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完好word版)痛苦診斷學重點(整理版)(完好word版)痛苦診斷學重點(整理版)10/10(完好word版)痛苦診斷學重點(整理版)第一章緒論1、痛苦學:是現代醫學科學的一個構成部分,又是麻醉學的重要分支學科,是研究和論述痛苦及各樣痛苦性疾病的發生發展、病理生理及診斷與辦理的一門學科。2、痛苦:痛苦是組織傷害或潛伏的組織傷害有關的一種不快樂的軀體感覺和感情經歷。同時可伴有代謝、內分泌、呼吸、循環功能和心理學的改變。3、痛苦診斷的任務與范圍:慢性痛苦性疾病頭痛創傷后痛苦內臟痛術后痛分娩痛癌性痛苦非痛苦性疾病。第二章痛苦的基礎知識1、痛苦的四周神經體制:傷害性感覺器;傷害性感覺的傳入;外周交感
2、纖維活動與痛苦;外周敏感動:表現為靜息時痛苦或自覺性痛苦、原發性痛覺過敏、觸引發痛。2、何為傷害性感覺器?分幾類?是產生痛覺信號的外周換能裝置,主要散布于皮膚、黏膜、胃腸道黏膜和漿膜基層、肌肉間的結締組織、肌腱表面和內部、深筋膜、骨膜和血管外膜等處。體表痛覺感覺器、軀體深部痛覺感覺器和內臟痛覺感覺器。3、痛苦的中樞神經體制:初級傳入纖維在脊髓背角的停止:脊髓是痛苦信號辦理的初級中樞。傷害性刺激由傷害性傳入纖維傳入脊髓背角。痛覺中樞包含皮層下中樞和大腦皮層:參加痛苦整合、調制和感知作用的皮層下中樞主假如指丘腦,下丘腦以及腦內的部分核團和神經元;大腦皮質是痛苦的感覺分辨和反響激動整合的高級中樞。中
3、樞敏感動:表現為對正常刺激的反響增強,接受地區擴大,新近傳入激動激活閾值降低。痛苦的中樞調整體制:節段性克制體制,腦干下行性克制體制。4、痛苦的感覺傳導纖維及功能:A纖維和C纖維。有髓A纖維傳導速度快,稱快痛;無髓C纖維傳導速度慢,稱慢痛;又可分為軀體痛苦傳導和內臟痛覺傳導的四周神經5、脊髓背角Rexed分層及功能:Rexed依據神經的形狀、大小、走向和密度把脊髓背角分為6層。感覺傷害性刺激的細胞集中在Rexed層和層:層中對傷害性刺激起反響的細胞占多半,層細胞對觸壓覺、溫度覺和傷害性刺激等均產生反響。后角膠狀質(、層)是調控傷害性信息的重要部位。6、主要的痛苦傳導束:脊髓丘腦束(STT)、脊
4、髓網狀束(SRT)、脊髓中腦束(SMT)、脊髓頸核束(SCT)、背柱突觸后纖維束(PSDC)、脊髓旁臂杏仁束(SPAT)、脊髓旁臂下丘腦束(SPHT)和脊髓下丘腦束(SHT)。傳導快痛的傳導束有SRT、SCT和PSDC,既傳導快痛也傳導慢痛的傳導束有STT、SMT、SPAT、SPHT和SHT。7、痛覺過敏:是指傷害性感覺器閾值降低,傷害性刺激惹起的痛苦反響增強。觸引發痛:是指在慢性痛苦的狀況下非傷害性刺激惹起的痛苦感覺。8、痛苦的分類:按發生部位:a軀體部位:頭痛、頜面部痛、頸部痛、肩及上肢痛、胸痛、腹痛、腰及骶部痛、下肢痛、盆部痛、肛門及會陰痛等。b痛苦部位的組織器官、系統:軀體痛、內臟痛、
5、中樞痛。性質:刺痛、灼痛、酸痛。原由:創傷性,炎性,精神病理性,癌痛,精神(心理)性痛苦。連續時間:急性痛,6個月。五軸分類法:依據痛苦產生的部位、病變的系統、痛苦發生的種類及特色、痛苦強度及痛苦發生原由進行區分。9、痛苦丈量與評估的意義:痛苦的丈量:是指在痛苦治療前及過程中利用全部的方法測定人的痛苦強度及性質,為臨床評估病人的痛苦強度、病情作出判斷,為擬訂治療方案供給科學依照。意義:更正確地判斷痛苦特色,便于采納最適合的治療方法和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隨時監測痛苦程度的變化,實時調整頓療方案,而不是在停止治療后才由病人作出回顧性比較,防止治療的誤差;用定量的方法判斷治療成效;有時治療后痛苦緩解
