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復學復習題1_第1頁
口腔修復學復習題1_第2頁
口腔修復學復習題1_第3頁
口腔修復學復習題1_第4頁
口腔修復學復習題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可摘局部義齒是指利用口內余留的天然牙、黏膜、牙槽骨作支持,借助義齒的固位體及基托等部件裝置取得固位和穩定,用以修復缺損的牙列及相鄰的軟、硬組織,患者能夠自行摘戴的一種修復體。人工牙是義齒結構上用以代替缺失的天然牙,以恢復牙冠形態和咀嚼功能的部分。支托是指放置于天然牙上,以防止義齒齦向移位及傳遞牙合 力至該牙的一種硬性(金屬)裝置觀測線又稱導線,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畫的、用以區分硬、軟組織的倒凹和非倒凹區的分界線。小連接體是堅硬無彈性的部分,它的作用是把金屬支架上的各部件,如卡環、合支托、義齒基托、大連接體等相連接。直接固位體:防止義齒牙合 向脫位,起主要固位作用的固位部件間接固位體:用以輔助直接固

2、位體的固位部件,起防止義齒發生翹起、擺動、旋轉及下沉的作用。制鎖力:進入制鎖角內的義齒部件及阻止其脫位的牙體間產生摩擦力稱制鎖力制鎖狀態是指義齒由于設計的就位道與功能狀態中義齒實際的脫位方向不一致而造成的約束狀態。倒凹深度是指導線觀測器的分析桿至基牙倒凹區牙面的垂直距離。倒凹坡度是指倒凹區牙面與基牙長軸之間構成的角度。制鎖角:就位道與脫位道的方向之間形成的角度稱制鎖角。可摘局部義齒的穩定是針對義齒在行使功能過程中無翹動、下沉、擺動及旋轉而言。即指義齒在行使功能中,始終保持平衡而無局部脫位,不存在義齒明顯地圍繞某一支點或轉動軸而發生轉動等不穩定現象。什么是RPI卡環組?簡述RPI卡環組的優點.

3、由近中牙合 支托、遠中鄰面板、頰側I型桿式卡環三部分組成,常用于遠中游離端義齒。優點:游離端鄰缺隙積壓受力小,方向接近牙長軸I型桿卡與基牙接觸面小,美觀且患齲率低鄰面導板防止義齒與基牙間食物嵌塞,同時起舌側對抗卡環臂的作用。近中支托小連接體可防止游離端義齒遠中移位。游離端基托下組織受力增加,但作用力垂直于牙槽嵴且較均勻。RPA與RPI卡環的結構區別是什么?何時選擇應用RPA卡環?答:RPA與RPI的區別:用圓環形卡環的固位臂代替 I 桿。RPA用于遠中游離端義齒,當患者口腔前庭深度不足時,基牙下存在軟組織倒凹時,或觀測線低,接近頸緣時均不宜使用I 桿時。簡述牙合 支托的作用。答:(1)支持、傳

4、遞牙合 力(2)穩定義齒(3)防止食物嵌塞和恢復牙合 關系如何確定RPD的基托伸展范圍?答:基托的唇、頰側邊緣應該伸展至粘膜轉折處,基托的后緣在上頜應伸展至翼上頜切跡,遠中頰側應蓋過上頜結節,后緣中部最大的伸展范圍可以到硬、軟腭交界處稍后的軟腭上。下頜基托后緣應覆蓋磨牙后墊的1/31/2,基托的舌側伸展至粘膜轉折處,緩沖舌系帶處,不影響舌的運動。原則上在保證義齒固位、支持和穩定的條件下,應該適當縮小基托的范圍,讓患者感到舒適美觀。簡述人工前牙選擇的原則答:(1)滿足切割功能,達到語言和美觀方面的要求。(2)形態、大小和色澤應與同名牙和相鄰牙對稱協調。(3)排牙應參考余留鄰牙、對頜牙和缺牙區牙槽

