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單元安全檢查表_第1頁
路基、路面單元安全檢查表_第2頁
路基、路面單元安全檢查表_第3頁
路基、路面單元安全檢查表_第4頁
路基、路面單元安全檢查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路基、路面工程單元安全檢查表序號檢查內容評價依據檢查結果結論1護肩路基:護肩高度不宜超過2m,頂面寬度不應侵占硬路肩或行車道及路緣帶的路面范圍JTG D30-2004第條 2砌石路基JTGD30-2004第條2.1砌石應選用當地不易風化的片、塊石砌筑,內側填石;巖石風化嚴重或軟質巖石路段不宜采用砌石路基。2.2砌石頂寬不小于0.8m,基底面向內傾斜,砌石高度不宜超過15m。砌石內、外坡率不宜陡于表3護腳路基:當填方路基受地形地物限制或路基穩定性不足時,可采用護腳路基。護腳高度不宜超過5m,受水浸淹的路堤護腳,應予防護或加固。JTG D30-2004第3.3.9條 4邊溝JTG D30-2004

2、第條4.1邊溝斷面形式及尺寸應根據地形地質條件、邊坡高度及匯水面積等確定。4.2邊溝溝底縱坡宜與路線縱坡一致,并不宜小于0.3%。困難情況下,可減小至0.1%。4.3路塹邊溝的水流,不應流經隧道排出。4.4邊溝有可能產生沖刷時,應進行防護。5截水溝的要求5.1截水溝應根據地形條件及匯水面積等進行設置。挖方路基的塹頂截水溝應設置在坡口5m以外,并宜結合地形進行布設。填方路基上側的路堤截水溝距填方坡腳的距離,應不小于2m。在多雨地區,視實際情況可設一道或多道截水溝。JTG D30-2004第條5.2截水溝斷面形式應結合設置位置、排水量、地形及邊坡情況確定,一般情況下,溝底縱坡不宜小于0.3%。5.

3、3截水溝的水流應排至路界之外,不宜引入路塹邊溝。5.4 截水溝應進行防滲加固。6填方路基的要求JTG D30-2004第7.12. 2條6.1風沙地區路基應以低路堤為主,填土高度應根據路堤上的風向、風速變化等情況確定,一般路堤高度宜比路基兩側50m范圍內沙丘的平均高度高出0.3m2m。當路線通過高大復合型沙壟或復合型沙丘鏈地段,路基高度以填方略大于挖方或接近平衡為宜。6.2風沙地區填方路基應采用緩邊坡或流線形橫斷面, 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可采用分離式緩邊坡路基形式,不宜采用凸型中央分隔帶。路肩與邊坡相交處宜設成圓弧形。6.3路基取土宜取自挖方斷面,或取自上風側阻風沙丘,以減少沙害。當縱向調運較遠

4、,采用路側取土時,取土坑應設在背風側坡腳5m以外,并設計成弧形的淺槽。必要時,對取土坑應采取防護措施。平沙地路段不宜取土,應加以保護。7挖方路基的要求JTG D30-2004第7.12. 2條7.1風沙地區路基應避免采用長度大于30m和深度大于6m的路塹。無法避免時,應敞開路基,增加積沙臺寬度。7.2風沙地區路塹宜采用敞開式、緩邊坡路基橫斷面,挖方邊坡坡率應根據挖方深度、風力、風向、路側地形及防護措施確定;深路塹邊坡坡腳應設置積沙平臺,以便于養護;對于微濕和半干旱沙地地區的高速和一級公路,路塹邊坡坡率宜緩于1:3。7.3路線與主導風向正交時,應使路塹頂寬與路塹深度的比值接近2030,二級及二級

5、以下公路可適當降低,但不得低于12。7.4挖方棄土宜用于填方路基,多余棄土應置于背風一側的低洼處,距離路塹坡頂不應小于10m,必要時,應采取防護措施。7.5路塹應根據公路等級及筑路材料,路肩、邊坡坡面和坡頂外20m30m范圍進行防護。7.6半填半挖路基應將挖方側路基適當加寬,上下兩側宜采用緩邊坡,邊坡變坡點處宜設成圓弧形,同時對上下邊坡進行加固8路側防沙工程的要求JTG D30-2004第條8.1在路基迎風側,可利用柴草類等材料在路基迎風側設置立式沙障固沙,有條件時可采用喬、灌結合的植物沙障。低立式沙障距離路基應大于20m,高立式沙障應大于50m。8.2在平坦的流動沙地和風沙流地區以及路線與主

6、導風向交角為4590的流動沙丘地段,可采取必要的輸沙措施,如設置淺槽、聚風板等,以使流沙順利越過路基而不產生堆積。8.3路線與主導風向交角為2530時,可采取改變風沙流或沙丘運動方向的導流方法,宜在路基迎風側50m100m以外設置導沙墻、導沙板等措施。有條件時可種植喬灌結合的植物,形成導沙屏障。8.4在流沙危害嚴重的路段,路基兩側20m30m范圍內的地面應保持平順,地上的突起物均應鏟除,并予整平,形成平整帶。9濱海路堤邊坡坡面防護的要求:JTG D30-2004第條9.1外海側護坡底部應設拋石棱體,其頂面高程應高于施工水位,頂寬不應小于1.0m。9.2外海側坡腳應根據最大沖刷深度、地形、基礎形

