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節第一節 運動員體能訓練概述運動員體能訓練概述 第五節第五節 耐力素質及其訓練耐力素質及其訓練 第二節第二節 身體形態及其訓練身體形態及其訓練第三節第三節 力量素質及其訓練力量素質及其訓練第四節第四節 速度素質及其訓練速度素質及其訓練 廣義體能:其實就是指我們的身體在適應生廣義體能:其實就是指我們的身體在適應生活、運動和環境三方面的綜合能力。活、運動和環境三方面的綜合能力。 對于運動訓練:對于運動訓練: 體能就是身體素質。體能就是身體素質。體能是指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體能是指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體能包括身體素質、形態、機能三部分。體能包括身體素質、形態、機能三部分。體能體能形態形態運動素質
2、:速度、運動素質:速度、力量、耐力等力量、耐力等機能機能 競技表現競技表現 決定因素決定因素人體活人體活動的基動的基本運動本運動能力能力身體身體形態形態各器官各器官系統的系統的功能功能二、體能訓練的意義二、體能訓練的意義1 1、技術、戰術、成績、技術、戰術、成績2 2、大負荷訓練、高強度比賽的保障、大負荷訓練、高強度比賽的保障3 3、心理、心理4 4、運動壽命、運動壽命Technical Training技術訓練技術訓練Physical Training體能訓練體能訓練Psychological & Mental Training心理訓練心理訓練Tactical Training戰術訓
3、練戰術訓練p體能訓練的比重(一般與專項及其側重點)體能訓練的比重(一般與專項及其側重點)p體能訓練與技戰術、心理和智能訓練結合體能訓練與技戰術、心理和智能訓練結合p體能訓練的素質敏感時段體能訓練的素質敏感時段 素質發展的敏感時期素質發展的敏感時期p體能訓練的動機激勵和多樣性體能訓練的動機激勵和多樣性速度:女子,速度:女子,10歲后發展加快,歲后發展加快,13-14漸趨平穩;男漸趨平穩;男子子13歲較大增長,歲較大增長,18-19趨于穩定。趨于穩定。力量:男子力量:男子7-19歲隨年齡增長而增強,歲隨年齡增長而增強,19歲達到高歲達到高峰,高峰期可以保持到峰,高峰期可以保持到22歲。女子力量呈多
4、階段歲。女子力量呈多階段變化,變化,12-13歲高峰,歲高峰,14歲下降,歲下降,17歲降至最低值,歲降至最低值,18歲后又逐漸回升,歲后又逐漸回升,21歲又有下降趨勢。爆發力,歲又有下降趨勢。爆發力,女子女子13-14歲,男子歲,男子15-16歲。歲。耐力:一般在耐力:一般在20歲后,女性稍早。歲后,女性稍早。靈敏、柔韌:靈敏素質靈敏、柔韌:靈敏素質10-11歲開始顯著增長,歲開始顯著增長,13-14歲為最佳時期。歲為最佳時期。10歲前是柔韌素質的優勢期。歲前是柔韌素質的優勢期。專門運動素質專門運動素質 基礎運動素質基礎運動素質 高難技術高難技術高難技術高難技術 協調能力協調能力(專門專門)
5、 6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發展不同運動能力的適宜年齡區間發展不同運動能力的適宜年齡區間 平衡、準確平衡、準確靈活性、反應、空間定位靈活性、反應、空間定位節奏感節奏感 67891011121314發展各種特殊能力的適宜能力區間發展各種特殊能力的適宜能力區間(以女子為例,男子年齡大(以女子為例,男子年齡大12歲)歲)一、身體形態釋義一、身體形態釋義(一)身體形態及其結構(一)身體形態及其結構 指人體外部與內部的形狀特征。指人體外部與內部的形狀特征。(二)在運動中的意義(二)在運動中的意義 1、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相應的生長發育、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相應的生長發
