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1頁
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2頁
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3頁
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4頁
政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3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工程概況南京位于長江下游的中心地帶,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長三角地區重要核心城市之一,也是長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方面,津浦、寧滬、寧贛三條鐵路干線在此交匯,寧滬高速公路從這里貫穿蘇南,南京港位于長江下游的黃金水道,祿口國際機場航線覆蓋國內外各主要地區及城市,是華東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XX區地處南京主城西南,長江之濱,XX畔。全區面積134.6平方公里。總人口33萬人,其中常住人口18.5萬人,暫住人口14.5萬人,常住人口中非農業人口14.7萬人,城市化率達79%下轄寧南、板橋、西善橋、鐵心橋、賽虹橋、雨花新村、梅山7個街道和雨花經濟技術開發區。XX西路

2、東延位于南京XX區,隨著XX區城市建設不斷推進,作為地域發展的配套工程,方便周邊居民的出行,加快XX區的經濟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XX西路東延西起管道路,東至XX南路,道路全長約0.511km。第一節編制依據1、XX區建設局委托書2、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3、南京市“十一五”規劃綱要4、國家計委、建設部計投資(1993)530號文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和參數第二節研究范圍及過程一、研究范圍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起點位于管道路,終點與XX南路相接。設計范圍樁號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長約0.511km,道路線形為直線型。二、研究過程我院于2009年

3、5月接受XX區建設局關于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設計任務委托;2009年5月底,會同區有關部門對全線進行了初步踏勘;2009年6月上旬,向等有關部門進行了征詢及資料收集工作;2009年6月,進行工可報告的編制工作。第三節主要結論一、建設必要性1、實施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對XX區地區的經濟建設與區域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周邊地塊開發的前提和必要條件。2、道路東側為在建的西善橋經濟適用房項目地塊,隨著周邊其他道路的相繼建設,路網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可滿足區域日益增長的交通量需求。3、道路西起管道路,東至XX南路,周邊另有天保立交、綠洲東路等現狀道路,作為承擔項目所在地塊東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

4、要通道,XX西路東延的建成對豐富路網結構,促進周邊地塊開發有著重要作用。二、主要設計標準本工程為規劃城市次干道。1、設計車速:40km/ho2、設計荷載:BZZ100三、工程總體方案及道路工程1、本工程道路路線走向根據現狀地形及規劃紅線確定,路線走向基本是東西向。2、規劃路道路紅線為35m3、道路豎向設計道路縱斷面設計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周邊地塊的地坪標高以及相交道路的標高。4、路面結構本次設計為道路新建工程。(1)機動車道路面結構:4cm細粒式瀝青碎(AC13。8cm中粒式瀝青碎(AC20Q瀝青透層3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12%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總厚度為62cm(2)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4

5、cm細粒式瀝青碎(AC13Q6cm中粒式瀝青碎(AC20Q瀝青透層2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12%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總厚度為50cm,瀝青碎路面具有路面平整度較好、日照反射強度低、噪音小的優點,同時便于養護,本工程路面結構推薦采用瀝青砂路面。(3)人行道路面結構10cm細石碎(C15)15cm碎石墊層人行道路面結構總厚度為25cm=四、排水工程1、雨水工程(1)設計范圍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長約0.511km。(2)設計標準a、暴雨強度公式:采用南京市的暴雨強度公式2989.3(10.671lgP)q=08(l/s.ha)(t13.3)b、設計暴雨重現期P=1年c、綜合徑流系數巾=0

6、.65d、降雨歷時:t=t1+mt>(min)m-延緩系數,2。t1地面集水時間,道路采用10mine、雨水設計流量Q)=巾,F,qF匯水面積(ha)2、污水工程(1)設計范圍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長約0.511km。(2)設計原則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管道系統布置盡量采用重力流形式,減少提升以節約能源。合理確定管網系統控制點高程,避免因照顧個別控制點而增加全線管網系統的埋0五、綠化工程此次綠化設計工程范圍為人行道行道樹種植。六、照明工程1、設計范圍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長約0.511km。2、設計標準按建設部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確定本工程

7、道路照明設計標準,本工程道路照明設計的標準為:車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10lx,均勻度不低于0.35。七、工程投資估算工程總投資1100.26萬元,其中建安工程費914.54萬元。第二章現狀評價及建設的必要性第一節路網及道路規劃1、區域總體發展規劃XX區基礎設施完善,交通便利。華東地區最大的賽虹橋立交,長江三橋、地鐵總站,已經開工建設的亞洲第一大站一一南京鐵路南站等重要交通樞紐都位于此,京滬高速鐵路穿越于此,使XX區成為連接華東、華中、華北、華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西善橋經濟適用房項目地塊北側有寧蕪公路和繞城高速,以及寧蕪鐵路。地塊西側有快速路繞越公路。項目地塊范圍內主要有XX西路、管道路、XX東