5、嵴情況。(4)顏色應與患者的膚色、年齡相稱,自然逼真。(5)盡量選用成品牙。簡述間接固位體的作用(1)防止游離端義齒牙合 向脫位,減少因義齒轉動而造成對基牙的損傷。(2)對抗側向力,防止義齒旋轉和擺動。(3)分散牙合 力,減輕基牙及基托下組織承受的牙合 力。簡述大連接體的作用答:(1)連接義齒各部分形成一個整體(2)傳導和分散牙合 力至其他基牙和鄰近的支持組織。(3)與基托連接相比,可以縮小義齒的體積并增加義齒的強度。簡述舌桿與粘膜的關系答:牙槽嵴垂直形者舌桿與粘膜平行接觸;倒凹形者舌桿在倒凹之上或在倒凹區留出間隙;斜坡形者舌桿與粘膜輕輕接觸。義齒易下沉者舌桿預留0.5mm緩沖間隙。游離端可摘

6、局部義齒增加尖牙隆突支托或舌連續桿。試述牙列缺損的肯氏分類法答:以缺牙所在的部位及牙缺隙數目分為四類:第一類 牙弓兩側后部牙缺失,遠中為游離端,無天然牙存在。第二類 牙弓一側后部牙缺失,遠中為游離端,無天然牙存在。第三類 牙弓一側后牙缺失,且缺隙兩端均有天然牙存在。第四類 牙弓前部牙缺失,天然牙在缺隙的遠中。簡述義齒不穩定的原因答:(1)支持組織的可讓性:導致出現義齒的下沉。(2)支持組織之間可讓性的差異:導致出現義齒的翹動。(3)可摘局部義齒結構上形成轉動中心或轉動軸:導致出現義齒的轉動。(4)作用力與平衡力之間的不協調:導致出現義齒的下沉、擺動或翹起。簡述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出現軟組織痛的原

7、因及處理方法答:(1)基托邊緣過長、過銳,基托組織面有多余的塑料突起;基托進入牙槽嵴倒凹區或牙槽嵴處有骨尖、骨突或骨嵴。應磨改基托邊緣、緩沖基托組織面,同時用藥物治療患處。(2)硬區緩沖不夠,應對疼痛區域的基托組織面進行緩沖。牙合 支托折斷而引起義齒下沉,應修理義齒重新放置牙合 支托。(3)咬合壓力過大或過于集中,應調整咬合,減小牙合 力,加大基托以分散牙合 力來解除疼痛。(4)義齒不穩定:應找出原因,改進義齒的穩定性。(5)卡環臂過低刺激牙齦、舌側卡環臂過高或過于突出而刺激舌緣引起疼痛,應調整卡環臂的位置或改變卡環設計。簡述可摘局部義齒修復后出現固位、穩定不良的原因及處理方法答:(1)卡環不

8、密合或未合理利用倒凹區,可以調整卡環來改善固位。(2)基托不密合,邊緣密封差或基托面積過小。(3)存在支點;硬區基托緩沖不夠;人工牙排列過于偏向唇(頰)、舌側。通過消除支點、緩沖硬區,調整人工牙排列等方法修改。(4)卡環數量和分布不當,應改善義齒的設計形式和加強抗轉動、移位的措施。(5)義齒彈跳,卡環臂尖抵住了鄰牙,應修改卡環臂。(6)基牙牙冠小、固位形差,應增加基牙或改變卡環類型。(7)個別后牙缺失易牙合 向脫落,應改變就位道方向,利用制鎖作用。什么叫觀測線?觀測線有哪幾種基本類型?觀測線:又稱導線,指按共同就位道描畫的、用以區分硬、軟組織的倒凹和非倒凹區的分界線。在基牙則為觀測方向下基牙軸

9、面最突點的連線,亦可稱為基牙導線。導線齦向部分為基牙倒凹區,牙合 向部分為非倒凹區。類型:I型:基牙向缺隙相反方向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倒凹區主要位于基牙的遠缺隙側,近缺隙側倒凹小。特點遠缺隙側距牙合 面近,近缺隙側距牙合 面遠。II型:基牙向缺隙方向傾斜所畫出的觀測線。倒凹區主要位于基牙的近缺隙側,遠缺隙側倒凹小。特點近缺隙側距牙合 面近,遠缺隙側距牙合 面遠III型:基牙向頰側或舌側傾斜時所畫出的觀測線。倒凹區基牙的近遠缺隙側均有明顯的倒凹,非倒凹區小。特點近缺隙側、遠缺隙側都距牙合 面近可摘局部義齒的類型:一:按義齒對所承受合力的支持方式分類,1牙支持式義齒,2黏膜支持式義齒,3混合支持

