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目錄
第一節古漢語的常用工具書簡介.........................2
第二節漢字的造字理論一-六書...........................18
第三節假借字、古今字、異體字和繁簡字................37
第四節古注的內容....................................52
第五節古注的類型和編排體例..........................61
第六節古漢語詞匯的構成特點..........................69
第七節同義詞和同源詞................................86
第八節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和嘆詞簡介...........106
第九節特殊的語序...................................134
第十節名詞的活用及其判斷...........................166
第十一節常用副詞簡介(上).........................166
第十二節常用副詞簡介(下).........................190
第一節古漢語的常用工具書簡介
學習古代漢語,經常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字、詞或成語典故,需要
查考一些有關材料或諸家說法,因此,了解古漢語的工具書、特別是
常用的字典、辭書等的有關情況,進而學會使用它們,就成為古漢語
學習的一項重要內容。
我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初期,即有完整的工具書
問世。兩千多年來,歷代學者孜孜以求、辛勤耕耘,為我們留下了許
許多多工具書。這些工具書中有許多高質量、高水平的上乘之作,它
們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中光彩奪目的奇葩。
在本節中,我們打算介紹一些同古漢語學習關系最密切的工具書,特
別是字典、辭書類工具書,以及與工具書有關的一些知識。
一、漢語字(詞)典排列漢字的主要方法
一部字(詞)典收有成千上萬個漢字,讀者怎樣才能較快地從中查到
自己想查的字呢?這就需要了解字(詞)典排列漢字的方法。漢語字(詞)
典排列漢字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1、按音序排列
所謂音序,指讀音順序。
古代的一些字(詞)典,往往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和格律詩
的106個韻部來排列漢字。對于今天的讀者來說,查檢起來難度很大;
如果不是這方面的行家里手,許多字是查不到的。解放以后編寫的字
典辭書,一般按照漢語拼音字母的順序排列漢字。只要熟練地掌握漢
語拼音方案,能念準要查的字的讀音,就能很快地查到。
2、按部首和筆劃排列
部首分為造字部首和檢字部首兩類,這個問題在本書第一章第三節已
進行了闡述,這兒不再贅言。
明清時代的字典,一般有214個檢字部首;現代字(詞)典的部首,一
般不到214個。
使用部首檢字法的字(詞)典,把同一部首的字歸為一類。
部首的先后是以筆劃的多少為序的,同一部首的字也是以筆劃的多少
為序的:凡筆劃少的靠前,凡筆劃多的在后。
使用這類字典-,只要能準確地寫出要查的字的字形,在字典前頁的“部
首索引”中找到它所屬的部首,再到該部中按筆劃查找,就能很快地
查到。
3、按號碼排列
所謂按號碼排列,是指按照每一個漢字的形體結構,給它編上特定的
號碼,然后按號碼的順序排列漢字。
目前通行最廣、最有影響的,是“四角號碼檢字法”。
漢字一般是方塊形的,都有四個角。四角號碼檢字法把漢字角的形式
歸納為十種,每種角形用一個阿拉伯數字(即:0,1,2,3,4,5,6,
7,8,9)表示。為每一個漢字編號碼時,按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
右下角的次序進行,每一個漢字為四碼。因此,只要熟練掌握編碼的
方法,一看到具體的漢字就能知道它的編碼,那么,使用這類字(詞)
典也是十分方便的。
使用四角號碼字典,關鍵是掌握編碼方法,并能熟練地為漢字編碼。
只要記住“四角號碼口訣”并了解其具體含義和一些有關規定,反復
進行實踐,編碼方法不難掌握。
四角號碼口訣是:
橫一垂二三點捺,
叉四插五方框六,
七角八八九是小,
點下有橫變零頭。
這段口訣的含義是:漢字筆劃中“橫”(含橫、挑、右鉤)的號碼是1,
“垂(豎)”(含直、撇、左鉤)的號碼是2,“點、捺”的號碼是3,“叉”
(即兩個筆劃相交)的號碼是4,“插”(一筆通過兩筆以上)是5,“方框”
(如“口”、“口”)是6,“角”(橫和垂的鋒頭相接處,如“廠”字的
左上角,“雪”字的右下角)是7,“八”(八字形和它的變形,如“金”、
“午”的前兩筆,“足”的末兩筆)是8,“小”(小字形和它的變形,
如“系”的末三筆,“黨”的前三筆,“杲”的末三筆,“惟”左邊的豎
心旁)是9,“點下有橫”(獨立的點和橫結合,如“言”的前兩筆,“主”、
“廣”、“疾”的前兩筆)是0。例如:
“端”的左上角是0,右上角是2,左下角是1,右下角是2,它的編
碼是0212o
“截”的左上角是4,右上角是3,左下角是2,右下角是5,它的編
碼是4325o
“顏”的左上角是0,右上角是1,左下角是2,右下角是8,它的編
碼是0128。
“烙”的左上角是9,右上角是7,左下角是8,右下角是6,它的編
碼是9786o
上述三種漢字排列方法,都各有利弊。例如,音序排列法的字(詞)典,
查字方便,但查字的人必須讀準被查的字的音,如果查字的人正好是
為了查某字的讀音,使用起來就十分不便。又如,部首筆劃排列法和
四角號碼排列法的字(詞)典,雖然可以不受讀音限制,依形即可查字,
但是,如果查字的人只記得字音、不記得字形,又怎樣使用它們呢?
