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2高三上期末考試--語文_第1頁
內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2高三上期末考試--語文_第2頁
內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2高三上期末考試--語文_第3頁
內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2高三上期末考試--語文_第4頁
內蒙古包頭三十三中2012高三上期末考試--語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包頭三十三中高三年級期末考試語文試題本試卷分第卷和第卷兩部分;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第卷 閱讀題甲 必考題一、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魏晉名士,風流倜儻,雅好長嘯。然而嘯卻不是由他們所首倡,早在詩經里就屢次提到嘯,小雅·白華中就有“嘯歌傷懷,念彼碩人”之語。嘯,鄭玄說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聲”,也就是現代所說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詩經里出現的嘯者多是女性,她們心懷憂怨,發而為嘯。在其他記載中也常提到婦女作嘯,如古今注·音樂篇說商陵牧子婚后五年無子,將別娶,妻聞之,中夜起,倚戶而悲嘯。婦女用吹口哨來舒其不平之氣,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

2、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不過,嘯也不完全是抒情的,它也用在某些行施巫術的場合中。葛洪的神仙傳記西漢人劉根學成道術,郡太守知道后,命劉召鬼,如召不來,將加刑戮。劉根于是“長嘯”,嘯音非常清亮,“聞者莫不肅然,眾客震悚”。忽然南壁裂開數丈,有許多兵護送一輛車出來,車上以大繩縛著郡守已亡故的父母。至東漢時,這種音調既清越、用意又含有若干神秘色彩的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進入文士的生活圈。魏晉以后,關于吟嘯的記事更加常見。這時的吟嘯不僅出現在情緒激動的場合,而且當其意趣恬適、心境曠放、談玄揮麈、登高臨遠之際,也常常且吟且嘯。但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自然有點旁若無人的樣子。可是在“魏晉之際,天下多故”犖

3、卓不群之士由主張達生任性而走向逸世高蹈的時代背景下,這卻正是他們很欣賞的一種姿態。所以吟嘯之風,不脛而走,廣泛流行,成為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實嘯只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世說新語用“傲然”來形容周顗嘯詠時的神態,可謂搔中癢處。而這種動作和神態又可被簡稱為“嘯傲”,即郭璞游仙詩所說的“嘯傲遺世羅,縱情任獨往”,陶淵明飲酒詩所說的“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至于歸去來兮辭中的“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雖不言傲,而傲世之態,已盡在其中。但魏晉時的吟嘯,現代卻有時把它理解為“唉聲長嘆”(新版辭源)或“感慨發聲”(新版辭海),果如是,它就只不過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既談不上什么音樂性,

4、也和講風骨、講談吐的魏晉名士的氣質頗不相投了。實際上并非如此。世說新語·任誕篇說劉道真少時“善歌嘯,聞者留連”,陳留風俗傳說阮籍的歌嘯“與琴聲相諧”,都反映他們的嘯聲是帶有旋律且相當優美的。嘯之發聲的特點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嘯旨中說的:“夫氣激于喉中而濁,謂之言;激于舌而清,謂之嘯。”文士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王維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李白游太山“天門一長嘯,萬里清風來”等句便可為證。唐以后,此風漸息。到了宋代,學者講義理,士子重舉業,沒有誰再像魏晉時那樣動不動就長嘯了。詩文中偶或提到嘯,多半是在掉書袋,不一定實有其事。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當的一項

5、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晉之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已經完全不同。經過長時間的隔膜,現代人對魏晉之嘯不甚了然,也就不足為奇了。1.下列關于“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嘯”雖不是由魏晉名士首倡,但卻成為魏晉名士風度的一個組成部分。B“嘯”先秦時代即已有之,“嘯”音調清越,發聲特點是吹而不是唱。C古代婦女作“嘯”主要是舒其不平之氣;術士作“嘯”主要是用來召鬼。D文士“吟嘯”的習俗在唐代尚有孑余,唐之后,“吟嘯”之風漸漸平息。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A詩經里出現的嘯者多是女性,在記載中常常提及的婦女作嘯大概是古代所常見而現代已較陌生的一種習俗。B因為嘯的用意含有

