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科普知識講座1_第1頁
頸椎病科普知識講座1_第2頁
頸椎病科普知識講座1_第3頁
頸椎病科普知識講座1_第4頁
頸椎病科普知識講座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頸椎病科普知識講座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率隨著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呈現出上升趨勢,但是如能對其發病因素加以全面認識,并注意預防,日益增高的發病率也會降低。什么叫頸椎病?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頸椎位于頭顱與胸廓之間,是脊柱中體積最小,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的節段,人出生后,隨著機體的發育生長,頸椎能夠采取不同的姿勢,進行各種活動以適應其支持和活動頭顱的功能。由于不斷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輕微的外傷,而逐漸出現退行性改變,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者,稱為頸椎病。 病因1. 椎間盤退行性病變的基本原因: 椎間盤退變,椎間隙變低,韌帶松弛,頸椎不穩,韌帶下血腫形成,血腫機

2、化、鈣化,骨刺形成,2、急性損傷; 慢性損傷3、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正常的椎間盤退變的椎間盤骨膜下血腫韌帶增厚頸椎的正常曲度及異常曲度寰樞關節半脫位頸椎病的類型 神經根神經根型 脊髓脊髓型 椎動脈椎動脈型 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型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型發病率不少病人有頭頸部外傷史或反復落枕史,外傷可以誘致頸椎病的急性發作,隨著發作次數的增多,癥狀也逐漸加重。頸部活動度數大,長期低頭工作或高枕者發病率較高。 神經根型臨床特點p發病率最高,5060%p頸肩痛,向上肢放射p手指僵硬無力,動作緩慢、麻木。p壓頭試驗(+)牽拉試驗及壓頭試驗脊髓型發病機理簡單地說,此類型是由兩種作用造成的,即各種原因直接對脊髓的機械性

3、壓迫、磨擦和交感神經刺激導致的脊髓血管痙攣。 脊髓型臨床特點p約占1015%p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穩p雙足有“踩棉花感”p上肢軟癱或硬癱 ,下肢硬癱p如果沒有手術禁忌,應該認作是手術適應證。椎動脈型臨床特點p發作性眩暈:與頸部活動有關p頭痛:枕部、枕頂部,發作性脹痛p視覺障礙:突發性弱視、復視,甚至短暫失明。短期內自動恢復p猝倒:頭部突然旋轉或屈伸時發生p椎動脈MRA或椎動脈造影:可見椎動脈受壓交感神經型臨床特點p交感神經癥狀:頭痛,頭昏,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視物模糊,眼部脹痛,心率加快等。其它類型p頸型:僅有頸部酸痛不適而無上肢癥狀,X線示頸椎曲度變直p食管型:少見p混合型:表現為兩種以

4、上類型,較多見 影像學檢查X線(增生)處理原則(一)、理療 熏蒸、按摩、正骨、針灸、拔罐、中頻、手法牽引和器械牽引等。(二)、手術治療 器械牽引頸托頸托和圍領:頸部制動按摩和理療p推拿按摩:緩解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手法復位適于早期頸椎病脊髓型禁忌p理療:頸椎病要怎樣按摩按摩是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指導,運用各種手法或借助一定的器具,刺激患者體表的經絡、穴位或特定的部位,加以特定的肢體活動,來調整臟腑、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等,以達到保健和治病的一種外治法。 按摩的通用手法 按、摩、推、拿、揉、搓、掐、點、叩、滾、捏、擦 1.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或穴位上有節奏地按壓 2.摩: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或穴位上

5、進行柔和的摩擦 3.推:用手指或手掌向前、向上或向外推擠皮膚肌肉。 4.拿:用一手或兩手拿住皮膚、肌肉或盤膜,向上提起,隨后又放下。 5.揉: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膚或穴位上進行旋轉活動。 6.搓:用單手或雙手搓擦肢體 7.掐:用手指使勁壓穴位。 8.點:用單指使勁點按穴位。 9.叩:用掌或拳叩打肢體。 10.滾:用手背近小指部著力于體表施術部位,通過腕關節的伸曲和前臂的旋轉、協調運動的滾動。 11.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受術部位做對稱性擠壓。 12.擦:用手掌的大魚際,小魚際或掌根在受術部位上進行直線來回摩擦藥物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物甲鈷胺、谷維素、B1、B12肌松劑營養神經類藥物治療手術治療p適應

6、癥: 1、癥狀明顯的脊髓型頸椎病 2、其它頸椎病保守治療無效頸椎病系統預防對策防止頸椎病發生對策 1、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在工間或工余時,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從而有利于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習慣,高枕使頭部前屈,增大下位頸椎的應力,有加速頸椎退變的可能。 3、注意頸肩部保暖,避免頭頸負重物,避免過度疲勞,坐車時不要打瞌睡。 4、及早,徹底治療頸肩、背軟組織勞損,防止其發展為頸椎病。 5、勞動或走路時要防止閃、挫傷。 6、長期伏案工作者,應定時改變頭部體位,按時做頸肩部肌肉的鍛煉。 7、注

