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用偏誤分析_第1頁
語用偏誤分析_第2頁
語用偏誤分析_第3頁
語用偏誤分析_第4頁
語用偏誤分析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以俄羅斯學生為例分析語用偏誤類型及其原因在日常教學或交流中,常常會有學生說出讓我們覺得從語言結構上沒有問題,但聽起來 別扭的話。例如,一名留學生來到辦公室,在見到他的中國女教師后說的第一句話是“老師, 你今天很性感”。從語言結構上說這句話毫無問題,但聽到這句話的中國人都會感到有些尷 尬或者別扭。因為雖然這不是一個錯誤的句子,但卻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句子。原因在于“性 感”這個詞語在這個語境下的運用并不符合漢語交際的習慣。學生的原意是稱贊老師的衣著 或裝扮,在這個場景下,如果要使用這個句子,按照漢語的習慣常用的詞語是“漂亮”。但 “性感”這個詞往往是運用在較親近的或同輩的人之間的,前面這個場景是在辦

2、公室,而交 流的對象是自己的教師,按照漢語的交際習慣,我們會盡量避免這類的用語,而改用“你身 體好嗎”等類的說法。這種現象的出現并不是學生語言規則運用上的錯誤,而是學生不了解 漢語的交際習慣所造成的,如何在教學中糾正或避免此類現象,就是本文要考慮內容。第一節語用偏誤理論概述一、關于語用的概念語用即語言的運用,是研究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或者說是研究語言和語言使用者之 間的關系。研究在不同的言語交際環境中如何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學科,我們稱之為語用學。 最早的語用學概念來源于符號學,莫里斯認為語言分為三個層面:句法、語義、語用。句法 是“符號與符號之間的形式關系,,、語義是“符號與符號所指對象間的關

3、系,,而語用是“符 號與符號解釋者的關系”。形象地指出了語用的意義。20世紀50年代末,喬姆斯基提出了轉換生成語法理論,推動了語義學的發展,語義 學是在語言系統內部研究語言的意義,即語言文字本身固有的內部的意義,這種意義是不受 外界影響的。1983年,首次提出了 “語用失誤”這一概念。所謂語用失誤是指當說話人在言語交際 中使用了符號關系正確的句子,但說話不合適宜,或者說話方式不妥當,表達不合習慣等, 具體來說就是說話人不自覺地違反了人際規范,社會規約,或者不合時間空間,不顧交際雙 方的身份、地位、場合等,違背目的語特有的文化價值概念,使交際行為中斷或者失敗,使 語言交際遇到障礙,導致交際不能達

4、到預期或完美的交際效果,這樣的錯誤即為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又分為語內語言失誤和跨文化語用失誤,對外漢語教學主要研究的是后者。二、關于語用偏誤分析的分類偏誤分析是建立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和中介語理論基礎上的一種對語言習得過程中所 出現的偏誤的一種研究。而語用偏誤則屬于其中一種類型。按照通常的分類,語用偏誤一般 分為口頭和書面兩種,其中前者包括對話社交、應答、稱呼語等方面的問題,后者是指語篇 的形式銜接,語義連貫、標點符號書寫等方面的偏誤。第二節俄羅斯留學生的語用偏誤類型在實踐教學中,俄羅斯留學生在學習漢語時會出現音節、聲調、語法、語用等多方面問 題。其中語音、詞義和語法方面很多學者已對此進行了研究

5、,本文就從實際教學所得的偏誤 材料入手,從語言運用的適當性角度對俄羅斯留學生的漢語習得進行分析從跨文化語用學角度出發,考慮語用偏誤材料發生的語言層面,語用偏誤類型可以分為 語言層面和社交層面。前者考慮語言結構各個層面上的不對等性,可以具體分為詞層面、句 子層面和語篇層面。后者考慮到的是語言交際中的文化以及社會背景方面,分為呼語、道別 語以及禮貌用語等方面。將語用偏誤類型分為語言語用和社交用語兩方面,其中語言語用偏誤分為詞語運用偏 誤、語句運用偏誤及身勢語偏誤三個類型。社交用語中既包括社交詞匯也包括社交語句和篇 章,考慮到其在日常交際中的重要性,因此將其單獨歸為一類。二、詞語運用偏誤在商店遇到了

