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分析與研究_第1頁
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分析與研究_第2頁
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分析與研究_第3頁
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分析與研究_第4頁
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分析與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分析與研究美國空軍YAL-1A型激光攻擊飛機11月12日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機載兆瓦級大功率激光系統發射試驗阿凡達:太空戰的雛形 美國是世界上唯一“沒有邊疆”的國家,地球已經容不下美國的雄心。如果說阿凡達是在展現美國擴展“新邊疆”的潛能,X-37B的上天則明白無誤地告訴世界,那一切并非科幻。由美國生產的世界第一架“空天戰機”X-37B,4月22日試飛成功,由此,打響了開辟太空戰場的發令槍。這實用性的太空作戰平臺的誕生,是太空戰樣式成熟的標志。對太空,美國早有籌劃。1982年美國就在空軍中成立了太空司令部,并于3年后成立國家航天司令部;1993年,美國航天司令部和空軍空戰司令部,

2、又聯合組成一所航天戰術學校;美國航天部隊已有近3萬人的規模和完備的太空戰理論。處于永恒戰爭狀態的國家美國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國家。憑借著強大的工業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美國在1903年就發明了飛機,并在此后100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里,始終引領世界軍事潮流。在海軍空中化、陸軍空中化之后,終于在20世紀末,將空天一體化的戰爭大趨勢鋪展到世界面前。X-37B的問世,意義一點也不小于萊特兄弟發明的第一架飛機。與這種武器技術進步、戰爭樣式演進相同步的是,美國社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按照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家、經濟學家威廉·恩道爾的話說:傳統上和平的美國,通過規模巨大、難以想象的社會改造、轉型,已經變成一個

3、處于永恒戰爭狀態的斯巴達國家。美國的政治,就是戰爭政治。美國立國以來的40多位總統中,軍人出身的占大多數。短短一部美國歷史,就是一部戰爭史,而且是一部世界戰爭史。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統計:冷戰前,美國平均2.4年打一仗,冷戰后平均1.4年打一仗。從1991年海灣戰爭開始,美國軍隊就一直處于戰爭狀態,今天還同時進行著兩場戰爭;美國已經連續打了20年,目前還看不出有任何歇手跡象。長期的戰爭狀態,形成美國獨有的戰爭文化。看過電影阿凡達就知道,掠奪資源,發動戰爭,在美國人看來,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我眼里,阿凡達是二戰后美國戰爭文化的生動寫照。對戰爭,如果說美國曾經有過反思,那也是對戰爭結果

4、的勝負做一些軍事層面的檢討,從來不涉及哲學和道德層面。奧巴馬上臺才半年,什么事也沒做,瑞典就授予奧巴馬“諾貝爾和平獎”。對于這個天上掉下的餡餅,不少美國人不領情,認為這是奧巴馬為美國抱回來的巨型糖衣炮彈歐洲悄悄地給奧巴馬帶上“緊箍咒”。無論在美國,還是在其盟國,都有人呼吁奧巴馬:“如果是男人,就退掉諾貝爾和平獎”;或者要求他在領獎時,向世界說明他作為美國總統,“保留在必要時使用武力的權力”。美國有很多總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沒有一個總統在他的任期內不發動對外戰爭,其中,最好戰的西奧多·羅斯福,是拉開美國戰爭崛起序幕的人。美國的國家性質、實力、利益,決定美國未來仍然是世界上的戰爭國家。

5、對美國來說,戰爭就是外交,就是貿易。美國的思維就是老虎、獅子等捕食其他動物的猛獸思維。美國的戰爭狀態,還表現在其經濟結構上。美國企業中有1/3是軍工產業。這種經濟結構決定了美國必須通過連續不斷的戰爭,消耗軍品、大規模出售軍火,以維持軍工生產,進而拉動經濟。軍事需求拉動技術進步,技術進步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形成一種正反饋模式,是美國處于,并將繼續處于戰爭狀態的決定性因素。美國的幾大戰略工程如星球大戰計劃、信息高速公路等,就是這種互動鏈條和正反饋模式的產物。二戰后,美國社會從工業時代向信息時代進化,根本的推動力就在于原來用于軍事的計算機、太空和網絡技術向民用轉化。在20世紀末,這些高技術的普及

6、,也帶動世界轉型。建立世界帝國的需要出于建立世界帝國的需要,美國于2006年推出1小時打遍全球戰略。為實施此一新戰略,美國準備推出3大武器系統:第一大武器系統:“三位一體”的洲際導彈加裝常規彈頭。蘇聯倒下后,美國人覺得大量的核武器運載工具浪費著十分可惜,為數量巨大的空射、陸射和潛射戰略核導彈換上常規彈頭,利用龐大而完備的核戰爭體系,執行常規全球打擊任務,以補充陸海空作戰能力,就成為美國軍事戰略家的首選。第二大武器系統:超高速空天轟炸機。據美空軍官員披露,美國飛機研制專家正在精心設計一種能以5倍音速飛行、載彈1.2萬磅的高超音速隱形戰略轟炸機B-3。該機可以從美國本土的普通軍用跑道上起飛,然后進

