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圖版高中地理實驗教材學設計評比 教學設計方案 江西省奉新縣第一中學教師姓名 :肖冬兒 性 別 :男職 稱 :中學一級通訊地址 :江西省奉新縣第一中學郵政編碼 :330700課題:必修模塊二:第四章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 所需課時 1課時二 課標要求及分析1. 課標要求、 根據有關資料歸納,分析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2. 課表分析: (1)學生根據圖4-1-1說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有哪些?并能根據環境問題的成因分類。 (2) 學生能通用已有知識,根據圖4-1-2說明溫室效應如何產生?根據圖4-1-3說明全球平均氣溫變化與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關系,根據圖41-4說明全球氣候變暖產
2、生的自然地理環境背景及海平面變化與氣候的關系。(3)根據圖表及資料,說出臭氧層破壞的原因及關系(4)根據圖表及資料,說出大氣污染與酸雨的成因、危害及分布。三、教材及學情分析(1)這節內容是中國版高中地理必修2節四章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中第一節,是學習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后,進一步深入學習人地關系,是對以前各章人地矛盾的總結與升華,同時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做知識鋪墊。(2)內容分析 環境問題包括環境問題和生態破壞,教材并沒有像舊教材那樣詳細介紹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再分析出現的環境問題,而是開門見山地直接介紹了人類面臨的重要環境問題,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等。在介紹
3、當前最為突出的環境問題時教材并沒有采取空間的教法,而是利用了大量的數據進行說明,既增加了說服力,又能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和緊迫性。2、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處在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的轉變階段,在學習上存在三個關卡:即興趣關、思維關、表述關,表現為學習地理的興趣不濃厚,不會理性思維,對知識的表述不清;對本節課的知識點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中實際已接觸到大量的環境問題,他們已具備了一些清晰的知識體系,知識欠缺系統的理論分析,沒有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這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方法,分析地理事物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里面所說是學生的薄弱 環節,本節課需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四、學習目標1、知
4、識與技能:(1)了解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知道這些環境問題的成因及危害。(2)培養學生閱讀、分析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分析各面中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成因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參與案例教學、與合作探究,參與圖文轉換與討論研究。3、情感、態度、價值觀:引起學生對全球性環境問題的關注,形成對環境問題的全球性與嚴峻性有深刻的認識,初步權拉正確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五、教學重點、難點分析1、教學重點: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課本圖4-1-1 展觀了人類面臨的七種環境問題,本節課教學重點在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問題的成因及危害2、教學難點,環境問題的全球
5、性與嚴峻性。 環境問題已經不是局部地區的環境問題,通過大氣運動、水的運動等形式,從某一地區到其他地區甚至全球,因此環境問題已經從局部地區走向全球性的環境問題,從環境問題的危害及防治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六、教學方式與方法的選擇1、教法:情境教學、案例導讀法,問題探究法。2、學法: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傾聽講解法。七、教學資源 多媒體計算機八、教學設計思路 本節教材重點是學生了解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認識其危害及成因,沒有特別突出的難點。為了體現新地理課程標準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組織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傾聽講解法
