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 _第1頁
2022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 _第2頁
2022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 _第3頁
2022年《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 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鄒忌諷齊王納諫教案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 一、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領會課文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的方法。2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快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2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組織語言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德育目標:認識納諫除弊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美育目標: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鄒忌舉重若輕的心智美,齊王從諫如流的胸襟美)。二、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快速收集、 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識創新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學生用自學、答疑和討論相結合的方法,來完成對這篇自 這是一篇比較淺易的文言文,讀課的學習。教學難點

2、: 學生對設喻說理和類比推理方法的領會和運用。可通過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啟發學生思考,學生討論的方法來解決。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1本文是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設喻論證的,文中鄒忌巧妙設喻,以私事比國事,從生活小事 推及國家大事,由近及遠,又小及大,講述道理,表明見解,娓娓動聽。教師巧妙設計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體會“ 諷諫” 的好處。2本文結構層次別致,從頭到尾一直用三層相比的手法,如:三問、 三答、 三比、 三賞等,學習時利用本文結構上的這一特點來指導學生背誦。五、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文化傳統,一些名言警句流傳千古,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有這樣兩句大家非

3、常熟悉的名言“ 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投影) 我們知道這 “ 良藥”確實“ 苦口”,“ 忠言” 也很“ 逆耳”,那么能不能讓忠言不必逆耳呢?戰國時就有一個人做到了這一點, 他就是鄒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鄒忌和齊威王之間的故事,來了解這兩個人物,從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二)教師范讀課文、正音。(三)學生自讀課文,理清文意。(四)學生再讀課文,并結合問題在文中找出答案。1鄒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么問題?得到了怎樣的回答?2鄒忌從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啟發?3鄒忌是怎樣分析“ 王之弊” 的?4聽了鄒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樣的效果?(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分

4、析,理解課文內容和結構。)板書以下內容:三問比美反思 三答 諷諫的依據三思巧諫齊王三比(類比)諷諫的內容下令三種賞賜納諫強國 進諫三種情況 諷諫的結果強國“ 朝于齊”(五)分析人物形象。 (結合對問題的思考和解答)A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鄒忌的兩次“ 窺鏡”,反映了他當時什么樣的心態?2鄒忌不厭其煩地詢問妻子、妾、客,是不是很無聊?為什么?3鄒忌的“ 三思” 使他從迷惑中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反映了鄒忌具有什么樣的品質?4鄒忌向齊王進諫時,為什么先要從自己的生活小事說起?表現出鄒忌的什么本領?(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概括出鄒忌的人物形象。)(板書)鄒忌:頭腦冷靜,善于思考;實事求是,緣事及理;

5、忠于職守,足智多謀;善于辭令,勇于進諫。B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1鄒忌進諫后,寫齊王的反應只有王曰:王的什么精神?“ 善” 。乃下令“ ” 兩個舉動,反映了齊2“ 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時時而間進”“ 雖欲言,無可進者” 與齊王有什么關系?反映了齊王的什么精神?(通過學生的回答及爭議,在教師指導下概括齊王的人物形象。)(板書)齊威王:聞過則改,虛心納諫;明智果斷,興利除弊。歸納:鄒忌是一位具有遠見卓識、足智多謀、嫻于辭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謀士;齊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開明君主。(六)引導學生提出“ 設喻” 和“ 類比推理”,解決這一教學重點和難點。“ 設”點撥: 1“ 設喻”是指設置或借用一個寓言、

6、故事或自然現象來說明一個抽象的道理。是設置,“ 喻” 是比方。“ 設喻” 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設置一個故事來說明一個道理。如“ 愚公移山” 的故事,說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 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另一種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來說明一個二者共同蘊涵的道理。這里的甲、乙兩事物既可以是同類的,也可以是不同類的。毛澤東曾在1945 年七大致閉幕詞時,借用“ 愚公移山” 的故事來比方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說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難,就一定能勝利的道理。2.提問:本文鄒忌是怎樣設喻說理的?點撥:鄒忌抓住私事與國事之間的相似點,那私事去比國事,說明了“ 私”“ 畏”“ 有求” 可以導致聽話人受蒙,所以不能輕言信奉承話的道理。3提問:鄒忌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國事,推導出“ 王之蔽甚矣” 的結論。從邏輯 角度講,他運用的是哪一種推理?(類比推理同類事物之間的比較,其結論不是必然性的。兩個同類事物之間的相似點越多,推出的結論越可靠。(七)總結擴展:A.總結。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以自己家庭親友間的事情和切身感受為喻,諷勸齊王納諫除弊的故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