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網絡設備(習題答案)doc_第1頁
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網絡設備(習題答案)doc_第2頁
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網絡設備(習題答案)doc_第3頁
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網絡設備(習題答案)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第4章 傳輸介質與網絡設備一、 填空題1. 網卡又叫 網絡接口卡 ,也叫網絡適配器,主要用于服務器與網絡連接,是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接口。2. 網卡通??梢园?傳輸速率 、 總線接口 和 連接器接口 方式分類。3. 雙絞線可分為 非屏蔽雙絞線 和 屏蔽雙絞線 。4. 根據光纖傳輸點模數的不同,光纖主要分為 單模 和 多模 兩種類型。5. 雙絞線是由 4 對 8 芯線組成的。6. 集線器在OSI參考模型中屬于 物理層 設備,而交換機是數據鏈路層 設備。7. MAC地址也稱 物理地址 ,是內置在網卡中的一組代

2、碼,由 12 個十六進制數組成,總長 48 bit。8. 交換機上的每個端口屬于一個 沖突域 域,不同的端口屬于不同的沖突域,交換機上所有的端口屬于同一個 廣播域 域。9. 路由器上的每個接口屬于一個 廣播域 域,不同的接口屬于 不同 的廣播域和 不同 的沖突域。二、 選擇題1. 下列不屬于網卡接口類型的是 D 。ARJ45BBNCCAUIDPCI2. 下列不屬于傳輸介質的是 C 。A雙絞線B光纖C聲波D電磁波3. 下列屬于交換機優于集線器的選項是 D 。A端口數量多B體積大C靈敏度高D交換傳輸4. 當兩個不同類型的網絡彼此相連時,必須使用的設備是 B 。A交換機B路由器C收發器 D中繼器5.

3、 下列 D 不是路由器的主要功能。A網絡互連B隔離廣播風暴 C均衡網絡負載 D增大網絡流量三、 判斷題1. 網卡是工作在物理層的設備。()2. 集線器是工作在物理層的設備。()3. 交換機是工作在數據鏈路層的設備。()4. MAC地址是內置在網卡中的一組代碼,由6個十六進制數組成。()5. 交換機的各端口工作在一個廣播域中。()6. 雙絞線內各線芯的電氣指標相同,可以互換使用。()7. 雙絞線的線芯總共有4對8芯,通常只用其中的2對。()8. 路由器和交換機都可以實現不同類型局域網間的互連。()9. 衛星通信是是微波通信的特殊形式。()10. 同軸電纜是目前局域網的主要傳輸介質。()11. 局

4、域網內不能使用光纖作傳輸介質。()12. 交換機可以代替集線器使用。()13. 紅外信號每一次反射都要衰減,但能夠穿透墻壁和其他一些固體。()14. 在交換機中,如果數據幀的目的MAC地址是單播地址,但這個MAC地址并不在交換機的地址表中,則向所有端口(除源端口)轉發。()15. 在10Mbps總線型以太網中,根據4-4-3規則,可用5個中繼器設備來擴展網絡。()四、 簡答題1. 簡述光纖和光纜的基本結構。光纖(光導纖維)的結構一般是雙層或多層的同心圓柱體,由透明材料做成的纖芯和在它周圍采用比纖芯的折射率稍低的材料做成的包層。 纖芯:纖芯位于光纖的中心部位,由非常細的玻璃(或塑料)制成,直徑為

5、450m。一般單模光纖為410m,多模光纖為50m。 包層:包層位于纖芯的周圍,是一個玻璃(或塑料)涂層,其成分也是含有極少量摻雜劑的高純度SiO2,直徑約為125m。 涂覆層:光纖的最外層為涂覆層,包括一次涂覆層、緩沖層和二次涂覆層,由分層的塑料及其附屬材料制成,用來防止潮氣、擦傷、壓傷和其他外界帶來的危害。因為光纖本身比較脆弱,所以在實際應用中都是將光纖制成不同結構形式的光纜。光纜是以一根或多根光纖或光纖束制成,符合光學機械和環境特性的結構。2. 簡述網卡MAC地址的含義和功用。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質訪問控制)地址也稱為物理地址(Physical Addre

6、ss),是內置在網卡中的一組代碼,由12個十六進制數組成,每個十六進制數長度為4bit,總長48bit。每兩個十六進制數之間用冒號隔開,如“08:00:20:0A:8C:6D”。其中前6個十六進制數“08:00:20”代表網絡硬件制造商的編號,它由IEEE分配,而后6個十六進制數“0A:8C:6D”代表該制造商所制造的某個網絡產品(如網卡)的系列號。每個網絡制造商必須確保它所制造的每個以太網設備都具有相同的前3個字節(每個字節包含兩個十六進制數)以及不同的后3個字節。這樣,從理論上講,MAC地址的數量可高達248,這樣就可保證世界上每個以太網設備都具有唯一的MAC地址。 對于MAC地址的作用,

