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污水運營項目公司安全(nqun)管理 一、有毒有害氣體(qt) 在城市下水道中和污水處理廠礦(chngkung)各種池下和井下,都有可能存在有毒有害氣體。這些有毒有害氣體雖然種類繁多成分復雜,但根據危害方式不同,可將它們分為有毒氣體(窒息性氣體)和易燃易爆氣體兩大類。有毒氣體,是通過人的呼吸器官在人體內部直接造成危害的氣體。而易燃易爆氣體,則是通過各種外因,如接觸未熄滅的火柴棍、煙頭、火種等引起燃燒甚至爆炸而造成危害,如甲烷(沼氣)、石油氣、煤氣等均屬這一類。 下水道和污水池中危害性最大的氣體是硫化氫和氰化氫,尤其是硫化氫,城市污水系統中都存在。硫化氫的第一個主要來源是城市的石油、化工、皮革、
2、皮毛、紡織、印染、采礦、冶金等多種工廠或車間的廢水所攜帶的硫化物進入下水道后,遇到酸性廢水起反應,生成毒性硫化氫氣體。硫化氫的第二個來源是城市生活污水、污泥等,在下水道或污泥池中長期缺氧,發生厭氧分解而生成。 鑒于在下水道、集水井和泵站內均有硫化氫出現的可能性,鑒于歷史上的一系列慘痛教訓、污水處理廠必須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來預防硫化氫中毒。 (1)掌握污泥性質,弄清硫化物污染來源每個泵站和污水廠應對進水的硫化物濃度作分析。每升生活污水一般只含零點幾到十幾毫克的硫化物(視腐敗程度而異)。工業污水排入下水道的硫化物濃度要求低于1mg/L,但目前許多工廠做不到,工業硫化物和酸性廢水的濫排濫放是造成下水
3、道、泵站、污水廠內硫化氫超標的主要根源,對超標排放硫化物和酸性廢水的工廠應采取(ciq)嚴厲的監督措施。嚴重威脅工人生命安全的,應及時向上級有關領導部門申報,采取有效措施。 (2)經常檢查工作環境、泵站集水井、敞口(chn ku)出水井,下池下井處理構筑物的硫化氫濃度時,必須連續監測池內、井內的硫化氫濃度。有條件(tiojin)的安裝在線監測,不能安裝在線監測的要配備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儀。 (3)用通風鼓風機是預防硫化氫中毒的有效措施,通風能吹散硫化氫,降低其濃度,下池、下井必須用通風機通風,并必須注意由于硫化氫比重大,不易被吹出的情況,在管道通風時,必須把相鄰井蓋打開,讓一邊進一邊出。泵
4、站中通風宜將風機安裝在泵站底層,把毒氣抽出。 (4)配備(pibi)必要的勞動(lodng)防護用品,防毒面具(fngdminj)能夠防硫化氫中毒,但必須選用針對性的濾罐。 硫化氫預防及現場應急1.硫化氫是無色氣體,有惡臭(臭雞蛋的味道),它是一種急性劇毒物質,吸入少量高濃度硫化氫可于短時間內致命,是一種神經毒物,主要引起細胞內窒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肺、心臟等多種臟器損害,吸入較低濃度可產生對眼和粘膜的刺激,吸入高濃度時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樞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電擊樣”死亡。硫化氫比重比空氣重,易積聚于低洼處。 可能產生硫化氫的作業場所應配備硫化氫檢測儀和工作人員佩帶的防毒面具或空氣呼吸器。作
5、業場所采用有效的防護設施,設置報警裝置和警示標識,作業地點安裝防暴排風扇做好通風。 2.硫化氫中毒急救工作 1)急救前,急救人員應配戴合適的防護器具,并有專人監護。 2)迅速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如呼吸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rngnghx),如心跳停止,則要立即進行心臟胸外擠壓,呼吸困難者予以吸氧治療。 硫化氫中毒(zhng d)案例(n l):2011年7月20日某污水處理廠發生一起急性硫化氫中毒事故,導致3人死亡,4人輕度中毒。事件經過:2011年7月19日23:00,儲泥池3臺回流污泥泵故障停機,泥深約1.3 m。7月20日8:00曹某、鐘某、陳某3人準備將污泥泵吊出維修,第2臺污泥
