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2課件:3.10 游褒禪山記._第1頁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2課件:3.10 游褒禪山記._第2頁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2課件:3.10 游褒禪山記._第3頁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2課件:3.10 游褒禪山記._第4頁
高一語文(人教版)必修2課件:3.10 游褒禪山記.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10*游褒禪山記游褒禪山記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游褒禪山記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辭職回家的歸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后,以追憶形式寫下的一篇游記。文章后面有“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字樣,據此可知這篇散文寫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七月。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當年四月,王安石從舒州(今安徽潛山)通判任上辭職,在回家探親途中游覽了褒禪山,同年七月以追記形式寫下此文。作者在文中敘述了他和幾位同伴游褒禪山所見到的景物以及游山經過,并以此為喻,闡明了“志、力、物”的重要性以及“盡

2、吾志”的思想。這種思想,正是王安石后來百折不撓實行變法的思想基礎,也是他文章應“有補于世”“以適用為本”思想的具體體現。就在寫作本文后四年(1058),王安石給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1069年拜相,他不顧保守派反對,積極推行新法。提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觀點,這與本文的觀點也有相似的地方。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1.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主張文章“務為有補于世”。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獨樹一幟;詩歌遒勁清新,雖不多卻風格高峻。作品今存王臨川

3、集臨川集拾遺等。2.唐宋八大家: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明初朱右最初將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了八先生文集,后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位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人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1.注字音 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2.識通假長樂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3.解多義 首

4、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4.辨活用(1)有泉側出(“側”,名詞作狀語,從旁邊)(2)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3)而其見愈奇(“見”,動詞用作名詞,見到的景象)(4)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的人)(5)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6)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用作動詞,盡興)(7)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觀”,動詞活用為名詞,景象)(8)常在于險遠(“

5、險遠”,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的地方)(9)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用作名詞,流傳的文字)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5.分古今 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6.明句式(1)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介詞結構后置)(2)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介詞結構后置)(3)而卒葬之(省略句,省略介詞“于”)(4)有碑仆道(省略句,省略介詞“于”)(5)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判斷句)(6)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判斷句)(7)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

6、蓋音謬也(判斷句)(8)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斷句)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背景助讀知識鏈接基礎梳理7.積名句(1)(2015廣東卷)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2)(2012湖南卷)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3)(2011天津卷)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5)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

7、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目標一】【目標一】 學習本文因事說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學習本文因事說理、敘議結合、前后照應的寫法1.第一段為什么要特別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參考答案:寫仆碑及碑上的文字,是為后面議論埋下伏筆,充分體現了作者“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議論中提出“深思而慎取”觀點的依據。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2.第二段從內容上看是記游,作者游了前洞與后洞,這兩個洞各有怎樣的特點?為什么詳寫“后洞”?參考答案:前洞:平曠記游者甚眾后洞:窈、寒、深記游者少原因:為下文寫未能盡興地游覽做鋪墊。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

8、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3.根據提示填空。本文把和兩個不同的事物聯系起來,借游山的體會,說明了處事、治學都要“”和“”的道理。 參考答案:游覽(游山)治學盡吾志深思而慎取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目標二】【目標二】 領悟作者領悟作者“深思而慎取深思而慎取”“盡吾志盡吾志”的思想及其意義的思想及其意義1.文章的第一、二段記敘游山的經過,這與作者要抒發的情感有聯系嗎?聯系在哪里?參考答案:第一、二段記游山所見的景物和經過,這部分是后面議論的基礎。由“其見愈奇”而產生“樂”;由“不得極夫游之樂”而產生“悔”,于是引發下面的感慨議論。2.在第四段中,作

9、者表達了怎樣的觀點?這一觀點是怎樣引發出來的?參考答案:作者認為治學不應當輕信盲從,以訛傳訛,而應該“深思而慎取”。從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滅”,聯想到“古書之不存”,從“音謬”聯想到“謬其傳”的情況不可“勝道”,自然地得出治學必須“深而思慎取”的結論。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3.在這篇游記中,作者對“志”“力”“物”三者是怎樣論述的?參考答案:作者從順序上肯定了“志”的重要,首先要有“志”,其次要有“力”,再次要有“物”。作者對“志”的重要性,又作了進一步的強調和申述,提出了“盡吾志”的觀點。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