7、入太空以第一宇宙速度飛行,抵達目標后再進入大氣層,可在2小時內打擊全球任何地方的目標。該機預計在2037年替代B-2,但有消息說美國可能提前19年于2018年部署。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還公布過另一種新概念飛行器:“海象”一種能攜載更多載荷的軟式飛艇。此次試驗的X-37B,是一種技術驗證機。以此為基礎,美國將會研制出空天轟炸機、空天戰斗機和空天運輸機等系列作戰平臺。第三大武器系統:太空武器。根據新戰爭構想,美軍將在2015-2020年太空部署激光和動能武器等,以實現在1小時內打擊地球表面的任何目標,并力爭將打擊時間縮短到45至30分鐘。配合上述三大武器系統的是“網絡戰”。2009年,美國正式成

8、立網絡戰司令部。美國緊鑼密鼓構建、已進入實戰部署的導彈防御系統,是防御性的,而“一小時全球打擊”計劃則完全是進攻性的。一盾一矛,一攻一防,美國全球快速作戰體系已初露端倪。今日美國已經不是一個美洲國家,而是一個由數百個全球軍事基地和海外領地組成的跨洲際國家。憑借著在信息技術領域的絕對優勢,美軍已經處于獨步天下的超強地位,現在,它要具備龍刀屠牛般地對付大國甚至是擁有核武器大國的戰略戰術了。目前,美國軍事力量事實上享有整個世界公用空間的控制權即控制著公海、大氣層空間和太空,用軍事術語說,就是擁有全球制海權、全球制空權及制太空權。美國有“一小時打遍全球”的自信,就是建立在這一事實基礎上的。不斷拓展邊疆

9、的國家戰略看完阿凡達這部驚心動魄的影片,筆者最大的感受,是驚嘆美國人永不停歇、不顧一切的冒險精神和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志向。凌空翱翔的沖動,賦予美國直沖天際的思想翅膀;狂放不羈的自由馳騁,又造就美國任性而為的民族性格。美國創造著人類歷史上一個年輕世界帝國的神話。這個神話的開始,是從拓展國家邊疆開始的。一部美國的歷史,就是邊疆不斷變化的歷史。從1776年獨立以來,出現在美國國家層面的邊疆戰略就有:老邊疆以前的13個州;新邊疆后來的50個州;外邊疆兩次大戰后成為西方盟主。一位叫特納的歷史學教授這樣說:美國人具有鮮明特征的才智應該歸功于邊疆。每一個邊疆的確都孕育著一個新的機會,打開了擺脫過去羈絆的大

10、門。與邊疆相伴而生的是新鮮感和自信心,是對過去社會的蔑視,是對過去的約束與思想的無法容忍;是對過去的經驗教訓的不屑一顧。現在,“高邊疆”又成為美國的國家戰略和宇宙戰略。而“高邊疆”是通向無限的起點。就在X-37B試飛前幾天的4月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了新太空探索計劃,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美國宇航員登上火星。奧巴馬說:“截至2025年,我們希望能制造出新型航天器,能承擔深層次太空探索任務,使我們能夠探索月球以外的太空。截至本世紀30年代中期,我相信能將人類送上火星運行軌道,并能安全返回地球,然后再實現登陸火星。”他說:“我希望能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這一切。” 太空戰到底怎么打?有

11、三種作戰模式“天空和海洋是20世紀的戰場,而太空將成為21世紀的戰場。”這就是美軍想要爭奪制太空權最直接的表露。近幾年來,美俄等國在太空領域里的爭奪越來越激烈。它們不僅努力開發太空戰武器,而且,針對未來有可能發生的太空戰作著各種準備。就在不久前,美國的媒體報道稱,美軍準備在3月份進行一場太空戰演習,一時間,關于太空戰的討論又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什么是太空戰太空戰,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為目的的作戰行動。通常所指的太空戰是指以遠離地球的外層空間為戰場所進行的攻與防的作戰。它既包括作戰雙方天基武器系統之間的格斗,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統對地球表面和空中目標的打擊以及從地球表面對天

12、基系統發動的攻擊。其目的就是要爭奪對太空領域的使用和支配權,并剝奪對方對太空的使用權。美國的軍事學者杰克·凱利認為,由于太空戰仍是一個全新的作戰樣式,沒有實戰戰例可供研究,未來太空戰的爆發形式目前基本上都是預測性的。但從美國防部的作戰方案和基于航天技術發展的前景來判斷,未來太空戰的作戰形式主要有三種:“摧毀”(Destroy)、“致盲”(Blind)和“干擾”(Jam)。“摧毀”,是利用武器系統從地球表面或太空直接擊毀敵方天基系統或利用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實施打擊。“摧毀”將可能是未來太空戰的主要作戰樣式,其所使用的武器種類包括激光、部署在軌道上可機動的反衛星導彈以及地面的導彈等。“致