6、泵起吊時,鐵鏈斷裂跌回泥中,于是抽排污泥露出泵體,此時污泥深約0.5 m。12:00左右,曹某在未采取任何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沿扶梯入池栓污泥泵。在進入污泥池的過程中失去知覺,倒下池底。鐘某、陳某見狀,邊呼救邊先后下池救援,數秒鐘后,即相繼失去知覺,側倒在池底。趕來救援的田某等4人向“119”、“120”報警,并先后身系保險繩后由吊車放入池中救援,入池后約10秒即失出知覺,被吊出躺在池頂,2分鐘后自然蘇醒;約13:00池中3人被消防人員救出,均失去意識、心跳呼吸停止。 井下作業操作安全規程 1.下井作業人員應提前準備好安全標志,檢查施工所用(su yn)的機械設備、工具是否安全可靠、完好、適用,
7、所配備的安全防護器材是否齊全。 2.下井作業時必須有施工負責人在場監督安全措施的落實(lush),指定2人以上的監護人,嚴格執行受限空間作業(zuy)許可證的審批。 3.為保證施工作業人員安全,進入施工現場必須頭戴防護帽,身扣防護帶,并系安全繩,口罩戴好后,方可下井作業,井內嚴禁吸煙。同時場地必須配備防毒面具、氧氣袋。 4.施工作業人員進入井下作業時必須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違章作業,不盲目作業。施工負責人發現違章作業的,應及時制止,作業人員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對違規作業的,應給予經濟處罰,發生重大安全事故 的,應追究其刑事責任。 5.下井后,工具、配件必須使用工具袋吊接,嚴禁拋扔,作業
8、井周圍1m范圍以內不得有石塊、磚頭、工具等有可能造成打擊傷害的物體。 6.井下作業如需時間較長,應輪流下井,如井下作業人員有頭暈、腿軟、憋氣、惡心( xn)等不適感,必須立即上井休息。 7.井下作業(zuy)所有電器設備必須是防爆型,包括燈、開關等。 8.下井操作時,施工負責人和監護人員必須堅守崗位,精力集中,不得從事其他(qt)作業,堅持2分鐘向井下喊話,注意觀察,特別是井下作業人員狀態,及時發現問題,避免安全事故 的作業,井上不得吸煙,嚴禁向井內拋扔物品和煙頭。 9.作業完畢后,應及時將井蓋還原,同時清理周圍堆放的廢棄物。 10.發生作業險情時,救援人員需配戴氧氣袋下井救人,并帶另一氧氣袋
9、插入暈倒人鼻孔吸氧,并立即撤出危險地段,同時向施工負責人匯報,并及時與急救中心聯系,說明出事地點與具體情況。 11.下井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神志清醒。未滿十八歲人員和有呼吸道、心血管、過敏癥或皮膚過敏癥、飲酒(yn ji)后不得從事該工作。 12.遇重大自然災害(zrnzihi),及狂風暴雨等惡劣天氣,應盡量減少或杜絕下井作業。 二、防溺水(n shu)和高空墜落防溺水 污水處理廠職工常在污水池上工作,防溺水事故極其重要,為此要求做到: 1)污水池必須有欄桿,欄桿高度1.2m。 2)污水池管理工作不準隨便越欄工作,越欄工作必須穿好救生衣并有人監護。 3)在沒有欄桿的污水池上工作時,必須穿救生
10、衣。 4)污水池區域必須設置若干救生圈,以備不測之需。 5)池上走道不能太光滑,也不能高低不平。 6)鐵柵、池蓋、井蓋如有腐蝕損壞,需及時(jsh)掉換。 此外(cwi),污水運營(ynyng)項目公司員工還應懂得溺水急救方法。高空作業安全注意事項 污水處理廠職工有時需登高作業。例如調換池上燈泡,放空污水池后在池上工作也相當于登高作業。登高作業應牢記:登高作業“三件寶”(安全帽、安全帶、安全網),并遵守登高作業的一系列規定。 1、凡在高地面2米及以上的地點進行的工作,都應視作高處作業。凡能在地面上預先作好的工作,都必須在地面上作,盡量減少高處作業。 2、擔任高處作業人員必須身體健康,患有精神病