而且,即便知道了字形,但某字究竟歸屬于哪一個部首、究竟是何編
碼,往往很難一下子確定。因此,上述三種方法,都不完善,都有弊
端。
近兒十年來編寫出版的字典辭書,往往將上述方法配合使用。例如,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寫的《現代漢語詞典》,是按
拼音字母順序排列漢字的,但在前面附上了“部首檢字表”(共189
個部首)。又如,《辭源》(修訂本)是按部首、筆劃排列漢字的,但在
后面附上了“四角號碼檢字法”及其索引,并附上了“單字漢語拼音
索引”,等等。這樣,就大大地方便了讀者的使用。
二、漢語字(詞)典的注音方法
現代編寫出版的字(詞)典,一般按《漢語拼音方案》的規定,用
拼音字母注音。古代的字典辭書,則常用下列方法給漢字注音:
1、讀若(讀如)法
“讀若”又叫“讀如”,是用音同或音近的漢字來注音,使讀者由此音
推出彼音。讀若法在漢代用得很廣泛,《說文解字》一書中就大量使
用。例如:
《說文》玉部:“陶,石之似玉者。從王,句聲,讀若茍?!?/p>
《說文》羊部:“攣,小羊也。從羊,大聲,讀若達
《說文》巾部:“幡,裙也。一曰帔也,一曰婦人脅衣。從巾,戔聲,
讀若‘末殺'之殺?!?/p>
2、直音法
直音法是直接用一個同音字來注音的方法。直音法的優點是明白清楚,
注音準確。這種方法在《康熙字典》中大量使用。例如:
“鮮,音蒜。”“籌,音侍?!?/p>
3、葉音法
“葉音法”本是古代學者(如宋代的朱熹)為先秦韻文(如《詩經》)注
音時所采用的方法。“葉”念xie,意即“協”、“和洽”、“相合”。葉
音就是臨時改變字的讀音,使它同其他字押韻,以達到朗讀時的和諧、
協調。葉音法的產生,是由于不了解古今語音的變化,以今音況古音。
因此,這種注音方法是不科學的。但《康熙字典》中有時也采用這種
方法注音,例如:
“籌,……又葉音除。蔡洪《圍棋賦》:'擄妙思,奮元籌,飾服色,
玩驛駒。
“家,……又葉古俄切,音歌?!豆棚舫w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
時將幕兮可奈何。'……又葉古暮切,音固?!督故弦琢帧罚?三足孤鳥,
靈明為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等等。
4、反切法
反切是古代的字典辭書中用得最多的一種注音方法,也是在拼音字母
發明之前一種相當科學的注音方法?!胺辞小庇纸小胺础?、“切”,其含
義都是“拼音”。
反切是在充分認識漢字音節結構的基礎上產生的?,F代著名語言學家
羅常培先生指出:“反切者,合二字以為一字之音,所以濟直音之窮也?!?/p>
反切是一種雙拼法,它以兩個漢字合在一起來為另一個漢字注音。反
切是以聲、韻原則來拼音的,不同于以音素為原則的現代拼音方案。
清代著名學者陳澧在《切韻考》一書中指出:“切語之法,以二字為
一字之音:上字與所切之字雙聲,下字與所切之字疊韻;上字定其清
濁,下字定其平、上、去、入;上字定清濁而不論平、上、去、入,
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論清濁。”(“清濁”指聲母是清輔音還是
濁輔音)
陳澧的這段話,深刻地闡明了反切的原理和具體方法,可以概括為:
上字取其聲,下字取其韻;上字定清濁,下字定四聲。
舉個例子來說吧:
《康熙字典》引《唐韻》云:“毛,莫袍切?!?/p>
根據反切的方法,“毛”和“莫”雙聲(聲母相同),“毛”和“袍”疊
韻(這兒指韻母相同),“毛”和“袍”同調(聲調相同)。如果我們用現
代漢語的拼音字母來表示,那就是:毛=111(0)+(p)ao=ma
o
又如:
《康熙字典》引《唐韻》云:“蘇,素姑切?!?/p>
即:蘇="素”的聲母+“姑”的韻母和聲調=S(U)+(g)u=
su
可見,反切的原理是十分簡單的。
但是,要想真正搞懂反切,特別是要想用現代的語音標出反切所表示
的讀音,卻是十分困難的。因為反切是古代(特別是唐宋時期)的注音
方法,它所注的是古音;無論是用來注音的字(即切語上下字),還是
被注的字,它們所代表的都是古音,而不是現代音。從古代到現代,
語音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于一個具體的反切條目來說,從古代到現
代,在被切字和反切上下字這三個字的六個因素中有一個因素發生變
化,我們就不能正確地以現代語音來標示。這六個因素是:被切字的
聲母、韻母、聲調,反切上字的聲母,反切下字的韻母和聲調。例如:
《康熙字典》引《唐韻》云:“公,古紅切。”按反切原理,“公”的讀
音應該是:公=古g(u)+紅(h)6ng=g6ngo《現代漢語詞
典》對“公”的標音是gdng,聲調是陰平,不是陽平。
那么,“公”的反切(古紅切)是不是錯了呢?不,沒有錯。問題在于:
現代的聲調是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種,而中古卻是平、上、去、
入四個聲調。中古的平聲字,在現代分別變成了陰平和陽平,變化的
規律是:中古聲母是清輔音的平聲字,今音讀陰平,如“公”;聲母是
濁輔音的平聲字,今音讀陽平,如“紅”。“公”和“紅”現代聲調有
陰平、陽平之別,古代則完全相同,都是平聲字。因此,用“古紅”
作“公”的切語,是正確的。
現代漢語的聲母共22個,即21個輔音聲母(bpmf,dtn
