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使用說明書(ASN系列送風機通用部分)產品型號:產品代號:文件編號:144-1SY產品出廠編號:產品出廠日期:年月沈陽鼓風機廠1 用途2 風機結構簡介轉子總裝軸承組定子部件自控調節系統撓性聯接3 風機的安裝基礎安裝和檢修時需要的起吊設備平臺和扶梯定子部件的安裝軸承組的安裝輪轂部的安裝葉片的安裝葉片頂部與主體風筒內表面之間間隙的限值與調整液壓調節部分的安裝伺服馬達的安裝葉片角度的調整撓性聯接的安裝聯軸器的安裝儀表的安裝對管網調節風門的要求4 風機的試運轉試運轉前的檢查項目啟動試運轉期間的測量項目停機5 風機的運行風機的啟動及停機程序運行中的報警風機并聯運行注意事項風機的潤滑液壓系統的液壓油液壓調
2、節機構的運行6 常見故障與分析7 風機的檢修液壓調節部分輪轂及葉片調節驅動裝置主軸承及油管路8 說明書附圖1用途本產品系沈陽鼓風機廠按引進丹麥NOVENCO公司VARIAX大型軸流風機專有技術制造的動葉可調軸流通風機系列產品之一。適用于大型電站鍋爐送風系統。該產品技術先進,具有運轉中可調節葉輪葉片角度和風機效率高的特點。同時由于高效率區域寬廣,變工況下運行經濟、節能顯著。另外,結構設計合理,運行時噪音低,安全可靠。2風機結構簡介風機主要由轉子總裝、軸承組、進氣箱、主體風筒、擴散器、液壓調節管路、自控調節系統、聯軸器、撓性聯接和底座等組成。另外,為了進行噪聲控制,風機成套供應消聲器。轉子總裝轉子
3、總裝部分包括輪轂部、葉片、液壓調節機構、調節拉叉和調節驅動裝置。輪轂部和葉片組成葉輪。輪轂部內設有葉片調節機構與液壓調節機構相連。調節葉片角度時,由風機外部的伺服馬達帶動調節驅動裝置,經調節拉叉液壓機構動作,推動輪轂部的調節機構轉動葉片,葉片與輪轂的連接采用4個或6個高強度螺釘將葉片固定在輪轂內的葉片軸上。葉片軸上裝有推力軸承,使得調節靈活。液壓調節機構設計成液壓隨動系統,動作平穩,滯后小。液壓缸的最大軸向推力見說明書專用部分葉片角度調節速度表。液壓缸由液壓調節油站供油。調節拉叉裝有關節軸承,調節時不會卡死。調節驅動裝置中設有調節限位螺釘和調節角度顯示盤,葉片角度的調節范圍為45°。
4、軸承組軸承箱為碳鋼型材焊接結構,具有足夠的剛性,并便于安裝找正。主軸采用滾動軸承支撐,稀油潤滑或脂潤滑。輪轂側為支承軸承,聯軸器側為支承推力軸承。2.3定子部件定子部件主要由導軌、進氣箱、主體風筒、擴散器等組成。主要采用型材焊接結構。主體風筒的內表面經過機械加工,可以保證葉片頂部與殼體有準確的間隙。在主體風筒上還設有檢測門。擴散器的支腿上裝有滑動支座,可以使擴散器沿底座軌道滑動,給風機的安裝和檢修帶來很大方便。擴散器上還設有人孔,檢修人員可以通過人孔進入風機。進氣箱、主體風筒和擴散器的連接處設有導柱銷,安裝和檢修時便于找正。2.4自控調節系統自控調節系統包括風機儀表和液壓調節油站。儀表主要有用
5、于對軸承溫度進行測量及連鎖保護的鉑熱電阻或溫度控制器,測量風機進口流量的差壓變送器,用于調節過載保護的行程開關,用于風機失速保護的失速探針以及監測軸承振動的測振儀表等,儀表的配置具體見隨機提供的熱工測點布置圖。油站的結構見油站使用說明書。2.5撓性連接使用撓性連接是為了防止風機與風道之間有金屬與金屬的之間接觸,同時還能吸收風機和附近風道的熱膨脹,允許設備安裝時產生的少量偏差。3風機的安裝(組裝發運時,風機安裝見“組裝發運說明”)組裝發運說明:在運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根據盡可能減少現場安裝工作的原則,產品出廠時把進氣箱、主體風筒、軸承組,輪轂部、葉片、液壓調節機構、導銷部組裝在一起作為一個發運件