6、不完好,經過痛苦定量能夠說明治療后痛苦緩解減少的程度和變化特色。10、痛苦的丈量方法:視覺模擬量表VAS:劃一長線(一般長為10cm),一端代表無痛,另一端代表劇痛,讓患者在線上最能反響自己痛苦程度之處劃一交錯線,由評估者依據患者劃X的地點測算其痛苦程度,如將劃線垂直即可像體溫、脈搏同樣放在病人體溫表上顯示動向的半定量的痛苦程度;語言評論量表VRS:0級-無痛苦。I級(輕度)-有痛苦但可忍耐,生活正常,睡眠無擾亂。II級(中度)-痛苦顯然,不可以忍耐,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有擾亂。III級(重度)-痛苦強烈,不可以忍耐,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嚴重擾亂,可伴植物神經雜亂或被動體位。數字評論量表NR
7、S:0-無痛。123-輕度痛苦。456-中度(影響睡眠)。789-重度(沒法入眠)。10-最痛。痛苦問卷表:麥吉爾痛苦問卷表MPQ。面部量表:適用于三歲及以上的患者。第四章痛苦的藥物治療1、常用痛苦治療藥物:麻醉性鎮痛藥、非麻醉性鎮痛藥、抗抑郁藥、抗驚厥藥及神經平定藥、糖皮質激素類藥、局麻藥以及一些其余藥物。2、麻醉性鎮痛藥:又稱阿片類鎮痛藥,是指能排除或減少痛苦并改變對痛苦的情緒反響,劑量增大時可產生冷靜和嗜睡,長久使用可產生耐藥性和成癮性的藥物。3、麻醉性鎮痛藥常有的不良反響::惡心、嘔吐;呼吸克制;嗜睡、眩暈;便秘、排尿困難;膽絞痛;成癮性和耐受性。4、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的作用體
8、制:經過克制環氧酶(COX)而克制PG的合成。5、NSAIDs常有的不良反響:胃腸道反響;凝血阻礙;水楊酸反響;過敏反響;瑞夷綜合征;對腎臟的影響。COX1的副作用:胃腸道反響;凝血副作用;腎毒性;過敏反響。COX2的副作用:四周水腫;水鈉潴留;腎毒性;心肌缺血。6、曲馬多、可樂定、氯胺酮的作用體制:曲馬多:擁有兩重鎮痛作用體制。弱阿片體制;克制神經元突觸對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入,增添神經元外5-羥色胺濃度。可樂定:為2腎上腺受體激動藥。克制脊髓SP開釋;激活脊髓中突觸2-腎上腺受體;與膽堿能、嘌呤能及5-羥色胺能痛苦系統互相作用,克制脊髓水平傷害性信息傳達;顯然降低傷害性神經元的喜悅性。氯胺酮:
9、拮抗N甲基D天門冬氨酸(NMDA)受體作用;與阿片受體的互相作用;與單胺受體作用;局部麻醉作用等幾方面有關。7、痛苦治療中使用糖皮質激素的目的是抗炎。8、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響:肥胖、高血壓、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甚至出血和穿孔)、骨質疏松、水鈉潴留以及精神異樣等。9、局部麻醉藥的使用原則是最低有效濃度。在痛苦治療中主要用于神經阻滯療法。第五章神經阻滯療法1、神經阻滯療法:在腦脊髓神經節、神經根、神經干(叢)、神經末梢和交感經神經節等神經四周注射藥物或以物理方法刺激神經而阻斷神經傳導功能稱為神經阻滯。利用神經阻滯治療痛苦者稱為神經阻滯療法。2、神經阻滯療法的體制:阻斷痛覺的神經傳導通路;阻斷痛苦的惡
10、性循環;改良血液循環;抗炎癥作用。3、神經阻滯療法的適應證與禁忌證:適應證:急性痛、慢性非癌性痛、癌痛和某些非痛苦性疾病。禁忌證:不合作者,包含精神失態患者;穿刺部位有感得病灶或渾身嚴重感染患者;有出血偏向或正在進行抗凝治療者;對局麻藥或治療藥物過敏者;低血容量、惡病質、病情危重者不宜進行蛛網膜下腔阻滯、硬膜外阻滯及腹腔神經叢阻滯。4、上、下頜神經阻滯的并發癥:上頜神經阻滯術:出血、血腫、視力阻礙、復視、面神經麻木、三叉神經全支阻滯、乙醇神經炎等。下頜神經阻滯術:出血、咽傷害、面神經麻痹、咬肌麻木、味覺阻礙、乙醇三叉神經炎、三叉神經全支阻滯等。5、星狀神經節阻滯的適應證及并發癥:適應證:頭及頜