1,gkh,jqx,zhchshr,zcs)加上一個"零聲
母”(如“王”、“用”、“安”、“厄”的聲母)。在21個輔音聲母中,"m
n1r”是濁輔音,其余17個都是清輔音(濁輔音是發音時聲帶振
動的輔音,清輔音是發音時聲帶不振動的輔音)。
中古時期,則有36個聲母,古人用36個漢字來表示,叫“三十六字
母”(字母即聲母的代表字,又叫“聲紐”、“紐”、“母”),即:幫滂
加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
見溪群疑,影曉匣喻,來日。三十六字母對于理解反切十分重要,必
須背熟。在三十六字母中,有十八個是濁輔音聲母,即:加明,奉微,
定泥,澄娘,從邪,床禪,群疑,匣喻,來日。其余都是清輔音聲母。
三、常用工具書簡介
1.《爾雅》
《爾雅》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詞典它大約編纂于戰國時代,歷經秦漢,
續有增補,至西漢初期正式成書?!稜栄拧凡皇浅鲇谝蝗酥郑窃S多
人智慧的結晶?!稜栄拧返摹盃枴笔恰敖钡囊馑?,“雅”是雅言、通
語,即當時的民族共同語。《爾雅》記錄“古今之異言”和“方俗之殊
語”,而以今語釋古語、以雅言釋方言?!稜栄拧肥枪湃搜凶x經書的重
要工具書。
《爾雅》共十九篇,即: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
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
鳥、釋獸、釋畜。其中前三篇是解釋一般詞語的,如名詞、動詞、形
容詞;后十六篇是解釋專有名詞的。從《爾雅》的內容來看,它具有
“百科全書”的性質。其釋詞方式是匯聚若干同義詞,然后以一個詞
加以解釋。例如:《釋詁》:“林、烝、天、地、皇、王、后、辟、公、
侯,君也?!薄夺屟浴罚骸案妗⒅],請也?!?/p>
給《爾雅》作注的人很多,其中最早的是晉郭璞的《爾雅注》。清儒邵
晉涵的《爾雅正義》和郝懿行的《爾雅義疏》,內容精湛,影響最大。
2.《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字典。作者許慎(公元
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省偃城縣)人,東漢著名的經學
家,也是當時最杰出的文字學家。
《說文》始作于東漢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寫成于安帝建光
元年(公元121年),前后二十余年。全書正文十四卷,敘目一卷,共
十五卷。共收字9353個(以小篆為主),外加重文(與小篆形體不同的
古文、籀文等異體字)1163個。作者根據小篆的形體構造,創立了540
個部首,把9353個字分別歸入這540部?!墩f文》的部首是造字部首,
每一個部首基本上就是該部所屬之字的形旁,表明這些字本義所屬的
意義范疇。
《說文》的540個部首,根據“據形系聯”的原則排列次第,始于“一”
部,終于“亥”部。每部中所收之字,則按照意義類別排列次第,有
嚴密的邏輯條理。
《說文》的釋字方法,是先析部首,說明該部所有的字都同部首之義
有關。對于每個字的闡釋,是先講字義,再講字形構造,有的還說明
讀音。例如:
皿部:“皿,飯食之用器也。象形,與豆同意。凡皿之屬皆從皿,讀若
猛“皿”是部首字)
皿部:“盂,飲器也。從皿,于聲?!?/p>
皿部:“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從皿,成聲?!?/p>
皿部:“盎,盆也。從皿,央聲。”
皿部:“益,饒也。從水皿。水皿,益之意也?!?/p>
由于《說文》所釋字義是從字形結構的分析中得出的,因此,一般來
說,都是字的本義。這對于后人研讀古書、探討詞義的源流變化,提
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們研究古代文字和語言
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書。
《說文》對字形結構的分析,是以“六書”原則為指導的。許慎在《說
文解字?敘》中全面系統地闡釋了六書理論,分析了古今文字的發展歷
程,奠定了文字學的基礎。
《說文》的主要缺點,是對某些字的分析不科學。例如“為”字,甲
骨文、金文都是“以手牽象”之形,本義是“役象”,引申為“勞作”、
“作為”;許慎則根據小篆形體,將?“為”釋為“母猴也。其為禽好爪,
下腹為母猴形”,造成大謬。
目前比較流行的《說文》,是北宋徐鉉(字鼎臣,揚州人,公元916-
991)校訂的本子,世稱“大徐本”。徐鉉之弟徐銘(字楚金,公元920
—974)作《說文解字系傳》,也很有影響,世稱“小徐本”。
清代是研究《說文》的鼎盛時期,注家蜂起,成就斐然,形成了“許
學”研究的高峰。有清一代,研究說文的專著就有一百多種。清代研
究《說文》成就最高的是段玉裁(1735—1815,字若膺,號茂堂,江蘇
金壇人)、桂馥(1736—1805,字冬卉,號未谷,山東曲阜人)、王筠(1784
—1854,字貫山,號墓友,山東安丘人)、朱駿聲(1788—1858,字豐
芭,號允倩,江蘇吳縣人),世稱“說文四大家”,而段玉裁又是“四
大家”中的巨擘。
段氏的代表作《說文解字注》,是研究《說文》的最重要的著作。它不
