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環境水力學期末復習資料一、填空題1、評價水質優劣的主要指標有物理指標、 _化學指標_、 _毒理學指標_、 _氧平衡指標_和 _細菌學指標_。2、一個生態系統由_生產者_、 _消費者_、分解者_、 _非生物成分_四種基本成分構成3、 影響水體自凈作用的主要水情要素有:_水溫_、_流量_、_流速_ 和 _含沙量_。4、水利水電工程影響評價工作包括兩大部分:一是_編制評價工作大綱_,二是_開展環境影響評價_。5、水環境一般可以分為水_靜態_環境和_動態_水環境。前者是指流速很低甚至沒有流動的水體,比如一些水庫、湖泊等;后者則是指具有一定流速的水體,如河流、渠道中的水流。6、 _水環境質量標準_和 _
2、水污染物排放標準_ 是水環境標準體系中的兩個基本標準。7、膠體的凝聚有_凝結_和_絮凝_兩種基本形式二、判斷1污染物在水體中進行遷移是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的一種表現。( )2只要有污染物進入水體,就可以認為水體被污染了。(X)3湖泊水環境容量的特點就是混合稀釋相對作用強,生化作用相對弱。(X)4根據水資源質量標準,五級水質最好,最適合人類飲用。(X)5水環境質量影響評價是對現狀水環境質量優劣程度的總體評價。( )6.在推求河流水環境容量時,應選擇洪水流量為設計流量。(X )7.液體中水的表面張力最大。(X)8.河流水環境容量的特點就是混合稀釋相對作用弱,生化作用相對強。(X )9.功能一級區劃中,
3、水質污染嚴重,現狀水質較差的城鎮河段應劃為開發利用區。()10.環境管理制度已經逐步走向法律化、政策化。()11.水環境質量評價中,細菌學評價的指標是大腸桿菌和BOD。(X )12.河道防洪規劃采用的設計流量與推求河流水環境容量時采用的設計流量是相同的(X )。13.底質可以反映水體污染歷史過程。( )14.水功能一級區劃中,水質污染嚴重,現狀水質較差的城鎮河段不應劃為開發利用區。(X)15. 環境監理是從屬于監理,但是它又具有本身的獨立性。( )三、單項選擇1資源水利的核心是( B)。A. 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 B. 水資源的優化配置C. 注重經濟效益,輕視社會效益 D. 工程的技術可行性2水
4、體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A )。A該物質在當地水體沒有受到污染影響時的含量B該物質在過去的背景值C該物質在規劃階段采用的值D. 該物質在底泥中的含量3最容易發生富營養化污染的水體是(B )。A河流 B. 湖泊C. 海洋 D. 地下水4當研究河段的水力學條件滿足( C)時,可考慮應用零維水質模型。A. 非恒定非均勻,洪水波B. 恒定非均勻,形成污染帶C. 恒定均勻,充分混合D. 恒定均勻,非充分混合5用于水環境監測的分析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化學分析法,另一類是( C)法。A. 稱量分析法 B滴定分析法C. 儀器分析法 D. 物理分析法6水利建設對環境的負效應包括( D)。A. 減輕能源污染
5、B. 創造旅游環境C改善生態環境D蓄水淹沒影響7水利水電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中最基本、最傳統,最常用的一種是(A )。A. 清單法 B網絡法C. 疊圖法 D. 投資一般益分析法8生活飲用水的渾濁度一般不應超過(B )度。A1 B5C. 15 D309一旦被污染,最不易治理、水質恢復最慢的水體是( B)。A河流 B. 湖泊 C. 晦洋 D地下水10在生態系統中,二級消費者是(A ),A. 狐貍 B青草C. 豹 D兔子11、水體污染監測可分為水體污染現狀監測和( A ) 。A 水污染源監測 B 水體污染預測C水污染源種類監測 D化學需氧量COD監測12.、 最容易發生富營養化污染的水體是( B
6、 )。A河流 B湖泊C海洋 D地下水13、資源水利的核心是( B )。A 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 B 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C注重經濟效益,輕視社會效益 D 工程的技術可行性14、在生態系統中,一級消費者是( D )。A狐貍 B青草C豹 D兔子15、BOD5是指( D )。A溶解氧 B總需氧量 C化學耗氧量 D生化需氧量16、曝氣作用能夠使水體中( D )。A污染物遷移速度加快 B污染物沉淀速度加快C底泥的污染物釋放 D溶解氧含量提高17、當研究河段的水力學條件滿足( C )時,可考慮應用零維水質模型。A非恒定非均勻,洪水波 B恒定非均勻,形成污染帶C恒定均勻,充分混合 D恒定均勻,非充分混合。18.