11、面部疾病:頭痛(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叢集性頭痛及顳動脈炎)、腦血管痙攣、腦血栓、腦堵塞、末梢性面神經麻木、面部痛(非典型面部痛、咬肌綜合征、顳下頜關節病)、過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竇炎、耳聾、耳鳴、頭面部帶狀皰疹及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等。上肢及胸壁疾病:外傷性頸部綜合征、肩周炎、頸椎病、頸性眩暈、乳房切除后水腫、臂神經痛、多汗癥、凍傷等。復雜性地區痛苦綜合征、幻肢痛等。心肺疾病:心肌梗死、心絞痛、竇性心動過速、支氣管哮喘等。其余:不定報告綜合征、自主神經功能雜亂、更年期綜合征、痛經等。并發癥:喉返神經麻木、誤注入血管內的中毒反響、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阻滯、臂叢神經阻滯、氣胸等。6、星狀神經節阻滯成功的標
12、記:Horner綜合征,面、頸及手掌皮膚溫度高升,出汗停止等體征。7、肩胛上神經阻滯最常有的并發癥是氣胸。8、肋間神經阻滯常有的并發癥:主要并發癥為氣胸、血氣胸、局麻藥中毒、乙醇神經炎等。9、硬膜外阻滯療法及其適應證及并發癥:硬膜外阻滯是指將局麻藥注入硬膜外空隙,透過脊神經根處硬膜臨時性的阻斷脊神經根的傳導。將硬膜外阻滯用于痛苦治療目的者稱為硬膜外阻滯療法。適應證:術后鎮痛;后期癌痛;部位性痛苦。并發癥:硬脊膜、蛛網膜穿破,全脊髓麻醉,局麻藥中毒,神經傷害,低血壓,硬膜外空隙血腫和硬膜外隙感染等。長久留置硬膜外導管可出現局部炎癥反響。10、蛛網膜下腔阻滯療法及其適應證及并發癥:蛛網膜下腔阻滯療
13、法:是將局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阻斷神經根傳導,達到止痛和治療目。適應證:合用于胸、上腹部癌性痛及帶狀皰疹后神經痛。并發癥:可惹起血壓降落,神經根、脊髓傷害,膀胱直腸功能阻礙,上下肢運動阻礙,脊髓動脈傷害等。11、神經刺激器定位技術重點:監測、開放靜脈;適合冷靜;定位1.0mA、頻次12Hz,0.3mA達最大幅度的顫搐。12、神經刺激器的并發癥:不測的硬膜外阻滯;局麻藥誤入血管;穿破動脈;神經傷害。13、全脊髓阻滯療法及其適應證及并發癥:是向蛛網膜下腔注入較大劑量局麻藥,寬泛的阻滯脊髓及腦神經,僅用于治療固執性痛苦。適應證:如頸肩臂綜合征,慢性痛苦,反射性交感神經萎縮癥,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用多種阻
14、滯療法無效者。并發癥:神經根、脊髓傷害,低血壓,頭痛。第六章病人自控鎮痛技術1、病人自控鎮痛術PCA:是一種新的鎮痛給藥方法,是經過一種特別的注射泵,同意病人自行給藥的一種急性治療方式。2、PCA常用技術參數:負荷量:指PCA開始時初次用藥劑量。最小有效鎮痛濃度(MEAC),使病人快速達到無痛狀態負荷劑量。追加量:PCA開始后,病人痛苦未能完好除去或疼痛復發時所追加的藥物劑量。病人自己經過按壓給藥。目的在于保持必定的血漿物濃度。鎖準時間:指該時間內PCA裝置對病人再次給藥的指令不作反響。即2次給藥時間間隔。背景劑量:連續給藥量,在此基礎上PCA。單位時間最大劑量:最大給藥量是PCA裝置的一種自
