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29∕T 50-2022 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1頁
DB5329∕T 50-2022 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2頁
DB5329∕T 50-2022 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3頁
DB5329∕T 50-2022 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4頁
DB5329∕T 50-2022 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ICS65.020.20CCS B055329大理白族自治州地方標準DB5329/T502022代替DB5329/T50-2019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2022-04-24發布2022-05-23實施大理白族自治州市場監督管理局 發布DB5329/T50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本文件代替DB5329/T502019紫花苜蓿控氮減磷種植技術規范。與DB5329/T50 2019相比,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改動外,主要技術變化情況如下:修改了地方名稱,修改為“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修改了術語和定義,重新定義“紫花苜蓿”、

2、新增術語“生態種植”;修改了生產環境條件,引用NY/T391產地環境質量規定;修改了農藥使用原則,引用NY/T393藥使用規定;修改了肥料使用原則,引用NY/T394肥使用規定;刪除原條款,6.1土壤監測、6.2農田尾水檢測、7控氮減磷與養殖廢棄物利用;刪除原附錄,新增:附錄A生態種植可使用肥料種類,附錄B生態種植可使用農藥清單。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提出。本文件由大理白族自治州農業農村局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大理白族自治州畜牧工作站、洱源縣草山飼料工作站。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會民、熊躍、高景舜、楊旭艷、周應良、李茂松、黃藝林、童燦輝、黑銀川、張曉燕、楊靜、宋重境、李成、張曉娟、杜克

3、龍。IDB5329/T502022紫花苜蓿生態種植技術規范1范圍本文件規定了紫花苜蓿生態種植的生產環境條件、土壤要求、播種技術、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收獲等技術要求。本文件適用于大理州。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6141豆科草種子質量分級NY/T391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NY/T393綠色食品農藥使用準則NY/T394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準則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Medicagos

4、atiuaL.),豆科苜蓿屬多年生植物,家養牲畜的常用飼料,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品質好、適口性好等優點,其粗蛋白質含量(干物質基礎)可達15%25%,粗蛋白消化率可達70%以上,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及類黃酮素、類胡蘿卜素等,素有“牧草之王”之稱。3.2生態種植通過選用良種,輪作換茬,合理密植,施用有機肥,突出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控制化學投入品使用,達到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一種種植模式。3.3秋眠級(休眠級)源于美國的苜蓿越冬能力分級。該體系依據苜蓿在秋末冬初的生長情況,將苜蓿品種劃分為111個秋眠級類群。3.4發芽率進行發芽測定時,每百粒供測種子中發芽種子

5、所占的百分率。3.5凈度1DB5329/T502022經清選、去除雜質后的種子量占未經除雜種子量的百分比。3.6播種量單位面積土地上牧草種子的播種數量,通常以每公頃土地播種多少千克種子(kg/hm)表示,也可2按照每畝土地播種多少千克種子表示。4生產環境條件4.1氣候條件4.1.1溫度適宜氣溫:年平均氣溫15,植株生長最適溫度1521,開花最適溫度2227,極端最低溫度-5,最高溫度30。4.1.2水分耐旱能力強,年降水量300mm1000mm。4.2土壤條件符合NY/T391的規定。土壤pH值6.58.0之間,可溶性鹽分0.3%以下;土層深厚,土壤松散,通氣透水,保水保肥,以壤土和粘壤土為主

6、。土地平整稍有坡度,排灌方便。4.3環境質量種植地環境條件、灌溉水質,符合NY/T391要求。5品種要求5.1品種選擇選擇通過國家審定登記的紫花苜蓿品種,具備高產、優質、抗病性好、抗倒伏的品種;根據氣溫、海拔、降雨量等選擇秋眠級為38級的品種;外引品種至少要在當地經過3年以上的適應性試驗才可大面積種植。5.2種子質量符合GB6141要求。5.3播種量土壤肥力高,灌溉條件好,紫花苜蓿收草田的播種量為15kg/hm22.5kg/hm,即每畝1kg2 21.5kg;山地播種量為每畝1.5kg2.5kg。播種量按公式(1)計算:實際播種量(kg/hm2)=種子用價為100%的播量/種子用價.(1)式中

7、:2DB5329/T502022種子用價=種子發芽率(%)種子凈度(%)。6種植技術6.1種子預處理未種過紫花苜蓿的田地,采用未經處理的苜蓿種子播種時,應接種根瘤菌。方法為:先曬種2天,將5g8g根瘤菌制成菌液,撒在1kg種子上,充分攪拌,接種后的種子須馬上播種。經根瘤菌拌種的種子應避免陽光直射。無根瘤菌菌劑時,可取苜蓿地的土壤,按照土壤與種子1:1比例混合拌勻,即拌即播。經過工廠化預處理(包衣、接種)的種子,可直接播種。6.2整地6.2.1翻耕耙平地塊深耕,深度25cm30cm,清除雜草;二至三遍耙碎土塊,精細平整并鎮壓地塊,使土壤顆粒細勻,孔隙度適宜。6.2.2開溝起垅地勢較高,排水通暢的

