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_第1頁
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_第2頁
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_第3頁
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_第4頁
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低碳經濟與綠色生活考試題 1、()是中國促進低碳轉型過程中使用最為頻繁的政策手段。 A、規劃引導 B、法律手段 C、市場途徑D、經濟激勵2、 廣義的()則包括在能源的生產及其消費過程中,溫室氣體和污染物零排放或排放很少的能源,如天然氣、清潔煤等。 A、化石能源 B、綠色能源 C、可再生能源 D、替代能源3、低碳經濟理念是在()的背景下產生的。 A、經濟危機 B、氣候變化 C、全球合作 D、知識經濟4、發達國家中,()的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一直呈現強脫鉤的特征。 A、美國 B、日本 C、挪威 D、英國5、 基于配額的碳金融市場,其市場原理是:() A、資金交易 B、限額交易 C、商品

2、交易 D、基準交易6、 1962年,美國作家蕾切爾?卡森所撰寫的()的出版,拉開了”生態學”的序幕。 A、增長的極限 B、21世紀議程 C、我們共同的未來 D、寂靜的春天7、主要的化石能源中,按照碳排放強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 A、石油、煤炭、天然氣 B、煤炭、石油、天然氣 C、天然氣、煤炭、石油 D、煤炭、天然氣、石油8、CDM是()。 A、清潔能源機制 B、合同能源管理 C、清潔能源管理 D、合同能源機制9、自從1974年聯合國第六次大會特別聯大要求WMO(世界氣象組織)承擔氣候變化的研究,到1979年在()召開第一次世界氣候大會上氣候變化第一次作為一個受到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提上議事日

3、程。 A、丹麥哥本哈根 B、日本東京 C、瑞士日內瓦 D、印尼巴厘島10、 ()的甲烷排放源包括固體廢棄物填埋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及工業廢水處理。 A、廢棄物處理 B、廢水處理 C、廢氣處理 D、垃圾處理11、()是具有強溫室效應的溫室氣體,主要由CF4和C2F6構成,這兩種氣體在大氣中的生命期達5萬年和1萬年,其GWP達5700和11900。鋁工業是目前產生PFCs的最大源頭。 A、二氧化碳 B、氮氧化物 C、氟利昂 D、全氟化碳12、火力發電過程中,()的排放量最大。 A、粉煤灰 B、脫硫石膏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13、 1988年()建立,開始了負責對世界上有關全球氣候變化進行最好的

4、現有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信息評估。 A、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 B、世界氣象組織(WMO) C、世界貿易組織(WTO) D、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 14、()是隨著近年來節水觀念的加強和具體實踐而逐漸形成的。節水農業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農業,是水、土、作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系統工程。 A、節肥農業 B、生態農業 C、有機農業 D、節水農15、2007年,我國由()部門牽頭聯合13個部門制定了應對氣侯變化科技專項行動。 A、國家科技部 B、國家環境保護部 C、國家發改委 D、國家氣象局16、 受到地理環境條件的制約,氣候變化對()的影響遠大于其他發達國家。 A、美國 B、法國

5、C、德國 D、日本17、()是指一種用作比較不同溫室氣體排放的量度單位,各種不同溫室效應氣體對地球溫室效應的貢獻度皆有所不同。為了統一度量整體溫室效應之結果,又CO2為人類活動最常產生之溫室效應氣體;因此,規定以二氧化碳當量為度量溫室效應的基本單位。一種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是通過把該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當量 C、一氧化碳 D、溫室氣體當量18、發達國家中碳生產力最高的國家是()。 A、美國 B、日本 C、挪威 D、英國19、在世界文明史上首先獲得大規模利用的化石能源是()。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氣 D、水力20、2007年發布了中國新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09年出臺了中國新能源

6、產業振興規劃,明確了新能源的戰略定位:()年前后,新能源占到能源消費的15%左右。 A、2020 B、2025 C、2030 D、205021、節水農業包括()。A、節水灌溉農業B、旱地農業C、蓄水灌溉農業D、濕地農業22、 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模式,主要體現在:()。A、工業方面,高效率的生產和能源利用B、能源結構方面,可再生能源生產將占據相當高比例C、交通方面,使用高效燃料,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取代私人交通,并且更多地使用自行車和步行D、建筑方面,辦公建筑與家庭住房都采用高效節能材料以及節能建造方式23、 在實踐上,我國發展循環經濟在能源和環境方面還存在下列哪些難以克服的問題(

