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學說講義_第1頁
精氣學說講義_第2頁
精氣學說講義_第3頁
精氣學說講義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有關世界本原和發展變化的宇宙觀和方法論,是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最有影響的古代哲學思想,也是中醫學的重要思維方法。中醫學理論體系約形成于戰國至秦漢時期。在“諸子蜂起,百家爭鳴”的時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得到長足的發展,代表文化進步和科學發展的精氣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不僅盛行于天文、地理、政治、兵法、農業、歷法等多個領域,而且也滲透到醫學領域,對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精氣學說、陰陽學說和五行學說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引入中醫學,與中醫學自身固有的理論和經驗相融合,用以闡釋人體的形態結構、生命過程及疾病的原因、機理、診斷

2、、防治等,成為中醫學方法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一節 精氣學說精氣學說,是研究精氣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并用以闡釋宇宙萬物的構成本原及其發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是對中醫學影響較大的古代哲學思想之一。它濫觴于先秦時期,兩漢時被“元氣說”同化。 一、古代哲學精與氣的基本概念 精與氣的概念,在古代哲學范疇中基本上是同一的,但在中醫學是確有區別的。為了便于正確認識精與氣的古代哲學概念與中醫學內涵,暫將其分開敘述。 (一)精的基本概念精,又稱精氣,在中國古代哲學中,一般泛指氣,是一種充塞宇宙之中的無形(指肉眼看不見形質)而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是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在某些情況下專指氣中的精粹部分

3、,是構成人類的本原。 精氣概念的產生,源于“水地說”。古人在觀察自然界萬物的發生與成長過程中,認識到自然界萬物由水中或土地中產生,并依靠水、地的滋養、培育而成長與變化,因而把水、地并列而視為萬物生成之本原。人類自身的繁衍,是男女生殖之精相結合而成,亦可說成是水凝聚而成。但水、地皆為有形物質,人體內的精也屬有形之物,都與“有生于無”(道德經·四十章)的基本假設相違背,故皆難成為宇宙萬物的生成本原。周易與管子把精的概念抽象為無形而動的極細微物質。如此將精氣的概念規定為存在于宇宙之中無形而動的極其精微的客觀實在,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從而與氣的概念同一,匯流于氣學范疇中,發展為“氣一元

4、論”。 (二)氣的基本概念 氣,在古代哲學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氣的概念源于“云氣說”。云氣是氣的本始意義,將直接觀察到的云氣、風氣、水氣以及呼吸之氣等加以概括、提煉,抽象出氣的一般概念。總算找到無形的本源(云氣、水氣凝聚為水,有這口氣就能生,沒有這口氣就會死)。 先秦時期出現的各種氣的概念被兩漢時期的“元氣說”所同化。元氣是宇宙的本原,是構成宇宙萬物最基本、最原始的物質。這就是后世所謂的“元氣一元論”。 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精氣學說是有關宇宙生成及發展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思想。它認為:精氣是宇宙的本原,宇宙是一個萬物相通的有機整體;

5、人類作為宇宙萬物之一,亦由精氣構成;精氣是存在于宇宙中的運動不息的極細微物質,其自身的運動變化,推動著宇宙萬物的發生發展與變化。 (一)精氣是構成宇宙的本原精氣學說認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或氣構成的,宇宙萬物的生成皆為精或氣自身運動的結果,精或氣是構成天地萬物包括人類的共同原始物質兩漢時期,精氣學說被此時興起的元氣說所同化,并逐漸發展為“元氣一元論”。“元氣一元論”認為,氣是最原始的,是宇宙的唯一本原或本體,萬物皆由元氣化生。故稱氣為“元氣”。 精氣生萬物的機理,古代哲學家常用天地之氣交感,陰陽二氣合和來闡釋。精氣自身的運動變化,分為天地陰陽二氣。即所謂“積陽為天,積陰為地”(素問