11、、癲癇病及經醫師鑒定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等不宜從事高處作業病的人員,不準參加高處作業。凡發現工作人員有飲酒、精神不振時,禁止登高作業。 3、高處作業均須先搭建腳手架或采取防止隊墜落措施,方可進行。 4、在壩頂、陡坡(dup)、屋頂、懸崖、桿塔、吊橋以及其他危險的邊沿進行工作,臨空一面應裝設安全網或防護欄桿,否則工作人員須使用安全帶。 5、峭壁、陡坡的場地或人行道上的冰雪、碎石、泥土(nt)須經常清理,靠外面一側須設1米高的欄桿。在欄桿內側設18厘米高的側板或土埂,以防墜物傷人。 6、在沒有腳手架或者在沒有欄桿(lngn)的腳手架上工作,高度超過1.5米,必須使用安全帶,或采取其他可靠的安全措施。
12、 7、安全帶在使用前應進行檢查,并應定期(每隔6個月)進行靜荷重試驗,試驗荷重為225公斤,試驗時間為5分鐘,試驗后檢查是否有變形、破裂等,并做好試驗記錄。不合格的安全帶應及時處理。 8、安全帶的掛鉤或繩子應掛在結實牢固的構件上或專為掛安全帶用的鋼絲繩上。禁止掛在移動或不牢固的物件上。 9、高處工作應一律使用工具袋。較大的工具應用繩拴在牢固的構件上,不準隨便亂放,以防止從高空墜落發生事故。 10、在進行高處工作(gngzu)時,除有關人員外,不準他人(trn)在工作地點的下面行或逗留,工作地點下面應圍欄或裝設其他保護裝置,防止落物傷人。 11、不準將工具及材料上下(shngxi)投擲,要用繩系
13、牢后往下或往上吊送,以免打傷下方工作人員或擊毀腳手架。 12、上下層同時進行工作時,中間必須搭設嚴密牢固的防護隔板,罩棚或其他隔離設施,工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 13、冬季在低于零下十度進行露天高處工作,必要時應該在施工地區附近設有取暖的休息所,取暖設備應有專人管理,注意防火。 14、在6級及以上的大風以及暴雨、打雷、大霧等惡劣天氣,應停止露天高處作業。 15、禁止登在不堅固的結構上(如石棉瓦屋頂)進行工作。為了防止誤登,應在這種結構的必要地點掛上警告牌。三、 電動(din dn)行車安全(nqun)注意事項 1、啟用(qyng)行車前要檢查葫蘆、吊繩、吊鉤、電機剎車等的性能,發現有異常應及時排
14、除,不能強行作業。 2、行車操作員要注意裝運人員,服從指揮,密切配合。 3、操作員應熟悉行車各控制方向,并能準確判別出行車的運行方向。 4、起吊斜度不得超過15度,吊鉤離葫蘆至少保持1米以上距離。在一般情況下,所吊物品離地面為1米左右,待需要升高才可以升至所需高度。 5、升高以后,吊物下面嚴禁站人。行車在運行時,操作員應集中精神,被吊物品應避免跨越生產設備及機臺人員。 6、行車轉換方向時,應待行車停穩后才能進行換向。 7、行車嚴禁高頻率點動或驟行驟停,保持被吊物品平穩運行。 8、行車應定期維護保養和檢測,確保行車合格使用。 9、保持軌道暢通。 案例(n l): 電動葫蘆漏電工人觸電(ch di
15、n)死亡 1989年8月14日11時錦州市蓮花山冶金機械廠釬頭車間維修電工袁新,對該車間清洗工庫電動葫蘆安裝保護器后,經試車檢查一切正常。而在晚班生產工人操作電動葫蘆時卻發現有麻電感覺,立即找來電工陳豐采取了臨時絕緣措施,繼續維持操作直至(zhzh)下班。在次日上班后,電工袁新準備摘下保護器檢查,在登鋼梯上電動葫蘆運行的工字鋼梁摘保護器時觸電死亡。 事故原因:1、安裝的保護器電源接線焊接點處未裝絕緣套管,也未采取其他絕緣保護措施,致使保護器出現漏電。2、電氣設備未按國家標準規定進行接地或接零。3、在發現用電設備出現漏電故障進行檢修時未按安全要求切斷電源,檢修人員未穿絕緣鞋,違章穿短褲、拖鞋,且