10、式義齒。二:1塑料膠連式可摘局部義齒,2金屬鑄造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印模種類:1解剖式印模。是在承托義齒的軟硬組織處于非功能狀態下取得的印模,為無壓力印模,通常用流動性較好的印模材料制取。2功能性印模,是在一定壓力狀態下取得的印模,也稱選擇性壓力印模。填塞塑料中常見的問題:一,氣泡。塑料填塞不足或填塞過早,會產生散在性的小氣泡。2熱處理速度太快,在基托腭側最厚處,常見有較大氣泡。3單體用量過多或調拌不勻,當單體聚合后因其體積收縮,會在基托表面產生氣泡,其特點是氣泡形狀不規則,4塑料粉質量差,“含泡聚合體”或催化劑等的含量過多,也易出現氣泡。 二,咬合增高,1填塞塑料過硬,過多。2型盒未壓緊,3

11、型盒內石膏的硬度不夠。可摘義齒帶入后可能出現的問題:一:疼痛,1基牙疼痛,2軟組織疼痛。二:固位不良,1彈跳,2翹動,擺動,上下動。3基托與組織不密合,邊緣封閉不好。4基牙牙冠小,或呈錐形致固位形差。5人工牙排列的位置不當,6基托邊緣伸展過長。三:義齒咀嚼功能差。四:義齒試戴困難。五:食物嵌塞。六:發音不清晰。七,咬頰粘膜,咬舌。八:惡心和唾液增多。九,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不適。十,戴義齒后的美觀問題。無牙頜的分區:1主承托區,2副承托區,3邊緣承托區,是義齒邊緣接觸的軟組織部分,如黏膜皺襞,系帶附著部,上頜后堤區和下頜磨牙后殿。4緩沖區,指需要緩沖咀嚼壓力的區域,主要指上頜隆突,顴突,上頜結節

12、的頰側,切牙乳突,下頜隆突,下頜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頰系帶:位于前磨牙牙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著處,附著在牙槽嵴頂的頰側,呈扇形,數目不定,是類似唇系帶的黏膜皺襞。但較唇系帶寬而扁。頰側翼緣區:位于下頜后弓區,在下頜頰系帶至咬肌下段前緣之間。當下頜后部牙槽嵴吸收已平時,該區又稱頰棚區,外界是下頜骨邊緣,內側是牙槽嵴的頰側斜坡,前緣是頰系帶,后緣是磨牙后墊。顫動線:位于軟腭與硬腭交界的部位。后堤區分三種:1腭穹窿較高,軟腭向下彎明顯,后堤區較窄,不利于固位。3腭穹窿較平坦,后堤區較寬,有利于義齒固位。2腭部形態介于1-3之間,亦有利于義齒固位。固位:指義齒抵抗從口內垂直脫位的能力

13、。穩定:指義齒對抗水平和轉動的力量。防止義齒側向和前后向脫位。影響全口義齒穩定的有關因素:1良好的咬合關系,2合理的排牙。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態。印模的分類:1根據取印模的次數,分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2根據取印模時患者張口或閉口。3根據取印模是否對黏膜造成壓力,分為黏膜靜止式印模和粘膜運動式印模。印模的要求:1精確的組織解剖形態。2適度的伸展范圍。3周圍組織的功能形態。排牙:一:選牙,1質地,2形態,色澤,大小。RPD的制作過程:口腔檢查-備牙-取模-灌模-確定合位關系和上合架-模型設計記錄-制作支架(彎制法,鑄造法)-排牙(雕牙)-基托蠟型-裝合-去蠟-填塞材料-熱處理-開盒,打磨,拋