僅考訂二徐本的是非,整理《說文》文字,而且深刻闡明許書體例,
從形、音、義三方面全面系統地研究《說文》所收的每一個字,并以
聲音為樞紐來探尋語義,深刻地揭示了字義演變的規律和途徑。同時,
在同義詞辨析、同源詞探求、六書理論的闡釋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杰
出的成就??梢哉f,《說文解字注》是我們學習和研究古漢語最好的工
具書之一。
桂氏的代表作《說文解字義證》、王氏的代表作《說文句讀》和《說文
釋例》、朱氏的代表作《說文通訓定聲》,也都有重要創見,都是《說
文》研究中很有價值的專著。
近人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祜,江蘇無錫人)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
末編纂的《說文解字詁林》,匯集了從古到今一百多家研究《說文》的
著作,是研究《說文》的最全面、最豐富的資料匯編,很有參考價值。
3.《方言》
《方言》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方言學著作,作者是西漢著名學者揚雄(公
元前53—公元18)。《方言》共13卷,記錄了西漢時代各地的方
言詞語。其編寫體例與《爾雅》相似,是按意義分類編排、分條解釋
的,收集并解釋了大量普通語詞和衣服、器皿、家具、農具、動物、
車、船、兵器、昆蟲方面的方言詞語。例如:
卷一:“黨、曉、哲,知也。楚謂之黨,或曰曉;齊宋之間謂之哲。”
卷八:“虎,陳魏宋楚之間或謂之‘李父’,江淮南楚之間謂之‘李耳',
或謂之'於菟',自關東西或謂之‘伯都'J
晉代郭璞作《方言注》,影響較大。
4.《釋名》
《釋名》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語源學詞典?,作者是東漢劉熙。
《釋名》共八卷,收錄先秦兩漢詞語一千五百余條,按天、地、山、
水、丘、道、州國、形體、姿容、長幼、飲食等內容,分為二十七篇。
《釋名》一書釋詞的最大特點,是追求事物命名的由來,用聲訓的方
法(即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訓釋詞義)探求語源。例如:
《釋宮室》:“楣,眉也,近前若面之有眉也
《釋天》:“雨,羽也,如鳥羽之動則散也。”
《釋名》的聲訓,有的是有道理的,有的是牽強附會的。但它所收集
的大量語詞和它的聲訓材料,對于研究東漢的語言(特別是語音)狀況
和社會生活,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5.《廣雅》
《廣雅》是為了“增廣”《爾雅》而作的詞典,其內容遠遠多于《爾雅》,
而性質、分類與《爾雅》完全相同。作者是三國魏人張揖。
《廣雅》也像《爾雅》一樣,分為十九篇,共2345個條目,18150字。
其釋詞方式也是以一詞釋多詞。
清代杰出的訓詁學家王念孫(1744—1832,字懷祖,號石旗,江蘇高郵
人)花了十年時間,為《廣雅》作疏證。王氏所作之《廣雅疏證》,詳
細搜集漢魏以前的古訓材料,對《廣雅》的語詞進行考證。他以聲音
通訓詁,就古音以求古義,突破字形限制,在訓詁學上作出了極其輝
煌的貢獻,使《廣雅疏證》成為訓詁學的頂峰之作,對后世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
6.《廣韻》
《廣韻》是中國古代完整地保留至今的最早的韻書(韻書實際上是按韻
排列的字典?,重在明音),也是中國第一部官修韻書。
《廣韻》的前身是唐代孫恤于公元751年(天寶十年)編著的《唐韻》,
《唐韻》的前身則是隋陸法言于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壽元年)編寫的
《切韻》。《切韻》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一部韻書,它以平、上、去、
入四聲分卷,其中平聲54韻,上聲51韻,去聲56韻,入聲32韻,
共193韻,收字12158個?!肚许崱芬援敃r的洛陽音為主,同時收有古
今方國之音,因此,它并不代表一時一地的語音系統?!肚许崱返淖畲?/p>
特點是審音精細?!短祈崱费匾u了《切韻》體系,分韻195個,收15000
余字,在唐代影響較大?!肚许崱泛汀短祈崱范嘉茨芡暾亓鱾飨聛?,
現在只剩下殘卷。
《廣韻》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廣韻》,是宋初陳彭年、丘雍奉詔于宋真
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修訂成書的?!稄V韻》的含義是“增廣”
《切韻》,它基本上保留了《切韻》的聲韻系統而有所廣益,大體上反
映了唐宋時代的語音狀況?!稄V韻》也以平、上、去、入四聲分卷,其
中平聲57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共206韻,收字
26194個。
《廣韻》是研究中古語音最重要的材料,《廣韻》反切所反映的語音系
統,基本上代表了中古的語音系統。據清人陳澧考證,《廣韻》共有
40個聲類(聲母),89個韻類(不計聲調)。公元1229年,金人王文郁
