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學08消化管ppt課件_第1頁
組織學08消化管ppt課件_第2頁
組織學08消化管ppt課件_第3頁
組織學08消化管ppt課件_第4頁
組織學08消化管ppt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四章 消化管一、消化管的普通構造內 外管壁分四層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外膜粘膜下腺肌間神經叢粘膜下神經叢淋巴小結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外膜消化管壁普通構造方式圖一粘膜 tunica mucosa1. 上皮:復層扁平上皮/單層柱狀上皮2. 固有層:疏松結締組織,含豐富的血管/淋巴管/腺體 /淋巴組織3. 粘膜肌層:薄層平滑肌,收縮使粘膜活動二粘膜下層 tela submucosa疏松結締組織:含較大血管/淋巴管/腺體/粘膜下神經叢粘膜層粘膜下層腺體皺襞:粘膜與部分粘膜下層共同突入管腔構成的皺褶三肌層 tunica musculatis四外膜 tunica adventitia大多為內環、外縱行走,含肌間

2、神經叢骨骼肌:咽、食管上段、肛門平滑肌:食管中下段、胃、腸纖維膜:薄層疏松結締組織漿 膜:間皮 + 結締組織二、口腔一口腔粘膜的普通構造: 僅由上皮與固有層組成,無粘膜肌二舌:由外表粘膜與深部舌肌組成舌乳頭:舌背粘膜的乳頭狀隆起,可分為:絲狀乳頭:菌狀乳頭:輪廓狀乳頭:葉狀乳頭:味蕾外形與分布: 細胞組成:內環肌食管腺血管外縱肌上皮固有層粘膜肌層粘膜下層外膜食管橫切面圖 HE 低倍三、咽:略四、胃四、食 管構造特點: 1. 腔面有縱行皺襞2. 未角化復層扁平上皮3. 粘膜下層有食管腺粘液腺4. 肌層:上段為骨骼肌;中段為骨骼肌和平滑肌混合;下段為平滑肌。5.外膜:纖維膜。五、胃一構造特點:1.

3、皺襞多,分胃小區2.單層柱狀上皮3.上皮向固有層凹陷 構成胃小凹,其底部與胃腺連通胃小凹胃腺4.固有層含大量胃腺5.肌層厚,為平滑肌,大致分內斜、中環和外縱三層6.外膜為漿膜粘膜粘膜下層肌層外膜低倍 胃底部 HE切片高倍胃粘膜構造圖1. 上皮 :單層柱狀上皮2. 固有層:細密結締組織3. 胃底腺:單層柱狀上皮外表粘液細胞構造特點:頂部胞質充溢粘原顆粒,HE染色淺或透明;核橢圓形、靠基底。功能作用:粘液覆蓋上皮,起重要維護作用胃粘膜HE 高倍二粘膜上皮由少量內分泌細胞與大量外表粘液細胞組成三胃底腺分支管狀腺,分頸、體、底部內分泌細胞胃底腺 HE細胞組成:頸體底主細胞壁細胞頸粘液細胞未分化細胞胃底

4、腺橫切 HE1. 主 細 胞數量: 最多分布: 體、底部光鏡構造: 柱狀、核圓、胞質嗜堿、頂部含大量酶原顆粒電鏡構造: RER / Golgi / 酶原顆粒豐富功能作用:分泌胃蛋白酶原典型的蛋白質分泌細胞特點2. 壁 細 胞數量:較多分布:頸、體部,底部少光鏡構造:大、圓錐形、核圓深染、居中、電鏡構造:細胞內分泌小管:功能作用:分泌鹽酸 分泌內因子可有雙核、 胞質嗜酸性微絨毛與線粒體微管泡系統:壁細胞超微構造方式圖靜止期分泌期細胞內小管微管泡系統微絨毛線粒體細胞內小管高爾基復合體粗面內質網壁細胞合成鹽酸表示圖鹽酸的功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變成胃蛋白酶,對蛋白質進展初步分解。殺菌內因子的功能:

5、與維生素B12結合,使之在腸管內不被分解,并能促進回腸吸收B12如內因子缺乏,維生素B12吸收妨礙,可致惡性貧血。3.頸粘液細胞數量:少構造特點:細胞較大,圓錐形,核扁平,靠基底,核上方有粘原顆粒,染色淺功能:分泌粘液4.內分泌細胞:后述5.未分化細胞: 略分布:頸部粘膜肌胃粘膜 HE 低倍胃粘膜的自我維護機制:上皮細胞的快速修復: 由胃小凹底部細胞增殖補充,約3天更新一次。粘液-碳酸氫鹽屏障胃上皮外表覆蓋的粘液層厚0.250.5mm,主要由不可溶性的粘液凝膠構成,并含大量的HCO3來自外表粘液細胞和壁細胞。凝膠層將上皮與胃蛋白酶相隔離,并減緩H+向粘膜方向彌散; HCO3中和H+,構成H2C