14、光。牙列缺失的主要病因:齲病和牙周病。待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牙自行脫落或被拔出形成無牙頜。排牙原則:1上頜尖牙不要超過合平面,2上頜合堤唇面弧度要與上前牙弧度一致,左右要對稱,3上頜堤的中線作為上頜中切牙近中面接觸點所在的位置。4上下頜后牙要達到最廣泛接觸。5上下前牙形成淺覆合,淺覆蓋。6上下頜的補償曲線與下頜后牙的SPEE曲線要配合,橫牙合曲線也要匹配。平衡合的原理:具有平衡合的義齒,下頜在前伸及側方的滑動過程中髁突與關節斜面,上切牙切緣,上下后牙合面均同時保持均衡接觸。 五要素:1髁導斜度,為髁槽與水平角的交角,是用前伸合關系記錄將髁道斜度轉移到合架上的。2切導斜度。為切導盤與水平面的交角

15、,切導斜度與切道斜度相當。3補償曲線曲度。4牙尖斜度與牙尖高度,5定位平面斜度。影響全口義齒固位的有關因素:一,頜骨的解剖形態。1頜骨的解剖形態影響基托面積。2口腔黏膜的性質與義齒固位有關。二,基托的邊緣。三,唾液的質與量。全口義齒戴牙后出現的問題:一,疼痛,1組織面局部問題。2基托邊緣。3咬合,4義齒不穩定。5垂直距離過高。二,固位不良,1當口腔處于休息狀態時,義齒容易松動脫落,2當口腔處于休息狀態時,義齒固位尚好,但張口,說話,打哈欠時義齒易脫位。3固位尚好,但在咀嚼食物時,義齒容易脫位。三,發音障礙。四,惡心。五,咬頰,咬舌。六,咀嚼功能不好。七,心理因素的影響。八,義齒性口炎。直接咬合

16、法:1卷舌后舔法;2吞咽咬合法;3后牙咬合法;4肌監控儀牙列缺失后的組織改變:1,骨組織的改變,主要是牙槽骨吸收。上頜牙槽骨吸收的方向呈向上向內,外側骨板吸收多,結果上頜骨的外形逐漸縮小。由于牙槽嵴的高度與大小不斷萎縮削減,以致切牙切牙乳突,顴弓與槽嵴頂的距離逐漸接近甚至與之平齊,腭穹窿的高度也相應變淺變平。下頜牙槽嵴的吸收方向是向下前和向外,與上頜骨相反,結果使下牙弓逐漸變大,上下頜間距離簡短,面下1/3距離也隨之變短,上下頜骨間的關系亦失去協調甚至可表現出下頜前突,下頜角變大,髁突變位,以及下頜關節骨質吸收和功能紊亂。2軟組織的改變合堤的制作:將蠟片烤軟卷成約8-10mm直徑的蠟條,按牙槽

17、嵴形狀粘著于基托上,引入口中,趁蠟堤還軟時,以合平面規按壓其表面,形成合平面。也可事先預制上頜堤,再放入口內調改合平面。要求合平面的前部在上唇下緣以下露出約2mm,且與瞳孔連線平行,合平面的后部,從側面觀要與鼻翼耳屏線平行。合堤的唇面要充分襯托出上唇,使上唇豐滿而自然。然后修整合平面寬度,前牙區約6mm,后牙區約8-10mm,合堤后端修整成斜坡狀。在合平面上相當于后牙處,左右側分別削出前后兩條不平行的溝,溝深約3mm,以便用作上下合堤咬合時的標記。最后在上頜托后緣的中央處粘著一個直徑約5mm的蠟球。可摘局部義齒的類型:一:按義齒對所承受合力的支持方式分類,1牙支持式義齒,2黏膜支持式義齒,3混

18、合支持式義齒。二:1塑料膠連式可摘局部義齒,2金屬鑄造支架式可摘局部義齒。印模種類:1解剖式印模。是在承托義齒的軟硬組織處于非功能狀態下取得的印模,為無壓力印模,通常用流動性較好的印模材料制取。2功能性印模,是在一定壓力狀態下取得的印模,也稱選擇性壓力印模。填塞塑料中常見的問題:一,氣泡。塑料填塞不足或填塞過早,會產生散在性的小氣泡。2熱處理速度太快,在基托腭側最厚處,常見有較大氣泡。3單體用量過多或調拌不勻,當單體聚合后因其體積收縮,會在基托表面產生氣泡,其特點是氣泡形狀不規則,4塑料粉質量差,“含泡聚合體”或催化劑等的含量過多,也易出現氣泡。 二,咬合增高,1填塞塑料過硬,過多。2型盒未壓