把《廣韻》的縮略本《禮部韻略》的206個韻,刪并為106韻,寫成
《平水韻略》一書。這就是所謂“平水韻”,也即中古格律詩的“詩韻”。
7.《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一部影響極大、使用廣泛的大字典這部字典是張玉
書、陳廷敬等30余人于清代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奉詔編寫,康熙
五十五年(1716年)編成的。
《康熙字典》共收47035個字,按部首排列,分為214部;又按部首
字的筆劃多少,分歸十二集,每集冠以地支之名,即: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康熙字典》對于單字的解
說,是先注音、后釋義、再證以古書材料。注音一般列《唐韻》、《廣
韻》、《集韻》等韻書中的反切,以及其他讀音。對字義的訓釋,以羅
列古書古注材料為主,有時也表明編者看法。由于這部字典收字極多,
材料豐富,因此成為學習、研究古漢語的重要工具書。
《康熙字典》由于出自多人之手,錯誤很多。清代著名學者王引之于
道光年間奉敕撰寫《字典考證》,糾正了引文方面的錯誤2500多條。
8.《經籍暮詁》
《經籍暮詁》是清代著名學者阮元主編的一部大型工具書,刊行于清
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這部書廣泛收集唐代以前經、史、子、集
及各種古注材料,是漢唐文字訓詁的總匯。全書按平水韻106韻分卷,
每字之下詳列古書古注的訓釋,對閱讀古書頗有幫助。王引之盛贊此
書云:“展一韻而眾字畢備,檢一字而諸訓皆存,尋一訓而原書可識?!?/p>
9.《經傳釋詞》
《經傳釋詞》是一部研究上古漢語虛詞用法的專書。作者是王念孫之
子、清代著名學者王引之(1766—1834,字伯申,號曼卿,江蘇高郵人)。
《經傳釋詞》成書于嘉慶三年(1798年)。全書共收虛詞160個,依三
十六字母順序排列,材料主要取自周秦兩漢的經傳。作者精于聲音訓
詁之學,在考釋虛詞時,能從聲音出發,說明音義相關的道理,多有
精到之處,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此書對于學習古漢語,很有參考作用。
王念孫、王引之父子是清代杰出的語言學家,王念孫的《廣雅疏證》、
《讀書雜志》和王引之的《經義述聞》(疑為王念孫所做,托其子名)、
《經傳釋詞》,在訓詁學上具有極高造詣,世稱“高郵王氏四種二
10.《詞詮》
《詞詮》是一部專談古漢語虛詞的著作,出版于1928年,作者是近代
學者楊樹達。
《詞詮》介紹了古漢語中常用的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以及部
分代詞、副詞、動詞,詳細地說明了它們的用法、含義,并舉出古書
例句加以證明。全書說理清楚,材料翔實,是學習古漢語的很好的工
具書。
11.《辭?!?/p>
《辭海》初版于1936年,后來經過兒次修改。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是
1979年出版的修訂本(三卷),以及1980年出版的縮印本。
《辭?!饭彩諉巫郑ê焙喿?、異體字)、一般詞語和??泼~術語
106578條,其中單字有14872個,詞目91706條。
《辭?!肥且徊烤C合性的辭書,除了單個漢字外,舉凡語詞、人物、
名著、歷史事件、古今地名、政黨團體、各學科的專門術語等,全都
涉及。《辭?!吩谡Z言材料方面,古語今語、古義今義全收,因此,也
是學習古漢語的重要工具書。
《辭?!酚玫氖遣渴着帕蟹āF浣忉岓w例是:先釋單字字義,再釋復
音詞、詞組和典故的意義、用法。
12.《辭源》
《辭源》初版于1915年,本是綜合性語文工具書。解放以來,經過多
次修訂,內容上已改為專收古書語詞,成為古漢語學習和研究的專門
工具書。目前市面上通行的是1979年至1983年出版的修訂本(共4
冊),以及1988年出版的縮印本。
《辭源》共收單字12890個,復詞84134個。全書按部首、筆劃排列
單字,每個單字不僅以拼音字母注明今音,而且注明其反切(反切選自
《廣韻》)。其解釋體例與《辭?!废嗤??!掇o源》也是古漢語學習
的有益工具書。
13.《漢語大字典.》
《漢語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釋漢字的形、音、義為主要任務的大型語
文工具書。
《漢語大字典-》規模宏大,共收字54678個,是目前我國收單字最多
的字典之一。本書的解釋體例是:以楷書為標準字形,每個楷字下面
收列能反映其形體演變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古文、小篆、隸書字
形;然后說明其本義、讀音(標注拼音字母并注明《廣韻》等韻書的反
切,以及中古的聲、韻、調和上古的韻部);然后按本義、引申義、假
借義的順序分項解釋其各種含義、用法,并征引古書用例。
全書按部首編排,共分200部。本書附有《上古音字表》、《中古音字
表》、《通假字表》、《異體字表》、《歷代部分字書收字情況簡表》、《簡
化字總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漢語拼音方案》、《普通話異讀詞