15、我保護舉措,防備頻頻用藥造成過度中毒。2、臨床常用的PCA種類不一樣種類的PCA單次給藥量(ml)鎖準時間(min)常用藥物靜脈PCA(PCIA)0.55-8阿片類藥,非甾體抗炎藥硬膜外PCA(PCEA)4.015局麻藥如(或)阿片類鎮痛藥皮下PCA(PCSA)0.520嗎啡等外周神經PCA(PCNA)5-830長效局麻藥,可樂定等3、PCA的臨床應用范圍和適應證:手術后痛苦的治療;臨盆痛苦的治療;燒傷和創傷痛苦的治療;神經性痛苦的治療;心絞痛的治療;癌痛的治療。第八章頭痛1、頭痛的分類:原發性頭痛;繼發性頭痛;腦神經痛、中樞和原發性顏面痛和其余頭痛。2、頭痛發生的可能體制有:血管學理論:發生
16、前顱內血管縮短,發生時顱外血管擴充。神經學理論:痛苦感覺地區的擴大,非痛苦傷害性神經元轉變成傷害性神經元。3、偏頭痛的可能體制:血管、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雜亂、遺傳:血管及神經功能異樣;大腦功能阻礙;遺傳要素。4、偏頭痛的臨床特色:頭痛為發生性,間歇期無癥狀;頭痛大多為一側性,也有雙側頭痛同時出現;痛苦開始時或嚴重頭痛者多呈搏動性強烈痛苦,而后可轉為連續性鈍痛。有預兆癥狀的偏頭痛的預兆癥狀:視線缺損、閃耀暗點、軀體感覺減退、乏力、眼肌麻木、面癱、眩暈、出汗、惡心嘔吐、心率增快等。5、偏頭痛的治療:一般治療:發生期和急性期病人應防止過分疲憊和精神緊張,保持寂靜,充分臥床歇息。防止聲色刺激。克制飲食,
17、不吃刺激性食品。戒煙戒酒。藥物治療:急性期主要用曲坦類藥、麥角堿類藥、非甾體類抗炎鎮痛藥。神經阻滯療法:星狀神經阻滯、框上神經和枕大小神經聯和阻滯、顳淺動脈旁痛點阻滯。6、偏頭痛與緊張型頭痛的鑒識診斷:發生方式:偏頭痛為陣發性發生,肌緊張頭痛發病遲緩。頭痛部位:偏頭痛以單側常見,肌緊張頭痛以雙側常見。頭痛性質:肌緊張為頭重感、鈍痛壓迫樣、緊箍樣痛苦,偏頭痛為針刺樣痛苦。陪伴癥狀:肌緊張性頭痛伴有肩痛、頸部肌肉痛苦,渾身無力及眩暈感,偏頭痛有視覺癥狀、惡心、嘔吐癥狀。頭痛經過:肌緊張頭疼無預兆,痛苦時間長,偏頭痛是在預兆出現后出現針刺樣痛苦,伴有惡心、嘔吐,痛苦連續36h自然緩解。7、緊張型頭痛
18、的治療:藥物治療:急性頭痛發生用鎮痛藥物和NSAIDs有效,慢性用三環類抗抑郁藥阿米替林作為首選。神經阻滯療法:星狀神經節阻滯、外周神經阻滯。物理療法。心理療法。第九章頜面部痛苦1、三叉神經痛的病因:神經變性學說;感染與神經血管壓迫學說;癲癇學說;神經末梢性學說。2、三叉神經痛的臨床表現:痛苦部位:僅限于三叉神經散布區內,多為單側性。痛苦特色:頻頻短暫的發生性強烈痛苦;可忽然發生忽然停止,發生前無任何預兆;發生間期痛苦極為尖利;每次發生數秒至1-2分鐘;痛苦性痙攣。引發要素與觸發點:觸發點位于疼痛的同側,可在三叉神經痛的不一樣分支區。發生時間:多半為間歇發病,間隔數月或幾年不等,每次痛苦發生短
19、暫,有季節性。陪伴癥狀:自主神經功能雜亂,如哭泣、流涎、顏面潮紅等。2、三叉神經痛最常用的藥物及其不良反響:卡馬西平:胃腸道反響,共濟失調,頭暈,嗜睡,骨髓克制和肝功能異樣,應每半月或每個月檢查血象和肝功能。苯妥英鈉:眼球震顫,共濟失調,白細胞減少,肝功能異樣,骨質松散等。3、中樞性面神經麻木和四周性面神經麻木差別:中樞性為核上性,四周性為核性、核下性。一側面神經核以上的中樞性傷害時對側下部表情麻木,額部肌肉不麻木,而四周性面神經麻木則患病側面肌癱瘓。中樞性面癱多伴有中樞性舌癱和錐體束癥狀,而四周性面癱無。常有原由:中樞性為大腦半球腫瘤及腦卒中;四周性為特發性面神經麻木。4、面神經麻木的治療原
