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萬科森林城項目a2地塊綠建專篇_第1頁
合肥萬科森林城項目a2地塊綠建專篇_第2頁
合肥萬科森林城項目a2地塊綠建專篇_第3頁
合肥萬科森林城項目a2地塊綠建專篇_第4頁
合肥萬科森林城項目a2地塊綠建專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編制崗位專 業備 注項目胡永東副總師 一級師汪平二所吳小杰結構工程師包萬松給排水工程師高桂根電氣工程師趙倫武暖通工程師、設備工程師張田暖通助理工程師審核及專業負責人胡永東、江潮一級師從飛結構一級結構工程師林鋼給排水給排水總工程師李揚電氣電氣總工程師經士權暖通設備所、設備工程師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目錄第一章工程概況1項目概況1項目規模、建設內容及使用功能4編制依據61.11.2第二章設計原則7的內涵7的設計原則8設計目標及主要內容10設計目標10技術路線10設計的主要內容11.13第三章綠色3.13.2第四章綠色綠色綠色4.14.24.3第五章綠色綠色綠色場地5.15.2

2、5.35.45.55.65.75.85.9空間布局13、保護13場地安全15人均居住用地指標16住區綠地率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6日照模擬分析17室外風環境模擬分析19室外聲環境分析21降噪措施225.105.115.12場地內環境分析25公共交通27住區配套服務設施共享28第六章 能源專項設計296.16.2第七章暖通空調形式的選擇29可再生能源的利用29設計36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7.17.27.37.47.57.67.77.87.9第八章布局36節能設計42自然采光模擬分析45自然通風模擬分析49空間通風采光措施51裝飾性構件52無設施53空間利用53場地排水54結構設計56結構體系56

3、預拌混凝土使用57高性能材料使用58可循環材料使用588.18.28.38.48.5第九章設計施工60土建裝修電氣設計61電力供應條件61電氣系統綠色設計619.19.29.39.49.5第十章照明及系統63分戶計量64智能化系統64給排水設計6910.110.210.310.410.510.610.7水系統方案69避免漏損措施70節水器具及節水措施71非傳統水源利用72雨水回用系統的用水安全保障措施77雨水回收系統技術性分析78非傳統水源利用率78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10.8 合理降低地表徑流7910.9 雨水年徑流總量. 8010.10 節水灌溉8110.11 設備、管道設置82暖通設計

4、83空調系統設計83通風系統設計83景觀設計85城市景觀設計85復層綠化的應用85鄉土植物的選擇86景觀照明87綠色施工89第十一章11.111.2第十二章12.112.212.312.4第十三章13.113.213.3第十四章施工過程. 89500km 內建材使用90土方平衡90綠色運營管理93管理制度93分類收集93節能、節水設施管理9314.114.214.3第十五章綠色設計標識自評估94附件 1附件 2附件 3附件 4附件 5附件 6附件 7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復印件)95室外風環境模擬分析報告96室內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報告110室內自然通風模擬分析報告123項目總平面效果圖136編制工

5、程設計甲級(復印件)137評價標準評分表138GB/T50378-2014綠色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第一章工程概況1.1 項目概況項目名稱:合肥萬科森林城項目 A2 地塊項目類型:新建住宅建設:合肥萬科瑞翔地產行業類別:房地產開發經營K7010建設地點:北近北二環路,東臨青松路,西臨綠楊路,南靠春梅路。總用地面積:43305.9m2,凈用地面積 35236.3 m2總面積:127927.7m2,住宅面積:104647.0 m2地上面積:107177.7m2,面積:20750m2綠色設計級別:一星級本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見圖 1-1、圖 1-2,鳥瞰效果圖見圖 1-3,總平面效果圖見圖 1-4。1

6、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1-1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1)圖 1-2項目地理位置示意圖(2)2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1-3區域鳥瞰圖圖 1-4項目總平面效果圖3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1.2 項目規模、建設內容及使用功能本項目位于萬科森林城的西北角位塊面積為 43305.9m2,凈用地面積35236.3m2,總面積:127927.7m2,其中地上面積為 107177.7 m2,包括18#樓 8 棟住宅,9#、10#樓為配套商業,場內還包含房、消防控制室等配套設施,總戶數為 1107 戶,項目東側相鄰地塊為施工中的 A3 地塊,東南側為 A6 地塊。地塊主要技術指標見表 1-1。表 1-1地塊主