審音表》、《國際音標表》等。
《漢語大字典-》是漢語字典的集大成之作,它是四川、湖北兩省300
余名詞典工作者奮斗十年的成果,在漢語字典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4.《詩詞曲語辭匯釋》
《詩詞曲語辭匯釋》是近代學者張相(1877—1945)所作。此書匯集了
唐、宋、金、元、明以來流行于詩、詞、曲中的特殊詞語八百余條,
詳引例證,解釋它們的意義、用法和變化,有時還推尋其詞源或語源。
這部書對于學習詩詞曲很有幫助。
15.《現代漢語詞典》
《現代漢語詞典》是以記錄普通話語匯為主的中型詞典-,初版于1978
年。詞典中所收條目,包括字、詞、詞組、熟語、成語等,共約56000
余條。這部詞典是為推廣普通話、促進漢語規范化服務的,它除了普
通話語匯外,還收了不少方言詞、文言詞和一些專門術語。1996年出
版的修訂本,收字、詞6萬余條。
《現代漢語詞典》的主要長處之一,是釋詞精當、用語準確,對古文
翻譯極有幫助。
除了上述工具書外,《中華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古漢語常用字字
典》、《新華字典》、《辭通》、《古書虛字集釋》等工具書,對于古漢語
學習均有參考價值。限于篇幅,我們就不多談了。
第二節漢字的造字理論一六書
在上一節中,我們談到,漢字結構的發展經歷了表形、表意和音義結
合三個階段。討論漢字的結構,不能不涉及有關漢字造字的理論——
傳統的“六書”之說。
一、“六書”的名稱及功用
“六書”一詞,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流傳。最早提到“六書”的古
籍,是《周禮?地官?保氏》:“保氏(周代掌管教育的官員)掌諫王惡,
而養國子(貴族子弟)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
五射,四日五馭,五曰六書,六日九數。”這段話告訴我們:周代的小
學共上六門功課,即禮、樂、射、馭、書、數這“六藝”?!傲鶗笔?/p>
這六門功課中的一門?!傲鶗钡摹皶?。本是“書寫”之義,后來也
指寫出來的字?!傲鶗睉斒亲R字課,即向小學生講授已造之字的形
體結構及讀音含義,使小學生識得,相當于現代的語文課。但“六書”
的內容究竟是什么,《周禮》中沒有具體說明。
到了漢代,有三位大學者對“六書”的名稱進行了解說。第一個是班
固,他在《漢書?藝文志》中指出:“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
養國子,教之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假借,造字
之本也?!钡诙€是鄭眾,據鄭玄《周禮注》所引,鄭眾認為:“六書,
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也第三個是許慎,他在《說
文解字?敘》中不僅指出“六書”的名稱,而且分別給它們下了定義。
他說:“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日指事,指事者,
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
體詰訓,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四日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攜,武信是也。五日轉
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
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p>
班固、鄭眾、許慎三人對“六書”名稱的解說,雖有差異,但基本上
是一致的。清代以后,人們對于“六書”的名稱,一般采用許慎的說
法(只有“形聲”一名有時也稱“諧聲”);而對于“六書”的排列次
序,則采用班固的說法。這樣,對“六書”的名稱和次序,人們就形
成了比較固定的說法,即:(1)象形;(2)指事;(3)會意;(4)形
聲;⑸轉注;(6)假借。
《漢書?藝文志》把“六書”看成是“造字之本”,即造字的根本之法,
但需要指出的是:古人并不是先定出“六書”的原則,然后再進行造
字的。因為漢字的產生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是集體的創造;到殷
商的甲骨文階段,漢字已經成為一種高度發達的文字;而“六書”之
說直到春秋時期才出現。“六書”實際上是后人在分析了相當數量的已
成之字的基礎上所歸納出來的理論。由于這種理論符合漢字結構的實
際情況,因而它一旦被總結出來,就被用來作為學校識字教學的基本
內容,并被用來指導再造新字。事實上,在“六書”說提出之后所創
造的大量新字,都是自覺地按照“六書”理論、特別是“形聲”之法
創造的。因此,把“六書”稱為漢字的造字理論,是恰當的。
二、“六書”的定義及其分析
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對“六書”所下的定義,奠定了漢字結構
分析的理論基礎,最有權威性。后人兒乎都是圍繞許慎的定義,來闡
