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達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1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2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3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4頁
四川省達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人教版高三總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四川省達州市2021-2022學年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診斷性測試語文試題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總復習 四川省達州市2022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 一、現代文閱讀(36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古代的人本哲學在政治領域的表現是民本,在社會治理上的體現是重民生。善治的本質則為“厚民生”,富民是國家治理的根本追求。這一點在儒家的思想中表現得尤為突出,富民是其根本性關切。程頤說:“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此“本”之體現,概括起來有以下諸端。 富民是“政之急者”。在國家和社會諸多事務中,儒家認為民生是最緊迫的事情。魯哀公問政于孔子,

2、孔子回答說:“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正因為富民是最為急切的,所以儒家常常將民生置于優先的位置來認知和討論。如子貢問政于孔子,“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文中的“足食”是就人民的生活而言的,意為國家治理的關鍵是要安排好人民的生計,要讓人民吃飽穿暖。孔子將“足食”置于“足兵”之前,可見民生在孔子那里不僅是重要的,更是緊迫的。他所謂的“足食”,不僅僅限于溫飽,而且是比溫飽更好的富裕生活;因為他說這是人人可求的、合乎人性的生活,“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儒家民生優先、富民優先的價值取向,對于民生的改善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 富民是治國安邦之基石。在儒家思想里,富民之所以為“政之急”,

3、是因為它有著治國安邦的重要政治意義。一方面,富民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儒家認為現實的經濟利益決定人們的思想意識,即孟子所謂的“恒產決定恒心”“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正是循此“恒產恒心”的理路,所以孟子認為富民有著急切的現實合理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富民才能國安。儒家認為民心所向是統治合法、合理的最終依據,即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而富民才能贏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如果不是這樣,統治者只滿足一己私欲,不顧人民冷暖饑寒,則其執政合法性不僅不足,其國也將難安。正因為富民對于治國安邦有如此極端的重要性,故儒家一直宣揚“富民為本”。 富民是“治人者”之天職。按儒家的理解,天生民而樹之君,“治人者”

4、對人民負有無可推卸的政治義務和責任。儒家還以“為民父母”為喻,強調富民也是統治者不可逃避的道義責任。在儒家看來,“為民父母”是絕不應“使斯民饑而死”的;相反,他們有義務和責任讓人民過上“有粟如水火”的豐衣足食的生活,換言之,“治人者”天然負有富民之責。 富民是善治之標志。在儒家的政治理念中,判定一個社會治理得好與壞,一個政權的善與惡,其中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人民生活的品質與狀態。一個讓人民安居樂業又富裕的社會,就是一個好社會,甚至是一個理想的社會。事實上,在儒家所憧憬的理想社會“大同”世界里,突出的內容就是民生無憂,人民生活幸福。禮記.禮運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

5、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文中所謂“皆有所養”,就揭示這是一個民生無憂、“養生喪死無憾”的人間樂土。 中國古代有“儒如五谷”之說,喻示儒家對古代社會的重大意義。儒家“富民、厚生”論,就是這一意義在治國安邦上的重要體現,而其取向顯然是追求社會整體與長遠的利益。 (摘編自政治哲學視域下的儒家富民論)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的社會治理上體現為重視民生,善治的本質是“厚民生”,富民則是國家治理的根本追求。 B.儒家常常將民生置于優先的位置,孔子把民生問題放在第一位,把糧食充足作為百姓信任君主的先決條

6、件。 C.儒家認為檢驗國家統治合法、合理的最終依據是民心向背,而只有富民才能贏得民心,也才能“王天下”。 D.儒家憧憬的大同世界是養生喪死無憾的人間樂土,人民既安居樂業又家庭富裕,即使殘疾人也有所養。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由程頤的話引出了四個分論點,具體闡釋了為政之道中“順民心”“厚民生”的內涵。 B.文章突出了民本思想,縱向深入論述了富民的緊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說服力比較強。 C.文章用引用論證證明“治人者”的天職是富民,富民是統治者不可逃避的政治義務和責任。 D.文章肯定了社會治理的成功與否可以從人民生活的品質與狀態得到答案,具有辯證思維。 3.根據原文