6、,把密封盤、液壓調節管路中三根鋼管、管接頭、墊圈、調節驅動裝置安裝到擴散器上,作為一個發運件。具體內容可見裝箱單。由于組裝件的存在,使得風機現場安裝過程的步驟減少了,但是具體的技術要求不變,軸承組中心線的水平公差mm/m。葉片與主體風筒內表面之間的間隙見說明書專用部分葉輪裝配間隙表。帶有組裝件的風機現場安裝應遵照“3風機的安裝”3.1基礎(水泥基礎要求二次灌漿)3.1.1風機及電機基礎的固有頻率必須位于下列范圍以外:n一風機的工作轉速。3.1.2安裝前應將基礎鑿平,其平面度為5mm/m。3.2安裝和檢修風機時需要的起吊設備為了在安裝和檢修時能夠達到方便安裝和拆卸起見,推薦在風機主電機和風機轉動
7、部分的上方裝設帶有滑行裝置的吊車。如(圖1)所示C用戶也可根據具體情況設置滿足要求的起吊設備。7UI3.3平臺和扶梯由于風機在安裝時,往往可能有許多不同的安裝位置,所以按正常規定不供應連接基礎的防護平臺,亦不供應扶梯。由于風機需要周期性的檢查,因此對于用戶裝設諸如平臺、過道和扶梯是非常有用的。對接近風機將帶來方便。按常規通道要達到的地方如下:進氣箱清掃門主體風筒的檢測門擴散器的人孔門伺服馬達風機的進出口電機潤滑系統3.4定子部件的安裝在安裝之前,應按照風機總圖仔細核對好基礎的水平和標高,核對基礎上地腳螺栓孔的位置尺寸和大小,以保證風機能在與中心線相對的各個方向上水平地進行調節。3.4.1安裝進
8、氣箱,將軸承組裝在進氣箱的支座上(關于軸承組安裝的詳細步驟見)。3.4.2在進氣箱上安裝導銷部。3.4.3將主體風筒安裝在進氣箱上。利用軸承組檢查主體風筒內表面的跳動值是否符合圖紙規定。3.4.4再次核對風機安裝的基準線。首先將軸承組進行水平找正,軸承組中心線的水平度公差mm/m,然后用軸承組中心線來定位。3.4.5澆灌進氣箱支座的地腳螺栓?;炷聊毯?,鎖緊地腳螺栓,并復查軸承組中心線的水平度。3.4.6安裝并找正支撐擴散器的底座。3.4.7起吊擴散器使之就位,同時將滑動支座安裝于擴散器支腿處,并使用調整墊調整好擴散器的位置。將擴散器與主體風筒把緊。3.4.8核對所有的中心線和把緊所有的地腳
9、螺栓。3.4.9將擴散器沿底座軌道向后推入約0.9m,以便安裝轉子部件。3.5軸承組的安裝3.5.1首先要連接好軸承箱油管路,同時裝好軸承測溫儀表及速度傳感器導線,方能將軸承組在支座上就位。3.5.2在軸承箱支座處配好墊片,墊片是對號入座的,然后利用定位銷釘將軸承組就位固定。3.5.3裝好密封盤,密封的間隙應符合圖紙規定。3.6輪轂部的安裝注意:所有輪轂部內的零件已在制造廠內做互相搭配的標記。3.6.1先將起吊環裝在葉片軸上,然后將輪轂吊起至軸承箱主軸的水平高度上。注意:必須使用制造廠提供的專用吊環或按圖(或)制造的吊環吊裝輪轂。3.6.2檢查鍵是否裝入主軸鍵槽中。當第一次往主軸上裝輪轂的時候
10、稍稍修整一下鍵是十分必要的。3.6.3在軸端擦上防咬混合劑。3.6.4然后將輪轂套在軸上并與主軸的凸肩上緊。接著把螺母安裝在主軸上,彎曲鎖緊墊圈對螺母進行保險。3.6.5裝配輪轂時,把輪轂均勻加熱到5070,這將對輪轂的套裝工作帶來很大方便。3.7葉片的安裝注意:葉片在輪轂上的安裝位置是經計算機程序分布的,請嚴格按照分布順序對照葉片與葉片軸標記進行安裝。3.7.1清理輪轂上的凹槽,將聚四氟乙烯密封環放入槽中,檢查并保證使環在槽中能自由活動,注意環的開口在葉輪出口側。3.7.2將葉片對號裝在葉片軸上,然后在固定葉片螺釘上涂少許石墨油擰緊葉片螺釘。葉片螺釘的擰緊力矩規定為45Nm,其他螺紋擰緊力矩
