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沖刺:2013屆四川省“聯測促改”活動歷史試題_第1頁
高考沖刺:2013屆四川省“聯測促改”活動歷史試題_第2頁
高考沖刺:2013屆四川省“聯測促改”活動歷史試題_第3頁
高考沖刺:2013屆四川省“聯測促改”活動歷史試題_第4頁
高考沖刺:2013屆四川省“聯測促改”活動歷史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 PAGE 5頁(共 NUMPAGES 5頁)秘密啟用前四川省2013年“聯測促改”活動歷史測試題本試題卷分第一部分(選擇題)和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第一部分1至2頁,第二部分3至4頁,共4頁。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滿分100分。文科綜合考試時間15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48 分)注意事項: 1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將答案標號填涂在答題卡上對應題目標號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在

2、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史學家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中寫道:“從秦國開始的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政治大轉型,發自商鞅,極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漢武?!边@次“大轉型”中貫穿始終的制度是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繪畫作品可以幫助我們捕捉歷史的信息。圖1是唐代馬球圖壁畫(局部)。作為歷史材料,它 A說明了馬球在唐代民間的普及 B反映了馬球起源于唐代的中國 C證明了唐代競技體育運動發達 D增加了我們對馬球運動的了解3明朝末期,出現了客商一覽醒迷天下水陸途程和天下路程圖引等大量詳細介紹國內各地交通條件和物產風情的書籍。這些書籍 圖1 A適應了商旅往來頻繁的需要 B證明了明

3、朝對外交往的頻繁 C反映了國內交通落后的狀況 D破除了重農抑商思想的束縛4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過去,中國是和外界有接觸的,但是,這種接觸從來沒有多到足以影響它所特有的文化以及科學的格調?!崩罴s瑟強調的是 A中國科技文化具有獨立的特質 B中國科技文化得益于外來文化 C中國的文化與科學發展不平衡 D中國統治者對外來文化的排斥5鴉片戰爭中,清軍統帥楊芳一面向朝廷不斷報捷,一面又奏請與英國“先通商暫作羈縻”。道光皇帝卻認為既然打了勝仗就不該再通商。這說明 A楊芳已具備近代外交的觀念 B楊芳認為通商是解決中英爭端的最終途徑 C道光帝視接受英國的通商要求為恥辱 D道光帝認為通商無助于解決

4、中英間的爭端61896年3月,馬關條約墨跡未干,中國第一批赴日留學生13人即踏上了負笈東渡的旅程,他們的航向同千余年前的遣唐使們截然相反。這一事件反映出A日本已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國家 B戰后中國領會到了日本的自強成功 C甲午戰爭后中日民族矛盾基本消除 D向日本學習已成為當時國人的共識7戰士小張在遼沈戰役中英勇作戰,獲得上級表彰。他獲得的獎章應是A B C D81984年,石家莊造紙廠公告:誰一年給廠子上交17萬,就把廠子包給誰。銷售科長馬勝利說:倒過來吧,我上交70萬。于是他當上了廠長,次年即為廠里盈利140萬。這表明 A石家莊造紙廠已轉變為私營企業 B石家莊市最早探索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C社

5、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 D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有利于企業搞活9亞里士多德評價克里斯提尼較梭倫“將體制改革得更加民主”。可以支持上述觀點的依據是 A財產權利制的實行 B“五百人會議”的形成 C參政津貼費的落實 D債務奴隸制的廢除101618世紀,西歐諸國出現了一系列科學發明,科學家們常常將其科學著作冠以“新”字,如培根的新科學、開普勒的新天文學、伽利略的兩種新科學等。這種“新”體現在 創立了替代舊神學的新宗教 創造了一種新的知識體系 展現了新的科學方法和精神 傳遞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 A B C D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回答1112題。11英語從一種民族語言成為全球通用語,同時也伴隨著許多其它

6、語言的消亡。世界現存6000種語言中,只有一半還在使用。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A英國海外擴張促進了英語傳播 B非英語民族均認同英語最易于掌握 C弱小民族放棄自己的民族語言 D英語本身對加強世界聯系最具效力12從區域現代化向全球現代化推進在20世紀取得突破性進展,是由于20世紀的歷史運動創造了有利于“全球化”的基本歷史條件。這些“基本歷史條件”包括 科學技術不斷取得新突破 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美國 現代民族國家的普遍建立 市場經濟制度的全球認同A B C D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 52 分)注意事項: 1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墨跡簽字筆在答題卡上題目所指示的答題區域內作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

7、 2本部分共2大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兩小題,第13題29分,第14題23分,共52分)13(29分)觀念更新是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甘龍“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鄙眺保?)甘龍的觀點是什么?(2分)商鞅是怎樣反駁甘龍的?(4分,不得照抄材料)材料二 表1代表人物主張李鴻章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