7、、 水利水電開發建設工程環境影響評價方法中最基本、最傳統、最常用的一種是( C )。A 疊圖法 B 網絡法C 清單法 D 多參次模糊綜合評判法19、移民安置目標的評價指標中的關鍵指標是生產指標和( B )。A 生活指標 B 資源指標 C 生態指標 D 公共設施指標20.、地下水污染修復方法有( D )。A 直接除藻法 B 萃取法C 控制營養鹽技術 D 原位生物修復法四、名詞解釋生化需氧量(BOD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水中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的量。在實際工作中,常以20培養5日后,1L水中溶解氧減少的量來表示,單位為mg/L,稱為五日
8、20生化需氧量(BoD5)。它是一種間接評價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指標?;瘜W需氧量(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指在一定條件下,水中有機物與強氧化劑重鉻酸鉀作用時所消耗的氧的量。用重絡酸鉀作為氧化劑時,水中的有機物幾乎可以全部被氧化,這時所測得的耗氧量,可以比較準確地反映水中有機物的總量,常用來評價水域或污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總有機碳(TOC Total Organic Carbon),總有機碳量(TOC)(或總有機碳)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有機物總量的一個指標,常用于檢測水質??傆袡C碳量的測定采用燃燒法,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比生化需氧量或化學需氧量更能反映有機物的總量。總
9、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TOD:水中可氧化的物質燃燒所需氧量。水中有機物除含有碳外,尚含有氫、氮、硫等元素,當有機物全部被氧化時,碳被氧化為二氧化碳,氫、氮及硫則被氧化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此時需氧量稱為總需氧量溶解氧(DO Dissolved Oxygen):溶解于水中的氧。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與空氣中氧的分壓及水溫密切相關,在自然情況下,壓力不變時,水溫越低溶解氧的含量越高。當水被大量有機物污染時,由于有機物分解的消耗,可使水中溶解氧減低。故溶解氧含量可作為評價水是否受有機物污染的間接指標。環境質量的評價類型環境質量回顧評價環境質量現狀評價環境質量影響評價污染
10、源的單項評價指標對污染源中的某項單項指標(含量、統計)進行評判排放強度指標:w=Q*C濃度指標:缺點無總量統計指標:檢出率,超標率,最大超標倍數(最大檢出值/污染物的標準值)污染源的綜合評價指標考慮污染源中的多種污染物和不同因素,數學模型,綜合評判排污量法:按污水量(污染物量)排序。缺點:未考慮濃度污徑比法:排污水量與水體徑流量之比。優點:水體的自凈能力;缺點:水體的本底、污染物的類型超標法:有一項污染物超標為超標污染源,超標污染源占調查區污染源的個數為超標率。未考慮污染源的污物類型、排放量。較簡單排毒指標法:Fi=Ci/Di,Ci:污染物濃度,Di:毒性指數,慢性中毒劑量,最小致死量,半致死
11、量。歸一化處理:F=S Fi/S Ci 污染源評價的等標指標法等標污染指數Nij:第j種污染源中第i種污染物的超標倍數 Nij=Cij/C0i等標污染負荷Pij:考慮了污染源排放量: 污染源j的總等標污染負荷(n種污染物):污染物i的總等標污染負荷(m個污染源):等標污染負荷總等標污染負荷:污染負荷比法第j污染源內第i污染物的負荷比:第j污染源的負荷比:第I污染物的負荷比:水質評價指標單參數評價指數法:污染程度隨濃度增加而增加時:污染程度隨濃度增加而減少時:多參數指數法單指數不利于水域間比較迭加型:平均型性:計權迭加型:計權平均迭加型:權重特別重要,通過咨詢、專家評分平方根型:均方根型:內梅羅
12、水質指數型:幾何模型: 水資源保護的概念:根據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水資源的自然循環、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態環境演化規律,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教育、宣傳等手段,通過水資源系統規劃、優化配置、合理開發、高效利用,調整和控制人為的涉水行為,保證水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和諧持續發展五 、簡答題1. 簡述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答: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表現在:(1)物質循環:水循環,碳循環,氰循環。(2)能量循環:借助食物鏈。信息循環:信息暢通是物質與能量循環的保證。2簡述水環境容量的含義與作用。答:水環境容量的含義:在滿足水環境質量標準的要求下,水體容納污染物的最大負荷量。水環境容量的作用是;對排污
