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1頁
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2頁
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3頁
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4頁
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八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北京市豐臺區八下期末語文試卷基礎運用。學校以“走進北京世園會”為主題,組織同學們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請根據要求完成下列題。閱讀介紹北京世園會的短文,完成下列題。 2022 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 4 月 28 日晚在延慶開幕。園區的中心是媯汭湖,它運用傳統疊山理水手法,拓展廢棄魚塘,營造湖面景觀,產生的土方就近堆筑山體,建成天田山。園區內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館。遠看,它仿佛一柄“如意”鑲嵌在山水田園中,取名為“錦繡如意”。中國館借鑒傳統的斗拱、榫卵結構,效仿古人“巢居”和“穴居”的智慧,將主要展廳覆蓋于梯田之下。園內制高點為永寧閣,永寧閣 了遼金樓閣建筑風格, 了北京建都始于遼金的歷史。

2、尚書呂刑有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其寧惟永。”永寧閣的名字便來源于此,寓意政通人和、國泰民安。園區一號門被稱為禮樂大門,“ ”今天,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國人民走進世園會。為了提供更加真切的觀賞體驗,本屆世園會不僅匯聚了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和視聽交互體驗等平臺,還特別推出“智慧世園”移動端 APP,游客在家中即可進行“進入式”沉浸觀覽。該程序還提供園區場館、展園與景點介紹,并具備定位、實景導航與 AR 等功能。游客還可以通過該程序查找交通路線、周邊餐飲、住宿、景點等信息,或在“植物課堂”欄目中學習有關樹木、花卉、園藝的知識,感受“園藝”的魅力。(1) 給加點字注音和依次填入文中橫線處的

3、詞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穴(xu)居 融合 契合B穴(xu)居 融合 契合C穴(xu)居 契合 融合D穴(xu)居 契合 融合(2) 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是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館內山東展區的墻壁上書寫著一句論語中眾所周知的語錄,這句語錄正好能填入文中橫線處,該語錄是 A三人行,必有我師焉。B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C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D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3) 在橫線處填入對聯作為標題,最恰當的一項是 A世園會隆重開幕 觀光者暢游園區B吉祥如意中國館 功能無限移動端C美麗景觀含文化底蘊 全新體驗顯科技神奇D特色建筑別具匠心 參觀游覽隨心所欲(4) 世園會中

4、國館是同學們關注的焦點,閱讀下面的資料,完成下列題。i 下面短文中的【A】【B】【C】【D】【E】處缺少了相同的一個字,這個字體現了中華文化的根本特征,有關它的思想更是源遠流長,這個字是“ ”。 中國館圍繞五個主題依次布局。“天地人【A】”( );“惠風【B】暢”借助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大型長卷展墻,再現秀麗多姿的綠水青山( );“山水【C】鳴”( );“祥【D】逸居”( );“【E】而共生”( )。ii 根據文意,依次將下面四句話填入上文橫線處,最怡當的一項是 以生態山水和丘陵梯田的意象,傳達山水林田湖草萬物共生的理念以影像與圖文交織輝映的效果,指明我國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營造“風拂

5、花開,崇尚自然”的互動效果,體現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甲骨文辭和詩經中的植物為素材,彰顯天然質樸的人與自然共生的科學自然觀ABCDiii 千百年來,梅蘭竹菊“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質,成為一種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其文化寓意為:探波傲雪、深谷幽香、清雅澹泊、凌霜飄逸。中國館特設“四君子”展區,展區墻壁上寫有描寫“四君子”的古詩句。下列不是描寫“四君子”的一項是 A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B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劉楨)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D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元稹)iv 北京園是一座獨具北京老城街巷建筑特點的四合院。右側是北京是北京

6、園中的一副門板楹聯,以下對其書體特點分析最恰當的一項是 A屬于楷書,方正穩重,筆畫工整,飽滿渾厚。B屬于行書,方扁流暢,一波三折,端莊雄偉。C屬于楷書,結構簡省,不拘章法,大氣磅礴。D屬于行書,瘦長典雅,勻凈修長,瀟灑飄逸。(5) 下面是學校通訊社撰寫的參觀報道片段,請閱讀后完成下列題。 從園區一號門向里走,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便是豐臺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題花壇。花壇以麗澤金融商務區城市花國為主題,展現了人們共享和諧幸福生活的場景,體現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該主題花壇中有一粉一紫兩株已有 300 多年歷史的古樁牡丹盆景,體現出濃厚的花卉文化意蘊,亮出豐臺區“花好月圓”的地域名片。在北京

