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選線及定線學習教案_第1頁
第一篇選線及定線學習教案_第2頁
第一篇選線及定線學習教案_第3頁
第一篇選線及定線學習教案_第4頁
第一篇選線及定線學習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會計學1第一篇第一篇 選線及定線選線及定線第一頁,共99頁。2第1頁/共100頁第二頁,共99頁。3第2頁/共100頁第三頁,共99頁。4 1路線在政治、經濟、國防上的意義,國家或地方建設對路線使用任務、性質的要求; 2路線在交通網系中的作用,與沿線工礦、城鎮等規劃的關系,與沿線農田水利等建設的配合及用地情況; 3沿線地形、地質、水文、氣象、地震等自然條件的影響; 4路線的主要技術指標和施工(sh gng)條件的影響; 5與沿線旅游景點、歷史文物、風景名勝的聯系等。 第3頁/共100頁第四頁,共99頁。5橫斷面的布設。高速、一級公橫斷面的布設。高速、一級公路,可因地制宜,采用分離的上路,可因地

2、制宜,采用分離的上下線。下線。第4頁/共100頁第五頁,共99頁。6第5頁/共100頁第六頁,共99頁。7 1、路線總體布局(路線方案選擇): 路線方案選擇主要是解決起、終點間路線基本(jbn)走向問題。 (小比例尺1:2.51:10萬地形圖) 2、路線帶選擇 在路線基本(jbn)方向選定的基礎上,按地形、地質、水文等自然條件選定一些細部控制點,連成路線帶(又稱路線布局)。(1:10001:5000地形圖) 3、具體定線 定線:根據技術標準和路線方案,結合有關條件在有利的路線帶內進行平、縱、橫綜合設計,具體定出路中線的工作。 定線方法:紙上定線和實地定線。第6頁/共100頁第七頁,共99頁。8

3、第7頁/共100頁第八頁,共99頁。9路線(lxin)方案比選第8頁/共100頁第九頁,共99頁。10第9頁/共100頁第十頁,共99頁。11某公路干線,根據公路網規劃要求按二、三級路標準進行視查,共視查了四個方案,各方案的主要技術(jsh)經濟指標匯總如表1-5-1 第10頁/共100頁第十一頁,共99頁。12各方案主要指標(zhbio)比較指標指標單位單位第一方案第一方案第二方案第二方案第三方案第三方案第四方案第四方案通過縣(市)通過縣(市)個個29293231路線長度路線長度km1360134715101476其中:新建其中:新建km133200187193改建改建km122711471

4、3231283地形:平原、微丘地形:平原、微丘km567677512615山嶺、重丘山嶺、重丘km793670998861用地用地km21525191320921928工工程程數數量量土方土方104m3382492528547石方石方104m31237582121次高級路面次高級路面km25303558244405645大、中橋大、中橋m/座座1542/161802/201057/131207/15小橋小橋m/座座1084/57846/54980/521566/82涵洞涵洞道道97795910911278擋墻擋墻m/處處735305333099770111960隧道隧道m/處處300/1_29

5、0/1_材材料料鋼材鋼材t1539196313411469木材木材m318237190521822619710水泥水泥t30609391593128833638勞動力勞動力萬工日萬工日1617177317501920總造價總造價萬元萬元5401567451895966比選結果比選結果推薦推薦第11頁/共100頁第十二頁,共99頁。13 比選結果:第三、四方案路線過于偏離總方向,較第一、二方案長100-150km,雖能多聯系兩個縣、市,但對發展地區經濟所起的作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線形指標較低,將來改建難以提高(t go);第四方案又與現有高壓電纜線連續干擾,不易解決。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

6、二方案雖路線最短,但與鐵路嚴重干擾,且用地較多。最后推薦路線較短線形標準較高,用地最省,造價也較低的第一方案。第12頁/共100頁第十三頁,共99頁。14 評價路線方案的主要技術(jsh)、經濟指標:(1)路線長度(2)線形標準、技術(jsh)指標(3)占地面積(4)工程數量:土石方、路面、橋涵、擋土墻、 防護工程(5)材料用量:鋼材、水泥、木材(6)勞動力:數量、來源(7)工程總造價。第13頁/共100頁第十四頁,共99頁。15 形態特征相對高差傾斜度平原高度變化微小,有時有輕微起伏。平原、山間盆地、高原30m3丘嶺分布有連綿的山崗脈絡與水系不明顯。起伏頻繁,但高差不大,不引起高度的氣候變化