11、參考表1。3.8葉片頂部與主體風筒內表面之間間隙的限值與調整。3.8.1在測量葉片與主體風筒之間的間隙之前,應將主體風筒用螺栓和進氣箱連接起來。3.8.2轉動葉輪按照記錄卡1中項目記錄測得的間隙值。力矩表單位牛米和磅英尺級別,螺釘級別,螺母M6691215牛米磅英尺M815222938牛米磅英尺M1028445574牛米磅英尺M12507595125牛米磅英尺M16120185235310牛米134170224磅英尺M20240360450600牛米174261326435磅英尺M244006007501000牛米290435544725磅英尺上表中所給出的力矩數據是供在鋼結構上使用且已經緊定
12、的螺栓、定位螺栓、六角螺釘所使用。在螺紋上應涂上防咬混合劑。3.8.3葉片與主體風筒內表面之間的間隙值應是風機轉子在冷態不動的情況下,用楔形硬木塊塞在葉片根部與輪轂之間而量得的(注意:測量完間隙后,應將木楔清除)。葉片與主體風筒內表面之間最小間隙值為,當最長葉片在主體風筒內轉動時,由于主體風筒形狀公差影響而產生的間隙變化值;最大間隙值是當最短葉片轉動到主體風筒最大間隙處時的間隙值;平均間隙是最長和最短葉片在8個測量點上測得的間隙平均值。見說明書專用部分葉輪裝配間隙表。3.8.4為了達到所述要求,可以調整葉片軸上的螺母。但調整后葉片軸與輪轂的徑向間隙最應在加1項之間。最大不得使葉片底部在輪轂表面
13、的凸出量超過加。3.8.5葉片與主體風筒間隙經調整后可能會對轉子的平衡產生影響,必要時應重新對轉子進行平衡3.8.6現場重新找平衡往輪轂上加平衡塊時,為防止平衡塊脫落,應在后加平衡塊上鉆孔,平衡位置確定后,在輪轂上配作螺孔,用螺釘將平衡塊加強并固定,螺釘為GB70M5X20?,F場裝平衡塊時,把螺釘沖死。平衡塊鉆孔如圖:記錄卡1注意:當進氣箱、主體風筒、擴散器最終連接之后,必須對葉片頂部與主體風筒表面之間的間隙進行復查。這時,只需檢驗最長葉片的最小間隙。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9液壓調節裝置的安裝(圖2)3.9.1用螺釘(21)把油缸(11
14、)固定到支撐軸部上。3.9.2把支撐蓋(17)固定到輪轂蓋上,然后轉動輪轂使支撐蓋(17)上的裝螺釘(18)的孔和液壓缸上的裝螺釘(18)的孔對準,并擰緊螺釘(18)。3.9.3打表找正調整液壓缸的中心,把千分表支架固定在主體風筒端部,然后把千分表對準調節閥箱左端外圓測量跳動值,同時找正支撐蓋(17)。打表找正時液壓缸的圓跳動值公差0.05mm,擰緊螺釘后,要再重復查一次。3.9.4仔細地把調節閥(05)按壓入調節閥箱內。檢查彈簧(09)安裝位置應正確。裝入銅的密封墊(04),裝前必須將密封墊加熱。然后用螺釘(16)裝好旋轉油密封。注意:旋轉油密封和調節閥法蘭上所作的標記必須相互對準,仔細地擰
15、緊螺釘(16),并用塞尺在旋轉油密封和調節閥法蘭接觸面上檢查螺釘是否緊得均勻,其間隙差不得超過0.1mm。3.9.5打表找正旋轉油密封,千分表應盡可能設在靠近旋轉油密封端蓋處。打表找正時跳動值公差0.05mm。3.9.6安裝擴散器內筒與輪轂部支撐蓋之間的密封盤。首先要配點焊上螺母,然后調整密封的徑向間隙,其間隙差不應超過0.4mm。調好間隙后,將密封盤固定。3.9.7把調節拉叉(01)裝在旋轉油密封(02)上,拉叉的另一端裝在調節驅動裝置中的曲柄上。3.9.8安裝液壓調節油管路。首先將每根軟管及擴散器上的三根鋼管進行清洗,然后先連接液壓調節油站與擴散器之間的軟管,在連接旋轉油密封油管之前,先將
