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匯編4:氣壓帶和風帶_第1頁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匯編4:氣壓帶和風帶_第2頁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匯編4:氣壓帶和風帶_第3頁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匯編4:氣壓帶和風帶_第4頁
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匯編4:氣壓帶和風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956-2016高考地理真題匯編 考點15:氣壓帶和風帶(2015重慶卷)二十四節氣是我國獨有的農業物候歷,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之一,寒露節氣在每年公歷10月8日左右。據此回答1 3題。 1. “露氣寒冷,將凝結”是寒露時節的天氣現象,可引起我國這種天氣現象的氣壓系統是A.蒙古高壓B.印度低壓C.阿留申低壓D.夏威夷高壓答案:A寒露節氣出現在秋季,此時蒙古高壓勢力逐漸增強,受其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吹較為寒冷的偏北風,導致氣溫降低,形成寒露。2 . “上午忙麥茬,下午摘棉花”是民間描述寒露時節農事活動的諺語。在下列地區中,該諺語描述的農事活動場景最可能出現 在A.珠江三角洲B.柴達木盆地C.藏南

2、谷地D.渭河平原答案:D諺語說明該地區既種植小麥、又種植棉花。選項中珠江三角洲典型的農業類型為季風水田農業和基塘農業;柴達木盆地和藏南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較高,熱量不足,不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渭河平原為溫帶季風氣候,且為平原地形,適宜種植小麥和棉花。3 .(2013年高考廣東卷)春季,歐洲阿爾卑斯山區,背風坡常常出現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其主要原因是()A.反氣旋控制下沉增溫B.暖鋒過境釋放熱量C.西風帶南移釋放熱量D.局地氣流下沉增溫答案:D【考點】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分布;焚風效應【解析】歐洲阿爾卑斯山脈屬于東西走向的山脈,歐洲西部主要受盛行西風的影響,阿爾卑斯山脈的背風坡,受下沉氣流影響

3、,形成焚風效應,氣溫較高,冰雪融化速度快,易出現冰雪迅速融化或雪崩。選項D符合題意。(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福建卷)圖3示意某區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虛線為晨昏線。讀圖完成1012題。-等垢戰倒香娃 二 海洋4 .此時,地的盛行風向為A.東北風 B.東南風C.西北風D.西南風【答案】C【解析】根據圖中海陸輪廓形狀可知該區域為北極地區,讀圖可知地西側氣壓高于東側,北半球地轉偏向力向右偏,即可知 地的盛行風向為西北風。5 .與地相比,地A.氣溫年較差較小B.正午太陽高度較大C.晝長年變化較小D.較早進入新的一天【答案】D【解析】與地相比,地緯度高,正午太陽高度較小、晝長年變化較大

4、、氣溫年較差較大,地經度為90° E,向東離180。近,地經度為90。W,向東離180。遠,地所以較早進入新的一天。6 .圖示現象可能出現在A.1月 B.2月 C.7月 D.8月【答案】A【解析】從圖中等壓線分布可知位于亞歐大陸,在亞歐大陸內部出現高壓中心,則為北半球冬季,又由于虛線為晨昏線,且與70°N相切,即可推出太陽直陽直射在 23。26''較近),12月22日太陽直射在23。26S則圖示現象可能出現在 1月。(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海南卷)2010年春季,冰島的火山多次噴發,使一些地區航空運輸業遭受了巨大損失。讀圖1,完成13題:即 60加

5、20 020 80 407 .冰島位于A.極地高壓帶B.副極地低壓帶C.西風帶 D.副熱帶高壓帶【答案】B【解析】本題組通過時事熱點“冰島火山爆發”,考查氣壓帶風帶和板塊的分布,以及火山灰對航空業的影響。從圖中可以看 出,冰島位于北極圈附近,為副極地低氣壓帶。8 .冰島多火山是因為它處于A.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擠壓地帶B.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分離地帶C.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擠壓地帶D.美洲板塊和非洲板塊分離地帶【答案】B【解析】冰島地處大西洋洋中脊,為亞歐板塊和美洲板塊的張裂地帶。9 .火山噴發后,一些空域限制飛行是因為這些空域A.雷暴頻發B.嚴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氣體 D.火山灰濃度大【答案】D