7、,50%以上平地。200m微丘20200500重丘20(低山)山嶺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地形復雜。山脈、水系清晰日溫差、年溫差較大。200m 第二節 選線要點和路線(lxin)布局不同地區的地形不同地區的地形(dxng)條件條件第14頁/共100頁第十五頁,共99頁。16第15頁/共100頁第十六頁,共99頁。17一、平原(pngyun)地區選線第16頁/共100頁第十七頁,共99頁。18第17頁/共100頁第十八頁,共99頁。19第18頁/共100頁第十九頁,共99頁。20 1平原區新建公路要盡量平原區新建公路要盡量(jnling)做到少占或不占高產田、做到少占或不占高產田、經濟作物田、經濟作

8、物林。經濟作物田、經濟作物林。 第19頁/共100頁第二十頁,共99頁。21第20頁/共100頁第二十一頁,共99頁。22 2 2路線應與農田水利建設相配合,有利農田灌溉,盡可路線應與農田水利建設相配合,有利農田灌溉,盡可能少和灌溉渠道相交,把路線布置能少和灌溉渠道相交,把路線布置(bzh)(bzh)在渠道上方非灌在渠道上方非灌溉的一側或渠道尾部。溉的一側或渠道尾部。 當路線走向與渠道方向基本一致時,可沿渠(河)堤布當路線走向與渠道方向基本一致時,可沿渠(河)堤布線,堤路結合,橋閘結合,以減少占田和便利灌溉。線,堤路結合,橋閘結合,以減少占田和便利灌溉。 路線必須跨水塘時,可考慮設在水塘的一側

9、,并拓寬水路線必須跨水塘時,可考慮設在水塘的一側,并拓寬水塘取土填筑路堤,使水塘面積不縮小。塘取土填筑路堤,使水塘面積不縮小。 3 3當路線靠近河邊低洼的村莊或田地時,應爭取靠河岸當路線靠近河邊低洼的村莊或田地時,應爭取靠河岸布線,利用公路的防護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布線,利用公路的防護措施,兼作保村保田之用。第21頁/共100頁第二十二頁,共99頁。23過境公路:靠村不進村,利民不擾民。過境公路:靠村不進村,利民不擾民。連接公路:選擇適當位置與城市道路連接或穿越城鎮。連接公路:選擇適當位置與城市道路連接或穿越城鎮。 1 1國防公路和高等級公路,應盡量避免穿越城鎮、工國防公路和高等級公路,應

10、盡量避免穿越城鎮、工礦區及較密集的居民點。礦區及較密集的居民點。 2 2一般溝通縣、鄉、村直接為農業運輸一般溝通縣、鄉、村直接為農業運輸(ynsh)(ynsh)服務服務的公路,經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鎮,但應有足夠的路基寬的公路,經地方同意也可穿越城鎮,但應有足夠的路基寬度和行車視距,以保證行人、行車的安全。度和行車視距,以保證行人、行車的安全。 3 3路線應盡量避開重要的電力、電訊設施。當必須靠路線應盡量避開重要的電力、電訊設施。當必須靠近或穿越時,應保持足夠的距離和凈空,盡量不拆或少拆近或穿越時,應保持足夠的距離和凈空,盡量不拆或少拆各種電力,電訊設施。各種電力,電訊設施。 第22頁/共100