8、地塊,間隔3m5m開溝;地勢平坦的地塊,間隔2m3m開溝。地勢低洼易水淹的地塊,不宜種植紫花苜蓿。6.2.3施用底肥肥料符合NY/T394要求,選擇附錄表A中生態種植可使用的肥料種類,按照肥料產品說明施用,農家肥推薦每畝施用1.5t2t。6.3播種6.3.1播種期春、夏、秋均可播種,較適宜秋播。春播4月中旬5月末播種;夏播6月7月播種;秋播8月9月播種,在前茬作物如玉米、水稻收獲后播種,對紫花苜蓿種子發芽及幼苗生長有利,出苗齊,保苗率高,雜草危害輕,幼苗可安全越冬。播前先除滅雜草,然后播種,注意避開播后暴雨和暴曬。6.3.2播種方式6.3.2.1條播:產草田行距為35cm40cm,播幅寬10c

9、m;山地30cm35cm,播幅寬10cm。6.3.2.2撒播:用人工或機械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土壤表面。6.3.2.3點播:行距為35cm40cm,穴距15cm20cm。3DB5329/T5020226.3.3播種模式6.3.3.1混播可與禾本科牧草如黑麥草等混播,紫花苜蓿與禾本科牧草混播用種比例為2:1。6.3.3.2保護播種在一年生作物保護下播種,可與箭舌豌豆、一年生黑麥草、麥類混播;也可播種在玉米、小麥地里,以高稈作物保護紫花苜蓿幼苗生長,待其它作物收獲后,紫花苜蓿可迅速生長。6.3.4播種深度播種深度以1cm2cm為宜。沙質土壤宜深,黏土宜淺;土壤墑情差的宜深,墑情好的宜淺;春季宜深,夏、

10、秋季宜淺。6.4覆土鎮壓播種后淺覆土然后鎮壓,既要確保種子與潮濕土壤充分接觸,又要保證子葉能破土出苗。濕潤季節根據氣候和土壤水分狀況決定鎮壓與否。7田間管理7.1除雜草7.1.1人工除雜幼苗期以拔除和薅鋤為主;一月后的成苗期,以刈割除雜為主,輔以拔除。一般經過12次拔除、薅鋤及23次刈割,可有效控制雜草。7.1.2農藥除雜一般不采用,對雜草較多的地塊,在紫花苜蓿出苗后15d20d,雜草35葉期使用1次。農藥使用符合NY/T393要求,選擇附錄表B中生態種植可使用的農藥。7.2施肥追肥在第一茬草收獲后,肥料符合NY/T394要求,選擇附錄表A中生態種植可使用的肥料種類,按照肥料產品說明施用,農家

11、肥推薦每畝施用1.5t2t。7.3灌溉每年第1次刈割后,蓄水灌水1次;冬春干旱季節每月沿溝浸灌,也可采取設施噴灌。7.4排水每年雨水季節來臨前,及時清理暢通紫花苜蓿地溝道,確保雨季苜蓿地不發生積水。如出現積水,須立即排水,積水時間不能超過12h。4DB5329/T5020228病蟲害防治8.1病害防治8.1.1紫花苜蓿重點防治病害褐斑病、銹病、霜霉病、白粉病、黃萎病、根腐病等。8.1.2防治方法8.1.2.1生物防控堅持生物防控為主的原則。選用抗病品種;在病害沒有蔓延時盡快刈割;與禾本科牧草混播;清除田間的病株殘體和雜草,控制翌年的初侵染源;合理排灌,田間不應有積水。8.1.2.2農藥防治按照

12、防早防小的原則,采用生物源性農藥開展病害防治。農藥使用符合NY/T393要求,選擇附錄表B中生態種植可使用的農藥。8.2蟲害防治8.2.1紫花苜蓿重點防治蟲害蚜蟲類、薊馬類、蛾類等。8.2.2防治方法8.2.2.1天敵防治利用紫花苜蓿田間蚜蟲的天敵(如瓢蟲、草蛉、食蟲蝽、食蚜蠅和蚜繭蜂等)進行生物防治蚜蟲;利用天敵(如蜘蛛和捕食性薊馬)防治薊馬;利用天敵(如寄生螨、寄生蜂等)防治小地老虎。8.2.2.2生物技術措施選用抗蟲害紫花苜蓿品種;蟲害大發生前,盡快刈割。8.2.2.3農藥防治按照防早防小的原則,采用生物源性農藥開展蟲害防治。農藥使用符合NY/T393要求,選擇附錄表B中生態種植可使用的

13、農藥。9刈割收獲9.1刈割與利用年限紫花苜蓿主要利用方式為刈割,刈割利用年限5年8年。9.2刈割時間5DB5329/T502022當年種植的紫花苜蓿,如株高20cm以上,但雜草較多時,可結合除雜提前刈割;現蕾期至初花期為最佳刈割時間。雨季、水肥條件好的地塊,紫花苜蓿未到現蕾期,但植株已達50cm以上,下部葉片部分發黃脫落且出現部分倒伏,須及時刈割。9.3年刈割次數當年春、夏播種的可刈割利用4次以上,秋播的利用2次以上;第二年可刈割利用6次以上。種植秋眠級6級以上的品種,冬春季節可灌溉的可全年生長利用。夏秋季節間隔20d30d刈割1次,春季節40d50d刈割1次。9.4收獲采用人工收獲或專用牧草