20、則:在急性期應控制炎癥、水腫,改良局部血液循環,減少神經壓迫;恢復期增添神經營養,增強物理治療和促使神經功能的恢復為重點。第十章頸、肩及上肢痛苦1、頸椎病:是指因為頸部骨骼、軟骨、韌帶的退行性變而累及四周或周邊的脊髓、神經根、血管及軟組織,并由此而惹起的一組癥候群,又稱頸椎骨性關節病,簡稱頸椎病。b神c手術2、頸椎病的分型、臨床表現及診斷治療:頸型頸椎病:最常有,又稱韌帶關節囊型頸椎病。因頸椎或頸椎間盤退變使間盤纖維環、韌帶、關節囊及骨膜等處的末梢神經受刺激致使頸肌痙攣,其結果為頸、肩、枕部的酸、脹、痛感。癥狀:頸部痛苦、酸脹及深重不適感;急性發生常常被稱為落枕,多半因為睡眠時頭頸姿勢不妥、受
21、寒或頸部忽然扭轉等原由引發;清早起床后發病。體征:頸肌緊張、僵直、活動受限,常于棘突、椎旁或胸鎖乳突肌、斜方肌查到顯然的限制性壓痛。X線: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治療:a一般治療:歇息、熱敷。b物理療法:微波理療。c針灸或TENS(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是經過皮膚將特定的低頻脈沖電流輸入人體以治療痛苦的電療方法。)d藥物療法:止痛劑、冷靜劑。e局部阻滯療法。神經根型頸椎病:常見,髓核向外側方突出或鉤突關節處的骨贅闖入椎間孔刺激臂叢神經根。癥狀:頸、肩上肢頻頻發生的痛苦、麻木,手指麻木精美動作困難,可有受累神經支配區的肌肉萎縮。(根性痛苦與肌萎縮)體征:頸部僵直、活動受限,棘突及椎旁壓痛,神經支配區感覺
22、減退、肌力降落。特別檢查:牽拉試驗,壓頭試驗。X線:頸椎生理彎曲變直或反向、椎空隙變窄、椎間孔變形、椎體骨質增生。治療:a一般療法、理療、藥物療法及TENS與上同。b頸椎牽引療法1-2次/日,重2-8Kg。c神經阻滯:椎旁、椎間孔阻滯,硬膜外阻滯。d手術療法。脊髓型頸椎病:少見,癥狀重。為突出的椎間盤或較大的骨贅壓迫、刺激脊髓,或支配脊髓的動脈受壓造成脊髓缺血所致。椎體不穩,刺激局部交感神經,反射性脊髓血管痙攣,脊髓供血不足。多伴有發育性椎管狹小。癥狀:慢慢慢的進行性的雙下肢麻木、發冷、痛苦和乏力;步態不穩,易跌跤;個別病例可同時出現尿急或排便無力。體征:四肢遠端有不規則感覺阻礙區,肌肉萎縮,
23、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出現病理反射。特別試驗:曲頸試驗(肢體電擊樣酸、麻、脹痛感)。X線片:椎體后緣骨質增生,某個椎空隙變窄。CT、MRI:椎間盤后突壓迫脊髓,頸椎管矢狀徑減小,多在12-14mm以下。診斷依照:a病程長,發展遲緩為其特色;b運動阻礙,表現為下肢無力,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c知覺阻礙;dX線檢查、CT、MR檢查。e椎管造影。鑒識診斷: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脊髓空洞癥、多發性神經炎、蛛網膜炎等。治療:不宜進行牽引及按摩,神經阻滯可減少難過,緩解癥狀。盡早手術,行減壓術。椎動脈型頸椎病:鉤椎關節增生或松動,致使橫突孔移位,刺激或壓迫椎動脈。椎動脈周圍交感神經受刺激或椎動脈自己病變
24、。又稱頸性偏頭痛、頸性眩暈、頸動脈壓迫綜合征。癥狀:椎基動脈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癥狀:頭痛、眩暈、視覺阻礙、耳鳴;頭痛多偏一側,跳或刺痛,伴酸脹。忽然扭頭可發生性猝倒,爾后立刻清醒;還可出現頸痛。體征:與其余頸椎病相應體征;椎動脈點壓痛,乳突尖樞椎棘突連線中外1/3交界處下方及胸鎖乳突肌后緣的后方壓痛。特別試驗:引頸試驗、旋頸試驗。X線片。鑒識診斷:枕大神經痛、美尼爾病、腦外傷后遺癥等。治療:a一般治療:綜合治療、頸部固定。b神經阻滯療法:痛點、椎間孔、硬膜外、星狀神經節阻滯。c手術療法:重癥患者。交感型頸椎病:頸椎突出物刺激頸部交感神經,產生自主神經功能雜亂。癥狀:頸肩部深在、彌散酸痛;伴眩暈、
