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巨(名)人:人類永遠的驕傲_第1頁
關注巨(名)人:人類永遠的驕傲_第2頁
關注巨(名)人:人類永遠的驕傲_第3頁
關注巨(名)人:人類永遠的驕傲_第4頁
關注巨(名)人:人類永遠的驕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PAGE PAGE 19 關注巨(名)人:人類永遠的驕傲引 言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類人,他們面對人生的憂患、困頓與挫折不畏艱險,以聰明的才智、頑強的毅力和艱苦不懈的實踐傾心服務于他們深愛的人民,努力創造著真、善、美的世界,他們共同的名字叫作“巨人”。正如先哲所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挫而彌堅,敗而欲強,才成就了一個個頂天立地、響徹寰宇的巨人形象。 “真正的巨人活在時間的深度里”,羅曼羅蘭在巨人三傳的序言寫道:“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正因為他們有著偉大的人格魅力

2、,他們的行為才令后人為之動容和嘆服。關注巨人的心路歷程,頌揚他們百折不撓的精神氣概,是時代不可或缺的的主旋律,也是獻給跋涉者的一份精神食糧,使他們不憚于前行。 走近巨人心靈 感受偉人心聲人物展示之一鄧小平:我是人民的兒子千百年來,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方式,習慣以個人為本位;現代西方人提倡個人主義與個性解放,熱衷于自我價值的實現。有幾十年革命生涯的鄧小平,不論是戎馬倥傯的戰爭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和平建設年代;不論是身處逆境的非常時期,還是在設計改革開放宏偉藍圖的歷史轉折關頭,總是時刻關注人民的疾苦,視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超越了個人本位觀念的“自我”,實現了早年夙愿,“把我的身子交給我們的黨,交給本階

3、級”,接受“鐵的紀律的訓練,共產主義的洗禮,使我的思想行動都成為一貫的共產主義化” (毛毛我的父親鄧小平)。 評 說縱觀鄧小平的一生,無論是面臨戎馬倥傯、炮火紛飛的歲月,還是身處風云變幻、“三起三落”的環境,總能談笑自若,不畏艱險,勇挑重擔。置榮辱安危于度外,視挫折打擊如蛛絲。鄧小平何以能臨危不亂、涉險不驚呢?那是因為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已刪除了“個人”這一詞條,心中只有“人民”兩個字。鄧小平用他對人民、對民族的真誠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他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贏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愛戴。創業難,守業更難。鄧小平救民于水火,更解百姓于倒懸。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撥亂反正,力挽狂瀾,“確立解放

4、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隨后又旗幟鮮明地強調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江澤民在鄧小平追掉大會上的講話)引導一個民族走向了振興之路。有了這一偉績,足可名垂青史,與日月爭輝。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歷來是仁人志士做人行事的極致,而鄧小平甚至把自己最后一點光、一點熱,雙手捧給了他摯愛的人民和這片土地。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參加捐獻器官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圓滿地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個篇章,可謂是“明死生之大”矣。 資料鏈接拋棄個人恩怨,科學評價毛澤東鄧小平一生經歷了“三落三起”,都與毛澤東有關。他不僅不計較個人恩怨,而且要求全黨同志一

5、定要正確評價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和作用。鄧小平說,毛澤東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鞠躬盡瘁,“死而不已”1997年月19日晚上,鄧小平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遵照他生前的意愿,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供醫學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天地共戚,世界同悲1997年月日,聯合國大會舉行儀式,對不久前逝世的中國杰出領導人鄧小平表示哀悼。本屆聯大主席、馬來西亞大使拉扎利主持追悼儀式。 美文賞析 感受心靈我心目中的東方之子 吳士誠我心目中的東方之子,是一位這樣的老人。他個子不高,臉上常帶著溫和的笑容:親切自然,從容不迫,目光炯炯有神他就是小平同志,鄧小平。全中國的