6、育、機能和競技能力水平。和競技能力水平。 2、有專項要求。、有專項要求。 3、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動素質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運動素質的發展。二、不同向群運動員的形態特征二、不同向群運動員的形態特征 1、體能主導類速度性、體能主導類速度性 2、體能主導類力量性、體能主導類力量性 3、體能主導類耐力性、體能主導類耐力性 4、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性 5、技心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技心能主導類表現準確性 6、技戰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技戰能主導類格斗對抗性 7、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技戰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 8、技戰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技戰能主導類隔網對抗性三、身體形態訓練的方
7、法三、身體形態訓練的方法 1、各種身體訓練方法、各種身體訓練方法 2、各專項訓練手段和方法、各專項訓練手段和方法 3、手持輕器械訓練法、手持輕器械訓練法 4、舞蹈訓練法、舞蹈訓練法四、身體形態訓練的基本要求四、身體形態訓練的基本要求1、根據發育特征、根據發育特征2、根據專項特點、根據專項特點3、根據遺傳度影響、根據遺傳度影響4、多種手段、多種手段基本運動素質復合運動素質素質訓練的要素素質訓練的要素力量耐力速度耐力力量耐力速度柔韌速度力量靈敏協調要素動作次數器械重量增加負荷一、力量素質釋義一、力量素質釋義(一)定義(一)定義新:指人體肌肉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新:指人體肌肉工作時克服阻力的能力。
8、舊: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舊: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抗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外部阻力:內部阻力:內部阻力:人體重力、摩擦力、空氣以及水的阻力、人體重力、摩擦力、空氣以及水的阻力、物體重力等物體重力等肌肉的粘滯性以及對抗肌的阻力,另外肌肉的粘滯性以及對抗肌的阻力,另外骨骼、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的阻力等骨骼、關節囊、韌帶等軟組織的阻力等體能主導類快速力量速度耐力技能主導展現難美技心能主導展現準確性力量素質的分類1、最大力量2、快速力量(爆發力)3、力量耐力按照收縮形式可以劃分為:等長、等張和等動或動力型、靜力型收縮體育運動中肌肉的收縮多為哪種類型?練練習習方方
9、式式 優優點點 效效果果 適適用用范范圍圍 負負荷荷特特點點動動力力性性 與與絕絕大大多多數數比比賽賽 發發展展各各種種 大大多多數數動動 各各種種要要求求向向心心收收縮縮 動動作作相相似似:訓訓練練 力力量量 力力性性運運動動 各各種種組組合合 效效果果持持久久 項項目目 加加大大刺刺激激強強度度及及 發發展展最最大大 快快速速力力量量 強強度度:離離心心收收縮縮 負負荷荷時時間間 力力量量性性項項 性性及及速速度度 8 85 5% % 9 95 5% % 目目 持持續續4 4 5 5 工工作作肌肌肉肉被被預預先先 發發展展最最大大 快快速速力力量量 隔隔日日一一次次,離離心心/ /向向心心
10、 拉拉長長,工工作作條條件件 力力量量 性性及及速速度度 每每次次6 6 1 10 0個個收收縮縮 改改善善 性性項項目目 練練習習,各各8 8 1 10 0 個個次次靜靜力力性性 無無器器材材要要求求, 發發展展最最大大 動動力力性性項項 強強度度: :6 60 0% %以以上上等等長長收收縮縮 省省時時 、易易操操作作 力力量量練練習習, 目目的的輔輔助助 持持續續: :最最長長時時 受受傷傷后后選選用用 間間的的2 20 0圖:力量練習方法的特點及應用圖:力量練習方法的特點及應用二、肌肉力量訓練的內容負荷特征二、肌肉力量訓練的內容負荷特征(一)肌纖維橫截面積的訓練(一)肌纖維橫截面積的訓