釋漢字的結構特點和造字方法的。下面,就讓我們從“造字”角度,
結合具體字形,對許慎的“六書”定義作一具體分析。
1象形
許慎說:“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t出,日月是也。”“象形”二字,
是動賓關系,“象”是“摹擬”、“描摹”之義,“形”是外界物體的形
態、形象;“象形”指“描摹外物形象”的造字方法。“詰訓”是“曲
折”、“屈曲”之義。許慎的意思是:“象形這種造字方法,就是描畫那
個外界物體,筆劃線條隨著它的形體而曲折變化,'日'、'月'二字就
是用這種方法造的字。"象形造字法的特點,是直觀摹擬人眼能夠看見
的、有具體形象的外物。
象形法造出來的字,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獨體,一種是合體。象形字
中獨體占絕對多數,它們是完整、單獨的形體結構,不可以拆開來分
析,如“羊”、,,?!?、“手”、“山”、“鳥”、"隹,,、“魚”、"刀,,、“人”、
“大”、“子”、“女”、a幺:,,“爪”、“井”、“毛”、“文”、“心”、“戶”、
“戈”、“斤”、“目”、“又”、“木”、“犬”、“皿”、“矢”、“禾”、“瓜”、
“水”、“它”、“田”、“矛”、“臣”、“自”、“肉”、“米”、“臼”、“網”、
“衣”、“舟”、“耳”、“蟲”、“角”、“豆”、“貝”、“身”、“豕"、"冢'、
“車”、“虎”、“鹿”、“兔”、“象”、“鼠”、“燕”、“龜”,等等。
象形字中合體很少,它們是在獨體象形字的基礎上,附加一些象形筆
劃,表示物體的某一組成部分;這些附加的象形筆劃,不能單獨成字。
例如,“果”的下部是個“木”字,上部似“田”的部分,實際上是畫
了一只果子的俯視圖形,表示它是長在“木”上的果實。又如,“巢”
的下部是個“木”字,中部是鳥窩的形象,上部像三只站在窩上的鳥
形;這個字的意思是:筑在樹上的、鳥所住的窩。再如,“束”的意思
是樹上所長的刺,字形從“木”,中間部分是刺的形狀,等等。
象形字的數量雖然只有兒百個,但它們是漢字的構成基礎,是創制成
千上萬個會意字、形聲字以及部分指事字的基本要素。
2指事
許慎說:“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指事”二字,
是動賓關系,“指”是“指明”、“指出”之義,“事”表示“具體的含
義”;“指事”是“指明具體含義所在”的造字方法。“視”是“看”的
意思,“識”表示“認識”、“識得”,“察”表示“仔細審察”、“細致地
察看”,“見”表示“看出”、“領會”之義。許慎的意思是:“指事這種
造字方法,就是人們一看到所造的字的形體就能識得,經過仔細地辨
認審察,就能看出或領悟到它的意義,'上'、'下'二字就是用這種方
法造的字。”許慎這兒句話,是從人的認識的兩個階段來說的:“視而
可識”是感性認識階段,強調對字的外部形體的感知;“察而見意”是
理性認識階段,強調對字的意義內涵的領會。指事造字法的特點,是
以“象形”的手段,來表示比較抽象的概念。
指事造字法在具體運用中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的
標記符號造字,另一種是用純粹的抽象符號造字。
在象形字上添加抽象符號的指事字比較容易理解。如“刃”字是在“刀”
上加一點,表示刀鋒之所在;“亦”(腋)字是在“大”(即“人”)字的
兩側加兩點,表示“腋下”之義;“寸”字是在“又”(本義為“右手”)
字下面加一點,表示靠近手腕的“寸口”之義;“叉”字是在“又”字
中間加一點,“象指間有物”(段玉裁語),表示“手指與物相錯”之義;
“朱”字是在“木”字中加一筆,表示“朱”本指“赤心木”;“立”
字是在“大”下加一橫,表示人站在地上;“旦”字是在“日”字下加
一橫,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來,即“早晨”之義;“血”字是
在“皿”字上加點,表示古代盟誓時滴入“皿”中的鮮血,等等。
用純粹抽象符號表示的指事字,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例如,“上”字的
篆文字形,是在一長橫上面加一短橫,表示甲物在乙物之上;“下”字
則是在一長橫下面加一短橫,表示乙物在甲物之下。又如:“一”、“二”、
“三”、“四”(甲骨文“四”是在“三”字下面再加一橫)等字,也都
是純粹符號性的指事字。
前一種指事字,雖然帶有抽象符號,但從整體上來看,它們仍然是象
形字。后一種指事字,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人們把外物之形在頭腦中
抽象化之后描摹出來的形象,如“上”、“下”二字中的長橫、短橫,
泛指任何具體事物。因此,段玉裁指出:“指事亦得稱象形?!?/p>
關于“指事”與“象形”的區別,清代文字學家王筠在《說文釋例》
中講得十分深刻:指事字是“象人意中之形",而象形字則是“象人目
中之形”。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指事之別于象形者,形
謂一物,事賅眾物,專博是分,故一舉‘日'、'月',一舉'上'、'下
'上'、'下'所賅之物多,‘日'、'月'只一物。學者知此,可以得指
事、象形之分矣?!?/p>
