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通信適配器(共8頁)_第1頁
多路通信適配器(共8頁)_第2頁
多路通信適配器(共8頁)_第3頁
多路通信適配器(共8頁)_第4頁
多路通信適配器(共8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0河北遠東哈里斯通信有限公司 Hebei Far East Harris Communications Co. Ltd.Revision: COMMENTS * MERGEFORMAT 受控文檔-嚴禁拷貝第 NUMPAGES 23頁多路通信(tng xn)適配器在交換機中的使用技術1.多路通信(tng xn)適配器硬件說明多路通信(tng xn)適配器,即MCA,多路通信適配器的NDCA提供的數據輸出格式共三種,分別是標準的R232串口、模擬用戶接口和網口,可用于不同的環境,提供對交換機的管理功能,如:數據庫管理(維護),撥號方式的遠端維護,打印機,告警報告輸出,呼叫詳細

2、記錄(或計費),系統話務量統計(STS),授時,HIL和ACD報告。該設備可放在HARRIS 19英寸機架內,長450mm,寬482.6mm,高2u。設備外觀設計簡潔,前面板有4路NDCA指示燈(共28個)、4個撥碼開關和一個電源指示燈,如圖1所示。圖1 MCA前面板1.1、MCA內部結構MCA設備內部包含以下電路板,其內部結構如下圖所示:NDCA(2-4個);MODEM一個;8口SWITCH一個;8口HUB一個;電源轉換電路板一個;指示燈電路板一個;圖3 MCA內部(nib)結構圖1.2、各設備之間的電纜連接(linji)情況如下:NDCA:各個(gg)PBX接口(J1)通過電纜匯聚為一個R

3、J45插頭,連接到電源轉換電路板的DLU插口(J2)上;每個NETWORK接口(J2)分別通過電纜連接到SWITCH的插座P1的5-8接口上;并且選擇第1路NDCA的串口(P1)通過電纜連接到后面板的串口(COM)位置上;第2路NDCA的串口(P1)通過電纜與MODEM的串口(P1)連接;SWITCH:SWITCH上P1的8個接口,其中5-8口通過兩端線序相同的網線與4個NDCA的NETWORK接口(J2)連接,另外1-4口通過兩端線序相反的網線與電源轉換電路板的4個RJ45型接口(J4)連接;電源插頭與電源轉換板上的插座(P2)連接;MODEM:LINE接口通過電話線與電源轉換電路板的RJ1

4、1型接口(J12)連接;串口(CN2)與第2路NDCA的串口(P1)連接;電源插頭與電源轉換板上的插座(P5)連接;HUB:電源插頭與電源轉換板上的插座(P3)連接;指示燈電路板:指示燈板上的4個插座(P1、P2、P3、P4)分別與4個NDCA的指示燈飛線插頭連接;電源轉換板:電源板的插座P6與前面板上的電源指示燈線的插頭連接;電源板上的4芯插座P4與后面板上的電源開關帶的2芯插頭以及保險管座帶的2芯插頭連接,插座P2、P3、P5分別與HUB、SWITCH和MODEM的電源插頭連接。2、多路通信適配器設備安裝MCA設備的外部線纜的連接主要包括如下接口:電源插座、DLU接口、ALU接口、LAN(

5、以太網)接口、和HUB(交換機內部網)接口。另外后面板還有4個NDCA復位開關和1個MODEM電源開關。2.1、電源插座的連接MCA的電源插座采用三項帶鎖緊插座,1管腳為棕色線,3管腳接為藍色線。MCA設備提供一根配套電源線,電纜一頭為三項帶鎖緊的插頭,另一頭未接器件,可由用戶根據需要自行選擇和制作電源插頭,棕色線和藍色線用于接電源正負極,可自由分配正負,黃色線閑置。連接電源線時,先確定MCA電源開關為OFF狀態,然后將三項插頭端按正確方向插入電源插座,旋緊鎖緊螺母,再將另一端與-48V電源輸入端連接即可。 2.2、COM串口的連接MCA的串口為標準的9針RS232串口,用于交換機的本地維護。

6、連接時,使用設備提供的配套串口線,一頭接MCA的COM接口,另一頭與計算機串口連接即可。2.3、 DLU接口的連接MCA設備為用戶提供一根配套的數字用戶線,用于連接交換機的DLU板和設備內部的NDCA。線纜一頭為8P/8C水晶頭,與后面板的DLU接口連接;另一頭是4對用戶線,每個對均與數字用戶接口連接。白橙-橙色對應前面板的第1路NDCA,白綠-綠色對應前面板的第2路NDCA,白蘭-蘭色對應前面板的第3路NDCA,白棕-棕色對應前面板的第4路NDCA,水晶頭壓線順序如下:連接(linji)時,插入連接電纜插頭,直至聽到“啪”的一響,說明電纜已經到位,輕輕按下彈片,電纜就可以輕易(qng y)地

