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醫藥相關標準規范中藥制劑操作規范1、湯劑(1)制備處方調劑藥味復核編號下罐(砂罐)加水超過藥面3-5厘米浸泡(20-30分鐘或更長)加熱煎煮過濾去渣(一般)合并濾液(或濃縮至需要量)裝瓶(2)注意事項:加水量、煎煮時間,均視藥材質地而適當掌握。特殊藥可作特殊處理,如先煎、后下、單煎、烊化、沖服、包煎、另煎、兌服等均應嚴格執行制備規范。2、煎膏劑(1)制備配料(與藥料處理)復核藥味煎煮(2-3次合并濾液)濃液(不斷攪拌)收膏(標準:在桑皮紙無滲潤水跡或挑起片狀)(2)注意事項:煎取總次數與時間,視藥材性質而定。所加入的糖或蜜要經炒,一般不超過油膏的三倍。如需加入藥物細粉,待冷卻后加入,攪拌混勻
2、。3、散劑(1)制備配料(復核)干燥(芳香藥料不能高溫處理)粉碎過篩混合分劑量質檢包裝(2)注意事項:藥粉要求:一般散劑應通過6號篩,煮散應通過2號篩,兒科及外用散劑應通過7號篩。散劑應干燥疏松、混合均勻、色澤一致,如含有毒、劇藥和貴重藥時,應采用等容積遞增配研法,混合均勻并過篩。用于深部組織創傷及潰瘍面的外用散劑,應在清潔避菌環境下配制。含揮發性或易吸潮性藥密封貯藏。4、丸劑水丸(1)制備配料復核干燥粉碎起模蓋面干燥過篩包衣打光質檢分裝(2)注意事項:藥粉除另有規定外,應過6號或5號篩。干燥溫度一般不能超過80,含揮發性或多量深粉成份者應在60以下進行干燥。蜜丸(1)制備備料干燥、粉碎、混合
3、和藥制丸粒包衣及包裝(2)注意事項:所有蜜老嫩程度視藥性、氣候條件而定。除另有規定外,用搓丸法制備大小蜜丸時,煉蜜趁熱加入藥粉中混勻,對含樹脂、膠類及具有揮發性的藥物,應在60左右加入,用泛法制水蜜丸時,煉蜜應加開水稀釋后使用。5、沖劑(1)制備配料(復核)提取制料干燥包裝(2)注意事項:所有輔料(蔗糖、糊精、淀粉或乳糖等)應符合藥典規定,加輔料量一般不超過清膏量的5倍。清膏要達到規定的相對密度。成品應干燥,色澤一致,無吸軟化現象。揮發應均勻噴入干燥顆粒中混勻。6、糊劑(1)制備復核、普通藥煎取藥液濃縮液配料細料藥分別研至極細混勻混勻調勻(2)注意事項:煎取藥液的材料布包好,至少煎取兩次濃縮至
4、一定自稠度,防止芳香氣味走失。成品應為均勻的糊狀物。7、酒劑(1)制備配料(按要求進行炮制)稱量、復核浸漬(30分鐘)取液(上清液和煮渣合并)矯味靜置(14分鐘)濾清、灌裝(2)注意事項:浸漬時,要加規定量白酒密閉。每日攪拌1-2次,一周后每周攪拌1次。藥物要切碎以增加溶出率。8、軟膏劑(1)制備配料(分別單稱、復核、基質)固體藥料研細過部過6號篩混合(挑勻)分裝(2)注意事項:基質要符合藥典規定,包裝材料不得同藥物或基質發生理化作用。成品藥應均勻、細膩、無酸敗、異臭、變色和不良刺激。易涂布而不溶化,但能軟化。9、糖漿劑(1)制備配料(復核)提取(芳香水另提,一般藥煎取2次)濾過濃縮取按比例糖
5、水混合煮沸放涼、加入附加劑攪勻分裝(2)注意事項:除方中的成分(芳香藥提取液)外,其它附加成份的選用,均按國家規定的標準。除另有規定外,含糖量不低于60%。應在避菌的環境下配置,及時灌裝于滅菌的干燥器中。成品應澄清,貯存長期允許有少量輕搖易散的規范沉淀。不得有酸敗、異臭、產生氣體或其它變質現象。10、丹劑(1)制備配料(復核)粉碎成粗粉坐胎混勻封口燒煉收丹去火毒(2)注意事項:材料的提取比例不得任意調整或估量配料。細度要求要掌握。成品性狀應為黑色濕潤細粉末狀。成品合格標準是發熱溫度60左右,持續時間在16小時以上。中藥各工種技術操作規范1、凈制:根據藥材具體情況,分別選用挑選、水選、風選、篩選
6、、刮削、剔除、刷、擦等使達質量標準。2、切制:除鮮切、干切外,須經浸泡使其柔軟者,應少泡多潤,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按藥材大小、粗細、軟硬程度等分別處理。注意掌握氣候、水量、時間等條件。切開后及時干燥,測定水價含量,使達藥品標準。常見的規格如下:片:極薄片0.5毫米以下,薄片1-2毫米,厚片2-4毫米。段:長度為10-15毫米。塊:8-12毫米的方塊。條:皮類為寬2-3毫米,葉類為寬5-10毫米。3、炮制(1)清炒:取凈藥材置熱鍋內,用文火炒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需炒焦者,中火炒至表面焦黃色,斷面色加深為度,放涼;需炒碳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焦黃色或至規定程度時,噴淋清水少許,熄滅火星