7、要技術指標4項目數值備注總用地面積m243305.9凈用地面積m235236.3總面積m2127927.7地上總面積m2107177.7其中住宅m2104647.0商業m22420.6房m230.0消防室m280.0面積m220750總戶數戶1107其中87m2 戶型戶776戶數比:70.10%110m2 戶型戶195戶數比:17.62%123m2 戶型戶136戶數比:12.28%總人口人3684每戶按 3.2 人計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5機動車位總數輛893.5按配比需要 893 輛其中住宅機動車位數輛873每 120m2 配建 1 個車位商業機動車位數輛20每 100m2 配建 1 個車位

8、其中地面停車位輛221地面車位占比 24.72%停車位輛672.5非機動車位數輛1107住宅每戶配建 1 個車位,商業未考慮非機動車位指標其中地面非機動車位輛0非機動車位輛1107住宅每戶配建 1 個車位,按配比需要 1107 輛,1.78m2/輛容積率3.042占地面積m25466.63密度15.51%綠地面積m214094.6綠地率40%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第二章編制依據1、綠色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2、綠色設計導則(DBHJ/T010-2014)3、民用綠色設計規范(JGJ/T 229-2010)4、民用熱工設計規范(GB 50176-93)5、外門窗氣密性、水密、

9、抗風壓性能分級及檢測方法(GB/T 7106-2008)6、照明設計標準(GB 50034-2013)7、采光設計標準(GB 50033-2013)8、民用隔聲設計規范(GB 50118-2010)9、智能設計標準(GB/T50314-2006)10、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7-2011)省公共11、省居住節能設計標準(DB34/1466-2011)12、省綠色施工圖要點13、合肥市性詳細通則(合肥市令第 167 號)14、關于加強新建民用設計方案節能和綠色管理工作(合規2014129 號)6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第三章綠色設計原則3.1 綠色的內涵1、綠色的定義綠色(green bui

10、lding):在(節的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綠色的理念所謂“綠色”的“綠色”,并不是指一般意義的立體綠化、屋頂花園,而是代表一種概念或象征,指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回歸大自然、節能環保等。節能理念:一般能耗較高,并由此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綠色要求將能耗的使用在一般的基礎降低 50%以上,并減少對水的消耗與浪費。環保理念:一般實行商品化生產,設計實行標準化、;綠色強調尊重本土、自然、氣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廢水、處理以及提

11、高室內環境質量,實現環境零污染。和諧理念:一般設計理念是封閉的,將與外界進行,無法感知和融入環境;綠色與外界交叉相連,外部與內部可以自動調節,有利于健康,追求“四節”和環境共存。7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3.2 綠色的設計原則綠色需要人類以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反思傳統的理念,走低能耗、高科技為的精細化設計,注重環境效益、效益和效益的有機結合。與傳統相比,綠色應特別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關注的全期從最初的設計到隨后的建造、運行、改造及至最終拆除,形成了一個全期。若考慮到的材料,這一周期還應前溯至原材料的開采、運輸和過程,向后追溯到廢棄、拆毀后的處理等全過程。關注的全期就意味著,不僅要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

12、并利用環境因素,還要確保施工過程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且在運行階段能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低耗、無害的空間,并將拆除過程對環境的危害降到最低。2、適應自然條件、保護自然環境設計應充分利用場地周邊的自然條件和利用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保持歷史與景觀的連續性;充分考慮當地氣候特征、環境、風格、規模與周圍環境保持協調,應盡可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3、創建健康、舒適的環境綠色應合理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努力創造優美、和諧的環境;提高室內舒適度,室內環境質量;保障安全,降低環境污染,同時為人們提高工作效率創造條件。4、加強節約與綜合利用綠色應優化設計和管理,選擇適用的技術、材料

13、和,合理利用并優化配置;減少對的占有和消耗,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原材料的利8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用效率,積極促進的綜合利用;延長物整體使用,增強其性能及適應性。9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第四章綠色設計目標及主要內容4.1 綠色設計目標本項目在設計階段將綠色的理念融入,運用適宜、高效的綠色技術,結合綠色的要求中關于節地與室外環境、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利用、室內環境質量、運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進行設計,創造一個綠色特征明確、全生命周期環保節能和舒適高效的居住社區,根據合肥市關于加強新建民用建筑設計方案節能和綠色管理工作(合規2014129 號)等有關及業主要求,本項目按照綠色評價標準(GB/T規