7、從插槽中拔出。2.4、ALU接口(ji ku)的連接MCA設備的ALU接口連接線為普通電話線,用于連接交換機的ALU板和設備內部的MODEM。使用時將電話線一頭插入MCA的ALU接口,另一頭與交換機的ALU接口連接即可。2.5、LAN接口的連接MCA設備提供4個傳輸速率為10Mbit/s 或100Mbit/s的以太網接口,用于連接用戶LAN網和設備內部的SWITCH。接口采用RJ45形式,通過5類雙絞線接收和發送數據。接口信號定義與普通以太網集線器定義相同,采用普通直連網線即可。使用時將雙絞線的一端與MCA的LAN接口連接,另一端與以太網或用戶終端連接。2.6、 HUB接口的連接MCA設備提供

8、8個傳輸速率為10Mbit/s的H20-20交換機內部網接口,連接交換機的CPU、PCU等。連接時,使用普通網線即可,一端與MCA的HUB接口連接,另一端連接交換機內部的CPU或PCU等設備。2.7、復位開關后面板上的4個NDCA復位開關分別用來重啟4路NDCA,當某路NDCA出現問題時,只需將后面板上對應的復位開關從on撥到off,再撥回on的狀態即可重啟該路NDCA。另外,MODEM電源開關用來控制MODEM的電源通斷,當設備整體的開關在on的狀態時,MODEM的開關也需撥到ON的狀態才能啟動MODEM。因此,當MODEM出現問題時,只需撥動MODEM的電源開關即可重啟MODEM。3、ND

9、CA的配置3.1、NDCA串口工作方式NDCA采用串口方式工作時,將電纜接好后直接進入超級終端操作即可,操作方法和DCA一樣。另外,NDCA設備通過MODEM進行交換機遠端維護的方法也與DCA一樣,這里均不在贅述。3.2、NDCA網口工作方式NDCA設備要通過網口方式工作必須配置兩部分數據,一是在交換機上的數據配置,二是NDCA的網口數據配置。配置完這兩部分后方可進入超級終端進行操作。NDCA在交換機中的配置和DCA一樣,下面介紹NDCA網口的數據配置,目前只提供TCP/IP的配置方式,配置軟件運行在WIN2000或XP下。配置前應首先參照第3章中的安裝須知,根據需要,將各電纜連接好,如下圖所

10、示。圖4 NDCA配置(pizh)連接圖 4、配置(pizh)步驟4.1、輸入(shr)NDCA的IP地址和端口運行NDCA配置軟件,進入網絡DCA配置軟件界面。如圖5所示在“轉換器IP”和它下方的“端口”處輸入NDCA的IP地址和端口號,如果不知道NDCA的當前IP地址和端口,請恢復出廠設置。恢復過程見5.2.2.“恢復NDCA出廠設置”。圖54.2、輸入配置計算機的IP地址和端口如圖6在“本機IP”和它下方的“端口”處配置計算機的IP地址和端口號。注意:計算機的IP地址必須和NDCA的IP地址在同一個網段。圖64.3、測試(csh)連接如圖7點擊(din j)“連接(linji)測試”。如

11、果彈出的對話框顯示“連接成功”,那么說明NDCA的IP地址、端口、配置計算機的IP地址、端口正確無誤;如果出現“連接失敗”,請對NDCA的IP地址、端口、配置計算機的IP地址、端口逐一檢查確認。圖74.4、遠端復位如圖8所示點擊(din j)“遠端復位(f wi)”按鈕,該功能用于對NDCA的網口部分進行(jnxng)復位,復位之后,當前的TCP連接都被中斷,新的配置參數生效。只有連接測試成功,遠端復位功能才能使用。圖84.5、讀出NDCA當前的參數如圖9所示從讀出的參數可以看到NDCA當前的IP地址、端口、子網掩碼、網關、工作模式(服務端、客戶端、自動)、有關TCP/IP協議棧的參數、網口至串口傳輸速率。圖95、配置(pizh)參數5.1、配置(pizh)工作模式如圖10按照要求配置圖中標示(bio sh)的各部分數據。在此簡要對NDCA網口的三種工作模式做一個說明。圖105.1、服務端配置(pizh)為此模式后,可以使用超級終端或TELNET等客戶端軟件連接到NDCA。以超級終端為例,點擊菜單“文件(wnjin)”-“屬性(shxng)”,彈出如下對話框:圖11內容總結(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