7、日報微信公眾號評選中,豐臺區主題花壇得到 51305 票,贏得了北京世園會十六區最受歡迎花壇。i 文段中加點詞語“花好月圓”凸顯出豐臺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遺憾的是,這段文字并未完全揭示出這四個字的豐富內涵。下面哪首詩可以用來彌補這個遺憾?你的選擇是 【甲】取道閱河干,浮橋度廣灘。汛凌過竹箭,水潦未桑乾。四載由來仰,尾闊今度看。敬繩仁祖志,永定冀安瀾。【乙】百轉奔流永定長,煙波古渡有詩章。潮隨浩浩千年闊,史記滔滔幾段狂。碧草晨曦猶旖旎,青荷曉月正徜徉。風梳細柳聽新韻,櫓槳搖來綺夢香。ii 文中畫線句有一處語病,請做修改。應改為: 默寫。(1) 可憐身上衣正單, 。(白居易賣炭翁)(2) 忽逢桃花

8、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 , 。(陶淵明桃花源記)(3) 說文解字:“城,以盛民也。”看來,城是百姓安居的地方。從古至今,一座城包含人間多少事!請寫出含有“城”字的連續兩句詩: , 。閱讀過零丁洋完成下列各題。過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 詩人用“ ”三個字形象生動地揭示出個人無所依附的凄苦命運。(2) 下列對詩歌的解讀和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文天祥兵敗被俘后,被押解途經零丁洋時所作。B首聯“辛苦”和“寥落”兩個詞道盡坎坷的人生際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9、C頷聯將國家命運與個人不幸聯系在一起,比喻貼切,形象鮮明,對仗工整。D頸聯借惶恐灘和零丁洋兩個地名,表達詩人在個人前途無望時的失落與悔恨。(3) 尾聯“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經問世,立即被人稱道,并成為千古名句。這兩句詩為什么能成為千古名句?請談談你的理解。閱讀下面節選自禮記學記的【甲】【乙】兩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題。(1) 【甲】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乙】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

10、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注】唐:功勞,名詞作動詞。節目:節,樹木枝干交接的地方。目,樹木紋理糾結不順的地方。說:同“悅”。叩:敲,打。從容:同“舂( chng)容”,即撞擊。i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然后能自反也 反:ii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及其久也 及:(2) 下列選項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此皆進學之道也/漁人甚異之B又從而怨之/鳴之而不能通其意C不知其善也/然后盡其聲D叩之以大者則大鳴/以其境過清(3) 用現

11、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善學者,師逸而功倍。(4) 【甲】【乙】兩文都談到了進學之道。【甲】文提出了 的觀點;【乙】文談到“學”的方法是 ,“教”的方法是 。(第一空用原文回答,后兩空用自己的話回答)八年級 2 班將開展名著閱讀活動,請你一起參加,并完成下題。(1) 小明同學閱讀傅雷家書時,從三封書信中分別節選了【甲】【乙】【丙】三段文字準備和同學進行交流。閱讀這三段文字,你認為最適合作為他發言主題的一項是 【甲】 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里,進了屋子,脫了大衣,卻留著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褲袋里。這兩件都不合西洋的禮貌。圍巾必須和大衣一同脫在衣帽間,不穿大衣時,也要除去圍

12、巾。手插在上衣袋里比插在褲袋里更無禮貌,切忌切忌!(節選自 1954 年 8 月 16 日書信)【乙】 對外國朋友固然要客氣,也要闊氣,但必須有分寸。像西卜太太之流,到處都有,你得提防。巴爾扎克小說中人物,不是虛造的。人的心理是:難得收到的禮,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認為是應享的權利,臨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所以我特別要囑咐你“有分寸”!(節選自 1955 年 5 月 11 日書信)【丙】 注意以后說話,千萬不要太主觀,千萬不要有說服人的態度,這是最犯忌的。因為就是你說得對,但是給人的印象只覺得你驕傲自大,目中無人,好像天下只有你看得清、看得準,理由都是你的。還有一個大毛病,

