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樊昌信)第10章信源編碼課件_第1頁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10章信源編碼課件_第2頁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10章信源編碼課件_第3頁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10章信源編碼課件_第4頁
通信原理(樊昌信)第10章信源編碼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 信 源 編 碼第10章 本章內容: 第10章 信源編碼 抽樣 低通信號和帶通信號量化 標量(均勻/非均勻)和矢量脈沖編碼調制 PCM、 DPCM 、ADPCM 增量調制 M時分復用 TDM、準同步數字體系(PDH)壓縮編碼 語音、圖像和數字數據 引 言10.1 引 言為什么要數字化? 壓縮編碼; 模/數轉換信源編碼的作用:波形編碼和參量編碼 A/D轉換(數字化編碼)的技術: A/D 數字方式傳輸 D/A模擬信號數字化傳輸的三個環節: “抽樣、量化 和 編碼” 波形編碼的三個步驟: PCM、DPCM、 M 波形編碼的常用方法:6、7、8章 模擬信號de抽樣10.2 抽樣定理 - 模擬信號數字化

2、和時分多路復用的理論基礎10.2.1 低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定理:證明:設單位沖激序列: 其周期T = 抽樣間隔Ts 抽樣過程可看作是 m(t ) 與 T(t) 的相乘。因此 ,理想抽樣信號為: 其頻譜為: 1/Tsn=0 理想抽樣過程的波形和頻譜: 因此,抽樣速率 必須滿足: fsfH這就從 頻域角度 證明了 低通抽樣定理。此時,不能無失真重建原信號。 混疊失真:重建原信號:低通濾波器HL( f )內插公式抽樣與恢復原理框圖:10.2.2 帶通模擬信號的抽樣定理定理:n=1n=2n=3n=4n=5n=6fs 與 fL 關系例3-1 對頻率范圍為30300Hz的模擬信號進行線性PCM編碼。(1

3、)求最低抽樣頻率 ;(2)若量化電平數M=64,求PCM信號的信息速率 。解: (1)由模擬信號的頻率范圍可知,該信號應作為低通信號處理。故 最低抽樣頻率為:(2)由量化電平數L可求出其編碼位數n,即: 說明每次抽樣的值將被編成6位二進制數碼,故該PCM信號的信息速率Rb為: N = log2 M= log264 =6 模擬脈沖調制10.3 PAM、 PDM、PPM對比:-理想抽樣-自然抽樣m(t) 實際抽樣 自然抽樣的PAM 自然抽樣過程的波形和頻譜: 自然抽樣與恢復原理框圖:理想抽樣: 自然抽樣:理想沖激序列實際脈沖序列 s(t) 恢復:均可用理想低通濾波器取出原信號。 特點:每個樣值脈沖

4、的頂部是平坦的。m(t) 產生: 抽樣 保持實際抽樣 平頂抽樣的PAMn=0 恢復:修正+低通濾波 模擬信號de量化10.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工程學院 量化幅度上離散化 量化后的信號多電平數字信號抽樣值分層電平10.4. 1 量化原理量化電平量化間隔量化值 用 有限個 量化電平 表示 無限個 抽樣值。 qi=q1qMmi抽樣值量化信號值抽樣值量化值量化噪聲a,b設抽樣信號的取值范圍量化電平數M則量化間隔量化電平(中點)分層電平(端點)10.4. 2 均勻量化 等間隔劃分輸入信號的取值域的均方值-量化噪聲功率為: 信號量噪比 S/Nq輸入樣值信號的概率密度量化器的性能指標之一mk = m(

5、kTs )mq = mq (kTs ) 量化噪聲 信號mk 的平均功率: 信號量噪比信號功率與量化噪聲功率之比 : 均勻量化的缺點應用:主要用于概率密度為均勻分布的信號,如遙測遙控信號、圖像信號數字化接口中。 原因: Nq與信號樣值大小無關,僅與量化間隔 V 有關 。 解決方案:非均勻量化10.4.3 非均勻量化 量化間隔不相等的量化方法壓大補小y= f (x) 對數特性提高小信號的量噪比-壓縮輸出-擴張輸入在接收端,需要采用一個與壓縮特性相反的擴張器來恢復信號。入出壓縮特性擴張特性壓縮-擴張特性:均勻量化壓縮特性圖 有無壓擴的比較曲線ITU的兩種建議:非均勻量化x 歸一化輸入電壓y 歸一化輸