10、文脈圖解文白對譯1.這是王安石的一篇著名游記,它不同于一般游記的寫法,這篇文章有什么特點?提示:一般游記以記游為主,兼以抒情;這篇文章以說理為主,因事說理。參考答案: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記,不重在山川風物的描繪,而重在因事說理。以說理為目的,記游的內容只是說理的材料和依據。文章寫的是作者一次沒有盡興的游歷,但作者沒有僅僅寫游歷的景觀和樂趣,而是據此得到兩條深刻的啟示:一是世上神奇雄偉、美麗壯觀的景色,常常在艱險遙遠的地方,想到達這樣的地方,必須不避艱險,“盡吾志”以赴之,才能于己無悔,于人不譏。這里是借游山喻人生哲理不論干什么事情,都必須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去完成。二是對“華山”的“華”字讀音的謬傳

11、而發的慨嘆由于古代文獻資料的散失,后代以訛傳訛,求學的人們對于學問必須“深思而慎取”。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2.本文由“不得極夫游之樂”生發出“盡吾志”的觀點,由“仆碑”生發出“深思而慎取”的觀點,這兩個觀點彼此有聯系嗎?提示: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深思而慎取”是“盡吾志”的基礎,“盡吾志”又促使人們“深思而慎取”。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參考答案:作者游褒禪山,本來是一次平常的游歷活動,但作者卻從中悟出了人生哲理從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

12、而其見愈奇”悟出“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結論。然后將這次游山而未能“極夫游之樂”的教訓升華到理論上來,具體分析了“至”的幾個條件,最后得出“盡吾志”的觀點這正是“求思之深而無不在”的結果。由此可見,“盡吾志”的觀點跟“深思而慎取”的觀點是有聯系的:“盡吾志”的觀點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礎上產生的;有了這個觀點,又能反過來促使人們“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輔相成的。本文作者強調的是“盡吾志”的觀點,將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而慎取”的觀點,這種布局方式是恰當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

13、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

14、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問題導思多維探究文脈圖解文白對譯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

15、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注:輞(wng)川:作者族兄邵遠平的別墅名。取意于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別業”。四可樓:輞川別墅中的樓名。戒庵:名邵遠平,字呂璜,號戒庵,又號戒三。清康熙進士。官光祿少卿,試鴻博,授侍讀,至少詹事致仕,因其曾官侍讀學士。故稱其為“學士”。林薄:草木叢雜的地方。梵唄:佛教作法事時的贊唱之聲。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思維訓練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寓輞川四可樓已半月 寓:客居。B.余游興躍然躍:高興。C.今皆亡有,既已蕩為寒煙矣亡:通“無”。D.而舉其姓名舉:推薦。解析:D項,“舉”應為“提

16、起”“說起”之意。答案:D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2.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通過對月亮、西湖、峰巒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一幅清朗的湖山月夜圖。B.作者游興盎然,先乘船,后步行,在游蹤的敘述中透露出歸隱山林的心愿。C.作者通過賈似道宅第廢址和林逋放鶴亭遺跡的對比,表明對二者的褒貶態度。D.文章運用移步換景的手法寫景,又借景來抒發感慨,深化了作品的主題。解析:B項,“歸隱山林的心愿”有誤。答案:B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與王安石一起爬山史德強那年春天,五十歲的王安石終于有時

17、間爬山了。自幼年搬家搬到南京,歷經兩任知府,特別有事業心的王安石在成功競聘到了宰相的崗位后,大張旗鼓地開始了大宋的事業機構改革。改革確實贏得了很多人的稱贊,但改革政策觸怒了最關鍵的一小群人,即那些既得利益者,又叫大地主大官僚階級。于是,一個叫鄭俠的畫了一幅旱災全景圖,加之同事司馬光勇敢地寫了一封檢舉揭發信之后,王安石終于被趕下了臺。雖然后來事情有了反復,但在愛子病逝之后,已至暮年的王安石,終于想通了,人類是復雜而多變的,而官場更加復雜,遠不如花花草草可愛。于是,他申請了提前退休,到了紫金山下頤養天年。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那時的紫金山不叫紫金