7、,取出,放涼。(2)麩炒:取麩皮撒至熱鍋中,加熱至冒煙,放入凈藥材,迅速翻動,至藥材表面呈黃色或色變深時,取出,篩去麩皮,放涼。(除另有規定外,藥材與麩皮比例為10:1)(3)燙:取沙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鍋內,武火炒熱后,放入凈藥材,不斷翻動,燙至酥泡或規定程度時,取出,篩去沙子,放涼。(4)煅:明煅:取凈藥材,不要求煅紅,但需使結晶水蒸發盡或全部形成蜂窩狀的塊狀時,取出,放涼,碾碎。煅淬:將凈藥材煅至紅透時,立即投入規定的液體輔料,淬酥(如不酥,則需反復煅至淬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碾粉。(5)蒸:取凈藥材,照該品炮制的各項規定,加入液體輔料拌勻(清蒸除外),置適當的容器內,加熱蒸透或至規定
8、的程度時,取出,干燥。(6)煮:取凈藥材加水(或液體輔料)共煮,至液體全部吸盡或切開內無白心時,取出,干燥。(輔料用量照該炮制品規定加注)(7)撣:取凈藥材投入沸水中,翻動片刻,撈出,冷干(種子類藥材,需撣至種皮由皺縮至舒展,能搓去時,撈出,放冷水浸泡,除去種皮,干燥)。(8)酒制:包括酒蒸、酒炙、除另有規定外,用黃酒。酒炙:取凈藥材,加酒攪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取出,放涼。(除另有規定外,藥與黃酒比例為10:1)(9)醋制:包括醋蒸、醋煮、醋炙。一般用米醋或酵醋。醋炙:取凈藥材,醋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炒至規定程度,取出,放涼。(40,除另有規定外,藥與醋比例為10:2,
9、必要時加水適量稀釋)(10)鹽炙:洗凈藥材,加鹽水拌勻,悶透,個別藥材先入鍋內,邊攪拌邊加鹽水,以文火加熱,炒至規定程度,取出,放涼。(除另有規定外,藥與鹽比例為100:2,加適量水溶解后拌勻藥物)(11)姜汁炙:將生姜洗凈,搗爛,加入適量,壓榨取汁,姜汁再加水適量重壓一次,合并汁液(即為姜汁)。如為干姜,搗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取汁。取凈藥材,加姜汁拌勻,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姜汁被盡吸置規定程度時,取出,放涼。(除另有規定外,每100公斤凈藥材,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針灸操作技術規范1、掌握好各種手法的操作,熟練提插、捻轉的基本功。2、選擇正確的體位,便于取穴、操作,使病人感覺文舒服,防
10、止發生意外。3、針具必須高壓消毒,仔細檢查針具,堅持一針一穴,用于某些傳染病患者的針具,必須另外放置,嚴密消毒,預防交叉感染。4、施術部位規范消毒,醫生的手指應在施術前用肥皂水洗擦干凈。5、施術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減輕病人的精神負擔,做到態度和藹、語言親切、舉止文明。6、注意針刺的各個環節,如進針、留針、行針、出行等,出針后要檢查針具、針數,防止遺漏。7、防止意外情況,暈針、滯針、彎針、斷針、血針、血腫、氣胸等發生,一旦發生應及時、準確處理,如情況危急應報告有關部門。8、施灸或拔罐時,不要燒傷病人的肌膚及衣物,防止火災的發生。9、運用電器時,如電針、紅外線、TDP、癱瘓治療儀等要保障用電安全