8、路、XX南路、XX北路、XX中路、天保立交一期等規劃及現狀道路。其中天保立交一期工程已經建設完成,XX西路和管道路為在建工程,其他道路均為規劃道路。XX東路、XX西路、XX南路、和XX北路四條城市次干道構成一個環行的路網,管道路與XX中路分別是該地塊南北向和東西向的主要通道,一起承擔著該地塊主要的交通流。另外,規劃范圍內一些支路將主干路和次干路串聯起來,形成規劃地塊內成熟的道路網。管道路西接綠洲東路,向東經規劃中的XX東路后與寧蕪公路相接,解決了該地塊南北向的交通出行問題。XX西路北接天保立交一期工程,經天保立交一期與繞城公路相接,通向市區及長江三橋方向。XX東路向西與寧蕪公路相接,和XX西路

9、一起解決了該地塊東西向的交通出行問題。目前,XX西路工程已建設至管道路南側,但是與XX南路之間還有約511m沒有實施。隨著XX西路東延的實施,周邊路網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可滿足區域日益增長的交通量需求,對豐富路網結構,促進周邊地塊開發有著重要作用。第二節道路現狀評價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起點位于管道路,終點與XX南路相接。設計范圍樁號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長約0.511km。工程起點處現狀有一個小山包,小山包的處理方法可以參照XX西路工程中的處理方法實施。擬建場地北側有一條現狀小路與本工程相平行,道路擬建場地現狀多為農田和少量房屋,道路整體走向為西高東低。工程范圍內有幾

10、個較大魚塘。第三節沿線建筑及工程地質一、沿線建筑道路東側為在建的西善橋經濟適用房項目地塊。二、工程地質由于現階段建設方未能提供道路沿線的地質情況,設計參照周邊工程XX西路和管道路的地質概況,參考進行設計。道路沿線工程地質狀況初步判定較好。1、地形地貌:擬建路段位于雨花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屬崗地前緣地貌單元。后經人類長期活動改造,原始景觀已不復存在。沿線地勢總體較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2、水、土的腐蝕性評價:按公路工程地質勘查規范(JTJ064-98)附錄D,場區為濕潤區,且有干濕交替作用,環境類別屬R類。場區附近無污染源,結合地區勘查經驗,判別場區水、土對碎無結晶類、分解類、結晶分解復合類腐蝕。

11、3、場地和地基的地震效應:場地地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g,地震分組為第一組。設計按近震考慮。場地土體分布較穩定,總體強度較高,場地屬抗震有利地段。4、地基土評價:場地屬崗地地貌單元,地層分布較平穩,但土質較差。1層為人類近期活動推填,非均質,低強度;3-2層粉質黏土,中等壓縮性,中等強度;3-3層粉質黏土,中等壓縮性,高強度。第四節交通量預測一、預測特征年根據城市道路設計規范的規定,城市次干道交通量達到飽和狀態的設計年限為15年。XX西路東延預測特征年2009年、2014年、2019年、和2024年的交通量。二、出行分析交通建設對土地利用有導向作用,交通設施沿線的土地開發

12、利用通常異常活躍。伴隨交通設施建設,土地逐漸開發,工廠、學校、機關、住宅小區、商業中心等都是重要的發生源,導致交通量的迅速增加。因此,土地性質的變化,更可能成為交通量長期誘發的原因。根據出行對象的不同,可以將出行分為兩大類:生活類出行和生產類出行。生活類出行主要指人們為滿足一定的生活需求而在不同地點之間的移動,主要發生在城市范圍內,活動對象是人,例如按不同的出行目的可分為上學、工作、購物娛樂、旅游等。生產類出行,主要指在生產活動過程中,因生產需要而使貨物在不同地點之間的移動。此類出行的對象是貨物,即"物”的流動,其發生的范圍也較廣。隨著對環境問題的日益關注,工業區逐漸從城市工商混合區

