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 我的回顧優化訓練8 粵教版必修1_第1頁
高中語文 我的回顧優化訓練8 粵教版必修1_第2頁
高中語文 我的回顧優化訓練8 粵教版必修1_第3頁
高中語文 我的回顧優化訓練8 粵教版必修1_第4頁
高中語文 我的回顧優化訓練8 粵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 我的回顧5分鐘訓練1.請選出下列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 )A.訃告(fù) 偽善(wi) 參與(yù) 目瞪口呆(dèn)B.灌輸(uàn) 內疚(jiù) 桎梏(kù) 真知灼見(zhuó) C.吞噬(shì) 深邃(suì) 窒息(zhì) 毋庸置疑(yn)D.弊病(bì) 夭折(yo) 欽佩(qn) 涎皮賴臉(xián)解析:B項中“桎梏”的“梏”應讀為“ù”。答案:B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山清水秀 向偶而泣 爾虞我詐 別出心裁

2、B.鞠躬盡瘁 披星帶月 殫精竭慮 投機搗把C.聚精會神 耳濡目染 捉襟見肘 言談詼諧D.待價而沽 人心渙散 驍勇善戰 金榜提名解析:A項中“向偶而泣”應為“向隅而泣”。B項中“披星帶月”應為“披星戴月”,“投機搗把”應為“投機倒把”。D項中“金榜提名”應為“金榜題名”。答案:C3.下列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我的回顧是愛因斯坦的自傳,作者回憶了從童年時代開始自己的探索和思考,給人以有益的啟迪。B.作者在少年時代曾懷疑過宗教,但后來又皈依宗教,希望從思想上進入這個在個人以外的世界,從而找到內心的自由和安寧。C.從文中可看出,愛因斯坦主張給孩子以充分的自由,但并不反對規范的考試和管理

3、,也不反對知識的強制性學習。D.作者反對那些只為了“胃”而奔波忙碌的生活態度,主張要追求內心的安寧和自由,就要信仰宗教。解析:A項的內容可以在課文的第1段中找到。文章的第2段中有“這種信仰在我12歲那年就突然中止了”,中止的內容就是對宗教的信仰,與B項的內容剛好相反。最后一段有一句,“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這一句與C項的內容剛好相反。文中沒有D項所說的“要追求內心的安寧和自由,就要信仰宗教”這樣的內容。答案:A4.下列句中加點的熟語運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類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以及他們已經達到的真知灼見,都是我的不可失去的朋友。B.如果我能依據一

4、些其有效性在我看來是毋庸置疑的命題來加以證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滿意足了。C.看著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他下決心做個懸壺濟世的企業家,援助那些失學的兒童重返學堂。D.知識經濟已經來臨,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掌握本領,不然身無長物,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解析:A項,真知灼見:正確而透徹的見解,不是人云亦云。B項,毋庸置疑:無須懷疑。C項,懸壺濟世:指掛牌行醫。懸壺,行醫。此處用得不當。D項,身無長物:除一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答案:C5.填空。 愛因斯坦是_的開創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國的烏爾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國的普林斯頓。他在物理學的許多領

5、域都有貢獻,最有名的是他提出的_理論。他于1921年獲_獎。現代物理學 相對論 諾貝爾物理學10分鐘訓練1.依次填入下列各組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恰當的一組是( )(1)其結果就是在腦海中_了一種真正狂熱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織著這樣一種印象(2)從思想上掌握這個在個人以外的世界,總是作為一個最高目標而有意無意地_在我的心目中。(3)這種強制的結果使我如此畏縮不前,_在我通過最后的考試以后有整整一年對科學問題的任何思考都感到掃興。A.充滿 凸現 以致 B.充斥 凸現 以至C.充溢 浮現 以致 D.充滿 浮現 以至解析:“充滿”,布滿,填滿。“充溢”,充滿,洋溢。“凸現”,突出地呈現出來。“浮現”,(過

6、去經歷的事情)再次在腦子里顯現。“以致”,連詞。用在下半句的開頭,表示下文是上述情況造成的結果,多指不好的。“以至”,連詞,用于下半句開頭,表示上述情況所達到的深度或結果。答案:C2.下列加點的詞語可否前后置換,為什么? 三角形的三個高交于一點,它們本身雖然并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證明,以致任何懷疑似乎都不可能,這種明晰性和可靠性給我造成了一種難以形容的印象。參考答案:不能。“明晰性”照應前面的“顯而易見”,“可靠性”照應前面的“很可靠”。同時,這一順序也符合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心理。3.在文中愛因斯坦回憶的是自己的少年時代,那么他是以什么為文章的內容和核心的?解析:愛因斯坦是個科學