16、又違反安全規定站在鋼制梯子上作業,造成觸電死亡。 吊鉤中載荷脫出造成擺動把人傷 1992年9月18日10時55分吉林省三岔子林業局,人造板工業公司膠合板廠綜合車間,出池工李開發、徐玉昌兩個出池內蒸煮的原木段。在操作中,其中一根36厘米直徑的木段從電動葫蘆的吊鉤中脫落,而斜立在蒸煮池壁上。于是李對徐說:“把斜立的木段放平后再吊”,接著李將吊木頭專用索具上的一個掛鉤掛在木段的底頭,另一個掛鉤由徐將其掛在上頭。當掛好后,該木段已處于斜拉狀態。這時,李躲至1.5米遠后告訴徐進行起吊。徐起動電葫蘆后,當木段下端剛離池底20厘米左右時,木段卻從吊鉤中脫落,致使吊鉤因慣性作用,使其擺動起來,將李開發頭部撞傷
17、,經及時送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1、歪拉斜吊,致使吊重從吊鉤中脫出,導致吊鉤大幅度擺動,未戴安全帽,未脫離(tul)起重作業危險區人員頭部撞傷死亡。2、吊鉤上無防止索具意外脫出的閉鎖裝置。 四、用電和雷電(lidin)安全 (一)預防(yfng)觸電傷害 觸電事故是由電流的能量造成的,是電流傷害事故,分為電擊和電傷,要注意以下幾點安全要求: 1、電氣設備發生故障或損壞,如刀閘、電燈開關的絕緣或外殼破裂等,應及時報告,請電工檢修,不要擅自拆卸修理。 2、在生產中,如遇照明燈壞了或熔斷器熔體熔斷等情況,應請電工來調換或修理(xil),調換熔體,粗細應適當,不能隨意調大或調小,更不能用
18、鐵絲、鋼絲代替。 3、使用的電氣設備,其外殼應按安全規程,必須(bx)進行保護性接地或接零。 4、使用手電鉆、電砂輪等手用電動工具,應有漏電保護器,其導線、插銷、插座必須符合三相四線的要求(yoqi),要有接零(接地)保護。不得將導線直接插入插座孔內使用。 5、在清掃環境時,不要用水沖洗電器開關箱或電器設備,更不要用堿水揩拭,以免使設備受潮受蝕,造成短路和觸電事故。 6、在雷雨天,不要走進高壓電桿、鐵塔、避雷針的接地導線周圍20米以內,以免有雷擊時發生雷電流入產生跨步電壓觸電。 7、對設備進行維修時,一定要切斷電源,并在明顯處放置“禁止合閘,有人工作”警示牌。 (二)預防雷電(lidin)傷害
19、 雷擊具有極大的破壞力,可造成電線桿、房屋等被劈裂倒塌(dot)以及人、畜傷亡,還會引起火災及易爆物品的爆炸。 雷電基本(jbn)防護: 1、建筑物上裝設避雷裝置,即利用避雷裝置將雷電流引入大地而消失,避雷裝置要定期進行接地電阻檢測。 2、在雷雨時,人不要靠近高壓變電室、高壓電線和孤立的高樓、煙囪、電桿、大樹、旗桿等,更不要站在空曠的高地上或在大樹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屬桿的雨傘。在郊區或露天操作時,不要使用金屬工具,如鐵撬棒等。 4、不要穿潮濕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屬商品的貨垛上。 5、雷雨天氣時在高山頂上不要開手機,更不要打手機。 6、雷雨天不要觸摸和接近避雷裝置的接地導線。 7、雷雨天
20、,在戶內應離開照明線、電話線、電視線和網絡線等線路,以防雷電侵入(qnr)被其傷害。 8、打雷時不要開窗、打手機和電話,不要拿噴頭(pntu)洗澡,不要游泳。 9、野外(ywi)遇雷不要平躺地面,應兩腳并攏,雙手抱頭,蹲下身體,披上不透水的雨衣。五、液氯使用安全氯氣安全規程 1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氯氣在生產、充裝、使用、貯存、運輸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標準適用于氯氣的生產、使用、貯存和運輸等單位。本標準所指氯氣系液氯或氣態氯。 2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fnsh)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knw)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