13、中分離,集中到城市外緣,主要集中到公路網上。生活類出行需求的增加來源于生活便利性的加大,生產類出行的增加源于生產活動的增加。XX西路東延沿線規劃主要為住宅,其出行為生產類出行及生活類出行皆有。三、遠景交通量組成道路的遠景交通量通常由以下三部分組成:趨勢型交通量:指現有交通量按其固有的發展規律,自然增長的交通量。誘增型交通量:指擬建道路通車后,由于時空距離的變化,導致區內產業結構的調整及相互依賴關系的變化而誘發的交通量。轉移交通量:指擬建道路通車后,從其他道路及由于競爭關系而從其他交通運輸方式轉移過來的交通量。四、交通量預測結果由于工作周期較緊,本次設計中未進行交通量的預測。道路北起管道路,南至

14、XX南路,周邊另有天保立交、綠洲東路等道路,作為承擔著地塊中東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道路等級確定為城市次干道。現狀天保立交和在建的XX西路均為雙向四車道,道路兩側周邊地塊規劃為二類住宅,作為XX西路東延段,道路交通流量主要來源于將來地塊內的小區內車輛。在保證滿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根據現狀XX西路斷面和XX西路東延規劃斷面確定車道數位雙向四車道。第五節建設的必要性一、實施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對XX區地區的經濟建設與區域發展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是周邊地塊開發的前提和必要條件。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作為經濟建設發展的基礎設施,在道路建設上,雖然近年來取得較大的發展,但同地區國民經濟發展狀

15、況相比,仍遠不能適應其發展需求。今后幾年中,南京市經濟仍將持續高速發展,區域性的交通需求以及與市中心交通聯系需求也必將隨經濟的發展而大大增強。因此,進一步建設和改善交通基礎設施,實施XX西路東延對XX區的地區建設與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是十分必要的。二、道路東側為在建的西善橋經濟適用房項目地塊,隨著周邊其他道路的相繼建設,路網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可滿足區域日益增長的交通量需求。XX西路和管道路的相繼建設,解決了西善橋經濟適用房項目地塊內居民的出行問題。但是,西善橋經濟適用房項目地塊東側地塊內居民的出行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該地塊和XX西路之間尚需修建一段道路來解決這個問題。隨著XX西路東延的實

16、施,該地塊內的居民可以通過XX西路東延出行,解決了該地塊居民的出行問題。隨著周邊地塊的逐步開發,道路建設的不斷推進,路網系統將逐步完善。三、區域內地塊的開發,企業入住、住宅建設等使得區域內交通流量激增。XX西路東延以及周邊其他道路的相繼建設,路網系統的進一步完善,可滿足區域日益增長的交通量需求。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XX西路東延周邊生活區內私家車等交通工具數量將迅速增長,交通量不斷加大。交通量的加大將給道路交通帶來巨大壓力,為方便居民的出行,工廠、企業生產物資的運輸便捷,路網的完善是必要的,因此XX西路東延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道路路網,滿足交通量的需求。第三章建設規模及標準第

17、一節設計原則1、在XX區近期建設規劃思想指導下,以XX區近期建設規劃為依據,并以道路沿線地塊規劃與發展相協調,使工程既要滿足南京市總體大交通的需求,更要為地區的開發發展創造有利條件。2、工程方案應能滿足交通發展需求,并做到功能上適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取得最佳的投資效果。3、工程方案要有超前意識,要與周邊地區形成“倒反差”,要方便人民生活,但又要節約投資,降低建設費用。4、堅持科學態度,積極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以使工程的建設盡可能多地反映技術上的先進性。5、注意道路景觀,使道路布局、綠化與沿線建筑和諧美觀。6、工程方案應盡可能滿足快速施工要求,并在施工期間盡可能減少對交通的影響

18、。第二節采用規范及標準一、采用規范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04)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5768-1999)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138-2000)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98)給水排水制圖標準(GB/T50106-2001)二、技術標準根據XX區近期建設規劃,XX西路東延規劃等級為城市次干

19、道。1、設計車速:40km/ho2、設計荷載:BZZ-1003、車行道寬度:機動車道3.5m,交叉口進口車道最小寬度3.25m,路緣帶0.25m4、抗震設計標準按地震基本烈度7度設防。5、排水暴雨重現期:P=1年綜合逕流系數:W=0.656、其余設計技術標準應滿足以下有關規范要求。道路類別城市道路道路等級城市次干道計算行車速度(km/h)40平面線形設超高推薦半徑(m>150不設超高最小半徑(項300緩和曲線最小長度(項35縱斷面線形最小豎曲線半徑凸形(一般值)(項600(極限值)(nj)400凹形(一般值)(項700(極限值)(項450最小豎曲線長度(m)35最大縱坡(為6最小縱坡(為