11、頁第二十三頁,共99頁。24 1 1特大橋是路線基本走向的控制點。大橋原則上是應特大橋是路線基本走向的控制點。大橋原則上是應服從路線基本走向并滿足橋頭接線的要求,橋路綜合考服從路線基本走向并滿足橋頭接線的要求,橋路綜合考慮。慮。 一般情況下,橋位中線應盡可能與洪水的主流流一般情況下,橋位中線應盡可能與洪水的主流流向向(li xin)(li xin)正交,橋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線上。位正交,橋梁和引道最好都在直線上。位于直線上的橋梁,如引道必須設曲線時,視野應開闊,于直線上的橋梁,如引道必須設曲線時,視野應開闊,視線誘導良好;當條件受限時,也可設計成斜、彎橋。視線誘導良好;當條件受限時,也可設計成

12、斜、彎橋。 2 2中小橋涵的位置應服從路線走向。斜交過大或河中小橋涵的位置應服從路線走向。斜交過大或河溝過于彎曲時,可改河或改移路線,調整橋軸線與水流溝過于彎曲時,可改河或改移路線,調整橋軸線與水流夾角。夾角。 3 3路線通過洪泛區時,橋涵、路基應留足足夠的孔路線通過洪泛區時,橋涵、路基應留足足夠的孔跨和高度。如有條件,路線最好位于洪泛線以外。跨和高度。如有條件,路線最好位于洪泛線以外。 4 4跨河修建渡口時,應在路線走向確定后選擇渡口跨河修建渡口時,應在路線走向確定后選擇渡口位置。渡口應避開淺灘、暗礁等不良地段,地形適合修位置。渡口應避開淺灘、暗礁等不良地段,地形適合修建碼頭。建碼頭。第23

13、頁/共100頁第二十四頁,共99頁。25(五)注意土壤水文條件(五)注意土壤水文條件 平原區土壤水文條件較差,影響路基穩定,應盡可能平原區土壤水文條件較差,影響路基穩定,應盡可能沿接近分水嶺的地勢較高處布線;沿接近分水嶺的地勢較高處布線; 當路線遇到當路線遇到(y do)面積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時,面積較大的湖塘、泥沼和洼地時,一般應繞避;如需穿越時,應選擇最窄最淺和基底坡面一般應繞避;如需穿越時,應選擇最窄最淺和基底坡面較平緩的地方通過,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路基的穩定。較平緩的地方通過,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路基的穩定。(六)正確處理新舊路的關系(六)正確處理新舊路的關系 1. 舊路改建為一

14、級、二級公路:盡量利用舊路。舊路改建為一級、二級公路:盡量利用舊路。 處理好充分利用與積極改造的關系處理好充分利用與積極改造的關系 2. 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新建高速公路:保留原路。(七)盡量靠近建筑材料產地(七)盡量靠近建筑材料產地 平原地區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線應盡可能靠平原地區一般缺乏砂石建筑材料,路線應盡可能靠近建筑材料產地,以減少施工,養護材料運輸費用。近建筑材料產地,以減少施工,養護材料運輸費用。第24頁/共100頁第二十五頁,共99頁。26 山嶺區特征:山嶺區特征: 地形方面:地面橫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復雜;但山脈水系清晰,地形方面:地面橫坡陡、高低起伏大、地形復雜;但

15、山脈水系清晰,選線方向易明確,不是順山沿水,就是橫越山嶺;選線方向易明確,不是順山沿水,就是橫越山嶺; 路線平、縱、橫三路線平、縱、橫三方面都受約束。方面都受約束。 地質方面:山區土層薄,巖層厚,巖層產狀和地質構造變化復雜地質方面:山區土層薄,巖層厚,巖層產狀和地質構造變化復雜 氣候方面:山區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氣候方面:山區暴雨多,山洪急,溪流水位(shuwi)變化幅度大。變化幅度大。 主要的路線布局:沿溪(河)線、越嶺線和山脊線。主要的路線布局:沿溪(河)線、越嶺線和山脊線。二、山嶺(shnlng)區選線第25頁/共100頁第二十六頁,共99頁。27 定義:沿河(溪)線是沿定義:沿河(