21、(bsh)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 5138 工業用液氯 GB 7144 氣瓶顏色標志 GB 18071 氯堿廠(電解法制堿)衛生防護距離標準 GB 50016 建筑設計防火規范 AQ/T 9002 生產經營單位安全生產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3 一般要求 3.1 凡生產、貯存、運輸、使用氯氣的單位和個人應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 3.2 新建、擴建、改建的氯氣單位,應遵守國家相關行政許可制度,未經批準不應建設。 3.3 生產、使用、貯存氯氣的廠房、庫房建(構)筑應符合GB 5001
22、6中的有關規定。 3.4 生產、使用、貯存氯氣的工業企業選址應依據國家城鄉規劃、環境保護及衛生等法規、標準和擬建項目特征進行綜合分析而確定。 3.5 新建、擴建、改建(gijin)的氯氣生產企業應滿足GB 18071中的有關(yugun)規定。 3.6 氯氣生產(shngchn)、使用、貯存、運輸單位相關從業人員,應經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合格證后,方可上崗操作。 3.7 氯氣生產、使用、貯存、運輸車間(部門)負責人(含技術人員),應熟練掌握工藝過程和設備性能,并具備氯氣事故處理能力。 3.8 生產、貯存、運輸、使用等氯氣作業場所,都應配備應急搶修器材和防護器材(見表1、表2),并定期維護。
23、 表1 常備搶修器材表 表2 常備防護用品表 3.9 對于半敞開式氯氣生產、使用、貯存等廠房結構,應充分利用自然通風條件換氣;不能采用自然通風的場所,應采用機械通風,但不宜使用循環風。對于全封閉式氯氣生產、使用、貯存等廠房結構,應配套吸風和事故氯氣吸收處理裝置。 3.10 生產、使用氯氣(l q)的車間(作業(zuy)場所)及貯氯場所(chn su)應設置氯氣泄漏檢測報警儀,作業場所和貯氯場所空氣中氯氣含量最高允許濃度為1 mg/m。 3.11 用氯設備(容器、反應罐、塔器等)設計制造,應符合壓力容器有關規定。液氯管道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應符合壓力管道的有關規定: a)氯氣系統管道應完好,
24、連接緊密,無泄漏; b)用氯設備和氯氣管道的法蘭墊片應選用耐氯墊片; c)用氯設備應使用與氯氣不發生化學反應的潤滑劑; d)液氯氣化器、貯罐等設施設備的壓力表、液位計、溫度計,應裝有帶遠傳報警的安全裝置。 3.12 設備、管道檢修時應符合有關安全檢修作業規程。 3.13 使用液氯氣瓶,應執行氣瓶的有關安全規定。 3.14 使用液氯鐵路罐車應執行鐵路罐車的有關安全規定。 3.15 使用液氯汽車罐車應執行汽車罐車的有關安全規定,使用液氯集裝箱罐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16 貯罐按壓力容器加強管理,并按有關壓力容器安全(nqun)規程中規定的周期定期檢驗。 3.17 氯氣生產、貯存和使用單位(dn
25、wi)應制定氯氣泄漏應急預案,預案的編制(binzh)應符合AQ/T 9002中的有關內容,并按規定向有關部門備案,定期組織應急人員培訓、演練和適時修訂。 4 生產安全 4.1 液氯應符合GB 5138中的有關規定。 4.2 氯氣總管中含氫0.4%。氯氣液化后尾氣含氫應4.0%。 4.3 充裝液氯的壓力不應超過1.1 MPa。 4.4 液氯貯罐、計量槽、氣化器中液氯充裝量不應大于容器容積的80%。液氯充裝結束,應采取措施,防止管道處于滿液封閉狀態。 4.5 不應將液氯氣化器中的液氯充入液氯氣瓶。 4.6 液氯氣化器、預冷器及熱交換器等設備,應裝有排污(NCl3)裝置和污物處理設施,并定期分析N