6、若干神秘色彩,所以至東漢時,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進入文士的生活圈。C魏晉時的“吟嘯”并不是一種哼哼唉唉的聲音,而是帶有旋律的、相當優美的聲音,有一定的音樂性。D宋代詩文中偶或提及的嘯多半是在掉書袋,大多并不像魏晉長嘯那樣反映著一代風流犖卓不群的氣質了。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3分)A魏晉時吟嘯之風廣泛流行。究其原因,“魏晉之際,天下多故”,長嘯應該是魏晉士人精神苦悶的一種象征和心靈倨傲的一種表達。B魏晉時吟嘯不僅出現在情緒激動的場合,也可以出現在意趣恬適、心境曠放之際,但于大庭廣眾之前放聲長嘯卻不被人接受。C嘯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靈魂。王維竹里館、李白游太山、陶淵明歸去來

7、辭等都體現了作者的傲世之態。D在宋、金至元的雜劇演出中,吹口哨已經失去魏晉時代長嘯的藝術風格和社會意義,吹口哨在雜劇演出中已經是可有可無了。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許衡,字仲平,懷之河內人也,世為農。幼有異質,七歲入學,授章句,問其師曰:“讀書何為?”師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師大奇之。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父母強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既逃難徂徠山,始得易王輔嗣說。時兵亂中,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言動必揆諸

8、義而后發。嘗暑中過河陽,渴甚,道有梨,眾爭取啖之,衡獨危坐樹下自若。或問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亂,此無主。”曰:“梨無主,吾心獨無主乎?”轉魯留魏,人見其有德,稍從之。居三年,聞亂且定,乃還懷。凡喪祭娶嫁,必征于禮,以倡其鄉人,學者浸盛。家貧躬耕,粟熟則食,粟不熟則食糠核菜茹,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如金石。財有余,即以分諸族人及諸生之貧者。人有所遺,一毫弗義,弗受也。姚樞嘗被召入京師,以其雪齋居衡,命守者館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爛墮地,童子過之,亦不睨視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提學。秦人新脫于兵,欲學無師,聞衡來,人人莫不喜幸

9、來學。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還懷,學者攀留之不得,從送之臨潼而歸。中統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師。未幾,衡謝病歸。至元二年,帝以安童為右丞相,欲衡輔之,復召至京師,命議事中書省。阿合馬為中書平章政事,領尚書省六部事,因擅權,勢傾朝野,一時大臣多阿之,衡每與之議,必正言不少讓。俄除左丞,衡屢入辭免。帝久欲開太學,會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八年,以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親為擇蒙古弟子俾教之。衡聞命,喜曰:“此吾事也。國人子大樸未散,視聽專一,若置之善類中涵養數年,將必為國用。”時所選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愛之如子,出入進退,其嚴若君臣。課誦少暇,即習禮,或習書算。以疾請還懷。

10、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懷人無貴賤少長,皆哭于門。四方學士聞訃,皆聚哭。有數千里來祭哭墓下者。 (節選自元史·列傳第四十五)4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3分)A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 體:體驗B衡獨危坐樹下自若 危:端正C人有所遺 遺:遺留D領尚書省六部事,因擅權 領:兼任5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許衡為教化百姓所做努力的一項是 (3分)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 凡喪祭娶嫁,必征于禮郡縣皆建學校,民大化之 必正言不少讓會衡請罷益力,乃從其請 課誦少暇,即習禮A B C D6下列對文中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錯誤的一項是A許衡從小有與眾不同的氣質,七歲上學時,

