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學》教學大綱_第1頁
《醫學影像學》教學大綱_第2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6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醫學影像學教學大綱-臨床醫學專業本科 甲平臺一、課程簡介課程名稱:醫學影像學課程代碼:100301課程屬性:必修課課程類型:專業基礎課醫學影像學是利用各種成像技術顯示的人體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變化, 用以進行疾病診斷與治療的一門臨床學科,其內容包括X線成像、CT(X線計 算機體層成像)、超聲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放射性核素成像、DSA(數字 減影血管造影)和介入放射學等,現代醫學影像學源自傳統的X線診斷學,隨 著電子計算機及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經成為臨床醫學中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 影像學的發展也有力地促進了其它臨床各學科地發展。 學習醫學影像學是要 了解各種檢查方法的成像原理,學會

2、使用各種成像技術為臨床服務, 為學習觀察 分析各種影像學圖像奠定一定基礎。該課程主要內容涵蓋臨床醫生所具備的最基本的醫學影像知識:X線、超聲、CT、MR的成像原理、圖像特點和臨床應用。分別描述呼吸、骨骼和肌肉、循環、 消化、泌尿、中樞神經與頭頸部的正常影像學表現、檢查方法、基本病變和常見 病變的典型基本影像學診斷。重點為X線成像。適當介紹介入放射學的基本概 念和臨床應用。能夠滿足執業醫師考試的要求。該平臺主要適合于臨床醫學專業 本科專業。相應的乙平臺,可用于臨床相關類專業。二、 教學目標1.掌握臨床常用的醫學影像檢查方法,及其應用范圍,并能在臨床工作中根據 患者的具體情況正確使用。2.掌握骨骼

3、和肌肉系統、胸部、腹部及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的正常及基本病變X線、CT表現,掌握幾種常見疾病的X線、CT和超聲的影像診斷。3.熟悉X線、超聲、CT和MR成像技術的成像原理、診斷價值與限度、在臨床 工作中的地位和最新發展動態。4了解介入放射學的概念、診療方法及主要的臨床應用三、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加學生互動。2.見習:見習是教師在電腦閱覽室指導學生具體操作以及在機房進行演示,學生自己進入圖像庫按照實習指導進行實際病例圖像的學習,從而強化學生對人體器官結構、形態、位置以及各種疾病影像的感性認識,并通過教師的指導和總 結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3.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

4、學光盤、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 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4. Pbl課:采取案例教學的形式,由老師給出實際病例,包括臨床基本情 況及圖像資料,由學生先討論發言,再由老師點評分析。學生發言水平,記為平 時成績。四、學時分布:69學時,其中理論授課36學時,實習課24學時,自學與討論9學時。授課時數分配講課時數實習時數總論6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3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3胸部6胸部6腹部6腹部6骨骼和肌肉系統6骨骼和肌肉系統6B超總論與心臟3超聲腹部3B超3介入放射學3自主學習與討論9合計3633總計(講課+實習+自主69學習)五、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總 論【教學目標】1.掌據醫學影像學的概

5、念2.掌據X線與CT的成像原理、圖像特點3.掌據X線診斷與CT診斷的應用范圍、價值和限度4.掌握常用的X線與CT檢查方法及其選用原則5.掌握X線與CT圖像的觀察分析方法以及診斷原則6.熟悉數字X線成像、MRI成像基本原理,圖像特點及臨床應用7.熟悉影像對比劑的種類及特性8.了解圖像存檔與傳輸系統及信息放射學的有關知識【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6學時2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 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教學內容】第一節X線成像一、X線成像基本原理與設備1.X線的產生與特性1) X線產生2) X線特性:穿透性、熒光效應、感光效應、電離效應

6、(防護)2. X線的成像基本原理:X線穿透力,組織結構密度和厚度差異,X線片顯 示3.X線成像設備二、X線圖像特點三、X線檢查技術明確自然對比與人工對比是X線檢查的基礎1.普通檢查:透視、攝影2.特殊檢查3.造影檢查4.X線檢查方法的選用原則:安全、簡便、經濟,先普通檢查,再考慮造 影四、X線診斷的臨床應用五、 數字X線成像六、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七、X線防護(自學)第二節計算機體層成像、CT成像基本原理與CT設備1.成像基本原理:掃描后由探測器接受通過人體X線轉變成可見光,再經模擬/數字轉換器轉為數字,計算機處理排列成矩陣,再經數字/模擬轉換器轉為CT圖像2.設備:普通CT螺旋CT電子束CT、

