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數據庫基礎知識匯編_第1頁
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數據庫基礎知識匯編_第2頁
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數據庫基礎知識匯編_第3頁
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數據庫基礎知識匯編_第4頁
計算機等級考試三級數據庫基礎知識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三級數據庫基礎知識匯編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270199746 第1章 基礎知識 PAGEREF _Toc270199746 h 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47 1.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747 h 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48 1.1.1 計算機發展階段 PAGEREF _Toc270199748 h 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49 1.1.2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PAGEREF _Toc270199749 h 7 HYPERLINK l _Toc27

2、0199750 1.1.3 計算機應用領域 PAGEREF _Toc270199750 h 8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1 1.1.4 計算機分類 PAGEREF _Toc270199751 h 8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2 1.1.5 計算機語言 PAGEREF _Toc270199752 h 8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3 1.1.6 計算機軟件 PAGEREF _Toc270199753 h 9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4 1.1.7 計算機網絡 PAGEREF _Toc270199754

3、h 9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5 1.1.8 數據通信基本原理 PAGEREF _Toc270199755 h 10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6 1.1.9 網絡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 PAGEREF _Toc270199756 h 10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7 1.1.10 信息安全基礎 PAGEREF _Toc270199757 h 11 HYPERLINK l _Toc270199758 1.1.11 操作系統安全 PAGEREF _Toc270199758 h 11 HYPERLINK l _Toc270

4、199759 1.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759 h 12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0 1.2.1 計算機網絡的組成及其拓撲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760 h 12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1 1.2.2 計算機網絡的構成 PAGEREF _Toc270199761 h 13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2 1.2.3 計算機網絡與分布式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62 h 13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3 1.2.4 計算機局域網 PAGER

5、EF _Toc270199763 h 13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4 1.2.5 計算機病毒及其特征 PAGEREF _Toc270199764 h 15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5 第2章 數據結構與算法 PAGEREF _Toc270199765 h 16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6 2.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766 h 16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7 2.1.1 數據結構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767 h 16 HYPERLINK l _T

6、oc270199768 2.1.2 算法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768 h 1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69 2.1.3 線性表 PAGEREF _Toc270199769 h 1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0 2.1.4 線性表的存儲 PAGEREF _Toc270199770 h 1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1 2.1.5 線性表的運算 PAGEREF _Toc270199771 h 18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2 2.1.6 數組 PAGEREF _Toc27019

7、9772 h 18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3 2.1.7 稀疏矩陣 PAGEREF _Toc270199773 h 19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4 2.1.8 廣義表 PAGEREF _Toc270199774 h 19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5 2.1.9 樹 PAGEREF _Toc270199775 h 19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6 2.1.11 二叉樹的存儲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776 h 20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7 2.1.12

8、二叉樹和樹的遍歷 PAGEREF _Toc270199777 h 21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8 2.1.13 排序 PAGEREF _Toc270199778 h 21 HYPERLINK l _Toc270199779 2.1.14 查找 PAGEREF _Toc270199779 h 21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0 2.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780 h 21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1 2.2.1 數據的邏輯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781 h 21 HYPERLINK

9、 l _Toc270199782 2.2.2 數據存儲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782 h 22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3 2.2.3 二叉樹的性質 PAGEREF _Toc270199783 h 2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4 2.2.4 二叉樹和樹的遍歷 PAGEREF _Toc270199784 h 25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5 2.2.5 二叉樹的轉換 PAGEREF _Toc270199785 h 2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6 2.2.6 二叉排序樹 PAGER

10、EF _Toc270199786 h 27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7 2.2.7 B樹和B+樹 PAGEREF _Toc270199787 h 28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8 2.2.8 排序 PAGEREF _Toc270199788 h 29 HYPERLINK l _Toc270199789 2.2.9 查找 PAGEREF _Toc270199789 h 33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0 第3章 操作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90 h 3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1

11、3.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791 h 3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2 3.1.1 操作系統的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792 h 3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3 3.1.2 操作系統的功能 PAGEREF _Toc270199793 h 3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4 3.1.3 操作系統的類型 PAGEREF _Toc270199794 h 3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5 3.1.4 批處理操作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95 h

12、34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6 3.1.5 分時操作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96 h 35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7 3.1.6 實時操作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97 h 35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8 3.1.7 網絡操作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98 h 35 HYPERLINK l _Toc270199799 3.1.8 分布式操作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799 h 3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0 3.1.9