16、溪)線是沿著河(溪)岸布置的路線。著河(溪)岸布置的路線。 適用條件:路線主要控制適用條件:路線主要控制點在山谷一側,相對高程不大。點在山谷一側,相對高程不大。 自然條件特點:自然條件特點: 山區河流,谷底一般不寬,山區河流,谷底一般不寬,兩岸臺地寬窄兩岸臺地寬窄(kunzhi)(kunzhi)不不一;河流多具有彎曲的特點;一;河流多具有彎曲的特點;河谷地質情況復雜;山區河流河谷地質情況復雜;山區河流易發生山洪、泥石流等。易發生山洪、泥石流等。 第26頁/共100頁第二十七頁,共99頁。28第27頁/共100頁第二十八頁,共99頁。291 1)地形、地質條件:路線應選在地形寬坦,有臺地可利用,

17、)地形、地質條件:路線應選在地形寬坦,有臺地可利用,支溝較少、較小,水文及地質條件良好的一岸。支溝較少、較小,水文及地質條件良好的一岸。 2 2)積雪和冰凍地區的選岸:不影響整體布局時,盡量選擇)積雪和冰凍地區的選岸:不影響整體布局時,盡量選擇陽坡和迎風的一岸,減少積雪和涎溜冰等病害。陽坡和迎風的一岸,減少積雪和涎溜冰等病害。3 3)考慮城鎮及居民點的分布:除高速、一級、國防公路外,)考慮城鎮及居民點的分布:除高速、一級、國防公路外,路線一般應盡可能選擇村鎮較多、人口較密的一岸;對歷路線一般應盡可能選擇村鎮較多、人口較密的一岸;對歷史文物、風景區等要創造條件便于聯系。史文物、風景區等要創造條件

18、便于聯系。 公路與鐵路頻繁干擾時,最好分設兩岸。河谷中公路與鐵路頻繁干擾時,最好分設兩岸。河谷中遇灌溉干渠遇灌溉干渠(gnq)(gnq)與路線平行時,宜位于上方或分設兩岸。與路線平行時,宜位于上方或分設兩岸。 第28頁/共100頁第二十九頁,共99頁。30(1)河岸(h n)選擇第29頁/共100頁第三十頁,共99頁。31 線位高低是根據兩岸地形、地質條件以及水流情況,結合路線位高低是根據兩岸地形、地質條件以及水流情況,結合路線等級和工程經濟來選定的。線等級和工程經濟來選定的。 低線:一般是指高出設計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低線:一般是指高出設計水位(包括浪高加安全高度)不多(0.5m以

19、上)。以上)。 高線:高線是指高出設計水位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脅的路高線:高線是指高出設計水位較多,基本不受洪水威脅的路線線 (山腰線)。(山腰線)。低線的優點:低線的優點: 平、縱線形比較順直、平緩,易爭取到較高標準;土石方量少,平、縱線形比較順直、平緩,易爭取到較高標準;土石方量少,邊坡低,易穩定;路線活動范圍邊坡低,易穩定;路線活動范圍(fnwi)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較大,便于利用有利地形和避讓不良的地形、地質;跨支流方便,必須跨主流也方便。和避讓不良的地形、地質;跨支流方便,必須跨主流也方便。(2)線位高低(god)的確定第30頁/共100頁第三十一頁,共99頁。32 低線的缺點:受

20、洪水威脅,防護工程較多。低線的缺點:受洪水威脅,防護工程較多。 高線的優點:不受洪水侵襲,廢方較易處理。高線的優點:不受洪水侵襲,廢方較易處理。 高線的缺點:高線的缺點: 高線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線高線一般位于山坡上,路線(lxin)(lxin)隨山勢彎曲,線形隨山勢彎曲,線形差,工程大;差,工程大; 遇缺口時,常需設較高的擋土墻或其他構造物;遇缺口時,常需設較高的擋土墻或其他構造物; 避讓不良地質、跨河換岸困難。避讓不良地質、跨河換岸困難。 綜合評價:一般來講,低線優點較多,在滿足規定頻率的綜合評價:一般來講,低線優點較多,在滿足規定頻率的設計水位的前提下,路線設計水位的前提下,路線(lxin