14、定、本項目綜合50378-2014)綠色一星級設計。4.2 綠色技術路線依據標準綠色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和省節能、綠色相關設計規范及合肥市節能與綠色設計要求,結合項目自身條件,力求打造綠色、節能、環保、舒適的現代化住宅社區。綠色設計基于整體設計的策略,通過對場地和功能、特點的分析,就節能環保、綠色的具體要求,采用適宜的技術,保護環境,減少能源和浪費;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城市綠地、人文環境、城市景觀等環境;提高投資效益,在滿足居住功能的同時,創造適宜的、健康的生活環境。項目開發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項目所在地的氣候、自然環境、等特點,運用適宜、成綠色技術,在原有造價基礎上適

15、量增加成本,從設計、施工建設及運營管理的全過程中,力求最大限度的做到“四節一環保”,從而實現人與自然、與環境共生的綠色。10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在綜合考慮項目特點與地域環境的基礎上,綠色技術的選擇以“式技術優先,主動技術優化”為設計理念,著重突出式的設計手法,強調綠色技術的適宜性、成熟性與可靠性,在盡可能較低的成本下實現綠色的目標。綠色設計主要技術路線:(1)良好的室外環境;(2)良好的圍護結構保溫隔熱系統;(3)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利用;(4)節水技術與節水器具的應用;(5)充分的日照、采光及自然通風良好的室內環境;(6)土建裝修及高性能建材的應用;(7)智能化技術的應用。4.3 綠色設計的主

16、要內容本項目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見表 4-1。具體設計方案及實施方式將在后面章節中詳細分述。表 4-1綠色設計的主要內容11類 別技術內容場地合理的選址與室外風環境模擬分析日照模擬分析合理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綠地率及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完善的公共交通配套住區配套服務設施與周邊共享設計合理的布局、朝向及戶型設置自然通風模擬分析自然采光模擬分析全面執行 50%節能設計標準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12類 別技術內容造型簡約,無過多裝飾性構件和主要活動空間設有無設施空間的合理利用結構設計現澆混凝土采用預拌混凝土結構材料合理采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強度鋼土建裝修設計施工(精裝修)電氣設計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明設計標準

17、(GB 50034-2013)規定的目標值設計節能照明系統分戶分類計量合理智能化系統給排水設計合理給排水系統方案,地表徑流量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漏損采用節水器具雨水回收系統按用途設置用水計量水表暖通設計選用高能效空調設備可再生能源應用采用太陽能熱水系統景觀設計景觀綠化采用復層綠化綠化植物選用鄉土植物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第五章場地5.1 空間布局A2 地塊面積為 43305.9m2,凈用地面積 35236.3m2,總面積:127927.7m2。新建住宅 8 棟,其中 1#、3#為 28 層、2#、6#為 34 層,4#、5#為 32 層,7#、8#為 30 層,9#、10#為配套商業。整體空間布局

18、采用周邊密,中間疏的布局模式,16#樓間圍合城中心景觀。最南側為 9#、10#樓 2 層商業。圖 5-1功能分區圖5.2、保護本項目為萬科森林公園地塊的 A2 地塊,位于合肥西北側的城市森林公園規13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劃區域內,是市重點打造的集旅游、森林社區、體育、歷史、休閑為一體的森林城區,環境優美。基地北側的北二環路為城市主干道,與四里河路、潛山北路等城市主干道連通,距離市中心僅 1 公里,交通方便。基地東側的 A3 地塊、東南面的 A6 地塊均為在建小區,東面的 B4 地塊為在建的 45 中,東南側的 C1 地塊為在建的小學,C2 地塊沿固鎮路一側設有配套商業街,與 B3 將建的商業