11、就表露出對單純讀書做官不以為然的態度,有不凡的穎悟力,年紀稍長,嗜學若渴,即使在避難中也晝夜勤學不輟。B許衡具有很強的自律意識,一次酷暑天外出,別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許衡毫無所動;許衡做事又嚴格遵從禮法,姚樞上調京師,要把原住宅讓他住,他堅辭不受。C許衡曾擔任京兆提學,其間,各地郡縣紛紛建立起了學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來當許衡離職還鄉時,學生們依依不舍,一直將他送到臨潼才回來。D許衡后來被任命為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灑,在對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嚴格要求,又愛之如子。后來當他因病去世,這些學生紛紛哭拜在他的靈前。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1) 遂辭去,父母強之不能

12、止。如是者凡更三師。 (5分) (2) 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為京兆提學。 (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舟中二首(其一)  &#

13、160;                                    陳師道              

14、60;             惡風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用壯。                            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      

15、60;                     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殘更。                            少年

16、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 注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作者因黨爭之禍受牽連被罷職。這首詩作于離任途中。風用壯,表示風力壯猛。 8.第三、四句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請作簡要賞析。(6分) 9.這首詩表現出作者怎樣的復雜情感?請簡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舳艫千里,旌旗蔽空,_, _。(蘇軾赤壁賦) (2)_,不盡長江滾滾來。艱難苦恨繁霜鬢,_。(杜甫登高) (3)持節云中,_?_,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 乙 選考題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11.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木 &#

17、160;  笛南京樂團招考民族器樂演奏員,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應試者人頭攢動,石頭城氣氛熱烈這是一個國際級樂團,它的指揮是丹麥音樂大師,這位卡拉揚的朋友長期指揮過倫敦愛樂樂團。考試分初試、復試和終試三輪。兩輪過后,每一種樂器只留兩名樂手,兩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進行。“木笛。有請朱丹先生。”聲音未落,從一排臘梅盆景之間站起一個人來。修長,纖弱,一身黑色云錦衣衫仿佛把他也緊束成一棵梅樹。衣衫上的梅花,仿佛開在樹枝上,走進屋門,朱丹站定,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頭,他看見空蒙廣闊之中,居高臨下排著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聲名遠播的

18、丹麥音樂大師。大師什么也不說,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師隨手從面前的一疊卡片中抽出一張,助手謙恭地拿過卡片,把它遞到朱丹手中。接過卡片,只見上面寫著在以下兩首樂曲中任選一首以表現歡樂:1貝多芬的歡樂頌;2柴可夫斯基的 四小天鵝舞。看過卡片,朱丹眼睛里閃過一絲隱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躊躇歉疚地說:“請原諒,能更換一組曲目嗎?”這一句輕聲的話語,卻產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來。片刻,大師冷峻發問:“為什么?”朱丹答:“因為今天我不能演奏歡樂曲。”大師問:“為什么?”朱丹說:“因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師問:“你沒有

19、忘記今天是什么考試嗎?”朱丹答:“沒有忘記。”大師說:“你是一個很有才華的青年,藝術前途應當懂得珍惜。”朱丹說:“請原諒”沒等朱丹說完,大師便向朱丹揮了揮手,果斷而又深感惋惜地說:“那么,你現在可以回去了。”聽到這句話,朱丹頓時涌出苦澀的淚。他流著淚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輕輕放回絨套,轉過身,走了。入夜,石頭城開始落雪。朱丹披著雪花不知不覺走到鼓樓廣場,穿過廣場,他又走向坐落在雞鳴寺下的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碑。臨近石碑是一片瑩瑩輝光,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彩墨在宣紙上的無聲暈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陣。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們高矮不一,衣著不一,明顯是

20、自發聚集起來的。他們的頭上、肩上積著一層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個孩子手擎一支紅燭,一片紅燭流淌著紅寶石般的淚。頃刻之間,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紛紛絲巾在為記憶擦拭銹跡。佇立雪中,朱丹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輕輕吹奏起來。聲音悲涼隱忍,猶如脈管滴血。寒冷凝凍這個聲音,火焰溫暖這個聲音。墜落的雪片紛紛揚起,托著笛聲在天地之間翩然回旋。孩子們沒有出聲,孩子們在傾聽,他們懂得,對于心語只能報以傾聽。吹奏完畢,有人在朱丹肩上輕輕拍了一下。 回頭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麥音樂大師。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師鞠躬。大師說:“感謝你的出色演奏,應該是我向你鞠躬。現在我該告訴你的是,雖然沒有參加終試

