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教學設計5_第1頁
《三峽》教學設計5_第2頁
《三峽》教學設計5_第3頁
《三峽》教學設計5_第4頁
《三峽》教學設計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峽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理解文章是怎樣抓住特征描寫自然景物的。教學重點: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理解文章是怎樣抓住特征描寫自然景物的。教學準備:課本、學案等第一課時一、導入激趣同學們, 你們到過三峽嗎 ?三峽的壯麗風光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歌詠它, 古有李白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商隱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今有劉白羽的長江三日等,這些膾炙人口的詩文,更增添了三峽的美。今天,我們來看看,在地理學家酈道元的筆下,三峽又是何等的壯麗。早在 1500 年前,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酈道元就在水經注江水中對三峽的

2、風光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描述,今天我們就復習這篇短文三峽。二、相關鏈接1、簡介作者及作品。酈道元 (466 527) ,字善長,范陽涿鹿( 今河北省涿鹿 ) 人,北魏著名的地理學家、散文家。曾任安南將軍、御史中尉等職,執法嚴格,后為關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蕭寶寅殺害。有水經注傳世。水經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記載全國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由于它記敘簡略,酈道元在“訪瀆搜渠”,親自考察后為其補訂作注,寫成水經注40 卷。語言簡潔精練,文字秀麗優美,對后代游記文學有很大影響。水經注不僅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寶貴的文學珍品。它與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劉孝標的世說新語注、李善的文選注齊名,史稱“四大

3、名注”。三峽是水經注的代表作,是一篇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游記散文。2、簡介三峽的情況三、復習課文1、解釋重點字詞自(在)三峽七百里中略(完全)無闕(同“缺”,空缺)處自(如果)非亭午夜分夏水襄(上)陵(大的土山)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阻絕或王命急宣(宣布,傳播)雖( 即使)乘奔(奔馳的快馬)御風不以(如)疾( 快)也春冬之( 的)時( 時節,季節)素(白色的)湍(急流的水)綠潭(深水)飛漱(沖蕩)其( 指“怪柏” )間良(的確,實在)多趣味林寒澗肅(寂靜)屬( 連續)引( 延長)凄異哀轉( 同“囀”,聲音曲折)久絕(斷,消失)猿鳴三(表概數)聲淚沾裳2、翻譯下列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

4、月。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清榮峻茂,良多趣味。3、課文簡要分析思考題一:文章描寫了哪些景物?是按怎樣的順序描寫的?學生思考、討論文章描寫了三峽兩岸高峻的山勢,奔騰的江流,以及一年四季景色的變化。(或山、水、樹、猿鳴)文章先寫三峽地貌,重點寫山,然后又分別描繪了四季的景象,先寫夏季三峽的江水;再寫春冬三峽的景色,最后寫三峽秋天的景色。思考題二:三峽地貌總體特點是什么?四季各有什么特點?學生思考、討論地貌總特點:山勢連綿,遮天蔽日。夏季:水勢迅疾兇猛。春冬:景色秀麗奇絕。秋:幽靜、凄涼。思考題三:三峽最后一句,對文章的表達有什么作用?三峽最后一句可謂錦上添花之筆,將三峽的凄

5、清、空曠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山間空曠,境界清幽寂寥。以漁者歌謠作結,凄涼哀婉,使讀者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思考題四:作者是如何巧妙地寓情于景的?描寫山水的作品,一般都不是純客觀地寫景,作者總是在景物的描寫中,融注個人的主觀感受,因而寫得情景交融。文中描寫舂冬之時的山光水色的秀麗奇絕、后特別點出“良多趣味” ,流露出作者掩飾不住內心的愛悅之情,使讀者受到感染。四、品讀課文:鼓勵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特色。1、語言的精煉;2、音韻的和諧;3、傳神地描寫景物特征;4、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五、課堂總結:這堂課,我們朗讀翻譯,并欣賞了這篇描繪三峽優美風光的精彩散

6、文,感受了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當代散文家學者余秋雨曾贊揚道:此文用了最儉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峽春冬之時的“清榮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澗肅”,使后人再難調動描繪的詞章。的確,酈道元的這篇散文對后代山水游記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請同學們課下反復誦讀,進一步體會本文語言運用的妙處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附板書設計再寫水(春冬 )素湍綠潭清榮峻茂先寫山 ( 夏 ) ( 秋)兩岸連山,群峰對峙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林寒澗肅,高猿長嘯第二課時一、解釋括號前面的字自(在)三峽七百里中略(完全)無闕(同“缺”,空缺)處自(如果)非亭午夜分夏水襄(上)陵(大的土山)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

7、上)阻絕或王命急宣(宣布,傳播)雖( 即使)乘奔(奔馳的快馬)御風不以(如)疾( 快)也春冬之( 的)時( 時節,季節)素(白色的)湍(急流的水)綠潭(深水)飛漱(沖蕩)其( 指“怪柏” )間良(的確,實在)多趣味林寒澗肅(寂靜)屬( 連續)引( 延長)凄異哀轉( 同“囀”,聲音曲折)久絕(斷,消失)猿鳴三(表概數)聲淚沾裳二、翻譯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除非正午,看不見太陽;除非半夜,看不見月亮。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即使是騎著奔馳的快馬,駕著長風,也不如船行得快啊。3、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春冬季節,白色的急流,回旋著清波;碧綠的深潭,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4、清榮