16、撓性管與油站之間連成閉合回路,啟動油站對管路系統進行清洗一小時。其間應檢查管路各接頭處是否有滲漏,如果發現應對接頭加以緊固,必要時更換新接頭。3.9.9液壓調節油站的試運轉。安裝好也要調節油管路之后,應對油站進行試運轉,試轉步驟如下:3.9.9.1啟動一號油泵及油冷卻器一號風機,檢查其是否正常。3.9.9.2啟動備用油泵及油冷卻器備用風機,檢查其是否正常。3.9.9.3切換油泵及油冷卻器風機,檢查切換是否正常。3.10伺服馬達的安裝風機可以使用電氣或液壓伺服系統,(執行器的型式及是否成套供貨按風機技術協議)調節力矩為50Nm。調節速度不應過快,一般葉片角度的調節速度見說明書專用部分葉片角度調節
17、速度表。伺服馬達安裝在水平基礎上的座架上,伺服馬達用連桿與調節驅動裝置中的調節臂連接,連桿的長度和調節臂連接的位置與伺服馬達的安裝位置有關,三者的相互位置應滿足(圖3)的要求,或(成套供貨時見伺服驅動裝置圖紙)3.11葉片角度的調整(參考圖號:)。3.11.1先拆下一片葉片,在葉片軸上安裝葉片角度調節盤。12-M10X453.11.2啟動液壓調節油站后,利用伺服馬達手動或電動機構調節葉片角度使得葉片角度調節盤上測得的角度為0,利用調整關節軸承與拉叉的相對的螺紋擰緊位置,將調節驅動裝置中的曲柄調至垂直位置,并將拉叉長度固定,在調節外部的角度顯示盤至相同角度,然后,再將葉片角度調至10°
18、及55°,檢查外部葉片角度顯示盤與葉片角度調節盤是否同步。3. 12撓性聯接的安裝安裝軟聯接應盡可能晚些,以減少損壞可能。安裝卡緊環之前,要先安裝好撓性聯接。不要把卡緊環裝在套環之外,但要注意卡緊環配合的緊度是要一致的。在每塊卡緊環上有一只螺釘,所有螺釘必須緊的均勻。請注意卡緊環的自由端不要損傷撓性聯接。如果撓性聯接的暴露處在機械影響而產生的危險中時,請如焊接過程中飛濺的焊渣。那么,撓性聯接必須用適當的材料包覆起來,直至機組啟動時才拿開。撓性聯結組裝時要保持最小搭接尺寸200mm,并用隨機提供的粘接劑粘牢。3.13電機找正及聯軸器的安裝安裝聯軸器前,應按風機軸承組中心線大致找好電機的
19、安裝位置。然后以風機端聯軸器為基準打表我正聯軸器中間管和電機端聯軸器,風機與電機軸線同軸度公差加。兩半聯軸器端面之間間隙應均勻,間隙偏差不得超過加。3.14儀表的安裝3.14.1軸承測溫儀表風機供應的鉗熱電阻或溫度控制器,與二次儀表相連接可用于溫度顯示和連鎖保護。支撐軸承和止推軸承使用鉗熱電阻和溫度控制器的數量見熱工測點布置圖。安裝溫度控制器時要注意:由于溫度控制器長度為標準尺寸大于軸承溫度測孔的深度,因此,必須使用隨機供應的接管。注意:鉗熱電阻溫度計及溫度控制器應在軸承箱就位前安裝完畢。3.14.2流量測孔風機進氣箱上開有文丘里測量流量的測孔接頭,將其與差壓變送器想連并經過信號轉換可測量風機
20、進口容積流量。計算公式如下:Q112Ps長審Ps文丘里管測得的差壓(Pa)pi介質進口密度(Kg/m3)K測量系數(m2)本風機K見說明書專用部分流量系數表。3.14.3失速探針及差壓開關為保證風機的運行安全,在風機主體風筒葉輪進口側安裝失速探針。失速探針的安裝位置見圖4和說明書專用部分失速探針安裝位置圖。安裝前,需在現場配鉆安裝螺孔,螺孔的位置必須符合圖示尺寸。另外,要將探針孔清理干凈,以免探針孔堵塞影響測量精度。裝好失速探針待失速信號整定值確定后,將探針與差壓開關連接。3.14.4行程開關當葉片角度調整完畢后,可在風機外部的調節臂上安裝行程開關,安裝位置見圖5。3. 14.5測振儀表的安裝