26、Cl3含量,排污物中NCl3含量不應大于60 g/L,否則需增加排污次數和排污量,并加強監測。 4.7 為防止氯壓機或納氏泵的動力電源斷電,造成電解槽氯氣外溢,應采用(ciyng)下列措施之一: a)氯氣生產系統安裝防止氯氣外溢的氯氣吸收(xshu)裝置; b)配備氯壓機、納氏泵出口氯氣連鎖(lin su)閥門或逆止閥; c)配備電解直流電源、氯壓機、納氏泵出口閥門以及氯氣吸收裝置啟動電源等與氯壓機、納氏泵動力電源聯鎖的裝置。 4.8 氯氣設備、管道和閥門,安裝前應經清洗、吹掃、干燥處理,定期清除滯留在反應設備和管道內的反應生成物,消除堵塞。閥門應逐只做耐壓試驗,對于重要管道和閥門應建立定期更
27、換制度。 5 充裝安全 5.1 液氯氣瓶的充裝安全 5.1.1每班應對計量器具檢查校零。充裝用的計量器具應由具有計量器具檢驗資質的檢驗檢測單位每三個月檢驗一次,計量器具的最大稱量值應為常用稱量的1.53.0倍。計量器具應設有超裝警報或自動切斷液氯裝置。 5.1.2 液氯氣瓶(q pn)的充裝系數為1.25 kg/L,不應(b yn)超裝。 5.1.3 充裝前的檢查記錄、充裝操作記錄、充裝后復驗和檢查記錄應完整,內容至少(zhsho)應包括:氣瓶編號、氣瓶容積、實際充裝量、發現的異常情況、檢查者、充裝者和復稱者姓名或代號、充裝日期,記錄應妥善保存、備查。 5.1.4 氣瓶充裝前應有專人對氣瓶逐只
28、進行充裝前的檢查,確認完好無缺陷和無異物方可充裝,并做好記錄。氣瓶有以下情況時,不應充裝: a)顏色標記不符合GB 7144規定或未對瓶內介質確認的; b)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 c)新瓶無合格證; d)超過技術檢驗期限; e)瓶體存在明顯損傷或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f)瓶閥和螺塞(絲堵)上緊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g)瓶體溫度超過40。 5.1.5 充裝后的氣瓶應復驗充裝量,兩次稱重誤差不應超過允許充裝量的1%。復稱時應換人換衡器。充裝后應逐只檢查氣瓶,發現泄漏或其他異常情況,應妥善處理。 5.1.6 入庫前應有產品合格證。合格證應注明:瓶號、容量、重量、充裝日期(rq)
29、、充裝人和復稱人姓名或代號。 5.2 液氯汽車罐車(gunch)和鐵路罐車的充裝安全 5.2.1 充裝前應有(yn yu)專人對汽車罐車和鐵路罐車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缺陷,對鐵路罐車按規定用干燥空氣進行密封試驗后,方可充裝;充裝用裝卸軟管應每半年進行一次水壓試驗并有試驗結果記錄和試驗人員簽字。 5.2.2 汽車罐車和鐵路罐車充裝前應采用汽車衡或鐵路軌道衡核驗罐車的重量,充裝后的罐車應再次稱重,其充裝系數為1.20 kg/L,不應超裝。 5.2.3 罐車充裝結束后,應進行下列檢查并認真填寫罐車運輸交接單: a)關閉壓力表座閥和緊急切斷閥; b)各密封面進行泄漏檢查; c)氣、液相閥門加盲板; d
30、)檢查(jinch)封車壓力(不應超過(chogu)環境溫度下的液氯飽和蒸汽壓力)。 5.2.4 充裝前后和復檢的計量值均應登記,作為使用期的跟蹤(gnzng)檔案。 5.2.5 充裝后按規定填報運輸路單及充裝記錄。 5.2.6 罐車有以下情況之一時,不應充裝: a)新罐車無合格證; b)超過技術檢驗期限(包括車輛行駛部分); c)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d)車輛行駛部分或罐體部分有缺陷不符合規定; e)罐體溫度超過40; f)其他有安全隱患的情況。 5.2.7 罐車上卸液氯用的壓縮空氣,應經過干燥處理,保證干燥后空氣含水量低于0.01%。 5.2.8 鐵路罐車卸氯時,罐車的壓力應高
