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技巧之描寫方式carla_第1頁
表達技巧之描寫方式carla_第2頁
表達技巧之描寫方式carla_第3頁
表達技巧之描寫方式carla_第4頁
表達技巧之描寫方式carla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表達技巧之描寫方式 (二)、鑒賞詩歌的描寫手法a、描寫角度: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描寫景物的角度。上下,遠近,高低,俯視仰視b、描寫內(nèi)容:所見(視覺),所聞(聽覺),所感(觸覺、味覺、嗅覺)c、描寫方法: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側(cè)面烘托) 2、虛實結(jié)合3、動靜結(jié)合(以動寫靜、以靜寫動、以動襯靜等手法)4、點面結(jié)合5、白描 工筆 1、正面描寫和側(cè)面描寫(側(cè)面烘托) (1)正面描寫 :對描寫對象進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寫;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2)側(cè)面描寫:描寫對象周圍的事物,使對象更鮮明、突出。 陌上桑“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

2、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借“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如“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 白詩第一、二句運用正面描寫的手法,描寫了春天柳樹的嬌美形態(tài)。這樣美好的一株垂柳,照理應當受到人們的贊賞,為人珍愛;但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寫的卻是它荒涼冷落的處境。詩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長之地,有意給人以突兀之感,在詩意轉(zhuǎn)折處加重特寫,強調(diào)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為背陽陰寒之地,“荒園”為無人所到之處,生長在這樣的場所,垂柳再好,又有誰來一顧呢?只好終日寂寞了。反過來說,那些不如此柳的,因為

3、生得其地,卻備受稱贊,為人愛惜。詩人對垂柳表達了深深的惋惜。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兩句所寫的動人風姿,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而對比越是鮮明,越是突出了感嘆的強烈。 這首詠物詩,抒發(fā)了對永豐柳的痛惜之情,實際上就是對當時政治腐敗、人才埋沒的感慨。白居易生活的時期,由于朋黨斗爭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擠。詩人自己,也為避朋黨傾軋,自請外放,長期遠離京城。此詩所寫,亦當含有詩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內(nèi)。 夜雪白居易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作者從三個側(cè)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這一主題。從“衾枕冷”寫,寫被子、枕頭的冷,反襯雪之大,這是從觸覺的角度來寫。從“窗戶明”來寫,這是視覺所見,雪越大,

4、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從“折竹聲”來寫,是聽到的,雪大,積壓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會被壓折,“折竹聲”自然烘托雪大。側(cè)面描寫2、渲染、鋪墊:對環(huán)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登高(節(jié)選) 首聯(lián)俯仰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秋江景物的特點。 渲染出雄渾、寥闊而又蕭索的秋景,使詩人聯(lián)想到自己年華已逝,壯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壯! 約 客 趙師秀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家家雨”“處處蛙”渲染了一種氣氛,襯托夜的靜、雨的連綿。

5、寫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正面著意描寫。渲染 渲染 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一種技法。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指用較為濃重的筆墨,連續(xù)用幾個、十幾個乃至幾十個情調(diào)一致而又富于變化的意象對同一種環(huán)境氣氛、人物行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寫、形容,以突出藝術(shù)形象、加強藝術(shù)效果的表現(xiàn)手法。數(shù)年來,高考曾幾次就渲染設考點。 (1)渲染的對象。渲染的對象主要是環(huán)境、氣氛、事件和人物。(2)渲染的手法。渲染的手法主要有反復、排比、層遞、摹寫等。(3)渲染的原則。在于應圍繞一個中心進行鋪陳,不應過度追求濃詞艷藻。渲染的方式有正面直接摹繪及側(cè)面間接烘托。(4)渲染的種類有景物渲染、環(huán)境渲染、氣氛渲染、細節(jié)渲染、情緒渲染、行為渲染、語言

