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測試題_第1頁
“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測試題_第2頁
“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測試題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品文檔你我共享第二節“工農武裝割據”的形成一、選擇題1、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這一著名論斷,主要是吸取了A 、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教訓B、廣州起義失敗的教訓C、秋收起義失敗的教訓D、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2、八七會議前后,中共多次發動以奪取大城市為目標的武裝起義,這表明A 、中共在城市擁有強大的革命力量B、中共尚未找到正確的革命道路C、中共受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D、中共還未認識到農民是革命的動力3、與南昌起義相比,秋收起義開始使用工農革命軍的旗號,這表明A 、革命的動力發生了變化B 、革命的對象發生了變化C、革命的策略發生了變化D、革命的性質發生了變化4、決定中

2、國民主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最主要依據是A 、共產國際的指示B 、蘇聯的革命經驗C、中國的特殊國情D、毛澤東思想5、國共十年對峙期間, “邊界紅旗始終不倒”的主要原因是A 、共產國際的支持和幫助B 、地處敵人空隙,有回旋余地C、堅持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D、敵人忙于混戰,無力“圍剿”6、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是A 、土地革命戰爭開始的標志B、中共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C、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D 、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7、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地理優勢是A 、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B、革命武裝力量的發展壯大C、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理論D 、第四次反“圍

3、剿”斗爭的勝利8、八七會議后,中國共產黨的中心工作轉移到哪些方面土地革命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工人運動A 、B、C、D 、9、下列各項,對新的革命道路的選擇具有突出意義的是A 、南昌起義B、八七會議C、文家市決策D、廣州起義10、中共從南昌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的教訓是A 、必須建立新型革命軍隊B 、必須充分發動群眾知識改變命運精品文檔你我共享C、必須重視武裝斗爭D 、必須從城市轉入農村二、材料解析題材料一: 中國政治經濟的根本危機,在全國任何一處都是同樣繼續尖銳化,沒有絲毫根本的差別, 因此在中心城市爆發了偉大的工人斗爭,必然形成全國革命高潮爭取一省與幾省首先勝利, 無產階級的偉大斗爭是決定勝負的力量

4、,沒有工人階級的罷工高潮,沒有中心城市的武裝暴動,決不能有一省與幾省的勝利。 1930 年 6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材料二:經過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經濟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國,強大的敵人,弱小的紅軍, 土地革命這是中國革命戰爭四個主要特點。這些特點, 規定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指導路線及許多戰略戰術的原則。第一個特點和第四個特點,規定了中國紅軍的可能發展和可能戰勝敵人; 第二個特點和第三個特點, 規定了中國紅軍的不可能很快發展和不可能很快戰勝敵人,既是規定了戰爭的持久,而且,如果弄不好的話,還可能失敗。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請回答:( 1)材料一認為“全國革命高潮”必然形成的依據是什么?此觀點是否正確?試結合材料二的有關內容加以說明。( 2)材料一中認為中國革命應走什么道路?其依據是什么?是否正確?結合材料二的有關內容加以說明。(3)材料一中對當時中國革命力量的分析是否全面?說明理由。(4)材料一、二各代表了怎樣的革命道路?其思想根源各是什么?薄霧濃云愁永晝, 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