有序的細胞群。 錨定連接具有兩種不同形式:與中間纖維相連接的錨定連接主要包括橋粒和半橋粒;與肌動蛋白纖維相連接的錨定連接主要包括粘著帶與粘著斑。兩個細胞之間形成的鈕扣式的連接結構稱為橋粒,它將相鄰的細胞鉚接
3、在一起,同時它也是細胞內中間纖維的錨定位點。半橋粒在形態上與橋粒類似,但功能和化學組成不同。粘著帶一般位于上皮細胞緊密連接下方,相鄰上皮細胞間形成的一種連續的帶狀結構。粘著斑是肌動蛋白纖維與細胞外基質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粘著斑與粘著帶均起著附著和支持功能。通訊連接 通訊連接包括間隙連接、植物細胞中的胞間連絲、神經細胞間的化學突觸。 間隙連接是兩個細胞的質膜之間有23 nm的間隙的一種連接方式。構成間隙連接的基本單位稱連接小體。一些小分子物質可通過連接小體中的中央孔道自由進出相鄰細胞。間隙連接主要分布于上皮、平滑肌及心肌等組織細胞間。胞間連絲是植物細胞間特有的連接方式。如圖1120所示,在胞間連
4、絲連接處的細胞壁不連續,相鄰細胞的細胞膜共同形成2040nm的管狀結構,是物質從一個植物細胞進入到另一個植物細胞的通路,它在植物細胞間的物質運輸和信息傳遞中具有重要作用。 3.細胞膜與細胞的識別細 胞識別是指生物細胞對同種和異種細胞的認識,對自己和異己物質的認識。無論單細胞生物和高等動植物,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都和細胞的識別能力有關。比如,草 履蟲有性生殖過程中的細胞接合,開花植物的雌蕊能否接受花粉進行受精,都要靠細胞識別的能力。高等動物和人類的免疫功能更要依靠細胞的識別能力。細胞識別 的功能是和細胞膜分不開的。因為細胞膜是細胞的外表面,自然對外界因素的識別過程發生在細胞膜。 二.細胞器一.核糖
5、體的基本類型和化學組成非膜性細胞器;電鏡:核糖體為高電子密度的圓形或橢圓形致密小顆粒。 15-25nm。每個核糖體有大、小兩個亞基組成。第一節 核糖體(ribosome)小亞基大亞基mRNA通道核糖體的種類和沉降系數 核糖體的類型 單體 大亞基 小亞基 原核細胞核糖體 70S 50S(23S 5S rRNA) 30S(16S rRNA) + 31種蛋白質 + 21種蛋白質 真核細胞核糖體 80S 60S(28S 5.8S 5S rRNA) 40S(18S rRNA) + 49種蛋白質 + 33種蛋白質 線粒體核糖體 55-80S(因種類而異) 50S 30SMg2+0.001mol/L:大小亞
6、基結合 Mg2+0.01mol/L:2個核糖體結合 形成二聚體60S+40S+Mg2+Mg2+80S+Mg2+Mg2+120S多聚核糖體(polyribosome): 核糖體可由mRNA串連起來,形成針簇狀、菊花狀或念珠狀的長鏈,這樣形成蛋白質合成的功能單位,稱為多聚核糖體。功能:參與蛋白質的合成。翻譯:由mRNA分子中的核苷酸順序轉變為多肽鏈中氨基酸 順序的過程。三聯體密碼(密碼子):mRNA分子中每三個相鄰的堿基 決定了合成的多肽鏈中的一種氨基酸。二、 核糖體的功能起始密碼:AUG終止密碼:UAA、UAG、UGA60S40StRNAmRNA多肽鏈轉移酶P位GTP酶A位60S40S40S60
7、S核糖體與多肽鏈合成有關的活性部位: 受體部位(A位) 供體部位(P位) 轉肽酶活性部位 GTP酶活性部位1945年,K.R.Poter-電子顯微鏡-小鼠成纖維細胞-內質網(endoplasmic reticulum,ER)第二節 內質網核膜外層 一、內質網的形態結構和類型 內質網是由一層單位膜圍成的相互連續的小管,小泡,扁囊樣結構組成的網狀膜系統,膜厚5-6nm.內質網內質網的內腔相互連通。細胞膜(一)粗面內質網(rER):膜表面附著核糖體;形態多為板層狀排列的扁囊;網腔內含低電子或中等電子密度的物質;多分布在分泌活動旺盛或分化較完善的細胞內。如胰腺細胞和漿細胞;而在未分化或分化低的細胞,如