8、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樹茂,山高,草盛,實在是趣味無窮。三、拓展閱讀答謝中書書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再也沒有真正能欣賞這種奇景的人了。2、選文為了表現山川之美,描寫了哪些景物?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描寫了山峰、清流、石壁、青林、翠竹、霧、猿、鳥、魚等景物;采用了由仰而俯、由顯而微、由靜而動的順序來寫的。3、選文中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最后一句;既有對奇景無人能賞的惋惜,又暗含自己

9、能領悟山水真諦的得意之情。4、古人寫文章講究“煉”字,著一字而境界全出,試分析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妙處。夕日欲頹 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夕陽即將西沉的情景;沉鱗競躍 運用借代的手法,突出了魚兒的活躍之態。四、課堂總結備用參考資料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注釋:歇:停止,消散。頹:落,落下。欲界:佛教三界之一,即人間。康樂:南朝宋代詩人謝靈運,山水詩派創始人。因世襲康樂公,世稱康樂。試譯:山、水美麗的景色,自古以來人們都在談論。山,高聳入云;水,清澈見

10、底。兩岸石壁直立,五顏六色,交相輝映。綠樹翠竹,一年四季都有。早晨,霧將散未散時,靈猿麗鳥啼鳴;夕陽西下,水中的魚兒歡快地跳出水面,這實在是人間仙境。但從謝靈運后,已不再有能欣賞這奇山妙水的人了。背景材料:陶弘景南朝齊、梁間文學家、道教思想家、醫學家,字通明,丹陽秣陵( 今江蘇南京 ) 人。 20 歲以前被蕭道成引為諸王侍讀。齊武帝永明十年 (492) ,辭官歸隱于句曲山,自號華陽陶隱居。梁武帝蕭衍早年曾和他交游,即位后,經常向他咨詢國家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死后謚“貞白先生”。他長于描繪山水,作品有明朝張薄輯陶隱居集。陶弘景生活的南朝,散文有了長足的發展,內容上出現了敘事、言情或寄情山

11、水的文章,形式上出現了追求對偶、排比、用典,辭藻華麗并聲律求工的駢文。但陶弘景的答謝中書書一文,不用典、不雕琢,清新雋永,樸素自然地抒發對江南風景的贊美之情。文化小常識:漢魏時,極盛于漢代的辭賦,在形式和內容兩方面都逐漸產生變化,最后在南北朝時代形成新的賦體駢文。駢文注重形式整齊、藻飾華美,是南北朝常用的文體,成為這時期的代表文學。在這段時期,駢文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由南朝入北朝的庾信。作品中,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吳均的與宋元思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山水名篇,風格雅淡,文字清麗,可以和謝靈運、謝朓的山水詩比美。佳句賞評: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俊俏的山,直直聳立,

12、有白云輕繞;俊美的水,清澈見底,有魚兒嬉戲。溪水兩岸的石壁,更是美妙絕倫:綠樹、青草、翠竹、紅花、藍天、白云 , 四時不同、景色各異,五彩繽紛、交相輝映,美不勝收;特別是青翠的叢林,碧綠的修竹,四季常青、生機盎然。這一句是概括描寫,作者緊緊抓住江南景物的特點:高山、流云、溪水、青林、翠竹 , 用白描的手法,稍加點染,便組成一幅江南山川秀美圖。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作者選擇了兩個極具畫面感的鏡頭“曉霧”、“夕日”來描摹、渲染。早晨,群山疊翠、清霧朦朧:山,似出浴的西子,亭亭玉立、超凡脫俗;霧,似斜披的輕紗,若隱若現、似有似無。這是一天最美的開始。山,陽光相擁,霧,緊緊依偎。漫步

13、崎嶇的山間小路,看舒緩的溪水流淌,品輕巧的小鳥婉鳴,聽通靈的猿猴長嘯,樂趣無限。山是質樸的、獨特的,水是自然的、靈動的。多么清凈的山水啊!一如梵音自天際間飄來,頓時讓人耳聰目明,如悟禪機。黃昏、夕陽,又是另一幅山水佳景。落日余輝鋪就大地、淙淙溪流碧波蕩漾;光和影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光下的水、哪是水中的光,波光一起粼粼生輝;調皮的錦鱗,時而在水底覓食、嬉戲,時而跳出水面,攪動陣陣漣漪,圈圈蕩漾到遠遠的岸邊。獨處如此美景之中,自覺不自覺的融入了自然,不禁會產生這樣的疑問:人間仙境莫非在此?不然的話,為何這般清幽、脫俗,不帶一絲人間煙火。語言簡明、質樸、生動、形象,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專家評論:文章開始,作者從人們對山水的態度入手:古往今來,沒有人不贊美青山綠水的,特別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麗、清秀絕塵,是如此的典雅、飄逸。接著描寫了山水、石壁、叢林、翠竹和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