20、0.3最小坡長(項110最大超高值(%2道路凈高(m4.5橫斷面每條機動車道寬度(項3.5車行道橫坡(%2人行道橫坡(%1.5荷載標準BZZ100第三節路線總體方案的基本考慮根據交通發展需求趨勢、分布特點、規模及道路線路走向特點,道路兩側地塊開發規劃、建筑物等分布等各方面綜合情況,并根據本工程總體設計原則及技術標準,對本工程的總體設計規模等有以下基本考慮:1、根據道路規劃,規劃路西起管道路,東至XX南路,周邊另有天保立交、綠洲東路等道路,作為承擔著地塊東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規劃路道路紅線寬度為35m全線布置雙向四車道,道路斷面布置采用四塊板形式。2、從各交叉口的未來交通需求上來看,各交叉

21、口均按平交口處理。3、在道路設計路中心線的線形標準控制上,以設計車速為40km/h的城市次干道標準為線形布設控制標準。第四章道路工程設計第一節主要設計標準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起點位于XX西路與管道路交叉口,終點與XX南路相接。設計全長約0.511km。一、道路性質及等級:按城市次干道標準實施。二、設計規范(或標準)城市道路設計規范(CJJ37-9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JGJ50-2001)公路路基設計規范(JTGD30-2004)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JTGD50-2006)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5768-1999)三、主要技術標準內容單位指標采用值計算行車速度Km/h40

22、40最大超高橫坡度%2無最大縱坡度(推薦值)%61縱坡坡段最小長度m110200凸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m6004800凸形豎曲線極限最小半徑m400-凹形豎曲線一般最小半徑m7004000凹形豎曲線極限最小半徑m450-豎曲線最小長度m3552.07第二節道路平面線形設計本工程為規劃城市次干道,道路線形根據道路規劃紅線圖確定,道路西起管道路,東至XX南路,周邊另有天保立交、綠洲東路等道路,作為承擔著地塊中東西向主要交通流的重要通道,XX西路東延的建成對豐富路網結構,促進周邊地塊開發有著重要作用。本次設計范圍樁號K0+407.23K0+918.56,工程全長約0.511km。道路線形為直線型。第

23、三節道路豎向設計道路縱斷面設計應綜合根據道路沿線地形起伏,結合道路兩側場坪標高,確定合理的道路縱斷面,力求行車安全、舒適、線形緩順。同時,盡量考慮土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減少土方工程數量。XX西路東延設計起終點分別與管道路、XX南路相接,沿線地勢西高東低。起點管道路與XX西路交叉口樁號K0+407.23,標高H=22.34m終點處XX南路樁號為K0+918.56,規劃標高H=20m由于道路兩側為待開發地塊,因此,縱斷面設計時考慮盡快將標高降至地塊標高,以利于道路與兩側地塊標高銜接,降低地塊開發成本,同時減少道路土方工程量。本次設計0.93%縱坡與XX南路相接,縱斷面設計最小縱坡坡度0.3%,以

24、利于道路排水。道路縱斷面設計詳見道路縱斷面設計圖。第四節橫斷面布置道路規劃紅線為35米推薦方案:作為XX西路的東延段,考慮斷面的統一性,道路標準橫斷面沿用已建的XX西路橫斷面布置形式。具體布置如下:3m(人行道)+4.5m(非機動車道)+1.5m(側分帶)+7.5m(機動彳T道)+2m(中分帶)+7.5m(機動彳T道)+1.5m(側分帶)+4.5m(非機動車道)+3m(人行道)=35m斷面布置為雙向四車道,采用綠化帶分隔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使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行,提高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通行能力,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標準橫斷面(推薦方案)比較方案:具體布置如下:4m(人彳T道)+1.5m(綠化

25、帶)+11m(車彳T道)+2m(中分帶)+11m(車彳T道)+1.5m(綠化帶)+4m(人行道)=35m斷面布置為雙向四車道,機非混行,可以采用標線或隔離欄桿分離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標準橫斷面(比較方案)推薦方案和比較方案均設置了中央分隔帶,增強了景觀的效果。同時,分隔帶起到隔離對向車流的作用,提高了機動車的行駛能力,保證了車輛的行駛安全。作為XX西路的東延段,推薦方案考慮到斷面的統一性,采用和XX西路相同的橫斷面形式。推薦方案采用綠化帶分隔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使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分行,提高機動車和非機動車的通行能力,保證車輛的行駛安全。比較方案中采用機非混行,為保證車輛的行

