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2.7-8《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知識精講(語文版必修5)_第1頁
語文:2.7-8《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知識精講(語文版必修5)_第2頁
語文:2.7-8《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知識精講(語文版必修5)_第3頁
語文:2.7-8《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知識精講(語文版必修5)_第4頁
語文:2.7-8《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知識精講(語文版必修5)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本講教育信息】一. 教學內容:外國詩二首(三)外國詩二首(四)二. 本周學習目標:解讀詩歌作品,了解象征主義、超現實主義、意象派詩歌流派及作品的思想內涵,理解詩中有關意象的象征意義,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情感。簡析詩歌鑒賞題目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方法。三. 知識歸納總結:1. 詞語積累外國詩二首(三):拗 掐 撩 草莽 塑造 勻稱 火焰 凌空 胳膊 鐵砧 駭人 雷霆 蒼穹 疲倦 強韌 昏眩 驚心動魄 外國詩二首(四):掠 編造 籬笆 肩膀 變幻 包容 高昂 藤蔓 競賽 旅行2. 象征主義象征主義,一般指創作方法,表達令人難以捉摸的幻覺,其內容則是神秘主義。作家所要闡述的

2、不是現實的客觀世界,而是個人主觀的內心世界。象征主義來自象征一詞,它在希臘文中的原義,是“把一塊木板分成兩半,雙方各執其中的一端,以表示銜接”的信物,后來逐漸演變為“以一種形式當作概念的習慣的代表”。象征自古有之,它是聯想的一種方式,即把眼前所見的事物,與以往所感受過的事物聯系起來,形成獨特的新的意境。 作為一種特定的文藝思潮流派來說,象征主義最先出現于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法國,主要表現于詩歌創作領域。法國的象征派詩人以馬拉爾美(1842-1898)、魏爾估(1844-1896)、韓波(1854-1891)三人為代表。在戲劇方面,以比利時的劇作家梅特林克(1862-1949)為代表。象征主義者認

3、為,文學藝術所應表達的不是現實生活,而是意識所不能達到的超時間、超空間,超物質、超感覺的“另一世界”,這種超感覺的事物,只有通過象征才能表達出來。他們認為,現實黑暗無常,虛幻痛苦,只有“另一世界”才是真、善、美的。他們試用恍恍惚惚、半隱半現的景物來暗示另一世界,而象征就是溝通這兩個世界的媒介。象征主義的詩歌是以暗示和聯想為基礎的文藝創作。它不同于浪漫主義詩歌,反對直接抒情,主張間接抒情,也不同于現實主義的詩作,反對對事物作客觀的具體的描繪,它把人們的視線從外部的物質世界引向內部的精神世界。如何表達這種內部的精神世界呢?主要靠象征性的暗示,即暗示主題,暗示事物,暗示感情。3. 超現實主義與新超現

4、實主義 超現實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在法國興起的一個文學藝術流派。認為只有“下意識的領域”、夢境、幻覺、本能、囈語等“超現實”的生活,才是創作的源泉,故在創作中主張“無意識的書寫”,強調對幻覺和夢境的記敘。 美國60年代興起的新超現實主義詩歌就是1920-1930年期間的超現實主義詩歌運動的延續和發展。他們不像超現實主義詩人那樣完全排斥意識,而是希望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找到一種隱秘的聯系。他們認為只有找到這種隱秘的聯系,想象的跳躍和比喻的轉換才能夠成為現實,詩歌意象也才能夠從心靈的深處自然躍起。4. 意象派意象派是現代英美詩歌中的一個流派,是美國新詩運動中最早、最重要、最有影響的派別。它產生于

5、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意象派的產生源于對浪漫主義的批判,是針對當時統治英美詩壇的后期浪漫主義即維多利亞詩風的反彈。浪漫主義在1880年左右退化成矯揉造作、堆砌辭藻、無病呻吟的感傷主義,充滿了甜得發膩的比喻,或是庸俗的訓誨。英國哲學家、批評家兼詩人T. E. 休姆(T. E. Hulme),是意象派理論的最早奠基人之一,他在批評這種泛濫的感傷主義詩歌時說道:“我對這種詩歌的邋遢感傷主義十分反感。好像一首詩要是不呻吟,不哭泣,就不算詩似的。”在20世紀的前十年,先后在美國和英國出現了以龐德(Ezra Pound)和埃米·羅維爾(Amy Lowell)為首的英美意象派詩。他們的目的是使詩歌擺