8、胚胎細胞和干細胞及腫瘤細胞中粗面內質網較少。(二)滑面內質網(sER)膜表面無核糖體附著;形態多為分枝小管或小泡;多分布在一些特化的細胞中。如肝細胞,睪丸間質細胞,腎上腺細胞。三、內質網的化學組成脂類:40%較細胞膜少,主要成分為磷脂。 磷脂酰膽堿含量較高,鞘磷脂含量較少。蛋白質:60%較細胞膜多,約有30多種膜結合蛋白。 葡萄糖-6-磷酸酶被認為是標志酶, 電子傳遞體系:細胞色素b5,NADH-細 胞色素b5還原酶,細胞色素P450酶系。 內質網膜(一)粗面內質網的功能粗面內質網的主要功能是進行蛋白質的合成、修飾加工、分選和轉運。粗面內質網主要合成的蛋白質有:分泌性蛋白:包括抗體、酶類、肽類
9、激素 和細胞外基質蛋白 膜蛋白可溶性駐留蛋白(一)粗面內質網的功能1.粗面內質網與分泌蛋白質的合成2.蛋白質在內質網腔的折疊3.粗面內質網與蛋白質的糖基化4.蛋白質由內質網向高爾基體的運輸5.粗面內質網與膜脂的合成1.固醇激素的合成和脂類代謝2.糖原的合成與分解3.解毒作用:如肝細胞的細胞色素P450酶系。(二)滑面內質網的功能一. 高爾基復合體的形態結構光鏡:網狀結構電鏡扁平囊成熟面(反面)小囊泡大囊泡形成面(順面)高爾基體的三維結構順面高爾基體網狀結構(cis Golgi network,CGN),分選來自內質網新合成的蛋白質、脂類。高爾基體中間膜囊(medial Golgi),多數糖基修
10、飾,糖脂的形成以及與高爾基體有關的糖合成均發生此處。反面高爾基體網狀結構(trans Golgi network,TGN), 是高爾基體的出口區域,功能是參與蛋白質的分類與包裝,最后輸出。 The Golgi Apparatus反面高爾基體網狀結構順面高爾基體網狀結構高爾基體中間膜囊 高 爾基器的第一個主要功能是為細胞提供一個內部的運輸系統,它把由內質網合成并轉運來的分泌蛋白質加工濃縮,通過高爾基小泡運出細胞,這與動物分泌物形成有 關。高爾基體對脂質的運輸也起一定的作用。 高爾基體的第二個重要功能是能合成和運輸多糖,這可能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第三個方面就是糖基化作用,即高 爾基體中含有多
11、種精基轉移酶,能進一步加工、修飾蛋白質和脂類物質。 關于高爾基體的發生,傾向于認為它是由內質網轉變來的。第四節 溶酶體 (lysosome) 1955年: 發現具酸性磷酸酶活性顆粒, 1956年: 確認為細胞器, 定名為溶酶體。 現在: 發現幾乎所有的真核細胞都具有溶 酶體,原核細胞無. 細胞內的消化器官 溶酶體是由一個單位膜圍成的球狀體。主要化學成分為脂類和蛋白質。溶酶體內富含水解酶,由于這些酶的最適pH值為酸性,因而稱為酸性水解酶。其中酸性磷酸酶為溶酶體的標志酶。 由于溶酶體外面有膜包著,使其中的消化酶被封閉起來,不致損害細胞的其他部分。否則膜一旦破裂,將導致細胞自溶而死亡。溶 酶體可分成
12、兩種類型: 一是初級溶酶體,它是由高爾基囊的邊緣膨大而出來的泡狀結構,因此它本質上是分泌泡的一種,其中含有種種水解酶。這些酶是在租面內質 網的核糖體上合成并轉運到高爾基囊的。初級溶酶體的各種酶還沒有開始消化作用,處于潛伏狀態。 二是次級溶酶體,它是吞噬泡和初級溶酶體融合的產物,是正在 進行或已經進行消化作用的液泡。有時亦稱消化泡。在次級溶酶體中把吞噬泡中的物質消化后剩余物質排出細胞外。吞噬泡有兩種,異體吞噬泡和自體吞噬泡,前者 吞噬的是外源物質,后者吞噬的是細胞本身的成分。 溶 酶體第一方面的功能是參與細胞內的正常消化作用。大分子物質經內吞作用進入細胞后,通過溶酶體消化,分解為小分子物質擴散到
13、細胞質中,對細胞起營養作用。 第二個方面的作用是自體吞噬作用。溶酶體可以消化細胞內衰老的細胞器,其降解的產物重新被細胞利用。 第三個作用是自溶作用。在一定條件下,溶酶體膜破裂, 其內的水解酶釋放到細胞質中,從而使整個細胞被酶水解、消化,甚至死亡,發生細胞自溶。細胞自溶在個體正常發生過程中有重要作用。如無尾兩棲類尾巴的消失 等。3.細胞核細胞核是細胞內最大的細胞器,它含有全部基因組的染色體,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細胞核主要由核膜、核基質、染色質、核仁組成。如圖l116所示。染色質和染色體 1染色質的概念和分類 染色質指間期細胞核內易被洋紅、龍膽紫、蘇木精等堿性染料著色的細絲狀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
