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_第1頁
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_第2頁
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_第3頁
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語文教學中朗讀的重要性 我們國家傳統語文教學一向重視朗讀,并流傳了許多有關朗讀的佳話和古訓。在新時期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仍有必要大力加強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與訓練。此文結合理論分析和具體教學實踐,試著從朗讀的內涵和現狀分析,加強朗讀訓練的理論依據,加強朗讀訓練的現實意義,加強朗讀訓練的具體措施等方面闡述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只有利用好朗讀這顆棋子,語文教學這盤棋才能真正走活。1、朗讀的內涵和現狀分析朗讀是什么?很多人說:“朗讀就是用清晰響亮的標準語音有感情地讀文章,是將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活動。”這樣的定義不全對,但還不足以表明朗讀的真正魅力。特級語文教師余映潮先生這樣為朗讀下定義:

2、朗讀,是講求語言準確、語流順暢的充滿詩意的文學活動。朗讀,是進行語言、情感熏陶的一種學習活動。朗讀,是對作品進行品味感受的閱讀活動。朗讀,是用聲音來傳達作品內蘊的豐富細膩的情感活動。朗讀,是一門用心來揣摩、用情來表達的聲情并茂的藝術,是欣賞詞句的藝術,是調動情感的藝術,是撥動心弦的藝術。朗讀,是讓同學們認知文字、感受聲律、體味詞句、領會情感、品味意境、發展語感的充滿情致的實踐活動。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我國傳統語文教育就非常重視朗讀在學習和教學中的運用,所以才流傳下“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謅”這樣的古

3、訓。白居易讀書以至“口舌生瘡”,韓愈“口不絕于六藝之文”,最后終成大家。悅耳動聽的瑯瑯讀書聲也曾經是我們中小學校園里最最令人陶醉的晨曲。可在素質教育已實施多年的今天,我們的很多教師仍受考試指揮棒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朗讀,只鐘情對文質兼美的課文進行細瑣分散、支離破碎的分析,舍不得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似乎不能出分數、不能直接見效的朗讀上。甚至有的學校荒唐地規定“語文課上不許朗讀”!學生不會朗讀,更不會在朗讀中欣賞美、體會美,只知道拼命記老師的講義。這樣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對語文課漸漸失去興趣,從而出現了語文課堂上老師講得眉飛色舞,學生聽得昏昏欲睡的尷尬局面。學生的語文水平自然也不盡人意:不

4、少學生說話結結巴巴,朗讀斷斷續續,寫作文句不通。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早就對這種不重視朗讀的語文教學提出過嚴厲的批評:“中學里往往不注意讀,隨口念一遍,就算是讀了。發音不講究,語調不揣摩,更不用說表達邏輯關系、傳出神情意態了。這是不能容忍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向深入之時,我想我們是應該充分重視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2、加強朗讀訓練的理論依據(1)、朗讀符合漢語文字特點漢語具有很強表義功能,同時它還具有聲音優美音樂性強的特點。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論語言形式美一書中論述道:“除了音樂性的美之外,語言形式差不多沒有什么其它能引起人們美感的東西了。”漢語語音具有音樂性,一是因為在漢語語音中,元音

5、占明顯突出的地位。元音屬物理學中所說的樂音,使得讀音和諧悅耳;二是因為漢語是一種有聲調的語言,一連串的音節由于四聲的變化而形成語音的起伏、疾戲、抑揚、強弱、隱顯等,從而造成情感的節奏,進而構成音樂美的效果。另外,漢語的每一個語言符號聯系著一個概念和一個聽覺形象,語音僅僅是這個聽覺形象的最表層,它還包含理念上的內容,感情上的內容。在朗讀中,通過對語氣、語調、重音、節奏等的正確把握,才能反映出作者的感情,才能再現文學作品的特定情景,領悟文學作品所要表現的哲理意味。正如朱光潛先生指出的那樣:“從字句抓住聲音節奏,從聲音節奏中抓住作者的情緒氣勢或神韻。”俞平伯先生也認為:“目治”即一般的閱讀,僅能達到

6、泛覽的水平,只有“耳治”即朗誦或吟哦,才能深入地理解作者的真意。通過朗讀,獲得語言信息,從而領悟文字的內蘊,產生情感共鳴,才能達到直覺思維的境界。(2)、朗讀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了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初中的學生由于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的發展,其思維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有的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地思維”,然后才由外觀的語言過渡到耳語,又過渡到內部的語言。朗讀正是幫助他們通過“聽”來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的。在朗讀過程中,學生的眼、口、耳等多種器官同時活動,形成多通道的暫時神經聯系,加深了大腦皮層的痕跡,有助于增強記憶。加強朗讀

7、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尤其必要。初中生正處于童年向青年期過渡的階段,具有耐性不足、好奇、好勝、好動等心理特點。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的階段水平,及時發現和了解學生的興趣,在適當的點撥下,讓學生開口讀,讀出興趣,體驗快樂感,在一唱三嘆中深受感染,與文章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然后再“說說”、“議議”。一堂課下來,學生始終感覺興味盎然,樂在其中,學習效果自然就會提高。可是,我們有些語文課自始至終都是“一言堂”,學生在極端被動的狀態下學習。這樣沉悶的課堂氣氛怎能喚起學生熱愛語文的熱情,怎能不讓學生怕學語文厭學語文呢?(3)、朗讀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我們提倡朗讀,也是實施素質教育所需要的。朗讀有利于發揮學生