13、就是好辯,不論大小,都要辯,這也是犯忌的。希望你先把這兩個毛病,時加警惕,隨時改掉。(節選自 1957 年 10 月 25 日書信)A勤儉持家B文明禮儀C家國情懷D藝術修養(2) 【做筆記】下面是小華同學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做的部分提要式筆記,請把筆記中空缺的內容補充完整。A B C (3) 【摘抄思考】閱讀傅雷家書時,小紅同學在筆記本上摘錄了以下內容。 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盡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的有意義。 請你根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的相關情節對小紅摘錄的內容加以證明。(不得使用上面小華筆記中的相關內容)閱讀下面材料,完成下題。 【材料

14、一】 橫跨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的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已于 2022 年 5 月底完工通車。 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東起昌平回龍觀,西至海淀上地后廠村路,全長 6.5 公里。該道路 2.7 公里是高架橋,在距離地面約 6 米的高空,由 1000 余塊鋼箱梁拼裝而成。這些鋼箱梁在工廠生產,然后運到現場由大懸臂裝配,既縮短了建設周期,又降低了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路基段照明采用超級也容光伏路燈,具有壽命長、無重金屬污染等特點。自行車專用路還通過雨水滲蓄技術高效利用地表水資源,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 自行車專用路的開通,倡導了綠色出行的理念,更有效緩解了回龍觀地區的交通壓力。回龍觀地區人口密集,此

15、地居住的人口,80% 左右就業地分布在上地、中關村等區域。回龍觀地區車輛交通擁堵嚴重,早高峰比全市平均早 1 小時,全天擁堵時間長達 8 小時。回龍觀至上地之間出行主要依賴地鐵 13 號線,早晚高峰排隊時間非常長,平均出行時間約 40 分鐘,出行效率低且地鐵車廂內異常擁擠。全市地鐵人數排前十的車站,回龍觀及附近的天通苑占了七個。自行車專用路通車以來,從昌平回龍觀騎行到海淀上地軟件園大約只需要 26 分鐘。 【材料二】 這條路設計的突出特點是人性化。橋下空間用來打造城市綠道和自行車主題文化公園。欄桿設計集防風、防拋、防眩、降噪四大功能于一身,照明設施嵌于欄桿內騎行者感受不到干擾,且有“人在花中游

16、”的美好體驗。高架橋設置 8 個出入口,建設者引進荷蘭自行車坡道助力技術,上行設置了自行車傳送帶,減少推行難度;下行設置了阻力裝置,提高安全性。充分考慮到人們騎行中的需要,專用路沿線設有養護工區和綜合服務區各一處。這條路建設過程中由于施工路段交通流量大、人流密集建設單位組織召開拆改工作協調會 70 余次,召開安全方案專家論證會 12 次,保證了設計施工的精細化。 【材料三】 自行車專用路的開通改變了不少人的出行方式。自北京首條自行車專用路開通試運行,截至 6 月 3 日,3 天共計通行 41744 車次,惠及了周邊的通勤族。自行車專用路限速 15 公里,是僅服務于非助力自行車通行的城市道路,禁

17、止行人、電動自行車及其他車輛進入。而截至 6 日 14 時,道路巡查維護人員共勸阻電動自行車 4755 車次,行人 9152 人次,清理遺留自行車 1640 輛。早晚高峰時總能看到騎著公路自行車的“飆車族“在專用路上瘋狂騎行、來回穿梭。每天傍晚時段,專用路都會變成小朋友學騎車的“練習場”,甚至還有剛剛學會騎車的小孩顫顫巍巍地握著把,在路上畫著 8字。(1) 自行車專用路的開通主要是為緩解回龍觀和上地間的交通壓力,請結合【材料一】中的圖文,分析造成兩地擁堵的原因。(2) 閱讀【材料一】和【材料二】,說說自行車專用路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特點。(3) 閱讀【材料三】,說說你對自行車專用路使用現狀的整體了