6、人都這么稱呼他,這樣自然地稱呼他的姓名。盡管他是黨和國家德高望重的卓越領袖,但人們就是樂意這么叫他,叫得親切,叫得真誠,叫得順口,滿懷尊敬與深情。我想,這也許是愛的境界,樸實無華超越了一切,難道不正是他偉大的人格魅力所在。 誰都知道鄧小平不平凡的一生,誰都知道小平同志為中國革命開天辟地,奮斗終生,建立的豐功偉績。從青少年時代,他十來歲,就赴法國勤工儉學,追求革命真理;二十五歲就領導組織舉世震驚的百色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第八軍。他出生入死,身經百戰,“劉鄧大軍”威名遠揚。正是他親自指揮了淮海戰役,運籌帷幄,率領百萬雄獅,解放全中國。新中國建國之初,他就是共和國最年輕的政務院副總理,年僅

7、45歲,以精明強干著稱,被周總理稱贊為“舉重若輕”,工作能力特強的親密戰友與得力助手。 就是這樣一位功勛卓著的黨和國家的杰出領導者,在“文革”中卻遭受到錯誤路線的殘酷無情打擊,蒙受不白之冤,被一次又一次地打倒,可是鄧小平同志,從來沒有喪失過信念,懷抱著對黨、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赤子之愛與忠貞不渝,他毫不計較個人蒙受的屈辱,決不放棄可能復出為黨工作的一切機會,所謂“三起三落”打不垮的鄧小平,正是他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剛強品質。有誰能設想,他時常在臺前從容不迫接見外賓,臺下立即遭受無情批判,在這樣艱難困苦的處境中,他以超凡的氣度,一邊堅持與“四人幫”作針鋒相對的斗爭,一邊大刀闊斧為人民的利益開展工

8、作。 他復出工作后,所抓的頭一件大事,就是恢復全國高考制度。面對十年浩劫留下國民經濟慘重破壞的局面,他高瞻遠矚,把抓緊人才培養放在首位。他說:“再窮不能窮教育。”提出教育必須實現“四個面向”。之后,他又多次強調“科教興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抓計算機必須從娃娃抓起”。這些英明論斷,為中國科教事業的繁榮,服務于四化建設,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當我們今天沉浸在祖國神州大地改革春風勁吹,翻天覆地,碩果累累,全世界都為之贊嘆中國發生巨變的喜悅中時,當我們今天歡欣鼓舞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已勝利完成“九五”計劃目標,跨入小康階段,昂首闊步向“十五”更宏偉的目標進軍時,有誰不是真心實意地歌頌作為改革

9、開放總設計師的鄧小平同志的歷史功勛? 從八十年代初創建深圳第一個特區,到開放上海第一個金融證券市場;從農村落實土地“承包”,開展責任田制,到大力興辦集體經濟,發展個體經濟;從推進股份制企業,土地批租,引進外資、外企,到今日中國上海的“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特別是浦東十年的崛起繁榮發展;更有“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實現香港澳門的勝利回歸這一切凝聚了鄧小平同志多少智慧和心血,每一項事業的推進發展都伴隨著披荊斬棘,排除錯誤思想的干擾,無不顯示了鄧小平的科學預見、決策英明和膽略偉大!甚至可以這么說,如果不是因為鄧小平同志開創性的領導,不能設想我們能以如此迅猛的速度取得這些輝煌的成就。 鄧小平的豐功

10、偉績,高山仰止,日月鑒證。可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領導者他從不居功,他這樣評價自己:“我這個人,有三七開,就不錯了。”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始終謙虛謹慎。這正是他的睿智,他的開明,他的偉大所在。他牢記著自己的根本,他真誠地說:“我是人民的兒子!” 的確如此,鄧小平是人民最忠實的兒子:在民族危難之際,他不顧當時國家情勢如何艱險,自己處境如何不利,為了人民利益,勇敢挺身而出,當仁不讓,頂天立地,為黨和人民工作;而在改革開放事業取得偉大成就不斷深入向前發展時,他卻主動引退,讓位,表現出一名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他生前從不主張宣傳突出個人權威,反對個人崇拜,他身體力行,能上能下,不求名和利,在他的領導下,

11、黨和政府第三代領導人順利接班,使之繼往開來勝利進。 他熱愛人民,曾以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向貧困地區人民捐獻自己的錢。他對自己的生后事,臨終留下最后的遺囑是:將骨灰灑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他親愛的祖國和人民。在他身上凝聚了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品質:他赤膽忠心,勇敢堅定;他智慧卓絕,坦蕩無私;他謙虛謹慎,從容可親。中國人民不會忘記自己最優秀的兒子。在我的心目中小平同志是中華大地最杰出的東方之子! 品 評本文旁征博引,史料豐富,充分展示了一代偉人的豐采。敘議結合之法完美地表達了主題思想,記敘詳略得當,議論畫龍點睛;情真意切,借助敘議間接抒情可謂水到渠成,如風行水上,直接抒情自

