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絕弦》教學設計之(10)_第1頁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之(10)_第2頁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之(10)_第3頁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之(10)_第4頁
《伯牙絕弦》教學設計之(1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伯牙絕弦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文言文是一種傳承祖國燦爛文化的載體。本設計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學中堅持自學為主,重點指導朗讀和背誦,強化感悟、注重積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領,以讀為本,相機點撥,拓展積淀的方式,帶領學生去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古代文學大師對話,力圖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古文的樂趣。【教學目標】、讀通讀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理解文章內容,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初步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創設情景,點撥感悟,理解故事對于我們的啟示。、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感悟祖國的語言魅力,從而自覺地吸收祖國優秀的傳統的的語言文化。【課前準備】、教師準備: 高山流水錄音或動畫。、學生準備:預習課文

2、。【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師:我們來看一下下面一組成語:展示:一琴一鶴人琴俱亡琴心劍膽琴挑文君琴瑟和好琴瑟不調琴棋書畫焚琴煮鶴對牛彈琴 請大家讀一讀,找出這些成語的共同點。(成語中都含有一個琴字。)、師:誰能再說幾個帶琴字的詞語。(預設答案:琴瑟、琴曲、琴師、琴意、撫琴、鋼琴、月琴、胡琴、口琴、豎琴、小提琴、電子琴)師:平時如果有意識地積累一些詞語,可以使我們知識視野更寬闊,對寫作一定有幫助。、師:有一個故事千古傳誦,流傳至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文章伯牙絕弦,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們以往學的都是現代文,也就是白話文,今天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相

3、信大家都能喜歡。、板書課題:伯牙絕弦 齊讀課題,解釋課題。(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從小游戲入手,引發學生熱愛語言文字的興趣。然后激導入新課,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二、讀通讀順,感知課文、請同學說一說這篇課文和平時課文的有什么區別。、先讓學生試著讀一讀,談談體會。、師:自由、大聲讀課文,至少讀遍,有生字的地方,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學生自由大聲地讀課文。)、師:讀通順了嗎?讀流利了嗎?但是古文的朗讀和現代文不同,要讀出節奏。再次朗讀課文,這次要求讀得有節奏。、教師范讀,相機指導讀發。、學生再次自由朗讀課文。、學生互相交流讀,教師檢查讀,相機指導讀。(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本環節從學生

4、的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讀的空間,力求通過朗讀激發學生閱讀古文的興趣。教師以富有激的富有韻味的范讀,把學生帶入到語言文字的情景之中,點燃了學生熱愛閱讀文言文的熱情。)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師:真是讀得越來越有滋味,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嗎?說說“伯牙絕弦”的意思。(預設答案:伯牙再也不彈琴了。)、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絕弦”?(預設答案: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師:這句話僅僅是講伯牙終身不彈琴嗎?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預設答案:這世上再也沒有知音,再彈也沒有意思了。)、師:當我們深入課文的時候,會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讀讀課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讀懂了,哪

5、些不懂的可以交流。(學生再一次自由朗讀后交流。)、預設交流:我讀懂了“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這句話告訴我們伯牙很喜歡彈琴,鐘子期很喜歡聽。師:這個“善”字在文中出現了幾次?意思一樣嗎?(次。)師:前面的兩個“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兩個“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啊!好啊!)師:相當與現代的什么?用現代的表達方式除了說“好啊”還可以怎么說?(預設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厲害!)師:由此可以看這里的“善哉”表示贊嘆。同學們,你還讀懂了什么?引導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體會。預設交流:我讀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伯牙在鼓琴的時候,心理想著高山,琴聲里就會出現高山預設交流:我覺得伯

6、牙彈琴的技術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彈出什么。預設交流:我讀懂了“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就是說,他們之間心息相通,是知音。、你們又從哪里看出“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預設答案:伯牙善鼓,鐘子期善聽。)、師:假如現在你是子期,聽著伯牙的琴聲,你仿佛聽到了什么?你怎么贊嘆?(生自由發表意見。)(設計意圖: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行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閱讀來理解文本,引導學生對照注釋,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課文的文言形式已經在學生的頭腦中逐步形成了白話文。)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引導升華,拓展探究:師:我們的課外資料里也有介紹,伯牙是音樂家,他的琴聲里肯定不僅僅是泰山、江河吧?還會有哪些景色?(