6、【解析】火山爆發導致大量火山灰漂浮到空中,火山灰能給飛機引擎帶來不利的影響。(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江蘇卷)2010年3月以來,北大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發生大規模火山噴發,火山灰蔓延使歐洲航空業蒙受重大損失。圖l為火山噴發圖片。回答l2題。圖110 .導致冰島火山灰蔓延到歐洲上空的氣壓帶和氣流是A.副熱帶高氣壓帶和西風B.副極地低氣壓帶和西風C.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北風D.副極地低氣壓帶和東北風【答案】B【解析】關鍵在于熟悉冰島所在的緯度位置,題干中的“北太西洋極圈附近的冰島”已經有了明確的暗示,但需要說明的是冰 島位于北極圈以南,只要知道這一點,很容易得到答案Bo11 .這些蔓延的火山灰

7、物質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 .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氣圈"巖石圈 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答案】A【解析】該題已經說明是火山灰在地球圈層中遷移的順序,而不是從火山灰的來源開始,很顯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氣圈中,慢慢 會沉積下來,進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終沉積下來。讀圖7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920題。圖7亞洲東部某日某地面氣壓等值線圖(單位:百帕)12 . (2009年高考廣東地理單科卷)甲地此時的風向是A.東南風 B.西北風C.西南風 D

8、.東北風【答案】A【解析】甲地位于低壓中心的東部,根據風從高壓吹向低壓,北半球向右偏得到,此時甲地風向為東南風。13 . (2009年高考廣東地理單科卷)關于圖中氣壓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A. M地附近空氣冷卻下沉形成低壓B. M地同緯度的東部海洋上空氣受熱上升形成高壓C.副熱帶高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熱低壓切斷D.副極地低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冷高壓切斷【答案】C【解析】空氣冷卻下沉形成的地面是高壓,則A項錯了,海洋上空氣受熱上升形成的地面是低壓,則B項錯了,又根據圖中反應在我國東南部吹東南風,即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處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即副熱帶高氣壓帶被陸地上形成的熱低壓切斷,陸地上夏半年沒有形成的

9、冷高壓,即選 Co【考點定位】該題組考查大氣運動、氣壓帶和等壓線圖。14. 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受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等因素影響,近地面形成了風帶和無風帶(無盛行風地帶)。全球無風帶的分布范圍是A,南北緯30°附近 B .南北緯40°附近C,南北緯60°附近 D.南北緯80°附近【答案】A【解析】全球無風帶主要分布在副熱帶地區,即副熱帶無風帶。在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范圍內,氣流以下沉運動為主,水平運動微弱,靜風頻率高;同時因下沉絕熱增溫,故空氣干燥,云量很小。世界上的大沙漠多分布于此。(2008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

10、考試江蘇卷 )圖6為“某月沿0。經線海平面平均氣壓分布圖”。讀圖回答 1012題15 .上述“某月”是:A. 1 月B . 4 月C. 7 月D. 10 月【答案】C【解析】圖6顯示:位于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氣壓和位于乙地的副熱帶高氣壓相對于平均狀況而言向北移動了,說明此時太陽直 射在北半球,是北半球夏季。16 .該月份甲地盛行:A.東南風B.東北風C.西南風 D.西北風【答案】A【解析】甲地位于南半球副熱帶高壓與赤道低氣壓之間的南半球地區,盛行東南信風。17 .該月份乙地的氣候特征是:A.高溫多雨B.低溫少雨C.溫和多雨D.炎熱干燥【答案】D【解析】0。經線與30。N40。N之間交匯的地區為地中

11、海地區。北半球夏季,該地正午太陽高度角比較大,白晝時間比較長,加上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云量少,晴天多,氣候炎熱干燥。12中M地的氣候成因及特征是18 . ( 2007年高考廣東卷地理) 根據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規律判斷,圖多雨。19a處的盛行風向是M地大致定位為意大利的羅馬附近。羅馬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炎熱干燥;冬季受西風影響,溫和(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江蘇卷(新課程)C.東南風B.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炎熱干燥A.東北風A.全年受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B .西北風D .西南風圖7是半球近地面風帶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1314題【解析