11、練 、慢速度的大負荷訓練主要導致慢肌肥大。、慢速度的大負荷訓練主要導致慢肌肥大。 、快速度的大負荷訓練主要導致快肌肥大。、快速度的大負荷訓練主要導致快肌肥大。 負荷特征見表。負荷特征見表。(二)肌纖維協調能力的訓練(二)肌纖維協調能力的訓練 、高負荷(),初學者慎用、高負荷(),初學者慎用 、連續跳躍低障礙或連續打擊練習、連續跳躍低障礙或連續打擊練習 負荷特征見表負荷特征見表62、3。跳深練習介紹:跳深練習介紹: 跳深練習屬于超等長練習,是一種對運動員機跳深練習屬于超等長練習,是一種對運動員機體刺激深刻的退讓等長克制性工作方式,體刺激深刻的退讓等長克制性工作方式,這種工作方式與競技體育比賽的特
12、點高度接近這種工作方式與競技體育比賽的特點高度接近(如運動員通過助跑、預擺、緩沖等動作獲得(如運動員通過助跑、預擺、緩沖等動作獲得動能。)運動員從跳箱上跳下后的被迫退讓性動能。)運動員從跳箱上跳下后的被迫退讓性練習,使下肢所承受的負荷較傳統的練習方法練習,使下肢所承受的負荷較傳統的練習方法強度更大、刺激更深刻,而運動員選擇跳箱的強度更大、刺激更深刻,而運動員選擇跳箱的高度越高、自身體重越大、從箱上跳下的速度高度越高、自身體重越大、從箱上跳下的速度越快、跳下的距離越遠,下肢所受刺激強度就越快、跳下的距離越遠,下肢所受刺激強度就越大,下肢在制動后向上或向前快速跳起過程越大,下肢在制動后向上或向前快
13、速跳起過程中,為有效克服阻力,將促使肌肉組織的興奮中,為有效克服阻力,將促使肌肉組織的興奮性極大提高,肌肉收縮時投入的運動單位數量性極大提高,肌肉收縮時投入的運動單位數量與質量也將顯著增加跳深練習體現的運動生理與質量也將顯著增加跳深練習體現的運動生理機制特點,對機體快速力量的提高作用明顯。機制特點,對機體快速力量的提高作用明顯。這是傳統的快速力量練習手段所難以達到這是傳統的快速力量練習手段所難以達到的。再就是因為快速力量是力量和速度的的。再就是因為快速力量是力量和速度的綜合體現,如果外部負荷較大,則運動綜合體現,如果外部負荷較大,則運動速度減慢,相反如果外部負荷較小,則速度減慢,相反如果外部負
14、荷較小,則運動速度加快。所以相同負荷對不同級運動速度加快。所以相同負荷對不同級別的運動員刺激是不一樣的,會產生不別的運動員刺激是不一樣的,會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果。同的訓練效果。使用跳深練習訓練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使用跳深練習訓練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跳深練習由于對運動員機體刺激強度較大,因此跳深練習由于對運動員機體刺激強度較大,因此訓練中應注意依照規范化程序練習,訓練前應訓練中應注意依照規范化程序練習,訓練前應做好充分準備活動,跳箱高度應結合運動員具做好充分準備活動,跳箱高度應結合運動員具體承受能力實施區別對待,特別注意的是應要體承受能力實施區別對待,特別注意的是應要求運動員從箱上跳下后保證能快速向
15、上或向前求運動員從箱上跳下后保證能快速向上或向前跳起。從跳箱上跳下后運動員最好是膝關節角跳起。從跳箱上跳下后運動員最好是膝關節角度在度在40120度區間內快速制動,然后進行前跳度區間內快速制動,然后進行前跳或上跳練習。對于訓練基礎較低者應少采用或或上跳練習。對于訓練基礎較低者應少采用或暫時不用跳深練習,以免訓練者難以承受高負暫時不用跳深練習,以免訓練者難以承受高負荷刺激導致運動損傷。由于跳深練習對機體刺荷刺激導致運動損傷。由于跳深練習對機體刺激強度深刻,疲勞恢復時間較長,因此,運動激強度深刻,疲勞恢復時間較長,因此,運動員最好在賽前十天左右停止跳深練習。另外跳員最好在賽前十天左右停止跳深練習。
16、另外跳深練習對地面和運動裝備也有一定的要求。深練習對地面和運動裝備也有一定的要求。1英寸英寸 = 2.54 厘米厘米(三)爆發力的訓練(三)爆發力的訓練 1、發展最大力量、發展最大力量 2、以較小的負荷或自身的體重進行練習、以較小的負荷或自身的體重進行練習 3、動作形式與發力形式與運動技術要求、動作形式與發力形式與運動技術要求一致一致 (四)力量耐力的訓練(四)力量耐力的訓練 、要嚴格區分力量耐力的類型、要嚴格區分力量耐力的類型 、練習內容與項目所要求的力量耐力一、練習內容與項目所要求的力量耐力一致致二、評定及量度的確定二、評定及量度的確定(一)最大力量(一)最大力量 1、定義:肌肉通過最大、