7、預設答案:還會有:鳥語花香。:春天百花盛開。:冬天白雪皚皚。)師:是啊,也許他的琴聲還表現了“清風徐徐”(再次出示詞語讀一讀)現在你就是伯牙,我們都是子期,當伯牙鼓琴,志在清風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風。師:當伯牙鼓琴志在明月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師:好一個善聽的子期,好一個善彈的伯牙。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這就是(預設答案:知音。)、理解文本,探究知音:師:真正的知音。在遇到鐘子期前,他會缺少贊美嗎?為什么偏偏視鐘子期為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其他人聽不懂,而鐘子期能聽懂他的琴聲。)師:那么,別人對他的贊美是什么樣的?(學生自由說。)師:你能想象別人那種空虛的

8、贊美嗎?(學生自由說。)師:可以想象,當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峨峨兮若泰山。師:當伯牙志在流水。沒有人會像子期說生:洋洋乎若江河。師:當他聽不到子期的贊美時,心情會是怎樣的?(預設答案:、失望。、寂寞。、憂慮。、渴望。)師:后來,終于遇到了子期,他的心情怎樣的?(預設答案:快樂。激動。充滿希望。欣慰。)師:此時,他們僅僅是音樂上的知音嗎?(預設答案:他們還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師:知音的相遇是心靈的交融,是快樂的,幸福的。但是,人間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讓我們通過讀書再來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學生感情讀文。)師:同學們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但

9、課文最后一句。“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擗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為什么認為子期是最后的知音?(預設答案:、因為子期能聽懂伯牙的琴聲。、因為他們之間就像親人一樣。)、豐富內容,拓展課文:師:伯牙在斷絕琴的時候,也斷絕了什么?(預設答案:、斷了他的前程。、斷了他的心弦。、斷了他的希望。)師:伯牙在斷了琴弦,留下無邊無際的孤獨、寂寞。當你理解這樣的心情的時候,再讀讀這段話。(學生再有感情地讀最后一句。)師:有記載,子期死后,俞伯牙曾經來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寫下了一首短歌。你們想知道嗎?配樂,教師深情朗誦:憶昔去年春,江邊曾會君。今日重來訪,不見知音人。但見一杯土,慘然傷我心!傷心傷心復傷心,不忍淚珠

10、紛。來歡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義;三尺瑤琴為君死,此曲終兮不復彈!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言!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是在指導朗讀時,師生融入課文中的角色,師生形成了“知音”式的對話交流,入文,入情。這樣,教師就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學生如同從遠古走來,文言語言如同己出,吟誦如吐心語,閱讀也就融入了生命的律動,師生在互動中成了“知音”。)四、積累背誦,拓展延伸、師:課文短短的個字,寫出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讀了這個故事,你感動嗎?你想安慰伯牙、贊美伯牙、或是鼓勵他嗎?將你此刻內心的想法寫出來。(學生動筆寫感受。然后交流。)、師:聽了你們的見解,老師

11、也忍不住在想,其實,我們每個人難道不是在苦苦尋覓嗎?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難覓”,如果遇到了知音,我們應該珍惜也許一無所獲,但是事情不在于結果,而在于追求。愿你們能從這個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溫暖。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文。(生齊讀課文。)、師:伯牙絕弦成了知音的代名詞,后人還根據這個故編寫了一首樂曲高山流水。播放高山流水音樂或動畫。全班學生再次在音樂聲中朗讀課文。(或背誦課文。)、師生分角色讀。、引導背誦。(設計意圖: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努力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韻味,結合古文特點的滲透,讓薛孤感受到古代文字的魅力,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把對傳統文化的吸收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學生從讀通到讀懂,最后

12、熟讀成誦,達到了“其詞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板書設計】伯牙絕弦伯牙鐘子期善鼓琴子期善聽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洋洋乎若江河不復鼓子期死 (設計意圖:本少而精采用對比的方式,精妙地勾畫出了文本的基本要義。便于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亦展示了故事的行文脈絡。)【特別建議】文言文教學要處理好自主與指導的關系。語文課程標準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為教學改革的重心,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

13、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伙伴等權力。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應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應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但是在語文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雙向關系。“教師指導”的著眼點是“學生自主”;而“學生自主”的必要條件是“教師指導”。葉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著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教和學的辯證關系。教師不教,學生就不可能獲得“不需要教”的能力。可是當前有一些教師并沒有吃透語文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中出現學生自由過多,教師指導不足的現象。表現之一是鼓勵學生誤讀課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是相輔相成的”。我們強調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閱讀教學出現勃勃生機,但教師該講的內容要敢講。在引導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指導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