7、家,他走上科學道路有其外因與內因,作為回憶文章,應該以此為重點來選材、組材和安排寫作順序。參考答案:他并沒有按照自己生長的時間順序全面地敘述自己青少年時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是以自己科學觀的形成和科學道路的選擇發展為核心,將回憶和感受、自己生活的敘述和對于科學學科的哲理認識結合起來,生動而深入地坦陳了自己所經歷過的科學之路和人生觀念。4.當愛因斯坦還是一個早熟的少年時,他有沒有一下子就決定走科學之路?請詳細地闡述他是如何走上科學之路的。參考答案:沒有。剛開始他選擇了宗教,后來思想轉變,才轉向科學。有宗教到物理學,他的人生經歷了兩個轉折:從宗教向科學的轉變、從數學到物理學的轉變。5.作者的宗教信仰

8、在12歲那年突然終止的原因是什么?參考答案:(1)由于讀了通俗的科學書籍,他認為圣經里的故事很多不可能是真實的。(2)他的腦海里充溢了一種狂熱的自由主義的思想。(3)懷疑所有權威,對任何社會環境里都會存在的信念懷一種懷疑的態度:“在我們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離開我們人類而獨立存在,它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們的觀察和思維所能及的。”“從思想上掌握這個在個人以外的世界,總是作為一個最高目標而有意無意地浮現在我的心目中。”6.你如何理解“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這句話?解析:這是一種境界,是一種一般人無法企及的境界,這也是愛因斯坦取得成就

9、的原因之一。參考答案:因為大多數人追逐的就是為了滿足他們的胃就是對物質的無休止的追求。而作者卻認為:作為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更應該有對精神生活的執著的追求。這也正如我國作家巴金所說:“人不僅僅是靠吃米活著的。”30分鐘訓練閱讀理解(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 我已經67歲了,坐在這里,為的是要寫點類似自己的訃告那樣的東西。我做這件事,不僅因為希耳普博士已經說服了我,而且我自己也確實相信,向共同奮斗著的人們講一講自己努力過和探索過的事情在回顧中看起來是怎樣的,那該是一件好事。 當我還是一個相當早熟的少年的時候,我就已經深切地意識到,大多數人終生無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無價值的。而

10、且,我不久就發現了這種追逐的殘酷,這在當年較之今天是更加精心地用偽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飾著的。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注定要參與這種追逐。而且,由于參與這種追逐,他的胃是有可能得到滿足的;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這樣,第一條出路就是宗教,它通過傳統的教育機關灌輸給每一個兒童。因此,盡管我是完全沒有宗教信仰(猶太人)雙親的兒子,我還是深深地信仰宗教,但是,這種信仰在我12歲那年就突然中止了。由于讀了通俗的科學書籍,我很快就相信,圣經里的故事有許多不可能是真實的。其結果就是在腦海中充溢了一種真正狂熱的自由思想,并且交織著這樣一種印象:國家是故意用謊言來欺騙年輕人的;這是一種令

11、人目瞪口呆的印象。這種經驗引起我對所有權威的懷疑,對任何社會環境里都會存在的信念完全抱一種懷疑態度,這種態度再也沒有離開過我,即使到后來,由于更好地搞清楚了因果關系,對宗教與現實的矛盾的感知已失去了最初的尖銳性時感受也還是如此。1.上面是愛因斯坦的自傳我的回顧里的兩個段落,請結合文段回答,作者寫作自傳的目的是什么。2.請回答“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注定要參與這種追逐”一句中的“胃”是什么意思。3.文中“每個人只是因為有個胃,就注定要參與這種追逐”這句話運用了“注定”一詞,請分析其含義。4.請分析“但是,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卻不能由此而得到滿足”這句話中的“此”所指代的內容。1.解析:一篇文

12、章的寫作目的有很多,各有各的不同,所以不能憑空而答。本文的寫作目的在選文的第1段里就有了說明。參考答案:(1)“我”已經被希耳普博士說服了。(2)在回顧中看一看自己曾經努力過和探索過的事情,對共同奮斗著的人們來說是一件好事。2.解析:這里顯然不是每個人都有的、生理學上講的“胃”,根據后文的“追逐”可以得出這里的“胃”是一種有目標的追求。參考答案:指的是對物質或者精神生活的追求。3.解析:因為人生活在社會之中,社會存在著競爭,每個人都會有所追求,所以“注定”一詞用得非常準確。參考答案:“注定”的意思是(某種客觀規律或所謂命運)預先決定,也就是無法逃脫、一定要這樣的意思,說明人生活在社會上是都會有

