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_第1頁
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_第2頁
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_第3頁
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設計思想: 1、從“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學生,變機械、被動地學習為主動積極的探索式學習。2、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從“傳道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獲取知識的引導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學會怎樣去學,并激發他們樹立終身學習音樂的愿望。3、貫徹“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興趣愛好”的基本理念,強調聆聽、體驗、理解、鑒別,滲透相關文化,拓寬學生的音樂文化視野。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學習貝多芬音樂作品的興趣,參與了解、認識、評價貝多芬的學習活動。2、引導學生搜集有關貝多芬的各種資料,在感受、體驗、理解、

2、評價的過程中能,逐步提高其音樂審美判斷能力。教學內容: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教材分析: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別突出的地位。這是他在交響樂領域中偉大成就的總結;它集中地體現了他創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熱情和藝術理想。第九交響曲是在法國革命的理想和成果被徹底摧毀的那一段反動時期寫成的。在那艱難黑暗的日子里,這位日漸衰老的偉大作曲家,仍然忠于革命的信念,始終以自己的音樂作為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號角。因此,在第九交響曲中,他最后一次又回到英雄斗爭的主題上來;而且為了使盡可能多的聽眾更明確地理解這部作品的思想內容,他在最后樂章中用人聲歌唱席勒的歡樂頌中的部分詩句。這部作品又稱合唱交響曲完成于18

3、24年2月,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當時貝多芬失聰無法考慮擔任指揮,他坐在樂隊中,演出結束時,掌聲雷動,他都沒有知覺。教學重點: 欣賞貝多芬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教學難點:理解作品的中的音樂主旨和情感。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鋼琴等教學過程:一、導入播放命運交響曲,請同學們說出其作者是誰,引入課題劃時代的音樂大師貝多芬。以命運交響曲為背景音樂,并用課件出示貝多芬圖片,介紹貝多芬一生的曲折經歷:路德維希馮貝多芬出生在萊茵河畔波恩城的一個音樂世家里,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但孤寂的生活并沒

4、有使他沉默和隱退,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進步思想意識給他許多啟發,奠定了他人文主義世界觀的基礎人類平等、追求正義和個性自由,憎恨封建專制的壓迫。他曾說:“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專制主義對人類有用得多”。貝多芬一生的作品雖然不太多,但他卻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所以贏得如此高的聲譽,關鍵在于他集卓越的音樂天賦和熱情奔放的性格于一身,有崇高的理想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撓的毅力。二、新課教學:1、相關音樂知識介紹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常簡稱為“古典樂派”。18世紀下半葉至19世紀20年代,在奧地利維也納形成這個重要的音樂流派。其代表人物是“交響樂之父”

5、海頓、“音樂天才”莫扎特和“樂圣”貝多芬,在音樂史上豎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這一樂派的主要特征是反映人類普遍的思想要求,他們追求美的觀念、強調風格的高雅,給予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一、古典樂派及其代表人物 1750年至1820年左右,在西方音樂史上被稱為“古典主義時期”。古典主義時期,隨著人文和科技的發展,在歐洲掀起了著名的“啟蒙運動”。啟蒙主義者反對傳統宗教的權威,反對封建專制特權,提倡科學和知識,推崇“理性”,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口號。這場運動對整個歐洲的思想與文化藝術(包括音樂)產生了巨大影響。音樂藝術開始逐漸走向市民社會,出現了最早的公眾音樂會。“啟蒙運動”渴望人類社會平等、四海

6、一家的人道主義理想體現在許多音樂作品中,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就是著名典范。此外,啟蒙主義者對“返回自然”的追求則使音樂風格發生很大變化,逐漸從晚期巴羅克以復雜、沉重的復調音樂為主的風格,轉向以簡潔、明快的主調音樂為主的風格。 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杰出代表,由于他們都在維也納渡過自己的創作成熟期,因而也被人們稱作“維也納古典樂派”。這個樂派標志著古典主義音樂風格的成熟,是古典主義音樂的高峰。 出生在德國波恩的貝多芬(17701827)是“維也納古典樂派”中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既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終結者,也是浪漫主義音樂的引路人。2基礎知識 1、奏鳴曲 奏鳴曲是一種由三個或四個相互對

7、比的樂章組成的器樂套曲。其典型結構為:第一樂章,快速,奏鳴曲式;第二樂章,慢速,三段式、變奏曲式或簡單的奏鳴曲式;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詼諧曲,三段式;第四樂章,快速或急速,奏鳴曲式、回旋曲式或奏鳴回旋曲式。奏鳴曲式總是用“快板”寫的,所以在“奏鳴曲”(套曲)中的奏鳴曲式樂章,常被稱為“快板樂章”。關于奏鳴曲式的三大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部,有人譬喻說:呈示部好像提出矛盾的、可爭論的問題;展開部是進行討論、甚至矛盾間互相斗爭,再現部則統一認識,作初步的結論;尾聲是總結。奏鳴曲式的這種“對比發展統一”的結構布局,很適于用來表現復雜的、甚至戲劇性的內容,所以奏鳴曲式不但是“奏鳴曲”、“交響曲”和“

8、協奏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樂章,而且管弦樂“序曲”與“交響詩”也常采用此曲式寫成。3、交響曲按照奏鳴曲的曲式原則作成的一種管弦樂套曲。交響曲以結構宏大、內容深刻而富于戲劇性、管弦樂寫法復雜而音色對比鮮明為特色。三、貝多芬的代表作1、第14鋼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這首樂曲習稱月光曲,作于1801年,題獻給奎恰迪伯爵夫人。據說是由于評論家雷列施塔普形容本曲第一樂章“如同瑞士盧塞恩湖月光照耀下蕩漾的水波”而得名。貝多芬則稱之為幻想風格的交響曲。2、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熱情”):“熱情”奏鳴曲是一首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沖突、頑強的斗爭精神等典型的貝多芬風格在此一覽無余,充分表現出作曲家成熟時期的思想情感。評論家們將這首樂曲比作“火山的爆發”、“花崗石河床中的熔巖”,總之,離不開火一般的熱情。3、第三(英雄)交響曲:作于1804年,是貝多芬準備獻給拿破侖的。同年,突然傳來拿破侖稱帝的消息。貝多芬憤然把題有拿破侖名字的扉頁撕掉,改為“為紀念一位偉大的人物而作”。4、第五(命運)交響曲:這一樂章是一首凱旋的進行曲,充滿了熱烈、歡騰的情緒。全曲為奏鳴曲式。5、第六(田園)交響曲:此曲是貝多芬獨一無二的標題性交響曲,共分五個樂章。貝多芬為五個樂章都加上了標題:第一樂章:到達鄉村時的愉快感受。第二樂章:溪邊小景。第三樂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