指事這種造字法,能產性最低,因而指事字最少。但指事字也是會意
字、形聲字的構成要素,是漢字孳乳發展的重要基礎之一。
3、會意
許慎說:“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據,武信是也?!薄皶狻倍质?/p>
動賓關系,“會”是“會合”、“匯合”之義,“意”指字的含義;“會意”
是“會合兩個或兒個字的含義,以成一字之義”的造字方法。“比”是
“并放”、“緊挨”、“緊靠”的意思;“類”即字類,這兒指兩個或幾個
字形;“誼”在后代常寫成“義”(“誼”是古本字,“義”是后代通用
的假借字),是“含義”的意思;“以”,用以,用來;“見”,即“顯現”、
“顯露”;“指據”,義同“指揮”,這兒表示“所指向的新意義”。許慎
的意思是:“會意這種造字方法,就是把有關聯的兩個或兒個字形放到
一起組成新的字形,會合它們的含義以成新字的字義,用來顯示造字
者所想要指明的意義,‘武'、'信'二字就是用這種方法造的字。”會
意造字法的特點,是強調顯示出新造字所要表達的概念(其中有許多是
抽象概念)的意義。會意法所創造的新字,就其結構而言,有同體組
合(即“同文會意”)和異體組合(即“異文會意”)兩種情況。
(1)同體組合
同體組合指用兩個或兒個相同的字形合在一起組成新字。例如,“友”
由兩個“又”(右手)組成,表示雙方友好;“并”由兩個“立”組成,
表示兩人并排站著;“從”由兩個“人”組成,表示一個人緊跟在另一
個人身后;“棘”由兩個“束”組成,義為“小棗叢生者”(“棘”樹
有刺,故從“權');“玨”由兩個“玉”組成,“二玉相合為一玨”;
“轟”由三個“車”組成,義為“群車聲也”;“叩”(音xuGn)由兩個
“口”組成,義為“驚呼也”或“眾人并呼”;“品”由三個“口”組
成,義為“眾庶也”即“許多人”。其他如“林”、“森”、“晶”、“淼”、
“磊”、“比”、“眾”等,也都是這類會意字。
(2)異體組合
異體組合指用兩個或兒個不相同的字形合在一起組成新字。例如,“看?”
字由“手”和“目”組成,用“手”搭在額頭為“目”遮陽,是常見
的遠看動作;“見”由“人”、“目”組成,義為“看見”;“牧”是“放
?!?、“放牧”之義,甲骨文字形是一個人手持棒條(即“支"字)趕“牛”;
“羅”是用網捕鳥之義,甲骨文字形由“網”和“隹"(“鳥之短尾總
名”)組成;“取”由“又”、“耳”組成,本指割取戰俘左耳;“逐”由
“走”、“豕”組成,表示一個人在追豬;“為”的本義是“役象”,甲
骨文字形由“又"(或曰“手”、“爪”)、“象”組成。其他如“囚”、
“監”(本義是一個人對著盛了水的“皿”照看自己的形象,即“照鏡
子”)、“信”(一個人講話要守信用)、“武”(由“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整形美容產業發展趨勢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咨詢研究報告
- 2025年高校產學研合作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中的產學研合作項目績效評價報告
- 云南開放大學中藥炮制學網上作業1-4
-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內燃機原理》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工商職業學院《運動技能實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鋼結構課程設計》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電焊考試試題及答案的電子書
- 電大機械考試試題及答案
- 黨??荚囋囶}及答案朗讀
- 榆林市重點中學2024年數學七年級第一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聯塑管材檢驗報告模板
-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課內、課外閱讀訓練(教師+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 浙江省杭州市(2024年-2025年小學四年級語文)部編版質量測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建筑專業】16J914-1公用建筑衛生間(完整)
- DL∕T 1098-2016 間隔捧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
- 化學-福建省泉州市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教學質量監測試題和答案
- AQ/T 2059-2016 磷石膏庫安全技術規程(正式版)
- AQ 1011-2005 煤礦在用主通風機系統安全檢測檢驗規范(正式版)
- 2021年廣東省深圳實驗學校自主招生數學模擬試卷
- (高清版)JTG 3370.1-2018 公路隧道設計規范 第一冊 土建工程
- 獸醫檢驗題庫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