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基礎理論(5)課件_第1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5)課件_第2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5)課件_第3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5)課件_第4頁
中醫(yī)基礎理論(5)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yī)基礎理論知識(五)銅川市中醫(yī)醫(yī)院針推科主治醫(yī)師 王雨玉 脈 診1.概述A、脈的部位及分布左手:寸(心 小腸)關(肝 膽)尺(腎 膀胱)右手:寸(肺 大腸)關(脾 胃)尺(腎陽 三焦)B、構成脈的主要因素: 淺深(浮脈 沉脈) 強弱(虛脈 實脈) 粗細(大脈 細脈) 長短(長脈 短脈) 速率(遲脈 數(shù)脈) 節(jié)律(促 結 代) 緊張度(弦脈 緊脈) 流利度(滑脈 澀脈)AB2.正常脈象A、正常脈象形態(tài):一息四至或五至,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急不徐,從容和緩,柔和有力,節(jié)律整齊,尺部沉取,應指有力。B、正常脈象三個特點:有胃(柔和有力),有神(節(jié)律整齊 從容柔和),有根(尺部沉取 應指有力或無論

2、寸 關 尺,只要沉取應指有力,都是由根的脈象)數(shù)脈:脈象:脈來急促(每分90次以上) 主病:熱證。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虛脈:脈象:三部(寸 關 尺)舉按(輕 重 取) 均無力。 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實脈:脈象:三部舉按均有力。 主病:熱證。滑脈:脈象: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走盤。 主病:痰飲、食滯、實熱。(脈象和緩可見于 孕婦及青壯年常脈)澀脈:脈象:往來艱澀不暢,如輕刀刮竹。 主病:氣滯、血瘀、精傷、血少。洪脈:脈象:脈形寬大,狀如波濤,來盛去衰。 主病:熱證。細脈: 脈象: 行細如線、應指明明。 主病:諸虛、勞損、以陰血虛為主, 又主濕癥。濡脈:脈象:浮而細軟、重按既無。 主病

3、:氣虛、濕癥。弦脈:脈象:端直而長、如按琴弦。 主病:肝膽病、痰飲、痛癥。緊脈:脈象:脈來繃急、應指有力、如牽繩索。 主病:寒癥、痛癥。代脈:脈象:遲緩力弱、時發(fā)歇止、止有 定數(shù) 。 主病:臟器衰弱、風證 、痛證、驚恐、 損傷。結脈:脈象:脈來緩慢、時而一止、止無定數(shù)。 主病:陰盛氣結、寒痰瘀阻。附:1、問診是以癥狀學為主要內容的(但患者的陳述也有誤導的可能2、聞診是以聽聲音、嗅氣味來診斷的:聽聲音包括:發(fā)聲(高低強弱、重濁、喑啞)語言(多少、流利度、錯亂)呼吸異常及嘆息、嘔逆噯氣等。一、八綱辨證 (一)八鋼 就是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它們是概括和歸納各種證候的八種綱領,亦是辨證論治的

4、基礎之一。 1.表里辨證: 運用表與里相對的原理,辨別病位的內外,病情的輕重深淺,把握病變的趨勢。 表證: 是病邪經(jīng)皮毛、口鼻侵入,為患于體表產(chǎn)生的一類證候,多見于外感的初起階段和輕淺階段,臨床以惡寒、發(fā)熱、脈浮為要。里證 是病邪傷于里,病變部位在身體深層,臟腑氣血受累,所產(chǎn)生的一類證候,多見于內傷雜病及外感病的中后期,臨床表現(xiàn)以臟腑氣血精髓病變?yōu)橐1碜C及里證的癥狀特點及鑒別(見表)2.寒熱辨證 運用寒熱各自的特性,辨別歸納證候病變性質,分清陰陽的盛衰。寒證:是感受寒邪或陽虛陰盛,以冷涼為特點的一類證候,臨床表現(xiàn)以機能活動抑制、減輕為表現(xiàn)特點。熱證:是感受溫熱邪氣或陰虛陽亢,以溫熱為特點的一