26、駛安全,可以采用標線或隔離欄桿分離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但是若采用隔離欄桿分離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隔離欄桿需要后期的養護和清潔。若采用標線分離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會有一定的安全隱患。推薦方案和比較方案都能滿足道路的通行要求,考慮到道路的景觀效果、綠化面積和道路的安全性,建議采用推薦方案的斷面形式。第五節交叉口設計道路起終點分別與管道路、XX南路相接。交叉口的合理設計,可以保證在一個信號燈周期內通過盡可能多的車輛,縮短車輛通過交叉口的時間,避免出現交通擁堵現象。本工程與規劃支路相交時,在交叉口范圍內拓寬紅線,單獨拓寬出左轉或右轉車道,并輔以信號燈控制交通使交叉口車輛有序安全通行,從而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27、規劃一路規劃道路等級為規劃支路,在本次設計時不考慮拓寬紅線。交叉口的具體設計見下圖。XX西路東延一規劃一路交叉口示意圖本工程和規劃次干道(XX南路)相交時,在交叉口范圍內考慮實際車輛通行的需要,在交叉口范圍內拓寬紅線,XX西路東延單獨渠化出一個左轉車道,XX南路單獨拓寬出一個右轉車道。規劃二路為道路等級為規劃支路,在交叉口范圍內不考慮拓寬紅線。設計時考慮結合交叉口渠化設置公交站臺。交叉口的具體設計見下圖。偉廠也潞東用瓶.般W利朱需1昆30*,XX西路東延一XX南路交叉口示意圖第六節路基路面設計一、路基設計道路路基一般路段采用素土填筑,路基應分層鋪筑,均勻壓實。路基壓實度標準采用重型擊實標準,應

28、符合下表規定。路基壓實度重型標準填挖類型路向底何以卜深度(cm)壓實度(%)填力路基上路床030>95下路床3080>95上路堤80150>94下路堤150以下>92零填及路塹路床030>953080>95由于缺少道路沿線地質資料,根據XX西路、管道路以及周邊道路的設計和使用經驗,本次設計暫定對道路全線路槽底60cm范圍內進行淺層路基加固處理,采用6%及土分三層填筑壓實,下階段設計將根據地質情況確定合理的路基處理方式。路基加固設計詳見路基加固設計圖。道路沿線浜塘部分,應清除淤泥,回填6%土至路基加固層底。水塘部分施工前必須先圍堰再抽水清淤,淤泥深度在1.5m

29、范圍以內必須將淤泥全部清除,淤泥深度超過1.5m時,1.5m以上的淤泥必須清除,以下部分可以采用拋石擠淤,或繼續消除全部淤泥,根據現場情況具體確定。清淤處理后。邊坡素士按1:1.5挖成臺階,浜底鋪礫石砂,平均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并壓平、擠密和穩定。礫石砂鋪壓后,塘內即可攤鋪土工布。要求質量不小于400g/m2,可采用透水性土工布,攤鋪搭接寬度為50cm,土工布下料時應考慮包裹至路基邊線,并有1m壓邊,之后用石灰改良土填至路槽底。在攤鋪過程中應做好排水工作,嚴禁在水中攤鋪和壓實。二、路面結構因為本工程是XX西路的延伸段,設計采用和XX西路相同的路面結構形式。(1)機動車道路面結構:4cm細粒式

30、瀝青碎(AC13。8cm中粒式瀝青碎(AC20Q瀝青透層3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12%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總厚度為62cm(2)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4cm細粒式瀝青碎(AC13Q6cm中粒式瀝青碎(AC20Q瀝青透層20cm二灰碎石20cm石灰土(12%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總厚度為50cm,瀝青碎路面具有路面平整度較好、日照反射強度低、噪音小的優點,同時便于養護,本工程路面結構推薦采用瀝青砂路面。(3)人行道路面結構10cm細石碎(C15)15cm碎石墊層人行道路面結構總厚度為25cm第七節道路附屬設施一、道路側平石采用預制水泥碎側平石,人行道板采用細石碎。人行道上需設置盲道板,交叉口設置緣