6、脫浪漫主義的感傷情調和無病呻吟,力求使詩具有藝術的凝煉和客觀性;文字要簡潔,感情要含蓄,意象要鮮明具體;整個詩給人以雕塑感,線條明晰有力,堅實優美,同時又要兼有油畫的濃郁色彩。但這一派的真正創新是他們關于“意象”的理論。“意象”是意象派藝術觀的核心,也是他們的藝術觀對現代詩創作影響最大的部分。四. 課文分析:1. 作者簡介:威廉·布萊克威廉·布萊克是十九世紀英國浪漫派詩人,主要詩作有詩集天真之歌、經驗之歌等。早期作品簡潔明快,中后期作品趨向玄妙晦澀,充滿神秘色彩。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的一生極其簡單,也沒有什么大書特寫之處,只有一些一直延續的簡

7、單事實和緊迫的藝術創作活動。1757年,他出生于倫敦一個貧寒的襪商家庭。由于個性過于獨特,不喜歡正統學校的壓抑氣氛拒絕入學,因而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他從小就喜歡繪畫和詩歌。11歲起就進入繪畫學校學習了三年并表現出非凡的藝術才能。其父有意讓他師從一位著名的畫家繼續深造,但他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動放棄了這次機會,去雕版印刷作坊當了一名學徒。他的一生便是一方面與妻子相依為命靠繪畫和雕版的酬勞清貧為生,一方面繼續從事12歲就開始的詩歌創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圖出版。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幾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幾個先令去買炭筆”,畫完最后一幅畫把它放下,說道“我已經盡力而為了”。布萊克開創了

8、一種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覺而進行的思考,從這一點上看,他啟發了愛米莉迪金森和迪蘭·托馬斯,甚至阿爾蒂爾·蘭波。布萊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經驗的忠實記錄者,布萊克從不否認自己是一個藉天真想象而進行創作的人,但同時代的人除了為他的怪異舉止和熱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還為他的面貌的高深與可敬而感到迷惑。布萊克顯然不是為屬他的身體命運的那個時代寫作的作家,同阿蒂爾蘭博一樣,他藉一種基于神秘與夢幻經驗而“對感官不同程度”的擾亂,找到了一條通向自由和贊美的“天國詩歌”的歸依與信仰。也許,這就是布萊克為我們留下的最重要的經驗與價值,布萊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總是隱藏在瘋狂的暮靄中”的大膽語句

9、,為我們找到了些許從“黑暗的煙囪”延伸到“玫瑰色天國”的神秘體驗路途。里爾克 Rilke, Rainer Maria里爾克是重要的奧地利裔德國作家。他對20世紀德語文學的貢獻贏得了全世界的贊賞。他和喬伊斯(James Joyce)、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艾略特(T. S. Eliot)和卡夫卡等作家同為現代文學的奠基人和巨匠。先后上過兩所軍事學校,后因健康不佳,被迫離校。1895年夏讀完德語文科中學,畢業前已發表第一部詩集(1894)。1895年底入布拉格查理大學,學習德國文學和藝術史。1896年9月離校去慕尼黑,是他成熟生活的開始,也是一個被內心主觀需要所驅使的人的無休止旅

10、行的開始。1897年后懷著孤獨、寂寞的心情遍游歐洲各國。會見過托爾斯泰,給大雕塑家羅丹當過秘書,并深受法國象征派詩人波德萊爾等人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曾應征入伍,1919年后遷居瑞士。里爾克的早期創作具鮮明的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亞民歌風味。如詩集生活與詩歌(1894)、夢幻(1897)等。但內容偏重神秘、夢幻與哀傷。歐洲旅行之后,他改變了早期偏重主觀抒情的浪漫風格,寫作以直覺形象象征人生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詠物詩”,對資本主義的“異化”現象表示抗議,對人類的平等互愛提出烏托邦式的憧憬。著名作品有借贊美上帝以展現資本主義沒落時期精神矛盾的長詩祈禱書(1905)、新詩集(1907)和新詩續集