13、所追求的。4.解析:一般來說,“此”“這”之類的代詞所指代的內容往往在前面。但本題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此”所指代的內容離這句話比較遠,在該段落的開頭,且其內容要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文中沒有現成的語言可以作為答案。參考答案:每個人都要追求那種毫無價值的希望和努力,并且實現了自己的所謂正確、而其實是不正確的理想。(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8題。 在我們之外有一個巨大的世界,它離開我們人類而獨立存在,它在我們面前就像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然而至少部分地是我們的觀察和思維所能及的。對這個世界的凝視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樣吸引著我們,而且我不久就注意到,許多我所尊敬和欽佩的人,在專心從事這項事業中,找

14、到了內心的自由和安寧。從思想上掌握這個在個人以外的世界,總是作為一個最高目標而有意無意地浮現在我的心目中。有類似想法的古今人物,以及他們已經達到的真知灼見,都是我的不可失去的朋友。通向這個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樣舒坦和誘人;但是,它已證明是可以信賴的,而且我從來也沒有為選擇了這條道路而后悔過。5.愛因斯坦為什么把世界比喻為“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6.“對這個世界的凝視深思,就像得到解放一樣吸引著我們”一句中“解放”的含義是什么?7.寫出對“通向這個天堂的道路,并不像通向宗教天堂的道路那樣舒坦和誘人”這句話的理解。8.文段末句中的“這條道路”指什么道路?參考答案:5.因為這個世界

15、無比廣闊,其中有很多事物還要等人類去認識、研究,所以愛因斯坦說世界是“一個偉大而永恒的謎”。6.這里的“解放”指對世界的奧秘掌握得越多,就越不受它的束縛,就享有更多的自由。7.句中的“天堂”指“從思想上掌握這個在個人以外的世界”。要探索世界的奧秘,認識事物的本質,掌握世間萬物活動的規律,需要付出巨大的、艱苦的勞動,絕不是“舒坦和誘人”的事情;而對那些信仰宗教的人來說,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自然無需艱辛地探索、研究了,相對來說就比較“舒坦和誘人”。8.指凝視深思世界,從思想上掌握世界,即從事科學探索與研究。(三)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題。李苦禪與齊白石 裔 萼 花鳥畫大家李苦禪是齊白石頗為得意

16、的弟子,他倆的師生情緣和君子之交書寫了20世紀中國繪畫史上感人至深的一頁。 1922年考入國立北京美術學校西畫系的李苦禪,靠晚上拉洋車維持學業。那時畫油畫,從買材料到賣畫,都要托人到東交民巷去找外國人辦,又受剝削又受氣。于是,從小就酷愛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并已有一定國畫基礎的他就想拜一位國畫老師,可是當時中國畫壇毫無生氣,他一時感到投師無門。1923年秋,他聽人說有老畫家齊白石極富創新精神,便貿然前去拜師。他一見老人的面就說:“我愛您的畫,想拜您為師,不知能不能收我?現在我是個窮學生,也沒有什么見面禮孝敬您,等將來我做了事再好好孝敬您老人家吧!”齊白石見這位窮學生非常率真、質樸,當即答應了他。一見

17、齊白石點頭應允了,李苦禪急忙倒頭便拜,案邊狹窄,只能擠著下跪,他差點跌倒,惹得老人掩口而笑。齊白石很喜愛這位刻苦求學的弟子,知道他生活困難,便從不收他的學費,有時還留他在家里吃飯,并送他畫畫的顏料。 李苦禪拜齊白石為師,一是傾心于齊的藝術,二是尊崇齊的人品。齊白石鐘愛這個弟子,不僅愛其才華,更愛其為人。李苦禪受老師的影響,做人治學作畫質樸、實在。早在1922年,陳師曾到日本舉辦中國畫展,齊白石的繪畫藝術被日本人所推重,他的畫價大增,就有一些人假造他的畫以牟利。李苦禪窮得有骨氣,寧可自己的畫一文不值,也不去仿造老師的畫賣大價錢。不僅如此,他還覺得老師靠一支畫筆維持一大家人的生計很不容易,又不收自

