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1頁
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2頁
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3頁
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4頁
高中歷史 第五單元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單元學習總結課件 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高二必修3歷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五單元單元學習總結1 線索歸納 思維整合 橫向縱向豎向2 學會解題 體驗高考 真題案例技巧線索歸納 思維整合 橫向縱向豎向一、近代前期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內容、指導思想和特點1.第一階段: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1)主要內容:學習以堅船利炮為中心的西方物質文明,即“器物”觀。(2)指導思想:“中體西用”。(3)特點:用西方先進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挽救民族危機,停留在“器物”的表層階段,對封建舊文化的根基并未有任何觸動。2.第二階段:從甲午中日戰爭到辛亥革命(1)主要內容:學習西方政治制度,變革舊的封建體制。(2)指導思想:由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發展為“三民主義”。(3)特點:不僅要學習西方技

2、術,還要學習西方政治制度,通過發展資本主義挽救民族危機,已發展到學習西方“制度”的深層階段,但對封建文化沒有進行全面徹底地批判。3.第三階段:新文化運動時期(1)主要內容:前期主要宣傳民主、科學思想,后期宣傳社會主義道路、馬克思主義。(2)指導思想:前期是民權、平等和達爾文的進化論,后期是馬克思主義。(3)特點:徹底否定封建傳統,清算封建制度的根源。后期宣傳馬克思主義。向西方學習的道路已深入到“思想”的層面,在廣度和深度上都超過以前任何一個時期,達到了高潮。存在絕對肯定和否定的偏向,前期也沒有與工農群眾運動相結合。典例1凡持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和清末新政均為改革論的學者,一般認為上述改革的共同點

3、是()A.未能觸及政治制度B.以政治制度的改革為核心C.均主張“中體西用”D.自救未成卻促進社會進步解析洋務運動和清末新政的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戊戌變法也是保留君主的,但都促進了社會進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戊戌變法盡管失敗了,但是在思想上起到了啟蒙作用,清末新政則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故選D。答案D二、近代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三個政治派別在反封建和學習西方問題上的對比政治派別學習重點實踐結果維新派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掀起戊戌變法運動,依靠光緒帝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變法過程中并未涉及君主立憲問題,且未發動群眾,沒有武裝力量,最終失敗革命派反對封建統治,主張實行西方民主

4、共和國方案領導發動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結束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頒布臨時約法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民主共和國方案未能真正實施,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務和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激進派矛頭指向封建正統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民主科學掀起新文化運動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了條件典例2 某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一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A.抗爭擺脫外來的侵略B.探索尋找強國御侮之道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解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圖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國人從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到民主共和制再到馬克思主義,是對中國命運的探索,在尋找強國御侮之道。答案

5、B三、中國維新思想與法國啟蒙思想的不同中國維新思想法國啟蒙思想思想主張中國維新思想主張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擺脫民族危機;反對封建專制統治,主張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學習和傳播西方科學文化反對教權、王權、特權,主張“天賦人權”“人民主權”“三權分立”“理性王國”歷史作用中國維新思想促成了戊戌變法,力圖改變中國的現狀,以實現獨立、進步和富強,但是變法卻曇花一現,很快就夭折了法國啟蒙思想為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的準備,成為強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毀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主要原因19世紀末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程度遠不如18世紀的法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

6、,因而維新思想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其革命性遠遠遜于法國啟蒙思想。同時,法國啟蒙思想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而維新思想則是在中國社會封建傳統勢力十分頑固和民族危機急劇加深的條件下倉促形成的,缺乏比較成熟的理論基礎典例3中華文明史寫道:作為一場政治運動,百日維新短命而敗,但作為一場更廣闊意義上的社會文化運動,自有其成功之處。這里的“成功之處”主要是指維新變法運動()A.阻止了民族危機繼續加深B.改革了君主專制體制C.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D.動搖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解析維新變法運動形成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張興民權,提倡新學,對封建思想進行了抨擊,促進了人們的覺醒,起到思

7、想啟蒙作用。故應選C。答案C學會解題 體驗高考 真題案例技巧例題(2014安徽高考)博物、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課程從清末開始列入中學課程。下圖顯示中學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演變情況。據此,下列表述正確的是()(注:1922年始專指高級中學自然科學課程)學會解題 體驗高考 真題案例技巧A.1902年自然科學課程的設置標志著中國教育近代化的啟動B.1922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體現了“五四”時期科學思潮興起C.1929 1936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表明國民政府重視科學教育D.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變化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輕視人文教育解題思路第一步:審題干一明考點: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學東漸思潮(西式教育發展)

8、。二抓關鍵:圖中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變化。第二步:析選項選項具體分析結論A項1905年清朝在全國廢除科舉制度,興辦學堂,標志著中國教育步入近代化,故A項錯誤。排除B項1922年自然科學課程比重與以前相比并不算高,并不能體現“五四”時期科學思潮的興起,故B項錯誤。排除C項從圖中自然科學課程比重在19291936年穩步上升體現了當時國民政府重視科學教育,故C項符合題意。正確D項自然科學課程比重的變化反映了清末民國時期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并不能說明期間輕視人文教育,故D項錯誤。排除答案C變式訓練1.(2014北京高考)海國圖志中出現了一些外來詞匯,如“西業”(參議院)、“里勃里先好司”(眾議院)、“勃

9、列西領”(總統)等。結合所學判斷,該書()A.主要內容是介紹西方政治體制B.對西方政治體制已有所涉及C.提出中國要學習西方代議制度D.為戊戌變法提供了理論基礎解析考查新思潮的萌發。海國圖志是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寫的,主要介紹了西方史地和科學技術知識以及西方各國的政治制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對當時知識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學習有重要的啟迪作用。分析選項,B項符合題意,故應選B。答案B2.(2014天津高考)19世紀八九十年代,李鴻章在為格致書院所出考題中,曾問到西方測溫、測熱、測電的方法,問到西方平弧三角與周髀算經的關系,問到西方關于64種化學物質在中國語言為何物這說明當時的中國人()

10、A.開始開眼看世界B.堅持“中體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關注西方科技解析考查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依據所學可知,“開始開眼看世界”是在鴉片戰爭后,代表人物是林則徐;堅持“中體西用”是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普遍接受西式教育”材料中并沒有體現;材料中李鴻章所詢問的正是當時西方的先進科技成就。故應選D。答案D3.(2014海南高考)19001901年間,上海地區“言愛國者”,多積極討論光緒帝之存廢問題,“尚不知革命為何物”。這一現象反映當時()A.革命派尚未開展救亡運動B.上海的社會風氣相對保守C.廢除帝制成為社會的共識D.改良仍然是社會主流思潮解析革命派此時已經開始革命運動,故A項錯誤;依據所學,上海是最早開放城市,該說法明顯錯誤,故B項錯誤;材料中“積極討論光緒帝之存廢問題”說明對改革和革命的意見不一,故C項錯誤;“尚不知革命為何物”說明當時革命思潮不占據主流,改良仍然是主流思潮,故D項正確。答案D推理型選擇題的解題技巧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