6、,學生可以針對課件中的資料自主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平等的氣氛下交流、討論,得出共識,使學生初步形成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正確的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培養探究能力的理念,在教學中選擇一些恰當的探究內容,設置探究情境,開展探究教學。利用多媒體手段信息量大,動態性強的優勢,在課件中提供了豐富的圖片、視頻等資源,為學生思考探索、思考提供素材。教材第一個探究材料,比較新穎,應充分應用它,在于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為下面的學習建立心向。為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關于使學生學習對終生發展有用的地理要求,在引導學生分析世界上的主要環境問題的同時,特別注意聯系學生身邊的實際環境問題
7、,引入本地的環境問題案例,如大氣污染與酸雨、河流的污染等案例,引導學生展開分析,使學生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使學生深刻掌握溫室效應的原理,自己制作了動畫,以利于突破難點。學生容易掌握的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大氣污染與酸雨環境問題的成因與危害,引導學生自學教材,歸納后完成知識網絡。課件以超鏈接形式制作,操作靈活。課件中提供了板書設計幻燈片以及課堂小結幻燈片,供師生共同填空完成,便于建立認知結構,形成知識網絡。課件后面還提供了課堂評價,有選擇題、綜合題兩類,可引導學生分析資料,以鞏固知識,形成能力。九、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過程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說出人類所面臨
8、主要環境問題;根據資料對環境問題進行簡單歸類。(一)導入:1、引導學生讀課本P80探索材料。2、思考問題:“卡斯特羅為什么這樣說?”(二)據圖提問:1、提問:人類面臨了哪些環境問題呢?請讀圖4-1-1回答。2、設問:這么多環境問題是怎么產生的?(三)根據學生已學知識,提問分析畫圖:1、提問:必修一地理課本主要介紹了哪些內容?2、提問:必修二前三章我們又學到了什么?3、從中我們可得到一個共識: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是?4、用圖表示人類社會和地理環境的關系。(畫圖略,見板書設計)5、據版圖小結:環境問題從成因主要表現為兩類: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6、據版圖和圖4-1-1提問:人類目前面臨的這些環境問題從
9、成因上如何歸類?*7、由于不同國家在世界貿易格局中的地位不同,生產類型不同,導致主要環境問題的表現也不同;不同環境問題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表現有何不同?(四)小結。閱讀資料,思考。回答:環境問題非常嚴重。 讀圖,說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思考,有學生嘗試回答。回答:自然地理環境的運動特點及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回答:在不同地理條件下的人類活動情況。回答:自然地理環境。畫圖。據圖分類回答。回答:發達國家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發展中國家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創設情境明確知識點引發學生思考回憶已有知識幫助學生認識環境問題產生的理論基礎強化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一)讀材料分析:1、呈現材料:材料一:圖瓦盧舉
10、國搬遷。材料二:近年全球洪澇災害頻發。2、學生分組討論:根據已有知識解釋材料中兩個現象產生的原因。3、各組代表發言。4、結論:這些都是由于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數據證明)(二)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據圖分析:1、設問:全球氣候變暖主要原因是什么?2、據圖提問:讀圖4-1-3,說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和全球氣溫變化的關系。3、提問:據圖4-1-2說明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為什么會使全球氣溫升高?4、提問:近幾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提問: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唯一原因嗎?6、據圖4-1-4提問:海平面的變化說明了什么?7、小結。(三)引導學生讀教材1、通過前
11、面材料可知全球氣候變暖的危害有哪些?2、讀教材81頁,全球氣候變暖還有那些危害?讀材料。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思考,部分學生嘗試回答: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據圖回答。據圖說明。根據已有知識回答。思考。回答:自然環境本身就存在氣候的變化。回答:海平面上升和加劇洪澇災害。讀教材,找答案。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如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鍛煉讀圖分析能力引發學生思考來源:引導學生自主讀資料并概括根據有關資料,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出示新聞資料:2006年10月10日,秘魯國家電視臺向全國人民發出紫外線紅色預警,提醒國民不要在室外停留超過2小時,以免被紫外線灼傷。思考問題:問題1紫