6、一名留學生,她的朋友走在她的前面,她看到老師后停下了腳步,在交 流了幾句后,她看到了前面等待她的朋友,于是和老師告辭說“我朋友在等我,我要走了。” (我朋友在等我,我得走了。)這里的“要”她希望表達的是必須,不得不的意思,但給聽 話人的感覺卻是她似乎并不希望與自己進行交談,而是急于要離開,結束這段談話。造成這 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漢語里“要”表示必須的意義時體現的主觀意愿很強烈,而漢語里表示因 為客觀原因不得不做某事時常用的詞語是“得”或者“該。語用學認為,詞語除了具有指 向本身的意義外,還附加有多于字面的隱含意義即語用意義。漢語的一詞多義或一義多詞現 象很普遍,詞語只有恰當的用于語境才能形成地道

7、的漢語。在課堂上,老師和學生談論家庭情況,學生回答:“我家里有爸爸、媽媽、姐姐和我, 我爺爺奶奶已經死了。”(去世了/不在了)在漢語文化中表示“死亡”的詞匯根據說話人的 情感是有所不同的,對一般的人我們可以用“死,但對尊敬的人我們一般用“去世”對不 喜歡或厭惡的人可以用“一命嗚呼”,另外,有時在特定的情景中為了回避這個詞還可以用 含蓄的說法“去了”,“不在了”等等。前面的情景中學生忽視了死的語用意義,因此產生了 偏誤。最近天氣在走下坡路,莊稼的產量減少了。(最近天氣越來越不好,莊稼的產量減少 了) “走下坡路”是形容越來越不好,它多用于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天氣是自然現象, 屬于不斷變化的現象,

8、這里使用“走下坡路”這樣的慣用語顯然就不合適宜了。同樣的類似 于“氣管炎”、“炒魷魚”這樣的慣用語也常因為用在了錯誤的對象身上而造成了語用的偏誤。三、語句運用偏誤在語句中,語用信息的表達往往不是借助于一種手段,而是借助多種綜合的手段表達喜 怒哀樂等人類不同的情感,比如語調或者語序等等。在教室里,老師問學生:“安娜去哪兒了? ”學生回答:“那誰知道?” “那誰知道” 的語義是我不知道,其實際意義為“我不想知道或者我不想回答”,帶有輕蔑、嘲諷或不屑 的語用含義。在場景中學生的本意是想告訴老師,他不知道安娜在哪里,可是因為錯誤地理 解了“那誰知道”的語用意義而造成了表達意義的偏差。不僅如此,句調使用

9、的偏誤也是常見問題之一。例如“他是誰? ”和“他是誰”相同的句子由于語調的不同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交際 意義。前者是在詢問對方的身份,而后者運用降調表達的是一種不屑的言外之意。在漢語中 每種語調都有自己的基本職能,在口頭交際中,只有正確使用這些語調才可以準確的傳遞出 相應的信息。一你什么時候回來的?我早上是坐火車回來的。(我是早上坐火車回來的。)這段對話由于語序的不同也改變了相應的語用信息。前者“我早上是坐火車回來的。” 強調了回來的方式,后者“我是早上坐火車回來的。”強調的則是回來的時間。漢語的語序 也可以影響語用信息的傳達。使用者正是因為忽略了這一點而影響了語言的表達。四、身勢語偏誤身勢語是

10、有聲語言的一種輔助手段,在交際中,它幫助語言傳遞出說話人的一些情感或 語義的附加成分。因此當身勢語的運用出現偏誤時會直接影響交際雙方的交流。例如,在上課時,老師問留學生“吃飯了嗎”該學生隨后向教師做了一個用手向喉嚨比 劃的動作。這個場景對母語是漢語背景的人是很難理解的,因為在漢語里用手拍肚子表示 吃飽了,而用一只手比劃喉嚨是表示“自殺”的意思。但在俄語里這個動作表示的意思則恰 恰是“吃飽了”。同樣的俄漢身勢語的不同還表現在漢語里表示“吃”時用手作筷子狀,而俄羅斯人則作 勺子狀;俄語里掌心向外,五指前后或左右擺動這個動作是“再見”的意思,而漢語里除此 之外還有打招呼的意思等等。身勢語的運用雖然有