19、緊,3型盒內石膏的硬度不夠。可摘義齒帶入后可能出現的問題:一:疼痛,1基牙疼痛,2軟組織疼痛。二:固位不良,1彈跳,2翹動,擺動,上下動。3基托與組織不密合,邊緣封閉不好。4基牙牙冠小,或呈錐形致固位形差。5人工牙排列的位置不當,6基托邊緣伸展過長。三:義齒咀嚼功能差。四:義齒試戴困難。五:食物嵌塞。六:發音不清晰。七,咬頰粘膜,咬舌。八:惡心和唾液增多。九,咀嚼肌和顳下頜關節不適。十,戴義齒后的美觀問題。無牙頜的分區:1主承托區,2副承托區,3邊緣承托區,是義齒邊緣接觸的軟組織部分,如黏膜皺襞,系帶附著部,上頜后堤區和下頜磨牙后殿。4緩沖區,指需要緩沖咀嚼壓力的區域,主要指上頜隆突,顴突,上

20、頜結節的頰側,切牙乳突,下頜隆突,下頜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頰系帶:位于前磨牙牙根部,是提口角肌的附著處,附著在牙槽嵴頂的頰側,呈扇形,數目不定,是類似唇系帶的黏膜皺襞。但較唇系帶寬而扁。頰側翼緣區:位于下頜后弓區,在下頜頰系帶至咬肌下段前緣之間。當下頜后部牙槽嵴吸收已平時,該區又稱頰棚區,外界是下頜骨邊緣,內側是牙槽嵴的頰側斜坡,前緣是頰系帶,后緣是磨牙后墊。顫動線:位于軟腭與硬腭交界的部位。后堤區分三種:1腭穹窿較高,軟腭向下彎明顯,后堤區較窄,不利于固位。3腭穹窿較平坦,后堤區較寬,有利于義齒固位。2腭部形態介于1-3之間,亦有利于義齒固位。固位:指義齒抵抗從口內垂直脫位

21、的能力。穩定:指義齒對抗水平和轉動的力量。防止義齒側向和前后向脫位。影響全口義齒穩定的有關因素:1良好的咬合關系,2合理的排牙。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態。印模的分類:1根據取印模的次數,分為一次印模法和二次印模法。2根據取印模時患者張口或閉口。3根據取印模是否對黏膜造成壓力,分為黏膜靜止式印模和粘膜運動式印模。印模的要求:1精確的組織解剖形態。2適度的伸展范圍。3周圍組織的功能形態。排牙:一:選牙,1質地,2形態,色澤,大小。RPD的制作過程:口腔檢查-備牙-取模-灌模-確定合位關系和上合架-模型設計記錄-制作支架(彎制法,鑄造法)-排牙(雕牙)-基托蠟型-裝合-去蠟-填塞材料-熱處理-開盒,打

22、磨,拋光。牙列缺失的主要病因:齲病和牙周病。待病情嚴重到一定程度,牙自行脫落或被拔出形成無牙頜。排牙原則:1上頜尖牙不要超過合平面,2上頜合堤唇面弧度要與上前牙弧度一致,左右要對稱,3上頜堤的中線作為上頜中切牙近中面接觸點所在的位置。4上下頜后牙要達到最廣泛接觸。5上下前牙形成淺覆合,淺覆蓋。6上下頜的補償曲線與下頜后牙的SPEE曲線要配合,橫牙合曲線也要匹配。平衡合的原理:具有平衡合的義齒,下頜在前伸及側方的滑動過程中髁突與關節斜面,上切牙切緣,上下后牙合面均同時保持均衡接觸。 五要素:1髁導斜度,為髁槽與水平角的交角,是用前伸合關系記錄將髁道斜度轉移到合架上的。2切導斜度。為切導盤與水平面的交角,切導斜度與切道斜度相當。3補償曲線曲度。4牙尖斜度與牙尖高度,5定位平面斜度。影響全口義齒固位的有關因素:一,頜骨的解剖形態。1頜骨的解剖形態影響基托面積。2口腔黏膜的性質與義齒固位有關。二,基托的邊緣。三,唾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