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雅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單元總結課件 新人教選修3_第1頁
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雅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單元總結課件 新人教選修3_第2頁
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雅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單元總結課件 新人教選修3_第3頁
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雅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單元總結課件 新人教選修3_第4頁
高中歷史 第四單元 雅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單元總結課件 新人教選修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單元總結單元總結(四四)一、兩極格局的形成一、兩極格局的形成1條件條件 (1)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各國普遍衰落,美國的政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各國普遍衰落,美國的政治、經濟實力膨脹,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治、經濟實力膨脹,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2)社會主義越出一國范圍,蘇聯的政治軍事力量不斷壯社會主義越出一國范圍,蘇聯的政治軍事力量不斷壯大,社會主義陣營逐漸形成。大,社會主義陣營逐漸形成。2過程過程(1)從二戰后期開始,美蘇等國按照雅爾塔等會議確立的從二戰后期開始,美蘇等國按照雅爾塔等會議確立的原則,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形成新的國際關系體系原則,重新劃分勢力范圍,形成新的國際

2、關系體系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2)隨著美蘇同盟關系的破裂,美國對蘇聯實行冷戰政策,隨著美蘇同盟關系的破裂,美國對蘇聯實行冷戰政策,推行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組建北約組織;蘇推行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組建北約組織;蘇聯采取一系列對抗措施,建立情報局,成立經互會,組聯采取一系列對抗措施,建立情報局,成立經互會,組建華約組織。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兩建華約組織。歐洲出現了兩大軍事集團對峙的局面,兩極格局正式形成。極格局正式形成。二、兩極格局的演變二、兩極格局的演變1從從20世紀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兩極對峙演變為美蘇之間的爭霸。年代中期開始,兩極對峙演變為美蘇之間的爭霸。

3、從從20世紀世紀5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雙方既有緊張的對峙,如年代初,雙方既有緊張的對峙,如柏林墻的修筑、古巴導彈危機,也有緩和,如戴維營精神的柏林墻的修筑、古巴導彈危機,也有緩和,如戴維營精神的出現,但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出現,但戰略優勢仍在美國方面。2從從20世紀世紀60年代中期到年代中期到70年代,美國開始調整全球戰略,由年代,美國開始調整全球戰略,由全面擴張轉為戰略收縮,在與蘇聯搞全面擴張轉為戰略收縮,在與蘇聯搞“緩和緩和”的同時,積極的同時,積極推行推行“和平演變和平演變”策略。蘇聯奉行霸權主義政策,在世界范策略。蘇聯奉行霸權主義政策,在世界范圍內到處出擊。圍內到處出擊

4、。3從從20世紀世紀80年代起,美國重新強硬,步步進逼,而蘇聯無法年代起,美國重新強硬,步步進逼,而蘇聯無法承受全球爭霸帶來的沉重負擔,開始主動同美國承受全球爭霸帶來的沉重負擔,開始主動同美國“緩和緩和”。三、兩極格局的結束三、兩極格局的結束1戈戈爾巴喬夫改革引起蘇聯和東歐局勢混亂。爾巴喬夫改革引起蘇聯和東歐局勢混亂。220世紀世紀80年代末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冷戰結束,美蘇兩極對峙的局面宣告結束。結束,美蘇兩極對峙的局面宣告結束。四、冷戰的發展:美蘇爭霸中三階段的較量四、冷戰的發展:美蘇爭霸中三階段的較量1第一階段的較量第一階段的較量(1)特

5、特點:表面上的短暫點:表面上的短暫“ “和解和解” ”;實際上是爭奪世界霸權最;實際上是爭奪世界霸權最為劍拔弩張的時期。為劍拔弩張的時期。(2)重大事件:重大事件:“ “和解和解” ”1959年的赫氏訪美與戴維營會談;年的赫氏訪美與戴維營會談;美國艾森豪威爾的兩手政策。美國艾森豪威爾的兩手政策。爭奪爭奪第二次柏林危機和柏林墻的修建;激烈的核軍第二次柏林危機和柏林墻的修建;激烈的核軍備競賽;最具代表性的是備競賽;最具代表性的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年的古巴導彈危機。2第二階段的較量第二階段的較量(1)特特點:雙方以點:雙方以“緩和緩和”為主為主(尼克松主義的外交方針和尼克松主義的外交方針和勃