12、外線過強有何危害?問題2為什么秘魯紫外線照射強烈?帶著這兩個問題閱讀教材:圖4-1-7、圖4-1-8回答問題。問題3臭氧層有何作用?問題4什么是臭氧層空洞?臭氧層空洞有何危害?問題5全球臭氧層空洞最嚴重的地方在哪里?結合世界海陸分布圖重新思考回答問題2。閱讀教材82頁“臭氧層破壞的原因”回答問題。問題6破壞臭氧層的主要物質是什么?主要來自哪些商品?問題7怎樣解決呢?閱讀資料思考回答閱讀、思考、回答閱讀、思考、回答討論通過時事新聞,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用問題牽引思考進一步深入培養閱讀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 根據有關資料,歸納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查看近幾日重慶空氣質量日報,問題1請同學
13、們描述近幾日重慶空氣質量狀況。問題2分析影響重慶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及來源。過渡:隨著工業和交通的發展,大氣污染已成為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特別是酸雨,危害很大。問題3什么是酸雨?出示幾幅圖片問題4酸雨有何危害?讀教材圖4-1-14世界主要酸雨分布區和地圖冊中國酸雨分布圖,回答問題問題5酸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問題5怎樣解決呢?查看近幾日重慶 空氣質量日報思考、回答閱讀、思考、回答討論培養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收集信息的能力。培養讀圖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小結:構建本課的知識網絡用充滿期的語氣向全體學生發出呼吁:學過這一節課后,我們每個人都應當成為一名環保主義者,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
14、紙,保護環境,舉手之勞。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回憶本課所學內容,構建知識網絡鞏固知識,建立認識結構建立正確的環境觀十、板書設計:第四章 第一節 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一、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及其分類1、森林面積減少2、土地荒漠化3、水土流失4、物種滅絕于生物多樣性銳減5、全球氣候變暖6、臭氧層破壞1、酸雨2、水污染與水資源危機3、城市垃圾成災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二、全球氣候變暖沿海及島國被淹沒圖瓦盧搬遷自然冰川消融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成 因洪澇災害頻發人為(主因)海水膨脹城市排污系統失敗海水倒灌、土地鹽漬化人類環境氟氯烴臭氧空洞酸性氣體酸雨十一 課堂評價1.近百年來氣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
15、主要原因,而氣候變化歸結于()溫室效應2.專家估計,到21世紀末,全球氣溫將比現在增加0.84.6 ,這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如何有效控制海平面上升()3.全球變暖對局部地區能帶來一些好處,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B.全球變暖,能源消耗總量減少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資源增多 思路解析:本題通過揭示因溫室效應導致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海平面上升,島國被海水淹沒的事例來說明二氧化碳等氣體增多對全球環境問題帶來的嚴重危害,考查對當前全球變暖的原因,控制海平面上升措施的掌握情況。第(3)題一改傳統的溫室效應帶來的不利影響的習慣思維,考查溫室效應對局部地區帶來的好處。4.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是指
16、()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城市的“熱島效應”酸雨危害礦物燃料燃燒時向大氣中大量地排放二氧化碳 A.B.C.D. 思路解析: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全球性大氣環境問題有三個: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答案:C5.下列地區的環境問題,有可能影響到全球的是()污染思路解析:萊茵河是一條國際性河流,通過水的流動可以把污染帶到其他國家。答案:A6.讀圖4-6和圖4-7,完成下列問題。 (1)圖4-6中A、B兩地出現嚴重的酸雨污染,其原因是_。(2)B地區的酸雨污染向東北方向擴展,其原因是_。(3)D地區目前面臨最為嚴重的環境問題是_,其成因中的人為因素是_。從自然因素分析,加速該地區這種環境惡化的原因是_。(4)圖4-7中我國南方C地酸雨污染比工業集中的東北地區更為嚴重的自然原因是_。(5)我國農村鄉鎮企業排放有害物,污染環境,應采取的積極的態度和措施是() A.農村地廣人稀,對人類危害不大,可以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生日餐廳促銷活動方案
- 煙花慶祝活動方案
- 生活超市折扣活動方案
- 燒烤實驗活動方案
- 生日送雞蛋活動方案
- 愛心資助扶貧活動方案
- 班級公約跳繩活動方案
- 生產部班組活動方案
- 球館喬遷活動方案
- 環衛車公司策劃方案
- 《防爆安全管理》課件
- 華潤守正評標專家考試試題及答案
- 濟南市天橋區2025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2025年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試卷(附參考答案)
- 四川阿壩州公開招聘社區工作者考試全真模擬測試帶答案2024年
- 遼寧省沈陽市皇姑區2025屆小升初全真模擬數學檢測卷含解析
- 居住權登記合同協議
- 美團管理層激勵
- 第8課 夜色 同步分層作業-2023-2024學年語文一年級下冊(統編版)
- AED急救知識培訓課件
- 線上客服培訓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