7、可簡單地歸結為以下兩個方面。(1)網絡通信基礎。(2)保障網絡安全。3. 分析說明交換機的幀交換技術。目前應用最廣的交換技術是以太網幀交換技術,它通過對傳輸介質進行分段,提供并行傳送機制,減小沖突域,獲得高帶寬。常用的幀交換方式有以下兩種。(1) 直通交換方式。當交換機在輸入端口檢測到一個數據幀時,檢查該數據幀的幀頭,讀出幀的前14個字節(7個字節的前導碼、1個字節的幀首碼、6個字節的目標MAC地址),得到目標MAC地址后,查找交換地址表,得到對應的目標端口,打開源端口與目標端口之間的數據通道,開始將后續數據幀傳輸到目標端口上。直通交換方式的優點如下。 由于不需要存儲,延遲非常小、交換速度快。

8、直通交換方式的缺點如下。 不支持不同速率的端口交換。 缺乏幀的控制、差錯校驗,數據的可靠性不足。(2) 存儲轉發方式。存儲轉發方式是計算機網絡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方式。交換機先從輸入端口接收到完整的數據幀(串行接收),把數據幀存儲起來(并行存儲),再把整個幀保存在該端口的高速緩存中。進行一次數據校驗,若數據幀錯誤,則丟棄此幀,要求重發;若數據幀正確,取出目標MAC地址,查找交換地址表,得到對應的目標端口,打開源端口與目標端口之間的數據通道,將存儲的數據幀傳輸到目標端口的高速緩存上,再“由并到串”輸出到目標計算機中,進行第二次數據校驗。存儲轉發方式的優點如下。 支持不同速度端口間的轉換,保持高速端

9、口和低速端口間協同工作。 交換機對接收到的數據幀進行錯誤檢測,保證了數據的可靠性,在線路傳輸差錯率大的環境下,能提高傳輸效率。存儲轉發方式的缺點如下。 數據幀處理的時延大,要經過串到并、校驗、并到串的過程。4. 光傳輸的原理是什么?由于纖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層的折射率,故光波在界面上形成全反射,使光只能在纖芯中傳播,從而實現通信。如圖所示。5. 光纜分為哪幾種類型?根據光纖傳輸模數的不同,光纖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即單模光纖(Single Mode Fiber,SMF)和多模光纖(Multi Mode Fiber,MMF)。 單模光纖:單模光纖纖芯直徑僅為幾個微米,加包層和涂覆層后也僅為幾十個微米到1

10、25m。纖芯直徑接近波長。1000Mbit/s單模光纖的傳輸距離為550m100km,常用于遠程網絡或建筑物之間的連接以及電信中的長距離主干線路。 多模光纖:多模光纖纖芯直徑為50m,纖芯直徑遠遠大于波長。1000Mbit/s多模光纖的傳輸距離為220550m,常用于中、短距離的數據傳輸網絡以及局域網絡。6. 微波通信具有什么特點?微波通信是在對流層視線距離范圍內利用無線電波進行傳輸的一種通信方式,頻率范圍為240GHz。微波通信與通常的無線電波不一樣,是沿直線傳播的,由于地球表面是曲面,微波在地面的傳播距離有限,直接傳播的距離與天線的高度有關,天線越高距離越遠,但超過一定距離后就要用中繼站來

11、接力,兩微波站的通信距離一般為3050km,長途通信時必須建立多個中繼站。中繼站的功能是變頻和放大,進行功率補償,逐站將信息傳送下去,微波通信的工作原理如圖所示。直接視線地球微波傳輸塔微波通信的傳輸質量比較穩定,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是雨雪天氣對微波產生的吸收損耗以及不利地形或環境對微波所造成的衰減現象。7. 什么是網絡地址轉換?在網絡互連中有什么作用?路由器既可使兩個局域網互連,也可將局域網連接到Internet。路由器在局域網的網絡互連中主要使用其網絡地址轉換(NAT)功能。這個功能適用于以下場合。(1)將局域網連接到Internet或其他外網,以解決日益短缺的IP地址問題。每個單位能申請到的InternetIP地址非常有限,而單位內部上網的計算機數目卻越來越多,可利用路由器的網絡地址轉換功能,完成內網與外網的交互。在網絡內部,可根據需要隨意定義IP地址,而不需要經過申請,各計算機之間通過內部的IP地址進行通信。當內部的計算機要與Internet進行通信時,具有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