17、定義:肌肉通過最大隨意收縮克服阻力時所表現隨意收縮克服阻力時所表現的最高力值。的最高力值。 2、評定:靜力、動力;、評定:靜力、動力;專項特點專項特點最大力量最大力量肌肉體積肌肉體積隨意激活能力隨意激活能力肌肉質量肌肉質量 運動基本運動基本神經系統神經系統 肌肉系統肌肉系統 成分成分 特征特征 收縮類型收縮類型募募 集集頻率提高頻率提高肌肉橫斷面肌肉橫斷面肌纖維構成肌纖維構成向向心心和和等等長長最大力量最大力量爆發力量爆發力量起動力量起動力量絕對力量絕對力量快快速速力力量量向心收縮和等長收縮過程中快速力量影響因素向心收縮和等長收縮過程中快速力量影響因素1)最大力量常規訓練方法)最大力量常規訓練
18、方法(1)強度:)強度:75%(體積、協調)(體積、協調)少年:漸進、少年:漸進、40%;要適當進行要適當進行90-95%強度的訓練。強度的訓練。(2)次數與組數)次數與組數50% 20次;次;增減或增加增減或增加5%,次數增減或增加,次數增減或增加2次。次。(3)間歇:)間歇:1-63 3訓訓練練方方法法金字塔式訓練法金字塔式訓練法pyramid style training methodpyramid style training method隨負荷不斷遞增,重復次數逐漸遞減的成組負重隨負荷不斷遞增,重復次數逐漸遞減的成組負重力量訓練法。開始負荷輕,次數組數多,類似塔基,力量訓練法。開始負
19、荷輕,次數組數多,類似塔基,最后負荷重,重復次數少,只能作一次,類似塔尖。最后負荷重,重復次數少,只能作一次,類似塔尖。故名金字塔式訓練法。故名金字塔式訓練法。用這種方法訓練有利于調節負荷,預防損傷,可用這種方法訓練有利于調節負荷,預防損傷,可有效地增大肌肉橫斷面和發展肌肉內協調。有效地增大肌肉橫斷面和發展肌肉內協調。典型的練習組合方式為:開始負荷為最大負荷的典型的練習組合方式為:開始負荷為最大負荷的7070,作四組,每組四次;遞增負荷至,作四組,每組四次;遞增負荷至8080,作三組,作三組,每組三次;遞增負荷為每組三次;遞增負荷為9090時,作二組,每組二次,時,作二組,每組二次,直至負荷至
20、直至負荷至100100作一組,每組一次。作一組,每組一次。1001 952 903 804 705金字塔式階梯練習2)大強度法)大強度法(協調、體積)(協調、體積)(2)次數與組數:)次數與組數:1-3次;次;6-8組。組。(3)間歇:)間歇:33)極限大強度法)極限大強度法(1)強度:)強度:100%以上(以上(2次后增加)次后增加)(2)次數與組數:少。)次數與組數:少。(3)間歇:基本恢復)間歇:基本恢復3 3訓訓練練方方法法4)極限次數法)極限次數法(1)含義:強調次數到極限)含義:強調次數到極限(2)強度:中)強度:中(3)作用:增大肌肉體積)作用:增大肌肉體積5)靜力練習法)靜力練
21、習法(1)強度與時間:)強度與時間:強度:強度:40-50%,15-20” ;60-70%,8-12”; 80-90%,6-8”; 95%以上,以上,4-6”。(2)間歇:相對較長)間歇:相對較長 3 3訓訓練練方方法法(二)快速力量(二)快速力量1 1、定義:肌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發揮、定義:肌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發揮出盡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出盡可能大的力量的能力。2 2、評定:力量的極值、評定:力量的極值/ /達到力量極值的達到力量極值的 時間時間、發展目標:最大力量和表現最大力量、發展目標:最大力量和表現最大力量的速度的速度注意:快速力量更具專項化特點注意:快速力量更具專項化特點 運
22、動基本運動基本神經系統神經系統 肌肉系統肌肉系統 成分成分 特征特征 收縮類型收縮類型預先激活預先激活反射反射阻止阻止向心階向心階段活力段活力肌肉橫斷面肌肉橫斷面肌纖維構成肌纖維構成肌肉彈性肌肉彈性肌腱彈性肌腱彈性予張力予張力分期工作分期工作快速能力快速能力快速(反應)力量影響因素快速(反應)力量影響因素快速(反應)力量快速(反應)力量拉長拉長縮短周期縮短周期3、負荷量度的確定、負荷量度的確定(1)強度:)強度:30-100%半蹲:體重的半蹲:體重的50%;深蹲:體重的深蹲:體重的30-40%。(2)次數與組數、時間)次數與組數、時間1-5次次/組;組;15-20。增減或增加增減或增加5%,次