31、于貯罐壓力0.15 MPa0.2MPa。罐車最高壓送壓力不應超過1.4 MPa。 5.2.9 罐車液氯卸車完畢后,應通過氣相連接管將罐車氣體進行泄壓處理。罐體內應保留有不少于充裝量0.5%或100 kg的余量,且應留有不低于0.1 MPa的余壓。 5.2.10 液氯充裝站應負責液氯氣瓶和罐車的統一管理,包括統一編號、原始檔案、檢驗周期和周轉去向等。 5.3 液氯的貯罐的充裝安全(nqun) 5.3.1 充裝液氯貯罐時,應先緩慢打開(d ki)貯罐的通氣閥,確認進入罐車內的干燥壓縮空氣或氣化氯的壓力高于貯罐內的壓力時,方可充裝。 5.3.2 采用液氯氣化法向貯罐壓送液氯時,要嚴格控制氣化器的壓力
32、和溫度,液氯氣化器應用熱水(r shu)加熱,不應用蒸汽加熱,進口水溫不應超過40,氣化壓力不應超過1 MPa。 5.3.3 充裝結束時,應先將罐車的閥門關閉,再關閉貯罐閥門,然后將連接管線殘存液氯處理干凈,并做好記錄。 6 使用安全 6.1 液氯氣瓶的使用安全 6.1.1 液氯用戶應持公安部門的準購證或購買憑證,液氯生產廠方可為其供氯。生產廠應建立用戶檔案。 6.1.2 使用液氯的單位(dnwi)不應任意將液氯自行轉讓他人使用。 6.1.3 充裝量為50 kg和100 kg的氣瓶,使用時應直立放置(fngzh),并有防傾倒措施;充裝量為500 kg和1000 kg的氣瓶,使用(shyng)時
33、應臥式放置,并牢靠定位。 6.1.4 使用氣瓶時,應有稱重衡器;使用前和使用后均應登記重量,瓶內液氯不能用盡;充裝量為50 kg和100 kg的氣瓶應保留2 kg以上的余氯,充裝量為500 kg和1000 kg的氣瓶應保留5 kg以上的余氯。使用氯氣系統應裝有膜片壓力表(如采用一般壓力表時,應采取硅油隔離措施)、調節閥等裝置。操作中應保持氣瓶內壓力大于瓶外壓力。 6.1.5 不應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熱氣瓶。可采用40以下的溫水加熱。 6.1.6 不應將油類、棉紗等易燃物和與氯氣易發生反應的物品放在氣瓶附近。 6.1.7 氣瓶與反應器之間應設置截止閥,逆止閥和足夠容積的緩沖罐,防止物料倒灌(do
34、 un),并定期檢查以防失效。 6.1.8連接(linji)氣瓶用紫銅管應預先經過退火處理,金屬軟管應經耐壓試驗合格。 6.1.9 不應將氣瓶設置在樓梯、人行道口和通風系統(xtng)吸氣口等場所。 6.1.10 開啟氣瓶應使用專用扳手。 6.1.11 開啟瓶閥要緩慢操作,關閉時亦不能用力過猛或強力關閉。 6.1.12 氣瓶出口端應設置針型閥調節氯流量,不允許使用瓶閥直接調節。 6.1.13 作業結束后應立即關閉瓶閥,并將連接管線殘存氯氣回收處理干凈。 6.1.14 使用液氯氣瓶處應有遮陽棚,氣瓶不應露天曝曬。 6.1.15 空瓶返回生產廠時,應保證安全附件齊全。 6.1.16 液氯氣瓶長期不
35、用,因瓶閥腐蝕而形成“死瓶”時,用戶應與供應廠家取得聯系,并由供應廠家安全處置。 6.2 液氯汽車(qch)罐車和液氯鐵路罐車的使用安全 6.2.1 汽車罐車和鐵路罐車的押運員和駕駛員應熟悉其所運輸介質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安全防護措施,了解裝卸的有關要求,具備處理(chl)故障和異常情況的能力。 6.2.2 液氯用戶不應(b yn)將單車式汽車罐車作為貯罐和氣化罐使用。 6.3 液氯貯罐的使用安全 6.3.1 貯罐的貯存量不應超過貯罐容量的80%。 6.3.2 貯罐輸入和輸出管道,應分別設置兩個截止閥門,定期檢查,確保正常。 7 貯存安全 7.1 液氯氣瓶的貯存安全 7.1.1 氣瓶不應露天存放
