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優秀教案(高一上冊)_第1頁
《阿房宮賦》優秀教案(高一上冊)_第2頁
《阿房宮賦》優秀教案(高一上冊)_第3頁
《阿房宮賦》優秀教案(高一上冊)_第4頁
《阿房宮賦》優秀教案(高一上冊)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阿房宮賦優秀教案(高一上冊) 導語:阿房宮賦從整體結構來看,此賦前兩段以描寫為主,后兩段以議論為主。前面的描寫是為后面的議論作鋪墊的。但是,無論描寫還是議論,都大量采用了鋪排的手法,敘事言情,極盡其致,氣勢奪人,令人耳目一新。下面是其優秀教案,歡迎參考: 【設計意圖】 杜牧的阿房宮賦曾得到"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盛譽,長期流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學習的主要目標,是要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作者命意,具體感受賦體特點。本設計突破 "讀文章-講字詞-譯文句"的傳統教學程式,抓住中心,運用現代教學媒體,針對本課教材集文言文與詩歌于一身的特點,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法和誦讀

2、法分析、理解課文內容和藝術特色。 【設計提要】 杜牧向來主張:"凡為文以意為主,以氣為輔,以辭采章句為之兵衛。"(樊川文集·答莊充書),據之,本設計在學生對照注釋預讀課文的基礎上分兩步:(一)由比較分析引入第3、4段,體會作者命意;(二)誦讀第1、2段,具體感受賦體特點。是課內自讀課文,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強化誦讀自學,重視語言知識,將理解文意與理解語言緊密結合,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思維訓練。 【設計實施】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銀幕:大家讀過這首詩嗎?-讀過(眾) 詩的題目?-江南春絕句(眾)作者?-杜牧(眾) 明媚絢麗的江南春景,經過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

3、其意境更加深遠幽美。詩人還寫過一篇賦,同樣膾炙人口,千古傳誦,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被人們稱為"詩人之賦"的阿房宮賦(板書課題) 說明聯系舊知導入,幫助學生接通舊知與新知之間的信息通道,形成正向遷移。同時,利用學生對舊知的興趣來形成學習新知的動機,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成為學習活動的牽引。 啟發思考:作者為什么寫這篇賦?("自讀提示"中有:"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這是什么手法?-借古諷時。高中階段我們學過哪些運用這種寫法的課文? 學生討論,教師歸納。投影: 二、比較分析,發現作者命意 1.比較過秦論/阿房宮賦對秦亡原因的

4、見解。 啟發思考:同樣是借秦諷時,賈誼在過秦論中指出秦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同樣,杜牧對秦滅亡也作了深層思考,他提出的見解是-?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思考:為什么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呢?-"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六國論) 那么為什么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呢?我們一起學習第3段。 說明高三學生肩負高考重任,學習時間緊、任務重,教師考慮到"學"的需求,有目的地在學習新知的同時

5、復習舊知,以舊促新,溫故知新,以使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研習第三段: 學生聽錄音朗讀,邊聽,邊理解,準備翻譯。 學生翻譯,教師點撥。投影: 從這里,我們看到"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是歷史的辯證法。杜文以阿房宮作為切入口,"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司馬光語):在杜牧筆下,阿房宮成了秦皇驕奢的見證,封建獨裁的象征,秦朝滅亡的標志。(板書) 2.比較閱讀:阿房宮賦末段/六國論末段(課堂練習,附后)下節課根據同學們反饋的情況再作評析。 說明通過檢測,了解真實的反饋信息,而形成反饋信息通道,是系統優化的重要條件,是實行有效控制的基本前提。學習者根據反饋信息

6、及時修訂原來的計劃,將更有利于學習;教者根據反饋信息及時修訂原來的計劃,不斷調整教學設計,尤其是改變教學策略,將更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形成整個教學系統的良性循環。 三、過渡:杜牧為文,固然主張"先意氣而后辭句",但也十分重視辭彩的"華赫而莊整",他把表現形式服從思想內容比喻為"如鳥隨鳳,魚隨龍,師眾隨湯武"。作者充分利用賦的特長("賦者,鋪也。鋪采攡文,體物寫志也。"-文心雕龍·詮賦),潑墨如云,鋪陳渲染描繪阿房宮。請看課文第1、2段。 四、誦讀1、2段,感受賦體特點 1. 自讀:這兩段文字極力描寫阿房宮

7、的哪幾個方面?(完成"思考和練習"一) 明確:宮貌-富麗堂皇,宮人(秦皇)-驕奢糜爛,宮藏-視若土石 說明第1、2段文字雖艱澀,但文下皆有注解,高三學生完全有能力借助這些注解閱讀理解,以達到課內自讀之目的,使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潛能都能達到充分的挖掘,使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取得滿意的學習效果,體驗成功的歡樂。 2. 齊讀,CAI教學媒體展示音(配樂漢宮秋月)像。思考:這兩段文字在語言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見"思考和練習"三) 學生討論,七嘴八舌地補充,教師適當點撥。 配樂漢宮秋月(二胡) 說明多媒體教學軟件的運用,大大改善了人腦獲得知識信息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視覺形

8、象與聽覺形象傳遞信息的效率。在教學內容的展示上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調動著學生的聯想與想象,有利于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 3. 跳讀:"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點撥:有六國之滅,才有秦阿房之興;而阿房之興,已隱含秦亡之因。可惜、可悲、可哀、可鑒。(板書)正如古文觀止中評論的:"前幅極寫阿房宮之瑰麗,不是羨慕其奢華,正以見驕橫斂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 說明跳讀旨在讓學生抓住中心,理清思路,把握文章重點;訓練學生閱讀語段,篩選信息,總結歸納的能力。 五、總結全文,仿絕句擬詩句 模仿我們開頭提到的杜牧詩江南春絕句的三四句,擬兩句詩總結全文。 學生討論、爭鳴,教師點撥,投影: 說明"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能",這是2001年高考語文考試說明中第一次出現的新提法。它清晰地闡述了語言表達考查的命題思路:重點考查高中畢業生經過長期科學訓練形成的用于實踐操作的語言表達技能。句式仿寫是近年高考語言表達重點題型之一,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仿寫訓練,符合高三學生群體需求,又巧妙地總結了全文,水到渠成,首尾呼應。 總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