13、進程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800 h 3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1 3.1.10 線程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801 h 3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2 3.1.11 存儲管理 PAGEREF _Toc270199802 h 3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3 3.1.12 存儲器分類 PAGEREF _Toc270199803 h 3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4 3.1.13 虛擬內存 PAGEREF _Toc270199804 h 36 H

14、YPERLINK l _Toc270199805 3.1.14 設備管理 PAGEREF _Toc270199805 h 3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6 3.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806 h 3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7 3.2.1 操作系統的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807 h 3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8 3.2.2 進程間的通信 PAGEREF _Toc270199808 h 3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09 3.2.3 進程間的同步與互斥

15、 PAGEREF _Toc270199809 h 3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0 3.2.4 信號量和P-V操作 PAGEREF _Toc270199810 h 3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1 3.2.5 消息緩沖通信 PAGEREF _Toc270199811 h 3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2 3.2.6 進程與線程的比較 PAGEREF _Toc270199812 h 3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3 3.2.7 單一連續的存儲管理 PAGEREF _Toc270199813 h 39

16、HYPERLINK l _Toc270199814 3.2.8 分區存儲管理 PAGEREF _Toc270199814 h 39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5 3.2.9 頁式存儲管理 PAGEREF _Toc270199815 h 39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6 3.2.10 頁面淘汰算法 PAGEREF _Toc270199816 h 4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7 3.2.11 段頁式存儲管理 PAGEREF _Toc270199817 h 4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8 3.2.12

17、緩沖技術 PAGEREF _Toc270199818 h 4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19 3.2.13 文件和文件目錄 PAGEREF _Toc270199819 h 4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0 3.2.14 網絡環境下Windows安全特性 PAGEREF _Toc270199820 h 41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1 3.2.15 計算機病毒的特性 PAGEREF _Toc270199821 h 41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2 第4章 數據庫技術基礎 PAGEREF _Toc2701

18、99822 h 4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3 4.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823 h 4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4 4.1.1 信息、數據與數據處理 PAGEREF _Toc270199824 h 4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5 4.1.2 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 PAGEREF _Toc270199825 h 4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6 4.1.3 數據庫(DB,DataBase) PAGEREF _Toc270199826 h 43 HYPERLINK l _

19、Toc270199827 4.1.4 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PAGEREF _Toc270199827 h 4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8 4.1.5 數據庫系統(DBS,DataBase System) PAGEREF _Toc270199828 h 4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29 4.1.6 數據模型 PAGEREF _Toc270199829 h 4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0 4.1.7 數據模型的要素 PAGEREF _Toc270199830 h

20、 4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1 4.1.8 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831 h 4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2 4.1.9 概念模型E-R模型 PAGEREF _Toc270199832 h 4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3 4.1.10 常用數據結構模型 PAGEREF _Toc270199833 h 4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4 4.1.11 數據庫系統中模式的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834 h 44 HYPERLINK l _Toc

21、270199835 4.1.12 數據庫系統的三級模式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835 h 4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6 4.1.13 數據庫的二層映像 PAGEREF _Toc270199836 h 4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7 4.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837 h 4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8 4.2.1 數據庫的基本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838 h 4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39 4.2.2 數據管理技術的發展 PA

22、GEREF _Toc270199839 h 4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0 4.2.3 數據庫系統的用戶 PAGEREF _Toc270199840 h 4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1 4.2.4 數據模型 PAGEREF _Toc270199841 h 4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2 4.1.5 常用的數據結構模型 PAGEREF _Toc270199842 h 4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3 4.1.6 數據庫系統的模式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843 h 49 HYPE

23、RLINK l _Toc270199844 第5章 關系數據庫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844 h 5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5 5.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845 h 5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6 5.1.l 關系數據庫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846 h 5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7 5.1.2 關系數據模型 PAGEREF _Toc270199847 h 5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8 5.1.3 關系模型的基本術語 PAG

24、EREF _Toc270199848 h 51 HYPERLINK l _Toc270199849 5.1.4 關系的形式定義 PAGEREF _Toc270199849 h 51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0 5.1.5 關系數據庫對關系的限定 PAGEREF _Toc270199850 h 5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1 5.1.6 關系模型的完整性約束 PAGEREF _Toc270199851 h 5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2 5.1.7 實體完整性規則 PAGEREF _Toc270199852 h 52 H