25、頭痛、上肢發涼、發紺、水腫、皮膚變薄、汗腺分泌異樣;心率不齊、心前區痛苦-頸性心絞痛(交感神經失調而致心臟功能雜亂)特色:長時間連續性壓迫痛或鉆痛,連續1-2小時。最大特色:頭頸部轉動、手臂高舉或使勁咳嗽、噴嚏時痛苦明顯加重。體征:頸肩部肌腱、肌肉寬泛的壓痛,肌緊張,皮膚界線模糊的痛覺過敏帶,肢端皮膚發涼。X線片:示頸或上胸椎退行性變;熱像圖:患區皮膚溫度顯然降低。鑒識診斷:植物神經功能雜亂、肩手綜合征、冠芥蒂。治療:a一般治療與動脈型同樣。經阻滯療法:椎間孔阻滯、頸部硬膜外阻滯、椎旁交感神經阻滯、星狀神經節阻滯。療法:切絕交感神經節。3、頸椎病的治療:一般療法:歇息、熱敷。物理療法:微波理療
26、。中醫中藥治療,經皮神經電刺激療法。藥物療法。神經阻滯或微波治療。4、肩關節四周炎:因為老年致肩關節退行性變及外傷、勞損等要素,惹起肩關節四周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產生了以肩關節的痛苦與功能阻礙為主要癥狀的一組臨床表現,簡稱肩周炎。5、肱骨外上髁炎:又稱網球肘或橈側腕伸肌肌腱傷害,是因急、慢性勞損造成肱骨外髁處附著的前臂腕伸肌總腱的慢性傷害性肌筋膜炎,并造成該部位的痛苦,常見于30-50歲男性。第十一章胸、腹部痛苦1、肋間神經痛的病因、臨床表現:病因:原發性肋間神經痛:少見,病因不明。繼發性肋間神經痛:常見,由周邊組織器官病變惹起單個或多個肋間神經常常性痛苦。外傷:骨折、放射性傷害等。腫瘤:椎管
27、內外腫瘤、肺、縱隔腫瘤。炎癥:感染性與非感染性炎癥。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骨質松散等。退行性變:胸椎骨質增生、髓核退性變。臨床表現:癥狀:沿肋間神經走行放射性劇痛。連續性,表淺性刀割樣(刺痛或灼痛)的痛苦,發生性加劇,咳嗽、打噴嚏、深吸氣痛苦加重,常有束帶感。一般為單側發病。上段肋間神經痛可放射至肩部,某些感染性胸神經炎或胸段脊膜炎可累及雙側或多支肋間神經。體征:沿肋間神經痛的地區皮膚過敏,感覺減退;肋骨邊沿壓痛;棘突叩痛(電擊樣);繼發性肋間神經痛可歸并原發病體征。第十二章腰及下肢痛1、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病因、臨床表現:病因:在椎間盤退行性變基礎上遇到傷害。臨床表現:癥狀:有腰部傷害史。腰痛,其
28、痛苦性質為酸痛、鈍痛,并向下放射,功能受限。根性坐骨神經痛,痛苦連續,時輕時重,頻頻發生,歇息減少。下肢麻木感:小腿外側,足背部皮膚麻木。馬尾神經阻礙:會陰部麻木,大小便失控。體征:腰椎活動受限,跛行:腰椎生理曲折減小或變直,可側突。局部壓痛、叩痛:突出的髓核相應的腰椎棘突或棘突旁,有壓痛、叩痛并向下肢放射。特別檢查:直腿抬高及增強試驗陽性;曲頸實驗;仰臥挺腹實驗。下肢感覺、肌力、腱反射減退。2、坐骨神經痛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病因及病理:按部位分為根性坐骨神經痛和干性坐骨神經痛。根性坐骨神經痛:病變位于椎管內(腰椎間盤突出,椎管內腫瘤,椎管狹小,脊柱裂,脊椎結核等)。干性坐骨神經痛:病變在