11、,用后要立即切斷電源。10、治療過程中,醫生應集中精力,不能左顧右盼,與人交談,接待客人。梅花針刺法(1)物品準備:治療盤、75%酒精棉球、無菌梅花針(即以57枚不銹鋼針固定在略有彈性2030cm長的針桿一端制成)、無菌鑷子、彎盤。 (2)體位:以充分暴露叩刺部位,病人感舒適,不易受涼為宜。 (3)操作方法: 暴露叩刺部位,以75%酒精棉球充分消毒皮膚。 術者以右手握住針柄后端,食指伸直壓住針柄前端,運用腕關節上下彈力進行由輕到重叩擊。 叩刺時要求針尖與皮膚呈垂直點,針尖觸及皮膚即迅速彈起,動作連續,一般每分鐘約6080次。 根據部位大小,掌握叩刺時間,一般每次515分鐘。 叩刺完畢,再用酒精
12、棉球消毒叩刺部位。 將梅花針用棉球擦凈,泡入消毒液中。 (4)護理: 叩刺前應檢查梅花針有無倒刺或不平整現象,有則不宜使用。 叩刺時用力須均勻、穩準,切忌拖刺、斜刺。 根據病情,可分輕、中、重三種不同手法叩刺,一般初次接受治療宜輕刺,即皮膚經叩刺后呈潮紅狀,不出血為度。中叩刺即以皮膚潮紅有丘疹為度。對某些頑固病癥,如神經性皮炎,即可重刺,以皮膚輕微出血為度。 局部皮膚有外傷、潰爛者,禁用此法。 叩刺后,局部皮膚偶有搔癢,囑患者可用酒精棉球涂抹,避免抓破皮膚。 耳針(1)物品準備:治療盤、75%酒清、無菌棉簽、膠布、鑷子、無菌針盒(內盛無菌撳針或王不留行藥籽)、探測儀或圓頭壓棍。 (2)操作方法
13、: 根據病情,在耳殼相應部位用探測儀或壓棍測定反應點(一般局部可見變色、凹陷、小丘疹或壓痛明顯者),并作標記。 用棉簽蘸75%酒精消毒內殼針刺部位皮膚。 以無菌鑷子夾取撳針的針圈,將針尖對準穴位或反應點垂直撳入,用小塊膠布固定針圈。若用王不留行藥籽,可將藥籽放入小塊膠布中間,以鑷子夾取膠布,將藥籽對準穴位,壓緊即可。 固定后以手指壓迫穴位處,以疼痛明顯為宜,留針期每日按壓34次。 (3)護理: 耳殼結構菲薄,末梢血管不豐富,感染后較難愈合,故應注意無菌操作。 取穴以少而精為宜,應根據主要病癥取其反應明顯的穴位。 留針期間,避免洗滌針處,若留針處出現劇痛或發熱不適時,應及時取出并局部予以消炎處理
14、。 留針時間一般37天,夏季出汗較多,可減少留針時間,以免感染超短波治療操作規范1、目的:使用波電場中心作用到人體之治療部位。2、操作要領:(1)治療部位要處于電場之中心;(2)劑量之分級要掌握準確。3、操作方法:(1)除去電場作用范圍內之金屬物,取合適體位;(2)按醫囑選好電極、部位、劑量;(3)檢查機器旋鈕是否處于零位,異線不可交叉、打圈、碰觸機器和接觸地面,然后接通電源,待燈絲加熱1-3分鐘后,方可接通高壓進行治療;(4)治療中要經常詢問患者感覺,觀察安表指針,并經檢波器對照;(5)治療為無熱、微熱三種應準確掌握;(6)治療時間15-20分鐘,每日一次,10-20次為一療程。4、注意事項
15、:治療床椅必須木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嚴禁接觸金屬物品。頸椎牽引治療操作規范1、目的:使牽引力落在頸椎體后緣。2、操作要領:(1)牽引體位以頸椎前屈20°為宜;(2)牽引重量不超過體重的七分之一。3、操作方法:(1)向初診者講清注意事項,然后采取舒適的體位進行枕頜牽引;(2)牽引體位以頸椎前20°為宜,如癥狀不減可根據病員自覺癥狀得到改善而定重這落點為宜,不必強求某一特定位置;(3)根據病員體質、體重確定牽引重量,一般初次牽引重量2.5-4.5kg開展,可根據病情逐漸增加,但一般不超過體重的七分之一為宜。4、注意事項:治療中要嚴密觀察病員反應,如有不適暫停治療,并及時處理,囑
16、嚴重患者到臨床科室進一步檢查。拔罐操作規程(一)操作規程1術前準備認真檢查和詢問病人,以確定是否是適應證,有無禁忌證,根據病情擬定治療方案;檢查所需藥品、器材、罐具是否齊全,同時進行消毒,做好施術前的一切準備;對病人講明施術過程中注意事項,爭取病人理解和配合,消除其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2選擇體位拔罐體位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治療效果。正確的體位應使病人感到舒適,肌肉放松,充分暴露拔罐部位。通常采用的拔罐體位有如下幾種。(1)仰臥位 適用于頭面、前額、胸腹、上下肢前側及手足部的穴位。(2)俯臥位 適用于頭頸、肩背、腰骶及上下肢后側的穴位。(3)側臥位 適用于頭側、面側、肩側、胸側、下肢外側等
