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_第1頁
論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13 -論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地域文化應涌【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城市建設也逐步向規模化方向推進,這也為我國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優質的生活環境。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城市建設質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園建設也逐漸受到了城市建設部門的廣泛關注。我國國土面積廣闊,不同地域間所具有的文化也存在明顯差異,城市建設部門在對城市公園景觀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轄區內的地域文化,設計出與城市生活更具協調性的公園景觀設計,提高城市生活質量,進一步拉近城市居民與自然環境之間的聯系,樹立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關鍵詞】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地域文化【DOI

2、】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2.018引言:城市公園與地域文化自發展以來就存在互相影響的關系,地域文化可謂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決定性因素,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又可作為地域文化展現的載體。可見,要想有效推動城市化建設進程,景觀設計人員還要對地域文化進行深入挖掘,探究其起源與發展歷程,充分結合文化特征進行景觀設計,實現文化與自然的有效互動,創造獨特的地域性景觀設計風格,通過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達到弘揚地域文化的效果,讓城市公園成為區域的特色性標志,讓這樣的設計傳統成為地域內居民的生理寄托,產生更強的歸屬感。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表達探究1.1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

3、地域文化的表達原則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融入需要嚴格遵循三大原則,即協調發展原則、文化融合原則以及人性化設計原則。協調發展原則主要基于對自然的尊重以及對區域環境特征的考慮,受不同地形及氣候條件的影響,每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都存在不同的客觀限制條件,而這樣的限制很難通過變更與改造來打破。是以在城市公園景觀與區域文化融合設計時,設計人員應提前對區域內的地勢地形、水文特點以及氣候條件進行全面調查,分析其植被分布以及人文文化等區域特征,制定出針對性的城市公園設計以及建設施工方案,避免出現嚴重設計問題阻礙城市公園景觀的建設施工。文化融合原則是指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融入。可以說,文化永遠是

4、城市公園建設與發展的核心,缺乏文化融入的城市公園更像是模板化的復制品,缺乏文化生機與活力,也讓人們失去觀賞與進行活動的欲望。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融合是豐富城市公園文化生機的有效方式,以地域文化作為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主題,是促進公園建設效果、展現城市文化風貌的絕佳方式。人性化設計原則來源于我國一向堅持的“以人為本”理念,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基本目的是服務于觀賞者,觀賞者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認可程度是決定公園設計合理性的最重要標準。而人性化的公園景觀設計就是以此為依據,從地域文化融合與科學技術應用等多種層面進行理念升級與技術創新,以求為人們帶來更高程度的觀賞感受,讓公園景觀更好地服務于大眾,體現完

5、美的藝術效果。1.2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地域文化的手法在城市公園景觀與地域文化融合設計的不斷探究過程中,設計人員也總結出許多有效的表達方式,如直接表現法、模擬表現法與隱喻表現法以及抽象表現法等,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顧名思義,直接表達法是不經過任何修飾或藝術加工,直接將地域文化中的人文符號與景觀特點展現在游客面前的表現形式,這樣能給游客以更直觀的視覺效果,幫助其迅速識別出地域文化特點。像傳統公園中的亭臺設計、建筑設施以及城市公園中的景墻、雕塑等景觀,都是直觀表達的景觀設計。這樣文化元素與景觀元素直接融合表達的方式,無需游客思考即可體會到城市公園景觀所蘊含的深刻區域文化,豐富城

6、市公園文化內涵。模擬表達法也被成為借鑒表達法,但這一方法并不是指完全的套用與抄襲,而是應分析并適當借鑒傳統園林設計中的一些要素,在傳承與發展的前提下,賦予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獨特的地域文化。針對與傳統型文化,我國一直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念,設計人員更應不斷從傳統文化中提取更具傳承意義的設計要素,在繼承的同時進行創新與發揚,充分集合傳統公園與現代化公園設計優點進行城市公園景觀區域文化融入設計,提升城市生活質量。隱喻表達法是指設計人員將視覺上能展現區域文化的景觀融入到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與公園的敘述主體相呼應,此外地方印記等也可作為隱喻的對象,充分利用其表述性,讓景觀“說”出蘊含的地域文化意

7、義。借助隱喻表達法,地域文化能夠以實體的形式參與到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使得情感色彩與文化內涵在公園景觀中實現完美融合,這樣的表達手法在公園整體景觀中均有所體現,如建筑、雕塑與植物水體設計,讓游客在觀賞美景的同時產生聯想。以此來調動游客情感方面的共鳴。最后一種表達方式叫做抽象表達法,設計人員需對城市公園所在區域的地域文化進行全面分析,提煉出其凈化部分后再進行整合創新,更新其原有形式,讓其以除文化內涵外的全新形式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展現,賦予景觀設計更厚重的時代感。這樣的設計方式在我國眾多的歷史文化主體公園中就有所展現,設計人員可以此為借鑒,總結抽象表達經驗1。2、現階段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與地域文化