6、渲染等。 如杜甫兵車行中的第一段“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 ,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作者著意描繪了送別的場面,從而表達了人民對戰(zhàn)爭的厭惡之情。 如元稹的絕句菊花中“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兩句,作者是在用議論點明自己愛菊的原因,在內(nèi)容上不是寫菊花的高潔氣質(zhì),在形式上也談不上渲染,故“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潔氣質(zhì)”是錯誤項(1994年高考題)? 3襯托: 襯托就是利用事物間近似或?qū)α⒌臈l件,用一些事物作陪襯來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表現(xiàn)手法。有正襯和反襯兩類。正襯是指用事物的相同性質(zhì)或特點來襯托一事物。如杜甫的絕句:“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今

7、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以“江碧”襯“鳥白”,以“山青”襯“花紅”,顏色與景物相映成趣。反襯是利用事物的對立面來襯托另一事物。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都是以動襯靜的反襯。這種手法在借景抒情詩中運用十分廣泛而典型,一般分為:以樂景寫哀情和以哀景寫樂情。前者如歐陽修的踏莎行借春日的美景來反襯詞人的離別情感;后者如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借助天山惡劣的環(huán)境來表達戍邊戰(zhàn)士的樂觀的革命情懷。 登高(唐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詩的前四句描

8、繪了一幅蒼涼的秋景哀景:急風震撼高天發(fā)出怒號的聲音,猿猴哀鳴,渚清沙白,飛鳥之影映入寒渚,木葉紛紛凋落,江水奔騰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為下文四句渲染了濃濃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鋪墊。下文四句敘事抒情哀情:交織著對國運艱難的關(guān)注,對淪落他鄉(xiāng)不勝的感傷。 A、正襯喜景襯喜情,哀景襯哀情 情樂則景樂,情哀則景哀 B、反襯以樂景襯哀情(反襯)以樂景寫哀,更見其哀。 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正襯,以“江碧”襯“鳥白”,以“山青”襯“花紅”,顏色與景物相映成趣,詩的前兩句勾畫了一幅幅濃麗的春日畫面,極言春光融融。反襯,如此美景,何以思歸?原來這是以樂景寫哀

9、情。如此謀詩,才能寫出詩人歸心殷切:以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形成鮮明對照,用以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更加濃厚。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fā) 。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這首詞主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寫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zhàn)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的地位正襯。借對周瑜的仰慕,抒發(fā)自己功業(yè)無成的感慨。寫“小喬”在于烘托周瑜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突出人物的風姿,中間描寫周瑜

10、的戰(zhàn)功意在反襯自己的年老無為。襯托襯托和烘托手法的異同:相同點是所列舉的事物間都有主次之分,都是為強調(diào)突出主要事物的特點。當二者所列舉的事物不止一個時,這兩種手法可以通用。但襯托只是烘托的一種具體形式,烘托是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主要事物不一定交待出來;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得交待,二者相互映襯。烘托必須采用多個次要事物來突出主要事物,而襯托可以是一對一的映襯,也可以是多對一的映襯。 問題: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早 行陳與義【注】駝褐:是一種用獸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濕透 。 闌干:縱橫貌。參考答案a.用了反襯手法。b.

11、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 以動襯靜。c.兩處反襯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和環(huán)境之靜。e.表達作者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4、虛實結(jié)合 詩歌中的“虛”包括以下幾類: a、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夢游天姥吟留別b、已逝之景之境。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c、設想的未來之境。 雨霖鈴d、對面落筆。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景。虛實結(jié)合:有者為實,無者為虛;有據(jù)為實,假托為虛;顯者為實,隱者為虛;現(xiàn)實為實,想象為虛;客觀為實,虛構(gòu)為虛;正面直接描寫為實,側(cè)面間接描寫為虛。 虛實結(jié)合指眼前的、現(xiàn)實的、具體的景、事與過去的、想象中的、虛構(gòu)的景、事互相映襯、交織,表達某