11、(1908)。晚年,他思想更趨悲觀。代表作為長詩杜伊諾哀歌(1923)和諸多14行詩。里爾克的詩歌盡管充滿孤獨痛苦的情緒和悲觀虛無的思想,但藝術造詣很高。它不僅展示了詩歌的音樂美和雕塑美,而且表達了一些難以表達的內容,擴大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對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象征主義詩歌系統化和抽象化的特點在里爾克的作品中達到極致。 里爾克作為本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的地位依然無可置疑,在他的詩作中,詩的純美與哲學的深思的結合幾近完美。他是喧囂塵世中的一個孤獨者,終身都在尋找精神的故鄉。他的詩藝的過人之處在于,他善于把他所敏銳地感受和深入地思考的一切,都凝聚為精致而又獨特的意象,如同雕塑一般展現

12、在我們跟前。讀他的詩,你無法不感到震撼,你會在恐懼中若有所思。詹姆斯·迪基(1923)詹姆斯·迪基,1923年生于美國亞特蘭大,畢業于范德比爾特大學,美國新超現實主義的代表詩人之一。1960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進入石頭,詩集踢踏舞者的選擇獲全國圖書獎。他的詩似夢似幻,超現實的圖景總是和現實的景象融合在一起,但又能夠深入人的內心,引人深思。瑪麗·奧利弗1935年9月10日生于俄亥俄州楓樹嶺,13歲開始寫詩。1952年于楓樹嶺高中畢業。1953年前往紐約,與詩人諾瑪米利認識并與詩人的姐姐成為好朋友。1955年至1956年瑪麗回到俄亥俄州。就讀于俄亥俄州立大學。畢業后再赴

13、紐約。1962年瑪麗前往倫敦,任職于移動影院有限公司和莎士比亞劇場。后奧利弗回到美國,并搬到馬薩諸塞州居住。瑪麗·奧利弗沒有一個正式的本科文憑,但她的詩詞研討會卻在各地舉辦并在各大學盛行。1993年她的新詩選榮獲1993 Ohioan圖書獎,瑪麗·奧利弗的詩歌贏得了不少獎項,其中包括國家圖書獎,并在1984年獲普利策獎。2. 文本品讀老虎是英國著名詩人布萊克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第一節先描繪老虎給人總體上的印象,贊嘆老虎“火一樣的輝煌”和“一身驚人的勻稱”。第二節抓住老虎火焰般地眼睛和敢于凌空抓火的膽魄進行贊美。第三節贊美老虎活力四射的筋絡和勇猛無比的手腳。第四節贊美老虎飽經

14、錘煉的腦髓和掐住雷霆的迅猛威力。第五節是在以上四節對老虎進行了正面贊美后,從側面贊美,描繪了老虎大勝的場面,并想象上帝“可會笑笑”。第六節是第一節的反復,詩人在對老虎進行細致贊美后再次重復贊美老虎身上那種驚人的勻稱。當時爆發的法蘭西革命和美國獨立戰爭,對身處在英國倫敦下層社會的手工匠布萊克而言,已經內化為巨大的精神事件,不只是一般地贊成,而是熱烈地擁護。在心中激勵他為一個預言中即將出現的美麗新世界而戰斗不息。老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表達了對革命強烈的向往之情。長詩法國革命也是其中之一。布萊克把革命的暴力看作是一種極大的精神力量,可以摧毀一個壓制、禁錮人的舊世界,可以改造人的靈魂,從而建立