12、】在30。N40。N之間的大陸西岸,主要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氣壓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通過海陸輪廓也可將C.全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炎熱干燥D.冬季受西風帶的影響,溫和多雨【答案】B【解析】本題組結合氣壓帶風帶圖考查考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及知識遷移能力。正確判讀半球近地面風帶分布示意圖”是解題的前提和關鍵,從風向可看出,風向偏向水平運動方向的左側,故圖示的半球為南半球,b點經度為1350Eo本題具體考查風帶的緯度分布及風向,南半球中緯度的盛行西風為西北風。20 .圖中b處的氣候特征是A.炎熱干燥B .高溫多雨C.溫和干燥D .溫和濕潤【答案】A【解析】具體考查根據經緯度確定地理位置和世界氣

13、候類型的分布識記能力,根據b點經緯度可知,該地地處澳大利亞中部,為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K借題發揮近地面風帶和氣壓帶:氣壓帶垂直方向氣流上升者為低壓帶;下沉者為高壓帶。全球共有四高三低7個氣壓帶。在7個氣壓帶之間形成了 6個風帶。南北半球呈對稱分布。其規律是:0。赤道低氣壓帶一一信風帶一一30。附近副熱帶高壓帶 西風帶60°附近副極地低氣壓帶極地東風帶90°極地高壓帶。(2006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江蘇卷 (新課程)圖13是我國東部鋒面雨帶正常年份位置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2930題。緯度)13百萬邛21 .關于鋒面雨帶的敘述,正確的有A.雨帶的年內推移使北

14、方地區降水量逐漸增加B.雨帶快速通過的地區汛期較長C.雨帶的北側盛行偏北風,南側盛行偏南風D.雨帶的北移由夏季風的強弱決定【答案】CD【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我國鋒面雨帶推移規律知識的理解及運用能力,及對我國區域地理特征知識的理解及分析能力。我國東部地區深受夏季風的影響,來自熱帶海洋的暖濕氣流(偏南風)在寒冷的極地大陸氣團(偏北風)的阻擋下被迫抬升并形成鋒面雨帶,鋒面雨帶的位置取決夏季風的勢力。22.關于鋒面雨帶位置與我國區域自然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有A.雨帶位于a時,華北平原干旱缺水B.雨帶位于d時,黃河流域進入汛期C.雨帶位于f時,東南沿海臺風活躍D.雨帶位于g時,長江流域干旱少雨【答案】AC

15、【解析】雨帶位于a時,我國華北正值春旱時期;雨帶位于d時,江淮地區正值梅雨季節,華北雨季尚未來臨;雨帶位于f時為7、8月份,我國北方多雨,東南沿海多臺風;雨帶位于g時,長江中下游一帶又進入雨季。K借題發揮我國東部地區鋒面雨帶的移動規律(如下圖):4月,隨著冬季風的減弱后退,暖氣團推動鋒面雨帶在我國南部沿海登BS; 5月,夏季風繼續增強,暖氣團推動鋒面雨帶到達南嶺一帶;6月,夏季風進一步增強,暖氣團推動鋒面雨帶向北移到長江中下游一帶。此時,冷暖氣團勢均力敵,導致鋒面雨帶在江淮地區停留或擺動一個月左右,形成梅雨季節;7月、8月,夏季風進一步強盛向北移動,暖氣團推動鋒面雨帶到達華北、東北等地區。 9

16、月,受冬季風逼迫,加之夏季風勢力減弱南撤,冷氣團推動鋒面雨帶向南退至長江以南。10月,冬季風進一步增強,冷氣團推動鋒面雨帶南撤退出我國大陸。23.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江蘇卷(新課程)當我國各地白晝時間最短時,下列四幅圖所示氣壓帶、風帶分布正確的是A. a B.b C.c D. d【答案】C【解析】我國白晝最短時為冬至日,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南移,另外要注意風帶中信風、西風的方向。A、D兩項明顯不對,B項中風向應為西北風,故也不選。24. (2005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卷(新課程)夏半年,當我國東部的雨帶移到海河流域時,出現的一般天氣現象是A.東北