13、盲”,就是利用激光、微波等定向能武器,從地球表面或太空中攻擊敵方的天基系統,使敵方天基系統中的各種光學和電子儀器損壞,從而無法正常工作。同以“摧毀”為目的的作戰相比,這種作戰樣式附帶的毀傷較小,也不會對民生產生太大影響,因此相對來說較“人道”一點。“干擾”,就是在掌握敵方天基系統運行參數的基礎上,發射相同參數的指令,使其不能接收正常指令或正常工作。這種作戰樣式比較隱蔽,且代價較小,還能減小給己方帶來的負面影響。·誰具備太空戰能力由于太空戰是一個充滿技術含量的作戰形式,必須依賴較強的航天技術水平,因此太空戰也不是想打就能打起來的。就目前各國的航天技術狀況來看,只有美俄初步具備了打太空戰

14、的實力。而在太空戰的備戰方面,這兩個國家也是走在世界的前列,尤其是美國,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戰部署上都走在前面。早在2001年初,美軍便開始秘密培訓能夠熟練駕馭太空戰的“太空軍官”,為搶占太空“制高點”做基礎準備。在去年2月份公布的指導美軍未來20年建設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美軍更是明確提出把提升太空戰能力列為美軍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去年8月,布什政府出臺了新版太空政策,對美國的太空政策進行調整,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不阻止太空的軍事化,將美軍“先發制人”戰略思想貫徹到太空作戰領域。此外,美國還不斷舉行太空戰演習,2007年剛剛開始,駐扎在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美軍官兵們又開始忙活了。據美國太

15、空網站報道,由美軍九大司令部之一的戰略司令部主辦的“施里弗4”太空戰演習將于2007年3月份在內利斯空軍基地舉行,這將是美軍進入21世紀以來舉行的第四次專門把太空作戰作為主要演練內容的演習。2001年1月,美軍在科羅拉多州的施里弗空軍基地舉行了以航天資源為主要作戰裝備,以太空攻與防為主要演練內容的太空戰模擬演習。這也是美軍首次舉行太空戰演習,演習以舉辦地的名稱命名,稱為“施里弗1”太空戰演習。2003年2月和2005年2月,美軍又先后舉行了兩次同類型的演習,進一步檢驗美軍的太空作戰能力,并明確了以后每兩年舉行一次。為了避免與美國的差距越拉越大,其他國家也逐漸加大對太空領域的投入。俄羅斯從200

16、1年正式把航天部隊作為一個獨立的兵種來發展,并大力發展激光反衛星武器。印度已開始研制可重復使用上百次的小型航天飛機,并宣布準備向月球發射無人探測器,借此推動太空技術的發展。日本和韓國也加緊制定衛星發展戰略,并研制和發射各種用途的軍事衛星。·太空戰裝備初具規模太空作戰裝備是太空戰賴以實施的基礎和關鍵。一些媒體報道,作為世界上頭號太空大國,美國在太空戰裝備的研究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目前研發的太空戰武器可謂是形形色色,主要有:太空戰機,這種太空戰機能夠自由穿梭于太空之中,可在幾個小時內從太空中打擊地面任何目標,還可運送特種作戰隊員迅速到達作戰地點;“上帝之杖”,據稱這種武器實際上是長約6

17、米、直徑0.3米、重量達100公斤的鎢或鈦金屬棒。這些金屬棒安裝有小型助推火箭,平時搭載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太空平臺上,可依靠衛星制導對地球上的目標進行打擊。其從太空傾瀉而下的時速可達11587公里,產生的巨大動能堪比核武器,能毫不費力地摧毀幾百米深的地下掩體;激光武器,由于高能激光束具有巨大的能量,且是以光速射出,幾乎可以完全忽略延時效應,也不存在彎曲的彈道,簡直是指哪打哪,是打擊運動中的太空目標的最佳武器。據稱,美軍準備建造地、空、天基一體化的激光武器。其中,地基型的激光武器已經研發成功。機載型的激光攔截武器也已經進入研發的后期階段。這種機載激光武器是將高能激光攔截器安裝在波音747飛機

