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必修ⅲ人民版3.2新文化運動教案_第1頁
歷史必修ⅲ人民版3.2新文化運動教案_第2頁
歷史必修ⅲ人民版3.2新文化運動教案_第3頁
歷史必修ⅲ人民版3.2新文化運動教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2課新文化運動情景問題切入北大紅樓是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原址,原是北京大學學生的宿舍樓,因大樓用紅磚砌成,故稱紅樓。紅樓是北京大學舊址的一部分,是五四運動的重要活動地點之一。這里曾經是李大釗、毛澤東同志工作過的地方。那么紅樓是怎樣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營壘,并成為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的發祥地的呢?學習目標引領課標概述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探討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重點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思想解放的作用。難點新文化運動的社會教育意義。整體結構感知本課第一目“新青年與新覺醒”介紹了新文化運動的特定歷史背景及興起的概況。本課第二目“高揚科學民主大旗”講述了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宣傳民主和科學、道德

2、革命、文學革命。本課第三目“新文化運動的意義”講述了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既有積極方面還涉及消極方面。三目呈因果關系,圖示如下:自主預習梳理【答案】民族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尊孔復古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文化反封建陳獨秀青年雜志李大釗魯迅民主科學北京大學民君歷史進化帝制復活的先聲提倡科學三綱五常奴隸之道德狂人日記封建禮教吃人文學革命文學改良芻議白話文文學革命論平易陳腐思想解放封建專制思想馬克思主義民眾國家政治事務文化轉型片面絕對否定絕對肯定形式主義消極重難疑點探究1.民主和科學的口號及其評價含義:民主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不僅指人民享有主權,政府由人民投票產生、權力制衡等政治民主,也包括反專制反特權的共和、

3、憲政、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理念。科學:指近代自然科學法則和科學精神,既包括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世界觀、方法論以及具體的科學技術與科學知識,同時也包括反對迷信、反對偶像崇拜,宣傳進化論、無神論等內容。評價:這一口號反映了中國社會發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動了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但這一口號仍屬于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性質,有它階級和時代的局限性,它不能同群眾運動相結合,不能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看待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因而不能從根本上推翻封建思想。2.新文化運動內容之間的關系新文化運動的內容主要有三項:即提倡民主與科學、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學。(1)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指導思想。提倡民

4、主以反對中國的封建專制思想,提倡科學以反對封建愚昧和迷信,用民主與科學同封建主義進行斗爭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2)新道德是民主與科學的前提。提倡民主就是反對封建專制,而封建專制是建立在孔子儒學舊道德的基礎之上的,所以反對封建禮教、反對舊道德就是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就是摧毀封建專制制度的根基,讓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3)新文學是民主與科學的傳播載體。文學革命擴大了民主與科學在社會上的影響,民主與科學正是憑借廣大民眾易于接受的白話文得到廣泛傳播。綜上所述,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武器”,文學革命是宣傳民主與科學的“手段”,提倡新道德是新文化運動的歸宿(以儒學為基礎的舊道

5、德是新文化運動的矛頭所向)。3.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積極:(1)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2)使人們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3)后期傳播的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4)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到了宣傳動員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榮。消極:新文化運動是由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它有偉大的功勞,也有嚴重的缺點。(1)運動的倡導者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使文化運動局限在知識分子的圈子里。(2)他們還回避當時對軍閥政府的實際斗爭,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3)

6、以當時的文學革命而論,雖然提出建設“國民文學”,但當時的文學活動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識分子中,還沒有可能普及到工農群眾中去。典型例題示例【例1】(2011天津卷文綜5)新青年創刊時即大力提倡民主與科學,但其后十余年間所發表的專門論述民主與科學的文章并不多,盡管如此,“民主”與“科學”仍然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口號,這主要因為民主與科學是()【解析】盡管新文化運動時期專門論述民主和科學的文章不多,但其反映了當時中國人利用民主和科學改造中國的迫切要求,所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兩大基本口號。【答案】A【例2】(2011上海歷史23)近代有學者呼吁,青年人應該擺脫是非榮辱聽命他人的奴隸地位,脫離無常識之思維

7、、無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時代。由此他主張()【解析】根據題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學史實反對蒙昧主義,主張理性的應該是資產階級激進派,其核心主張是民主與科學。所以此題正確選項是D項。【答案】D【例3】(2011浙江16)詩人徐志摩(18961931)說:“在24歲以前,我對于詩的興味,遠不如我對于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的興味。”這段經歷可以作為個案反映()“文學革命”的影響還不大“德先生”和“賽先生”【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新文化運動。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審題時要注意隱性的時間信息。徐志摩“24歲以前”,即1920年以前,這是做此題的前提。由此判斷A項錯誤,因為1917年胡適和陳獨秀已經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此后形成文學革命的高潮。本題的題眼為“相對論或民約論(社會契約論)”,徐志摩對“相對論”感興趣無疑是受到當時“賽先生”(科學)的影響;他對“民約論”感興趣則是受到了“德先生”(民主)的影響。此題的主旨不是討論重理輕文的話題。據此,B項正確,C項錯誤。材料沒有體現對傳統文化的批判,D項亦可排除。【答案】B【例4】(2011海南18)孫中山在評價某一歷史事件時指出,“(此)誠思想界空前之大變動。推其原始,不過由于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