7、CT圖像特點:CT值具有量化概念, 人體各組織CT值范圍-1000(空氣) 至+1000(骨) ,水吸收值只為0、檢查技術及臨床應用和限度1.技術:CT平掃和增強, 圖像后處理技術,CT灌注成像;2.應用:CT廣泛應用于中樞神經、頭頸部、腹部及盆腔、胸部及心臟與大 血管等部位疾病檢查第三節磁共振成像1.MRI成像基本原理、MRI圖像特點、設備、常用檢杳序列、技術及其他 各種檢查技術2.MRI臨床應用第四節影像對比劑影像對比劑:1.X 線對比劑的種類及特性2.磁共振及超聲對比劑的種類及特性第五節不同成像的觀察、分析及綜合應用、不同成像的觀察與分析1. X線成像觀察與分析1)全面觀察2)熟悉正常,

8、識別異常3) 具體分析:(部位、分布、數目,范圍、大小,形狀、邊緣, 密度、回聲、信號、增強、其它圖像處理,周圍組織改變,生理 功能改變,動態觀察)2醫學影像學征象的診斷與鑒別診斷1) 注意同征異病和異征同病2)結論有三種情況:肯定性診斷;否定性診斷;可能性診斷二、不同成像方法的優選和綜合應用先易后難,先廉后貴,先非損傷性后損傷性。第六節圖像存檔和傳輸系統與信息放射學1. PACS系統的基本原理、結構及臨床應用2.信息放射學【思考題】1.影像學常用的檢查方法有哪幾種?各自的價值與限度?臨床應用范圍與發 展?2. MR檢查能代替CT檢查嗎?為什么?3.哪些檢查可以顯示血管結構?4.試說出直接引入

9、法造影可以顯示哪些結構?第二章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教學目標】1掌握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的影像檢查方法。2、了解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的正常影像學表現(主要為平片和CT)。3、掌握顱腦與頭頸部幾個常見病的影像學表現與診斷。4、了解MRI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中的優越性。5、了解頭頸部正常及常見病影像學適應癥。【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3學時2實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電腦室通過網絡閱讀影像學圖像,3學時3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 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1學時【教學內容】一、 引言:闡明中樞神經系統與頭頸部疾病x線檢查的價值和限度。二、

10、檢查方法1. X線平片、DSA2. CT(包括CTA3. MRI(包括MRA強調MRI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診斷中的重要性)三、 各種影像學檢查的正常表現四、 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表現1.顱腦與頭頸部外傷(X線、CT):急性硬膜外血腫、急性硬膜下血腫的 表現2.顱內與頭頸部腫瘤(CT MR):腦腫瘤、鼻咽癌。3.腦血管疾病(DSA CT MR):腦出血、腦梗塞4.顱內感染性病變(CT MR):腦膿腫、腦結核5.脊髓損傷的平片、CT 表現6.頭頸部炎癥的影像學表現(X線、CT:副鼻竇炎、膽脂瘤、中耳乳突炎 【思考題】1.從比較影像學的角度分析各成像方法的優劣。2比較星形細胞瘤與腦膜瘤的影像學不同。3個頭

11、部外傷的患者,首選那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第三章胸部【教學目標】1.掌握肺與縱隔影像檢查方法2.掌握肺與縱隔基本病變的X線、CT表現3.掌握肺炎、肺結核及原發性肺癌的典型X線及CT表現以及診斷CT4.掌握正常胸部X線、CT表現5.熟悉心臟大血管的影像檢查方法。6.掌握心臟增大的X線表現。7.熟悉肺血異常,常見病的X線表現8.了解正常心臟大血管的X線表現,血管多層螺旋CT表現。9.了解MRI在胸部疾病的應用。10.了解常見大血管病變的多層螺旋CT表現。【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6學時2實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電腦室通過網絡閱讀影像學圖像,6學時3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

12、、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 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2學時【教學內容】、引言:概述肺與縱隔有良好的自然對比.X線、CT檢查是肺與縱隔疾病有 效的診斷方法,應用廣泛,但也有一定限度,需密切結合臨床資料及其他影 像學手段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MRI對縱隔腫瘤定位和定性價值優越。二、 檢查方法:X線檢查,CT檢查,MRI檢查,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三、 正常表現:講授胸壁、縱隔、橫膈、胸膜以及肺部的支氣管、肺門及縱隔淋巴結、肺血管、肺葉、肺段、肺小葉和腺泡正常影像學表現,講授正常心 臟及大血管的影像表現。肺門、肺紋理正常表現。注意肺野同肺葉及肺段的關系。肺部要結合解剖和生理進行講解四、 基本