21、把測振儀表按軸承箱上測振座的具體結構安裝好。3.15對管網調節風門的要求雖然我廠不提供管網調節風門,但提出風機上下游管道調節風門設置要求供用戶和設計院參考。3. 15.1對于送風機,只在下游管道設置調節風門就夠了,尤其是兩臺送風機并聯工作時。如果兩臺風機有一個共用管道,最好在風機上游管道也安裝調節風門。4風機的試運轉當所有零件已安裝就緒其安裝尺寸經檢驗合格,風機及電機基礎完成二次灌漿并將地腳螺栓鎖緊之后,應對風機進行810小時的試運轉,以查明并確認風機各部分的試運轉情況是否符合要求。4. 1試運轉前的檢查項目4. 1.1風機的進出口風道應予徹底清理,確保內部完全清潔,絕對不許有諸如建筑材料、鋼
22、板邊角料、廢棄螺栓、螺母等,此類容易被風機吸進去的東西。否則,將對風機的運行帶來巨大的危險。4.1.2運行現場必須設有緊急停車開關。4.1.3檢查主軸承是否正常并查看潤滑脂是否符合要求。4. 1.4液壓調節油站已經過試轉合格。4. 1.5主電機經過試轉合格,旋向與要求一致。5. 2啟動6. 2.1風機啟動前要檢查下列項目:4.2.1.1風機葉片角度應在關閉位置(10°)。4.2.1.2進出口調節風門應在全關位置。4.2.2啟動液壓調節油站并要求以下設備反饋信號:4.2.2.1油泵電機4.2.2.2冷卻器風機電機4.2.3啟動主電機并檢查其轉向是否正確,如反向應停車校正。如轉向正確可繼
23、續運轉至工作轉速。并打開進出口風門。4.2.4通過伺服馬達調節葉片至要求角度。4.3試運轉期間的測量項目:4.3.1主軸承溫度。每隔半小時測量并記錄一次,軸承溫度不得超過90。4.3.2主軸承箱振動值(當測量主軸承箱振動有困難時,可測量風機的主體風筒)。振動值包括垂直、水平、軸向三個方向的數據,振動速度有效值按熱工測點布置圖明細設定(圖號為)。4.4停機4.4.1將風機的葉片調節到關閉位置(10°)。4.4.2關閉風機進出口調節風門。4.4.3切斷主電機電源。4.4.4關閉液壓調節油站的油泵及油冷卻器風機。5風機的運行5.1風機的啟動及停機程序風機經試運轉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式運行。風機
24、的啟動及停機程序與試運轉相同(、)。5.2運行中的報警5.2.1具體值見報警連鎖邏輯圖。5.2.2失速失速探針測得壓差大于規定值時通過差壓開關報警。差壓開關的整定值通過試驗方法獲得。做法是:以葉片角度(通常選擇風機最大連續運行點)作為失速報警角度,然后將失速探針與一個“U”管連接,啟動風機,慢慢關閉風機入口或出口風門,當風機進入不穩定狀態時記錄“U”型管壓差,同時迅速打開風門并下調葉片角度使風機恢復正常并停機。記錄的“U”管差壓即為差壓開關的整定值。將高壓側孔接到差壓開關的高壓側(H1PR)而將低壓側孔接到低壓側(L0PR)。運行時如發生失速報警,應迅速下調葉片角度,查明失速原因予以消除并將葉
25、片角度恢復至所需值,如果報警持續100s仍未解除必須停機。在風機性能曲線上,如果某角度下性能曲線的延長線和喘振界限重合,那么該角度及其以下角度發生報警應予以自動解除。5.2.3調節力調節力過載時有行程開關報警。5.2.4振動風機的振動速度有效值參照產品的熱工測點布置圖明細,并按照要求予以報警或停機。5.3風機并聯運行注意事項:5.3.1兩臺風機同時啟動兩臺風機均應在動葉關閉的情況下啟動,達到額定轉速后,兩臺風機的出口風門同時打開并同時向上調節風機動葉角度至額定工況,調節時就注意兩臺風機的負荷均勻,這種情況下,風機的運行是穩定的。5.3.2一臺風機運行時另一臺風機啟動如果由于機組負荷的變化兩臺風