21、,但你已經被樂團正式錄取了。”朱丹問:“為什么?”大師略作沉默,才莊重虔敬地說:“為了一種精神,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說完,大師緊緊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著木笛。(1)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     )A這篇小說主要情節可以概括為“進入終試 拒絕吹奏,取消資格 紀念碑前吹奏悲樂 破格錄取 ”,小說情節的發展過程也是朱丹精神的發展過程。B文章寫朱丹“一身黑色云錦衣衫”,運用了外貌描寫,暗示朱丹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的深切悼念;“小心謹慎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運用動作描寫(細節描寫),表現了朱丹參加決賽

22、時的緊張心理。C小說中的“孩子方陣”的自發出現,表現了像朱丹一樣具有民族精神的人并不是少數,這樣就使朱丹的舉動更具有典型意義,小說中的這個重要場景起到了深化主題的作用。D開始時大師覺得朱丹要求換曲子是對自己的不敬,但紀念碑前的演奏,讓大師發現這是一位有出色的音樂才華的青年,所以錄取了他。E這篇小說在藝術技巧方面很有特點:情節曲折生動,結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細節描寫生動細致;場面描寫莊嚴凝重,真切感人。(2)小說中對“雪”的描寫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6分)  (3)小說中的朱丹是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4)探究“為了一種精神

23、,一種人類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并結合小說的主題說說你從中獲得的啟示。(8分) 四、實用類文本(25分)1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錢玄同的生活習慣劉仰東錢玄同是一個值得后人記住的名字。他的履歷很簡單,早年留學日本,民國以后一直在北大、北師大等高校任教,直至去世。他對社會的貢獻卻不簡單。作為思想家,他和陳獨秀、胡適、劉半農一道,并稱為新青年雜志的“四大臺柱”;作為國語專家,他是白話文、漢語拼音、漢字拉丁字母化、簡體漢字、漢字橫排以及從左至右書寫和閱讀方式的發明者、開拓者或推動者,我們至今每天都在享用他的“專利”;作為編輯,他直接鼓動魯迅為新青

24、年雜志寫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作為父親,他培養了錢三強這樣有“中國核工業之父”之稱的大科學家錢玄同喜歡談天說地,不少回憶文字都用“談鋒甚健”來描述他。所談內容,是不拘一格的。他的朋友和同行黎錦熙回憶:“除要討論的問題彼此盡量分析辯論然后決定外,同時必雜談所見所聞,天南地北,無所不說;古今中外,愈引愈長。”錢玄同的弟子魏建功也回憶說,錢先生把去友人家聊天稱為“生根”,“說是到了不走,屁股生了根了。”“生根的習慣,是早在下午四時,晚或六時,先生提了他的皮包、手杖進了各家的客廳(多半就是書房),坐下了以后,海闊天空的談起。我所得益于先生的知人論事、言道治學種種方面,全是在這些時

25、間里。”魏建功還開了一張名單,列出當年與錢玄同經常過往的人物:沈士遠、胡適、單不庵、魯迅、劉半農、周作人、馬幼漁、馬叔平、黎錦熙等。所謂“生根”,還有一層意思,即錢玄同好說而不好動,就健康而言,這是一種不良的生活習慣。黎錦熙當年常拉著錢玄同一起去中山公園,黎后來回憶說: “天氣暖熱時,我總主張他同往中山公園,他謂之大雅,但他一入茶座,便不起身,我則散步,遇友攀談,久始歸座吃飯,他譏我為惹草粘花。”錢玄同的另一個不良習慣,是在很長一個時間段內,不怎么在家里住,而是住在師大教員宿舍和孔德學校。他的子女回憶說:“在傍晚的時候,他回到家里看一看,呆不久,不吃晚飯又出門去了。”錢玄同的不少友人在回憶他的