12、然樸實,感人至深,為之動容。人物展示之二錢學森: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今年八十八歲的錢學森,1934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后,次年赴美留學,獲得航空、數學博士學位。在美期間,他始終眷戀著自己的祖國。新中國成立后,錢學森立志回國。在經受了長達六年的磨難后,1955年秋天,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從此,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赤誠的愛國之心,投入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的研究開發工作。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下,從培訓科技干部做起,克服重重困難,用四年時間研制發射成功我國第一枚近程導彈,又用四年研制成功中近程導彈,此后又用兩年時間,于1966年使我國有了導彈核武器。短短十年,我國導彈核武器得到了飛

13、速發展,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聶榮臻元帥曾說:“這是與學森同志出色的工作分不開的。” 作為一位杰出的科學家,錢學森在技術科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目前已出版專著九部,發表論文三百余篇,在應用力學、噴氣推進與航天技術、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系統工程、系統科學、思維科學、人體科學、科學技術體系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等領域都具有開拓性的貢獻。錢學森同志是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曾獲中國科學院一等科學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9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錢學森“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江澤民同志在授獎儀式上稱錢老“是一位具有高尚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不移地為社會

14、主義事業奮斗的戰士”,“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2001年 天津日報 評 說提到中國的航天事業,人們自然會想到一個名字錢學森,而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是與他的名字緊緊聯系在一起的。1955年,錢學森沖破重重阻力、歷盡艱辛回到祖國,足見一顆赤子之心。回國以后,他不僅把他的知識、智慧無私地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甚至將個人一生所得的幾筆較大收入,或作為黨費上交組織,或全部捐給祖國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地方。晚年,在他不能正常參加學術活動的情況下,就主動申請辭去學部委員的稱號。在榮譽與名利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與淡泊心,真正實踐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不愧為中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范。

15、錢學森曾滿懷深情地談到了他一生的三次激動:突破重重封鎖,學成回到祖國;和焦裕祿及孟泰等人同列為無產階級知識分子;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中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他“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的赤子之情,這正是他高尚品質、人格魅力、崇高信仰的具體體現。司馬光有言曰:“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有“才”不是最難之事,至難者在于“德才兼備”。“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以錢老一生的言行觀之,錢老可謂“德才兼備”! 美文賞析 感受心靈也談錢老請辭“院士”溫紅彥 “院士”,是我國科技界最高的榮譽稱號,錢老卻曾請求辭去這一稱號。乍聽起來讓人費解

16、,但從錢老的人生軌跡來看,他的“請辭”完全是出于自然,是他的精神境界使然。單從我所知的兩件小事中,就可以印證錢老求真的科學品格和精神境界。不久前,我到上海交通大學采訪,在交大的老圖書館(現檔案館)里,看到一張泛黃的、工工整整的滿分數學考卷,署名是“錢學森”。仔細看時,發現考卷右上角分數欄里填寫的“100分”旁,又有一個“96分”,我頗感蹊蹺,便問身旁的老館長。老館長介紹說,這張考卷是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初的,由錢學森的老師顧其森先生保存下來,當時錢學森在上海交大讀書,數學考滿分很不容易,發下考卷后,錢學森發現有一處差錯,堅決請求老師給他扣掉4分。老館長說,其實這只是一個很小的差錯。記得十二年前,中

17、央授予錢老“國家杰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范獎章。接受采訪時,錢老卻說“不是很激動”。這讓記者覺得出乎意料。而錢老后來說,在另一個場合他曾“無比激動”,那是當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時,他第一次感到“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他還說過:“我本人只是滄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偉大的是中國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從七十年前請求扣分,到十一年前請辭“院士”,可見錢老的人品、境界是一以貫之的。正像錢學森請辭“院士”稱號一文的作者說的,錢老“絕不是故作姿態”。這里,有一個對待名利的態度問題。其實,名利本身并不是貶義詞。名,是為了讓自己獲得更多的認可;利,是為了獲得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