18、山,叫鐘山。鐘山上郁郁蔥蔥,溪水終日潺潺,美得如王安石少年時期看到的青蔥一般的姑娘。拿著高額退休金的他終日倚山而靜,偶爾也會邀請好友爬爬山、敘敘舊。這次,他把登山的時間,選在了一個春日的午后。陽光暖暖地打在幾個老者身上,并沒有顯出金屬的光澤,依然是閑情而適然。周圍靜悄悄的,除了脆得生疼的溪水,一切都安詳得可愛。樹葉還帶著剛出生時的體溫,濕黏潤滑地透著清香。他們順著鮮活的溪水,邁著輕快的步伐,慢慢隱向竹林深處,就像他們漸行漸遠的仕途一般。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初始,幾位老人游興很濃。他們從溪畔一塊大石邊的蝴蝶蘭是否紫得純粹開始聊起,自然而然地就

19、說到了朝廷中的事情。政治于男人來說,永遠是最佳話題。而王安石的改革創新,一直被幾個老友所津津樂道,既是發自內心的稱贊,也是朋友之間的惺惺惜慰。王安石默默地走在最前面,他身上似乎有用不完的力氣,專門挑最難插足的野道攀緣而上,終于,他像那場改革一樣,疲倦了。倚在一棵嶙峋的松樹下,急促地喘著氣。幾個老友急急跟上,或盤青巖,或窩蓬蒿,或掬一捧甘泉,空曠的山間響起了人與鳥兒的對話。等到起身向山頂進發的時候,幾人全然沒有了聲息,靜靜地踩著午后散落在樹蔭中的白色陽光,一步一步,走得很慢。只有不懂事的春蟲,嗡嗡地映在斑駁的樹影里。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臨到山

20、頂的時候,有老人像孩子一樣踮著腳尖顫顫地加快了步伐,他們甚至可以看到青草一樣的城市,潑墨一般地霧茫茫一片,與春天恰好地接了壤。終究,他們只是親近了一下山巔,而沒有踏入半步。他們只是需要這樣的一種感覺、一個過程,他們在享受著登山的樂趣,或者是,他們害怕在四百多米的高空,去遙望那片已經疲憊的山河。王安石依舊默然地跟著幾位老友,穿過寂靜的山林,走下山去。鐘山那么幽寂,那竹,那花,無聲無息地這兒一叢,那兒一簇,自生自長,隨心所欲。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類文悅讀美文品讀素材開發微寫作每課一法于是,他在隨后的幾天里,“茅檐相對坐終日”,整日一聲不響地在屋檐下對著大山靜靜地坐著,幽閑、寂寞至極

21、。那座青色的鐘山越發地大了起來,無邊無際,像一只看不見的手,緊緊地攥著那些看到和看不到的土壤與河流。王安石越發地懷念青年時,在淮南常州可以無拘無束地做官、寫詩,或許,人至暮年的時候,都會喜歡上追憶往事吧。品讀提示王安石是我國北宋一代名相,也是一代文章大家。他從事業的巔峰走向淡薄隱居的生活,正如登山一樣,曾有“一覽眾山小”的雄闊,也能正確面對崎嶇的草莽小徑。放下家國天下的責任,和幾個情投意合的老友,走向從容恬靜的鐘山,這更是一種豁達人生的體現。 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素材開發美文品讀類文悅讀微寫作每課一法“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

22、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的這幾句話向我們闡釋了成就一件事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志、力、物。這三者,可以說是我們成功的三大要素。首先要有遠大的志向,沒有遠大的志向,就不可能有“奇偉、瑰怪、非常之觀”;有了遠大的志向,還要為之付出切實的努力,有真才實學,還要真抓實干;最好還要獲得某些幫助,或者良好機遇,或者別人的指導,或者團隊的力量。想一想,所有成功的事情,哪一件不是這樣?運用方向志向、努力、成功的要素 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素材開發美文品讀類文悅讀微寫作每課一法王安石在游褒禪山記一文的最后,感嘆古代文獻失傳,以致給后世留下了許多說不清真相乃至以訛傳訛的事情時,告誡我們要“深思而慎取”。“深思而慎取”是嚴謹的治學態度,它是成才立業的關鍵。做學問,辦事情,不僅要刻苦努力,更要深思熟慮,謹慎選擇,否則就會前功盡棄。只有用這種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去“深思而慎取”,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運用方向深思而慎取、嚴謹、求實求是 首 頁課前預習案課堂探究案課外拓展案美文品讀類文悅讀微寫作每課一法素材開發因事說理手法因事說理是議論散文常用的一種手法,這類散文與一般議論文最大的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