15、起一個地上的天國。由以上可看出,作者在這首詩中抒發了對老虎身上爆發出的那種旺盛生命力和對外界強大威懾力的強烈贊美之情,而老虎的形象正是力與美的象征。同時,也表達了對法國革命者所擁有的革命暴力的頌揚,和對革命強烈的向往之情。 豹這首詩明寫豹,實際上寫的是人,豹就是人的象征,是詩人和像詩人這樣的年輕一代的象征。豹的厭倦、苦悶、迷茫正是人的厭倦、苦悶、迷茫。豹的形象,可以有很多象征意義:可以是被束縛的自由和生命力,可以是找不到人生出路的追求者,可以是被物質和世俗世界所圍困的精神世界,可以是坐困愁城的英雄可以象征所有胸懷大志的人處于被囚困狀態的悲劇。作者借用關在鐵籠里豹的形象,反映19世紀末、20世紀

16、初一部分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內心活動。他們脫離群眾,和當時的革命運動有很大距離,在窒息的社會的壓抑下,感到無處發揮自己的力量,因而苦悶、彷徨,好像鐵籠中的豹一樣,被束縛在一個極小的圈中,以致“偉大的意志昏眩”。 詹姆斯·迪基的誕生中,有關意象為一匹馬、鐵絲、籬笆樁、草地、陽光、孩子、母親等。“一匹馬”是“我”編造的故事中的一個形象,它離開“我”之后,自由自在,不受約束,象征著向往自由、追求自由的思想。“鐵絲、籬笆樁”是“我”試圖用來約束這匹馬的東西,象征人類人為地給自己加上的思想和觀念的枷鎖。“草地、陽光”象征著擺脫束縛后自由美好的新天地。“孩子、母親”象征著美好的親情。“一匹馬”從“

17、我”編造的故事里誕生,卻擺脫了我的束縛,盡情地享受著嫩草、陽光和自由,使“我”也像一匹新的小馬誕生一樣獲得了新生,這象征著人類只有擺脫思想和觀念的枷鎖,擺脫現代文明對人的束縛,才能過上自由美好的生活。全詩蘊含著詩人關于誕生的感悟和對這種感悟的贊美欣悅之情,流露出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和對自由、和諧、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西方就出現了反思、反抗工業文明和都市文明的思想傳統和文學藝術傳統。在哲學上出現了生命哲學,強調人的原始生命活力張揚和沒有受到都市文明束縛和污染的自由與自在,而敏感的詩人和藝術家很快就加入了這個恢復現代人的生命活力的潮流之中。蛇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詩人用欣喜而充滿驚嘆

18、的預期為我們描繪了兩條并行穿過荒野的蛇。它們的身體非常有力,如同鞭子一樣“舉起來向前抽打”。它們興致勃勃,如同參加完美的音樂會,“它們高昂著頭”。它們非常自由,流暢地“穿過藤蔓和枝干,翻過石頭”,它們還“穿過花的田野”,和周圍的美麗環境融為一體。這就是詩人眼中看到的兩條蛇,詩人因此發出了自己的感嘆和贊美:“它們在旅行,像一次競賽,像一種舞蹈,像一場愛情。”在它們身上,生命力、自由、美與愛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而這正是現代文明下的人們所缺乏的。在這樣一個達到了完美的時刻,連知更鳥也歡樂地叫了起來。整個天地間充滿了和諧與美好。詩歌也因此戛然而止,留下一片空白讓人回味。詩中的蛇具有著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形

19、象,代表著昂揚快活、自由美好的生命狀態。這種對傳統形象的顛覆,也是現代主義詩歌的一個傳統。因為在現代主義詩人看來,傳統中的許多東西都積淀著他們所反對的文化和規范,而那些文化和規范是會扼殺人的生命力和自由的。詩歌語言清新而簡潔,不像有些現代主義詩歌那樣抽象和晦澀。對蛇的描繪形象而傳神,充滿了昂揚和歡樂的精神,既引人深思,又給人以鼓舞。【典型例題】(接上一講)(一)古詩鑒賞考試內容: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觀點態度的評價作品語言、表達技巧和形象的鑒賞“意”字意、句意,內容“境”意境、氛圍“情/理”情感、理趣“法”技巧手法(二)題目類型及解答要點1. “意”題目類型:“畫面”“景象”“情景”“內容”“意