25、YPERLINK l _Toc270199853 5.1.8 參照完整性規則 PAGEREF _Toc270199853 h 5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4 5.1.9 用戶定義的完整性 PAGEREF _Toc270199854 h 52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5 5.1.10 關系代數 PAGEREF _Toc270199855 h 5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6 5.1.11 傳統的集合運算 PAGEREF _Toc270199856 h 5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7 5.1.12

26、專門的關系運算 PAGEREF _Toc270199857 h 5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8 5.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858 h 5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59 5.2.1 關系模型的數據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859 h 5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0 5.2.2 關系數據庫對關系的限定 PAGEREF _Toc270199860 h 5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1 5.2.3 關系模型完整性規則 PAGEREF _Toc270199861

27、 h 5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2 6.2.4 用完整性規則檢查數據庫操作 PAGEREF _Toc270199862 h 5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3 5.2.5 關系代數 PAGEREF _Toc270199863 h 59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4 第6章 關系數據庫標準語言SQL PAGEREF _Toc270199864 h 6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5 6.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865 h 6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6

28、6.1.1 結構化查詢語言SQL PAGEREF _Toc270199866 h 6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7 6.1.2 SQL數據庫體系結構 PAGEREF _Toc270199867 h 6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8 6.1.3 SQL的數據定義 PAGEREF _Toc270199868 h 63 HYPERLINK l _Toc270199869 6.1.4 基本表 PAGEREF _Toc270199869 h 6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0 6.1.5 索引 PAGEREF _Toc27019987

29、0 h 65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1 6.1.6 視圖 PAGEREF _Toc270199871 h 6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2 6.1.7 SQL的數據操縱 PAGEREF _Toc270199872 h 6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3 6.1.8 查詢語句 PAGEREF _Toc270199873 h 6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4 6.1.9 修改語句 PAGEREF _Toc270199874 h 6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5 6.1.10 SQ

30、L的數據控制 PAGEREF _Toc270199875 h 6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6 6.1.11 嵌入式SQL PAGEREF _Toc270199876 h 6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7 6.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877 h 6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8 6.2.1 數據查詢 PAGEREF _Toc270199878 h 6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79 7.2.2 數據修改 PAGEREF _Toc270199879 h 79 HYPERLINK

31、 l _Toc270199880 6.2.3 視圖 PAGEREF _Toc270199880 h 81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1 6.2.4 嵌入式SQL PAGEREF _Toc270199881 h 84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2 第7章 關系數據庫規范化理論與數據庫設計 PAGEREF _Toc270199882 h 8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3 7.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883 h 8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4 7.1.1 關系模式的設計問題 PAGE

32、REF _Toc270199884 h 8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5 7.1.2 數據依賴 PAGEREF _Toc270199885 h 8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6 7.1.3 函數依賴 PAGEREF _Toc270199886 h 86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7 7.1.4 多值依賴 PAGEREF _Toc270199887 h 8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88 7.1.5 函數依賴的邏輯蘊含 PAGEREF _Toc270199888 h 87 HYPERLINK l _Toc

33、270199889 7.1.6 碼 PAGEREF _Toc270199889 h 8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0 7.1.7 Armstrong公理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890 h 8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1 7.1.8 范式 PAGEREF _Toc270199891 h 87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2 7.1.9 關系模式的分解 PAGEREF _Toc270199892 h 8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3 7.1.10 關系模式分解的等價標準 PAGEREF

34、_Toc270199893 h 88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4 7.1.11 數據庫設計 PAGEREF _Toc270199894 h 89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5 7.1.12 需求分析 PAGEREF _Toc270199895 h 89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6 7.1.13 概念結構設計 PAGEREF _Toc270199896 h 89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7 7.1.14 邏輯結構設計 PAGEREF _Toc270199897 h 89 HYPERLINK l _Toc

35、270199898 7.1.15 物理設計 PAGEREF _Toc270199898 h 90 HYPERLINK l _Toc270199899 7.1.16 數據庫的實現與維護 PAGEREF _Toc270199899 h 90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0 7.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900 h 90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1 7.2.1 函數依賴 PAGEREF _Toc270199901 h 90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2 7.2.3 關系模式的范式 PAGEREF _Toc270