5、類證候。臨床表現(xiàn)以機體活動亢進、急劇為其特點。 寒證與熱證的癥狀特點及鑒別(見表) 3.虛實辨證: 虛與實分別反映正氣與邪氣的不足與太過,正氣不足為虛,邪氣太過為實。 虛證:是指人體正氣虛衰,以不足、松弛、無力、衰退現(xiàn)象為特點的一類證候,多見于慢性病和各類疾病的后期,該類證候是正氣虛衰而邪氣亦衰,以機能活動低下,體失溫煦或營養(yǎng)物質不足,體失濡養(yǎng)的表現(xiàn)為主。實證:是指感受外邪或體內病理產(chǎn)物堆積,邪氣內留發(fā)病,邪氣 亢盛,以有余、結實、強盛、亢進現(xiàn)象為特點的一類證候,該類證候關鍵是邪氣壅盛而正氣尚未虛衰。 虛證與實證的鑒別(見表)陰虛證:是多種原因導致陰液虛損,體失濡養(yǎng),虛熱內生的一類證候,以腎陰

6、虛為要,以體失濡養(yǎng)和虛熱并見為特點。陽虛證:是多種原因導致陽氣虛衰,體失溫煦,虛寒內生的一類證候,以腎陽不足為要,以體失溫煦和虛寒并見為特點。 陰虛證和陽虛證的鑒別(見表)二、氣血津液辨證 是運用有關氣血津液生成,運行及其生理機能病理變化的基本理論分析辨別病變過程中氣血津液不同證候反映的一種辨證方法。三、臟腑辨證 臟腑辨證是根據(jù)臟腑的生理功能及病變特點,將病變反映的癥狀,體證進行綜合分析,借以推究,判斷病變的部位、性質及邪正盛衰情況,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jù)的一種辨證方法。 各種辨證方法各有側重,但無一不與臟腑密切相關,都要落實于臟腑之上,熟悉各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變規(guī)律,乃是掌握臟腑辨證的關鍵。(所

7、以臨床診斷臟腑定位很重要,而診脈是定位最重要的方法。) 1.心與小腸病的辨證(1)心氣虛證:是指由于心功能不足,心氣虛弱,表現(xiàn)以心悸氣短為主癥的一類證候,主要見癥:心悸,氣短,活動加甚。(2)心陽虛證:是指由于心陽虛衰,鼓血行脈無力在心氣虛基礎上伴見形寒畏冷,而心陽暴脫指心陽衰極。在心陽虛基礎上,兼見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脈微欲絕。 三者鑒別(見表)(3)心血虛證:指心血虧虛,心失血養(yǎng)表現(xiàn)的證候,主見心悸不寧,面舌清白,脈細弱。(4)心陰虛證:指心陰耗傷,虛熱內擾而表現(xiàn)的血侯,心悸、煩不齊,五心煩熱,舌紅少津,脈細數(shù)。 二者鑒別(見表)(8)心火亢盛證:由于心火內熾而表現(xiàn)的實熱證候,以神志及舌脈

8、出現(xiàn)火熱熾盛之象為審證要點。 心火元盛證與心陰虛證鑒別(見表)(9)小腸實熱證:指濕熱蘊結小腸,或心熱下移小腸而出現(xiàn)以小便紅赤頻急為主癥的一類癥候。以心火上炎的口舌熱像及心火下移累及小腸泌別功能異常的小便赤,澀,灼,痛為審證要點。2.肺與大腸病辨證(11證型)包括:肺氣虛證,肺陰虛證,風寒束肺證,寒邪客肺證,大腸濕熱證,腸虛滑瀉證,大腸液虧證。3.脾與胃病辨證:(11證型)包括:脾氣虛證,脾陽虛證,脾虛下陷證,脾不統(tǒng)血證,寒濕困脾證,濕熱蘊脾證,胃虛寒證,胃陰虛證,胃實熱證,胃實寒證,食滯胃脘證。4.肝與膽病辨證(10證型)包括:肝氣郁結證,肝火上炎證,寒滯肝腸證,肝陽虛證,肝血虛證,肝陰虛證,肝陽上亢證,肝風內動證,肝膽濕熱證,膽郁證。5.腎與膀胱病辨證(8證型)包括:腎陽虛證,腎氣不固證,腎不納氣證,腎虛水泛證,腎虛泄瀉證,腎陰虛證,腎精虧虛證,膀胱濕熱證。6.臟腑兼證:包括:心肺氣虛,心脾兩虛,心腎不交,肝脾不調,肝胃失和等12證型。3.升降浮沉:即上升,下降,發(fā)散,泄利作 用。4.歸經(jīng):指藥物對某部位的選擇作用。(二)中藥的應用1.配伍:相須:相似藥藥同用增強療效相使:輔藥對主藥療效相畏:一種藥毒副作用被另一種藥減輕,消除相殺:一種藥能減輕消除另一種藥毒副作用相惡:降低,甚至喪失療效相反:(十八畏,十九反)產(chǎn)生毒副反應2.用藥禁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