7、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孔子與魯哀公和子貢的對話中,孔子特別強調了富裕的物質生活,沒有關注到百姓的精神需求。 B.儒家認為得民心時“治人者”的統治才合法合理,否則不僅執政合法性不足,國家也將難以安定。 C.孟子提出“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認為“恒產決定恒心”,他認為富民非常合理且必要。 D.富民厚生論是儒家對中國古代社會的貢獻,追求社會的整體與長遠的利益,對治國安邦有重大意義。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近百年來,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全球性問題。隨著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對生命系統形成威脅,想辦法處理二氧化碳、遏制

8、全球繼續變暖,成為國際社會迫在眉睫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與之有關的工作也被列為今年的重點任務。那么,兩會熱議的“碳達峰”和“碳中和”是什么呢? 在弄清這個問題前,我們先說說碳。我們在碳減排、碳交易、低碳,甚至零碳中所說的碳,指的是人類生產生活中排出的各類溫室氣體。為了便于統計計算,人們把這些溫室氣體按照影響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當量,所以大家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溫室氣體。在人類日常活動中,無時無刻不在排放二氧化碳。例如汽車燃燒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氣等,這種通過直接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稱為直接排放。而生活中電力、熱力等使用過程不產生二

9、氧化碳,但在生產電力、熱力的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如火力發電),這種情況被稱為間接排放。 在過去的200年里,人類向大氣層排放了數萬億噸二氧化碳,它如同給地球造了個大棚,讓地球無法散熱。為遏制全球變暖,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是首要任務。 當碳排放總量達到歷史最高值,即達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認為“碳達峰”。碳達峰標志著經濟發展由高耗能、高排放向清潔、低能耗模式的轉變。我國力爭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但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我國的碳排放量可以無限制增長,因為我們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時間僅有30年,而歐美發達國家基本都經歷了50年到70年。再考慮到我國現有以高碳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超1

10、00億噸的年碳排放量、高耗能產業去產能化的艱巨任務等現實情況,我國經濟發展的能源增長需求與減排降碳巨大壓力將同時存在。因此我國的“碳達峰”將是結合各種減排手段,在總量控制下的達峰,也為后續“碳中和”打好基礎。 那么,這里談到的“碳中和”是指將人類經濟社會活動所需的碳排放,通過植樹造林和其他人工技術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從而使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凈增量為零,通俗來講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吸收達到平衡。這就需要我們找到固碳、減碳的方法。 目前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仍然是“生產型”而非“消費型”。“生產型”的能源消費結構比較容易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減少能源需求和進行減碳。在多數已實現“碳達峰”的發達國家

11、中,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往往都在65%以上,低能耗高產出的高技術行業和服務業對CDP增長的貢獻率較大,工業耗能相對較低。根據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第三產業對GDP貢獻率為47.3%,相對于“碳達峰”國家的平均水平而言,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因此進一步提升第三產業在GDP中的占比,抑制第二產業的能源需求規模,有利于兼顧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同時節能降耗、減碳減排。 碳中和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下一個大事件,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前沿的技術布局,制定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的行動方案。培育一批節能降碳和新能源技術產品研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體系,鼓

12、勵高等學校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還和我們每個個體都息息相關。及時關電腦。打開一扇窗、自備購物袋、種一棵樹只要我們學會做減法:減排、減污、減負、減欲、減速,就能為碳中和、碳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 (摘編自新華網) 4.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全球氣候變暖是各國二氧化碳排放、溫室氣體猛增的結果。為遏制全球性變暖,減少碳排放是首要任務。 B.人類生產生活中排出的各類溫室氣體都可以用二氧化碳來折算,按排放情況可分為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 C.“碳達峰”是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拐點,“碳中和”要求碳的排放為“零”。從碳達峰到碳中和有過渡期。 D.我們可以通

13、過一些簡單易行的改變,多做減法,就能減少能源的消耗,就能為節能減排貢獻自己的力量。 5.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分析和評價,正確的一項是 A.今年的兩會將“碳達峰”“碳中和”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表明溫室氣體猛增已成為人類生存生活的頭號威脅,亟待解決。 B.我國目前的年碳排放量超100億噸,尚未達到碳峰值,這表明我國現有經濟要獲得持續發展對能源還有著相當大的依賴。 C.從我國與歐美發達國家第三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對比中可知,我國應發展低能耗高產出的零排碳的高技術行業和服務業。 D.文中談到要建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體系,這表明國家已充分認識到只要做好了人才培養,就能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6.文