17、,除與床接觸的部位以外的所有其他部位的穴位。(4)俯伏坐位 適用于頭后部、頸項、肩背、腰骶等部位的穴位。(5)仰靠坐位 適用于頭前部、面顏、胸腹、腿前部等部位的穴位。3罐具選擇根據病人的體質、肥瘦及待拔部位的面積、所治疾病的需要,正確選擇罐具和罐型。4術前消毒確定治療部位以后,用熱毛巾擦洗待拔部位,再用消毒紗布擦干后拔罐;如果施行針刺或刺絡拔罐時,則必須以酒精或碘酒消毒,待皮膚干燥后再拔罐;如果待拔部位有毛發,則必須剃光毛發,洗凈擦干后再拔罐。5罐具預熱在秋冬季節或寒冷天氣里拔罐,須將罐具用火烤或水燙進行預熱,使罐具溫度稍高于體溫為宜。罐溫不可過高,以免燙傷皮膚。6觀察反應罐具全部拔上后,要不
18、斷觀察受術者的反應,詢問感受,及時處理和調整不適。如吸拔力太大產生疼痛,應適當放氣減小吸拔力;若吸拔力太小負壓不夠,可起罐后再拔一次;如病人疼痛異常,頭暈、惡心、心悸,或刺絡拔罐出血過多,必須立即起罐檢查處理。7拔罐時間大型號罐具吸力強大,每次可留罐510分鐘;中型罐吸力較強,留罐1015分鐘為宜;小型罐吸力較小,留罐1520分鐘為宜。 8拔罐次數常規治療一般每天拔罐1次或隔日拔罐1次;每10次為1療程;2療程間隔35天。刮痧療法刮痧是指用邊緣鈍滑的銅錢或瓷匙等器具,在體表的某些部位反復刮動,使皮下出現紅色或紫色瘀斑,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傳統方法,具有開泄腠理、祛邪外出、調理氣血之功效。 1、物品
19、準備 治療盤、銅錢或瓷匙、滑潤油(香油、花生油、石蠟油均可)。 2、操作方法 (1)擺好體位,一般刮背時取俯臥位或伏坐位,刮胸腹部時取仰臥位,暴露需刮部位。 (2)用銅錢或瓷匙蘸取滑潤油,在背部沿脊柱兩側先自上而下各刮2030次,至皮膚出現紅紫斑紋,再自大杼穴開始由里向外刮15次左右,依次從肺俞、心俞、隔俞、肝俞、脾俞穴沿肋間隙由里向外各刮15次左右,使脊椎兩側各出現68條弧形斑紋。上腹部可從中脘、梁門穴進行上下刮動。頸部前后均可自上而下刮,肘窩、腘窩處亦可行刮痧治療。(3)刮痧畢,為病人擦干汗液或更換汗濕衣褲,蓋被臥床休息。3、護理與注意事項 (1)行刮痧治療前,應向病人解釋,取得病人合作。
20、(2)刮痧的器具邊緣必須光滑、圓鈍,若有破損或毛糙,不得使用,以免刮破皮膚。(3)操作時,應取單向刮動,用力均勻,輕重以病人能忍受為度。背部、胸腹部刮痧時應注意不要過多暴露病人,以免受涼。(4)刮痧過程中,應觀察病人面色、脈象、汗出等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操作,及時處理。(5)刮痧后注意保暖,臥床休息,并觀察病情有無好轉,作好記錄。(6)體弱病重,皮膚病患處,禁用此法。推拿操作規程推拿療法是運用各種手法作用于人體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傳統方法。具有扶正驅邪、健脾和胃、散寒止痛、疏筋活絡、導滯消積等功效。技術要點:均勻,柔和,持久,有力。1、操作規范:操作手法:介紹臨床最常用的八
21、種手法(1)滾法:術者右手四指并攏微屈,拇指自然略外展,以小指、無名指、中指背側掌指關節處接觸推拿部位,以腕關節的連續外旋動作行推拿治療。本法著力深透,多用于面積較大,肌肉豐滿部位。 (2)推法:術者手掌貼于推拿部位上,以掌根、大魚際、小魚際為著力點,作直線單向摩擦,或回旋動作,亦可雙手同時向兩邊分向推動。本法適用于身體各部。 (3)一指推法:用拇指指腹或指端貼于推拿部位或穴位,通過腕部擺動或拇指屈伸作有節律的運動。本法要求操作時使病人有透熱感或傳導感,運用于人體各個部位。 (4)拿法:用拇指指腹及食指、中指指腹或用拇指與其余四指指腹相對,拿捍推拿部位的肌肉、筋膜,作提起、放下的活動,動作要求