7、式等采取妥善的護底措施,護底石厚度不應小于1.0m,寬度不應小于5m。10采用改性瀝青的適用期情況1.當用道路石油瀝青拌制的瀝青混合料的技術指標達不到高溫穩定性、水穩定性、低溫抗裂性能指標要求時;2.對交通量繁重、重載車較多的公路,瀝青表面層宜選用改性瀝青;并視實際情況中面層也可選用改性瀝青或稠度低一號的瀝青;3.溫差變化較大,高溫或低溫持續時間較長的嚴酷氣候條件的公路;4.鋪筑特殊結構的表面層,如開級配抗滑層,瀝青瑪蹄脂碎石,超薄罩面層,排水路面,彩色路面等;5.路線線形處于連續長縱坡、陡坡及半徑較小匝道,制動、起動頻繁、停車場等路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JTG D50-2006第條11瀝青

8、層厚度宜根據公路等級、交通量和交通組成、氣候條件以及所選路面結構類型等因素擬定:JTG D50-2006第4.2.2條11.1當采用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時,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可為120180mm;二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宜為60120mm;三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宜為3050mm(拌和法)或1530mm(層鋪法表處) ;四級公路的瀝青層厚度宜為1030mm。11.2當采用柔性路面結構時,面層可選用100120mm雙層式,其下設瀝青混合料、貫入式碎石、級配碎石等柔性材料層。瀝青厚度應根據公路等級、交通量等具體情況計算而定。11.3采用貧混凝土瀝青路面時,瀝青層可為100180mm,當采取防止反

9、射裂縫措施時,瀝青層可適當減薄。11.4當采用混合式瀝青路面時,面層可選用兩層式,瀝青面層厚度宜為100120mm,其下設柔性基層。柔性基層可為單層或雙層,厚度宜為80180mm。12墊層材料可選用粗砂、砂礫、碎石、煤渣、礦渣等粒料以及水泥或石灰煤渣穩定類,石灰粉煤灰穩定類等。各級公路的排水墊層應視具體情況,使墊層與邊緣排水系統相連接,或鋪至路基同寬。JTG D50-2006第條12.1防凍墊層應采用透水性好的粒料類材料,通過0.074mm篩孔顆粒含量不宜大于5%。采用煤渣時,小于2mm的顆粒含量不宜大于20%。12.2采用碎石和砂礫墊層時,最大粒徑應與結構層厚度相協調,一般最大粒徑應不超過結

10、構層厚度的1/2,以保證形成骨架結構,提高結構層的穩定性。顆粒組成宜符合附錄D的要求。12.3為防止路基污染粒料墊層或為隔斷地下水的影響,可在路基頂面設土工合成材料的隔離層。13半剛性材料基層適用以下范圍JTG D50-2006第條13.1水泥穩定類適用于各級公路的基層、底基層。石灰粉煤灰穩定類材料對冰凍地區、多雨潮濕地區宜用于下基層或底基層。石灰穩定類材料適用于各級公路的底基層以及三、四級公路的基層。13.2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基層或上基層宜選用骨架密實型的穩定集料。13.3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的基層和各級公路的底基層均可采用懸浮密實型混合料。13.4骨架空隙結構型混合料具有較高的空隙率,適用

11、于需考慮路面內部排水要求的基層。15各級公路均可選用懸浮密實型水泥穩定類材料基層、底基層,基層集料的最大粒徑不大于31.5mm,底基層最大粒徑不大于37.5mm。JTG D50-2006第條16對舊瀝青路面處理JTG D50-2006第條16.1 瀝青路面整體強度基本符合要求,車轍深度小于10mm,輕度裂縫而平整度及抗滑性能差時,可直接加鋪罩面,恢復表面使用功能。16.2對中度、重度裂縫段宜視具體情況銑刨路面。不銑刨舊路面時,可對裂縫進行灌縫處理,修補松散、坑槽等,必要時采取防裂措施。對瀝青層網裂、龜裂或瀝青老化的路段,應進行銑刨并清除干凈,設置粘層瀝青。16.3當整體強度不足時應加鋪補強層,

12、對嚴重裂縫的路段可根據路面開裂深度或結構破壞情況,確定挖除深度和范圍。17瀝青加鋪層類型和厚度的設計,應根據公路等級、交通量、氣候條件和投資狀況,結合已有經驗確定加鋪層厚度。JTG D50-2006第9.3.5條17.1瀝青面層可由單層或雙層組成,視具體情況增加調平層。C級以上交通的公路加鋪瀝青層的結構厚度,一般宜為100180mm,其他公路宜為70100mm。17.2在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鋪瀝青層時,宜用熱瀝青或改性乳化瀝青、改性瀝青做粘層,同時為防止滲水、減緩反射裂縫,加強層間結合,宜鋪設長纖維無紡聚脂類土工布,或聚合物改性瀝青應力吸收膜或設置應力吸收層,以提高抗疲勞性能。18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的橋面瀝青鋪裝層宜采用雙層式,表面層宜為3040mm,下面層宜為4060mm,可兼作調平層。上面層與下面層之間應設粘層瀝青。特大橋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單獨設計,橋面瀝青混凝土可摻入聚合物纖維(包括聚脂纖維、聚炳烯晴纖維等)提高橋面的使用壽命。JTG D50-2006第條19高速公路、一、二級公路的土路肩,可用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