13、進行控制,利用水體白凈能力進行環境規劃。3什么叫人口環境容量?人口環境容量與哪些因素有關?答:人口環境容量是在一定的生產水平、生活水平、環境質量要求下,一個地區能夠長期穩定地承受的人口數量,它與該地區的面積,氣候條件。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經濟發展水平、能源供給水平、生活條件、人口素質有著密切的關系。此外,還與社會福利制度、法律完善程度、道德、風俗習慣以及環境意識有關。人口環境容量可分為現實容量與潛在容量兩部分,通過對資源,能源等合理規劃利用,并以定的數量資金,技術,勞力投入,潛在容量可變為現實容量。4跨流域調水工程對調出區環境的影響主要有哪幾方面?答:對水量調出地區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4、1)調出地區在枯水系列年,河流徑流不足時,調水將影響調出地區的水資源調度使用,可能會制約調出區經濟的發展。緊鄰調出口的下游地區,在枯水季節更可能造成下游灌溉、工業與生活用水的困難。(2)調出地區河流水量減少,改變了原有河床的沖淤平衡關系,可能使河床擺動、河床淤積加??;流量蛾小使河流稀釋凈化能力降低、加重河流污染程度;另外也會影響河流對地下水的補給關系。(3)若調水過多便會減少河流注人海灣的水量,使海洋動力作用相對增強,淡水與海水分界線向內陸轉移,影響河口區地下水水質及河口穩定。5.什么叫冷害 所謂冷害就是指冷水對魚類生長有不利影響6.水體污染監測分為哪幾類,包括哪些內容 ) O3 m3 n/
15、u1 m) A7 d2 G蝸牛在線考試培訓網是2007年3月建立,提供職業資格、英語、學歷、計算機、財經、醫藥、建筑、出國留學等權威考試資訊、培訓課程信息。經過4年的發展,已經與數十家知名網絡教育培訓機構合作,達到了互利共贏,在數十萬會員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水體污染監測分為兩類:一類是化學分析法;另一類是儀器分析法.|2011年電大作h化學分析法包括稱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儀器分析法包括光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放射化學分析法等.|2011年電大作料| 7.何為廢水的一級,二級,三級處理 5 f4 p ' M6 : Y" V蝸牛在線-考試培訓網-免費學
16、習資料-統考題庫-電大題庫-2010年電大作業答案-形成性考核冊-電大網上作業-電大復習資料-電大歷屆試題按照不同的處理程度,廢水處理系統可分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三級處理.7一級處理只去除廢水中的較大的懸浮物質.二級處理的主要任務是去除廢水中稱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物質.三級處理也成為高級處理或深度處理.當出水水質要求很高時,為了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營養物質(氮和磷),生物難降解的有機物質和溶解鹽類等,以便達到某些水體要求的水質標準或直接回用于工業,就需要在二級處理之后進行三級處理.|2011年電大8.水環境的定義是什么?答z水環境是地球表面各種水體的總稱,包括河流、海洋、湖泊、水庫以及淺層地下
17、水等貯水體。在環境領域中,水和水體是相互有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水就是指純粹意義上的H20 .不含任何雜質。而水體則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或自然綜合體,除了貯水體中的水外,它還包括水中的懸浮物、溶質、水生生物和底泥。9.水體自凈的含義是什么?水體的自凈是哪三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答:污染物進入天然水體后,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質的總量減少或濃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體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復原狀,這種現象稱為水體的自凈作用。水體的自凈是水體中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三種作用在天然水體中并存,同時發生,又相互影響。(1)物理自凈作用物理自凈作用是指水體的稀釋、
18、擴散、混合、吸附、沉淀和揮發等作用。物理自凈作用只能降低水體中污染物質的濃度,并不能減少污染物質的總量。1041(2)化學自凈作用化學自凈作用包括化學、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作用,其具體反應又可分為污染物的氧化與還原反應、酸堿反應、吸附與凝聚、水解與聚合、分解與化合等。(3)生物自凈作用生物自凈是地表水凈化中重要而又非常活躍的過程。對于某一水域,一方面水生動植物在自凈過程中將一些有毒物質分解轉化為元毒物質,消耗溶解氧,同時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又有復氧的功能z另一方面水體污染又使該環境中的動植物本身發身變異,適應環境狀態的一些改變。河流的生物自凈作用直接與河水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有關,能分解污染物的