26、機一臺運行需要啟動另一臺時,請按下面的程序啟動及調節風機。風機應在葉片關閉的情況下啟動,啟動前,出口風門處于關閉狀態。風機達到額定轉速后,打開出口風門,并向上調節風機動葉角度,同時將第一臺風機動葉角度下調,在此過程中要注意上調與下調幅度相匹配,以保證系統負荷不變,直至兩臺風機負荷相同時,再根據需要同步調節兩臺風機動葉角度。5.3.3為確保風機并聯運行的效果,在系統設計中可采用在每臺風機出口處加回流(或放空)閥的辦法。這樣,當一臺風機運行時,可很容易地啟動另一臺風機。啟動風機時,將回流(或放空)閥打開,在風機處于很小阻力情況下,迅速調節風機動葉角度使之與第一臺風機相同。然后逐漸關閉回流(或放空)
27、閥,同時逐漸打開風機出口風門,調至回流(或放空)閥全關,出口風門全開兩臺風機負荷相同后再進行同步調節。5.4風機的潤滑5.4.1葉片軸推力軸承的潤滑采用油脂潤滑,潤滑脂可采用2號二硫化鉬復合鈣基潤滑脂或相應性能的潤滑脂。5.4.2主軸承潤滑5.4.2.1主軸承采用油脂潤滑時潤滑脂采用2號通用鋰基潤滑脂或2號航空潤滑脂。5.4.2.2主軸承采用油池潤滑時,潤滑油物性參數如下:在溫度20c時油的粘度最大不超過14E,以低為宜。在溫度50時油的粘度最好在左右,最低不低于。在溫度100時油的粘度最小不低于。(這是最重要的指標必須保證)。粘度指數VI最小不低于80。凝固點應低于零下25。閃點應在170以
28、上。加入抗氧化、防磨損、防銹、防腐和消除泡沫的添加劑。潤滑油的吸水性和油中含水量盡可能低一些,油與水的分離性要好。推薦使用YB-N46(原30#透平油)。5.4.2.3主軸承潤滑質更換:應經常檢查油位指示器,當油位下降至最低標志線時,應補充潤滑油。所有軸承組均在制造廠內進行過試運轉,試運轉后油應放盡。在現場試運轉時應重新加入潤滑油,在試運轉后潤滑油必須更換。以后在運行時隔12年的每次大修后,應與更換新油。更換新的軸承后,在運行1小時后即應更換潤滑油。以后更換按上述規定執行。5.4.3調節驅動裝置中調節軸軸承采用油脂潤滑,潤滑脂采用2號通用鋰基潤滑脂或2號航空潤滑脂。5.4.4潤滑脂的添加與更換
29、5.4.4.1葉片推力軸承潤滑脂,每次檢修時均應更換。一般最長不超過16000小時更換一次。5.4.4.2油脂潤滑時軸承箱潤滑脂的添加與更換支撐軸承(輪轂側)添加潤滑脂的量和時間間隔、止推軸承(聯軸器側)添加潤滑脂的量和時間間隔見說明書專用部分第5頁滑脂表。用油槍從固定在進氣箱內筒上的軸承加油管向軸承添加。5.4.4.3調節驅動裝置中調節軸軸承潤滑脂,每次檢修時均應更換,一般最長不超過16000小時更換一次。5.5液壓系統的液壓油5.5.1液壓系統使用的液壓油物性參數如下:在溫度20時油的粘度最大不超過18E。在溫度50時油的粘度最好在左右。在溫度100時油的粘度最小不低于。粘度指數VI最小不
30、低于95。凝固點應低于零下25。閃點應高于170。加入抗氧化、防磨損、防銹、防腐和消除泡沫的添加劑。加入EP極壓抗磨劑。油的吸水性和含水量盡可能低一些。推薦使用YBN46液壓油(30#透平油)。5.5.2液壓調節油的更換一般液壓調節油可一年更換一次。5.6液壓調節機構的運行(參看圖2)5.6.1液壓調節機構的原理液壓調節機構通過固定的差動活塞(10)、支撐軸承(13)、調節盤(14)將位移傳送至葉片。液壓油缸(11)的另一端構成調節閥(05)的外殼。而調節閥和噴嘴(12)以及切口通道(07)在一起將油泵的出口油壓節流到大氣壓力。a.如果外部調節臂(06)和調節閥(05)保證處在一個給定位置上,