6、列日涅夫的麻痹西方的緩和戰略勃列日涅夫的麻痹西方的緩和戰略70年代外交政策年代外交政策的首位的首位),也有對抗。蘇聯力爭軍事優勢的積極進攻戰略。,也有對抗。蘇聯力爭軍事優勢的積極進攻戰略。(2)重大事件:重大事件:“緩和緩和”:1972年尼克松訪蘇年尼克松訪蘇(緩和的高緩和的高潮潮)和和1975年歐安會的召開;年歐安會的召開;對抗:對抗:1979年蘇聯入侵阿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富汗蘇聯霸權政策的頂峰;美國提出武力遏蘇的蘇聯霸權政策的頂峰;美國提出武力遏蘇的“卡特主義卡特主義”和里根的和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星球大戰計劃”,美蘇關系緊,美蘇關系緊張。張。3第三階段的較量第三階段的較量(1)特特點:美蘇

7、的第二次點:美蘇的第二次“緩和緩和”時期,蘇聯開始轉攻為守。時期,蘇聯開始轉攻為守。(2)重大事件:重大事件:“緩和緩和”:蘇聯戈爾巴喬夫的:蘇聯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新思維”理理論論(收縮力量,不干涉東歐和與西方緩和收縮力量,不干涉東歐和與西方緩和);1987年與里根年與里根簽署簽署消除中程導彈條約消除中程導彈條約。雙方進入。雙方進入“第二次緩和第二次緩和”期。期。4冷戰的結束冷戰的結束1991年年12月月21日,蘇聯完全解體,標志著冷戰結束。日,蘇聯完全解體,標志著冷戰結束。五、凡爾賽五、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的主要異同華盛頓體系與雅爾塔體系的主要異同1相同點相同點背景背景世界大戰破壞

8、或動搖了原有世界體系世界大戰破壞或動搖了原有世界體系過程過程通過一系列會議確立基本原則,建立了各主要通過一系列會議確立基本原則,建立了各主要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劃分勢力范圍的國際體系國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劃分勢力范圍的國際體系實質實質體現大國意志及大戰前后各國力量對比的消長體現大國意志及大戰前后各國力量對比的消長變化,有大國強權的烙印變化,有大國強權的烙印結果結果隨著主要國家主導力量的消失而隨著主要國家主導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走向瓦解內容內容建立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建立了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作用作用暫時緩和了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暫時緩和了主要國家之間的矛盾,但并沒有解決根本矛盾但并沒有解決根本

9、矛盾2. 不同點不同點項目項目凡爾賽凡爾賽華盛頓體華盛頓體系系雅爾塔體系雅爾塔體系背景背景帝國主義戰爭的產帝國主義戰爭的產物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產物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產物主宰主宰體現英法等帝國主體現英法等帝國主義大國意志義大國意志體現美蘇兩大國意志體現美蘇兩大國意志特點特點調和帝國主義列強調和帝國主義列強之間的矛盾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資本主義大國和社會主義大國暫時妥協暫時妥協中中心心歐洲為中心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的國際格局美蘇兩極格局美蘇兩極格局性性質質本質是帝國本質是帝國主義之間的主義之間的矛盾矛盾具有反法西斯、實行具有反法西斯、實行民主政治和大國強權民主政治和大國強

10、權政治等多重性質政治等多重性質【例題】【例題】(2014山東高考山東高考)如如圖一、二為二戰后不同時期德圖一、二為二戰后不同時期德國局勢示意圖。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國局勢示意圖。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分別說明圖一、二所示局勢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別說明圖一、二所示局勢形成的主要原因。(2)概括指出圖二所示局勢的形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概括指出圖二所示局勢的形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解題思路解題思路本題以二戰后不同時期德國局勢示意圖為切入點,本題以二戰后不同時期德國局勢示意圖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史料有效信息的閱讀、提取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考查學生對史料有效信息的閱讀、提取和綜