19、中心相呼應,生活便利。圖 5-2區位分析圖(1)14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5-3區位分析圖(2)圖 5-4基地及周邊現狀圖本項目用地紅線內現狀為凈地,不存在原有污染問題,適合用來建設住宅。因此,場地建設未破壞當地文物、自然水系、濕地、基本農田、森林和其他保護區。5.3 場地安全根據項目土壤氡濃度檢測報告(見附件 1),合肥萬科森林公園項目 A2 地15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工程場地 420 個監測點的土壤氡濃度在 39015326Bq/m3 之間,平均濃度塊4621Bq/m3,符合民用工程室內環境污染規范GB 50325-2010(2013年版)附錄 E 的要求,土壤氡濃度均低于 2000

20、0Bq/m3,無需采取防氡工程措施。場地安全范圍內無電磁輻射危害和火、爆、物質等。建設場地內不在地址斷裂帶、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地段上。建設用地周圍沒有電視廣播發射塔、站、通信發射臺、變電站、高壓電線、油庫、物質車間等有可能發生火災、和毒氣泄漏等的區域。5.4 人均居住用地指標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是指人均占有的居住用地面積,是住宅的一項重要指標,是綠色節地方面的重要體現。綠色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中 4.2.1 條提出“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上表不同的類型規定了不同的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評分規則,本項目8 棟住宅全部在 19 層以上。根據城市居住區設計規范(GB50180-1993)

21、,居住區人口按每戶 3.2 人計,項目共 1107 戶,共有 3684 人,凈用地面積為35236.3m2,則計算出人均居住用地指標為 9.56m2/人。依據上表,本條得 19 分。5.5 住區綠地率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住區綠地率綠色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中 4.2.2 條提出,場地內合理設置綠化用地。本項目綠地率為 40%,綠地面積滿足綠色50378-2014)中 4.2.2 條住區的綠地率不低于 30%的要求。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評價標準(GB/T164.2.1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評價總分值為 19 分 。對居住,根據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標按表 4.2.1-1 的規則評分

22、。表 4.2.1-1 居住人均居住用地指標評分規則居住人均居住用地指標 A (m2)3 層及以下46 層712 層1318 層19 層以上得分35<A4123<A2622<A2420<A2211<A1315A35A23A22A20A1119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公共綠地應滿足下列要求:寬度不小于 8m,面積不小于 400 m2,應有不小于 1/3 的綠地在標準的日照陰影范圍之外。經劃分計算,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 1.57m2。本項目公共綠地示意圖如下圖所示:圖 5-5公共綠地示意圖5.6 日照模擬分析1、日照分析的范圍:(1)根據綠色評價標準GB/T 50378-2

23、014 要求:“4.1.4布局應滿足日照標準,且不得降低周邊的日照標準。”通則(試行)(合肥市(2)根據合肥市167 號)附錄 C 規定,擬建南面界線為與擬建性詳細令第的影響范圍和被遮擋的確定方法如下:平面外截的大寒日 8 時及 16 時太陽方位角高度的 1.0 倍,最大不超過 100 米;(57°)線,北面界線為擬建東面、西面界線為遮擋高度的 0.5 倍,最大不超過 50 米,最小不小于 30 米。17約1000 約 800 約1000 約 3000 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在上述陰影范圍內,確定須進行日照分析的被遮擋(指日照標準所規定的居住和文教衛生,當被遮擋的一部分位于上述界線內

24、時,界線內的各套住宅需考慮。上述陰影范圍以外的不進行日照分析。2、日照分析相關規范要求(1)城市居住區設計規范(GBJ 50180-93)(2002 版)條文 5.0.2.1“住宅日照標準應符合表 5.0.2-1 規定(表 5-1),對于特定情況還應符合下列規定:老年人居住的不應低于冬至日日照 2 小時的標準;在原設計外增加任何設施不應使相鄰住宅原有日照的標準降低;舊區改建的項目內新建住宅的日照標準可酌情降低,但不應低于大寒日日照小時的標準。”表 5-1住宅日照標準附錄 A 第 A.0.1 條規定。注:氣候區劃分應符合底層窗臺面是指距室內地平 0.9m 高的外墻位置。(2)住宅設計規范(GB

25、50096-2011)中“7.1.1 每套住宅至少應有一個居住空間能獲得冬季日照。”及“7.1.2 需要獲得冬季日照的居住空間的窗寬度不應小于 0.60m。”口3、日照分析軟件及技術參數(1)分析軟件:洛陽眾智日照分析 9.2 版(2)城市: 合肥B = 31°5102,L = 117°1524(3)有效時間:8:0016:00,分析采樣間隔:1 分鐘(4) 住宅分析日:1 月 20 日;節氣:大寒(5) 日照時間計算方法:累計日照時間(6)擬建為 1#8#住宅樓。4、日照分析圖18氣候區劃、氣候氣候區、 氣候區大城市中小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日照標準日大寒日冬至日日照時數(h