14、收割機收獲。割下的紫花苜蓿可鮮草飼喂利用,也可制作青貯,還可通過晾曬等方法使含水量降至18%以下打捆貯藏。9.5留茬高度紫花苜蓿留茬高度在5cm8cm,冬季留茬高度可適當提高。6DB5329/T502022附錄A(規范性)生態種植可使用的肥料種類肥料種類定義成熟植物體收獲之外的部分以麥秸、稻草、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形式直接還田的肥料。秸稈肥綠肥廄肥新鮮植物體就地翻壓還田或異地施用的肥料,主要分為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圈養畜禽排泄物與秸稈等墊料發酵腐熟而成的肥料。植物、動物排泄物等有機物料在人工控制條件下(水分、碳氮比和通風等),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使有機物被降解,并生產出一種適宜于土地利用的肥

15、料。堆肥漚肥沼肥餅肥農家肥料植物、動物排泄物等有機物料在淹水條件下發酵腐熟而成的肥料。以農業有機物經厭氧消化產生的沼氣沼液為載體,加工成的肥料。主要包括沼渣和沼液肥。由含油較多的植物種子壓榨去油后的殘渣制成的肥料。植物秸稈等廢棄物和(或)動物糞便等經發酵腐熟的含碳有機物料,其功能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持續穩定供給植物養分、提高作物品質。含有特定微生物活體的制品,應用于農業生產,通過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增加植物養分的供應量或促進植物生長,提高產量,改善農產品品質及農業生態環境的肥料。有機肥料微生物肥料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生產濃縮而成的有機水溶肥料,所有營養均為菌體自然代謝成分,作物吸收后無任何

16、殘留,且能夠完全溶解于水的含氮、磷、鉀、鈣、鎂、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等復合型肥料。有機水溶肥鉀肥以鉀元素為主要養分的肥料。能提高土壤供鉀能力和植物的鉀營養水平。7DB5329/T502022附錄B(規范性)生態種植允許使用的農藥清單類別物質名稱備注楝素(苦楝、印楝等提取物,如印楝素等)天然除蟲菊素(除蟲菊科植物提取液)殺蟲殺蟲殺蟲苦參堿及氧化苦參堿(苦參等提取物)蛇床子素(蛇床子提取物)*殺蟲、殺菌殺菌小蘗堿(黃連、黃柏等提取物)大黃素甲醚(大黃、虎杖等提取物)乙蒜素(大蒜提取物)殺菌殺菌苦皮藤素(苦皮藤提取物)*殺蟲藜蘆堿(百合科藜蘆屬和噴嚏草屬植物提取物)桉油精(桉樹葉提取物)殺

17、蟲殺蟲植物油(如薄荷油、松樹油、香菜油、八角茴香油等)殺蟲、殺螨、殺真菌、抑制發芽.植物和動物來源寡聚糖(甲殼素)殺菌、植物生長調節天然誘集和殺線蟲劑(如萬壽菊、孔雀草、芥子油等)殺線蟲具有誘殺作用的植物(如香根草)植物醋(如食醋、木醋、竹醋等)菇類蛋白多糖(菇類提取物)水解蛋白質殺蟲殺菌殺菌引誘蜂蠟保護嫁接和修剪傷口殺蟲明膠具有驅避作用的植物提取物(大蒜、薄荷、辣椒、花椒、薰衣草、柴胡、艾草、辣根等的提取物)害蟲天敵(如寄生蜂、瓢蟲、草蛉、捕食螨等)驅避控制蟲害真菌及真菌提取物(白僵菌、輪枝菌、木霉菌、耳* *殺蟲、殺菌、殺線蟲霉菌、淡紫擬青霉、金龜子綠僵菌、寡雄腐霉菌)*.微生物來源細菌及

18、細菌提取物(芽孢桿菌類、熒光假單胞桿菌、*短穩桿菌等)殺蟲、殺菌殺蟲病毒及病毒提取物(核型多角體病毒、質型多角體病*8DB5329/T502022毒、顆粒體病毒等)* *多殺霉素、乙基多殺菌素殺蟲殺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井岡霉素、嘧啶核苷類抗菌* * *素、寧南霉素、申嗪霉素、中生菌素* )S誘抗素*植物生長調節氨基寡糖素*、低聚糖素*、香菇多糖*殺菌、植物誘抗殺菌、植物誘抗、植物生長調節幾丁聚糖*.生物化學產物芐氨基嘌呤、超敏蛋白、赤霉酸、烯腺嘌呤、羥烯腺嘌呤、三十烷醇、乙烯利*、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蕓植物生長調節薹素內酯石硫合劑*殺菌、殺蟲、殺螨殺菌,每年銅使用量不能銅鹽(如波爾多液、氫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