11、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解決問題的能力。第(1)問要注意第一幅圖的時間問要注意第一幅圖的時間1945年。根年。根據二戰中雅爾塔會議達成的協議,美、英、法、蘇四大國在據二戰中雅爾塔會議達成的協議,美、英、法、蘇四大國在二戰后對德國實行了分區占領。第二幅圖時間是二戰后對德國實行了分區占領。第二幅圖時間是1948年。二年。二戰后美蘇由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形成冷戰局面,后戰后美蘇由于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形成冷戰局面,后來美、英、法三國所占地區合并,成立聯邦德國,在蘇聯占來美、英、法三國所占地區合并,成立聯邦德國,在蘇聯占區成立民主德國。第區成立民主德國。第(2)問,影響從造成德國分裂

12、、加劇世界問,影響從造成德國分裂、加劇世界緊張、冷戰加劇等角度概括。緊張、冷戰加劇等角度概括。答案示例答案示例(1)圖圖一:二戰后,為根除德國法西斯主義,分割一:二戰后,為根除德國法西斯主義,分割戰后利益,根據雅爾塔會議的決定,英、法、美、蘇對德國戰后利益,根據雅爾塔會議的決定,英、法、美、蘇對德國及其首都柏林實行分區占領。及其首都柏林實行分區占領。圖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抗日益尖銳,圖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的對抗日益尖銳,美、英、法合并占領區,與蘇占區對峙。美、英、法合并占領區,與蘇占區對峙。(2)導致德國分裂;冷戰加劇。導致德國分裂;冷戰加劇。1題型特征題型特征

13、(1)限定限定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么樣的消極影響,有何積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么樣的消極影響,有何積極影響,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影響,對世界、中國的政極影響,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影響,對世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等。(2)寬泛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么影響,其歷史作用如何寬泛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么影響,其歷史作用如何等。等。(需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或消極作需要一分為二地分析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或消極作用和積極作用用和積極作用)2解題技巧解題技巧(1)國國內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國際國際(政治經濟思想文政治經濟思想

14、文化化)。政治影響:主要是從是否使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是否影響政治影響:主要是從是否使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是否影響了政治勢力的消長、是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是否有利于民了政治勢力的消長、是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方面回答。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方面回答。經濟影響:主要從是否促進經濟的發展、是否開創新的經經濟影響:主要從是否促進經濟的發展、是否開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促進了經濟理論及經濟的變革、是否增加濟發展模式、是否促進了經濟理論及經濟的變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否使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否使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是否促進了國內外經濟的

15、交流、是否增強了國力、是否減輕是否促進了國內外經濟的交流、是否增強了國力、是否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了人民的負擔、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思想文化影響:主要從是否沖擊了傳統思想或占統治思想文化影響:主要從是否沖擊了傳統思想或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傳了進步思想、是否促進了思想解放、地位的思想、是否宣傳了進步思想、是否促進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論等方面回答。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論等方面回答。國際關系影響:主要從是否影響到兩國關系國際關系影響:主要從是否影響到兩國關系(促進友好合促進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是否影響

16、、是否引起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是否影響地區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等方面回答。地區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等方面回答。(2)現實影響和深遠影響。現實影響和深遠影響。現實影響是指對當時產生的直接作用,表現為目的或動機實現實影響是指對當時產生的直接作用,表現為目的或動機實現的影響,等同于直接影響。現的影響,等同于直接影響。深遠影響是指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影響的時代性、深遠影響是指對后世產生的影響,具體表現為影響的時代性、歷史趨勢歷史趨勢(如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發展趨勢等如生產力的發展、社會發展趨勢等)。(3)主觀影響和客觀影響。主觀影響和客觀影響。主觀影響,可從主觀目的主觀影響,可從主觀目的(動機動機)、決策或政策、方針、經、決策或政策、方針、經驗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