26、)231有效日照時間帶(h)816915計算起點底層窗臺面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5-6日照模擬示意圖5、日照分析結論萬科森林城項目 A2 地塊 1#8#樓每戶日照時間大于大寒日日照兩小時。5.7 室外風環境模擬分析1、評價標準(1)場地內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的自然通風;(2)在冬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物周圍人行區的風速小于 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不應大于 2,除迎風第一排面風壓差不大于 5Pa;外,迎風面與背風面表(3)過渡季、夏季典型風速和風向條件下,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漩渦或無風區,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 0.5Pa;2、參考依據綠色評價標準GB

27、/T 50378-2014設計導則DBHJ/T010-2014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 50736-2012綠色民用19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中等熱環境 PMV 和 PPD 指數的測定及熱舒適條件的規定GB/T18049-2000委托方提供的總平面圖、設計圖紙等圖紙資料委托方提供的其他相關資料3、模擬結果在冬季室外最多風向平均風速為 2.39m/s 的 NE 風場下,A2 地塊室外風環境大部分區域分布在 0.52.2m/s 間,整體風速較均勻,人行高度 1.5 米處平均風速為 2.4m/s,符合舒適度要求。最大風速位于 7#樓迎風側轉角區,為 3.0m/s左右。室外 1.5m 處風速放大

28、系數分布在 0.51.2 之間,最大值出現在 7#樓迎風轉角區域,約為 1.3。在冬季室外最多風向 NE 風向時,迎風側第一排 1#樓表面風壓最大值為 3.5Pa 左右,其他樓迎風面表面風壓最大值在 23Pa,大部分區域迎風面風壓值分布在 0.23Pa 間。對于背風側,風壓最小值出現在 7#樓表面,為-6Pa 左右,3#、6#樓背風面風壓也較低,最小風壓為-3-4Pa,背風側大部分區域風壓為-20Pa 之間,根據模擬結果可見,除迎風側第一排表面外,3#、6#樓迎風面與背風面的風壓差也較大,壓差約為 67Pa,不滿足“除迎風第外,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 5Pa”的要求。一排在夏季室外最多

29、風向平均風速 2.9m/s 的 S 風場下,A2 地塊內周邊人行區域流場分布均勻,小區內部最大風速出現在 6#樓東南角,最大風速為 3.2m/s 左右,大部分區域風速分布在 0.53.0m/s 之間,平均風速為 2.8m/s,無渦流、無風區的形成,整體通風狀況良好。由于南側地塊的部分遮擋,夏季南向典型風向下,迎風表面有部分區域風壓值分布在-0.50.5Pa 間,其中 7#、8#樓有相當比例迎風面室內外表面風壓差較小。而背風側,絕大部分表面風壓值均低于-0.5Pa,有利于周邊區域的空氣流通和室內良好的通風效果,總體上,夏季風場下,滿足“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 0.5Pa”。在

30、過渡季室外最多風向平均風速 2.47m/s 的 E 風場下,本案周邊人行區域的最大風速不超過 3.5m/s,項目周邊人行區域流場分布均勻,平均風速在2.5m/s 左右,只有部分遮擋背風區域風速較小,但整體通風狀況良好,基本無渦流區與無風區的形成。迎風面表面風壓在 0.52Pa 之間,最大風壓值20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接近 4Pa,背風側表面風壓大部分在-20.5Pa 范圍內,其中 1#、4#樓背風側最低風壓值接近-3Pa,前后壓差較大,有利于在周邊區域的形成自然通風,表面大部分區域風壓差大于 0.5Pa,滿足“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 0.5Pa”。4、模擬結論本項目室外風