14、中畫橫線句子中“找到固碳、減碳的方法”指的是什么?請根據材料簡要說明。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 父子之戰 余華 我對我兒子最早的懲罰是提高自己的聲音,那時他還不滿兩歲,當他意識到我不是在說話,而是在喊叫時,他就明白自己處于不利的位置了,于是睜大了驚恐的眼睛,仔細觀察著我進一步的行為。 當他過了兩歲以后,我的喊叫漸漸失去了作用,他最多只是嚇一跳,隨即就若無其事了。我開始增加懲罰的籌碼,將他抱進了衛生間,狹小的空間使他害怕,他會在衛生間里“哇哇”大哭,然后就是不斷地認錯。 這樣的懲罰沒有持續多久,他就習慣衛生間的環境了,他不再哭叫,而是在里面唱起

15、了歌,他賣力地向我傳達這樣的信號我在這里很快樂。 接下去我只能將他抱到了屋外,當門一下子被關上后,他發現自己面對的空間不是太小,而是太大時,他重新喚醒了自己的驚恐,他的反應就像是剛進衛生間時那樣,嚎啕大哭。 可是隨著抱他到屋外次數的增加,他的哭聲也消失了,他學會了如何讓自己安安靜靜地坐在樓梯上,這樣反而讓我驚恐不安。 他的無聲無息使我不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我開始擔心他會出事,于是我只能立刻終止自己的懲罰,開門請他回來。當我兒子接近四歲的時候,他知道反抗了。有幾次我剛把他抱到門外,他下地之后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跑回了屋內,并且關上了門。 他把我關到了屋外。現在,他已經五歲了,而我對他的懲罰黔驢技窮以

16、后,只能啟動最原始的程序,動手揍他了。就在昨天,當他意識到我可能要懲罰他時,他像一個小無賴一樣在房間里走來走去,高聲說著:“爸爸,我等著你來揍我!” 我注意到我兒子現在對付我的手段,很像我小時候對付自己的父親。兒子總是不斷地學會如何更有效地去對付父親,讓父親越來越感到自己無可奈何;讓父親意識到自己的勝利其實是短暫的,而失敗才是持久的;兒子瓦解父親懲罰的過程,其實也在瓦解著父親的權威。 人生就像是戰爭,即便父子之間也同樣如此。當兒子長大成人時,父子之戰才有可能結束。不過另一場戰爭開始了,當上了父親的兒子將會去品嘗作為父親的不斷失敗,而且是漫長的失敗。 我不知道自己五歲以前是如何與父親作戰的,我的

17、記憶省略了那時候的所有戰役。我記得最早的成功例子是裝病,那時候我已經上小學了,我意識到父親和我之間的美妙關系,也就是說父親是我的親人,即便我傷天害理,他也不會置我于死地。 我最早的裝病是從一個愚蠢的想法開始的,現在我已經忘記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裝病,我所能記得的是自己假裝發燒了,而且這樣去告訴父親,父親聽完我對自己疾病的陳述后,第一個反應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反應就是將他的手伸過來,貼在了我的額頭上。那時我才想起來自己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我竟然忘記了父親是醫生,我心想完蛋了,我不僅逃脫不了前面的懲罰,還將面對新的懲罰。 幸運的是我竟然蒙混過關了,當我父親明察秋毫的手意識到我什么病都沒有的時候,他沒

18、有去想我是否在欺騙他,而是對我整天不活動表示了極大的不滿。他怒氣沖沖地訓斥我,警告我不能整天在家里坐著或者躺著,應該到外面去跑一跑,哪怕是曬一曬太陽也好。接下去他明確告訴我,我什么病都沒有,我的病是我不愛活動,然后他讓我出門去,愛干什么就干什么,兩個小時以后再回來。 我父親的怒氣因為對我身體的關心一下子轉移了方向,使他忘記了我剛才的過錯和他正在進行的懲罰,突然給予了我一個無罪釋放的最終決定。我立刻逃之夭夭,然后在一個很遠的安全之處站住腳,滿頭大汗地思索著剛才的陰差陽錯,思索的結果是以后不管出現什么危急的情況,我也不能假裝發燒了。 我裝病的伎倆逐漸變本加厲,到后來不再是為了逃脫父親的懲罰,而是開