26、文章中,也都提及這一點,但似乎不太在意這種生活方式的負面作用,即他不在家吃飯,也不在學校包伙,而是或者吃飯館,或者去友人家蹭飯。錢玄同是語言學家,他把約友人下飯館稱為“雅”;把上朋友家吃便飯稱為“騙”;如有人主動請客,他則稱為×ד賞飯”。黎錦熙說:“(錢玄同)二十年來,食的生活,每天都如此。”長年吃飯館、吃請,反饋到身體上,后果可想而知。錢的子女回憶:“父親在1929年以后,患高血壓癥,血管硬化,神經衰弱。”錢玄同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過一個估計,他告訴子女:“我的體質雖不如你們的伯父和祖父,他們都活到七十四五歲,但我想我活到六十多歲是可能的。”事實上,這個算不上長壽的自我估

27、計還是過于樂觀了。抗戰爆發一年多后,錢玄同即因突發腦溢血而去世,年僅52歲。錢玄同喜歡訪友聊天,卻不歡迎朋友來訪。魏建功與錢玄同相交二十年,也只去過錢家一次。錢夫人長年患病,幾經危險,身體很糟糕。一些朋友曾勸他納妾,這在當年,是一種司空見慣的現象,但為錢玄同斷然拒絕:“新青年主張一夫一妻,豈有自己打自己嘴巴之理?”錢玄同的某些行為,與他在新青年上大聲疾呼的某些言論,看似是相違背的,他自己解釋說:“三綱者,三條麻繩也,纏在我們的頭上,祖纏父,父纏子,子纏孫,代代相纏,纏了二千年。新文化運動起,大呼解放,解放這頭上的三條麻繩!我們以后絕對不得再把這三條麻繩纏在孩子們的頭上!可是我們自己頭上的麻繩不

28、要解下來,至少新文化運動者不要解下來,再至少我自己就永遠不會解下來。為什么呢?我若解了下來,反對 新文化維持舊禮教的人,就要說我們之所以大呼解放,為的是自私自利,如果藉著提倡新文化來自私自利,新文化還有什么信用?還有什么效力?還有什么價值?所以我自己犧牲,只救青年,只救孩子!”注:錢三強是錢玄同的兒子。(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錢玄同之所以“是一個值得后人記住的名字”,是因為他的履歷很簡單,而對社會的貢獻卻不簡單。B錢玄同把去友人家聊天稱為“生根”,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到了不走,二是久坐不動,皆如屁股“生根”。C從那份人物名單中可以看出,當年錢玄同經常過往的都

29、是一時名流,這充分體現出他人緣好,受歡迎。D文中寫到,錢玄同把吃飯分成不同類型并賦予不同稱謂,是為了揭示他長年吃飯館、吃請,以致影響健康。E文中大量引用有關錢玄同的史料和回憶,既大大增強文章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又有助于凸顯錢玄同的性格特點。(2)第一段,分別從哪幾個方面敘述了錢玄同“對社會的貢獻卻不簡單”?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3)文中寫了錢玄同哪些“生活習慣”?請結合全文加以概括。(6分)(4)從錢玄同身上,你獲得了哪些有益的人生啟示?請結合全文予以探究。不少于四點。(8分)第卷(表達題)五、語言文字運用(20分)1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3分)A大別山地區奇麗的自

30、然景觀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引起了人們極大的關注,每年前來游覽觀光的中外客人和尋古探秘的學者不絕如縷。B在前不久我校舉行的“十佳青年教師希望之星”競選暨頒獎大會上,老師們的才藝逗得觀眾捧腹大笑。在笑聲中,大家心中的所有煩惱、憂愁都付諸東流。C10月26日,在黃岡市遺愛湖公園上演的 “激情廣場·愛國歌曲大家唱”黃岡篇激情大別山,給觀眾帶來了如詩如畫的視聽體驗,一曲唱罷,全場就爆發出如雷貫耳的掌聲。D王心剛昨晚代表影協表演了配樂詩朗誦,雖然年歲已大,但他氣宇軒昂, 吐字鏗鏘有力,飽含深情地回憶了往昔歲月。1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陶文釗表示,在奧巴馬政府看來,目前東