36、199902 h 92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3 7.2.5 數據庫設計的目標、內容和方法 PAGEREF _Toc270199903 h 94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4 7.2.6 數據庫設計的步驟 PAGEREF _Toc270199904 h 96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5 第8章 數據庫應用開發工具 PAGEREF _Toc270199905 h 98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6 8.1 知識點 PAGEREF _Toc270199906 h 98 HYPERLINK l _Toc27

37、0199907 8.1.1 數據庫管理系統概述 PAGEREF _Toc270199907 h 98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8 8.1.2 數據庫管理系統的結構和運行過程 PAGEREF _Toc270199908 h 98 HYPERLINK l _Toc270199909 8.1.3 Oracle數據庫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909 h 99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0 8.1.4 IBM DB2數據庫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910 h 99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1 8.1.5

38、 SYBASE 數據庫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911 h 100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2 8.1.6 Microsoft SQL Server數據庫系統 PAGEREF _Toc270199912 h 101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3 8.2 重點難點 PAGEREF _Toc270199913 h 102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4 8.2.1 新一代數據庫應用開發工具概念 PAGEREF _Toc270199914 h 102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5 8.2.2 應用

39、開發工具的選擇 PAGEREF _Toc270199915 h 103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6 8.2.3 CASE工具-PowerDesigner PAGEREF _Toc270199916 h 103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7 8.2.5 應用開發工具-PowerBuilder PAGEREF _Toc270199917 h 104 HYPERLINK l _Toc270199918 8.2.6 企業應用開發平臺-UNIFACE PAGEREF _Toc270199918 h 104第1章 基礎知識 1.1 知識點 計算機發展階段 以計

40、算機物理器件的變革作為標志,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代: 第一代(1946年1958年)是電子管計算機。代表機型有:ENIAC、IBM650(小型機)、IBM709(大型機)等。 第二代(1959年1964年)是晶體管計算機。代表機型有:IBM7090、IBM7094、CDC7600等。 第三代(1965年1970年)是集成電路計算機。代表機型有:IBM360系列、富士通F230系列等。 第四代(1971年至今)是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這個時期,計算機的類型除了小型、中型、大型機之外,開始向巨型機和微型機兩個方面發展。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包括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個部分

41、。 硬件系統 計算機硬件是組成計算機物理設備的總稱,它們由各種器件和電子線路組成,是計算機完成工作的物質基礎。 計算機硬件由5個部分組成: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 (1)運算器。運算器又稱算術邏輯單元(ALU),它接收由存儲器送來的二進制代碼,并對代碼進行算術和邏輯運算。 文本框: 考綱要求1計算機系統的組成和應用領域。2計算機軟件基礎知識3計算機網絡的基礎知識和應用知識4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2)控制器??刂破魇怯糜诳刂朴嬎銠C的各個部件,并按照從存儲器取出的指令,向各部件發出操作指令,同時,它接收由各部件傳來的反饋信息,并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決定下一步操作。 (3)存儲器。

42、存儲器是存放源數據、中間數據、程序以及最終結果的部件。它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一方面不停的向運算器提供數據,另一方面又保存從運算器送回的計算結果,存儲器還保存程序,且不斷的取出指令傳送給控制器。 (4)輸入設備。輸入設備接收用戶提交給計算機的源程序、數據及各種信息,并把它們轉換成為二進制代碼,傳送給存儲器。 (5)輸出設備。輸出設備的功能是將計算機內部的二進制信息轉換為人和設備能識別的信息。 通常將運算器和控制器合稱為中央處理器(CPU);中央處理器和內存儲器合成為主機;輸入設備、輸出設備和外存儲器合稱為外部設備,外部設備通過接口線路與主機相連。 軟件系統 沒有配置任何軟件的計算機稱為裸機,只有

43、配置了相關系統軟件的系統才是完整的計算機系統。 軟件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系統軟件是在計算機上的第一層應用功能擴展。 計算機應用領域 當前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遍布人類社會各個領域,按照其所涉及的技術內容,計算機應用可以分為幾種類型。 科學和工程計算 科學計算也稱數值計算。在科學試驗和工程設計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各種數學問題需要求解,利用計算機并應用數值方法進行求解是解決這類問題的主要途徑,這種應用被稱為科學和工程計算,其特點是計算量大,而邏輯關系相對簡單。 數據和信息處理 數據處理是指對數據的收集、存儲、加工、分析和傳送的全過程。 過程控制 過程控制是生產自動化的重要技術內容和手段,它是由計算機對