19、始為擺脫掃地或者拖地板這樣的家務活了。有一次我弄巧成拙了,當我聲稱自己肚子疼的時候,我父親的手摸到了我的右下腹,他問我是不是這個地方,我連連點頭,然后父親又問我是不是胸口先疼,我仍然點頭,接下去父親完全是按照闌尾炎的病狀詢問我,而我一律點頭。 其實那時候我自己也弄不清是真疼還是假疼了,只是覺得父親有力的手壓到哪里,哪里就疼。然后,在這一天的晚上,我躺到了醫院的手術臺上,兩個護士將我的手腳綁在了手術臺上。 就這樣,我的闌尾被割掉了。 很多年以后,我曾經詢問過父親,他打開我的肚子后看到的闌尾是不是應該切掉。我父親告訴我應該切掉,因為我當時的闌尾有點紅腫。 我心想“有點紅腫”是什么意思,盡管父親承認

20、吃藥也能夠治好這“有點紅腫”,可他堅持認為手術是最為正確的方案。因為對那個時代的外科醫生來說,不僅是“有點紅腫”的闌尾應該切掉,就是完全健康的闌尾也不應該保留。我的看法和父親不一樣,我認為這是自食其果。 (摘編自青年文學家) 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在寫“我”與兒子的“戰爭”時,是以時間順序來安排材料的,所表現的沖突又是層層加深的。 B.“我”利用“我”和父親的美妙關系,不斷地做出欺騙父親的事情,當父親察覺后,仍然關心“我”。 C.第一次裝病,“我”在父親面前失敗了;第二次裝病雖然父親知道,但“我”的闌尾還是被割掉了。 D.“我”在文章結尾處進行了反思,不僅沒有責

21、怪父親割掉了“我”的闌尾,還對自己的行為自責。 8.“我”既是父親又是兒子,你如何理解文章行文思路的妙處? 9.請簡要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含義。 二、古詩文閱讀(34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4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薛安都從祖弟真度,初與安都南奔,及安都為徐州,真度為長史,頗有勇干,為其爪牙。從安都來降,為上客。太和初,賜爵河北侯,加安遠將軍,為鎮遠將軍、平州刺史,假陽平公。后降侯為伯,除冠軍將軍。隨駕南討,假平南將軍。久之,除護南蠻校尉、平南將軍、荊州刺史。雍州刺史曹虎詐降,詔真度督四將出襄陽,無功而還。后征赭陽,為房伯玉所敗。有

22、司奏免官爵。高祖詔曰:“真度之罪誠如所奏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內寧邊境烏合之眾淮海來服功頗在茲。言念厥績,每用嘉美。赭陽百敗,何足計也?宜異群將,更申后效。可還其元勛之爵,復除荊州刺史,自余徽號削奪,進足彰忠,退可明失。”尋除假節、假冠軍將軍、東荊州刺史。初,遷洛后,真度每獻計于高祖,勸先取樊鄧,后攻南陽,故為高祖所賞。賜帛一百匹,又加持節,正號冠軍,改封臨晉縣開國公,食邑三百戶。景明初,豫州大饑,真度表曰:“去歲不收,饑饉十五;今又災雪三尺,民人萎餒,無以濟之。臣輒日別出州倉米五十斛為粥,救其甚者。”詔曰:“真度所表,甚有憂濟百姓之意,宜在拯恤。陳郡儲粟雖復不多,亦可分贍

23、。尚書量賑以聞。”及裴叔業以壽春內附,詔真度率眾赴之。尋遷華州刺史,將軍如故。未幾,轉荊州刺史,仍本將軍。入為大司農卿。正始初,除平南將軍、揚州刺史,又以年老,聽子懷吉以本官隨行。豫州刺史王超宗率眾圍逼小峴,真度遣兼統軍李叔仁等率步騎擊之。超宗逆來拒戰,叔仁擊破之,俘斬三千。還朝,除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又改封敷西縣。永平中卒,年七十四。賻帛四百匹、朝服一襲,贈左光祿大夫,常侍如故,謚曰莊。 (節選自魏書.薛真度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真度之罪/誠如所奏/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內寧邊境/烏合之眾淮海來服/功頗在茲/ B.真度之