18、上,不僅可以攔截彈道導彈,還可以擊毀太空中飛行的人造衛星。而天基型的激光武器盡管技術相對更為復雜,但美軍已經著手進行研發。另外一個太空大國俄羅斯,在太空戰武器的研發方面也是毫不示弱,據稱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前蘇聯就已經開始研制可使衛星致盲的地基反衛星激光武器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據美國媒體報道,目前俄羅斯軍隊正在研制一種被稱為“太空雷”的反衛星衛星,這種衛星能在太空中根據地面指令自動接近敵方衛星或其他天基系統,并通過自身爆炸產生的碎片將敵方衛星破壞。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以美俄為首的太空大國在太空戰武器的研發方面是高度保密的,可能在它們的實驗室中還有很多普通老百姓根本無法想象的新概念武器。而

19、且,未來究竟會出現什么樣的太空武器,主要還是取決于科技的發展,現在無法設想的武器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應用到戰場上。太空戰:美軍悄悄“雙箭”齊發據英國路透社近日報道,美國空軍已經于10月底開始悄悄部署一種能夠干擾敵方通信衛星的新型裝置,以便對敵衛星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并于12日成功進行了首次機載兆瓦級大功率激光系統發射試驗。對此,外國媒體稱,美軍已正式拉開了太空戰的序幕。秘密部署“反通信系統”據美空軍航天司令部稱,這種可干擾太空衛星通信的“反通信系統”已于9月底在科羅拉多州的彼得森空軍基地正式投入運行。司令部稱,“反通信系統”使用電磁無線射頻能量,臨時且可逆地破壞信息傳送裝置而不會燒毀元器件

20、。美國太空司令部發言人安基·布萊爾表示:“可逆效應確保在必要時間里,威脅我軍的敵對國家的太空能力無法發揮作用。但在必要時間之后,敵對國家使用的衛星又會回到最初的狀態,同時也不會產生太空碎片。”這套系統現在由美國空軍第76太空控制中隊具體操作。該中隊是2001年成立的,任務是探索控制太空的技術。美國太空司令部向媒體表示,這套系統用商業器材改進而成,由天線、發射器和接收器組成,可以放到拖車上,部署起來機動靈活。美國太空司令部還證實,自去年底以來,已經有3套反衛星系統投放部隊。出于運營安全的考慮,對于干擾器的工作原理,美國軍方官員拒絕透露,他們只是說這種新武器與二戰以來空軍使用的電子戰武器

21、的作用是一樣的,主要用來欺騙、破壞目標。據悉,美國空軍曾計劃最早從明年2月起開始部署這一裝置,但從目前看,實際的部署時間比原計劃早了約4個月。當時,美國一份名為過渡飛行計劃的長遠計劃文件聲稱,類似的系統將使美國在2010年具備切斷敵對國家基于太空的通信能力。成功實驗機載激光系統,大力開發太空戰武器在部署反衛星通信系統的同時,美軍加快導彈攔截裝置試驗的步伐。11月12日,由美國波音公司領導的一個小組最近成功地從一個安裝在波音747-400F 型飛機機身內的激光導彈攔截裝置發射了一束功能強大的激光束。雖然這次被稱為“第一束光”的試驗持續了一秒鐘,但是美國防部導彈防御局把這次試驗稱為空中激光攔截系統

22、的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作為美國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的一部分,只有機載激光系統能夠在敵方導彈處于推進階段時將其摧毀。該局發言人肯尼思·恩格萊德說,這次試驗表明該系統能夠工作,剩下的事情是對系統進行調試。未來幾個月內,工程師們將研究延長激光束的時間和提高其功率,然后將裝置安裝到波音747-400F 型飛機上進行測試,其中包括在太平洋上空摧毀模擬導彈。這種系統由6個外觀相同、大小相當于輕型貨車的模塊組成,使用化學氧碘激光器,其原理是通過光學裝置,把一束籃球大小的激光光束發射到數百公里外的導彈彈體上,使其破裂而達到將其摧毀的目的。據報道,美國防部官員設想建造幾架裝備這種激光裝置的飛機,讓它們

23、輪流在潛在敵國附近的領空飛行,以便盡早探測、跟蹤與摧毀它們發射的導彈。美國會已經為這一項目撥款4.7億多美元,作為2005年導彈防御系統研發與部署經費的一部分。美國空軍將這種飛機命名為YAL-1A型機載激光武器系統。與此同時,美國還計劃研制一系列太空武器。據英國衛報報道,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一家獨立智囊團的副總裁瑟雷薩·希奇斯說,美軍正在計劃制定一項以敵方導彈為打擊目標的航天飛機計劃,準備在地球軌道上部署“由36架航天飛機組成的一個飛機編隊”,一旦敵方導彈發射升空或是著陸即可進行攔截摧毀。110億美元研制軍事通信衛星美軍認為,在對敵衛星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后,美軍衛星也可能遭到對手的反擊,特別是為美軍通信服務的“商業衛星”更是對方打擊的首選對象,因為它們更容易受到攻擊。據美國聯邦計算機周刊近日報道,美陸軍網絡與太空信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