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辯證法綱要_第1頁
自然辯證法綱要_第2頁
自然辯證法綱要_第3頁
自然辯證法綱要_第4頁
自然辯證法綱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4-71CompanyLOGO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社會科學部社會科學部知識創新研究所知識創新研究所魏發辰魏發辰2022-4-73課程說明課程說明v該課程屬于國家規定的理工科碩士該課程屬于國家規定的理工科碩士研究生政治理論課范疇,課程目的是研究生政治理論課范疇,課程目的是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方法思考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方法思考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經濟的關系,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經濟的關系,使學生不僅樹立科學的自然觀、科學使學生不僅樹立科學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還可通過掌握科學技術發展技術觀,還可通過掌握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科學技術研究和創新的方法,的規律,科學技術研

2、究和創新的方法,提高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同時,掌提高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同時,掌握科技創新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提高握科技創新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2022-4-74課程簡介課程簡介v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方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應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和方法思考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經濟的關系,使學生法思考科學技術及其與社會、經濟的關系,使學生不僅樹立科學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還可通過掌不僅樹立科學的自然觀、科學技術觀,還可通過掌握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科學技術研究和創新的方握科學技術發展的規律,科學技術研究和創新的方法,提高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同時,掌握科

3、技創法,提高政治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同時,掌握科技創新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其主要新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其主要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科學發展、科學觀與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自然觀與科學發展、科學觀與知識創新的規律、科學認識與知識創新方法、技術知識創新的規律、科學認識與知識創新方法、技術觀與技術發展的規律、技術的創新模式與方法、科觀與技術發展的規律、技術的創新模式與方法、科學研究方法與技術創新創造方法、科學活動與知識學研究方法與技術創新創造方法、科學活動與知識創新模式、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增長、科學技術的創新模式、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增長、科學技術的社會職能、知識經濟、和諧

4、社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社會職能、知識經濟、和諧社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等內容等內容 。2022-4-75課程主要內容課程主要內容v 1.緒論:緒論:v 1.1.哲學的應用研究與自然辯證法哲學的應用研究與自然辯證法v 1.2自然辯證法與西方科技哲學自然辯證法與西方科技哲學v 1.3.自然辯證法與創新人才培養自然辯證法與創新人才培養v 2.自然觀與科學發展自然觀與科學發展v 2.1 思辨自然觀與前科學的發展思辨自然觀與前科學的發展v 2.2機械自然觀與第一次科學革命機械自然觀與第一次科學革命v 2.3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與第二次科學革命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與第二次科學革命v 2.4,系統自然觀與第三次科學革

5、命,系統自然觀與第三次科學革命v 2.5,生態自然觀與生態文明,生態自然觀與生態文明v 3.科學觀與知識創新的規律科學觀與知識創新的規律v 3.1,科學的本質及其系統構成科學的本質及其系統構成v 3.2, 科學發展的內在矛盾和外在形式科學發展的內在矛盾和外在形式v 3.3,研究范式與知識創新規律研究范式與知識創新規律v 3.4, 知識價值觀與知識創新動力知識價值觀與知識創新動力v 4.科學認識與知識創新方法科學認識與知識創新方法v 4.1,科學認識的哲學本質科學認識的哲學本質v 4.2,科學認識的動力機制,科學認識的動力機制問題及其提出問題及其提出v 4.3,科學假說與創新思維,科學假說與創新

6、思維v 4.4,科學事實與科學實驗,科學事實與科學實驗v 4.5,知識的系統構成與理論的發展,知識的系統構成與理論的發展2022-4-76v5.科學活動與知識創新模式科學活動與知識創新模式v 5.1,關于知識發現模式的研究,關于知識發現模式的研究v 5.2,歸納演繹模式,歸納演繹模式v 5.3,直覺演繹模式,直覺演繹模式v 5.3,偶然發現模式,偶然發現模式v 6.技術觀與技術發展的規律技術觀與技術發展的規律v 6.1,技術概念的演變與創新,技術概念的演變與創新v 6.2,技術的創新與創造本質,技術的創新與創造本質v 6.3,技術體系的構成與演變,技術體系的構成與演變v 6.4,技術發展的規律