29、椎管外,坐骨神經走行上(骶髂關節炎,髖關節炎,臀部外傷,梨狀肌綜合征,盆腔腫物,盆腔炎,糖尿病,四周血管疾病等)。臨床表現:癥狀:根性坐骨神經痛:多為急性或亞急性發病。痛苦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部、腘窩、小腿外側至足外側放射。痛苦呈刀割樣、炙烤樣、連續樣痛,發生時加劇,睡眠后痛苦加劇,咳嗽、噴嚏、使勁排便時痛苦加劇。小腿外側及足背有針刺感和麻木感。干性坐骨神經痛:為亞急性或慢性發病。主要沿坐骨神經走行的痛苦,咳嗽、噴嚏等動作不加重,小腿外側及足背的感覺阻礙顯然,坐骨精神病變區遠端支配肌肉無力,可輕度萎縮。體征:根性坐骨神經痛:減痛體位,如脊柱側彎;病變的脊椎部有壓痛及叩痛;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30、增強試驗可惹起劇痛;小腿外側和足背可出現感覺減退;踝反射減弱或消逝。干性坐骨神經痛:沿坐骨神經走行的體表投影部位有顯然壓痛,小腿外側和足背也可出現感覺減退。踝反射減退或消逝。治療:原則:先查出病因,行病因治療,在進行病因治療的同時,可行對癥治療。病因治療一般治療:臥床歇息、骨盆牽引,理療,針灸。中藥等神經阻滯:根性:椎旁、硬膜外、骶管阻滯。干性:痛點或沿坐骨神經走行的神經阻滯。3、梨狀肌綜合征:別名梨狀肌狹小綜合征、梨狀肌傷害綜合征。是因梨狀肌病變傷害,使梨狀孔狹小,壓迫此間坐骨神經、血管所致的臀、腿痛苦等一系列癥狀的綜合征。臨床表現:癥狀:多半有髖部扭傷史。跛行,自覺患肢短縮,大腿后邊和小腿
31、外側有放射痛苦,伴有小腿外側和足趾麻木。會陰部抽痛。痛苦為刀割樣,跳痛,嚴重影響睡眠,難以翻身。體征:走路跛行,逼迫體位。腰部無異樣發現,臀部可涉及梨狀肌痙攣、腫脹、肥厚形成條索。壓痛。直腿抬高試驗,60度之內有顯然痛苦,超出60痛苦減少,以清除根性神經痛。第十三章精神病理性痛苦1、精神病理性痛苦:是與神經系統多部位發患病理性改變和功能阻礙的疾病,其病因可能與外周或中樞神經系統傷害、感染、代謝雜亂、堵塞有關。臨床表現為鈍痛或搏動性痛苦、灼痛、發生性扯破痛以及痛覺過敏和(或)痛覺超敏。分型:四周神經性痛苦;中樞性痛苦;交感神經有關性痛苦。2、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的臨床特色、治療與預防:臨床特色:痛苦
32、:受入侵的神經散布區的強烈痛苦。特色:連續性。“火辣辣”刺痛為主,可連續數月數年數十年不等。痛苦部位一般是感覺過敏、感覺愚鈍感覺減退同時存在。瘢痕:有色素沉穩,呈褐色,也有色素零落斑。運動麻木:71%恢復平時生活,19%肌力恢復,10%未恢復。治療:神經阻滯或神經毀損療法:椎旁和交感神經阻滯術,蛛網膜下腔乙醇注入,連續3-6個月。物理療法:直線偏振光近紅外線療法藥物療法:阿司匹林、卡馬西同等。冷凍療法:干冰接觸皮膚并壓迫1分鐘。離子導入:局麻藥、水溶性阿司匹林等直流電導入。手術治療:末梢神經切斷術、脊髓神經后根和交感神經切斷術等。外國采納定位腦手術損壞傳導痛苦的C纖維終點視丘的非特別核系的方法
33、,能馬上除去固執性痛苦。一般的痛苦藥解痙藥治療完好無效。中藥疏肝清熱、活血化淤等治療有效。預防性治療:在發病早期進行神經阻滯療法,同時配合激素及其余強力的消炎藥和抗生素等。預防:踴躍的神經阻滯療。抗病毒藥物的早期應用(皰疹出現3天內);類固醇類激素的早期應用(皰疹出現21天內);三環抗抑郁類藥物、抗癲癇類藥物或鎮痛類藥物的早期應用;神經阻滯;神經營養類藥物(甲鈷胺等)。第十四章四周血管性疾病的痛苦1、雷諾綜合癥的定義、臨床表現、鑒識診斷及治療:定義:是血管神經功能雜亂惹起的肢端小動脈痙攣性疾病,以陣發性四肢肢端(主假如手指)體現蒼白、青紫和潮紅的改變成其特色,同時伴有冷麻、針刺樣痛苦等臨床癥狀