18、解。(要求:用“雖然,但是”的句式)閱讀非主流青銅,完成下列各題。非主流青銅 阿來 無論是細雨霏霏光線暗淡的黎明,還是夕陽銜山時顯得一派輝煌的黃昏,在撫仙湖這個特定的空間里,我總在這特別的光色中感觸到青銅的質地,進而聽到青銅的聲音。 我很奇怪,產生這種感覺的地方,不是古老的中原,而是在這里,在撫仙湖,在云嶺之南。 必須說,過去我駐足撫仙湖畔時,山即是山,水即是水,并沒有這樣多的聯想,僅僅是陶醉于這湖光山色的勝景。 但現在不一樣了,再站在撫仙湖邊,感受就復雜起來了,是因為那次我看到了李家山出土的青銅,帶給我巨大的震撼。 在李家山,我發現了一只銅鼓。 這是一只老舊的銅鼓,在一些莊重神秘的場合肯定被

19、無數次地使用過而變得老舊。于是,人們讓它重新回到曾經澆鑄它的工場,封閉起傳出聲音的那一面,再加上一個小小的開口。一只具有禮器莊嚴的銅鼓,立即變成了很世俗的東西貯貝器。貯貝器,顧名思義,就是儲存貝殼的容器,一只存錢的罐子! 對匠人來說,這個舉動也許是不經意的,但這個行為卻無意間構成了一個巨大的顛覆!今天,一句用濫了的話叫:走下神壇。在意識中滿世界都飄蕩著各種神靈的古代,讓一面可以通靈的鼓走下神壇,將其變成一只日常的器具。 就這樣,李家山的青銅在中國的青銅中成了一個異數。如果那些試圖上通于天的青銅代表了主流,那么,李家山這些努力下接于地的青銅就因為接近民生而成為非主流。 而后,我不止一次來到撫仙湖

20、邊,不止一次走向那座博物館,走向那些青銅中的異數,異數一般的青銅一不是鑄為祭器與禮器的青銅,不是為了銘刻古奧文字記錄豐功偉績的青銅,也不是鑄為刀槍劍戟的青銅。但這并不是說李家山的青銅器中沒有這樣的東西,比如兵器刀槍劍戟之外,還有“又”、“啄”和“狼牙棒”,頂部連鑄有造型生動的動物雕飾,兵器的威力未減,但在觀感上,卻有了一點日常用具的親切但我更想說的是另一些非常生活化的物件與雕飾,復活了古代滇人的生產與生活場景。 來看看古代滇人如何裝飾了那些體形豐滿的貯貝器,也就是他們存錢的罐子吧。 至少是那些展示出來的貯貝器頂蓋上,無一例外都鑄造上了神態生動的各色人等和不同的動物。這是一種有溫度的場景,讓你感

21、受到的是仍然在呼吸的生活。有這樣一件貯貝器:在直徑不到 30 厘米的蓋子上,中央鑄造了一根銅柱,以銅柱為中心,一共鑄造了 35 個人物。這些人物都處于行動當中,或頭頂束薪,或手持陶,或肩扛農具,或捉籃攜筐,甚至一個人好像正在展開一塊織物,這些行動中的人物站、蹲、坐、行,清晰地呈現日各自不同的裝束與神態。就在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間,居然還出現了由 4 人抬行的一具肩輿,輿內一位婦人娉坐在一柄寶傘下面。當真切地看到一些人身著那時的衣裳,做著那時的事情,一個時代的一角就以原本的面貌呈現了來于他們是去往市集之上進行物物交換,還是正在進行祭祀,倒顯得不那么緊要了。 看到李家山各種青銅器物上對于生活場景,對

22、于牲畜與野獸的精細刻畫,恍然間,我真的感到詩經用富于歌唱性的文字所描述過的生活與勞動場景,以及那些場景中的人的情懷,在某一個瞬間真的復活了。 “皎皎白駒,在彼空谷。”我看到了白駒中那匹白馬在揚蹄奔跑。 “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這是無羊中一個牧人關于豐年的夢想。 懷著詩經的情致讀這些非主流的青銅,就能感到在辛勤勞動中生發美好與欣怡的流風余韻。今天,中國大部分鄉村生活中那種怡然自得的情景已經蕩然無存。曾經肥沃的土地日漸瘠薄,心靈中那些歡快的泉水也早已干涸。好在,在云南的鄉村,無論是來自中原的漢族,還是世居的或同樣是遷徙而來的少數族群,在他們的勞動生活中還多少保留著一些屬于古代的鄉村的詩意。一句話