7、,技術發展的規律v 6.5,技術發展的科學化趨勢,技術發展的科學化趨勢高新技術的特點高新技術的特點v 7.技術的創新模式與方法技術的創新模式與方法v 7.1,技術創新的動力模式,技術創新的動力模式v 7.2,技術創新的邏輯模式,技術創新的邏輯模式v 7.3,知識應用開發創新模式,知識應用開發創新模式v 7.3,技術轉移創新模式,技術轉移創新模式v 7.4,技術組合創新模式,技術組合創新模式v 7.5,工程系統創新模式,工程系統創新模式2022-4-77v 8.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增長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增長v 8.1,技術創新概念的形成,技術創新概念的形成v 8.2,技術創新理論的基本內容,技術創

8、新理論的基本內容v 8.3,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力,技術創新與企業競爭力v 8.4,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增長,技術創新與社會經濟增長v 8.5,創新體系的層級和構建,創新體系的層級和構建v 9.科學技術的社會職能科學技術的社會職能v 9.1,科學技術與社會文明,科學技術與社會文明v 9.2,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功能,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功能v 9.3,科學技術與民主政治,科學技術與民主政治v 9.4,科學技術與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與經濟全球化v 9.4,科學技術與教育信息化,科學技術與教育信息化v 10知識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知識經濟與和諧社會建設2022-4-78教材與教法教材與教法v教材:教材:自然辯證

9、法綱要自然辯證法綱要v 作者:魏發辰、劉建生、作者:魏發辰、劉建生、v 劉秀萍、孫夕龍劉秀萍、孫夕龍v出版: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v購買方式:以班為單位,班長負責,集體購買購買方式:以班為單位,班長負責,集體購買七折優惠。七折優惠。v計劃學時:計劃學時:60;學分:;學分:2-3v教法:專題講授、自學教材、課堂討論教法:專題講授、自學教材、課堂討論v考試:課堂考試(閉卷)考試:課堂考試(閉卷)+平時考核平時考核v =最后成績最后成績2022-4-79課程教學目的12345v政治素質政治素質科學素質科學素質人文素質人文素質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理論思維理論思維創新型碩士研究生202

10、2-4-710序言:創新的基本概念與基序言:創新的基本概念與基本方法本方法v1,創新的基本概念,創新的基本概念1創新的基本概念:創新的基本概念:主體通過對對象系主體通過對對象系統進行變異思考和統進行變異思考和實踐,從而達到使實踐,從而達到使其進步、發展、高其進步、發展、高效等預期目的的社效等預期目的的社會活動。會活動。3判斷創新成果的判斷創新成果的三性標準:三性標準:新穎、新穎、先進、先進、實用。實用。創新的充要條件:創新的充要條件:必要條件:必要條件:使對象系統使對象系統實現變異;實現變異;充分條件:充分條件:使對象系統實現使對象系統實現進步、進步、發展、高效;發展、高效;22022-4-7

11、11序言:創新的基本概念序言:創新的基本概念v創新概念的外延創新概念的外延管理創新、體制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政策創新、機制創新決策創新、市場創新融資創新、營銷創新勞資創新、教育創新等等概念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創新、流程創新設備創新、包裝創新廣告創新、文化創聶等等創新創新2022-4-712序言:序言:v2,創新的基本方法,創新的基本方法唯物辯證法唯物辯證法系統分析系統分析法法十字思考法十字思考法2022-4-713第一講第一講 緒論緒論v內容提要內容提要v自然辯證法學科的形成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自然辯證法學科的形成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直接相關。恩格斯最初的

12、研究工作是為了證立直接相關。恩格斯最初的研究工作是為了證明其哲學理論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適用性,從而明其哲學理論在自然科學領域的適用性,從而證明哲學理論的科學性,同時對促進自然科學證明哲學理論的科學性,同時對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有所益處。今天,自然辯證法已經發展的發展有所益處。今天,自然辯證法已經發展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應用學科,并同西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應用學科,并同西方科技哲學相對應,成為國家軟實力建設,乃方科技哲學相對應,成為國家軟實力建設,乃至創新人才能力建構的理論基礎。至創新人才能力建構的理論基礎。v1.1.哲學的應用研究與自然辯證法哲學的應用研究與自然辯證法v1.2.自然辯證法與