31、石坡道(殘疾人坡道)。二、道路排水擬采用單篦型進水口型式。三、結合交叉口做好公交站臺的設置。四、考慮到道路周邊地塊尚未開發,道路設計時應做好預留管線的設置。第五章排水工程第一節雨水工程一、設計范圍南京市XX區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長約0.511km。二、排水設計標準1、暴雨重現期:P=1年2、綜合徑流系數:W=0.653、暴雨強度公式:q#3(1嗎1”)(l/sha)(t13.3)4、降水歷時:t=t+m心起始管道地面集水時間:11=10分鐘mM2.05、塑料管道粗糙系數:n=0.01鋼筋碎管管道粗糙系數:n=0.014二、設計萬案道路全線鋪設De50gd800雨水管。四、管材雨水管道:D

32、e600選用HDP第道,d800選用鋼筋碎管道。道路上雨水口連管采用UPV筋管,管徑為De300mm五、施工方法結合道路改造,本工程雨水管道全線采用開槽埋管施工方法。六、工程量道路全線雨水管長度約0.98km。第二節污水工程一、設計范圍南京市XX區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全長約0.511km。二、設計原則1、排水體制根據規劃,本工程范圍內排水體制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2、管道系統布置遵循規劃,結合區域地形趨勢進行管網系統布置。優化管網系統水力計算,盡量減小管道埋深,且盡量采用重力流形式,減少提升以節約能源。3、控制點高程控制根據道路豎向規劃,合理確定管網系統控制點高程,避免因照顧個別控制點

33、而增加全線管網系統的埋深。4、管內流速與充滿度控制重力流污水管道按非滿流計算,且管道最大設計充滿度符合國家規范要求,在設計充滿度下控制管內最小設計流速為0.6m/s。5、管材及施工排水管道管材采用經濟實用的管材,管道施工一般考慮采用開槽埋管施工方法。二、設計萬案道路全線鋪設De400污水管。四、管材管材選用De400HDP管。五、施工方法結合道路改造,本工程污水管道全線采用開槽埋管施工方法。六、工程量道路全線污水管長度約0.5km。第六章管線綜合設計一、管線組成本工程管線工程包含以下類別:給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電力管道、電信管道、路燈以及燃氣管道,其中電信管道包括有線電視等信息管道。二

34、、平面綜合各種管線的平面布置除必須遵守有關的技術規范外,還要考慮到地方的習慣做法,遵循規劃并結合道路橫斷面設計,確定各種管線平面位置如下:由路東至路西依次為:電力管道、路燈管、給水管道、污水管、雨水管、中壓燃氣管、低壓燃氣管、路燈管、通訊管道。各類管線之間的最小水平凈距滿足規范要求。本次道路管線綜合橫斷面設計如下圖:設計il珞中心提華山雄首班(靦圖三、豎向綜合1、工程管線交叉敷設時,自路面向下的排列順序依次為:電力管、電信管、燃氣管、給水管、雨水管及污水管。2、工程管線交叉時,各管線之間的最小垂直間距需滿足規范要求;3、工程管線的最小覆土深度按下述原則選用:電力管線管頂最小覆土深度0.7m;路

35、燈管線管頂最小覆土深度0.7米。燃氣管線管頂最小覆土深度1.1m;電信管線管頂最小覆土深度0.7m;給水管道管頂最小覆土深度1.1m;雨、污水管控制在以上管線下方,交叉時局部調整4、工程管線垂直交叉時的避讓原則:壓力管讓重力自流管線;可彎曲管線讓不易彎曲管線;分支管線讓主干管線;小管徑管線讓大管徑管線。5、交叉點的標高待下階段設計時予以進一步深化。第七章照明工程設計第一節照明設計標準按建設部城市道路照明設計標準CJJ45-2006,確定本工程道路照明設計標準,本工程道路照明設計的標準為:車行道平均照度不低于10lx,均勻度不低于0.35。第二節道路照明設計道路照明須是夜間照明技術與環境結合的綜

36、合藝術,道路照明選用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燈具。燈具與燈桿造型須追求藝術與功能的珠聯璧合,以使設置的路燈在完成夜間道路照明的同時,也能美化整條道路。為了使道路在白天、晚上更美觀,道路照明燈具選定須與周邊環境協調,以達到白天觀景,晚上賞燈的效果。一、設計原則:1、道路照明光源采用高壓鈉燈。2、道路照明的平均照度為10lx。3、燈具的防護等級IP65,安裝方便靈活,應具抗腐蝕和抗震的要求。4、每套燈具配置電容補償,補償后單燈功率因數應不小于0.9。5、燈桿采用鋼板彎制,表面以熱鍍鋅噴塑工藝進行防腐處理,具有良好的抗大氣腐蝕作用,可在較長時間內免維護。二、照明設計:道路照明考慮在側分帶布置雙挑桿燈,分別