23、數增減或,次數增減或增加增加2次。次。(3)間歇:)間歇:1-3 另外,為了提高動作速度,可以利用另外,為了提高動作速度,可以利用減負荷練習或先增負荷后減負荷的練習。減負荷練習或先增負荷后減負荷的練習。 本部分的內容與速度素質的訓練極為本部分的內容與速度素質的訓練極為相關,將在下一節詳細講述。但,同時相關,將在下一節詳細講述。但,同時要強調的是,速度的發揮與中樞神經系要強調的是,速度的發揮與中樞神經系統適宜興奮性的保持極其相關,應結合統適宜興奮性的保持極其相關,應結合這一特點安排練習的持續時間、間歇時這一特點安排練習的持續時間、間歇時間。間。(三)爆發力(三)爆發力1、定義:快速力量的一種、定
24、義:快速力量的一種2、評定:最大力量、評定:最大力量/用力時間用力時間3、負荷量度的確定、負荷量度的確定(1)強度:)強度:30%或不負重或不負重(2)次數:)次數:1-5次次/組組(3)間歇:)間歇:1-5(4)要點:動作)要點:動作(四)相對力量(四)相對力量1、定義:單位體重的最大力量、定義:單位體重的最大力量2、評定:最大力量、評定:最大力量/體重體重3、負荷量度的確定、負荷量度的確定(1)強度:保證快速、強度高)強度:保證快速、強度高(2)次數:少)次數:少(3)要點:結合體重)要點:結合體重(五)力量耐力(五)力量耐力1、定義:指運動員在靜力性工作中長時間保持相應強度、定義:指運動
25、員在靜力性工作中長時間保持相應強度的肌緊張或在動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應強度的肌收縮能的肌緊張或在動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應強度的肌收縮能力。力。2、評定:練習阻力、評定:練習阻力/重復次數重復次數3、負荷量度的確定、負荷量度的確定(1)強度:)強度:25-40%(2)次數:多或極限)次數:多或極限(3)間歇:)間歇:110-120次次/分分(4)要點:組數不宜多)要點:組數不宜多注意:力量耐力取決于最大力量水平和耐力水平,一定要注意:力量耐力取決于最大力量水平和耐力水平,一定要確定需要什么樣的力量耐力,再進行專門的練習確定需要什么樣的力量耐力,再進行專門的練習超等長訓練法超等長訓練法 plyom
26、etrics training method plyometrics training method 以肌肉的彈性、收縮性和牽張反射發展力量的方法。以肌肉的彈性、收縮性和牽張反射發展力量的方法。訓練目的是通過脊髓反射增強肌肉力量,提高支撐訓練目的是通過脊髓反射增強肌肉力量,提高支撐力、彈跳反應力、鞭打力等力、彈跳反應力、鞭打力等。練習中,當肌肉快速地被拉長時(離心階段),刺練習中,當肌肉快速地被拉長時(離心階段),刺激了肌梭感受器,通過脊髓的牽張反射,被拉長的肌肉激了肌梭感受器,通過脊髓的牽張反射,被拉長的肌肉積極收縮(向心階段),以保持肌肉長度的恒定。各種積極收縮(向心階段),以保持肌肉長度
27、的恒定。各種起跳前的制動(緩沖),投擲前的預拉長,就是利用這起跳前的制動(緩沖),投擲前的預拉長,就是利用這種牽張反射,使肌肉的收縮力量加強。在肌肉快速收縮種牽張反射,使肌肉的收縮力量加強。在肌肉快速收縮之前,先快速地牽拉肌肉,既可使肌肉處于適宜的初長之前,先快速地牽拉肌肉,既可使肌肉處于適宜的初長度,又可通過牽張反射提高肌肉力量。度,又可通過牽張反射提高肌肉力量。靜力訓練法靜力訓練法 isometric training methodisometric training method 以肌肉收縮力克服和對抗外力(重量、對手、以肌肉收縮力克服和對抗外力(重量、對手、同伴等),使肌肉張力改變,長
28、度不變,環節不同伴等),使肌肉張力改變,長度不變,環節不運動的力量訓練方法。運動的力量訓練方法。訓練目的是發展肌肉最大力量、或發展薄弱訓練目的是發展肌肉最大力量、或發展薄弱肌群的力量,或用于軟組織損傷的康復訓練。肌群的力量,或用于軟組織損傷的康復訓練。訓練內容包括:(一)負重靜力訓練法,身訓練內容包括:(一)負重靜力訓練法,身體處于某種姿勢負一定重量保持靜止用力,隨負體處于某種姿勢負一定重量保持靜止用力,隨負重量增加,靜力時間遞減;(二)對抗靜力訓練重量增加,靜力時間遞減;(二)對抗靜力訓練法,身體處于某種姿勢時對抗固定物體,持續靜法,身體處于某種姿勢時對抗固定物體,持續靜止用力。止用力。電刺