44、所采集到的數據按一定方法經過計算,然后輸出到指定執行機構去控制生產的過程。 輔助設計 計算機輔助設計不僅應用于產品和工程輔助設計,而且還還包括輔助制造、輔助測試、輔助教學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內容。 人工智能 計算機模擬人腦的過程稱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思維的過程,并利用計算機程序來實現這些過程。 計算機分類 根據計算機在信息處理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且考慮到計算機分類的演變過程和可能的發展趨勢,IEEE提出一種分類方法將計算機分成六類: 巨型計算機(Supercomputer)。巨型計算機也稱為超級計算機,它采用大規模并行處理的體系結構,具有極強的運算能力。巨型計算機通常應用在

45、尖端科技研究、重大工程項目研究等領域。世界上僅有少數幾個國家研究開發巨型計算機。 小巨型機(Mini Supercomputer)。小巨型計算機也稱為小型超級計算機,它的性能接近巨型計算機,但使用了更加先進的大規模集成電路與制造技術,體積小、成本低。價格比巨型計算機便宜許多。 大型機(Mainframe)。大型機或稱主干機、主機。它的運算速度快、處理能力強、存儲容量大、可擴充性好、通信聯網功能完善,并且有豐富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大型計算機一般落戶于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由專人管理維護。 超級小型計算機(Super Minicomputer)。超級小型計算機為中小企業所擁有。 工作站(Workst

46、ation)。工作站主要應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專業領域,如圖形工作站等。它具有高速運算能力和很強的圖形處理功能。 個人計算機(Personal Computer)。個人計算機也稱為個人電腦(PC機)或微機。個人計算機因為其性能價格比高而得以快速普及和廣泛應用。個人計算機可分為臺式機和便攜機兩大類。 計算機語言 計算機語言 計算機語言是一類面向計算機的人工語言,它是進行程序運行的工具,又稱為程序設計語言?,F有的程序設計語言可分為3類:機器語言、匯編語言、高級語言。 機器語言 機器語言是最初級的依賴于硬件的計算機語言。機器語言直接在計算機硬件級上執行,所以效率比較高,能充分發揮計算機高速計算的能力。

47、匯編語言 用有助于記憶的符號和地址來表示指令的程序設計語言叫做匯編語言。也稱為符號語言。用匯編語言編寫的程序與機器語言相比,除較直觀和易記憶外,仍然存在工作量大,面向機器、無通用性等缺點,所以,匯編語言又稱作“低級語言”。 高級語言 高級語言是一類人工設計的語言,它對具體的算法進行描述,所以又稱作為算法語言。高級語言是一類面向問題的程序設計語言,且獨立于計算機的硬件,其表達方式接近于被描述的問題,易于人們的理解和掌握。 計算機軟件 計算機軟件可以分為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兩種。 系統軟件 系統軟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統、語言處理程序和數據庫管理系統以及服務程序等。 操作系統是系統軟件的核心,它管理計算

48、機軟件、硬件資源,調度用戶作業程序和處理各種中斷,從而保證計算機各個部分協調有效的工作。 語言處理程序的任務,就是將各種高級語言編寫的源程序翻譯成機器語言表示的目標程序。語言處理程序按照處理的方式不同,可以分為解釋型程序與編譯型程序兩大類。解釋型程序的處理采用邊解釋邊執行的方法,不產生目標程序,稱為對源程序的解釋執行。編譯型程序先將源程序翻譯成為目標程序才能夠執行,稱為對源程序的編譯執行。 數據庫管理系統是對計算機中所存放的大量數據進行組織、管理、查詢并提供一定處理功能的大型系統軟件。 服務型程序是一類輔助性的程序,它提供各種運行所需的服務。 應用程序 應用軟件是為解決實際應用問題所編寫的軟件

49、的總稱,它涉及到計算機應用的所有領域,各種科學和工程計算的軟件和軟件包、各種管理軟件、各種輔助設計軟件和過程控制軟件都屬于應用軟件的范圍。 計算機網絡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計算機網絡具有下列基本功能: (1)資源共享。其目的是讓網絡上的用戶都能使用網絡中的程序、設備,尤其是數據,而不管資源和用戶在什么地方。換言之,用戶即使是在本地也能使用千里之外的數據。 (2)高可靠性。依靠可替代的資源來提供高可靠性。例如,所有文件可以在兩臺或三臺計算機上進行備份,如果其中之一由于硬件故障不能使用,可使用其他備份。 (3)可用性。當工作負荷增大時,只要增加更多的處理器,就能逐步改善系統的性能。對集中式主機而言,