6、出電壓1 . A 壓縮律y11 2. A 律 13 折 線對稱輸入13折線壓縮特性 A律和 律不易用 電子線路準確實現, 實用中分別采用 13折線和15折線。 =0 時無壓縮效果非均勻量化3 . 壓縮律 及其 15 折線 15 折 線K1 =32 大信號的量化性能比 A律 稍差。小信號的量噪比是 A律 的 2 倍。 脈 沖 編 碼 調 制10.5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通信工程學院 Pulse Code Modulation, PCM 模擬信號數字化方式之一 10.5.1 PCM的基本原理 PCM系統原理框圖模擬信號數字化過程 -“抽樣、量化和編碼”具有鏡像特性特點:簡化編碼過程優點:誤碼對小電壓

7、的影響小表10 4 自然二進碼和折疊二進碼10.5.2 常用二進制碼 編碼考慮的問題之一碼型選擇極性碼:表示樣值的極性。正編“1”,負編“0”段落碼:表示樣值的幅度所處的段落段內碼:16種可能狀態對應代表各段內的16個量化級 在A律13折線 PCM編碼中,共計: 需將每個樣值脈沖(Is )編成 8位 二進制碼: 之二,關乎通信質量和設備復雜度碼位的選擇與安排表10-5 段落碼表10-6 段內碼段落序號段落碼M2M3M4量化級段內碼M5M6M7M8876543211 1 11 1 01 0 11 0 00 1 10 1 00 0 10 0 015141312111098765432101 1 1

8、 11 1 1 01 1 0 11 1 0 01 0 1 11 0 1 0 1 0 0 11 0 0 00 1 1 10 1 1 00 1 0 10 1 0 00 0 1 10 0 1 00 0 0 10 0 0 0-歸一化輸入電壓的最小量化單位之三,確定樣值所在的段落和量化級(幅值)各折線段落12345678各段落長度()161632641282565121024各段落起點電平()01632641282565121024各段內均勻量化級長()11248163264斜率161684211/21/4起始電平和量化間隔每來一個樣值脈沖就送出一個PCM碼組10.5.3 電話信號的編譯碼器 編碼的實現

9、任務 把每個樣值脈沖編出相應的 8 位二進碼。極性判決:確定樣值信號的極性,編出極性碼:整流器:雙單(樣值 的幅度大小)。保持電路:使每個樣值的幅度在 7 次比較編碼過程中保持不變。比較器(核心):將樣值電流 Is與標準電流 Iw 進行逐次比較, 使Iw向Is逐步逼近,從而實現對信號抽樣值的非均勻量化和編碼。 若 IsIw,輸出“1”碼 若 IsIw,輸出“0”碼記憶電路:寄存前面編出的碼,以便確定下一次的標準電流值 Iw。7/11變換:將 7 位非線性碼轉換成 11位線性碼,以便恒流源產生所需的標準電流 Iw。 各部件的功能:PAM信號類似天平稱物過程只需 7 位(非線性)編碼 以 對13折

10、線正極性的8個段落進行均勻量化,則量化級數:非線性碼 非均勻量化:需要11位(線性)編碼 非線性碼與線性碼(7/11): 稱為線性PCM編碼對應稱為非線性 / 對數PCM編碼線性碼 均勻量化:對應 解: 編碼過程如下: (1)確定極性碼C1: 由于輸入信號抽樣值Is為正,故極性碼C1=1。 (2) 確定段落碼C2C3C4: 段落碼C2是用來表示輸入信號抽樣值Is處于13折線8個段落中的前四段還是后四段,故確定C2的標準電流應選為 IW=128第一次比較結果為IsIW, 故C2=1,說明Is處于58段。例 C3是用來進一步確定Is處于56段還是78段,故確定C3的標準電流應選為 IW=512第二

11、次比較結果為IsIW, 故C3=1,說明Is處于78段。 同理, 確定C4的標準電流應選為 IW=1024第三次比較結果為IsIW,所以C4=1,說明Is處于第8段。 經過以上三次比較得段落碼C2C3C4為“111”,輸入信號抽樣值Is=1270個量化單位應處于第8段,起始電平為1024。 (3) 確定段內碼C5C6C7C8:段內碼是在已知輸入信號抽樣值Is所處段落的基礎上,進一步表示Is在該段落的哪一量化間隔。上面已經確定輸入信號處于第8段,該段中的16個量化間隔均為64,故確定C5的標準電流應選為 IW=段落起始電平+8(量化級間隔) =1024+864=1536 第四次比較結果為IsIW