29、激訓練法電刺激訓練法electrical stimulationelectrical stimulation以脈沖電流代替大腦發出的中樞神經沖動,使肌肉收以脈沖電流代替大腦發出的中樞神經沖動,使肌肉收縮,籍以提高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縮,籍以提高肌肉力量的訓練方法。其訓練目的在于不增加肌肉體積的情況下,提高肌肉其訓練目的在于不增加肌肉體積的情況下,提高肌肉力量,亦可用于可加強薄弱環節肌群的力量。力量,亦可用于可加強薄弱環節肌群的力量。訓練時利用脈沖電流儀,通過兩個趨膚電極傳輸到肌訓練時利用脈沖電流儀,通過兩個趨膚電極傳輸到肌肉,使肌肉產生收縮,此為間接刺激法。若兩電極固定于肉,使肌肉產生收縮,此
30、為間接刺激法。若兩電極固定于肌肉末端,則為直接刺激法。采用中頻電流可達到刺激深,肌肉末端,則為直接刺激法。采用中頻電流可達到刺激深,肌肉收縮最佳的目的。刺激時間為十秒,間歇為五十秒,肌肉收縮最佳的目的。刺激時間為十秒,間歇為五十秒,反復作十次為一訓練單元,每周安排二至三次。反復作十次為一訓練單元,每周安排二至三次。四、力量訓練的基本要求四、力量訓練的基本要求(一)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對應發展(一)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對應發展(二)選擇有效的訓練手段(二)選擇有效的訓練手段(三)處理好負荷與恢復的關系(三)處理好負荷與恢復的關系(四)注意激發練習的興趣(四)注意激發練習的興趣(五)兒童少年力量訓練應
31、注意的事項(五)兒童少年力量訓練應注意的事項一、釋義一、釋義(一)定義(一)定義(二)分類(二)分類反應速度: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動作速度:移動速度:移動速度:1、反應速度反應速度:有機體對外界信號刺激快速:有機體對外界信號刺激快速應答的能力。其評價指標應答的能力。其評價指標反應時。反應時。 反應時指從給予運動員信號刺激到運反應時指從給予運動員信號刺激到運動員開始產生動作時間為止,由三個環動員開始產生動作時間為止,由三個環節共五個步驟組成。節共五個步驟組成。感受器中樞效應器傳入神經傳出神經體育運動中各種信號刺激比較集中于三個體育運動中各種信號刺激比較集中于三個方面方面即聽、視、觸三個方面即聽、
32、視、觸三個方面2、動作速度動作速度:人體完成單個或成套動作的速度,:人體完成單個或成套動作的速度,是技術動作不可缺少的要素。可分為。單個動是技術動作不可缺少的要素。可分為。單個動作速度,成套動作速度以及動作頻率。作速度,成套動作速度以及動作頻率。3、移動速度移動速度:在:在周期性項目周期性項目運動中,單位時間運動中,單位時間里機體快速移動的能力。里機體快速移動的能力。速度素質辯證:速度素質辯證:反應速度也即第一個動作速度反應速度也即第一個動作速度位移速度由單個動作速度組成。位移速度由單個動作速度組成。在現實的競技運動中,三種速度類型幾乎都有表在現實的競技運動中,三種速度類型幾乎都有表現,僅因專
33、項的不同而表現的比重不同。現,僅因專項的不同而表現的比重不同。4、三種速度在不同項群中的作用、特征及、三種速度在不同項群中的作用、特征及其任務其任務(1)快速力量及展現難美項群)快速力量及展現難美項群任務:任務:最大限度的表現動作速度最大限度的表現動作速度(2)速度性項群)速度性項群 任務:提高位移速度為核心,有側重的提任務:提高位移速度為核心,有側重的提高反應速度,防止速度障礙。高反應速度,防止速度障礙。(3)耐力形項群)耐力形項群 任務:速度耐力任務:速度耐力(4)對抗性項群)對抗性項群 任務:對速度素質要求的比較全面,根據任務:對速度素質要求的比較全面,根據專項特征有側重進行訓練專項特征
34、有側重進行訓練(三)速度素質的影響因素(三)速度素質的影響因素反應速度影響因素:不再贅述反應速度影響因素:不再贅述動作速度與移動速度影響因素:動作速度與移動速度影響因素:1、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轉換速度和神經、神經系統興奮與抑制的轉換速度和神經肌肌肉協調性的影響。肉協調性的影響。2、肌肉的特性:如彈性、伸展性。、肌肉的特性:如彈性、伸展性。3、其他素質:力量、柔韌、協調等。、其他素質:力量、柔韌、協調等。4、運動技術:(主要針對于幅度)、運動技術:(主要針對于幅度)5、快肌比例及無氧代謝能力:無氧代謝酶類數、快肌比例及無氧代謝能力:無氧代謝酶類數量以及活性、無氧供能代謝底物的含量、無氧量以及活