18、己的學費,從不忍心要老師的作品。白石老人明白弟子的心思,曾主動贈他5件作品,不僅如此,還為他題寫詩跋,為他的畫冊題簽,為他治印,并向林風眠、徐悲鴻推薦,為他謀求教職。老師對李苦禪的信任亦是他人所無法相比的。白石老人以賣畫為生,得錢不易,在國難頻仍之時,他將60個小金錠裝進手縫的“羊腸袋”中,盤在身上,晝夜不卸,隨時準備逃難。一日老人從夢中驚醒,發現袋斷金落,急得大喊“快喊苦禪來!我的金子叫人給偷了!”李苦禪聞訊趕來,替老人將金子一一數清,并將袋子重新縫好,安慰老人道:“您看,一個都不少,整整60錠!”老人這才放心。 李苦禪說白石老人“在畫畫之外像個傻子似的,老來又常常天真得如同孩子一般”,他自

19、己在生活上也經常“犯傻”,搞不清什么是郵票、糧票、布票,也搞不清什么是局長、部長。李苦禪有一句名言:“金錢的圈子里只產生值錢的藝術,信仰的圈子里卻產生偉大的藝術。”他一生癡迷于藝術,與其說以藝術為生,不如說他是為藝術而生。誠然,畫家離不開世俗的生活,他也要為稻粱謀,但是,他生命的最終意義還是在于藝術創造。白石老人一生靠辛勤作畫自食其力,從不巴結權勢。他的可貴品質深深地影響著李苦禪,所以,李苦禪終身信奉:必先有人格而后才有畫格。 李苦禪師心而不蹈跡。齊白石授徒時有一句名言:“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謹記老師的這句話,所以他學的是老師獨到的藝術匠心,而不是簡單地描摹老師的藝術樣式。他曾對人說:“我

20、與齊老師相處30多年,老師運筆作畫時,我總是在一邊仔細體會他的用心用意,以他的用心之處,畫我的寫生稿子。”老師不讓學生重復自己,學生亦有志氣不重復老師,藝術薪火只有如此相傳,才能不絕如縷。 齊白石一生“為萬蟲寫照、百鳥傳神”,李苦禪則擴大了繪畫的題材范圍,飛鳥鳴蟲,閑花野草,鮮果嫩蔬,老松古木,無不入畫,同時,兼畫人物和山水。其寫意花鳥畫的主要題材是鷹、鷺等大黑鳥。他曾說:“蝦、小雞、蟹都是齊老師常畫的,早已創出了自家面貌,若再跟著畫,就脫不開他,創不出來了!”齊白石畫的多是農家風物和南方花木,寄托了對農家生活的思念。而李苦禪的畫更強調對象的象征意義,如綜合了鷹、鷲等多種猛禽特點的“雄鷹”形象

21、,是陽剛的化身,風中佇立的勁竹是剛正不阿的人格寫照,盛夏池塘中的荷花喻示了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操,雪侮霜欺芳愈烈的白梅則表現了堅貞不屈的品格。可以說,齊白石實現了文人畫由高雅向親近人生的通俗性轉換;李苦禪則又回歸了部分文人畫的內涵和氣質,使之再度趨向高雅。齊白石曾說自己通身有“蔬筍氣”,所以能畫好蔬菜。李苦禪的蔬果類畫得好,跟他身上的“蔬筍氣”亦不無關系。齊白石的蔬果類作品更多地體現了他和農村的親密關系,而李苦禪的此類作品更強調一種文人的閑情野趣。齊白石筆下的水族類神妙無比,李苦禪在蝦、蟹等方面雖著力不多,但他筆下的魚非常生動。李苦禪畫蟹多諷喻,抗戰時期他畫蟹諷刺橫行霸道的日寇,“文革”后期畫

22、蟹以諷刺日暮途窮的“四人幫”。在螃蟹的造型上,他亦與白石老人不一樣,他自己曾說,齊老師畫的蟹是腿由四處向外伸,而他畫的蟹則是由下部一點向上四下伸出的。劉曦林在比較二人的藝術風格時說,齊白石是一位“保持農民本色的文人”,而李苦禪則類似京劇中的“黑頭”。的確,齊白石的繪畫以真趣味取勝,而李苦禪的繪畫則以大氣勢奪人。(選自傳記文學2006年第5期,有刪節)9.第段寫了齊白石有一次從夢中驚醒,發現袋斷金落,急忙叫李苦禪去幫他找金子的細節,請簡要分析其對刻畫人物的作用。10.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回答下面的問題。(1)“與其說以藝術為生,不如說他是為藝術而生”中的“以藝術為生”的含義與“為藝術而生”有何不