13、病變表現:概述呼吸系統基本病變在影像上主要表現為肺野透亮度的改變和肺野中出現異常的密度與形態的陰影。肺部病變:支氣管阻塞及其后果(阻塞性肺氣腫,阻塞性肺不張);肺實變;空洞與空腔;結節狀影與腫塊陰影;網狀、細線狀及條索狀影; 鈣化陰影。胸腔病變(胸腔積液(游離性積液、局限性積液)氣胸及液氣胸;胸膜肥厚、粘連、鈣化。心臟大血管病變:各房室形態和大小異常:分型:二尖瓣型主動脈段有代表性而又常見的病變,以發展的觀點講授其X線表現。注意結核型 普大型;心臟增大包括心壁肥厚和心腔擴大,或者兩者并存。輕度增大0.51-0.55,中度增大0.56-0.60,重度增大0.60以上);肺血改變: 肺充血、肺淤血

14、及肺靜脈高壓、肺血減少、肺水腫;肺動脈高壓五、 比較影像學1.胸部影像檢查的比較:X線經濟簡便、應用廣泛、整體感強,CT用于隱 匿病灶、縱隔病變,MRI對縱隔、肺門病變顯示好,不用增強2.胸部影像檢查的優選:在選擇不同成像技術時,注意因時而異,因病而異,因人而異,本著先簡單后復雜,先經濟后昂貴,同時還要因地制宜, 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優選3.X線平片:顯示心臟、大血管的位置、形態、大小、邊緣、搏動,但腔內結構無法顯示,肺血管情況提供良好觀察,目前仍為心血管的基本檢 查方法。4.MSCT包括CT和MR技術,無創和微創檢查方法,評價心肌活性、心肌 血流灌注、心肌病、心臟腫瘤、心包疾病等可取代心血管造影

15、5.心血管造影檢查:對于冠心病及冠心病介入治療有獨特的價值在心血管 疾病診斷上,選擇檢查方法的次序為無創、少創到有創六、 常見疾病診斷1.肺炎:(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間質性肺炎。2.肺結核:概述X線檢查在防癆工作中的作用,結合病理特點選擇不同階病的最新分型,重點要求掌握繼發性肺結核。3.肺腫瘤:結合X線分型及轉移途徑,闡明原發性肺癌(中心型肺癌、周 圍型)X線、CT表現。4.高血壓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的X表現【思考題】1肺部實變與肺部腫塊陰影有何不同?2大量胸腔積液與一側性肺不張如何區別?3胸膜病變與肺部病變鑒別。4.二尖瓣型和主動脈型心影增大的主要區別點。5.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影

16、像學表現及診斷第四章 腹部【教學目標】1.掌握腹部影像學檢查方法及特點2.了解腹部影像解剖(包括影像斷層解剖)及生理特點3.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腸道造影的正常X線表現4.掌握腹部平片和胃腸道造影的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5.掌握腹部急腹癥平片、胃腸道潰瘍與腫瘤胃腸道造影的X表現6.掌握食管異物的影像學表現(以鋇棉為主)7.掌握肝癌、急性胰腺炎及肝脾破裂的CT表現8.了解食道靜脈曲張與賁門失遲緩癥、膽系結石和梗阻的X線、CT表現9.掌握泌尿系結石及梗阻病變的影像診斷10.熟悉生殖系統常見病的影像診斷【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6學時2.實習: 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電腦室通過網絡閱讀影像學圖像,6學

17、時3.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2學時【教學內容】概述腹部軟組織密度,與鄰近器官缺乏自然對比。除某些急腹癥外,大多數 需造影檢查,檢查時需透視與照片相結合;肝臟、膽系、胰腺、腎、腎上腺、腹 膜后區及盆腔器官則以CT為主。一、 急腹癥:1、 檢查方法:以X線平片,CT。2、 正常X線表現:3、 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4、 常見急腹癥的影像表現:(1) 腸梗阻(2) 胃腸道穿孑L二、 胃腸道1、 引言:闡明胃腸道X線檢查的特點及診斷作用與限度。指明早期診斷需 與其他檢查結果,如內窺鏡檢查結果相結合的重要性。2、 檢查方法:以X線平