8、融合存在的問題2.1地域文化定位不準,設計要點合理性差我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無論從景觀表達還是設計理念方面都擁有較高的重復率,導致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設計人員對地域文化不夠明晰,文化定位時不夠準確。我國景觀設計本身起步較晚,對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相較之下,早早開啟景觀設計探索的發達國家在理論與研究方面積累的更多經驗。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景觀設計工作者也對外國景觀設計方式進行了學習與探究,并結合我國地域特點,對設計方式進行了創新。但由于缺乏相關經驗,外國設計理念在我國景觀設計領域的融入并不全面,而我國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也逐漸忽略的區域特色性,轉而向“現代化”“國際化”方向發展。這使得城

9、市公園景觀設計過程中與地域文化的融合脫節,園區與園區之間的景觀差異性減小,千篇一律的景觀讓游客感到枯燥。2.2忽略實用建設效果,過于注重文化外形自地域文化融合理念提出以來,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人員也對此展開了深入研究,但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融合應以適度為標準,若將地域文化體現作為景觀設計的唯一要義,使得城市公園失去原有應用效果,反而得不償失。顧名思義,城市公園的最初目的是為城市居民或外來游客提供娛樂與休閑的場所,其功能效果并不能被文化意義所取代,但現階段部分設計人員對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展現投入了過多精力,在城市公園功能性設計方面精力不足,出現了應用效果不佳的問題2。為展示地域精神

10、風貌,有的設計人員在城市公園園區內設計華麗、巨型的雕塑,嚴重占用了游客自由活動的空間,也有設計人員為豐富視覺體驗,將綠色景觀與游樂設施占地進行裁剪,讓城市公園在更華麗、更具文化內涵的同時,失去了實行性,同樣讓游客喪失了游玩興趣。2.3景區設計協調性差,文化展現不明確優質的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往往只需要一個簡單的主體,但部分設計人員過度追求與文化多樣性的體現,破壞景觀間的聯系性,采用中式景觀與西式景觀混合設計的方式,以求達到主題豐富的效果。但實際上,這樣主次不明、主題不明的設計會給人以中洋不分的雜亂之感,既不能對傳統文化有更好的傳承,也破壞了區域文化與景觀設計融合的協調性。2.4設計突出“人本”范圍

11、,受眾認可程度不足“以人為本”一直是交互性景觀設計的基本理念,在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也應融入這一理念。但由于“城市形象”與“現代化”理念的影響,設計人員在進行公園景觀設計時往往會忽略游客的參與性,即觀賞景觀設計豐富,交互景觀設計不足,很難激發人們重復游玩的興趣。3、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具體表現3.1地域文化在景觀建筑中的表達建筑可謂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主體,也是人們在欣賞公園景觀時首先看到的公園景觀,蘊含豐富地域文化的景觀設計,能讓觀賞者迅速找到視覺重心,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景觀建筑設計是地域文化融合的絕佳載體,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主題凸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地域特色建筑一般按

12、照其歷史性與地方性進行劃分,地方性建筑受區域內時間、地域、文化、歷史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建筑體系,無論從造型還是色彩結構搭配方面,都具有強烈的地方特色,像四合院、吊腳樓等,都是地域特色建筑的代表性例子。歷史性建筑則更多被看作歷史的標志,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讓觀賞者更多感受到歷史的存在。是以在對城市公園建筑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要綜合建筑的地方性與歷史性雙重角度考慮,并在設計過程中融入現代化的設計理念,通過建筑設計將地域文化的傳承與演變充分展現。為提高城市公園景觀建筑設計的合理性,設計人員可適當采用分析地域建筑尺度劃分法,對對新建建筑尺度進行設計與規劃,盡可能將公園景觀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13、充分應用到公園建筑的外立面,加大與地域文化之間的聯系感,既能讓傳統文化韻味與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高度融合,也能實現文化方面的傳承與延續。不僅如此,設計人員還可在城市公園景觀建筑實際中進行形式簡化,應用現代化的材料與施工技術等,降低傳統型建筑設計的難度,提高城市空間利用效果。以河北省的“黃粱夢”主題公園為例,其設計中就結合了“黃粱一夢”的傳統故事,賦予城市公園景觀建筑以文化韻味,進一步突出了地域文化3。3.2地域文化在景觀小品中的表達景觀小品通常是指城市公園內部整體面積較小,色彩搭配簡單的景觀類型,它能為公園整體起到點綴作用,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景觀小品的設計種類十分廣泛,就城市公園