23、,生存的努力中還有讓人感到溫馨的“終和且平”的美感。過去,我對這種感覺無以名之,就叫做“云南的古意”。 這種古意,部分當然源于中原文化,卻也自有其特點。這個特點就是人類文化中最為質樸最為直接的那部分,始終存活在民間生活中間。這不禁令我思考,在中原文明的發祥地,文化進入廟堂后成為一種玄秘的象征,往往失去了對自身存在有力而直接的表達。所以,居于主流文化的人走向邊地,并被深深打動而流連忘返,自身都未必清楚的原因,一定是在這塊土地上,在這些邊地的非主流文化中感受到了這種文化表達的力量。(原文有刪改)(1) 閱讀文章段,說說作者多次來到撫仙湖畔有什么不一樣的感受。(2) 文中段引用詩經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24、(3) 請談談你對文章標題“非主流青銅”的理解?按要求寫作。 題目:參觀、游學、學農一次次課外實踐活動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見識,錘煉了我們的品格請抓住活動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點,以“印記”為題,寫一篇文章。不限文體(詩歌除外)。要求: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字數在 600800 之間。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 小小標點,看似不起眼,其實各具魅力巧的是,一天你和標點相遇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請以“偶遇標點”為題,發揮想象,寫一篇記敘文。要求:將作文題目抄寫在答題卡上。字數在 600800 之間。不要出現所在學校的校名或師生姓名。答案1. 【答案】(1) A(2) B(3)

25、C(4) i 和ii Diii Biv A(5) i 【乙】ii 示例:贏得了北京世園會十六區最受歡迎花壇稱號或被評為北京世園會十六區最受歡迎花壇。【解析】(1) 穴居應讀穴(xu)居;融合:上指不同個體或不同群體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觸之后,認知、情感或態度傾向融為一體。可指文化、風格等。契合:符合。據此,答案為 A。(2) 依據“今天,中國正以開放的姿態歡迎世界各國人民走進世園會。”應填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故選 B。(3) 本文主要介紹北京世博園的景觀、建筑風格和文化內涵,以及應用到的高科技手段。據此,答案為 C。(4) i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和”,以“和”為貴,故應填入字為“和”。i

26、i 根據前面的主題“天地人和”“山水和鳴”“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依次填入的句子為句、句、句、句。故選 D。iii “四君子”指梅、蘭、竹、菊四種植物,A 句寫梅花;B 句寫松樹,不屬于“四君子”;C 句寫竹子;D 句寫菊花。故選 B。iv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行書是介于楷、草間的一種書體。寫的比較放縱流動,近于草書的稱行草;寫的比較端正平穩,近于楷書的稱行楷。該楹聯文字形體方正,是楷書,據此,答案為 A。(5) i 花好月圓:比喻美好圓滿的生活。乙詩突岀文化底蘊藴深厚,描繪了良好的生態環境,營造了和諧美好的畫面,與“花好月圓”的寓意相符,故選

27、乙詩。ii 劃線句的“贏得了北京世園會十六區最受歡迎花壇”部分,缺少賓語,應改為“贏得了北京世園會十六區最受歡迎花壇的稱號。”或“被評為北京世園會十六區最受歡迎花壇”。2. 【答案】(1) 心憂炭賤愿天寒(2)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3)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解析】(1) 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默寫詩文句子,易寫錯字,平時背誦時要熟讀熟記,要理解詩句中每個字的含義,注意書寫,不要筆誤。(2) 根據課文內容或平時積累,書寫正確即可。(3) 【解析】示例: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符合題目要求即可)3. 【答案

28、】(1) “風飄絮”或“雨打萍”。(2) D(3) 內容上,一改上聯的哀嘆,表達視死如歸的決心要死也要名留青史,震撼人心。結構上,先抑后揚,結語鏗鏘,慷慨激昂,使整首詩境界全出。影響上看,它是一代名臣文天祥以死明志的詩句,體現了儒家舍生取義的崇高精神,光耀千古,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解析】(1) 考查詩歌意思理解,難度不大。“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意思是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正揭露了作者的命運。(2) 考查詩歌的綜合賞析,要求對文意、意象、意境、情感主旨、常用技巧等比較熟悉,能夠疏通詩詞意思,并且不出現誤讀。一般要學會抓住選項的關鍵信息