11、不確定的因素,但作為交際的重要輔助 手段,它對對外漢語教學也有重要的意義。五、社交用語使用偏誤社交用語使用偏誤主要是指交際中因不了解或忽視談話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差異而出 現的問題。這種現象主要發生在跨文化交際中。1.稱呼語(a)一位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年輕教師曾經說起,被教授的俄羅斯留學生連名帶 姓的稱呼他“姓+名”,而且沒有加上任何關于職業或職稱信息的稱謂,無論是在課上還是課 下,這讓她感到很不舒服,覺得這是學生對她的不尊敬。很顯然上面的現象是由于學生在 稱呼語的運用上不符合漢語的習慣而造成的。在漢語里為了表示尊重,學生稱呼自己的老師 時往往要在姓的后面加上其職銜、學銜或頭銜,直呼其名是

12、非常不禮貌的。而在俄語中人們 更喜歡稱呼對方的名字,以此來表示關系的親密,尤其是對年齡與自己相仿的人。如果需要 表示尊敬,如下級對上級的稱謂一般都采用“名字+父稱”的方式。俄羅斯留學生正是由于 套用了俄語稱呼用語的習慣,才直呼老師或其他長輩的名字,由此造成了偏誤。(b)俄羅斯留學生喜歡稱呼年輕的女性為“姑娘”,稱呼年輕男性為“小伙子”,因此 當課堂造句中出現需要表達年輕女性的情景時,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用“姑娘”一詞,同理 稱呼男性時用“小伙子”。而在漢語里關于這類稱呼我們還有如“小姐、“女孩兒”、“先生” 一類的詞語。前者雖然也仍然使用,但一般局限在特定的語言環境或語言使用者中。造成這 一現象

13、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俄語母語的負遷移。(C)親屬稱呼用語。同大多數西方國家語言一樣,俄語中表示親屬關系的稱呼用語遠 遠少于漢語,這就造成了俄羅斯留學生在這方面經常出現偏誤。如漢語中表示對父母以外的 父輩的稱呼主要包括:伯,叔,舅;姑、舅媽、嬸、大娘、姨。有時根據長幼順序還要區分 大姨,二姨等,而在俄語中指在男女方面各有一個統稱,并不區分其細節,如遇到必須區分 的情況,往往直接用名字加以區別。因此在漢語親屬稱呼詞的使用上往往形成偏誤。招呼用語關于打招呼的方式,漢語有很多種,如“吃了嗎? ”、“上哪去? ”、“身體好嗎? ”等等。 以“上哪去? ”為例,在漢語里既可以表示詢問對方的去向,也可以表示向對

14、方打招呼。在 前一種語境中,說話人是希望得到聽話人回答的,而后者則用于話語交際的開始,只起到引 起交際的作用,并不需要對方進行準確的回答。但在俄語里打招呼只有最簡單例如“你好” 等方式。因此,在漢語習得中他們往往只記住該句的字面意義,卻忽視了其表示招呼的語用 義。正因為此類現象導致了學生在交流中一方面招呼語使用貧乏,另一方面會導致在遇到中 國人向他打招呼“上哪去? ”時,不知如何回答的現象。道別用語俄語中的道別方式很簡單,而漢語的道別方式很多,如“慢走“請留步”、“請回”等 等,以關心的方式表示客氣。這些用語得如何使用往往會造成俄羅斯留學生的困惑或不理解, 或者雖然了解卻不習慣使用,如何引導學

15、生運用這些詞語,也是對外漢語教學應該考慮的內 容。道歉用語俄羅斯留學生在表示道歉時的用語一般是以“對不起”開始,無論聽話人的身份地位是 否有所區別。而漢語在表達道歉時會根據聽話人的背景和談話時的語境加以區別,常常用較 委婉的方式加以表達,而不會直接說出道歉的詞語。邀請用語漢語里表示邀請的用語有時往往只是一種客套,并不一定真的是表示向對方的邀請。被 邀請的人出于禮貌或確認的目的往往也要拒絕一兩次之后才會接受對方的邀請。但是俄羅斯 人在接受邀請時往往很直接,會直接拒絕或同意。例如,一位中國人和俄羅斯學生交流時為 了加強交際的親密性說“回頭我請你吃飯”,可對方直接說“好,什么時候這就造成了交 際的尷尬。贊揚用語俄羅斯人在受到稱贊時接受的態度往往是直接的,如“卡佳,你瘦了”“是嗎,我也這 樣覺得。”而中國人在受到這樣的稱贊時往往要先表示謙虛,同樣的語境回答常常是“哪里, 哪里”這樣客氣的詞語。第三節俄羅斯留學生語用偏誤的原因一、母語語言規則和文化的影響由于母語規則及母語文化是自幼習得的,已經深入到其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深層次內 容,所以在他們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如遇到不一致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