13、西方科技哲學自然辯證法與西方科技哲學v1.3.自然辯證法與創新人才培養自然辯證法與創新人才培養2022-4-7141.1.1.1.哲學的應用研究與自然辯證法哲學的應用研究與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自然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技術科學、技術與社會與社會2022-4-7151.1.1 1.1.1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三個組成部分v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創立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大師:馬克思、恩格斯理論創新大師:馬克思、恩格斯德國古典哲學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經濟學英國古典經濟學英法德社會主義英法德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

14、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2022-4-7161.1.2 1.1.2 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創新方法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其創新方法v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立黑格爾哲學:唯心的本體論辯證的反映論費爾巴哈費爾巴哈哲學:唯哲學:唯物的本體物的本體論和形而論和形而上學的反上學的反映論映論知識交合創新方法知識交合創新方法19世紀自然科學成果世紀自然科學成果辯證唯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主義哲學2022-4-7171.1.3 馬克思與恩格斯的研究分工與創新合作v馬克思:經濟學、資本主義、技術、數學、馬克思:經濟學、資本主義、技術、數學、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v恩格斯:自然科

15、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恩格斯:自然科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v研究成果:研究成果:v馬克思:資本論;馬克思:資本論;v恩格斯:自然辯證法;恩格斯:自然辯證法;v馬、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共產黨宣言、馬、恩: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共產黨宣言、共產主義原理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共產主義原理等科學社會主義理論。v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態度與合作問題: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態度與合作精神,特別是恩格斯的無私奉獻。精神,特別是恩格斯的無私奉獻。2022-4-7181.1.4 恩格斯研究自然辯證法的目的和意義v三個主要方面三個主要方面證明哲學對證明哲學對于自然科學于自然科學的適用性的適用性反對反對反對者反對者問

16、題:今天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意義?問題:今天學習和研究自然辯證法的意義?2022-4-7191.1.5 自然辯證法的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從人和自然的關系出發,來考察作為這一關系中的客體的自然界,作為這一關系中的主體的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以及作為這一關系中介的科學技術。理論前提:唯物辯證法2022-4-7201.1.6 自然辯證法的學科內容v6個主要方面個主要方面Title辯證唯物主義的科學觀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科學(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技術與社會、經濟的互動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技術觀技術創新、創造方法2022-4-7211.1.7 自然辯證法在科學體系中的位置馬克思主義哲學自然辯證法歷史唯物主

17、義自然科學數學人文社會科學技術科學工程技術 2022-4-7221.2 自然辯證法與西方科學哲學v西方科學哲學西方科學哲學(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學哲學是現代哲學中的一朵奇葩科學哲學是現代哲學中的一朵奇葩,誕生于誕生于20世紀世紀初初.它注重研究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問題它注重研究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問題,深受經深受經驗主義傳統的影響驗主義傳統的影響.在許多問題上在許多問題上,科學哲學做了深科學哲學做了深入細仔的研究入細仔的研究,提示出很多規律性的東西提示出很多規律性的東西,側重于研側重于研究中觀和微觀層面,如認識結構等等。它對于自究中觀和微觀層面,如認識結構等等。它對于

18、自然辯證法研究具有他山之石的效用然辯證法研究具有他山之石的效用.v自然辯證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將科自然辯證法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理論基礎,將科學技術作為研究對象,注重研究其規律、過程和學技術作為研究對象,注重研究其規律、過程和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同自然、社會的關系。側重方法,以及科學技術同自然、社會的關系。側重宏觀和中觀層面;宏觀和中觀層面;2022-4-7231.3. 自然辯證法與創新人才培養v1.3.1 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充分條件充分條件:超常創新績超常創新績效、創新核效、創新核心價值、看心價值、看事物多角度、事物多角度、提問題先一提問題先一步、創意多步、創意多思路思路人格與思維:人格與思維:尊重科不墨守尊重科不墨守成規、好奇心成規、好奇心和批判精神、和批判精神、挑戰困難和堅挑戰困難和堅強毅力;強毅力;市場意識和競市場意識和競爭精神、批判爭精神、批判意識和求異思意識和求異思維、想象豐富維、想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