14、物質存在的形式。染色體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聚縮而成的棒狀結構。二者的區別不在化學組成上,而在構型上,反映了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2.染色質的化學組成 染色質的主要成分是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DNA和組蛋白是染色質的穩定成分,非組蛋白與RNA的含量則隨著生理狀態而變化。組蛋白是染色體的基本結構蛋白,富含帶正電荷的精氨酸和賴氨酸等堿性氨基酸,屬于堿性蛋白,與酸性的DNA緊密結合,一般不要求特殊的核苷酸序列。 用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可將組蛋白區分為5種組分,即H1、H2A、H2B、H3和H4。非組蛋白是指在染色質中與特異的DNA序列相結合的蛋白質。非組蛋白主要包括各
15、種酶(如連接酶、轉錄酶等)以及少量的結構蛋白,它們能幫助DNA分子折疊,以形成不同的結構域。 3染色質和染色體的結構 在電子顯微鏡下可看到染色質成串珠狀的細絲,小珠稱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位,如圖1117所示,它的主要結構要點是:每個核小體單位包括200堿基對左右的DNA和一個組蛋白八聚體以及一分子的組蛋白H1;組蛋白八聚體構成核小體的核心結構,由H2A、H2B、H3和H4各兩個分子所組成;DNA分子盤繞核小體的核心74圈,共140個堿基對,稱為核心DNA;一個分子的組蛋白H1與DNA結合,鎖住核心DNA的進出口,從而穩定了核小體的結構;兩相鄰核小體之間是一段連接DNA,含60個堿基對。
16、根據著絲粒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可將染色體分為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兩臂長度相等或大致相等;近中著絲粒染色體,兩臂長度不相等,分為長臂和短臂;近端著絲粒染色體,著絲粒位于染色體一端;端著絲粒染色體,有一個非常小的或難以察覺的短臂。如圖1-l-18所示。 4染色體各部分的主要結構 (1)著絲粒和著絲點(動粒) 著絲粒連接著兩個染色單體,由于染色體在著絲粒部位內縊,所以將此部位稱為主縊痕。著絲粒是一種高度有序的整合結構,在結構和組成上都是非均一的,至少包括3個不同的結構域:著絲點結構域,又稱動粒,即著絲粒外表面的結構。中央結構域,這是著絲粒結構域的主體。配對結構域,這是中期姐妹染色單體相互作用的位點。 (2)次縊痕 指除主縊痕外染色體上淺染縊縮的部位。它的數目、位置和大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PP膠水項目規劃申請報告模板
- 2025年電機及電動操項目申請報告
- 做框架 教學課件
- 怎樣使用課件教學
- 文庫發布:護理倫理
- 美學欣賞教學課件
- 敬畏生命主題班會課件
- 認識整點的教學課件
- 散光護理措施
- 醫院教學類培訓課件
- 全球及中國蛇形機器人行業市場發展分析及前景趨勢與投資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9版
- 23《海底世界》第二課時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紅外隱身材料課件
- 露天礦山安全培訓課件
- 肺念珠菌病教學演示課件
- 個體診所藥品清單
- 2023-2024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樹德實驗中學東區七年級上學期分班數學試卷(含解析)
- 耳尖放血操作考試細則
- 生產一線員工崗位評定表
- 超市生鮮采購流程制度完整
- 四川省公路工程試驗檢測收費標準通用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