12、種思想感情。詩歌中的虛包括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已逝之景之境、設想的未來之境、對面落筆等對面落筆:在唐詩中,有一類詩作抒寫詩人的相思離別之苦和羈旅惆悵之思,表現(xiàn)懷遠、思歸之情時,作者不直接或不僅僅直接抒發(fā)對對方的思念之情,而是反彈琵琶,從對方著筆,這樣,就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懷遠或思歸之情,既顯得生動形象,富有意境,又顯得具體充實,富有深度。既深化感情,又強化主題。 Eg: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后兩句是對未來團聚時的幸福想象。那時詩人返回故鄉(xiāng),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竊竊私語,情深意長,徹夜不眠,以致蠟燭結(jié)出了蕊花。他們剪去蕊花,言不

13、盡重逢后的喜悅。這首詩既描寫了今日身處巴山傾聽秋雨時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來日聚首之時的幸福歡樂。解答這類手法的思路是:首先指出實寫什么景或事,虛寫什么景或事,然后指出它們?nèi)绾蜗嗷ビ骋r、交織一起表達怎樣的情感。虛實相映,激發(fā)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畫面,拓展意境,深化情感。虛實結(jié)合(虛實相生)烏衣巷 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哪些是實景,哪些是虛景?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詩中的“野草”、“夕陽”、“燕”等是實景,而六朝古都的繁華是虛景。我們從中不難想象出當年橋頭車水馬龍、宮殿歌舞之盛、美人之多、珍寶之富,可如今野草遍地,荒涼無比,于是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

14、歷史滄桑感便油然而生。 塞上聽吹笛高適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jié)M天山。一、二句實寫景,描寫的內(nèi)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馬的季節(jié)到了。傍晚,戰(zhàn)士趕著馬群歸來,天空灑下明月的清輝。在如此蒼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樓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調(diào)啊!三、四句以實寫虛,將“梅花落”拆用,仿佛風吹的不是笛聲而是落梅的花片,它們四處飄散,一夜之間色香灑滿天山。此詩抒寫戰(zhàn)士們由聽曲而想到故鄉(xiāng)的梅花(因為胡地沒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寫出了他們的濃濃的思鄉(xiāng)情。 三四句“無定河邊骨”和“春閨夢里人”,一邊是現(xiàn)實,是悲哀凄涼的枯骨,實寫戰(zhàn)場的慘烈場面,一邊是夢境,是年輕

15、英俊的戰(zhàn)士,虛寫親人的思念;虛實相對,榮枯迥異,形成鮮明的對比,造成強烈的悲劇效果。一個“可憐”,一個“猶是”,包含著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了詩人對戰(zhàn)死者及其家人的無限同情。隴西行 唐.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分析:本詩運用了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前兩句寫詩人此時的孤寂,是實。后兩句寫家人圍坐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人,是虛。作者主要通過一幅想像的畫面,即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以此來表現(xiàn)“思家”的。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問: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全國卷

16、)高考題例 問題:請分析這首詩在表達技巧上的特色。 枕中云氣千峰近,床底松聲萬壑哀。 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 【注】甘露:寺名,在鎮(zhèn)江北固山上,下臨長江。 銀山:江中巨浪。宿甘露僧舍曾公亮參考答案解析1:a虛實結(jié)合。b前兩句寫彌漫山巔的云氣直入枕中,讓人覺得好像千峰在側(cè);松濤就在床下轟鳴,讓人覺得如臨萬壑深淵。在這里千峰、萬壑都是虛寫,c渲染出d驚心動魄的藝術(shù)境界。e表現(xiàn)作者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解析2:a夸張,b把江水夸張為“拍天浪”;C突出了d長江的洶涌澎湃,e表現(xiàn)了詩人豪邁的胸襟和壯美的情感。 5、動靜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是指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構(gòu)成一種

17、情趣。 如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自然美景: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頸聯(lián)進一步寫動景: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動靜 動、靜景或動靜景結(jié)合或動靜景相互映襯在一些山水詩中,往往有靜景,如山、月等;動景,如水流、風搖等等。據(jù)側(cè)重點的不同,作者有時只寫動景或靜景,有時動靜景兼寫,有時為寫靜景而以寫動景來襯托,有時為寫動景而以寫靜景來襯托。蘭溪棹歌(戴叔倫)涼月如眉