6、83;陰陽應象大論)。天之陽氣下降,地之陰氣上升,二氣交感相錯于天地之間,氤氳和合而化生萬物。 生成以后的存在方式精氣有“無形”與“有形”兩種不同的存在形式。所謂“無形”,即精氣處于彌散而運動狀態,充塞于無垠的宇宙空間,是精氣的基本存在形式。所謂“有形”,無形之氣凝聚而成有質之形,形散質潰又復歸于無形之氣。因而以氣為本原,“無形”與“有形”之間處于不斷的轉化之中。 (二)精氣的運動與變化 解釋精氣生萬物和氣-形轉化的道理?精氣是活動力很強,運行不息的精微物質。由于精氣的運行不息,使得由精氣構成的宇宙處于不停的運動變化之中。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紛繁變化,都是精氣運動的結果。1. 氣的運動氣的運動,稱

7、為氣機。氣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但主要有升、降(解釋生)、聚、散(解釋氣-形轉化)等幾種。氣的運動具有普遍性。“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形而上,謂之道;形而下,謂之器” ,器是什么?是萬物。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有生于無”,即生于道,一是什么元氣,二是什么陰陽二氣,三是什么?陰陽二氣加陰陽和合,從而產生萬物。無(道)有質無形(氣)有質有形(器)2.氣化氣化,是指氣的運動產生宇宙各種變化的過程。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氣與形之間的轉化:無形之氣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是“氣生形”的氣化過程;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化為無形之氣,乃是“形化氣”的氣化過程。(2)形與形之間的轉化:有形

8、之物在氣的推動與激發下亦可相互轉化,如自然界的冰化為水、水化為霧霜雨雪等。(3)氣與氣之間的轉化:無形之氣之間也可發生轉化,天氣下降于地,可變為地氣;地氣上騰于天,又變為天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 (4)有形之體自身的不斷更新變化:植物的生長化收藏,動物的生長壯老已等變化,皆屬有形之體自身不斷更新的氣化過程。氣化過程分為“化”與“變”兩種不同的類型。化,是指氣的緩和的運動所促成的某些改變,類似于今之“量變”;變,是指氣的劇烈的運動所促成的顯著變化,類似于今之“質變”。 (三)精氣是天地萬物相互聯系的中介 1.維系著天地萬物之間的相互聯系2.使萬物得以相

9、互感應感應,是指事物之間的相互感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氣構成萬物,同時氣又是不斷運動的,必然推導出上述觀點。 (四)天地精氣化生為人 古代哲學家認為,人類由天地之精氣相結合而生成,天地精氣是構成人體的本原物質。管子·內業說:“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為人。”素問·寶命全形論說:“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論衡·論死說:“氣之生人,猶水之為冰也。水凝為冰,氣凝為人。”人為宇宙萬物之一,宇宙萬物皆由精氣構成,那么人類也由天地陰陽精氣交感聚合而化生。 人類與宇宙中的他物不同,不僅有生命,還有精神活動,故由“精氣”,即氣中的精粹部分所化生。如淮南子·天

10、文訓說:“煩氣為蟲,精氣為人。”人生由天地陰陽精氣凝聚而成,人死又復散為氣。如莊子·知北游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論衡·論死說:“陰陽之氣,凝而為人;年終壽盡,死還為氣。”人的生死過程,也就是氣的聚散過程。 三、精氣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古代哲學的精氣學說奠基于先秦至秦漢時期。這一時期正值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階段,故古代哲學的精氣學說滲透到中醫學中,對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尤其對中醫學精氣生命理論和整體觀念的構建,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一)對中醫學精氣生命理論構建的影響 1.對中醫學精學說建立的影響中醫學的精,又稱精氣,是指藏于臟腑中的液態精華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精是宇宙萬物的共同構成本原的思想, 2.對中醫學氣理論形成的影響中醫學的氣,是指人體內生命力很強、不斷運動且無形可見的極細微物質,既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激發和調控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感受和傳遞各種生命信息的載體。與古代哲學關于氣是運動不息的,是推動宇宙萬物發生、發展和變化的動力等思想對中醫學的滲透有關。 (二)對中醫學整體觀念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