20、思”“怎樣表現/體現”“哪個細節”重在“譯”2. “境”題目類型:“意象”“意境”“氛圍”概括、提煉,形容詞3. “情/理”題目類型:“思想感情”“思想情趣”“心緒”“心情”注意題材內容及關鍵詞思鄉、念友、別離、詠物、邊塞、志求、山水、田園、詠史懷古、感時傷事、即事抒懷、愛情4. “法”題目類型:“藝術手法”“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及效果,“寫法”比喻、夸張、比擬、借代、設問、反問、雙關、比興、互文、用典、通感、對比、反襯、虛實結合、對寫法、直抒胸臆側面(間接)描寫、直接(正面)描寫情與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以景寫情以樂景(壯景)寫哀情以景結情情與古:借古諷今 借古傷今情與物:借物

21、喻人 托物言志 借物抒懷5. 煉字(綜合題目)、賞析題目類型:“詩眼”,賞析某字的妙處、作用,比較兩字的效果,鑒賞某一句或某一聯字意、句意+情旨+手法+效果(三)出錯類型:·誤解詩意 以譯代析 ·遺漏要點 錯品意境·誤解題意 曲解情旨·不辨技法(四)答題備忘:·審清題意 結合作品·抓關鍵詞 理順文字·智取注釋 勿忘積累整合要點【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1. 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的讀音相同的一組是A. 醞釀 熨貼 韻味 面有慍色 意味蘊藉B. 侮辱 憮然 舞弊 忤逆不孝 嫵媚多姿C. 嗜好 吞噬 對峙 恃才傲物 舐犢情深

22、D. 畢竟 庇佑 媲美 剛愎自用 奴顏婢膝2. 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A. 恪守 卷帙浩繁 一如繼往 在地愿為連理枝B. 隕落 劃地為牢 茹毛飲血 墻倒眾人推C. 轄制 繁文縟節 颯爽英姿 急風知勁草D. 妨礙 暴戾恣睢 滿目創痍 達則兼濟天下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學習中最忌諱的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記住一些名詞術語,卻 了基本的觀點及其在實踐中的應用。不少形象工程的背后,往往隱藏著雙重利益 :政治上以政績求得上級提拔,經濟上以項目撈取一己實惠。屈原披頭散發,形容枯槁,神情悲愴,他 于汨羅江畔,放不下故國熱土和自己永遠摯愛的人民。A. 忽略 趨向 留戀 B.

23、 忽視 取向 留戀C. 忽略 取向 留連 D. 忽視 趨向 留連4. 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A. 列寧曾經指出:反杜林論十分明確和詳盡地敘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是每個覺悟工人必讀的書籍。”B. 我不知道這些記者報道人類徒身穿墻的主觀意圖是什么?是為了取得轟動效應,擴大報刊的銷路,還是相信確有此事?C. 那美麗的故事還說,每年“七夕”,(農歷七月初七)成群喜鵲飛上銀河搭橋,牛郎、織女才得以在鵲橋相會。D. 親情是什么?當你們在一起的時候,它是歡樂,當你們分離的時候,它是輾轉,是夢,是淚,是杜鵑啼血!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熟語使用恰當的一組是A. 10月12號上午,記者趕到“

24、神州六號”載人飛船發射現場,耳濡目染了許多平凡而動人的故事。B. 作為高中學生,應遵守中學生的一切規章制度,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做一個名不虛傳的中學生。C. 盡管這部影片的故事情節和演員的表演都很難讓人滿意,但瑕不掩瑜,它的音樂仍深得觀眾喜愛。D. 連續的暴雨,造成河道水位猛漲,昨天,省里來電,要求沿河各級部門,嚴陣以待,防患未然。6.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A. 王小惠勤學苦練,順利地通過了層層檢測,當上了文藝兵,總算實現了長期以來的夙愿。B. 李老師經過深入調查了解,終于弄清楚了學生李偉明瞞著老師和同學們幫助盲人提水掃地的事情。C. 在大量藥品廣告的影響下,一些家長期望通過使用補品來增

