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現狀與特點_第1頁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現狀與特點_第2頁
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現狀與特點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現狀與特點按照科技部公布的制造業企業行業分類標準,結合全國民營企業創新現狀,通過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2006年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樣本企業技術創新主導模式進行分類和研究,可以發現,中國民營企業在自主創新方面主要有如下幾個突出特點。(一)區域創新差距明顯、省市之間發展不均衡調查表明,目前中國民營企業創新具有十分明顯的區域發展差異,呈現東強西弱特征。對此,可用民營企業申請專利數量加以說明。例如,到2004年底,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中的有限責任公司共申請專利15415項。其中,東部地區11397項,占全部專利數的74%;中部和西部分別為2380項和1638項,各

2、占全部專利數的15.4%和10.6%。顯然,東部地區民營工業企業的科技創新活動遠比中西部地區活躍,專利創新活動占全國的七成以上,成為中國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主要地區。具體分析,東、中、西等區域內各省市之間、區域外省市之間民營企業的創新差別也是十分懸殊的。例如,在東部地區,專利申請位居前五名的省市分別為廣東省(3721項)、浙江省(1909項)、山東省(1855項)、江蘇省(1317項)、上海市(933項),第1位的廣東省是第5位上海市的4倍多;在中部地區,位居前四位的分別是安徽省(574項)、河南省(451項)、河北省(338項)、湖北省(286項),安徽是湖北的2倍;而從全國角度看,各省市

3、之間的差距更加明顯,最高省份(廣東省3721項)與最低省份(海南省9項)相比相差高達413倍。除了在專利申請總量上存在較大差異外,各省市自治區專利申請結構也千差萬別。在15415項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數為5700項,占全部專利申請數量的37%,不到四成。其中,東部地區達到4583項,占全部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的80%,占本地區專利申請數量的40%;中部、西部分別為671項和446項,占全部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的11%和9%,占本地區專利申請數量的28%和27%。可見,東部地區除了在專利申請總量上占有優勢外,在發明專利申請上的優勢也很明顯。此外,東部地區自身的專利申請結構(40%的發明專利比重)也要遠遠

4、好于中部(28%)和西部(27%)。(二)原始創新傾向大于引進模仿再創新和集成創新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對北京、重慶、遼寧、浙江、廣東、云南、河北、吉林、江蘇、湖北等10個省市的通訊化工、醫藥、造紙、金屬制品、設備制造、化工等20多個行業的822家民營企業進行了自主創新能力調查,建立了2006年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數據庫在822家企業中,有1個以上專利的企業275家。在275家有專利企業中,數據完整,能夠計算出自主創新能力指數的企業有105家。我們據此建立了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2006年中國制造業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指數105家數據庫。經篩選和整理,剔除商

5、貿、房地產、服務業等個別非制造業企業后,完整填列“創新模式選擇”調查項的樣本企業共計767家。在767家樣本企業中,有378家企業填寫的主導技術創新模式為原始性創新,占企業總數的49%;有299家企業填寫的主導技術創新模式是引進、模仿再創新,占39%;有65家企業填寫的主導技術創新模式是集成創新,占8%;選擇其他創新模式的為25家,占3%。(三)不同行業創新形式的選擇具有明顯差異不同行業因競爭激烈程度和技術發展速度的不同,在技術創新模式選擇上存在一定差異是正常的。從調查的結果看,在通訊設備、計算機電子設備制造業和專用設備制造業中,原始創新傾向的主導地位最為明顯,選擇原始創新的樣本企業數是選擇引

6、進模仿創新樣本企業數的兩倍以上。這說明中國電子及通信工業的技術創新已經越過了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發展階段,進入了自主創新技術發展的新階段。對專用設備制造業來說,由于技術引進程度和速度受行業發展和市場的雙重限制,在客觀上反而刺激了國內專用設備制造業原始創新活動的發展。電器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等行業,主要以引進模仿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再創新為創新的主導模式。這與中國多數產業是在改革開放后通過引進或模仿西方技術成長起來這樣一個背景有關。在選擇實施技術創新的組織方式上,不同行業的差異也比較明顯。按照實施技術創新的組織方式分類,767家

7、樣本企業中,有383家企業選擇采取獨立自主的創新模式,占樣本企業總數的50%;有275家企業選擇聯合創新模式,占36%;有109家企業選擇了其他創新方式,占14%。就行業特征來看,醫藥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是以聯合創新為主導模式,這可能與行業領域創新風險大、創新投入高有一定關系。盡管聯合創新是世界創新領域的普遍作法,但由于法律制度、社會環境、文化傳統等方面的限制和制約,中國產學研之間以及企業相互之間的合作機制還很不完善。對于民營企業來說,在沒有嚴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的情況下,僅憑自身信譽是很難維系技術創新聯合體的順利運作的。這也是中國民營企業聯合創新還不普遍的一個主要原因。(四)集成創新

8、模式下的創新能力較強創新模式決定著企業創新活動的效率和效果。創新理性較強的企業更傾向于選擇與自身狀況相匹配的創新模式。在這里,我們可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推出的自主創新能力指數來衡量樣本企業的創新能力,并據此比較不同創新模式下的企業創新能力差別。限于樣本數量較小,我們僅對原始創新、引進模仿再創新和集成創新等主要模式下的創新能力進行整體比較,不再細化到行業。從表3可以看出在105家樣本企業中,能夠計算出技術創新模式和技術創新組織模式的只有100或102家。,引進模仿再創新模式下的自主創新能力強于原始創新模式,而集成創新模式下的自主創新能力在三類創新模式中最強。而從實施技術創新的組織方式

9、角度看,聯合創新模式下的企業創新能力高于企業的獨立創新。五)創新收益較小、創新投入與產出的關聯度較差創新的目的是提高企業競爭力,使企業獲得更高的經濟收益。但是,通過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2006年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指數105家企業的技術創新投入與產出關聯度的考察卻發現,企業創新的經濟效益普遍較低,且創新投入與產出的關聯度也較差。我們用105家樣本企業2005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來衡量技術創新投入,用企業2005年總資產收益率來衡量技術創新導致的經濟產出,通過對兩種創新分類標準下四種不同創新模式的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簡稱研發收入比)與資產收益率間的相關系數進行計算由于數

10、據完整的集成創新模式企業過少,統計結果可能會以偏概全,我們不再對集成創新模式企業的研發收入比和資產收益率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發現,樣本企業的創新投入(研發投入占比)與創新經濟產出(資產收益率)之間的相關程度整體上說是很低的。四種創新模式下的相關系數最高的只有0248,且顯著性水平也不理想。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國民營企業的創新效益整體上是較低的,引進模仿創新與原始創新相比、聯合創新與獨立創新相比,前者的研發投入占比與資產收益率的相關性程度要高一些。(六)產業集群背景下的創新能力逐漸提高我們在計算出各省市產業集聚度的基礎上,再根據科技統計年鑒(2005)計算出各省市民營企業專利申請數量與新產品銷售比重,然后采用專利數量和新產品銷售比重為技術自主創新的衡量指標,通過相關回歸分析發現,各省市產業集聚度與專利申請數量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38,產業集聚度與新產品銷售比重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48,均具有較高的相關性。這說明產業集聚度的高低對民營企業技術自主創新具有一定的影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