29、,然后仔細分辨分析。D 說法明顯錯誤,文天祥沒有失落與悔恨,而是堅決不后悔。答案選 D。(3) 考查句子和全詩的賞析。 南宋末年,文天祥在潮州與元軍作戰,被俘,途經零汀洋時,元軍逼迫他招降堅守崖山的宋軍,他寫下了這首詩。詩人以詩明志,表現出視死如歸的高風亮節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詩人回顧自己的仕途和征戰的經歷:因科舉而蒙朝廷重用,在荒涼冷落的戰爭環境中已經度過了四個春秋。“干戈寥落”在此亦指宋元間的戰事已經接近尾聲,南宋幾近滅亡。“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破碎的山河猶如風中飄絮,動蕩不安的一生就像雨打浮萍。國家的災難、個人的坎坷濃縮在這兩個比喻句

30、中,意思是國家和個人的命運都已經難以挽回。“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在曾經兵敗的惶恐灘頭,詩人也曾為自己的命運惶恐憂慮,而今途經零丁洋又怎能不感嘆自己的孤苦伶仃,無力挽救國家。“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于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出舍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斗志,因此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4. 【答案】(1) i 反思ii 等到,到(2) C(3) 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4) “教學相長”(或“學學半”);善問;善答【解析】(1) i 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

31、時要注意積累。遇到不懂的,要經常翻閱古漢語常用詞詞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反就是反思、反省。ii 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遇到不懂的,要經常翻閱古漢語常用詞詞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及就是等到的意思。(2) 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字詞的理解,平時要注意積累。遇到不懂的,要經常翻閱古漢語常用詞詞典。在具體操作中,可以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再進行判斷。C 的其都是代詞,答案選 C。(3) 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對實詞、虛詞和句式有全面的理解。再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

32、性語句,用規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善:善于。逸:老師省力。(4) 該題考查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首先要理解文章內容,然后根據題目要求梳理相關信息,再找到原文理解意思進行分析。第一空對應“教學相長”,第二空對應“善問”,第三空對應“善答”。譯文甲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嘗,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以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勵自己。所以說: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里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乙

33、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小,而自己收到的效果卻很大,這要歸功于老師教導有方。不善于學習的人,老師費力大,而自己的收獲卻很小,學生會因此埋怨老師。善于提問的人,就像加工堅硬的木材,先從容易處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對節疤和紋理不順的地方下手,時間長了,問題就愉快地解決了。不善于提問的人與此相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就像撞鐘一樣,輕輕敲擊則鐘聲較小,重重敲擊則鐘聲大響,等鐘聲響起之后,讓它的聲音響完,不善于回答問題的老師與此相反。這些都是增進學問的方法。5. 【答案】(1) B(2) 冬妮亞;解救朱赫來;筑路(修路)(3) 示例:保爾柯察金一心投身于革命事業,他與個人主義傾向嚴重的冬妮亞分手,在公開演講中

34、檢討了自己不理解黨的新經濟政策的錯誤,找到了生命的意義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斗爭。他努力做好團委和肅反工作,堅決同歪風邪氣進行斗爭。他在身體癱瘓、眼睛失明的前提下,憑借頑強的毅力完成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的創作,實現了自身生命價值。【解析】(1) 考查概括語段內容和比較閱讀。答此題,要通讀三則語段,概括主題,找出共同點。甲語段談著裝禮儀,要入鄉隨俗;乙語段談待人要有分寸;丙語段談的是說話要謙虛有禮貌。據此,答案為 B。(2) 考查對名著故事情節和人物的識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故事梗概:出身于貧苦鐵路工人家庭的保爾柯察金,早年喪父,全靠母親為人洗衣賺錢,將他養大。12 歲那年,保爾柯察金離開了學校,跟著母

35、親來到車站的食堂干活,受盡老板娘的壓迫。不久,哥哥阿爾青為他在發電廠找了一份工作,保爾離開了食堂。社會動蕩,匪幫到處抓人,裝配工朱赫來為了躲避搜捕,躲藏到了保爾家里,并講述了彼得留拉匪幫的暴行,講解革命道理。后保爾懂得了布爾什維克是為窮人爭解放的革命政黨,立志上前線,戰斗在革命崗位上。戰爭結束后,和達雅結婚了,開始了新的生活。據此作答。(3) 考查比較閱讀的能力。答此題,首先要理解“無論男女,只有把興趣集中在事業上、學問上、藝術上,盡量拋開渺小的自我,才有快活的可能,才覺得活的有意義。”這句話的含義。這句話告訴我們:要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事業上、學問上和藝術上,把自己的興趣和國家社會結合起來