22、和緩,用力須由輕到重。本法適用于頸項、肩背、腹部和四肢等處。 (5)按法:用拇指、掌面或肘部在推拿部位按壓。根據著力部位不同,輕重不一,可分按、點、壓不同手法,統稱按法。此法要求用力要穩,輕重適宜。適用于人體各部位。 (6)摩法:以術者的掌面或手指指腹,貼于推拿部位,以前臂帶動手掌作環形移動。此法要求動作快而有節奏,每分鐘保持在80120次,使肌膚深層有感應,體表無不適感。多適用于胸腹部。 (7)揉法:以術者手掌的大魚際或掌根、拇指指腹,著力于推拿部位,以腕關節或拇指掌指關節作回旋動作,要求用力適度,緩急均勻,適用于全身各部。 (8)捻法: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相對捻動推拿部位。要求用力均勻,捻動
23、靈活、緩和。本法多適用于四肢小關節。 2、操作要求 (1)熟練。要求根據不同病證,熟練選用相應手法,熟練掌握常用手法的基本要領,動作準確,用力均勻,手法柔和,避免緩急不勻,輕重不均現象。 (2)持久。每次推拿時間必須符合要求,每療程推拿次數必須堅持進行,避免敷衍了事,任意縮短時間,減少次數而影響療效。 3、護理 (1)行推拿治療前,向病人作好解釋,消除病人緊張心理,取得病人配合。 (2)推拿操作時應擺好病人體位,以病人舒適、不易疲勞、操作方便為宜,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3)初次行推拿手法時,應盡量采用輕手法,以后根據病人適應情況逐漸加大手法力量。體質瘦弱者,手法宜輕。個另病人按摩后第二天皮膚出現青紫現象,可改用輕手法或改換推拿部位。 (4)腰骶部、腹部按摩時,先囑病人排尿。 (5)局部皮膚有破損、感染、腫瘤、皮炎等禁止按摩,孕婦及婦女月經期禁按腹部、腰部、臀部。 4、在護理中的應用 (1)失眠: 體位:病人取仰臥位或坐位; 操作手法:術者以右手食、中兩指點按睛明穴35次,以一指推法或雙拇指推法自印堂穴向兩側沿眉弓、前額、兩太陽穴處推510分鐘。重點推揉印堂、太陽、頭維等穴;再以雙拇指指腹自印堂穴沿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影視作品全網獨播權授權及收益分配合同
- 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水利水電工程技術進步的路徑試題及答案
- 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方案優化實施
- 2025市政工程考試考后總結與反思的重要性與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關系學的重要考試策略試題及答案
- 富硒茶產業發展前景與市場趨勢解析
- 2025年金融衍生品市場創新策略與風險控制分析報告
- 2025年考試考生交流試題及答案
- 2025年中級經濟師考試科目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重慶中考語文a試題及答案2024
- 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困境與突破
- 第八單元常見的酸、堿、鹽基礎練習題-+2024-2025學年九年級化學科粵版(2024)下冊
- 2024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讀本題庫
- 黃河文化(齊魯工業大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齊魯工業大學
- 變電站電網側儲能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第十二周《遇見勞動之美點亮成長底色》主題班會
- 世界環境日環保教育班會 課件
- 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
- 舊房改造施工設計方案
- 2024年山東職業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