31、環境經計算得到以下結論:( 1 ) 該項目室外風環境基本滿足 綠色評價標準 GB/T50378-2014“4.2.6 場地內風環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動舒適和(2)在冬季主導風向 NE、風速為 2.39m/s 的風場下,滿足“的自然通風;物周圍人行區的風速小于 5m/s,且室外風速放大系數不應大于 2”,但不滿足“除迎風第外,迎風面與背風面表面風壓差不大于 5Pa”的規定。一排(3)在過渡季節主導風向 E、風速為 2.47m/s 和夏季主導風向 S、風速為2.9m/s 的風場下,場地內人活動區不出現漩渦或無風區,50%以上可開啟外窗室內外表面的風壓差大于 0.5Pa”。5.8 室外聲環境分析1、

32、評價標準(1)綠色評價標準GB/T 50378-2014 第 4.2.5 條“場地環境噪聲符合現行標準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 的規定”。(2)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5.1 關于各類聲環境功能區適應下表規定的環境噪聲等效聲級限值”。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聲功能區分類為 1 類,即要求晝間等效聲級不大于 55 dB(A),夜間等效聲級不大于 45 dB(A),聲環境功能區環境噪聲限值詳見下表。表 5-2環境噪聲限值:dB(A)21聲環境功能區類別晝間夜間聲環境功能區類別包含區域0 類5040適用于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1 類5545適用于以居民

33、住宅、醫療衛生、 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2、監測結果合肥市環境監測站對建設項目所在區域環境噪聲進行檢測,分別在擬建項目東、南、西、北區四周邊界設置監測點,各噪點測點作晝間和夜間 2 個時段測定,晝、夜間各測定一次。項目區域噪聲監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表 5-3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平均值一覽表 :dB(A)3、評價結果表 5-3 中的聲環境質量現狀監測結果表明,各監測點噪聲晝間能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 中 1 類標準要求,但夜間監測點噪聲值均不能滿足GB3096-2008 中 1 類標準要求。5.9 降噪措施1、圍護結構隔聲減

34、噪措施沿街側的窗戶應采用隔聲,以減少外界道路噪聲對住宅的影響。本22測點編號噪聲值晝間夜間1#50.548.22#51.448.23#52.048.54#51.748.12 類6050適用于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3 類6555適用于以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4 類4a 類7055適用于高速公路、一級公路、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內河航道兩側一定距離之內, 需要防止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的區域4b 類7060適用于鐵路干線兩側一定距離之內

35、,需要防止 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項目在臨街一側采用空氣隔聲性能(Rw+Ctr)不小于 30dB 的隔聲窗。中空是是一種有良好隔熱、隔音、美觀適用,并可降低物自重的新型材料,它是用兩片(或三片),使用高強度高氣密性復合粘結劑,將片與內含干燥劑的鋁合金框架粘結,制成的高效能隔音隔熱。中空多種性能優越于普通雙層,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中空是將兩片或多片以有效支撐均勻隔開并周邊粘結密封,使層間形成有干燥氣體空間,中間有 6-12mm 的空氣層充入干燥氣體,邊框內充以干燥劑,以保證片間空氣的干燥度。其特性,因留有一定的空腔,而具有相對較好的保溫效果。在隔音性能方

36、面,中空中高頻率噪音(比如人聲、學校高音喇叭聲等)有良好的隔音效果。2、綠化降噪措施綠化降噪是栽植樹木和草皮以降低噪聲的方法。樹木的葉、枝、干是決定樹木降噪效用的主要因素。聲波射向樹葉的初始角度和樹葉的密度決定樹葉對聲音的反射、透射和吸收情況。大而厚、帶有絨毛的濃密樹葉和細枝對降低高頻噪聲有較大作用。樹干對低頻噪聲反射很少,成片樹林可使高頻噪聲因散射而明顯衰減。不同的樹種、組合配植方式和地面的覆蓋情況也對降噪有一定影響。聲音經過疏松土壤和草坪的,會有超過平方反比定律的附加衰減。從遮隔和減弱城市噪聲的需要考慮,配植樹木應選用常綠灌木與常綠喬木樹種的組合,并要求有足夠寬度的林帶,以便形成較為濃密的