36、,才能活出人生的價值,獲得內心的快樂。保爾的人生就是這樣的:保爾在布爾什維克黨人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不久,保爾參加了紅軍。在戰場上,他沖鋒陷陣,奮勇殺敵。為捍衛無產階級政權,他參加過鎮壓反革命暴動、剿除土匪、打擊奸商等危險激烈的戰斗。他幾次受傷,每次傷好后都立即重返前線。一次,保爾的頭部受了重傷,人們以為他不行了,他卻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死神,使所有的醫生都感到吃驚。保爾出院后,因身體不宜再上戰場,參加了后方的建設工作。由于長期的艱苦生活和傷病的緣故,保爾最后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克服了怯懦和輕生,拿起筆,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種方式實踐著他生命的誓言。6. 【答案】(1)

37、回龍觀與上地之間有京藏和京新兩條高速公路阻隔,通行不便;回龍觀至上地之間出行主要依賴地鐵 13 號線,出行效率低;回龍觀地區人口密集,80% 左右在上地、中關村就業,早晚出行人數眾多。(2) 綠色環保,人性化,精細化。(3) 自行車專用路雖然方便了群眾的出行,但是違規使用自行車專用路的現象時有發生。【解析】(1) 考查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答此題,要通讀材料一,抓住關鍵語句概括。由材料一圖可知,回龍觀與上地之間有京藏和京新兩條高速公路阻隔,通行不便,“回龍觀地區人口密集,此地居住的人口,80% 左右就業地分布在上地、中關村等區域。”早晚出行的人多。“回龍觀至上地之間出行主要依賴地鐵 13 號線,

38、”出行方式少。據此概括。(2) 考查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答此題,要通讀材料一和材料二,抓住關鍵語句概括。材料一說“既縮短了建設周期,又降低了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自行車專用路還通過雨水滲蓄技術高效利用地表水資源,充分體現了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材料二說“這條路設計的突出特點是人性化。”“這條路建設過程中由于施工路段交通流量大、人流密集建設單位組織召開拆改工作協調會 70 余次,召開安全方案專家論證會 12 次,保證了設計施工的精細化。”抽取關鍵詞句即可。(3) 考查分析概括材料的能力。答此題,要通讀材料三,抓住關鍵語句概括。材料三說“自行車專用路的開通改變了不少人的出行方式。”“惠及了周邊

39、的通勤族。”但“道路巡查維護人員共勸阻電動自行車 4755 車次,行人 9152 人次,清理遺留自行車 1640 輛。”“道路巡查維護人員共勸阻電動自行車 4755 車次,行人 9152 人次,清理遺留自行車 1640 輛。”甚至“專用路都會變成小朋友學騎車的“練習場”剛剛學會騎車的小孩“在路上畫著 8”字。“據此概括,注意要求:用“雖然但是”的句式。 7. 【答案】(1) 作者過去到撫仙湖畔時,陶醉于這湖光山色的勝景中;現在看到了李家山出土的青銅,為青銅“走下神壇”感到震撼;也為李家山青銅的“生活化”,復活了古代滇人的生產與生活場景而感到溫馨。(2) 引用詩經中的詩句,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李家山

40、青銅器復活了古代生活與勞動場景,以及場景中的人的情懷;使作者體會到在辛勤勞動中感受美好與欣怡的流風余韻;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讓我們更地體會到“云南的古意”。(3) 非主流的青銅指的是李家山的青銅,它不同于中原地區的主流青銅,是接近民生,反映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器物。這個標題不僅體現了作者對李家山青銅的喜愛和贊賞,而且能引發讀者思考:為什么傳統主文化逐漸衰弱,而非主流文化得以在民間保持長久的、旺盛的生命力。 【解析】(1) 考查篩選信息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答此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抓住關鍵語句,再進行概括提煉。第 3 段說過去我駐足撫仙湖畔時“僅僅是陶醉于這湖光山色的勝景。”第 4 段說“看到了李家山出土的青銅,帶給我巨大的震撼。”因為我發現了一只銅鼓“走下神壇”,變成了“一只日常的器具”。第 9 段說李家山這些努力下接于地的青銅“復活了古代滇人的生產與生活場景。”據此概括。(2) 考查引用名句的作用的分析。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