31、亞力量失衡,美國希望重啟“東亞平衡”,以期在日趨重要的東亞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B、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俄裔學者在獲得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后,俄羅斯總統當天批評俄政府沒有在年輕學者畢業時向他們提供有吸引力的條件,導致人才流失。 C、盧浮宮、白金漢宮等世界著名宮殿見證了帝國的興衰和文明的構建,它們以固態的建筑、雕刻、繪畫、藝術等訴說著流動的歷史與文化。 D、2010年11月12日,第16屆亞洲運動會開幕式在廣州海心沙島隆重舉行,各大報紙對亞運會開幕式在顯著位置作了詳細報道。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3分)如何彌合社會信任鏈條,是擺在微博面前的現實問題。 。

32、 , 。 , 。 ,于是,在這個時期,社會化的手段就成為治理微博亂象的“次優選擇”。從現實情況看,市場化的手段在重塑微博公信力上是不得力的人們寄希望于制度建設的得力可供選擇的力量無外乎三種政府、市場和社會于是人們便將目光聚焦在政府和社會上,而政府理所當然成為了首選然而,制度建設始終跑不過互聯網傳播平臺的飛速發展呼吁加強法制和信息認證機制建設,完善微博的管理辦法A B C D16、把下面關于“科學發展觀”概述的長單句改為三個短句。(5分) 科學發展觀是在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潮流的前提下,按照統籌兼顧的總體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和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法論。 17.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寫兩

33、個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內容與示例相關。(4分)母親是困難中的一根拐杖,當你腳步蹣跚時,幫你找好行走的重心,支撐起希望的原野。六、寫作(60分)1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在2010年11月14日的韓國G20峰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給了東道主韓國的記者一次提問機會,但在場的韓國記者竟無一人舉手。這時,中國記者芮成鋼果斷舉手應答,在自報家門后遭遇奧巴馬委婉拒絕。芮成鋼以退為進,希望代表韓國朋友向奧巴馬提問,將稍顯緊張的現場氛圍又拉回提問者可控制的局面。最終,芮成鋼的“大膽”行為使其成為現場向奧巴馬提問的唯一亞洲記者。在后來的提問過程中,芮成鋼與美

34、國總統奧巴馬就“解讀”這一話題展開對話,他所提問題的深度引起世界的關注,成為兩人交鋒的另一個亮點。事件在網上引發熱議,逾八成網友力挺芮成鋼,贊賞他表現出了記者應有的膽識和睿智,表現很棒。同時,芮成鋼的精彩提問也受到網友熱捧,芮成鋼則坦言,在此之前,自己在全國“金話筒”頒獎典禮上就曾被問及:如若再次遭遇奧巴馬會拋出什么問題。因此,自己在參加這次峰會前就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高三語文答案解析與評分標準一、現代文閱讀1.C 2.B 3.A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4C(

35、應釋為“饋贈 ”)5C(句是說許衡幼年讀書時勤思善問,句是說許衡不屈從權勢,句是說皇帝答應了許衡的辭職請求 )6D(根據文意,“紛紛哭拜在他的靈前”的是懷人,亦即許衡的家鄉人)7.(1)(老師)于是告辭離去,許衡的父母極力挽留也沒能留住。像這樣共換了三任老師。(“強”“是”“凡”“更”各1分,大意1分)(2)世祖受封在秦中為王,考慮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許衡擔任京兆提學。(“王”“所以”“化”“乃”各1分,大意1分)文言文參考譯文:許衡,字仲平,懷州河內人,世代務農。自幼就有與眾不同的氣質,七歲入學,老師交給學生剖章析句,許衡問他的老師說:“讀書是為了干什么?”老師說:“為了科舉考試中第