25、長孩子的智力,這種想法本身就是對子女教育認識的一個誤區。D. 心理健康思想的研究源遠流長,早在戰國時的內經一書中,就有心理因素在人體疾病的發生、診斷和預防中起著重要作用。7.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后面的二題。寒 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注:寒食:清明前一、二日,節日里嚴禁煙火,只能吃寒食。相傳為紀念春秋時的賢者介子推。(1)“他鄉寒食遠堪悲”一句中“寒食”一詞的含義有哪些? 答:_(2)你認為這首詩最主要的表現手法是什么,請結合原詩作簡要分析。答:_閱讀下文,完成8-11題:泰山賦 李木生閱歷過人類全部世紀的泰山,又在反復地翻檢二十世紀,并將其

26、永遠保鮮地存入記憶之中。任誰也無法動搖它,更不能賄賂它,泰山就這樣不動聲色卻又鐵面無私地記下了一百年間人類真實的生活,包括全部細節。諾言的霧霾,專制的恐怖,加上人類易于遺忘的天性,有時會使歷史面目全非,甚至會讓現實也黑白顛倒。但是泰山在這里矗著,背依次第升高的萬里大陸,面臨翻卷自如的萬里海洋。它無言地裸露著真實,千年萬年,永不改變。英雄云涌的世紀,它興奮的情懷里會懸下百架千架的瀑琴,讓風彈奏。更多的是萎瑣的時代。萎瑣的時代里,它更加不屈不撓地矗立著,讓似乎決定一切的統治者看著,到底還有一個站著的;也讓跪著的靈魂領略站著的美麗。泰山在萎瑣的時代里呼喚英雄,并信心十足地等待英雄時代的到來。新的世紀

27、已風馳電掣般地趕來,我們是讓風彈奏泰山掛滿瀑琴的情懷,還是聽泰山那凝重的呼喚?泰山上的第一塊刻石,是立于公元前二一九年的秦泰山刻石。碑文為李斯所書。泰山曾經眼睜睜地看著“利欲”二字,怎樣地把李斯從一個站立的巨人,變成一團跪著的侏儒。當秦王下令逐斥各國人才的時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了千言的諫逐客書。也許上書的時候是跪著的,但是他的靈魂卻是昂著的。秦王聽取了他的意見,團結天下人才,統一了天下。這時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靈薰癱了。在秦始皇一命歸西,一國命運生死存亡的關頭,李斯屈服于趙高的利誘和威逼,棄國家利益于不顧,矯詔政變,讓兇殘的胡亥登基,最終墮落成一個與趙

28、高為伍的小人。李斯之后才一百多年,在比秦始皇還厲害的漢武帝的強權政治下,司馬遷,將一個知識分子的傲岸身軀,站進了史記里。“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這種信念支撐著他,完成了一部比整個王朝值錢百倍的史詩,為中華民族樹起了一個泰山般站立者的形象。在過去的歲月里,站立的泰山曾蒙受了無數的羞辱。它曾被歷代封禪的帝王涂抹得神鬼莫辨,面目全非。但是泰山以沉默相抗,并且不屈地屹立著。站著的泰山,數著一個又一個王朝的覆滅。從喜馬拉雅山到泰山,中國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脈,從屈原到魯迅,中國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識分子,從陳勝吳廣到抗日軍人,中國有一群群站立的民眾。泰山在,站立的種子就會春風吹又生

29、。新的世紀,跪著的人與跪著的民族是無法生存的。時移世易,靜觀一切又洞悉一切的泰山,從沒有四大皆空的幻滅,更沒有頹喪。它存在著,與無垠的宇宙一樣存在著,與纖如塵埃的百姓一樣存在著,熱烈的,向上的,像天空一樣晴朗,像大地一樣深厚。如果中華民族是一艘劈浪沖濤的偉船,泰山就是這偉船的巨桅了。中國文化各種流派在這里分界,中國文化的精髓在這里匯集重鑄。泰山之西,是以儒家學說為中心的魯文化。泰山之南,是以屈原詩騷和黃老之學為基調的楚文化。泰山之東,是經學、兵家雜以黃老之說的齊文化。非岱岳之雄峙,無以成其中國文化的分界;非岱岳之恢弘,不能融鑄中國文化的魂脈。泰山,曾和人類共同經歷著一世世生活的沉重和磨難,但它仍然天天以自己屹立的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