35、性、無氧供能代謝底物的含量、無氧代謝副產物的耐受能力及清除能力等。代謝副產物的耐受能力及清除能力等。(四)速度素質的意義:(四)速度素質的意義:1、良好的速度素質對其他運動素質的發展具有、良好的速度素質對其他運動素質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積極的影響如:力量、耐力如:力量、耐力2、競技體育的技術動作大多數要求快速完成、競技體育的技術動作大多數要求快速完成3、不同項目中,速度均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同項目中,速度均有著重要的作用。二、速度素質的訓練二、速度素質的訓練(一)(一)反應速度反應速度的訓練方法及要點的訓練方法及要點 信號刺激法信號刺激法1、重視提高運動員集中注意力于信號出現的能、重視提高運動
36、員集中注意力于信號出現的能力(如短跑)力(如短跑)2、依專項特點,有側重的給于不同類型的信號、依專項特點,有側重的給于不同類型的信號刺激刺激3、以比賽中經常出現的信號為主進行訓練同時,、以比賽中經常出現的信號為主進行訓練同時,也需給于不同強度和水平的信號也需給于不同強度和水平的信號4、根據項目特點,確定信號刺激訓練的負荷。、根據項目特點,確定信號刺激訓練的負荷。 手段舉例手段舉例(二)(二)動作速度動作速度的訓練方法及要點的訓練方法及要點1、動作速度訓練法要點、動作速度訓練法要點(1)快速)快速(2)與專項結合)與專項結合(3)先熟練、再提速)先熟練、再提速(4)助力法)助力法(5)加難)加難
37、正常法正常法(6)訓練方法(負荷和間歇的安排)訓練方法(負荷和間歇的安排) A、負荷:以能夠保持速度為依據、負荷:以能夠保持速度為依據 B、間歇:供能物質恢復充分且神經仍興奮、間歇:供能物質恢復充分且神經仍興奮(7)熱身:肌肉、神經)熱身:肌肉、神經2、動作速度練習手段舉例、動作速度練習手段舉例(1)大強度分解練習)大強度分解練習(2)助力)助力(3)減負荷)減負荷(4)預先加難)預先加難(三)移動速度訓練的方法及要點(三)移動速度訓練的方法及要點1、移動速度訓練要點、移動速度訓練要點(1)周期性競速項目)周期性競速項目幅度、頻率幅度、頻率 A、頻率:中樞興奮、抑制交換、頻率:中樞興奮、抑制交
38、換 B、幅度:技術、柔韌、力量、幅度:技術、柔韌、力量 C、其余與動作速度練習相似、其余與動作速度練習相似(2)非周期項目移動速度訓練要點)非周期項目移動速度訓練要點 移動速度更加復雜移動速度更加復雜 停頓、加速、減速、變向、持器械以及與其停頓、加速、減速、變向、持器械以及與其他動作的連接等他動作的連接等2、手段舉例、手段舉例三、速度訓練注意事項三、速度訓練注意事項(一)確立高度重視速度的訓練指導思想(一)確立高度重視速度的訓練指導思想力量為基礎速度是核心轉化(二)速度訓練必須與專項特點及比賽要求結合(二)速度訓練必須與專項特點及比賽要求結合(三)合理安排速度訓練的順序和時間(三)合理安排速度
39、訓練的順序和時間 保證速度,注重力量與速度的對抗及轉化保證速度,注重力量與速度的對抗及轉化(四)合理安排速度訓練負荷(四)合理安排速度訓練負荷 1 1、強度:最大速度交替次最大強度、強度:最大速度交替次最大強度 2 2、間歇:供能物質恢復充分且神經仍興奮、間歇:供能物質恢復充分且神經仍興奮(五)有效轉換能力(五)有效轉換能力 扒地扒地支撐支撐最大支撐最大支撐后蹬后蹬一、釋義一、釋義(一)定義:機體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特定一)定義:機體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特定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是人體基本運強度負荷或動作質量的能力。是人體基本運動素質之一。動素質之一。 耐力素質對于健康和體育都十分重要,對耐力