37、照射車行道和人行道。光源為2x150W高壓鈉燈,燈具離地高度10m燈桿的布置間距約為35m間隔布置。燈具要求采用截光型或半截光型的燈具。布置應達到以下照明指標:平均維持照度不小于10lx,照度均勻度為0.35。在交叉口、出入口、曲線路段、坡道等復雜路段適當加強照明亮度。在環形彎道上燈具沿曲線外側單側布置,間距也適當減小。三、照明配置系統的接線本工程供電干線均采用YJV型五芯等截面電力電纜。為平衡三相負荷,燈具的接線順序為:L1,L2,L3,L3,L2,L1的三相跳躍接線順序。四、照明供電及控制系統考慮低壓供電半徑的影響及供配電系統的經濟性,在適當位置設置箱式變電站。高壓電源均就近引自當地的供電

38、網絡。無功補償:所有的路燈燈具均設單燈補償,補償后的功率因素達應到0.85以上。電能計量:在箱變低壓側預留電流互感器和電度表的位置。五、照明供電管道敷設燈電纜護套管預埋在防撞護欄內,在下穿車行道時應加穿鍍鋅鋼管加以保護。電纜過街處設手孔井,沿線根據穿線需要設置小手孔井。六、接地系統燈具接地系統:道路照明工程采用TN-S系統,設專用PE線,金屬燈柱接地端及所有電器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均應與PE線可靠聯結,在每個回路的首末端做重復接地,要求接地電阻小于10歐姆。箱式變電站接地系統:箱式變電站接地裝置采用鍍鋅角鋼接地極,接地線采用鍍鋅扁鋼。要求接地電阻小于4歐姆。第八章附屬工程第一節交通標志、標線及信

39、號設施一、依據本工程道路交通標志、標線及信號設施依據國家標準道路交通標志標線(GB5768-99)執行。二、交通標志交通標志是設置在道路沿線給予交通車輛行駛以警告、禁令、指示、導向等標示的交通管理設施。本工程交通標志尺寸確定如下:警告標志110cm禁令標志6100cm指示標志1100cm指示標志采用中英文對照,漢字字高推薦為40cm=交通標志材料確定如下:標志板采用鋁合金材料,板面采用定向反光材料。園形標志采用卷邊固定,大型指路標志采用鑲邊加固,標志立桿采用鋼管材料,涂以灰色。標志板與標志桿結構和構件,均須與本市現有交通標志一致,以保持良好的互換性,標志板的支承應根據所在位置的視線及標志板的結

40、構選用單柱式、雙柱式、懸臂式、F式、T式、門式以及附著式等。三、道路標線道路標線是標示在道路上的明確車輛行駛路線的交通安全管理設施。主要包括車道分界線、車道中心線、導流線、停車線、人行道路線、導向箭頭等。中心線分為中心單實線和中心雙黃線。中心單實線采用白色實線,線寬15cm顏色可采用黃色或白色。雙黃線采用黃色實線,寬度為50cm.車行分界線為白色虛線。線長2.0m,線距4.0m,線寬0.15m。導流線為傾斜的平行實線,線寬0.45m,間隔10cm,導流線邊界線為0.20m寬的白實線。停車線為白實線,線寬0.4m導向箭頭為白色,長度5.0m人行橫道路線顏色為白色,未設人行信號燈的路口或路段為條線

41、式,長度為5.0m,線寬為0.4m,間距6.0m。標線材料一板采用氯化橡膠型標線漆。要求能防滑,又要耐磨,清晰可見,而且便于施工。四、交通信號設施對道路上的一些主要交叉口安裝信號設施。全線信號設施包括信號機、信號燈、信號燈桿及基礎、害井、通訊管道、電纜等。信號燈選用JK-25型車行燈、人行燈或左轉箭頭燈。信號燈桿選用力159無縫鋼管。彎桿JXW-2-20R直桿JXZ-450兩種、燈桿基礎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件JXJ-140。魯井采用鑄鐵井JXG-76或JXG-46兩種。通訊管道兩根、鍍鋅管,規格2.5英寸或3英寸。檢測器選用饋線RVVP2x48x0.2®芯屏敞擴套線,線圈采用FVN1x