19、微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河流的生物自凈作用相應就越強、越快。10.河流上建壩后,對壩下游河道有什么影響?答:河流上建壩后,對下游河道也有很大影響。一些處于"蓄水攔沙"運用階段的水庫,下泄的水流含沙量低,從而使壩下游很長一段河道的護岸、整治控導工程、橋梁以及灘地受到強烈沖刷。如黃河上游龍羊峽水庫、劉家峽水庫運用后,改變了天然水抄過程,使黃河寧蒙河段活動性增強、彎曲率增大,河道平灘流量減小s丹江口水庫運用后也使下游河段有類似變化。美國帕克壩運用后,下游河道沖刷長度達2 3 7 km。沖刷的泥沙又淤積在更下游的河道上,引起河道形態改變、河勢調整。這些河道河床形態改變、或淤積便過洪能
20、力減小或沖刷使河床下切、水位下降都會給防洪、航運、引水、溉灌、沿河城鎮建設、河口海岸線蝕退等方面帶來種種問題。當然河道沖刷下切可增加l防洪能力,對維持航道水深也有有利的一面。一般情況下水庫調度增加了枯水期徑流,提高了下游河段水體的稀釋自凈能力。但由于下游河段的環境容量取決于水庫調度運用,一些水庫調蓄使下游河段流量劇減,引起河流萎縮進而導致水體稀釋自凈能力的降低,環境容量減小。更有甚者下游河段間歇性缺水斷流,從根本上改變了河流生態環境特點,水體環境容量嚴重喪失。11.簡述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期環境管理的特點答:(1)復雜性水利工程一般具有建設周期長,工程集中,數量大,人員多,施工設備多,占地面積大等
21、特點,而且在施工的過程中,對工區及其周圍地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環境管理的臨時目標(主要指臨時性建筑物的建設,拆除與生態恢復)與永久目標(主要指永久建筑物的建設與其不利影響的減緩或減弱)并存,使得管理工作困難與復雜。 (2)區域性建設階段環境問題主要是由人類建設活動所造成的,而各個建設區域的人類活動的情況又各不相同,因此環境的、污染情況也各有不同。環境管理必須根據這些區域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特別是大型的水利工程更應該如此。(3)管理手段多樣性建設階段環境管理工作的復雜性決定了其管理手段的多樣性,建設期環境管理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濟手段、技術
22、手段、宣傳教育手段等等。這些管理手段往往同時或交叉使用,使得環境管理工作趨于完善。(4)時序性環境管理的對象較多,干擾因素也很多,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定時、有目的、有秩序地進行環境管理,從而使環境管理工作具有準確性和條理性。12、水環境的定義是什么?水環境是地球表面各種水體的總稱,包括河流、海洋、湖泊、水庫以及淺層地下水等貯水體。在環境領域中,水和水體是相互有聯系的兩個不同概念。水就是指純粹意義上的H2O,不含任何雜質。而水體則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或自然綜合體,除了貯水體中的水外,它還包括水中的懸浮物、溶質、水生生物和底泥。13、天然水由哪些成分組成?天然水是由水和各種介質組成的極其復雜的綜合體。
23、天然水中除了水生物外,還含有許多溶解性物質和非溶解性物質,這些介質可以是固態的、液態的或是氣態的。根據介質粒徑大小,天然水的成分可分為: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溶解物質。(1)懸浮物質懸浮物質是指粒徑大于10-7m的物質,它們在水中呈懸浮狀態,如泥沙、粘土、藻類及原生動物、細菌及其它不溶物質。(2)膠體物質水中的膠體物質是指粒徑在107109m范圍內的物質,它們在水中呈高度分散狀態,不易沉降。膠體可以是硅、鋁、鐵等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及次生粘土礦物等礦物膠體,也可能是以腐殖質為主的有機膠體,或者由礦物膠體和有機膠體相互結合而成的有機礦物膠體(高分子化合物)。(3)溶解物質天然水中的溶解物質包括有:溶解
24、性氣體、一些離子、微量元素、有機物、放射性元素等,一般粒徑小于109m。溶解性氣體包括溶解氧(DO)、二氧化碳(CO2)、硫化氫(H2S)等。 天然水中的離子有陰離子和陽離子之分,主要陰離子有氯離子Cl-、硫酸根離子SO42-、重碳酸根離子HCO3-和碳酸根離子CO32-;主要陽離子有鉀離子K+、鈉離子Na+、鈣離子Ca2+、鎂離子Mg2+。天然水中常見的微量元素有溴Br、氟F、碘I、鐵Fe、磷P、銅Cu、鋅Zn、鉛Pb、鎳Ni、錳Mn、鈦Ti、鉻Cr、砷As、汞Hg、鎘Cd、鋇Ba、鈾U等。天然水中的有機物大多是生物生命過程中及生物遺體分解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機物質。另外,水中有機物還包括構成各