37、“綠墻”。本項目西側為綠楊路,北側為城市快速路北二環路,交通流量和產生的噪音較大,需考慮對交通噪聲進行降噪處理,在項目北側,北二環路南側設有 50 米寬城市綠地帶,可起到一定的綠化降噪作用。23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5-7交通噪聲分析圖 5-8路側綠化降噪示意圖3、施工噪聲處理噪聲污染是施工期的主要環境問題,噪聲源主要為施工機械。施工過程中,嚴格執行及地方有關施工環境保護管理規定,噪音大的項目盡量在早6:00-晚 10:00 間完成,減少噪音污染,車輛不鳴笛,裝卸貨物盡量輕放,配置低噪音振搗棒,并不得振動模板,拆模及倒運模板盡量輕放,教育工人不大聲喧嘩,不得有意制造噪音。施工現場進行噪音聲

38、值監測,以便隨時了解現場內的24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噪音值,滿足施界噪聲限值(GB 12523-2011)的要求。4、運營期間噪聲處理本項目噪聲主要有來自水泵、風機等設備噪聲,以及汽車出入基地的交通噪聲和活動噪聲等。本項目進行合理布局,將泵房、風機房等高噪聲設施及用房布置于層,利用物、構筑物來阻隔聲波的,且不位于住宅建筑正下方,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本項目主要產噪設備都安置在室內,建議采取減振、隔聲等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水泵房:主要設備包括電源箱、消防供水設備和生活供水設備(消防柜、消防泵、噴林泵、消防穩壓柜、穩壓泵、供水柜、供水泵)、泵房排污柜,排污泵等。首先保證所有水泵均為低噪音水

39、泵,其次對管道及噪音的途徑進行。 在管道中安裝調節孔板組,降低進水動壓; 安裝落水,徹底地消除落水噪聲;電磁閥替代浮球閥以消除浮球閥的噴水噪聲;水泵房的進水管道采用彈性支承。(2)車庫排風口: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風機設備等均選用精度高、裝配質量好、低噪聲設備,設備均安裝在加有減振墊的隔聲基礎上,設備均設置軟接頭。(3)配電房:消防排風散熱排風通道出口安裝通風;機內的墻壁、吊頂做吸聲處理;變壓器及附屬設備基礎安裝減振臺架,有懸掛的部分安裝彈性減振吊架;設置單獨設備用房,選取防火隔聲門,將不開口的窗戶全部封閉。(4)天然氣調壓柜:建設設備房,加強周邊綠化。5.10 場地內環境分析小區設置兩個,

40、東側青松路設置小區主,南側春梅路設置小區次入口,地面停車位占總車位的 24.97%,減少車庫停車。小區主環路為 6.0米寬,設計為雙向通行,主要沿環路外側設置車位。通向單元的 3 米寬道路除作為 3+1 消防車道外,為人行道,結合景觀統一o車庫主要采用盡端式停車,車道為 5.5 米,停車數為 678 輛,設兩個雙車道出和一個單車道出。出朝向外環路設置。25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5-9交通分析圖圖 5-10停車分析26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5-11景觀分析圖小區除樓間組團綠地外,還形成了南北貫通和東西貫通的兩根主要景觀軸線,花園則在景觀主軸外側,從南即展開了景觀軸線的序列,通過7#8#樓

41、之間,步移景異,直至到達 2#樓南側的景觀節點,超大的花園設計室小區居民可以享受到多層次的、綠色的生活環境。在單元處也做了精心的設計,小庭院隨處可見。5.11 公共交通如下圖所示,本項目小區周邊 800m 范圍內有余老莊、夾塘村公交站點,小區北側出距 “余老莊”站步行距離約為 165m,途徑公交路線有 44 路、157路,小區距離夾塘村站步行距離為 779m,途徑公交路線有 44 路、157 路,小區距離新大郢站步行距離為 961m,途徑公交路線有 143 路、44 路、53 路、157 路,如下圖所示。27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5-12周邊交通示意圖5.12住區配套服務設施共享根據城市居