8、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鄭觀應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以足恃歟?康有為東西各國之強,皆以立憲法開國會之故,伏乞上師堯、舜、三代,外采東西強國,立行憲法,大開國會,以庶政與國民共之,行三權鼎立之制,則中國之治強,可計日待也。陳獨秀欲建設西洋式之新社會,以求適今世之生存,則根本問題,不可不首先輸入西洋式之社會國家之基礎,所謂平等人權之新信仰。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2)根據材

9、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經歷的三個層次,并概括其共同之處。(7分)比較分析鄭觀應之于李鴻章,陳獨秀之于康有為的“觀念更新”。(6分,任選一組作答)材料三 20世紀初的美國處于“崛起與擴張”的時代,經濟高速增長,社會矛盾也異常尖銳。福特汽車公司創立的自動生產流水線是工廠管理制度的一場革命。1909年,福特汽車每輛價格從780美元降至360美元。1914年美國汽車年產573萬輛。19201921年福特公司年產125萬輛。1914年初,福特公司宣布,把工人的勞動時間減至8小時,同時提供每天5美元的工資(此前日薪234美元)。公司每年將為此多支出近1000萬美元,而當時它的年利潤才剛

10、超過1000萬美元。美國乃至世界都為之震驚。有經濟學家批評福特“拿博愛主義做幌子來爭取人心”。福特解釋說:給工人以高工資“是效率問題,絕不是慈善行為”,“工人也無須感激雇主”。公司當年利潤增長至3000萬美元。福特的邏輯是對傳統觀念的一次顛覆。 (據劉緒貽美國通史等)(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初美國“崛起與擴張”的主要原因。(2分)根據材料三,分析觀念更新對福特公司發展的推動及其社會意義。(8分)14(23分)戰爭與經濟相互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從1937年開始,國民政府組織了大規模的工業企業內遷,到1942年,四川已有新式鋼鐵企業44家,為抗戰前夕的22倍,其中戰時新建的占8

11、0%以上。其他如兵器、冶金、機械等工業部門都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生產能力。在內遷過程中,四川的民族資本企業民生輪船公司聯合招商局等公司,組織大量船只,將上海、蘇州、無錫等東部地區的工廠設備、學校和機關,日夜不停地運往長江中上游。1938年秋,民生公司用22艘輪船和860只木船,冒著日機轟炸的危險,將堆積在宜昌的9萬噸工業物資和3萬滯留人員搶運入川。在這次撤退中,民生公司共計損失船16艘,犧牲員工116名。工業企業內遷被稱為“中國實業界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據賈大泉等四川通史卷七材料二 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后,蘇聯國防委員會決定,把莫斯科、列寧格勒以及國家中心地區其他工業城市的特大工廠的設備、物資、人

12、力資源全部或部分遷移到大后方,即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截至1941年底,被遷走并迅速投產的工業企業已達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屬于國防工業部門。隨后成立了國家疏散工作委員會,制定企業疏散問題的法令01942年前8個月的統計表明,上述地區的工業產品總值已經達到344億盧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億盧布。1942年12月蘇聯國家計劃委員會指出,在國家東部地區的遼闊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業是機械制造業取得的最重要成果,這是一個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飛躍。 摘編自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史(1)根據材料一、二,概括中、蘇兩國產業大轉移的相似特點。(12分)(2)根據材料一、二,就戰爭與經濟的關系問題提出

13、你的觀點,(2分)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你的觀點。(9分)四川省2013年“聯測促改”活動歷史測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參考一、選擇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CDAACBCDBDAC二、非選擇題(共2大題,共52分)13(29分)(1)甘龍:反對變法,維持現狀。(2分)反駁:有利于強國、利民,就不必因循守舊;法令制度應適應時代變化而變,與時俱進。(4分)(2)層次:器物制度思想文化。(3分)共同之處:都是在西方列強侵略、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提出,都是為了探索民族獨立與國家富強的道路。(4分)鄭觀應之于李鴻章:從學習西方技術深入到政治制度變革。(2分)李鴻章認

14、為中國政治制度強于西方,只學習西方技術即可;鄭觀應認為單靠學習西方技術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狀況,更需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4分)陳獨秀之于康有為: 從政治制度變革深入到思想文化變革。(2分)康有為認為推行君主立憲才是根本的救國之道;陳獨秀認為,只有在思想上用民主取代專制,用科學掃蕩迷信,才能促進中國政治變革。(4分)(3)原因:工業革命的推動;壟斷組織的形成。(2分)推動:流水線大批量生產適應了工業革命后提高生產的要求,改善生產方式提高了生產力水平,促進了管理制度的更新;(4分)社會意義:提高工人工資、縮短勞動時間的做法,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培育消費市場。(4分)14(23分)(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