7、)。A、節能減排問題凸顯B、能源結構嚴重高碳C、產業模式極不合理D、溫室氣體過量排放過多 24、政府需要的綠色管理是以科學、明確、合理的綠色管理標準為依據,具體方面如()。A、制定綠色產品標準,目前國際組織關于綠色標準已經有部分成型的認證體系B、政府內部實施綠色政績考評機制,圍繞綠色經濟發展這一中心,按照科學合理、客觀公正、權責統一的原則設置綠色政績考核內容和標準C、將”綠色”統計核算體系的內容和主要指標納入各級干部政績考核體系D、強制綠色投資,要求投資的一定比例用于綠色管理25、 發達國家提出碳關稅的主要目的有()。A、提高本國競爭力,維護經濟霸權,削弱發展中大國的制造業的出口競爭力。B、增

8、加本國碳稅收C、通過征收碳關稅,維護其國家經濟利益D、建立世界公平碳排放環境 26、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通過提供()等要素在發展中國家實施具有溫室氣體減排效果的CDM項目。A、資金B、人力C、技術D、資源27、實現低碳轉型的政府政策工具大致包括()。A、法律規范B、行政命令C、規劃引導D、市場途徑28、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后,韓國政府提出了綠色增長國家戰略,對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發布了綠色能源技術開發戰略路線圖和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將新的可再生能源視為綠色技術產業的增長新動力之一B、計劃到2030年,將新再生能源普及率由2007年的2.1%提高到11%;將新再生能源在

9、世界市場的占有率由2007年的0.7%提高到15%C、新再生能源產值由2007年的5億美元提高到1300億美元,使韓國躋身世界能源強國之列D、2010年4月,韓國政府正式實施了低碳綠色增長基本法,其主要內容是在2020年以前,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溫室氣體排放預計量(BAU)”的30%29、要實現”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需要在()等方面付諸行動。A、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B、推動提高能效水平C、強化主要污染物減排D、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30、作為履行氣候公約的一項重要義務,中國政府特制定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方案明確了到2010年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A、具體目標B、基

10、本原則C、重點領域D、政策措施31、綠色能源的”綠色”含義在于()。A、開發綠色光合作用能源B、利用現代技術開發干凈、無污染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C、化害為利,同改善環境相結合,充分利用城市垃圾淤泥等廢物中所蘊藏的能源D、積極開發利用核能32、低碳經濟是要求盡可能地(),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A、增加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B、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C、減少溫室氣體排放D、增加溫室氣體排放33、 屬于工業生產過程溫室氣體清單范圍的是:()。A、水泥和石灰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B、鋼鐵生產過程二氧化碳排放C、半導體生產過程氫氟烴、全氟化碳和六氟化硫排放D

11、、燃煤發電過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34、中國在如何實現能源開發利用的清潔低碳方面也做了()等方面的工作和努力。A、2010年中國能源戰略與”十二五”能源發展論壇上提出,當前中國能源戰略的重點就是抓實節能減排,依靠科技創新促進煤炭的綠色開采和清潔利用B、”十二五”期間,應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為實現2020年能源結構調整和溫室氣體減排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C、2011年,國務院印發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其中提出了包括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回收體系等在內的50條節能減排措施D、大力開發核電,形成從化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過渡35、從世界其他國家的減排政策來看,優化能源結構的主要途徑是()。A、發展

12、核電B、發展可再生能源C、石油代替煤炭D、天然氣代替煤炭36、目前,對”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的角度,主要基于以下()三種原則。A、國際合作原則B、國際公平原則C、人際公平原則D、投入與產出的效益原則37、京都議定書雖然在1997年就已以面世,但由于()等國遲遲不愿批準而未能盡早生效。A、英國B、美國C、俄羅斯D、澳大利亞38、對于中國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主要條件,以下描述不正確的是:()。A、我國水電的技術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為5.4億千瓦,經濟上可開發的水電裝機容量為4億千瓦B、我國的風能資源分布較廣,風電開發資源有保障C、我國的太陽能資源豐富,可就地開發利用D、核電是目前重要的替代能源39