50、一旦系統能力達到極限,就必須用更強大的主機替代它,而這樣做代價大,對用戶的影響也大。 (4)實現分布式的信息處理。對于綜合的大型問題,可以采用合適的算法,將任務分散到網絡中不同的計算機上進行分布處理。多臺微型機通過網絡可連成具有高性能的計算機系統,使它具有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而費用大為降低。 (5)提供強大的通信手段。通過網絡,兩個或多個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共同起草報告。當某人對聯機文檔的某處作了修改時,其他人員可以立即看到這個變更,而不必花幾天的時間等待信件。這種速度上的提高使得廣泛分布的群體之間的合作變得很容易。 網絡的分類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方法很多,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 (1)從

51、網絡的交換功能進行分類: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和ATM網。 (2)從網絡的拓撲結構進行分類:星型、環型、總線型和網狀型。 (3)從網絡的作用范圍進行分類:廣域網、局域網和城域網或市域網。 數據通信基本原理 所謂的數據通信是指傳統的通信技術通過使用計算機來實現信息的傳輸、交換、存儲和處理?,F代通信系統由數據傳輸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兩部分組成。數據傳輸系統又稱為通信子系統或通信子網,其主要任務是實現不同數據終端設備之間的數據傳輸;數據處理系統又稱為資源子系統或資源子網,它是由許多數據終端設備組成,負責提供信息、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 物理信道按照傳輸介質的類型可以把信道分為有線信道和無線信

52、道。傳輸介質是數據傳輸系統中收方和發方之間的物理路徑。有多種物理介質可用于實際傳輸,每一種物理介質在帶寬、延遲、成本和安裝維護難度上都不相同。介質可以大致分為有線介質和無線介質。 其中有線介質包括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等;無線信道包括微波信道和衛星信道。所謂基帶,就是指信號所固有的基本頻帶,基帶信號通常是由數據直接轉換成的、未經頻率調制的波形。與基帶信號頻譜相適應的信道稱為基帶信道。將數字設備(如計算機)發出的數字信號(即基帶信號)直接在信道中進行傳輸,稱為基帶傳輸。 所謂頻帶傳輸就是把數字信號調制成音頻信號后在電話線路上傳輸,到達接收端時再把音頻信號解調還原成原來的數字信號。在頻帶傳輸中,要

53、求在發送端安裝調制器,在接收端安裝解調器。 用一對傳輸線同時傳送幾路信息,稱為多路復用。多路復用的典型方式有兩類,即頻分多路復用和時分多路復用。通過多路復用,可以提高線路的利用率。 所謂頻分多路復用,就是將傳輸線路的總頻帶劃分成若干個子頻帶,每一個子頻帶作為一條邏輯信道提供給一對終端使用。頻分多路適用于傳輸模擬信號,多用于電話系統。 波分多路復用是在光纖信道上使用頻分多路復用的一個變種。在這種方法中,兩條光纖連到一個棱柱,每條光纖的能量處于不同的波段。兩束光通過棱柱,合成到一條共享的光纖上,傳送到遠方的目的地,隨后再將它們分解開。 任何兩個終端間的通信業務量分布總是非均勻的,建立固定的點到點連

54、接從線路利用效率來說很不經濟,特別是當終端數目增加時,要在每對終端間建立起固定的點到點線路就更顯得既無必要也不切合實際。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將各地的終端連到一個具有某種交換能力的交換網絡。這個交換網絡包括若干條通信線路和交換機,由交換機根據每次通信的要求和網絡運行狀態動態地選擇通信路徑。目前在計算機網絡中使用的交換技術有如下幾種:電路交換、報文交換、分組交換、幀中繼和異步轉移模式(ATM)。 網絡體系結構與TCP/IP協議 計算機網絡的分層及其所使用的協議的集合,就是所謂的網絡體系結構。具體地說,網絡體系結構即是層次與協議的集合。體系結構的描述必須包含足夠的信息,使實現者可以用來為每一層編寫