25、種水生生物的物質,這些水生物如魚、浮游動物、浮游植物、底棲動物、巨型植物以及各種藻類、菌類及微生物。14、污染物在水體中通過哪些作用和反應進行遷移和轉化?污染物進入水體后首先通過水力、重力等作流體動力遷移,同時發生擴散、稀釋、濃度趨于均一的作用,也可能通過揮發轉入大氣。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污染物還會在發生遷移的同時產生各種轉化作用,主要的轉化過程有溶解沉積、吸附、水解、光解、氧化還原等。(1)溶解與沉積許多物質都能或多或少地融于水。污染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是表征它在水中遷移能力最直觀的指標。一般把每升水小于0.1g溶解度的物質稱為難溶物質。大多數重金屬的氯化物、硫酸鹽都是易溶的,而其碳酸鹽、氫氧化
26、物和硫化物都是難溶物質。污染物在天然水中發生沉積的過程有化學沉淀、膠體顆粒的凝聚沉降、重力沉降。(2)吸附水體懸浮物和底泥中都含有豐富的膠體物質。由于膠體粒子有很大的表面積和帶有電荷,因而能吸附天然水中各種分子和離子,使一些污染物從液相轉到固相中并富集起來。因此,膠體的吸附作用對污染物的遷移能力有很大影響。膠體的吸附作用有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兩種類型。(3)水解反應水解反應是化學物與水的反應,反應的結果通常是在化學物的分子中導入了一個氫氧根官能團,同時失去一個官能團,從而轉化為新的化學物,改變了原有化學物的性質。許多有機污染物在水中能發生水解反應,例如甲酸乙酯,水解后轉化為相應的甲酸和乙醇。較多
27、的有機磷酸酯比較容易水解,用它們制成的農藥和殺蟲劑可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金屬離子的水解能力與金屬離子電荷數的多少以及離子半徑的大小有關。電荷數少、離子半徑大的金屬離子水解能力較弱;電荷數多、離子半徑小的金屬離子水解能力較強;高價金屬離子在水中則發生強烈的水解作用。(4)光解反應光解反應是指化學物在水環境中吸收了太陽輻射波長大于290nm的光能所發生的分解反應。根據反應歷程的不同可將光解反應分為直接光解反應和間接光解反應兩種類型。直接光解反應為化合物吸收太陽輻射后直接發生反應,這類反應要求化合物的分子能直接吸收光能,繼而開始發生改變原有結構的一系列反應;間接光解反應是由光敏劑物質首先吸收太陽光能,
28、然后由光敏劑將能量轉移給污染物,使污染物發生反應。(5)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是發生電子轉移的化學反應,參與反應的物質,在反應前后元素有電子得失而改變其化合價:失去電子的過程叫做氧化,其化合價升高;得到電子的過程叫做還原,其化合價降低。氧化還原反應在污染物的遷移轉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天然地下水中含有溶解性二價鐵,經曝氣溶解氧后,氧化成為三價鐵,形成Fe(OH)3沉淀而除去;石油煉油廠的含硫廢水,在加熱及曝氣時,硫化物可氧化為硫代硫酸鹽或硫酸鹽而除去。15、什么是水質指標?衡量水質優劣的指標有哪些?水質標準是指水和水中的雜質共同表現的綜合特性,是衡量水質的具體尺度。各種水質指標可以表示水及水
29、中所含各種雜質的種類和數量,從而判斷水質的優劣程度,以確定其能否滿足各類用水的需要。水質指標中有的直接用水中所含該種雜質的量(即濃度)來表示;有的則是利用這種雜質的共同特性來反映其含量。根據水質指標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指標、化學指標、毒理學指標、氧平衡指標和細菌學指標。(1)物理指標常用來衡量水質的物理指標有溫度、嗅與味、顏色和色度、渾濁度、透明度、電導率。(2)化學指標常用來衡量水質的化學指標有pH值、堿度、硬度、及其他化學性指標。(3)毒理學指標毒理學指標是指水中難降解的累積性毒物含量。(4)氧平衡指標氧平衡指標是影響水質變化的關鍵指標,它表示水中溶解氧的情況,反映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常用
30、的氧平衡指標有溶解氧(DO)含量、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耗氧量(COD)、總需氧量(TOD)、總有機碳(TOC)含量。(5)細菌學指標水質的細菌學指標以檢驗水中的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數來間接判斷水質被污染的情況。16、什么是生態系統?它由哪幾部分組成?生態系統是自然界一定空間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不斷演變、不斷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并在一定時間內達到動態平衡,形成相對穩定的統一整體,是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單位。一個生物物種在一定范圍內所有個體的總和在生態學中稱為種群,在一定的自然區域中許多不同種群的生物的總和則稱為群落。任何一個生物群落與其周圍非生物環境的綜合體就是生態系