42、3.5/0.25臘克線。信號燈電纜采用RV4x48x0.2回芯電纜線,通信電纜采用HYAir塑電纜,規格為50對或30對。第九章投資估算及資金籌措一、編制依據1、設計有關圖紙及技術資料。2、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投資估算編制辦法(試行)1996年3、全國市政工程投資估算指標1996年4、江蘇省市政工程計價表20045、江蘇省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項目指引6、南京市工程造價信息2009.4期二、主要材料價格水泥305元/噸木材1599元/立方米鋼材3550元/噸、投資匯總工程名稱:XX西路東延道路新建工程序號工程或費用名稱估算金額(力兀)數量單位技術經濟指標(元)備注第一部分:建安工程費914.54

43、1道路工程701.561.1土方工程171.49476363m361.2機動車道286.67136512m2101.3非機動車道57.7545832m1261.4人行道20.9739562m531.5側平心17.954488m40硅1.6路基處理129.02129023m1001.7浜塘處理17.7118653m952排水工程143.702.1雨水工程98.701316m7502.2污水工程45.00500m9003交通工程3.433.1標線3.43572.42m604路燈工程36.004.1路燈36.0030盞120005綠化工程29.855.1行道樹8.60189棵455法桐5.2綠化帶2

44、1.2522656m80第二部分:其他費用153.681設計費35.022勘探測量費10.063招投標代理費9.154招投管理及公證費1.105施工圖審查費1.196建設單位管理費2.5%22.867監理費27.908概算審核費0.1%0.919工程決算審核費0.1%0.9110工程造價咨詢費4.5711管線遷移、重置費30.00暫定12青苗補償、綠化移植費10.00暫定第三部分:預留費用32.05預備費3%32.05工程總造價1100.26四、該工程建安費:914.54萬元第十章環境保護、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根據GB309582中的有關內容列于下表。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

45、582)污染物名稱濃度限值(毫克/標準立方米)取值時間一級標準二級標準三級標準氮氧化物日平均0.050.100.15任何一次0.100.150.30一氧化碳日平均4.004.006.00任何一次10.0010.0020.00第一節環保控制XX西路東延道路沿線主要是軟件企業的辦公用房等,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因子,對沿線職工、動植物將有影響。而且影響程度與排放的濃度有關。隨著交通量逐年增加,污染程度加劇。今后應予以監測。施工期及通車運營后,請有關部門采取如下控制措施:1、道路、橋梁施工時,應嚴格執行施工操作規程,使整個工程的排塵量控制在最低水平。2、施工機械應有消聲減振措施,人口集中地段施工時應限制

46、作用時間,煙氣應達標排放。3、施工期道路瀝青及混合料加工等,應盡量遠離居民區,并設在下風方向。4、在道路機非分隔帶、兩側邊坡及平臺、人行道內植樹及鋪筑草坪,以減輕汽車噪聲、尾氣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第十一章經濟評價本項目屬于政府公益性項目,道路產生的效益主要體現在社會效益上,且目前基礎數據不足,故本報告不進行財務評價,僅進行定性國民經濟評價。第一節經濟評價編制依據及方法一、本項目根據下列文件編制:1、國家發展改革委、建設部發改投資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2006)1325號文;2、計辦投資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指南200215號3、交通部(1988)交計字500號文頒通發的公路建設項目經濟評

47、價4、公路項目經濟評價辦法,交通部1996年頒布二、經濟評價方法:建設項目投資后,產生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在本項目范圍內,路網比較簡單,新項目的實施,帶來的是整個地區道路狀況的改善,從而使得整個地區的道路使用者的運輸成本降低,旅客時間節約和貨物縮短在途時間。直接經濟效益:項目實施后,可以改善道路的交通狀況,合理分配交通量,減少了交通擁堵,提高車輛行駛速度,降低運輸成本。間接經濟效益:改善周邊地區的道路出行條件和投資環境,帶動土地增值。第二節經濟效益分析一、直接經濟效益建設項目直接經濟效益是指在一定的資金投入條件下,改善道路的行駛條件,是道路使用者獲得的直接經濟效益。在本項目范圍內,路網比較簡單,新項目的實施,帶來的是整個地區道路狀況的改善,從而使得整個地區的道路使用者的運輸成本降低,旅客時間節約和貨物縮短在途時間。本項目直接經濟效益由三部分組成:1、本項目的實施,完善了該地區路網,縮短車輛通過該地區的路程,降低了運輸成本。2、本項目的實施,改善了路網上其他道路的交通狀況,使交通量分配更加合理,減少了交通擁堵,提高了車輛行駛速度,使運輸時間減少而節約了旅客在途時間。也因減少了運輸時間而產生貨物在途時間的減少,降低了運輸成本。3、本項目的實施,路網上各條道路的交通狀況得到了改善,減少了交通事故的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