12、,故C5=0,它說明輸入信號抽樣值Is處于前 8 級(07量化級)。 同理, 確定C6的標準電流為 IW=1024+464=1280 第五次比較結果為IsIW,故C6=0,表示Is處于前4級(04量化間隔)。 確定C7的標準電流為 IW=1024+264=1152 第六次比較結果為IsIW,故C7=1,表示Is處于23量化間隔。 最后,確定C8的標準電流為 IW=1024+364=1216 第七次比較結果為IsIw,故C8=1,表示Is處于序號為3的量化間隔。 如此經過7次比較,編出相應的8位碼為11110011,它表示的量化值應該在第8段落的第3間隔中間,即等于(1280-1216)/2 =

13、 1248(量化單位)。將此量化值和信號抽樣值相比,得知量化誤差等于1270 1248 = 22(量化單位)。順便指出,除極性碼外,若用自然二進制碼表示此折疊二進制碼所代表的量化值(1248),則需要11位二進制數(10011100000)。(1)極性碼: C1 = 1(正)(2)段落碼: C2 C3 C4 (3)段內碼: C5 C6 C7 C8 PCM碼組 C1 C8 1 111 0011= 111(第段)= 0011即IW4IW5IW6IW7起始 1024 V8 =641270解例1270由上例可知,編碼電平 :IC=1216因此,譯碼電平:ID = IC + Vi /2=1216+64/

14、2=1248 編碼后誤差: ( Is - IC) = 54 譯碼后誤差 : | Is- ID | = 22 傳輸帶寬: 若采用非歸零矩形脈沖傳輸時,譜零點帶寬為例如: 一路模擬話路帶寬為 B=4 kHz一路數字電話帶寬為問題:PCM信號占用的頻帶 比 標準話路帶寬要 寬很多倍。B=80008 = 64 kHz如何解決?詳見10.6節 PCM 信號的比特率和帶寬10.5.4 PCM系統中噪聲的影響PCM 系 統 輸 出: 兩種噪聲:產生機理不同相互獨立+ 信號成分( So ) 加性噪聲( Na ) 量化噪聲(Nq) 性能指標:抗量化噪聲性能抗加性噪聲性能總輸出信噪比含義:當低通信號最高頻率 fH

15、 給定時, PCM系統的輸出信號量噪比隨系統的帶寬 B 按指數規律增長。抗量化噪聲性能抗加性噪聲性能PCM系統最小帶寬帶寬與信噪比互換假設條件:自然碼、均勻量化、輸入信號為均勻分布。 總輸出信噪比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10.6 Differential PCM, DPCM PCM的改進型,是一種預測編碼方法 預測編碼簡介 問題引出 PCM 需用 64kb/s 的比特率傳輸 1 路 數字電話信號,這意味 ,其占用頻帶 比 1路模擬標準話路帶寬(4 kHz)要 寬很多倍。 解決思路 究其根源:PCM 是對每個樣值獨立地編碼,與其他樣值無關。 因此,降低 編碼信號的比特率、壓縮信號的傳輸頻帶是 語音編碼

16、技術追求的目標 。 信號抽樣值的取值范圍較大 從而導致數字化信號的比特率高, 占用帶寬大。 需要較多的編碼位數 方法之一預測編碼 線性預測 利用前面幾個抽樣值的 線性組合 來預測當前時刻的樣值。 若僅用前面 一個抽樣值 預測當前的樣值,即為DPCM。 對相鄰樣值的差值進行編碼 線性預測編碼/譯碼原理框圖表明:預測值mk 是前面p個帶有量化誤差的抽樣信號值的加權和。 p - 預測階數 ai - 預測系數當 時 PCM p = 1 a1 =110.6.1 差分脈沖編碼調制(DPCM)原理與性能當 p = 1,a1 = 1,則有mk = mk-1* ,表示只將前 一個抽樣值 DPCM:對相鄰樣值的差

17、值進行編碼。當做預測值。預測器預測器 DPCM原理抽樣積分保持編碼量化 是xi的量化值。模擬信號波形 取樣幅度及差值 DPCM性能DPCM系統的量化誤差(量化噪聲)為: DPCM系統的信號量噪比: 為信號平均功率;為預測誤差(量化器輸入)的平均功率;是把預測誤差作為輸入信號時量化器的信號量噪比;差分處理增益 約為611dB ADPCM是為了改善 DPCM 的性能,而將自適應技術引入到量化和預測過程。其主要特點: 用自適應量化取代固定量化。自適應量化 指量化臺階隨信號的變化而變化 ,使量化誤差減小。 用自適應預測取代固定預測。自適應預測 指預測系數可隨信號的統計特性而自適應調整 ,提高預測信號的