18、片、消化道鋇餐、鋇劑灌腸為主;3、 正常X線表現:結合解剖和生理,講授胃腸道的正常x線表現及胃的正 常CT表現。4、 基本病變的x線表現:概述胃腸道病變如腫瘤、潰瘍多引起胃腸道的輪 廓、大小、位置、粘膜和功能的改變。5、常見病的x線表現(1)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注意胃良、惡潰瘍的鑒別)。(2)胃癌(以講述X線表現為主;了解CT MRI影像特點,著重強調其 對腔外侵犯及轉移情況觀察的優越性)。類推食管癌和腸癌影像表現。(3) 食管異物的影像學表現(以鋇棉為主)三、肝臟、膽系、胰腺概述CT MR、US檢查是肝臟、膽系和胰腺疾病的重要診斷方法指明其 作用及限度。并簡述影像學新技術:PTC ERCPM

19、RCP螺旋CT雙期掃描、 動態增強MRI等(一)檢查方法(CT MR、US為主)。(二)正常影像學表現。(三)常見病影像學表現(重點講述CT表現)。1肝臟1)肝囊腫2)肝血管瘤3)肝癌4)肝臟破裂2.膽系1)膽系結石(膽囊結石、肝內外膽管結石)3.急性胰腺炎4.脾臟破裂5.比較影像學6.梗阻性黃疸(首先明確有無梗阻,確定梗阻平面,分析梗阻原因。)四、泌尿系統1、 引言:概述位于腹膜后的腎臟、輸尿管及盆腔內的膀胱等泌尿系結構,其位置比較深,與鄰近器官缺乏天然對比,泌尿系疾病除觀察泌尿系陽 性結石和異常鈣化外,平片價值有限。一般均需進一步造影、CT MRI等影像檢查。2、 檢查方法(X線平片、造影

20、、CT MRI):3、 正常X線和CT表現:結合解剖、生理講述腎臟、輸尿管和膀胱的正常X線表現(包括平片、尿路造影、CT MR)。并指出CT MRI在泌尿系疾 病診斷中的優越性。4、 基本病變:概述泌尿系病變不僅引起影像學形態的改變,還會導致腎臟功能方面的變化。(1)腎盂、腎盞異常表現:積水擴大。(2)腎臟腫塊。(3)異常鈣化。5、常見病的X線和CT表現:(1)泌尿系結石(X線、CT。(2)泌尿系腫瘤(腎腫瘤)(X線造影、CT MR。強調CT MRI對腫瘤 的定性診斷、侵犯范圍和轉移等評估的重要性)。(3)比較影像學(強調平片是診斷泌尿系結石的首選方法,CT MRI對腎實質、膀胱等腫瘤的診斷尤

21、為重要)五、生殖系統(1)子宮肌瘤、宮頸癌、卵巢癌的影像學表現( MR 為主)(2 )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的影像學表現【思考題】1.消化道的基本病變有哪些?2.如何用消化道的基本病變分析其各部位癌腫的影像學表現?3.肝腫瘤和膽系結石和梗阻的X線、CT表現?4.為什么說平片是泌尿系結石首選檢查方法。5.腎輸尿管膀胱結石的平片、造影、CT表現如何。6.泌尿系梗阻有哪些原因及影像表現有哪些。第五章 骨骼與肌肉系統【教學目標】1.掌握骨關節的影像學檢查方法2.掌握兒童骨骼的正常X線表現3.熟悉骨關節的正常X線、CT表現,了解骨關節與軟組織病變MRI診斷。4.掌握骨關節的基本病變X線、CT表現,了解骨關

22、節與軟組織基本病變MRI表現。5.掌握骨關節外傷主要X線診斷6.熟悉骨、關節結核、骨髓炎及良性與惡性骨腫瘤的典型X線、CT表現【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6學時2實習: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電腦室通過網絡閱讀影像學圖像,6學時3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 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2學時【教學內容】一、 概述骨肌系統及關節有良好的自然對比.X線診斷的準確性較高,是骨關節疾病的重要診斷方法,應用廣泛但也有一定限度.CT顯示骨內小病灶及軟組織效果更佳,MRI對軟組織及骨髓病變的分辨率優于X線和CT二、 檢查方法1.X線檢查2.CT檢查3.MRI檢查