6、O3,再被胃上皮細胞的碳酸酐酶分解為H2O和CO2。六、小腸一構造特點單層柱狀上皮夾杯狀細胞。有興隆的絨毛(intestinal villus)。有環行皺襞。固有層含大量腸腺及淋巴細胞,或密集成淋巴小結,并可突入粘膜下層。12指腸粘膜下層有12指腸腺。外膜大部分為漿膜,少部分為纖維膜。上皮 絨毛 皺襞 小腸斷面 方式圖二小腸絨毛1.定義:小腸上皮和固有層共同突入腸腔構成的指狀突起。2.構造上皮:單層柱狀,含吸收細胞、杯狀細胞和內分泌細胞中軸:固有層CT,含豐富毛細血管; 12條中央乳糜管;散在縱行平滑肌 豐富淋巴組織絨 毛 和 小 腸 腺 HE三小腸腺未分化細胞吸收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Pane

7、th cell未分化細胞吸收細胞杯狀細胞潘氏細胞內分泌細胞1.定義:由絨毛根部的上皮下陷至固有層構成。2.細胞組成:四小腸的上皮細胞數量:最多90%分布:上皮及小腸腺光鏡:高柱狀、有紋狀緣,核橢圓、 接近基底電鏡:微絨毛1000根,細胞衣、微絲束、線粒體、滑面內質網、銜接復合體功能:吸收營養物質1.吸收細胞絨毛腸腺吸收細胞光鏡方式圖 掃描電鏡圖紋狀緣微絨毛微絨毛透射電鏡圖2.杯狀細胞數量:較多光鏡:高酒杯或空泡狀電鏡:與糖蛋白分泌細胞同功能:分泌粘液,光滑、維護分布:散在,從小腸至大腸段杯狀細胞逐漸增多,絨毛與腸腺均有分布。3.潘氏細胞 peneth cell數量:少、為小腸腺特征細胞分布:小

8、腸腺底部、三五成群功能:滅菌作用光鏡 :錐體形,胞質頂部充溢粗大嗜酸性顆粒,含溶菌酶等 潘氏細胞4.內分泌細胞略5.未分化細胞略5.小腸各段主要鑒別點12指腸杯狀細胞葉狀少彌散淋巴組織 孤立淋巴小結12指腸腺絨毛外形淋巴組織粘膜下層腺體空 腸回 腸指狀短小多更多同左集合淋巴小結無無小腸斷面 皺襞 絨毛方式圖6.小腸吸收功能的構造根底皺襞 + 絨毛 + 微絨毛及細胞衣=擴展吸收外表積約600倍七、大 腸一結腸的構造特點無環行皺襞無絨毛上皮為單層柱狀,杯狀細胞多腸腺長且直,杯狀細胞多外縱肌常部分增厚構成結腸帶外膜中常有脂肪細胞聚集構成腸脂垂二闌尾的構造特點粘膜上皮常有零落腸腔小而不規那么, 淋巴組

9、織豐富,肌層薄粘膜肌不完好常構成淋巴小結腸腺短而少外覆漿膜闌尾 HE 低倍漿膜肌層粘膜肌層淋巴小結粘膜下層三直腸的構造特點齒狀線以上為單層柱狀上皮齒狀線以下為復層扁平上皮粘膜下層中有豐富靜脈叢肌層為內環外縱平滑肌內環肌在肛管處構成肛門內括約肌近肛門處,外縱肌周圍有骨骼肌構成 肛門外括約肌八、消化管的免疫功能消化管的粘膜內有豐富的淋巴組織,是抵御病菌由消化吸收管進入機體的重要防線。消化管能釋放抗體到管腔內去除抗原物質,這種能在管腔內行使體液免疫功能的系統,稱分泌免疫系統。 其根本過程如下:微皺褶細胞M細胞攝取抗原,經處置后傳送給其下的B淋巴細胞,后者受抗原刺激后,進入淋巴循環回到淋巴組織并增殖,經血循環再回到小腸內分化為漿細胞,產生分泌性抗體IgA,IgA經過上皮時與上皮產生的分泌片結合,構成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釋放入上皮外表的糖衣內,作用于相應的抗原,抑制細菌的繁衍和病毒的復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