31、液壓油缸(11)將自動位于沒有擺動的平衡狀態。所以活塞(10)的兩個側面上壓力x面積是相等的。b.如果動葉片要打開,則外部調節臂(06)向逆時針方向轉動,同時帶動調節閥(05)向左移動。這時切口通道(07)增加。結果在活塞(10)尺寸較大的一側油壓下降(黃色腔),液壓油缸(11)將朝“左”方向移動葉片角度隨之打開,直至a條所訴的平衡狀態重新建立時,才停止不動。c.如果動葉片要關小到某一角度,其動作過程如下:當調節閥(05)是朝“右”方向移動時,切口通道(07)將關閉,(08)接通,此時,活塞(10)兩側的油壓是相等的。由于活塞兩側的面積不相等,油缸(11)將朝“右”方向移動,直至達到a條所訴的
32、平衡狀態才停止。也就是說,直到油缸(11)與調節閥(05)移動了同樣的距離。5.6.2液壓缸的中性壓力當液壓缸處于平衡位置時,調節油站的油壓一般在2Mpa左右,但由于油的粘度影響(油的牌號或環境溫度的影響)及液壓缸密封件磨損等原因,以及葉片角度調節時,油壓可能發生變化。但只要油壓低于安全閥壓力(一般定為78Mpa),同時,高于低壓報警壓力(一般為)均屬正常情況。5.6.3安全閥(溢流閥)的整定值確定方法將安全閥全開,堵死油站出口,啟動油泵,將安全閥逐漸關緊,調至油站出口處壓力表的讀數為8Mpa,將安全閥鎖死,再將油站與液壓調節機構連接,此時安全閥的整定值即為8Mpa。注意:不能靠調節安全閥來改
33、變液壓缸的中性壓力。6常見故障與分析6.1主軸承溫度過高1每分鐘溫升是否超過5C?如果超過如果不超過主軸承啟故障繼續運行油脂過少或過多振動超差2軸承座的油位計油位是否正常?(油池潤滑)如果正常如果不正常繼續運行補充加油要對油位計的連接軟管進行檢查3潤滑脂或潤滑油是否污染或已變色?已經污染與變色沒有污染與變色重新更換油脂或潤滑油繼續運行6.2風機振動大1主軸承的聲音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如果不正常繼續運行主軸承故障(更換軸承)2風機振動如果振動人如果振動不大重新試校動平衡繼續運行3進氣的風量和風機的功率消耗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如果不正常繼續運行a.風機失速b.兩臺并聯運行風機的動葉角度不同c.進出口風
34、道的阻力太大d.調節風口能被關上e.自動調節系統發生故障4從主體風筒處聽到有金屬的摩擦聲如果有摩擦聲如果沒有摩擦聲立即停機檢查葉片與主體風筒是否相碰?繼續運行調節葉片軸軸向串動5進氣風量或電動機電流大幅度下降如果下降如果不卜降葉片可能損傷或已經磨損繼續運行6風機找動平衡有困難,平衡重塊的定位無法確定如果有這種情況如果沒有這種情況a.在輪轂上有松動的部件繼續運行b.在聯軸器上有嚴重磨損c.主電動機軸承啟故障7風機與電動機的聯軸器中心是否校好?如果是校好的如果沒有校好繼續運行得重新進行聯軸器找正工作8主軸承的間隙調整得是否合格?如果合格如果不合格繼續運行加以調整9對位于基礎上的風機定子部分的固定螺
35、釘與連接螺栓等進行仔細檢查6.3調節系統發生困難1液壓調節系統的油壓是否正常?如果正常如果不正常繼續運行a.油泵運轉不靈b.仔細檢查濾油器c.液壓系統的軟管是否泄漏等等d.液壓缸或旋轉密封是否有泄漏2伺服馬達是否校驗過?如果已經校驗如果未經校驗繼續運行對伺服馬達進行校驗工作3調節驅動裝置動作否?如果動作如果不動作液壓缸有故障葉柄裝置的推力軸承摩擦太大。或通過擴散器的液壓調節傳動軸的軸承摩擦力太大。6.4預防性的運營管理檢查項目每天每周每月每年各主軸承的溫度X液壓系統的油位X液壓調節油站濾油器X風機與電動機的振動X測量振動(各主軸承)X基礎上地腳螺栓的緊力X葉片狀況的外觀檢查按照需要定期檢查液壓