8、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朗讀課文,感知和體會文章的語意和整體美。否則,老師講得再細再好,分析得再透徹,學生也只是被動的接受,只能記住其中的一鱗半爪。這樣就破壞了文章的整體美。我們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通過提高學生的素質而形成能力。通過朗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加強朗讀訓練是在語文教學上落實素質教育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3、加強朗讀訓練的現實意義(1)、朗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現在的語文課上大多是教師在唱獨角戲,不遺余力地講解分析,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其中。久而久之,他們也就失去了參與的興趣,漸漸地疏遠了語文課,疏遠了語文這門學科。但有了朗讀就大不

9、一樣了。當抑揚頓挫的朗讀給人以悅耳的感受時,當聲情并茂的朗讀將人帶入身臨其境的意境時,當富有韻律的朗讀撞擊人的心靈時,有哪位學生能對此無動于衷?有誰能不產生嘗試一下的念頭?筆者曾經聽過一位老教師上示范課,講的是老山界中紅軍連夜登山一段。老師并沒有分析講解路如何陡、山如何險、“之”字形“s”形有何作用。他只是讓學生讀出文中描寫山路險陡的句子,然后讓學生放聲朗讀紅軍的話。學生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紛紛動起來展現自己的讀功,尤其是那句“我們頂著天了!”高亢響亮,充滿了豪邁樂觀蔑視一切困難的情懷。不待老師講解,紅軍戰士大無畏的樂觀的革命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每個學生的腦海中了。望著學生們那興奮得通紅的小臉和

10、閃亮的眸子,我在心底熱烈地為這位老師喝彩。遺憾的是,這樣的課并不多見。(2)、朗讀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口誦心惟”。朗讀不僅是對語言能力的訓練,也是對思維能力的訓練。朗讀要求不停歇地讀一段或一篇文章,做到不掉字、不添字、不倒讀、不誤讀,這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來說,不僅可以維持其注意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訓練了其注意的廣度和分配能力。朗讀的停頓、輕重、升降、快慢等,需要根據上下文的意義關系及時做出符合原文含義的表達反應,這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度性等。朗讀要感人就得深入意境,進行藝術再創造,這又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其實就是在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相信各位老師都有這

11、種經驗:班級內那些談鋒犀利、語言縝密、妙語連珠的學生,絕大多數是智力超群的佼佼者,而那些說話口齒不清、詞不達意、甚至經常顛三倒四的學生,極少不是反應遲鈍智力較低的后進生。(3)、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文章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學習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學生只有對文章有了一定的體會和把握,才能從文章中找到活的思想和靈魂,從而更有效地理解課文內容。而朗讀的要義就在于通過對作品音聲節奏的感受,披文入情,由文本世界進入作者世界,達到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審美境界。葉圣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于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的理解,而且親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

12、境界。”學生在朗讀文章時,把書面語言變為有聲語言。他們就如同替作者說出了這一番話。“作者之神氣音節和聲調,拂拂然似與我之喉舌相應。”反復地讀,把文章讀得越好,學生就越能體會到作品的思想內容并受到感染。朗讀就像一位出色的導游,引領著學生欣賞課文中每一處風光秀美的地方。筆者在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就曾讓學生反復朗讀“不必說”那一段。朗讀過程中,有的學生一邊讀一邊露出會心的微笑。我想這大概是他從趣味盎然的文字中讀出了自己兒時的美好回憶吧。他大概又看到了“碧綠的菜畦”,聽到了“鳴蟬的長吟”,嘗到了“又酸又甜的覆盆子”了。不必老師再費口舌去分析講解,學生們很容易就理解到:喜愛大自然,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

13、美好天性。(4)、朗讀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教育部頒發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有感情地朗讀正是進行情感熏陶的最佳手段。朗讀時,語氣的輕重、語調的高低、語速的快慢,加上情感的起伏迂回,形成了或鏗鏘有力、或婉轉纏綿、或一瀉千里的音樂之美。它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叩擊他們的靈魂,撥動他們的心弦,使其產生強烈的共鳴,獲得極美的藝術享受。而文中的情感審美因素也會自然而然地向讀者釋放,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14、從而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朗讀文天祥的正氣歌會知道如何養浩然正氣;朗讀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會珍惜朋友間深厚的情誼;朗讀屈原的離騷,會更添一腔愛國之志;朗讀背影,會體會父愛的偉大;朗讀甜甜的泥土,會感受母愛的深沉;朗讀變色龍,會更加鄙視小人的無恥善變;朗讀愛蓮說,會更加堅守君子的高潔情操 4、加強朗讀訓練的具體措施(1)、保證朗讀的時間在語文課上給朗讀留下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晰、不讀破句、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讓每個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作個讀書的樣子,草草過場,像葉圣陶先生所批評的那樣“隨口念一遍”就算了。還要給讀后評價留下時間,讓讀完之后的學生能對

15、自己的朗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和客觀的評價。(2)、堅持范讀教師出色的范讀可以為學生正音,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范讀傳遞著教師本人的態度。范讀時的鮮明的愛憎和情感趨向,強烈地影響著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老師產生共鳴。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教讀周總理,你在哪里時,范讀全詩,感情真摯,語調抑揚頓挫,富有表情,節奏快慢有致,充分表達了全國人民對總理的深沉思念和無限的熱愛之情。學生無不感動得熱淚盈眶,沉浸在對周總理的深切緬懷之中。(3)、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葉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稱為“美讀”,但真正做到“美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這需要在朗讀的方法上加以指導和訓練。具體來說: 1發音正確清楚。 2語氣語調恰當。表示疑問、憤怒、驚奇、命令、號召等句子,語調要前低后高,表示肯定、沉重、感嘆、請求等句子,朗讀時語調要前高后低。 3輕重適當。將邏輯重音和感情重音把握得當才能將課文讀得生動悅耳。 4停頓準確。注意語法停頓,即注意把句子當中的各個成分讀完整,不可打亂。注意邏輯停頓,即在為了突出某個詞,讓讀者更好地領會其意思時,可在這個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