7、意端正頭、頸、肩、背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談話、看書時要正面注視。要保持脊柱的正直。關節會嗝嗝響有三個原因:1、氣體逃逸:在人體關節間,有一種叫做滑液的液體, 是用來潤滑關節用的。這種滑液內含有一些氣體,譬如氧氣、氮氣和二氧化碳。這些氣體在滑液中形成氣泡。當我們拉伸關節時,滑液中的氣體急速跑 掉,就造成嗝嗝響,因為氣泡破了。 2、關節移位:當我們移動關節時,肌腱韌帶移位。當肌腱韌帶回復到原來的位置時, 就會聽到嗝嗝響。這種情形以膝關節和足踝為多。 3、關節炎造成的粗慥關節接觸面:關節炎會破壞關節間的軟骨組織,造成關節接觸面不再平滑。這種狀況下,關節磨擦就會產生響聲。 乘車時謹防急剎車。乘車時不

8、要睡覺,如困得必需睡,一定頭后仰于靠背上保護頸椎。對可疑頸椎外傷,搬動時防止損傷頸椎。對于可疑頸椎損傷,應做詳細查體,及時進行X線、CT、MRI檢查,以防漏診。長期低頭伏案都應定時做適當的頸部運動。每低頭或仰頭1-2小時,需要做頸部活動,以減輕肌肉緊張度。睡覺時不可俯著睡,枕頭不可以過高、過硬或過平。頭不要靠在沙發扶手上看電視和睡覺。防風寒、潮濕,避免午夜、凌晨洗澡或受風寒吹襲。咽部感染、扁桃體炎與頸椎病互為因果,在早期因感染炎癥向后擴散造成頸椎病,當頸椎病形成后又可造成慢性咽炎,故應注意防治咽部炎癥。頸椎病發病后防治對策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

9、2-3周。臥床休息在頸部肌肉放松、減輕肌肉痙攣和頭部重量對椎間盤的壓力、組織受壓水腫的消退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要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伏案工作人員,工作1小時左右后改變一下體位。生活中應注意糾正不良姿勢,不要將座位置于空調冷風直接吹到頸部的地方,戒煙和減少吸煙,避免過度勞累而致咽喉部的反復感染炎癥,避免過度負重和人體震動進而減少對椎間盤的沖擊。頸椎病康復體操是鞏固療效、防止復發的一個重要手段。各型頸椎病患者包括手術后恢復期的患者都可以做。 自我運動:慢動作頸前屈、后仰,左、右側旋轉。忌搖頭!5分鐘/次。一星期為一療程。 自我按摩或拍打肩頸部:從肩部至后頸部。5分鐘/次,46次/日 提倡蛙式游泳:

10、3040分鐘/次,2次/日頸椎病日常護理 一、睡眠體位 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方可達到使全身肌肉松弛,容易恢復疲勞的調整關節生理狀態的作用。根據這一良好體位的要求應該使胸、腰部保持自然曲度,雙髖及雙膝呈屈曲狀,此時全身肌肉即可放松,這樣,最好采取側臥或仰臥,不可俯臥。二、枕頭枕頭是維持頭頸正常位置的主要工具。一個理想的枕頭應是符合頸椎生理曲度要求的,質地軟硬適中,透氣性好的。忌高枕。 但是枕芯內容物選擇也很重要,常用的有: 蕎麥皮:透氣性好,可隨時調節枕頭的高低。 決明子:具有鎮靜安神作用,透氣性好。綠豆殼:不僅通氣性好,而且清涼解暑,如果加上適量

11、的茶葉或薄荷則更好,但主要用于夏天。注意: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切忌 “高枕無憂”,以生理位為佳,一般以815cm為宜。 謝 謝!什么叫頸椎病?頸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頸椎位于頭顱與胸廓之間,是脊柱中體積最小,靈活性最大,活動頻率最高的節段,人出生后,隨著機體的發育生長,頸椎能夠采取不同的姿勢,進行各種活動以適應其支持和活動頭顱的功能。由于不斷承受各種負荷、勞損甚至輕微的外傷,而逐漸出現退行性改變,引起相應的臨床表現者,稱為頸椎病。 寰樞關節半脫位神經根型發病率椎動脈型臨床特點p發作性眩暈:與頸部活動有關p頭痛:枕部、枕頂部,發作性脹痛p視覺障礙:突發性弱視、復視,甚至短暫失明。短期內自動恢復p猝倒:頭部突然旋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