31、統,即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的動態平衡系統。生態系統由四種基本成分構成: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1)生產者凡含有葉綠素的綠色植物(包括單細胞的藻類)以及化學能合成細菌都屬于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生產者是生命能量的基本生產者,是生態系統中營養結構的基礎,是生態系統中最積極,活躍的因素。(2)消費者消費者是指直接或間接地以生產者為食,從中獲得能量的異養生物,主要指各種動物、營寄生和腐生的細菌類,也應包括人類本身。直接以植物為食的動物稱為一級消費者,如牛、羊、馬、兔子等;而以一級消費者為食的動物又稱二級消費者或一級肉食動物,如黃鼠狼、狐貍等。動物間“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又可進一
32、步將消費者再劃分成三級消費者(如虎、獅、豹等)及頂級消費者,分別以前一級消費者為食。消費者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程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環節。(3)分解者分解者指各種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放線菌和真菌,也包括一些微型動物(如鞭毛蟲、土壤線蟲等)。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把動植物的尸體分解成簡單化合物或“無機鹽”,部分用于保持自身生命運動,部分又回歸環境,重新供植物吸收、利用。分解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極為重要,它們分解動植物的尸體,從而保證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4)非生物成分生態系統中的非生物成分(也叫做非生物環境)是生物生存棲息的場所、物質和能量的源泉,為各種生物有機體提供
33、了必要的生存條件和環境,也是物質交換的地方。它包括氣候因子,如光照、水分、溫度、空氣及其他物理因素;無機物質,如C、N、H、O、P、Ca及礦物質鹽類等,它們參加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無生命的有機物質,如蛋白質、糖類、脂類、腐殖質等,它們起到聯結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間的橋梁作用。以上四部分構成了生態系統有機的統一體,四者相互間沿著一定途徑不斷進行著物質方面的循環和能量間的溝通,并在一定條件下使系統保持動態的相對平衡。17、生態系統的功能表現在哪些方面?生態系統的功能表現在生態系統中有規律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傳遞。(1)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能量在生態系統中的流動,是通過“食物鏈”這個渠道來實現的
34、。通常能量在生態系統中大都沿著:綠色植物食草動物小型肉食動物大型肉食動物這條最典型的食物鏈逐級流動的。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能量在流動過程中,數量逐級遞減,二是能量流動的方向是單程不可逆的,因而要使生態系統功能正常的運行,就應有能量不斷地輸入生態系統中。(2)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在生態系統中物質的循環與能量流動是密切結合的。物質是化學能量的運載工具,又是有機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進行的生物化學過程的結構基礎。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循環途徑,最基本的也是與環境關系最密切的是水、碳、氮三種物質的循環。1)水循環各種物質只有借助水才能在生態系統中進行永無止境的流動。在自然界
35、中通過河、湖、海等地表水的蒸發,植物葉面蒸騰,使水以水蒸氣的形式進入大氣,然后又通過雨、雪或其他降水形式重返地球表面,從而完成水的循環。2)碳循環碳是構成生物有機體的基本元素。植物(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把環境中的CO2帶入生物體內,結合成碳水化合物,又經過消費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殘體腐敗分解過程中從生物體內以CO2的形式重返環境。3)氮循環氮是構成生命物質蛋白質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常溫下為不活潑的氣體,通常只能通過間接形式進入生物體內。它被植物吸收后,形成氨基酸,進一步合成為植物有機體。然后它又通過食物鏈以蛋白質的形式進入消費者體內。在消費者的新陳代謝過程中,蛋白質分解成含氮物質排入土壤。爾
36、后在土壤中形成硝酸鹽,再可被植物吸收利用,從而完成氮的循環。(3)生態系統中的信息聯系在生態系統各組成部分之間及各組成內部都存在著各種形式的信息。生態系統可以通過系統內信息的傳遞,把系統各組成部分聯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四種:物理信息(即通過鳴叫、顏色等物理因素來傳遞生物間的信息)、化學信息(指生物在特定階段特定情況下通過分泌出特殊的化學物質傳遞信息)、營養信息(指通過營養交換形式把信息從一個種群傳遞給另一種群)和行為信息(指動物通過自己的各種行為和動作向同伴們發出信息)。18、生態平衡的含義是什么?生態系統不是靜止不變,而是始終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在長期的演變過程中,生態系統內