36、系統用油的更新X風機和主電動機聯軸器中心的找正和檢驗X輪轂所有部件包括調節機構的檢查和調整X主軸承的修刮和調整X7風機的檢修根據運行條件,風機的轉動部分(葉片除外,葉片的檢修期請參見和6有關項目)調節部分在風機運行16000小時最多不超過兩年后應進行一次全面的檢修。主軸承組在運行40000小時后,才需進行大修,但當運行時軸承有異常聲響,或主軸承溫度過高時,則應停機檢修。液壓調節部分7.1.1 拆卸步驟7.1.1.1 首先將伺服馬達與風機外部的調節臂脫離。7.1.1.2 將調節拉叉與旋轉油密封脫離。7.1.1.3 拆下旋轉油密封上的油管,并將管接頭包好。拆下擴散器內的密封盤。7.1.1.4 松下
37、調節閥上的導向螺栓,將調節閥連同旋轉油密封一起輕輕拉出,放在干凈的地方。7.1.1.5 拆下擴散器與主體風筒之間的螺栓。7.1.1.6 拆下擴散器側的撓性連接。7.1.1.7 將擴散器沿軸線方向向后拉開足夠的距離。7.1.1.8 用吊索吊住支撐蓋,并將其卸下。卸下前,應在支撐蓋的輪轂蓋上做對應標記以方便復裝找正。7.1.1.9 用吊索吊住液壓調節油缸,拆下油缸與支撐軸之間的連接螺栓,輕輕將油缸吊下,放在干凈的地方。7.1.2 液壓調節油缸的檢修7.1.2.1 最好先將油缸送到檢修車間再將油缸解體。7.1.2.2 清洗各零件并更換油缸內所有的密封件及非金屬摩擦件。7.1.2.3 檢查缸體內表面,如磨損嚴重應予更換(一般在風機運行4年以后)。7.1.2.4 按油缸解體的逆順序安裝油缸。7.1.3 旋轉油密封的檢修。7.1.3.1 拆下旋轉油密封與調節閥之間的連接螺栓,將油密封解體。7.1.3.2 更換輸出軸端的密封圈,同時檢查軸承,如發現損傷,應予更換。7.1.3.3 如旋轉油密封損壞嚴重,應整體更換旋轉油密封。7.1.3.4 檢修后,將旋轉油密封裝到液壓缸調節閥上,必須更換兩法蘭之間的紫銅墊圈。復裝的要求與安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知愛防艾健康同行
- 涼鞋制作流程
- 喘病病人的健康指導
- 先天性心臟畸形產前診斷
- 《智能網聯整車綜合測試》課件-環形路口通行場景測試評價
- 《社會財務共享服務實務》課件-企業所得稅的計算
- 預防流感班會課件
- 秋季施工安全培訓
- 消防設施使用培訓大綱
- 《金屬工藝學》課件-第九章 切削加工基礎知識
- 珍愛生命,預防自殺(文庫版)
- 《古蘭》中文譯文版
- GB/T 8813-2008硬質泡沫塑料壓縮性能的測定
- GB/T 19741-2005液體食品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
- 礦相學課程設計 -個舊錫礦
-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生存手冊
- 征信查詢委托書(共4篇)
- 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國標)
- 管道工技師理論知識題庫及答案(完整版)
- T∕ZZB 2752-2022 聚合級苯乙烯
- DBJ50∕T-342-2019 工程建設對既有建(構)筑物安全影響評估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