21、)(lxin)越低工程越經濟,線形標越低工程越經濟,線形標準也越高準也越高 。第31頁/共100頁第三十二頁,共99頁。33第32頁/共100頁第三十三頁,共99頁。34第33頁/共100頁第三十四頁,共99頁。35第34頁/共100頁第三十五頁,共99頁。36第35頁/共100頁第三十六頁,共99頁。37第36頁/共100頁第三十七頁,共99頁。38第37頁/共100頁第三十八頁,共99頁。39第38頁/共100頁第三十九頁,共99頁。40第39頁/共100頁第四十頁,共99頁。41第40頁/共100頁第四十一頁,共99頁。42第41頁/共100頁第四十二頁,共99頁。43第42頁/共100

22、頁第四十三頁,共99頁。44第43頁/共100頁第四十四頁,共99頁。45第44頁/共100頁第四十五頁,共99頁。46第45頁/共100頁第四十六頁,共99頁。47第46頁/共100頁第四十七頁,共99頁。48自然自然(zrn)展線、回頭展線、展線、回頭展線、螺旋展線螺旋展線(二)越嶺線第47頁/共100頁第四十八頁,共99頁。49第48頁/共100頁第四十九頁,共99頁。50第49頁/共100頁第五十頁,共99頁。51第50頁/共100頁第五十一頁,共99頁。52第51頁/共100頁第五十二頁,共99頁。53第52頁/共100頁第五十三頁,共99頁。54第53頁/共100頁第五十四頁,共9

23、9頁。55第54頁/共100頁第五十五頁,共99頁。56第55頁/共100頁第五十六頁,共99頁。57第56頁/共100頁第五十七頁,共99頁。58第57頁/共100頁第五十八頁,共99頁。59 定義:大體上沿分水嶺布設的路線,稱為山脊線。 山脊線的特點: 土石方工程量小;水文和地質情況好,橋涵構造物較少。 山脊線線位較高,一般遠離居民點,不便于為沿線工農業生產服務;有時筑路材料及水源缺乏(quf)、增加施工困難;地勢較高,易積雪、結冰等,對行車和養護不利等。(三)山脊(shnj)線第58頁/共100頁第五十九頁,共99頁。60第59頁/共100頁第六十頁,共99頁。61山脊山脊(shnj)線

24、線第60頁/共100頁第六十一頁,共99頁。62第61頁/共100頁第六十二頁,共99頁。63第62頁/共100頁第六十三頁,共99頁。641)局部方案多)局部方案多2)路線)路線(lxin)平、縱、橫關系平、縱、橫關系密切,相互之間約束和密切,相互之間約束和影響大影響大3)線形指標一般較好,線形指標)線形指標一般較好,線形指標變化幅度大。變化幅度大。第63頁/共100頁第六十四頁,共99頁。65第64頁/共100頁第六十五頁,共99頁。66第65頁/共100頁第六十六頁,共99頁。67第66頁/共100頁第六十七頁,共99頁。68定線方法(fngf): 現場定線 紙上定線第67頁/共100頁

25、第六十八頁,共99頁。69(1 1)定導向線)定導向線1 1)在大比例尺地形圖上,選擇有利地形如平緩順直的)在大比例尺地形圖上,選擇有利地形如平緩順直的山坡,開闊的側溝,利于回頭的地點等,擬定山坡,開闊的側溝,利于回頭的地點等,擬定(ndng)(ndng)路線可能方案,選定合適方案。路線可能方案,選定合適方案。第68頁/共100頁第六十九頁,共99頁。702 2)根據等高線間距)根據等高線間距h h及選用的平均坡度,計算出等高線間及選用的平均坡度,計算出等高線間距,使兩腳規的開度等于該間距,從某一固定點開始,沿距,使兩腳規的開度等于該間距,從某一固定點開始,沿各擬定走法在等高線上依次截取各擬定

26、走法在等高線上依次截取a a、b b、c c等點,如最后一等點,如最后一點的位置和標高均接近另一固定點點的位置和標高均接近另一固定點D D時,說明這個方案能時,說明這個方案能夠成立,否則修改走法或調整,從新試驗直至方案成立為夠成立,否則修改走法或調整,從新試驗直至方案成立為止。止。3 3)將坡度線根據地形情況)將坡度線根據地形情況(qngkung)(qngkung),移動線位,確定,移動線位,確定中間控制點,調整坡度重新放坡得到折線,該折線也稱為中間控制點,調整坡度重新放坡得到折線,該折線也稱為“導向線導向線”。(2)修正)修正(xizhng)導向線,定平面試線導向線,定平面試線第69頁/共1