23、4.血管造影方法三、 正常影像學表現1.骨和關節的結構與骨的發育2.長骨3.脊柱四、 基本病變1.骨骼的基本病變:概述骨骼基本病變在x線上主要表現為密度、大小與 形狀上的改變:(骨質疏松、骨質軟化、骨質破壞、骨質增生硬化、骨膜 增生)2.關節的基本病變:(關節破壞、關節退行性變、關節強直、關節脫位)五、 比較影像學:目前X線平片仍是骨、關節常用的首選影像檢查方法,在具體 應用時還要根據疾病性質、臨床診治的要求和不同成像手段的特點,恰當選 擇其它的影像檢查方法。六、 常見病診斷1.骨外傷:1)骨折:講授骨折的X線表現、骨折愈合及骨折的并發癥X線表現和 兒童骨折特點,長骨骨折、脊柱骨折、椎間盤突出

24、影像學表現。2)關節外傷:關節脫位2.骨、關節與軟組織感染及其它病變1)急性、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的X表現2)骨結核:講授骨、干骺端結核、脊椎結核以及關節結核X表現。3)退行性骨關節病:腰椎間盤病變的X線、CT表現。3.骨腫瘤1)良性:骨軟骨瘤、骨巨細胞瘤、骨囊腫2)惡性:骨肉瘤、轉移性骨腫瘤、軟組織腫瘤闡明良惡性瘤的基本特點及鑒別要點。【思考題】1、試述骨肉瘤的X線表現2、何為骨膜反應?常見于哪些疾病?3、何為科雷氏骨折?4、試述良惡性骨腫瘤的鑒別要點第六章超聲診斷【教學目標】1、 了解超聲成像的原理、超聲診斷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及其臨床應用價值, 認識超聲診斷儀器的類型、超聲診斷技術發展概況與新進

25、展。2、 了解常用的超聲檢查基本方法、操作步驟及其檢查應用范圍。3、 熟悉肝臟、膽囊、婦產科和心臟的正常切面解剖、正常超聲圖像;重點 掌握肝硬化、急性膽囊炎、膽結石及腎結石的超聲圖像表現。【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2.實習與案例討論:在老師的指導下,在電腦室通過網絡閱讀影像學圖像,由老師給出實際病例,包括臨床基本情況及圖像資料,由學生先討論發言,再由老師點評分析。學生發言水平,記為平時成績。【教學內容】第一節B超總論與心臟理論授課3學時。【授課目標】了解超聲常用的檢查方法、圖像特點及超聲的臨床應用價值; 了解風濕性心臟病、房間隔缺損超聲心動圖表現。【教學內容】(一)超聲波、多普勒效應

26、的定義;(二)超聲診斷儀器的類型及其成像原理、性能特點與臨床應用(三)心臟疾病: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先天性心病(房間隔缺損)的病 理、血液動力學改變及超聲心動圖表現特點。【思考題】1、超聲波、多普勒效應的定義。2、二尖瓣狹窄超聲心動圖表現第二節超聲腹部一、理論授課3學時【授課目標】1、了解腹部超聲的檢查方法、分析原則和診斷原則,2、了解腹部臟器的臨床應用。3、掌握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及腎結石的超聲圖像特點。【教學內容】(一)肝臟超聲應用解剖及肝硬化的聲像圖表現。(二)膽囊超聲應用解剖及膽囊結石、膽囊炎聲像圖表現。(三)腎臟超聲應用解剖及腎結石聲像圖表現。(四)子宮、 附件的超聲應用解

27、剖及常見病變的聲像圖表現;產科的聲像圖表現思考題1、肝硬化的聲像圖特點2、膽結石的聲像圖特點3、腎結石的聲像圖特點、見習:3學時了解超聲的臨床應用,熟悉人體腹部正常局部解剖結構,與腹部正常聲像圖 解剖進行對比學習,重點掌握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及腎結石的超聲圖像特點。第七章介入放射學【教學目標】1掌握介入放射學基本概念。2掌握介入放射學主要技術。3、 了解介入放射學的主要臨床應用范圍及價值。4、 了解介入放射學的常用設備和藥物5、 了解DSA勺成像原理、檢查方法、臨床應用指征和價值(自學)【教學方法】1.課堂講授:多媒體授課,3學時2自學:老師給出命題,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光盤、網絡課程和影像素材 庫先自學,最后統一組織一次討論課,1學時【教學內容】、介入放射學(包括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的進展及基本概念二、基本技術1.Seldin ger技術:是Seld in ger發明的技術:即先用穿刺針進入表淺大血 管,如股動脈,再將導絲引入,留置,拔出針管,最后放入導管的一套基 本方法。它是介入放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