17、、華北、華南降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伏旱B.華北、華南降雨,東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較旱C.東北、華北降雨,華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較早D.東北、華北降雨,華南連綿陰雨天氣,長江中下游地區進入伏旱【答案】A【解析】我國雨帶推移規律:45月份華南一帶,6月份江淮地區(該區出現梅雨天氣),78月份東北、華北一帶(江淮地區出 現伏旱天氣)。25. (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文綜全國卷 (新課程+舊課程)開辟歐洲 第二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一個重大 問題。蘇德戰爭爆發后,蘇聯要求盟國跨越英吉利海峽在法國開辟第二戰場。英國首相丘吉爾以兵力不足和氣象條件對渡海作 戰影響較大等為由,一再推遲。讀圖6

18、,回答下列問題:圖6英吉利海峽常年受 (風帶)的影響。不同季節英吉利海峽氣象條件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產生這種變化?對渡海作戰有什么影響?(提示: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過程中,氣壓與風的強弱也發生變化 )【答案】(1)西風(2)夏季半年南北溫差小,氣壓梯度力變小,西風強度減弱,海上風浪變小,較利于渡海作戰。冬季半年情況恰好相反導致風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戰。或答:冬季半年南北溫差大,氣壓梯度力變大,西風強度增強,海上風浪變大,不利于渡海作戰。夏季半年情況恰好相反導致風浪小,較利于渡海作戰。【解析】(1)英吉利海峽位于中緯度大陸西岸,終年盛行西風。(2)冬季該地區氣溫南北差異大,水平氣壓差異也較大,即風

19、力較強,不利于渡海作戰,夏季南北溫差小,氣壓梯度小,則風力較弱利于海上作戰26. (2003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大綜上海卷 (文科使用)學習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從學會走向會學,在學習 的過程中領悟科學的方法和精神。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常常是人們認識地理事物的重要方法,試以南北半球西風帶為例,說明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提示:從成因和風向上進行比較)【答案】共同點: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副極地低氣壓帶的氣流受地球自轉偏向力影響而成。不同點: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方向不同,北半球由南風偏轉成西南風,南半球由北風偏轉成西北風。27. (1997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上海卷,2)讀我國東

20、部地區一般年份夏季風的進退情況示意圖”,解答:(1)A地區的雨季每年一般起于月,止于月。(2)B地區每年6月一般會出現”天氣。(3)圖中C、D兩地區,較易出現春旱的是地區;另一地區不易發生春旱的原因是(4)在夏季風勢力強盛的年份,我國往往會造成(災害);而夏季風勢力較弱的年份則又會造成(災害)。510(2)梅雨(3)C有春季積雪融水(4)北澇南旱南澇北旱(2002年普通高等學校夏季招生考試地理廣東廣西卷 )近年,浮塵、揚沙和沙塵暴天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據報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塵暴中心之一爆發的一場強沙塵暴揚起的沙塵,隨高空氣流運行,導致瑞士山地的一場泥雨”,將雪白的山峰染成

21、了咖啡色。回答 13題。28.導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A.自東向西的海洋氣流與含有沙塵的氣流在山地相遇B.含有沙塵的北上氣流與冷空氣在山地相遇C.由東向西的含沙氣流在迎風坡被抬升D.含沙氣流在阿爾卑斯山的背風坡下沉【答案】B【解析】考核考生對大氣環流背景下,不同區域降雨過程形成的理解程度口如果第30題的判斷是正確的,那么,首先就可以判斷含沙氣流不可能是從東向西運行的氣流,即C項不可選。同時,依據瑞士的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的背景,也能夠排除A項。降雨形成的原理告訴我們,D項所說的氣流 下沉”也不正確。29.中國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區,春季頻發揚沙天氣的主要原因是()A.高壓脊過境,下沉氣流 沖擊”地表,造成就地揚沙B.裸地面積擴大,急行冷鋒經過,導致近程揚沙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風產生遠程揚沙D.熱島效應導致強烈的對流,使高空的沙塵降落【答案】B【解析】在考核相關知識的同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