34、,常可因情緒激動或受嚴寒刺激所引發。臨床表現:癥狀:起病遲緩,常見青壯年女性,經期加重;嚴寒和情緒激動時發生,特別是手指接觸低溫時,冬天常見;對稱,手指常見,足趾少見;局部伴冷、麻、針刺樣痛苦或其余感覺異樣;局部加溫、揉搓、按摩可減少癥狀。體征:典型發生:蒼白青紫潮紅正常;非典型發生:青紫潮紅正常;發生時間15-30分鐘,橈動脈搏動存在;病程長輩,手部皮膚可變薄發亮,指尖變細,魚際肌萎縮,少量有指間潰瘍和骨質松散,部分人伴發硬皮病。鑒識診斷:雷諾現象:是指在某些渾身性疾病的病程中出現與本病極為相像的陣發性指端皮膚顏色的改變,亦稱繼發性肢端動脈痙攣癥。結締組織病、動脈堵塞性疾病、神經系統雜亂和病
35、變等可并發。其余小動脈痙攣性疾病:手足發紺癥:植物神經功能雜亂所致血管痙攣性疾病。網狀青斑。紅斑性肢痛癥:一種肢端對稱性的血管擴充性疾病,植物神經系統疾病,可自愈。治療:一般治療:保暖;禁煙;穩固的心理狀態。藥物治療:主假如擴血管藥,但療效不切實。妥拉蘇林:25-60mg,4-6次,PO;煙酸:50-200mg,肌注,3-4次/日;鹽酸罌粟堿:30-60mg,2-4次/日;利血平;其余:苯芐胺、地巴唑等。局部辦理:2%硝酸甘油軟膏外用,有潰瘍時以3%硼酸溶液浸泡及局部使用抗生素。(4)神經阻滯療法:星狀神經節阻滯、臂叢神經阻滯、交感神經節阻滯、硬膜外阻滯。理療:光療、水療、熱療、按摩等。手術療
36、法:上肢受累行T2-3交感切除術,下肢受累者行L1-5交感切除術。2、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的臨床表現、分期及鑒識診斷:定義:是一種累及渾身小動靜脈的炎癥和節段性閉塞的疾病。主要發生在四肢,下肢常見。臨床表現:皮溫降低;皮色蒼白,發紺;感覺異樣;痛苦:早期血管壁炎癥及周邊末梢神經受刺激,此后為缺血性痛苦,間歇性跛行或靜息痛;組織營養阻礙改變:汗毛零落,指(趾)甲增厚變形,小腿肌萎縮;動脈搏動弱或消逝;游走性淺靜脈炎;干性壞疽、潰瘍、濕性壞疽。按肢體缺血的程度分三期:第一期:局部缺血期:間歇性跛行,足背脛后動脈搏動減弱,游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功能性要素(痙攣)大于器質性要素(閉塞)。第二期:營養阻礙期:靜息痛,足背動脛后動脈搏動消逝,患肢營養阻礙,器質性要素為主,肢體依賴側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業自動化儀器儀表需求增長考核試卷
- 生產數據統計分析與改進措施考核試卷
- 乳制品加工生產線節能改造案例研究考核試卷
- 法規更新與實施情況考核試卷
- 2024年事業單位考試山東省濰坊市《公共基礎知識》深度預測試題含解析
- 計劃生育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代東講話稿范文
- 機器學習在圖形圖像處理中的應用與關鍵技術分析
- 幼兒園教師培訓:如何寫教案
- 橋梓社區送春聯活動方案
- GB/T 18451.1-2022風力發電機組設計要求
- GB/T 18670-2002化妝品分類
- GB/T 18348-2022商品條碼條碼符號印制質量的檢驗
- GB/T 17619-1998機動車電子電器組件的電磁輻射抗擾性限值和測量方法
- 2023年山東鐵路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校園招聘筆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音標版中考必考英語1600單詞
- 工程竣工初驗報告表格
- 考勤及簽到表30天
- 靜脈輸液護理技術操作規范PPT
- 機械制造企業隱患排查清單(公司級、車間級、崗位級)
- 的溶劑溶解度參數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