18、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對待名利卻不是這種態度,而是談成績眉飛色舞,見名利奮力追逐。他們追的是虛名,逐的是私利。于是,一些有悖科學道德的事件時有發生,偽造證書者有之,竊取成果者有之,用金錢換取名利者亦有之,有的人不僅爭名奪利,甚至欺世盜名。還有一些人,在事業上也作出過成績,但一戴上什么“家”的桂冠,便被名韁利鎖,裹足不前,再難有大作為。難怪許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深為當前的學術質量擔憂。對待名利的不同態度,往往可以管窺一個人品格的高下。當你超越了名利,或者說將個人名利同國家、民族的利益合拍、同人類的共同理想相連時,才有可能作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千古名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所表達的,就

19、是這種崇高的人生追求。名利又是這樣一個飄乎不定的東西:當你處心積慮去追逐時,它往往離你而去;當你埋頭苦干時,它又常常不期而至。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境界。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古人的勸戒在今天看來仍是語重心長。科學的品質是實事求是,科學家的天職是追求真知,科學家的群體,理應成為學術道德的典范。從錢老的言行中,我們體味到一位真正的科學家對待榮譽的態度和他的名利觀。錢老這種視國家榮譽重如泰山、視個人名利淡如浮云的精神境界,太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了。具備了這種精神境界,才能在形形色色的誘惑面前不為所動,才能始終如一地追求高尚人生。 2003年10月14日 來

20、源:人民網 品 評俗語有言,見微知著。有小學時代自扣4分的嚴謹求學、不邀虛名的人生態度,才會有晚年請辭院士的壯舉,這兩件事情自有其因果關系。“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可見,淡泊名利之事易說難做也。本文構思上以小見大,行文中又抨擊了社會上種種逐名求利的丑惡行徑,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資料鏈接知識就是力量五十年代美國的海軍次長金波爾阻撓錢學森回中國。他給美國移民局的電報中聲稱:“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我們來說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個師。”自扣老師多給的分數在一道題列式演算中,誤把N寫了n,而閱卷教師又將它忽視

21、了。大學時代的錢學森在檢查下發的考卷時發現了自己粗心造成的錯誤,他自覺地把得滿分的試卷重又交給老師要求扣分。這份卷子至今還保存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請辭“院士”稱號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科學家,也是世界知名科學家。但他對中國院士和外國院士這些榮譽稱號卻看得十分淡漠。美國科學院和美國工程院曾邀請他去美國,擬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均被他拒絕。錢老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為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 錢學森1955年回國,1957年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錢老當然十分珍視中國科學界給他的這一榮譽,并積極參

22、加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的各種學術活動。但到晚年,當他行走困難,不便參加學術活動以后,便給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寫信,主動申請辭去學部委員的稱號。人物展示之三袁隆平:中國最著名的“農民” 現代農業研究史上的科學巨人新華網長沙二月十九日電(記者張翼飛)今天,中國將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一位“種”了一輩子水稻的“農民”科學家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過七旬、又瘦又黑、滿臉皺紋的袁隆平經常被前來采訪的外國記者當成一個普通的中國農民,而當袁隆平用流利的英語滔滔不絕地介紹起雜交水稻時,他們才醒悟過來這就是采訪對象。盡管袁隆平已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以他的名字冠首的股票“隆平高科”在深圳上了市,但他仍以農

23、民自居。他說:“我的工作要求我像農民一樣地生活。”為爭取更多的研究時間,他像候鳥一樣每年冬天從寒冷的長沙轉移到溫暖的海南島,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里勞作、觀察和研究。從播種到收獲,袁隆平每天至少下田兩次。在中國,一半以上的稻田種植的水稻和百分之六十的水稻產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研究出來的各種品系的雜交稻。據統計,截止一九九九年,中國增產糧食三千多億公斤,袁隆平堅信中國能憑有限的耕地養活全國十二億人口。 評 說 “民以食為天”,農業問題歷來是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而用有限的土地解決十二億人口的溫飽又是一個不能回避、必須解決好的問題,“農民”科學家袁隆平用他的智慧和汗水正在一步步地解決這