37、各因素間有可能建立相互適應、相互協調、相互補償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同時也能具有一定的通過自我調節排除外界干擾的能力。此時系統內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保持穩定,信息傳遞保持流暢。通常把生態系統的這種結構與功能都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叫生態平衡。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平衡,一方面系統內、外因素的改變、干擾總是會使平衡狀態破壞;另一方面遭破壞的生態系統又能通過自我調節機制向平衡狀態過渡。生態平衡也是有條件的平衡。只有在滿足輸入輸出物質數量平衡,結構、功能穩定的基礎上,生態系統才可能成為一個各因素相互適應、協調的平衡系統。19、水環境在自然生態系統中起什么作用? 水是自然生態環境存在的重要環境要素,是生態系統的命脈
38、。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水是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是所有生命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體中有60%90%為水分。(2)水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介質水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介質,是其賴以生存的“血液”。太陽能不僅提供了生態系統光合過程的能量,而且驅動了水在生態系統的轉化。水體在太陽能和地球引力的驅動下,不斷循環轉化和遷移,這種循環過程為各種化學反應的發生和生命的進化提供了條件。(3)水能保證生命體中營養物質的輸送水是優良的溶劑,能夠使需要的營養物質溶解,并在生命體內輸送和排泄。一些影響生命活動的重要因子也是通過水發生作用的。(4)水是進行生物化學反應的優良介質水溶液是發生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的場所,供生命體
39、分解消化食物和合成更新機體組分。水能夠維持細胞和各種生命組織的形態,保證其功能的正常發揮。(5)水能保持生態溫度平衡水具有比較大的比熱,可以吸收生命體代謝活動中排放的能量,保持溫度平衡。20、水環境的定義是什么?水環境是地球表面各種水體的總稱,包括河流、海洋、湖泊、水庫以及淺層地下水等貯水體。21、天然水由哪些成分組成?天然水是由水和各種介質組成的極其復雜的綜合體。天然水中除了水生物外,還含有許多溶解性物質和非溶解性物質,這些介質可以是固態的、液態的或是氣態的。根據介質粒徑大小,天然水的成分可分為: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溶解物質。22、污染物在水體中通過哪些作用和反應進行遷移和轉化?污染物進入水
40、體后首先通過水力、重力等作流體動力遷移,同時發生擴散、稀釋、揮發等作用。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污染物還會在發生遷移的同時產生各種轉化作用,主要的轉化過程有溶解沉積、吸附、水解、光解、氧化還原等。23、什么是水質指標?衡量水質24、優劣的指標有哪些?根據水質指標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指標、化學指標、氧平衡指標和細菌學指標。(1)物理指標:常用來衡量水質的物理指標有溫度、嗅與味、顏色和色度、渾濁度、透明度、電導率。(2)化學指標:常用來衡量水質的化學指標有pH值、堿度、硬度、及其他化學性指標。(3)氧平衡指標:氧平衡指標是影響水質變化的關鍵指標,它表示水中溶解氧的情況,反映水體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常用的氧
41、平衡指標有溶解氧(DO)含量、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耗氧量(COD)、總需氧量(TOD)、總有機碳(TOC)含量。(4)細菌學指標:水質的細菌學指標以檢驗水中的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數來間接判斷水質被污染的情況。25、水體污染的定義是什么?水體污染的定義為:由于人類活動或天然過程而排入水體的污染物超過了其自凈能力,從而引起水體的水質、生物質質量惡化,稱為水體污染。26、水體的富營養化污染指什么?其危害是什么?水體富營養化指氮、磷等植物養料隨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進入水體后,會使藻類等浮游生物迅速過量繁殖,水中溶解氧相應急劇減少,從而使水質惡化,造成水體富營養化。27、水體自凈的含義是什么?