42、住區設計規范(GB 50180-1993)(2002 年版)相關規定,住宅配套服務設施應包括: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商業服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八類設施。住區 1000m 范圍內的公共服務設施一般不少于 5 種。本項目周邊有、小學、45 中等教育設施,還有社區服務、商業綜合體、森林公園等公共設施,配套十分豐富。圖 5-13周邊配套設施分析28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第六章 能源專項設計6.1 暖通空調形式的選擇考慮建設方意愿及后期末端的靈活性,本項目選用分體空調。對后期用戶空調設備選擇的建議,將在本專篇第十一章暖通設計中敘述。表 6-1冷熱源形式的對比6.2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43、合肥市地處北緯 31º52',位于江淮之間,屬于暖溫帶向亞熱帶的過渡帶氣候類型,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全年氣溫變化特點是冬冷夏熱,春秋溫和。合肥市屬于類太陽能豐富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2100 小時左右,年日照百分率為 48%,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為 4445MJ/m2。見下圖“合肥市典型氣象年太陽能日總輻射和月總輻射”所示,一年中除去 1、2 及 12 月日照較少外,其余各月日照條件均達到可利用標準。此外,特殊天氣出現的天數較少,頻率也相對較小,日照時數較低的月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指數較高,均可利用太陽能系統供能。29冷水機組+燃氣鍋爐VRV 多聯式空調系統地源

44、熱泵系統分體式空調優點運行穩定可靠; 初投資費用合理; 當集中大負荷使用時,效率較高。安裝方便、調節靈活;各房間 相對 ;根據需求配置機組,初投資低。有效利用土壤的低品位熱源,大大降低空調能耗;機組運行無污染;占地小、噪聲低、使用靈活;室內機 安 裝 位 置 靈活;缺點維護費用較高,不便于,當較低負荷運行時, 效率降低對管材材質、制造工藝、現場焊接等方面要求較高。初投資高,后期運行可能出現土壤熱堆積現象,影響系統效率。分體式空調無法送入新風;運行費用高現有條件各房間需控制各房間需地質狀況未知可實現各房間獨立選擇方案放棄放棄放棄選擇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6-1太陽日總輻射變化圖(合肥市典型氣

45、象年)圖 6-2太陽月總輻射圖(合肥市典型氣象年)根據合肥市關于加強新建民用設計方案節能和綠色管理工作(合規2014129 號)的規定:滿足春分或秋分日照時間累計達到 4 個小時的新建居住樓層必須安裝太陽能熱水系統,本項目應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進行太陽能熱水系統與設計為居住提供生活熱水。(1)太陽能熱水器設計依據太陽能熱水系統與技術規程DB34/1801-2012,本項目共有住宅 8 棟,每棟逆 12 層設置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系統,每戶設置 100L熱水儲熱一個和 2.7m2 集熱板一塊,共 432 戶,則由太陽能提供熱水的用戶占總住戶的比例為:h = 432 / 1107 = 39%30華

46、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每戶直接系統集熱器面積計算如下:= QW CW (tend- ti ) f /JThcd (1-hL )AC式中:AC直接系統集熱器總面積,m2;Qw日均熱水用水量,kg,按日平均用水定額 30L/(人·d),每戶 3.2 人計;Cw水的定壓比熱容,4.18kJ/(kg·);tend貯內的終止設計溫度,60;ti水的初始溫度,10;JT當地集熱采光面上的年均日太陽輻照量,取 12128kJ/m2;f太陽能保證率,取 0.45;hcd 集熱器的年平均集熱效率,取 0.50;hL 貯和管路的熱損失率,取 0.2。則 Ac=2.482 m2。A = A 

47、83; (1+ FRUL · Ac )incU· Ahxhx式中 Ain 間接系統集熱器換熱面積,m2;FRUL 集熱器總熱損系數,平板型取 6 W/(m2·);Uhx 換熱器傳熱系數,取 400 W/(m2·);Ahx 換熱器換熱面積,取 0.7 m2。則 Ain =2.546m2。本項目每戶設計集熱器集熱面積為 2.7m2,滿足要求。太陽能集熱器均采用1960×500、容積為 100L。太陽能不足時,采用燃氣熱水器熱。(2)太陽能熱水系統運行原理31華東分公司綠色咨詢中心圖 6-3陽臺壁掛式太陽能熱水器運行原理圖(3)節能效益分析年供熱量按下式計算:= AC JThcd (1 -hL )Q1式中:Q1太陽能熱水系統年供熱量(MJ);Ac太陽集熱器采光面積,本項目住宅總采光面積為 1166.4m2; JT太陽能集熱器采光表面的年太陽輻射量,取 4426.72MJ/m2; cd太陽能集熱器的集熱效率,取 0.5;L管路和的熱損失率,取 0.2。經計算:本項目住宅太陽能熱水系統年供熱量為 2065330.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