24、一世人關注的難題。沃夫獎評審委員會認為,現年73歲的袁隆平教授“是現代農業研究史上一個科學巨人,他對世界性的食物生產產生了極大影響”。從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作為湖南安江農校教師的袁隆平就著手進行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在以后的漫長歲月里,自然有嘲諷、挫折與磨難伴隨著他的科研之路,他堅定自己的信念,不畏困苦,以事實為空氣,以創新為靈魂,終于找到了一條增產增收的途徑。有人統計過,由于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開辟了糧食大幅度增產的新途徑,大面積的推廣給我國水稻生產帶來了一次飛躍,雜交稻比常規稻增產20左右,為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糧食自給自足難題做出了重大貢獻。現而今,他正努力工作,希望為人類提供更充足的食物。 美文

25、賞析 感受心靈袁隆平是誰 吳 非 名人一詞,早已異化,幾成“聞人”。有人經新聞炒作來吹捧,作自我標榜,甚至不惜當街曬褲,以緋聞丑聞自作自受,甘之如飴。其實真正值得“名”一下的,根本不屑于要人去“炒”。我當然無意說黃鐘沉寂,瓦釜雷鳴。“雷鳴”的不一定全是瓦釜。大家客氣,動不動就稱對方大名如雷貫耳,至少在當今,這還不是一句罵人的話。現在的熱心青年,早已不熱衷于對香港的歌星身世隱私挖地三尺了,對美國電影中的殺手,歐洲的足球漢子,巴黎的模特,當然還有香銷玉殞的戴安娜一流,也都熟悉如自家人一樣了。你說,報紙上會把這類人搞錯嗎?肯定不會,要是錯了,讀者的眼睛雪亮的。讀者的眼睛雪亮,也可以說是宣傳的功力。如

26、果戴妃突然出現在北京的王府井,或是喬丹出現在上海的南京路,也許會萬人空巷,觀者如潮。戴妃死于非命,我們的報紙上竟連篇累牘報道,看得出來有的作者在寫戴妃的時候,自己被感動得不輕。十天功夫,印刷精美的傳記已經出現在書店,而專家學者們竟在嘆“出書難”!看官要問,你說的這些話,我們未必不知道,你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是想說,我們生活中真正該“名”一下,讓人民為之激動一下的人物,往往非常寂寞,這固然是他們的自我選擇,但是對國家對人民而言、對喚醒民眾而言,卻未必是件好事。大概是今年春季,看到單位櫥窗里的時政宣傳圖片(就是由國家正式出版、上級布置必須購買的那一種),其中有一幅畫面是兩位六十多歲的老人蹲在稻田邊

27、用手把著稻穗在看圖片的說明是“農民們獲得豐收時的喜悅”。我看了之后笑了,但不是因為“喜悅”。這套“偉大成就”圖片大概要發行幾萬套,其文字說明從選編到審定直至印刷校對,應當有一整套嚴格的程序的。但是這一張絕對弄錯了:上面的兩位至少有一位不是“農民”,主題似也不能定為“獲得豐收的喜悅”,那個年齡稍長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的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笑過之后只有嘆息。袁隆平的雜交水稻馳名世界,他的發明使無數人免受饑茺,造福了全世界的人們。聯合國糧農組織曾授予他“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號。現在編輯卻不認識他,把他定為“農民”。但是我相信袁隆平絕對不會因為宣傳家把他當作農民而介意,這個一生都在精心研究水稻的科

28、學家也無須從此精心保養自己的皮膚。懂得他的價值的人覺得他可敬可親,他走在街上,和我們一樣平常,這標志著我們社會的文明和發達。但是我還是希望全國人民都來認識袁隆平,了解袁隆平,包括搞出版的同志。宣傳袁隆平,了解袁隆平,也是提高我們民族素質的一種有力措施。袁隆平不需要新聞炒作,他的工作很忙,不忙在會場上,也不忙在休閑度假的地方,當然也不會參加正在開始流行的“機關干部保齡球大賽”。國慶那天,袁隆平的母校南京師大附中校友會的老師有急事打電話到長沙找他,家人回話說不在,問到哪里去了,回話說:“下田了。” (摘自文匯報) 品 評作者用調侃幽默的語言和對比鮮明的事實材料,既諷刺了社會上不正常的捧星、追星現象,又歌頌作為民族脊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農民”科學家袁隆平。文中有對社會浮躁之風的切膚之痛,也有對大眾傳媒的殷殷期盼之情。淡淡的結尾,又如余音繞梁,讓讀者回味綿長。 資料鏈接名字最值錢的人 “袁隆平”仨字價值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