27、00頁第七十頁,共99頁。71實地放線基本實地放線基本(jbn)(jbn)方法:方法: (1 1)穿線交點)穿線交點 (2 2)撥角法)撥角法 (3 3)直接定交點法)直接定交點法 (4 4)坐標法)坐標法第70頁/共100頁第七十一頁,共99頁。72(1 1)穿線交點根據平面圖上路線與導線的關系,將紙上)穿線交點根據平面圖上路線與導線的關系,將紙上路線的各條邊獨立地放到實地,延長直線即可在實地放出交路線的各條邊獨立地放到實地,延長直線即可在實地放出交點。點。 1 1)支距法(適用于地形不太復雜,地物障礙少,不需要)支距法(適用于地形不太復雜,地物障礙少,不需要用坐標用坐標(zubio)(zu

28、bio)控制,路線與導線相離不遠的情況)控制,路線與導線相離不遠的情況). . 第71頁/共100頁第七十二頁,共99頁。73步驟步驟(bzhu)(bzhu): 在圖上量取支距。在圖上量取支距。 在實地放支距。在實地放支距。 穿線交點。穿線交點。支距法放線支距法放線第72頁/共100頁第七十三頁,共99頁。742 2)解析)解析(ji x)(ji x)法(適用于地形較復雜,直線較長、法(適用于地形較復雜,直線較長、線位控制要求較高的情況)用經緯距計算圖上路線位控制要求較高的情況)用經緯距計算圖上路線與導線關系,再按極坐標原理在實地放出各路線點線與導線關系,再按極坐標原理在實地放出各路線點的方法

29、。的方法。 步驟:步驟: 計算路線與導線的夾角計算路線與導線的夾角 計算距離計算距離 放線放線第73頁/共100頁第七十四頁,共99頁。75(2 2)撥角法根據圖上求得的坐標計算每條線的距離、方)撥角法根據圖上求得的坐標計算每條線的距離、方向向(fngxing)(fngxing)、轉角和各控制樁的里程,按此資料直接撥角、轉角和各控制樁的里程,按此資料直接撥角量距定出交點。量距定出交點。 步驟:步驟: 內業計算:內業計算工作較多,其線段長度和象限角內業計算:內業計算工作較多,其線段長度和象限角等關系的計算,均與解析法相同。等關系的計算,均與解析法相同。 外業放線:根據內業計算資料直接定出轉向角和

30、距離。外業放線:根據內業計算資料直接定出轉向角和距離。 第74頁/共100頁第七十五頁,共99頁。76(3 3)直接定交點法地形平坦、視線開闊、路線受)直接定交點法地形平坦、視線開闊、路線受限不嚴時,路線位置限不嚴時,路線位置(wi zhi)(wi zhi)可直接根據地物明顯目可直接根據地物明顯目標確定。標確定。 第75頁/共100頁第七十六頁,共99頁。77(4 4)坐標法)坐標法1 1)先建立一個貫穿全線統一的坐標系,這個坐標系一般)先建立一個貫穿全線統一的坐標系,這個坐標系一般采用國家坐標系統。采用國家坐標系統。2 2)根據)根據(gnj)(gnj)路線地理位置和幾何關系計算出道路中路線

31、地理位置和幾何關系計算出道路中線上各樁點的統一坐標。線上各樁點的統一坐標。3 3)編制逐樁坐標表。)編制逐樁坐標表。4 4)根據)根據(gnj)(gnj)逐樁坐標實地放線。逐樁坐標實地放線。 第76頁/共100頁第七十七頁,共99頁。78第77頁/共100頁第七十八頁,共99頁。79第78頁/共100頁第七十九頁,共99頁。80第79頁/共100頁第八十頁,共99頁。81第80頁/共100頁第八十一頁,共99頁。82DXDYDYDXsYYDYXXDXiiiiarctan2211象限角交點間距2)曲線要素(yo s)及主點樁計算3)逐樁坐標計算放樣方法(fngf)第81頁/共100頁第八十二頁,