24、罪/誠如所奏/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內寧邊境烏合之眾/淮海來服功/頗在茲/ C.真度之罪/誠如所奏/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內寧邊境烏合之眾/淮海來服/功頗在茲/ D.真度之罪/誠如所奏/但頃與安都送款彭方/開辟徐宋外捍/沈攸/道成之師/內寧邊境烏合之眾/淮海來服/功頗在茲/ 11.下列對文中加粗字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勛,指首功或大功;也指為建立新的國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文中指后者。 B.假節,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以震懾一方。文中指地方軍政官名。 C.正號,指正式的名位或爵號,是帝王、君主加封賜予的稱號,多體現為爵位

25、封賜。 D.斛,是指中國古代的量器名詞,也是長度單位,一斛本為十斗,后來改為五斗。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況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薛真度審時度勢,很有勇氣才干。他跟隨薛安都歸降孝文帝,成為上等賓客,歷任多個軍職,仕途一路通達。 B.薛真度遭遇敗績,受到公正賞罰。在出兵襄陽無功而返后,高祖下詔為他辨明功過,復職還爵,削號罰過。 C.薛真度富有遠見,高祖賞識有加。遷都洛陽后,真度建議先奪取樊城鄧州,后攻打南陽,賞賜給他一百匹絹帛。 D.薛真度賑災濟民,大膽開倉紓難。在沒有收成、天降雪災的時候,他就每天另外拿出州倉的五十斛米施粥于民。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后征赭陽,

26、為房伯玉所敗。有司奏免官爵。 除平南將軍、揚州刺史,又以年老,聽子懷吉以本官隨行。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9分)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問題。 宿五松下荀媼家 唐.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14.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表達詩人寂寞的情懷。在這偏僻的山村里,沒有什么能讓詩人感到歡樂。 B.“田家秋作苦”的“苦”字,既指勞動的辛苦又指心中的悲苦。“鄰女夜舂寒”的“寒”既指季節之冷又指心中之涼。 C.第五句寫荀媼特地做了雕胡飯熱情地款待詩人;第六

27、句“月光明素盤”是對荀媼手中盛飯的餐盤突出地加以敘述。 D.“漂母”用西漢淮陰侯韓信的典故。李白對荀媼的熱情款待過意不去,又無法報答,實在不忍心享用這一頓美餐。 15.“月光明素盤”中的“明”字,有人認為極具匠心,請你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6.(6分)補寫下列語段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兩句借鳥歡魚躍描繪了晴明之景。 (2)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中用“,”兩句分別從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出了潼關的險要。 (3)李白的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 ”。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

28、9分) (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自秦設郡縣兩千多年以來,()。在中國數千年的疆域治理中,凡是_的太平盛世,幾乎無一例外都是縣域治理得_的時期。治理好縣域,事關國家的_,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依然是正確的治理思路。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_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干部干事創業、鍛煉成長的基本功訓練基地。惟其如此,縣委書記的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如何,不僅影響著一個縣的發展進步,更關系到黨的執政之基是否穩固。因此,提升縣域治理能力、夯實縣域基層組織、鞏固縣域政權,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現實要求,又是決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29、17.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 A.國泰民安井井有條長治久安承上啟下 B.治國安邦井然有序長樂未央承上啟下 C.治國安邦井井有條長治久安承前啟后 D.國泰民安井然有序長樂未央承前啟后 18.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 A.我國歷朝歷代的傳統變成重視縣域社會治理 B.我國的傳統成為重視歷朝歷代縣域社會治理 C.縣域重視社會治理變成我國歷朝歷代的傳統 D.重視縣域社會治理就是我國歷朝歷代的傳統 19.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鞏固縣域政權、提升縣域治理能力、夯實縣域基層組織,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現實要求,更是決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

30、化的基礎工程。 B.夯實縣域基層組織、鞏固縣域政權、提升縣域治理能力,不但是決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更是造福一方的現實要求。 C.夯實縣域基層組織、鞏固縣域政權、提升縣域治理能力,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現實要求,更是決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D.鞏固縣域政權、提升縣域治理能力、夯實縣域基層組織,不但是造福一方的現實要求,又是決定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2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題。 昆曲是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中的珍品。昆曲的流布區域,_,后來又以蘇州為中心擴展到長江以南和錢塘江以北各地。昆曲演唱的特點是“以字行腔”,演唱時有一定的腔格,不同于其它戲曲可以根據演員個人條件隨意發揮,_:定調、定腔、定板、定譜。昆曲曲文秉承了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傳統,這為昆曲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礎,同時_,如湯顯祖、洪昇、孔尚任等都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原來姹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