36、,也不應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設的棚架存放,應貯存在專用庫房內。 7.1.2 空瓶和充裝后的重瓶應分開放置(fngzh),不應與其他氣瓶混放,不應同室存放其他危險物品。 7.1.3 重瓶存放(cnfng)期不應超過三個月。 7.1.4 充裝量為500 kg和1000 kg的重瓶,應橫向臥放,防止滾動,并留出吊運間距和通道。存放高度(god)不應超過兩層。 7.2 液氯貯罐的貯存安全 7.2.1 貯罐區20 m范圍內,不應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 7.2.2 大貯量液氯貯罐,其液氯出口管道,應裝設柔性連接或者彈簧支吊架,防止因基礎下沉引起安裝應力。 7.2.3 貯罐庫區范圍內應設有安全標志,配備相應的
37、搶修器材,有效防護用具及消防器材。 7.2.4 地上液氯貯罐區地面應低于周圍地面0.3 m0.5 m或在貯存區周邊設0.3 m0.5 m的事故圍堰,防止一旦發生液氯泄漏事故,液氯氣化面積擴大。 8 運輸安全 8.1 液氯氣瓶的運輸安全 8.1.1 氣瓶裝卸、搬運時,應戴好瓶帽、防震(fngzhn)圈,不應撞擊。 8.1.2 充裝量為50 kg的氣瓶裝卸時,應用橡膠板襯墊,用手推車搬運(bnyn)時,應加以固定。 8.1.3 充裝量為100 kg、500 kg和1000 kg的氣瓶裝卸時,應采用起重機械,起重量應大于重瓶重量的一倍以上,并掛鉤牢固(log)。不應使用叉車裝卸。 8.1.4 夜間裝卸時,場地應有足夠的照明。 8.1.5 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運輸氣瓶時,應嚴格遵守當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規定的行車路線,不應在人口稠密區和有明火、高熱等場所停靠。 8.1.6 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應按規定懸掛危險品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不容錯過2024年Adobe設計師考試技巧試題及答案
- 辦公室人員對醫療器械安全的責任與擔當
- 2025年中國弓箭組合玩具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建筑玻璃夾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廣告T恤數據監測報告
- 2025年中國平頭式按鈕開關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布塞平網印花機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工業型冷卻塔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小家電陶瓷配件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對夾式微阻緩閉止回閥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醫院耳鼻喉進修匯報
- DB33-1036-2021《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
- 巖芯鑒定手冊
- 快速排序算法高校試講PPT
- 甘肅歷史與甘肅文化
- 工程勘察設計收費標準
- SAP航空行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優秀方案集)
- 江蘇工業企業較大以上風險目錄
- 《村衛生室管理辦法(試行)》課件(PPT 49頁)
- 監理質量評估報告(主體分部)
- 鍋爐爆炸事故演練方案(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