55、軟件和設計硬件,并使之符合有關協議。 網絡協議是關于雙方通信過程中的一組約定規則,用來建立通信關系,進行數據交換。完整的通信協議相當復雜。為了簡化協議的設計,便于協議的實現及維護,大多數網絡都將協議按層(Layer)或級(Level)的方式組織。每層都向它的上層提供一定的服務,而將如何實現服務的細節對上層屏蔽,即低層協議對高層而言是透明的。相鄰兩層之間為層間接口。 國際標準化組織制定了一個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OSI)。該標準規定,整個網絡的通信功能劃分為7個層次。每一層完成系統信息交換所需的部分功能,通過層間的接口與其相鄰層連接,從而實現不同系統之間、不同結點之間的信息交換。 TCP/IP(

56、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網際協議最初由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partment of 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DARPA)在1969年提出,并把它用在ARPANET中。隨著ARPANET在規模和作用范圍的日益擴大,TCP/IP協議也逐漸完善,最終成為Internet的基礎,并且應用范圍也愈來愈廣,幾乎已成為廣域網和局域網內的標準網絡協議。 TCP/IP是個協議集,根據OSI的七層理論,TCP/IP可以分為四層。分別是接口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

57、 信息安全基礎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目的,就是要防止非法的攻擊和病毒的傳播,以保證計算機系統和通信系統的正常運行;就是要保證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就是保證電子信息的有效性。 信息保密 信息保密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為保密而進行加密是防止破譯信息系統中機密信息的技術手段。加密的辦法就是使用數學方法來重新組織信息,使除合法接收者外的其他任何人要看懂變化后的數據或信息是非常困難或不可能的。加密前的信息稱為明文,加密后的信息稱為密文。 信息認證 信息認證是信息安全的另一個重要方面,信息認證,首先是驗證信息的發送者的真實性,即不是假冒的;其次是驗證信息的完整性,即驗證信息在傳送或存儲過程

58、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遲等。認證是防止對系統進行主動進攻的重要技術手段。主要的信息認證技術有:數字簽名技術、身份識別技術和信息完整性校驗技術等。 密鑰管理 密鑰管理影響到密碼系統的安全,而且還會涉及到系統的可靠性、有效性和經濟性。 密鑰管理包括密鑰的產生、存儲、裝入、分配、保護、丟失、銷毀以及保密等內容。其中解決密鑰的分配和存儲是最關鍵的技術。 操作系統安全 操作系統應提供的安全服務服務包括:內存保護、文件保護、存取控制和存取鑒別等,以防止由于用戶程序的缺陷而損害系統。 操作系統安全方法 一般操作系統的安全措施可從隔離、分層、和內控3個方面考慮。隔離是操作系統安全保障的措施之一,它又可以分為:物

59、理隔離、時間隔離、邏輯隔離和密碼隔離。 物理隔離是指使不同安全要求的進程使用不同的物理實體。 時間隔離是指使不同的進程在不同的時間運行。 邏輯隔離是指限制程序的存取,是操作系統不能存取允許范圍以外的實體。 密碼隔離是指進程以其他進程不了解的方式隱蔽數據和計算。 操作系統的安全措施 訪問控制是保障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訪問控制的目的是: (1)保護存儲在計算機上的需要保護的信息秘密性,通過對訪問進行控制,使機密信息保密。 (2)保護存儲在計算機內的個人信息保密性。 (3)維護計算機內信息的完整性。拒絕非授權用戶訪問,減少非法用戶對重要文件進行修改的機會。 (4)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從而減少和延緩病

60、毒的傳播。 存儲保護是對安全操作系統的基本要求。存儲保護保證系統內的任務互不干擾。在多道程序系統中,內存中既有操作系統,也有用戶程序,為避免內存中程序相互干擾,必須對內存中的程序和數據進行保護,采用的措施一般有: 防止地址越界,規定每個進程都具有相對對立的進程空間,當進程運行時地址越界,可能侵犯其他進程的空間,從而影響其他進程的正常工作。也可能侵犯操作系統,導致系統混亂,因此必須對進程所產生的地址進行檢查,發現地址越界時產生中斷,再由操作系統進行處理。 防止操作越權,對于多個進程共享的公共區域,每個進程都享有訪問權,如有些進程可執行寫操作,而其他進程只能進行讀操作,因此需要對公共區域的訪問加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