32、共99頁。83極坐標放樣第82頁/共100頁第八十三頁,共99頁。84全站儀坐標(zubio)放樣第83頁/共100頁第八十四頁,共99頁。85三角(snjio)交會法放樣第84頁/共100頁第八十五頁,共99頁。86第85頁/共100頁第八十六頁,共99頁。87 一般情況下定線 1)控制點加密 經濟性控制點填挖平衡點 控制性的控制點受艱巨工程、不良地質、地物障礙(zhng i)、路基穩定性等因素確定橫斷面經濟橫斷面經濟(jngj)位位置置第86頁/共100頁第八十七頁,共99頁。88圖圖7.1 橫斷面經濟橫斷面經濟(jngj)位置位置控制線位的因素控制線位的因素(yn s)第87頁/共100

33、頁第八十八頁,共99頁。892)穿線定點:根據技術標準和線性組合的要求,滿足控制點,照顧多數經濟點,前后考慮,用穿線的辦法延長(ynchng)直線,交出轉角點。 穿線定點要點: 平曲線間滿足直線要求; 避免斷背曲線,爭取交點間距較長; 保持行車視距,避開山嘴或其它障礙物; 線性保持均衡;第88頁/共100頁第八十九頁,共99頁。90 平縱線性相協調; 長下坡避免急彎; 盡量少用或不用極限縱坡,越嶺線避免反坡; 定線時注意(zh y)橫向地形、地質和地物的要求; 注意(zh y)路線與橋涵或其它構造物的配合。第89頁/共100頁第九十頁,共99頁。913)放坡定線1)放坡 按照要求的縱坡(或平均

34、坡度(pd))在實地找出坡度(pd)線的工作。放坡原理放坡原理(yunl)示意圖示意圖第90頁/共100頁第九十一頁,共99頁。922)作修正導向線根據上述坡度線,結合地面(dmin)橫坡考慮路基穩定和工程經濟確定出的合適的中線位置。 A.地面(dmin)橫坡15:中線在坡度點下方,對路基穩定和工程經濟影響不大; B.地面(dmin)橫坡=1512:中線與坡度點重合; C.地面(dmin)橫坡12時:中線宜在坡度點上方,以形成全挖的臺口式斷面為好。第91頁/共100頁第九十二頁,共99頁。93中線中線(zhngxin)與坡度點在橫斷面上的位置與坡度點在橫斷面上的位置第92頁/共100頁第九十三

35、頁,共99頁。944)穿線交點反復插試,逐步修改,使、平、縱、橫三方面恰當(qidng)結合,定出合理的線位。第93頁/共100頁第九十四頁,共99頁。95 1. 單交點法用一個交點來確定一段單圓曲線(qxin)的插設曲線(qxin)方法。 適用:轉角不大,實地能直接釘設交點時。 控制條件:控制條件: A. A.外距控制(即曲線中點控制)外距控制(即曲線中點控制) B. B.切線控制(即曲線起、終點控制)切線控制(即曲線起、終點控制) C. C.曲線長控制(滿足最短曲線長度曲線長控制(滿足最短曲線長度LminLmin) D. D.曲線上任意點控制(試算法選擇半徑曲線上任意點控制(試算法選擇半徑(bnjng)(bnjng)) E. E.按縱坡控制(根據已定的縱坡和合成縱坡標準值來反算出超高橫按縱坡控制(根據已定的縱坡和合成縱坡標準值來反算出超高橫坡,再按控制的超高橫坡求得最小控制半徑坡,再按控制的超高橫坡求得最小控制半徑(bnjng)(bnjng))第94頁/共100頁第九十五頁,共99頁。96 2.雙交點法 即虛交點法 適用:路線偏角很大或交點受地形(dxng)或地物障礙限制,無法釘設交點。2 2)不切基線)不切基線(jxin)(jxin)法(即圓外基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