18、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采用了靜景(前兩句)動景(后兩句)結(jié)合的方法,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明澈秀麗的畫卷中。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或以動襯靜,或以靜襯動,以求得動中顯靜,靜中有動 構(gòu)成一種情趣。【分析思路】尋找詩歌中所寫的景物,按“動”與“靜”標準分兩類;把握整首詩歌的意境,明確以“動”“靜”中何者為主;若以“靜”為主,則判斷為“以動襯靜”,若以“動”為主,則判斷為“以靜襯動”,若二者兼有,不分主次,則判斷為“動靜互襯”;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靜景、動景、動靜關(guān)系及效果”三個層次組織答案。動與靜

19、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詩歌中所寫景物如花落、月出、鳥鳴等都是動景,“鳥鳴山更幽”,通過這些動景,動中見靜,愈見其靜。更加突出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品味下面的詩,分析有關(guān)表達技巧:全國卷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鏡照檐楹。 東風忽起垂楊舞,更作荷心萬點聲。試從“靜”與“動”的角度對這首詩進行賞析。參考答案:一、二兩句以“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寫出了荷塘雨后幽美靜態(tài)。三、四兩句用“忽起”、“垂楊舞”及垂楊葉上的雨滴被風吹到荷葉上發(fā)出的“萬點”聲響等,表現(xiàn)了雨后池上的一種動態(tài)之美。詩既寫出了靜態(tài),又寫出了動態(tài),以靜顯動,又以動襯靜,動靜結(jié)合

20、,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圖。參考答案1.a比喻,b水面好像輕輕磨過的鏡面一樣,c形象生動地d表現(xiàn)水面的清澈平靜。 e表達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2.a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 。b “水面平”、“明鏡”、“照檐楹”等是靜態(tài), “垂楊舞” “萬點聲”等是動態(tài)。本詩動靜結(jié)合,以動襯靜,c突出了d雨后池塘的平靜。e表現(xiàn)作者雨后觀自然的怡然心態(tài)。6、點面結(jié)合點面結(jié)合是“以個別表現(xiàn)一般”藝術(shù)規(guī)律在文學描寫中的具體表現(xiàn),是個別和一般的辯證統(tǒng)一。 什么是點面結(jié)合呢? 所謂“點”,指的是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點面結(jié)合就是“點”的詳細描寫和“面”的敘述

21、或概括性描寫的有機結(jié)合。“點”,可以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點面結(jié)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最充分地表現(xiàn)思想,抒發(fā)感情。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lián)系的,因此,我們在寫景狀物時,不能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必須寫主體物周圍的聯(lián)系物,點面結(jié)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柳宗元在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jié)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從“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并在“山”“徑”前冠之以數(shù)量詞“千”“

22、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蜀相一首是杜甫的七律名作,由諸葛亮的祠堂寫到這位蜀漢賢相的一生事業(yè)。其頸聯(lián)云:“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兩句之所以顯得格外厚重,就是因為它所包容的內(nèi)容異常豐富:前一句,抵得一篇隆中對,后一句,抵得兩篇出師表;從三顧茅廬到白帝托孤,他與先主劉玄德的君臣遇合,從七擒孟獲到六出祁山,他治蜀的政績和北伐的功業(yè);“天下計”言其宏圖,“老臣心”表其忠貞;。老杜以外,哪個詩人曾有過這樣的筆力?類似這種手法,可以稱之為點面結(jié)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 7、白描 : 白描本是國畫的一種技法,指純用線條勾畫,不加色彩渲染,后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指用最簡練的筆墨,不加

23、烘托而描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的一種描寫手法。的表現(xiàn)手法。又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對景物進行了排列,卻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相信每一個讀到的人都會在頭腦中出現(xiàn)一幅天涯游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他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的是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很自然的,那種思鄉(xiāng)思家的情緒就會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這就是白描。 白描:對景物粗線條勾勒,不加鋪陳和修飾。如: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互相結(jié)合,素描淡抹,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桑麻和諧的打成一片,構(gòu)成一幅優(yōu)美寧靜田園風景畫。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對草原景象的白描,顯得簡潔有風骨,寫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