40、素質對于健康和體育都十分重要,對于競技體育的任何項目也起著不同的作用。于競技體育的任何項目也起著不同的作用。(二)分類(二)分類l有氧耐力有氧耐力l無氧耐力(磷酸原、糖酵解)無氧耐力(磷酸原、糖酵解)(二)耐力素質的影響因素(二)耐力素質的影響因素1、紅白肌纖維的比例、紅白肌纖維的比例2、神經系統特征、神經系統特征3、激素水平、激素水平4、最大攝氧量水平、最大攝氧量水平5、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運動員個性心理特征6、有機體活動時能量獲得和交換能力、有機體活動時能量獲得和交換能力7、有機體機能的穩定性(尤其指有氧機能)、有機體機能的穩定性(尤其指有氧機能)8、有機體機能節省化、協調完善和力量合理分
41、配、有機體機能節省化、協調完善和力量合理分配9、速度儲備能力、速度儲備能力(三)耐力素質的分類(三)耐力素質的分類1、據氧代謝特征:有氧耐力、無氧耐力、混氧、據氧代謝特征:有氧耐力、無氧耐力、混氧耐力耐力2、據肌肉力學特征:靜力性耐力及動力性耐力、據肌肉力學特征:靜力性耐力及動力性耐力3、據持續時間:短、中、長、據持續時間:短、中、長4、據耐力對競技能力的作用:一般和專項耐力、據耐力對競技能力的作用:一般和專項耐力5、據器官系統的功能:肌耐力、心血管耐力、據器官系統的功能:肌耐力、心血管耐力6、據參加主要工作的肌群數,局部耐力、全身、據參加主要工作的肌群數,局部耐力、全身耐力耐力一般耐力一般耐
42、力:運動員有機器官系統機能的綜:運動員有機器官系統機能的綜合,是在不同項目中表現出專項耐力的合,是在不同項目中表現出專項耐力的基礎。基礎。 注意:一般耐力注意:一般耐力 萬米跑萬米跑 意義:提高負荷量的基礎意義:提高負荷量的基礎 為專項耐力打下基礎為專項耐力打下基礎專項耐力專項耐力:長時間持續或者多項重復地完成專:長時間持續或者多項重復地完成專項運動的耐力。項運動的耐力。 長距離項目專項耐力:主要取決于機能節長距離項目專項耐力:主要取決于機能節省化程度和合理分配體力的能力省化程度和合理分配體力的能力 中長距離項目:主要體現在身體內有一定中長距離項目:主要體現在身體內有一定酸性積聚的條件下保持最
43、高有氧速度的能力。酸性積聚的條件下保持最高有氧速度的能力。 短距離項目:主要體現在沖酸和耐酸能力。短距離項目:主要體現在沖酸和耐酸能力。 球類項目專項耐力:無氧有氧交替出現,球類項目專項耐力:無氧有氧交替出現,無氧是制勝的關鍵,而有氧又是無氧的基礎,無氧是制勝的關鍵,而有氧又是無氧的基礎,相當復雜。相當復雜。如何衡量專項耐力:如何衡量專項耐力:1、標準比賽距離完成時間、標準比賽距離完成時間2、速度保持程度、速度保持程度3、有效動作的數量、有效動作的數量4、技術穩定性、技術穩定性注意,專項耐力一定要結合專項進行評定。注意,專項耐力一定要結合專項進行評定。二、各種耐力素質的評定及訓練負荷量度的確定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鳳翔學校九年級數學試卷
- 低分和高分數學試卷
- 肝病中醫康復課件
- 地調小升初考試數學試卷
- 肖琴中醫課件
- 公廁管護培訓課件內容
- 鄧州市大聯考數學試卷
- 肉牛飼養技術課件
- 課件制作培訓過程
- 2025至2030城市應急聯動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咨詢分析報告
- 2024年高中生物學業水平合格考及答案
- DB61∕T 1856-2024 國土調查成本定額
- 出版業行業市場特點分析
- 廣東省四校(華附、省實、廣雅、深中)2023至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期末聯考化學試題附參考答案(解析)
- 離散裝配行業MES案例
- 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第7課時 蘇科版八年級數學上冊
- 南昌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人才招聘筆試真題2023
- GB/T 4706.11-2024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第11部分:快熱式熱水器的特殊要求
- 數字貨幣概論 課件 第5章 穩定幣的原理與實現
- 專題02《物態變化》壓軸培優題型訓練【十三大題型】(原卷版)
- 大學生科研訓練與論文寫作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