14、景觀小品而言,更多指的是一種公共藝術品。如城市公園中的雕塑、壁畫甚至于指示牌、垃圾箱、游戲設施等,都可作為地域文化的表達載體。作為整體城市公園景觀的點睛之處,景觀小品對地域文化的表達能力十分強悍,設計人員可根據主題性與實用性對城市公園景觀小品進行設計與劃分,加強地域文化在景觀小品中的表達。相較于實用性景觀小品,主題性景觀小品顯然更容易融合地域文化設計,設計人員可從該地區的名人故事以及歷史事件中獲取靈感,通過景觀小品將地域文化內涵充分展現,既能充分展現城市公園景觀的地域性特色,也能讓地域文化帶給觀賞者更優質的游覽體驗。3.3地域文化在水景設計中的表達就我國園林設計情況分析,水景設計在其中扮演著重

15、要的角色。水是人類生命的源泉,城市公園水景設計更是對人類起源與發展相關文化的真實體現,再加上地域文化本身就包含著特殊的水文化,是以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也要合理應用水體設計。水景設計并不是只有溪、河等形態,設計人員可從改變水形態變化角度入手,對城市公園水景進行創新性設計,應用更多變、更新穎的形式豐富地域水文化;也可借助景墻、雕塑等對公園水景進行輔助設計,通過水體景觀將水文化的悠久歷史傳達給觀賞者。如“小橋流水”等,都是地域文化在水景設計中的真實體現。現代化背景下,城市公園景觀中也存在一些親水平臺或碼頭等與水體文化聯系較為緊密的景觀類型,設計人員可在確保其符合防洪與安全標準的情況下,讓人們與水進行

16、親密接觸,讓其親身體驗區域水文化帶來的精神享受,賦予地域文化更高的活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公園景觀水景設計不能單純考慮地域文化的融入效果,還應對公園區域內的場地地形、建筑物形態以及生態狀況等進行全面分析,并對觀賞者游覽方式進行意向分析。這時設計人員可搜集我國傳統園林或鄉土景觀中關于水景形態設計的相關資料,觀察不同水體面積、駁岸等對水域形態規劃的影響,總結相關經驗對城市公園水體景觀進行高效設計,賦予公園水體景觀更高的地域文化內涵。我國浙江紹興的蘭亭,在水體景觀設計中就充分結合了書法家王羲之與其作品蘭亭集序的故事,又因為王羲之愛鵝成癡,在蘭亭水體中還豢有白鵝,并通過“曲水流觴”的水體設計,展現獨

17、屬于東晉時代的魅力,增強城市公園水體設計中的地域文化表達效果4。3.4地域文化在植物景觀中的表達我國地域面積廣闊,地勢地形多種多樣,這也導致了不同地區地域氣候環境等多方面的差異,也正因如此,不同區域內適應種植的植物類型也呈現不同狀態。從某種層面來說,鄉土樹種較之引進樹種更能體現獨特的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中合理規劃鄉土樹種規模,也是提升公園景觀地域文化內涵的有效方式。提到椰子,人們會下意識想到海南;提到木芙蓉,則會迅速聯系到成都;銀杏作為山東的常見樹種,在山東城市公園中的種植也十分常見。可見,當提到某一種植物,會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某個城市,那么這種植物就是該城市地域文化的特殊象征。在進

18、行城市公園植物景觀設計時,設計人員要盡可能增大鄉土植物在整體植物設計中的占比,促進植物景觀與地域文化、環境特征的高度融合,彰顯區域內特殊的植物文化魅力,既不會因生態系統調整過大影響景觀建設效果,也能實現對鄉土植物所蘊含情感的隱喻與象征5。3.5地域文化在鋪裝設計中的表達城市公園設計初衷是為了方便城市居民的觀賞與活動,是以主要活動空間的設計也是公園建設中的重要環節。我國通常將城市公園主要活動空間的鋪裝類型劃分為硬質景觀與軟質景觀兩種,二者間特點差異也十分明顯。事實上,良好的城市公園鋪裝設計能讓人有豁然開朗的體現,給城市居民甚至外來游客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與此同時,公園內鋪裝設計也是公園景觀與地域文化融合的方式。在鋪裝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適當融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符號、色彩或圖騰紋飾,使用明確的劃分,將地域文化充分展現在觀賞者面前。3.6地域文化在景觀色彩中的表達豐富的色彩能帶給游客更直觀的視覺感受,在進行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時,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