42、污染物進入天然水體后,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致使污染物質的總量減少或濃度降低,使曾受污染的天然水體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復原狀,這種現象稱為水體的自凈作用。水體的自凈是水體中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三種作用在天然水體中并存,同時發生,又相互影響。28、影響水體自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響水體自凈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1)污染物質的種類、性質與濃度(2)水體的水情要素:水溫、流量、流速和含沙量等。(3)水生生物:(4)周圍環境:大氣的復氧條件、太陽輻射、底質、地質地貌、水利工程等。29、水體污染監測常規項目有哪些? 水溫、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
43、氨氮、總氮、總磷、陰離子洗滌劑、細菌總數、大腸菌群、pH值、色度、濁度、余氯、總硬度、電導率、DO、亞硝酸鹽氮、硝酸鹽氮、揮發性酚、氰化物、砷、汞、六價鉻、鉛、鎘、石油類等項目。30、水體污染的機理和特點1、物理作用:污染物進入水體后,只影響物理性質,不改變化學性質。溫度、密度、顏色。包括:擴散作用,對流作用,沉淀作用,積累作用 2、化學與物理化學作用:1) 堿化酸化中和 2) 氧化還原3 ) 吸附解吸4) 膠溶凝聚5) 分解化合3、生物與生物化學降解 1) 污染物的降解:通過生物及生物化學作用將有害的有機物分解為無害物質。2) 好氧分解:有氧條件下由好氧微生物進行分解。分解比較徹底3) 厭氧
44、分解:缺氧條件下由厭氧微生物進行分解。產生臭氣:甲烷、硫化氫、氨31、水體污染源種類和主要污染物1) 工業廢水:量大 類多 復雜 毒強(鋼鐵、煉油,酚、氰;化工,化肥,制革,砷、汞、鉻)。目前主要污染源,多為點源。2) 農田排水:化肥 農藥 除草劑。面廣 區大 難控制3) 城市污水:氮 磷 病毒 微生物 特別是城市工業化后,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同時排放,污染嚴重,難以處理4) 大氣降落:降雨 降灰 二氧化硫 氮氧化合物 碳氫化合物 酸雨 汽車尾氣5) 廢渣及垃圾:冶金 煤炭 核能 生活 市政 建筑。堆放 掩埋 傾倒32、水體的富營養化及其危害1) 水中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過量。特征性藻類(藍藻 綠藻
45、)異常增殖覆蓋于水面,水華 赤潮2) 主要來源是農田施肥,農業廢棄物,生活污水,某些工業污水3) 夜間藻類呼吸,水嚴重缺氧4) 白天光和作用,氧過飽和5) 藻類死亡后沉入水底,厭氧條件下分解為硫化氫6) 藻類在水中形成物質循環,切斷污染源,水質亦難以恢復。7) 以水中氮磷含量確定負營養化程度,主要是磷含量8) 控制排放,截污、欄污,疏浚底泥,去除藻類,33、水資源保護的措施:水資源管理和水資源規劃已被國內外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水環境保護的重要途徑,通過法律、行政、經濟、教育等手段實施水環境管理,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34、水資源管理的基本原則Ø 維護生態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Ø
46、; 地表水與地下水、水量與水質實行統一規劃調度 Ø 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 Ø 保障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基本用水,統籌兼顧其他用水 Ø 堅持開源節流并重,節流優先治污為本的原則 Ø 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發揮市場機制對促進水資源管理的重要作用 35、水環境管理的手段Ø 法律手段:通過這些法律和法規,劃清各部門的責、權、利關系,從而規范了上下級和各部門之間的行為,是水資源管理絕不可缺少的部分和手段。Ø 行政手段:行政手段一般帶有一定的強制性,行政手段既是水資源經常性管理的執行渠道,又是解決突發事件強有力的組織者和指揮者。Ø 經濟手段:利用市場機制與國家宏觀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玩活動合同協議書
- 活動合同解除協議書
- 校園投資合同協議書
- 教育機構入股協議書
- 樓板破壞賠償協議書
- 景區旅游聯盟協議書
- 教培全職合同協議書
- 母親房子轉讓協議書
- 注銷委托扣款協議書
- 村里建房道路協議書
- 《中醫常用護理技術基礎》課件-一般護理-第四節飲食護理
- 靜脈留置針使用及維護培訓課件
- 小學字母組合發音(課件)人教PEP版英語六年級下冊
- 食堂食材配送服務方案及服務承諾
- 治超工作總結匯報
- 《暖通空調自動控制》課件
- 企業職業健康工作總結報告
- 谷物擠壓與脫蛋白
- 警務保障各項管理制度
- 全省校本課程一等獎《小學4-6年級書法自編校本教材》
- 2023年江蘇南京農業大學專職輔導員招聘30人筆試參考題庫(共500題)答案詳解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