13、、“綠色經濟”的理念早在1989年于皮爾斯的綠色經濟藍皮書中被提出,其政策實踐例如()等,已在部分國家取得成功先例。A、”綠色GDP”核算B、循環經濟C、綠色政府D、生態產業40、 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報告,溫室氣體排放量的近70%來自于()等部門。A、能源B、工業C、交通D、住宅與建筑41、二氧化碳排放量一般指在生產、運輸、使用及回收該產品時所產生的平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正確不正確42、低碳經濟希望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正確不正確43、水能、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是無碳能源。正確不正確44、中國無法繼續與國際社會合作,去尋求低碳技術和資金。正確不正確45、

14、每年6月全國節能宣傳周的第三天是”全國低碳日”。正確不正確46、發達國家歷史欠帳多,現在排得也多,應該有更大的責任率先減排正確不正確47、工業文明的發端與發展,及其物質財富爆炸式增長等均是以高能耗、高碳排放為代價的,因此必然受制于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環境容量的有限性。正確不正確48、發展低碳經濟的外部壓力是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國際競爭力。正確不正確49、CDM市場的碳信用交易除了具有傳統遠期合約交易的一般特征外,還對市場參與者的能力提出了特殊專業的要求。正確不正確50、氧化亞氮濃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農業。正確不正確 51、1987年公布的我們共同的未來報告,主要分為”共同的關切”、”共同的挑戰”、

15、”共同的努力”等三部分,并將注意力集中于人口,糧食,物種和遺傳,資源,能源,工業和人類居住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正確不正確52、現階段,低碳經濟的發展又處于從理念倡導、局部試驗向全面實踐推進的起步階段。正確不正確53、作為一個低碳城市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要能夠橫向比較各城市或經濟體離低碳城市目標有多遠,另一方面要能夠縱向比較各城市或經濟體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努力程度。正確不正確54、石灰生產行業不屬于高耗能行業。正確不正確55、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費比30年前增加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占到全社會排放總量的30%。面對不斷惡化的氣候和環境,交通運輸領域必

16、須轉變發展方式,實施低碳交通是必然趨勢。正確不正確 56、履行溫室氣體減排義務和承擔本國經濟發展的責任,兩者是互相矛盾而不可調和的。正確不正確57、從中長期來看,氣候變化問題有可能成為促成能源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一個契機。正確不正確58、IPCC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第四次評估報告也表明,”最近50年的氣候變化是由人類活動產生”這一結論的可信度已經獲得提升。正確不正確59、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正確不正確60、GDP增長速度和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屬于我國”十一五”規劃所列出的約束性指標。正確不正確61、2008年,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已經超過200萬千瓦,而國內市場需求僅為4萬千瓦左

17、右,占總產量的2%,市場規模很小。以另一清潔能源風力發電為例,其市場需求也正在明顯減少,同時由于競爭激烈,風機整機的造價已經從2008年的6500元/千瓦,下降到了3000元/千瓦,行業利潤十分微薄。 (1)、我國低碳能源產業盡管發展迅速,但仍然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而沒有形成健康而可持續性的發展態勢。正確不正確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太陽能發電設備和風能發電設備產業在我國獲得快速地發展。B、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可以降低該領域技術的成本。C、我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并沒有獲得真正的健康和可持續的發展,目前還難以承擔領導中國占據國際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國的責任。62、京都議定書是聯合國氣候變化

18、框架公約的補充條款,為各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規定了標準,即:在2008年至2012年間,全球主要工業國家的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同時規定,發達國家從2005年開始承擔減少碳排放量的義務,而發展中國家則從2012年 (1)、京都議定書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以法規的形式限制溫室氣體排放。正確不正確 (2)、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中國簽訂京都議定書是被強制而非自愿。B、中國雖然暫不需承擔減排義務,但是卻積極參與溫室氣體的減排努力。C、應對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需要全世界各國共同的努力。63、太陽每秒鐘放射的能量大約是116×1023kW,一年內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能總量折合標準煤共約11892×1013千億t,是目前世界主要能源探明儲量的一萬倍。地球上的風能資源高達每年53萬億千萬?時,而世界電力需求預計到2020年會上升至每年25.578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