36、!”許衡說:“就為了這個嗎?”老師大為驚訝。每次教他讀書,他都要問書文的旨義。時間長了,老師對他的父母說:“這個孩子聰明非凡,將來有一天肯定能遠遠超出常人,我不適合當他的老師。”于是告辭離去,許衡的父母極力挽留也沒能留住。像這樣共換了三任老師。逐漸長大之后,許衡嗜好讀書如饑似渴,可當時遭遇天下大亂,且家里貧窮,沒有藏書。后來逃難到徂徠山,才開始得到王輔嗣對易的解說。當時正處在戰亂時期,許衡晚上思考,白天誦讀,親身體驗,努力踐行,舉止言談一定要揣度書中的大義然后才實行。曾經在酷暑天路過河陽,渴得很厲害,道旁邊有棵梨樹,大家都爭著摘梨吃,唯獨許衡在樹下正身獨坐,神情自若。有人問他為什么不摘梨吃,他

37、回答說:“不是自己的卻拿來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說:“世道混亂,這棵樹是沒有主人的。”許衡回答:“梨樹無主,我的內心難道也沒有主人嗎?”許衡后來遷移到魯地,留在了魏州,人們見他道德高尚,逐漸的開始追隨他。許衡在魏州呆了三年,聽說戰亂將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懷州。凡是婚喪娶嫁,他必定要根據禮法,并以此倡導同鄉的人如此做,學習的人逐漸多起來。因為家境貧窮,許衡親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咽菜,處之泰然自若,朗讀詩書的聲音傳到屋子外就如音樂一樣優美動聽。如果家里財產有余,許衡就把他分給同族人以及貧困的學生。人們如果有所饋贈,只要有一絲一毫不符合禮義,他就不會接受。姚樞曾經被召入京師,

38、就把自己的雪齋讓許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許衡堅辭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許衡的小孩由此經過,不用正眼看一下就離開,許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為王,考慮感化教育秦人的辦法,于是征召許衡擔任京兆提學。秦地百姓剛剛脫離戰亂,想要學習沒有老師,聽說許衡前來主管教育,所有人沒有不高高興興前來學習的。所屬郡縣都建起了學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軍南征,許衡于是返回懷州,學生們紛紛挽留而沒有成功,就跟著送他到臨潼才回來。中統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請許衡回到京師。過了不久,許衡稱病辭職還鄉。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擔任右丞相,要許衡輔佐他,就又將許衡召至京師,讓他在中

39、書省參與議事。阿合馬擔任中書平章政事,兼管尚書省六部事情,于是攬政專權,權勢遠超朝野其他人,一時之間大臣多對他阿諛奉承,許衡每次與他討論,必定直言不諱,一點也不讓步。不久調任左丞,許衡屢次請求辭職。皇帝早就想要開設太學,正巧許衡一再盡力請辭,于是就先答應了他的請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許衡擔任集賢大學士,兼任國子祭酒,親自替許衡選擇蒙古弟子讓他進行教育。許衡接到任命,高興的說:“這才是我應當做的事啊。國人子弟原始質樸的素質還沒有喪失,對所看到與聽到的都很專心學習,如果把他們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養幾年,一定會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當時所選的弟子都還幼小,許衡對待他們如同成人,愛護他們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進退的禮節,嚴格得就如同君臣關系。課余吟誦的空余時間,就讓他們學習禮儀,有時練習書法算術。(后來)許衡因疾病請求返回家鄉懷州。(至元)十八年,許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懷州人無論富貴貧賤年輕年長,都哭拜于許衡靈前。四方學者聽到許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聲痛哭。有的人不遠數千里前來許衡墓前痛哭祭拜。(二)詩歌鑒賞8、比喻和夸張。將迅猛的風浪夸張的比作瞬息千里的萬馬,將風浪的氣勢夸張地形容為能橫壓三江五湖;生動形象地寫出風浪的威勢。(手法2分,具體解說2分,作用2分) 9、 “惡風”“黃流”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