18、精度 。 通過這二點改進 ,可大大提高輸出信噪比和 編碼動態范圍 。 自適應差分脈碼調制(ADPCM ,Adaptive DPCM) ADPCM 能以32 kb/s的比特率達到 64 kb/s 的 PCM 數字電話質量。極大地節省了傳輸帶寬,使經濟性和有效性顯著提高。 增量調制(M&DM)10.7 一種最簡單的 DPCM10.7.1 增量調制(M) 原理引言量化電平數取 2即對預測誤差進行1位編碼 增量調制原理框圖編碼規則為: 則判決輸出“0”碼 則判決輸出“1”碼 相減器本地譯碼器判決器脈沖源圖 M的編碼器 增量調制波形圖如何選擇 和 fs (2)過載量化噪聲(1)一般量化噪聲10.7.2

19、增量調制系統中的量化噪聲很大譯碼器的最大跟蹤斜率:不過載條件:fs 選大:對減小過載噪聲和一般量化噪聲都有利。因此,對于語音信號而言, M 的抽樣頻率在幾十千赫 百余千赫。 選大 : 有利于減小過載噪聲 ,但一般量化噪聲增大。 原因:簡單 M 的量化臺階是固定的,難以使兩者都不超過要求。 解決:采用自適應 M,使量化臺階隨信號的變化而變化。為了避免過載 和 增大編碼范圍,應合理選擇 和 fs ! 時分復用 (TDM)10.8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a ) 時分多路復用原理m i (t)低通1低通2低通N信道低通 1低通 2 低通 N同步旋轉開關m1(t)m2(t

20、)m2(t)m1(t)mN(t)mN(t)10.8.1 基本概念實際電路中,用抽樣脈沖取代m1(t)m2(t)1幀Ts/NTs +Ts/N時隙12Ts+Ts/N3Ts+Ts/NTs2Ts3Ts4TsTs2Ts3Ts4Ts(b)信號m1(t) 的采樣(c)信號m2(t) 的采樣(d)旋轉開關采樣到的信號幀TS:同一信號相鄰兩抽樣脈沖的時間間隔。時隙T:一幀中,相鄰兩抽樣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 TS= T1+ T2+ TNTDM類型 同步時分多路復用,簡稱STDM。如果各路信號在每一幀中所占時隙的位置是預先指定且固定不變的。 統計時分多路復用,簡稱ATDM,也叫異步時分多路復用或智能時分多路復用。統

21、計時分多路復用是通過動態地分配時隙來進行數據傳輸的,即對傳送信息量大的某路信號分配時隙多,少的則分配時隙少。當然,此時發送端需要同時發送地址碼,而接收端則通過各路信號的不同地址碼來進行識別、分離。 TDM的帶寬Bn Bn =Nfm fm單路信號的帶寬 N復用路數 PCM的TDM的碼率fcp fcp=fsNn 抽樣頻率 復用路數 編碼位數例:A律PCM30/32路的碼率為多少?解: fcp=fsNn =8000328 =2048bpsTDM的主要優點: 準同步數字系列和同步數字系列 把低速數字信號(低次群)按照時隙疊加的辦法合成一個高速數字信號(高次群)的過程叫數字復接,它是一種常用的干線大容量

22、時分復用數字傳輸方法。由于復接的方式不同,出現了準同步數字復接系列(PDH)和同步數字復接系列(SDH)。一PDH概念 ITU提出的兩個建議:E體系 我國大陸、歐洲及國際間連接采用T體系 北美、日本和其他少數國家和地區采用。 T體系采用24路系統,即以1.544Mbit/s作為一次群(基群)的數字速率系列; E體系采用30/32路系統,即以2.048Mbit/s作為一次群的數字速率系列。10.8.2 準同步數字體系 E 體系結構圖:偶幀TS0奇幀TS0PCM一次群的幀結構:每路PCM語音信號的抽樣頻率:采樣周期:fs = 8000 Hz- 幀時間一幀共含 比特, PCM一次群的比特率: Ts = 125 s比特率二SDH概念 原CCITT G.707的建議中,對同步轉移模式STM-1155.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