23、同?該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特點?(2)“李苦禪師心而不蹈跡”中的“師心”和“不蹈跡”具體指什么內容?該句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個性?11.有人認為作者寫作這篇傳記旨在表現齊白石對李苦禪的影響,卻用大量篇幅介紹二人繪畫藝術的差異,這與寫作意圖相矛盾。你對此有什么看法?9.解析:細節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加以生動細致的描寫。它歸根到底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細節描寫越生動,人物形象越鮮明。參考答案:作者寫齊白石叫李苦禪找金子的細節,表現了他對自己勞動所得的珍惜之情,刻畫了他質樸、實在、可愛的一面,使讀者對他有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更重要的是,這一細節還表現了他對李苦禪的信任,從側面刻

24、畫了李苦禪為人實在的形象。10.解析:(1)“以藝術為生”和“為藝術而生”是兩種境界,是對藝術的態度。“師心”和“不蹈跡”是齊白石教育學生的方法,表現在學生李苦禪身上。參考答案:(1)“以藝術為生”是指把繪畫藝術當作掙錢謀生的手段,“為藝術而生”是指把繪畫藝術看作自己生命的全部意義。該句表現了李苦禪對繪畫事業的熱愛和執著追求。(2)“師心”是指學習齊白石的藝術匠心,“不蹈跡”是指不簡單模仿齊白石的藝術形式。該句表現了李苦禪既謙虛好學又敢于創新的個性。11.參考答案:說明他不只是教學生一般的繪畫方法,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正確處理繼承和創新的關系,教導他們既要向老師學習,又要不重復

25、老師。李苦禪也說過,他總是以齊白石大師的用心之處,畫自己的寫生稿子。他之所以能形成與齊白石不同的繪畫風格,主要是因為他在學藝的過程中沒有忘記老師的教導。他與齊白石不同的繪畫風格正是齊白石教導他追求藝術創新的結果。因此,介紹兩人繪畫風格的差異,深刻地揭示了齊白石在藝術創新的思想上對李苦禪產生了積極影響,充分地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創新應用12.(原創題)讀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內容。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宇宙間重力的來源,是因為物質的存在,造成該物質附近的時間空間結構彎曲凹陷的關系。物質的質量越大,所造成的時空彎曲凹陷就越厲害。 好萊塢拍攝過許多探險家乘坐“時間機器”遨游時空的科幻

26、電影,能夠乘坐“時間機器”返回過去,和已經去世的親人相會,或阻止一場災難譬如兇殺事件的發生,這樣的可能性讓許多人都對“時間機器”充滿了美妙的幻想。然而日前,一些美國科學家宣稱,“時間機器”純粹只是一種偉大的夢想而已,人類不可能穿越時空返回“過去”,和少年時代的自己、或者剛談戀愛的父母相會。解析: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入,再回憶好萊塢拍攝科幻電影,引出現在科學家的重新認識。重要在最后一句。答案示例:“時間機器”純粹夢想,科學家稱人類無法穿越時空。13.(原創題)讀下面的新聞,請寫一段話表達對這則新聞內容的看法。 3月9日電 昨天,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中國第一位圍棋世界冠軍、中國圍棋隊現任教練

27、組組長馬曉春,因酒后駕車將被公安機關依法處以500元罰款,記6分,暫扣駕照3個月。3月8日21時,朝陽交通支隊東外隊民警在七圣路北口夜查中,發現一名司機有酒后駕車的嫌疑。于是,民警對該司機進行酒精檢測,發現該司機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為56毫克。民警隨即依法將其車輛和駕照暫扣,進行一般程序處理。經查,該司機正是中國圍棋隊現任教練組組長馬曉春。 最后,交警將馬曉春帶到交通隊繼續調查,而他的別克車也被一名警官開到東外交通隊。據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條第1款規定:“飲酒后駕駛機動車的血液中酒精含量20mg/100ml(含)以上80mg/100ml(不含)以下處500元罰款,記6分,駕照暫扣1至3個

28、月。”朝陽交通支隊依據此規定,將對馬曉春處以500元罰款,記6分,暫扣駕照3個月的上限處罰。解析:此題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問題,體現我們國家的法律意志;可以寫對名人的看法,表達要自尊自愛的意思;可以寫交通安全問題,提醒國人要愛惜生命,尊重生命。答案:略深層探究14.作者說:“因為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勵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沒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會夭折。認為用強制和責任感就能增進觀察和探索的樂趣,那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你同意這一看法嗎?為什么?解析:理解這段話,參見課文最后一句話。“我想,即使是一頭健康的猛獸,當它不餓的時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強迫它不斷地吞食,特別是,當人們強迫喂給它吃的食物是經過適當選擇的時候,也會使它喪失其貪吃的習性的。”要結合這段話使用的比喻的修辭方法來理解。這段話用比喻形象生動地說明了傳統教育教學方式的錯誤之處:無視受教育者的身心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